村情調研報告題目7篇

來源:巧巧簡歷站 1.1W

調研報告是調研任務的書面表達,是實施一項程序的文字借鑑,一篇好的調研報告不是毫無憑據臆想出來的,是需要在不斷的調研過程中形成的。下面是本站小編為您分享的村情調研報告題目7篇,感謝您的參閲。

村情調研報告題目7篇

村情調研報告題目1

20xx年8月,我光榮地成了xx鎮的一名大學生村官,任xx村黨支部副書記。工作一個月多來,通過實地調查瞭解,對xx村的經濟社會發展狀況有了初步瞭解,在此基礎上,對制約村級發展的因素提出了幾點拙見,希望能對xx村的發展有所幫助,現將調研報告如下:

一、基本情況 1.基本概貌

xx村位於xx鎮東南部,xx省道旁,全村佔地近3227畝,東邊為xx居委會,西邊與xx村為鄰, 南邊與xx村相鄰,北與xx居委會相連,交通便利,地理位置優越。

全村有人口2157人,共629户,10個生產組,21個自然小組,60歲以上人口為464人,18歲以下為269人,男性人口1117人,女性人口1089人,本村勞動力為50%以上。

全村共有耕地面積3227畝,人均耕地1.5畝。該村主要作物以水稻、小麥為主,間作黃豆、芝麻等經濟作物。

全村黨員共有65人,年齡結構老齡化嚴重,目前支部正在大力發展年輕黨員,將把村裏思想覺悟高、致富能力強、在羣眾裏有威信的青年吸收到黨組織隊伍中,以帶動村民走上富裕的道路。 2.經濟狀況

本村位於xx鎮的實旱中心,沒有水面灘塗等自然資源,村集體收入沒有任何,村級支柱產業以農業為主(稻麥兩季),農民收入主要是種植業,以外出務工予以補充,農民收入比較匱乏,目前處於基本温飽型,尚達不到富裕標準。

二、農村建設的工作情況 1、基礎建設長足發展

在各級黨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全村已基本實現水泥路面覆蓋,自開展農村環境綜合整治以來,我村對道路進行大力修繕、整治,使村容村貌大大改觀,既改善了村民的交通條件,又改變了村民的居住生活環境,使得村民的生產、生活越來越好。

2、經濟能夠穩步發展

得益於國家出台的一系列惠農政策,在鎮黨委政府的關心下,xx村在書記xx的帶領下通過組織農民經濟合作組織

的形式,引進和發展高效農漁業,逐步推行種、養殖優良品種,積極帶領村民致富,促使村民的人均收入穩步增加,生活水平不斷的提高。 3、村民各項素質不斷增強

在政府各項惠農惠民政策的引導下,每年的各項社會保險開展之際,村民人人都積極參加,全村大部分人口都參加了政府實施的各項保險事業,在很大程度上解決了農民的看病難,養老無保障等方面的問題,這主要得益於村委會的大力宣傳,使得當合國家的各項政策能夠深入人心,得到最廣大羣眾的支持,促使村民陳舊的思想觀念的轉變,這在很大程度上鼓舞了村民的生產積極性,提升了村民發展經濟的信心,客觀上促進了生活水平的提高,得到了廣大農民的一致讚揚。 4、各項工作始終穩步開展

隨着村民自身綜合素質的不斷提高,計劃生育、治安及信訪等各項工作的開展變得相對容易,村民能夠理性的認識問題、處理問題,不使矛盾堆積,村委會能夠積極的化解矛盾、解決問題,使得全村的各項工作得以順利的開展。 5、弱勢羣體的權益受到保障

弱勢羣體的權益受到村委會的高度重視,在村委會的關心下,都予以納入到了社會保障範圍。村委會實行節日慰問、發放基本生活保障金等多種形式對弱勢羣體進行幫助,使他們的基本生活有了有效的保障。

三、我對於xx村未來的建設和經濟發展的幾點想法 1.發展特色的農業生產,提高資源利用率

本村的經濟發展底子薄,基礎差,沒有任何集體資源,制約了本村的經濟發展,我認為應該在特色的產業上動腦筋、想辦法,而不能固步自封,放棄發展。對於村兩委來説,應該首先在思想觀念上下功夫,改變傳統種植方式,其次應該在方法上想點子,學習先進的發展經驗,學習相應的發展典型,找到符合自身發展的道路,不可人云亦云,結合自身的特色、特點、條件極為重要。 2.加強基層黨組織建設

黨員幹部做為羣眾的榜樣,理應發揮帶頭作用,在各個方面都應該起示範作用。要搞好黨員的理論培訓工作,提高黨組織的戰鬥力與創新力,既要橫向的發展黨員的各方面水平能力,又要縱向的吸收先進分子進入黨組織,以其先進性做為示範,挑選出致富能手進入村委會班子,改變村民陳舊

的觀念,理清村發展思路,幫助羣眾解決問題,帶動羣眾致富積極性,加快村民的致富進程。

3.做好農村環境保護

環境的污染總是會伴隨着經濟的發展,當然農村經濟的發展也必然會帶來環境的污染,農村的環境情況的惡化最主要還是生活垃圾、河流、道路這幾個主要的重災區,所以整治農村的環境應該是從這幾處入手,首先建立垃圾站,做好宣傳工作,讓村民不亂拋亂扔,使農民認識到垃圾統一處理的好處,其次要整治道路,做好道路的日常維護,保持乾淨的路面,方面出行,還要整治河流,鑑於本村河流較少的實際情況,所以應該整治河流,使的水清人悦。

以上只是我的一點粗鄙之見,並不成系統,只是目前的所見所想,相信隨着時間和工作的不斷推進,對於本村的實際情況將會有更進一步的瞭解,亦會有不一樣的體會,我將在今後的工作中,立足於全村的經濟發展全局,深入到羣眾去,從羣眾最關心、最直接之處入手,積極的為羣眾的利益貢獻自己的力量,為xx村的發展做出力所能及的貢獻。

村情調研報告題目2

一、基本概況

xx鎮xx村是2014年村規模建制調整時,由原雙庫村和綦陽村合併而成,所處海拔約為450-850米,全村轄9.8平方公里。耕地面積2949畝,其中田1607畝,土1342畝,退耕還林面積942.1畝。坡度為25度以上的耕地面積1500畝,佔總耕地面積的50%,可利用荒坡610畝,佔幅員面積的27.8%。全村共有11個村民小組,1018户,總人口3688人,其中苗族10户68人。村黨總支下設2個黨支部,11個黨小組,黨員94人,其中女黨員6人,預備黨員1人。

二、農業生活生產基本情況 1、交通情況

隨着新農村建設的加快,全村11個社基本通車,村主幹道已有了水泥路。xx村現有岔藻公路、廣雙公路、藻雙公路三條公路。目前,除9社外,全村其餘社暫無人行便道。

岔藻公路是xx通往村上的唯一一條水泥硬化路,於2014年由xx政府資助修建,從岔灘到xx村鄉場,全長約10公里,路況較好,9、10、11社村民生活出行主要依靠岔藻公路,是xx村到xx的主要通道。

廣雙公路修建於2014年,位於巖上,由縣交通局資助、村民集資建設,從xx廣山埡口到雙庫學校村,全長約6公里耗資19.8萬元,泥結石公路,路況較差,經常發生滑坡及坍塌,全村2014餘人的生活生產要依靠此路。

藻雙公路位於xx河岸邊,羣眾共集資9.8萬元修建於1999年,泥巴路面,從村辦公室到孫家壩,全村4、5、6社共1000餘人受益,是村民種子、化肥及農產品運輸的主要路線。

另外,除以上三條公路外,全村最急切希望修整的是一條從雙庫到xx溝口途經1、2、4、5、6、7社的泥巴路,這條路相對其他公路來説更為便捷,除3社外,全村大部分村民從xx到xx,都會選擇經過這條路,由於路況太差,致使村民出行不便。

2、飲用水情況

全村飲水基本以河溝水及淺井水為主,暫無自來水飲水工程,計劃將在2014年12月初安裝自來水。其中,3、5、6、9、社位於山尖上,即使在豐水期也只能靠人工挑水,飲水十分困難。規劃中的馬桑溝水庫預計年內動工,建成後將解決全村部分飲水困難問題。 3、山坪塘、堰溝情況

全村共有山坪塘15口,其中7口由於年久、技術等問題,部分基礎已損壞,經多次修補也無濟於事,無法正常使用。xx村地勢蜿蜒,山坡上普遍水源不充足,難以滿足村民生產需要。

全村共有馬桑溝、馬頭溝、南泥溝三座水庫,有主堰溝三條,一條由馬桑溝至大土槓總長約3600米,一條由馬頭溝至6社長約3000米,一條由南泥溝至下灣長約3200米,由於滑坡等地質災害及人為原因致使三條基本都不能正常使用,只有部分溝段能勉強進行灌溉,導致馬頭溝水庫出來的水無法使用,直接影響全村生活生產。

4、產業發展

我村主要以種養殖業為產業支柱,隨着我村實際情況,採空區的面積逐步擴大,現9社屬綦江鐵礦採空影響,田面積120畝已不再適應種植水稻等不耐旱的農作物。因此,我村積極調整產業結構,以種植紅高粱、油菜籽、麻竹筍等經濟作物為重點發展經濟,鼓勵村民發展養殖業。

一是紅高粱種植。今年,全村發展紅高粱種植約500畝,年產20餘噸,市場價可達2.4元/斤,投入少,收益相對高。村支兩委通過統一購買種子、簽訂合同種植、制定最低收購保護價、統一收購等措施,使村民收益相對比種植玉米等作物高,村民積極性強,紅高粱種植目前是全村發展勢頭最好的產業。

二是油菜籽種植。全村共發展油菜籽種植約500畝,畝產約200斤,市場價約1.8元/斤。油菜籽通常在5月份收穫,不影響水稻等主要作物的種植,因此村民積極行較高,發展勢頭良好。

三是麻竹筍種植。全村共發展麻竹筍900餘畝,大部分麻竹已經種植七年左右,現正進入高產期,畝產約3噸(鮮筍子)左右,每斤市場價約1元,幹筍子市場價可達30元/斤左右。但由於運輸困難、路況較差、買家難尋、分散銷售等問題使麻竹筍銷路不好,一直無法為村民增收,造成村民積極性不高,影響全村增收計劃。

四是山羊及家禽養殖。全村養殖業主要以農户散養為主,還未發展成產業。山羊養殖除3社陸秀昌養100餘頭、6社張紹軍80頭以外,其餘農户還處於觀望狀態,主要以養少量雞鴨為主。我村計劃明年將培養3家養羊大户,計劃實現養羊500頭以上。 5、收入結構

全村收入以種養殖為主,人均年收3594元,共有低保户110人,全村常年在外務工人數約800人左右。

三、羣眾需要及主要矛盾

目前,羣眾最急切的需要主要集中在公路、飲水、山坪塘及堰溝的整修方面。一是廣雙公路、藻雙公路的硬化及修整從雙庫到xx溝口途經1、2、4、5、6、7社的泥巴路,交通是全村經濟發展最主要的制約因素,化肥運不進農產品運不出直接影響全村農業產業發展。二是全村的飲水問題,希望飲水工程覆蓋全村各個社。三是山坪塘及三條堰溝的維修,關係到全村農作物的灌溉。

目前,我村最主要的矛盾有以下方面:

一是村支兩委扣發每畝20元退耕還林保證金,全村共計1.8餘萬元,致使村支兩委與村民矛盾加深,上訪不斷。2014年,全村退耕還林約900餘畝,為促使村民管護好自己的林地,經村民代表大會討論,決定先扣發每畝20元退耕還林款,作為保證金。如果村民自行管護並驗收合格,將退還保證金;若管護不合格,由村支兩委統一組織人員管護,保證金將不予退還。由於村上無法償還修建廣雙公路的欠款,村支兩委決定先將1.8萬保證金用於償還農民工工資,因此現在無錢退還給羣眾,致使矛盾加深。

二是位於11社老鷹崗部分村名未對林地進行管護,致使驗收不合格,村支兩委曾先後多次組織人員對老鷹崗區域內共計33.99畝的林地進行統一管護,因此,村支兩委決定不予退還老鷹崗部分村民半年退耕還林的補助,致使老鷹崗部分村民與村上矛盾加深。

四、村支兩委發展規劃

1.發展經濟,做好“萬元增收”工作,增加農民收入及集體收入;

2.培養3家養羊大户,3社陸秀昌、陸安維、6社張紹軍,計劃實現養羊500頭以上;

3.做好綦江鐵礦九社採空區、危房改造和馬桑溝大坵溝二公里維修整治; 4.與鎮政府、縣税務局協調,做好馬頭溝危庫整治工作; 5.抓好南泥溝水庫的危牆建設; 6.做好藻雙公路六公里的維修工作;

7.4、5、6、7四個社五公里社級公路維修;

8.做好xx到適中2014米斷頭公路(xx10社到梅子7社,8、9、10、11社共1500餘人受益)維修。

9.大力調整產業結構,全年種植紅高粱500畝,油菜500畝。 xx鎮xx村

村情調研報告題目3

根據4月2日全縣春耕春播暨萬元增收工程和4月6日全縣千人“三進三同”暨促農增收動員電視電話會議精神,結合本鎮“三進三同”活動的總體安排和要求,我於4月8-13日和6月13-19日期間,深入**村7組與農户 “同吃同住同勞動”,體驗農村生產生活現狀,讓我感受頗深,啟發很大,收穫也不小。通過一週多的走訪調查,立足**村實際,本人就該村社會經濟發展提出一些膚淺的認識和看法。

一、**村基本現狀

**村位於**鎮東南部,距縣城34公里,離**場鎮15公里,彭普公路經過2個組,村委在彭普公路旁邊,區位優勢較明顯。該村有11個組838户3310人,有勞動力2490人,其中外出務工人893人。全村區域面積15.81平方公里,耕地面積2883畝,其中田829畝,以水稻、玉米、蔬菜、紅薯等為經濟作物,外出務工是村民收入的主要,人均純收入4184元。全村30%的村民吃上了自來水,擁有村組公路12公里,仍有3個組未通公路,農網改造全面結束,有1所村小、1個紅磚廠、3個機制磚廠、1個小釀酒坊、3個村級醫療點,區域經濟發展較快。

二、全村社會經濟發展形勢分析

**村離縣城和**場鎮較近,交通便捷,信息傳遞快,與我鎮涼風、白果等村相比有着明顯的區位優勢,社會經濟發展應相對較快,但事實上全村的發展並不理想,究其主要原因:一是基礎設施建設滯後,全村仍有相當一部分村民的吃水問題未解決,村組公路路況差,未硬化,仍有3個組未通公路,且通到農户家中的公路更少,沼氣池、人行便道、改廁等基礎設施很少;二是無特色產業支撐,全村僅有養豬大户2户,且規模小,示範帶動作用小,農業生產以水稻、玉米、蔬菜、紅薯為主,經濟效益不明顯;三是全村企業少,除紅磚廠以外,其它企業均只有2-3人;四是資源貧乏,除7、8、11組林業資源多以外,其它資源很少;五是無專業技術人才,大部分青壯年無專業技能,全靠勞力在外務工掙錢,在家均為年老體弱和婦女兒童,只能種植傳統農業;六是小農意識嚴重,多數村民只滿足於現狀,村組幹部對全村發展謀劃少,缺乏開拓創新思維。 三、加快**村社會經濟發展的措施和建議

(一)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多渠道爭取資金投入。結合**村的地理區位優勢,編制適合該村實際的一些可行性項目,制定招商引資優惠政策,充分利用各種方式,吸納客商在**村投資興辦企業,達到財政增税,企業贏利的目的,同時還可解決當地村民的就業問題,增加農户收入。同時,積極爭取水利、扶貧、畜牧、衞生等項目資金的支持,最大限

度的爭取資金投入,為該村的社會經濟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

(二)加快基礎設施建設步伐,改善村民的生產生活條件。一是新修公路15公里,改建公路10公里,同時新修部分村民、院落公路20,解決村民遠輸難問題;二是修建人飲工程9處,全面解決很大一部分村民的飲水難問題;三是新修人行便道20公里,解決村民的出行難問題;四是完善村級醫療站建設,配備技術較好的村級醫生,解決村民的就醫問題;五是新修沼氣池500口,解決村民的燃料問題;六是實施改廁工程500個,解決村民的衞生問題。

(三)發展觀光農業,打造鄉村特色農家樂。利用與縣城較近的優勢,根據全村的土地規模和現狀,發展300畝油菜、300畝小麥、300畝紅薯、500畝板粟、同時發展100畝大棚蔬菜、100畝温室育苗、500頭生豬繁育基地等觀光農業,這不僅可以增加農民的收入,還可吸引很多城市居民在不同的季節來張家村休閒參觀。在此基礎上,規劃打造一批鄉村特色農家樂,保證到**村休閒參觀的人體驗農村生產的氣息,做到吃、住、行、娛樂等一條龍服務,為城鎮居民度週末提供方便,從而增加地方收入。

(四)加強職業技能培訓,為村民就業創造條件。銜接職業技能培訓學校以及有關專家,定期不定期在**村舉辦各類培訓班,保證16-60歲的村民都有一門技術或一門學

問,擴大村民就業面,解決農村就業難問題,特別是在農村從事農業生產的村民,真正掌握養殖或農業生產技術,提高單產水平,增加經濟收入。

(五)大力發展林下經濟,增加農民收入。以農户萬元增收工程為契機,結合**村的森林資源優勢,大力發展山羊、肉牛、土雞等林下經濟作物,特別是5、6、7、9、10、11組,確保在2014年全村95%有勞動力的農户實現增收1萬元的目標任務。

村情調研報告題目4

一、柴灣村基本村情

1.柴灣村概況

新安縣磁澗鎮柴灣村是洛陽市新農村建設市級示範村,位於磁澗鎮北部,東至洛新開發區,西接禮河村,隴海鐵路和磁五路分別以東西向和南北向貫穿我村,地理位置優越。全村共有5個自然村,14個村民組,485户,總人口1935人,土地面積總計約2300畝,其中耕地面積約1700畝。2012年全村工農業總產值156萬元,人均年收入4100元。全村共有黨員56人,村雙委成員5人。村中第一大姓為孫家,第二大姓為黨家。五保户、低保户、貧困户約佔2%。村裏大部分青壯年外出經商或務工。村民的經濟收入主要靠在本地和外地打工賺取。村中主幹道為水泥路。全村有國小1個,在校學生近300人,教師18人。

柴灣村一直堅持“放開、扶持、搞活”的方針,大力發展民營經濟。全村共有11個水泥預製板廠,是新安縣最大的水泥板生產集散地,併成立了水泥板行業協會。村雙委計劃今年進一步突出柴灣村水泥預製板生產能力強的優勢,力爭年內形成規模效應。

2.歷史與自然狀況

柴下河灣處有良田數百畝,土地肥沃,本村因此得名“柴灣”。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柴灣的山裏沒有住着神仙,河裏也沒有住着龍王,卻也照樣有她不俗的名氣和靈氣。 村北直麪人稱“生在蘇杭,葬在北邙”的邙山。澗河這顆璀璨的明珠從村南繞村而過,養育了一代又一代柴灣人。

村中鐵路以北,有一古寺遺址,古名南泉寺。傳説有一高僧,雲遊到此,坐地休息,鑿井得泉,泉水清冽,乃誅茅建法,建立寺廟。因寺在泉南,故名南泉寺。漢武帝東巡東都經過此地,遂進寺上香,後普降春雨,百姓甚喜。

古寺遺址不易尋。山重水複,柳暗花明,百轉千回,曲徑通幽,於層巒疊嶂、茂林修竹處方見南泉寺。正是深山藏古寺,碧溪鎖南泉。朝聽晨鐘,夕聞暮鼓。古時鼎盛時期,鐘鼓之聲,遠聞數裏,常年香火不絕。南來北往的香客不惜舟車勞頓,紛紛前來上香許願。

3.基層組織建設

柴灣村雙委在村支書孫倉、村主任鄧和平的帶領下,努力學習貫徹科學發展觀,不斷加強和完善基層組織建設,成績斐然。全村共有黨員56人,村雙委成員

5人,“雙強”黨員17人,多次榮獲省市級文明單位稱號和“五好”黨支部稱號,柴灣村也成為新農村建設市級示範村。村雙委班子精誠團結,齊心協力,努力做好村裏的各項工作,多次被磁澗鎮黨委副書記王三虎譽為“磁澗鎮最團結的村級領導班子之一”。

柴灣村雙委堅持與時俱進,開拓創新,採取多項措施,以改革創新精神研究新情況、解決新問題、進行新探索、總結新經驗,全面、深入、紮實、持久地推進農村基層組織建設,不斷提高農村基層組織建設水平,加快基層組織建設步伐,努力為實現“加快發展,富民興村”的目標提供堅強的組織保證。

1)全面深化了本村黨建的“三級聯創”活動。

2)紮實推進了村級組織辦公活動場所建設。

3)健全村幹部管理機制。在幹部的管理上,柴灣進一步規範了黨支部“三會一課”制度、黨員培養髮展制度、黨費收繳制度、坐班督查等制度,使村組幹部的管理進一步制度化、科學化、規範化。

4.新農村建設

近年來,在上級黨委的正確領導下,柴灣村雙委以黨的xx大精神為指導,努力學習貫徹科學發展觀,特別是新農村建設以來,緊緊圍繞新農村建設“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20字方針,積極推進農業和農村經濟結構調整、加快農村發展,以村容村貌和路容路貌的集中整治為突破口,切實改善柴灣村生產生活條件,帶領廣大羣眾發家致富,使柴灣村人民生活水平有了明顯提高。

在發展經濟的同進,以創建文明村為契機,人民的文化意識不斷提高,逐步開始形成和諧發展的良好社會氛圍。2012年以來,村雙委抓住“村村通”機遇,千方百計籌措資金,投資30萬元,新修水泥路面2公里;為了解決羣眾澆地難的問題,籌資10萬元興建一眼排灌站及渠道硬化配套1公里,可澆地面積500畝;投資4萬餘元整治公路,硬化邊溝XX米;多方籌資投入教育基礎工程,投資3.5萬餘元,對校園實施綠化、硬化,完善配備了桌椅、電腦、圖書、儀器等,使辦公條件明顯改善,使教育、教學質量年年上台階。柴灣國小原來排全鎮第25名,現在進入前10名。

實現了廣播、電視入户率達99%,特別是有線電視光纖入村,入户率達到50%以上。村裏設立了衞生室,合作醫療參保率達100%。

柴灣在縣組織部援助下投資20萬元建造一座兩層村委辦公大樓,現已投入使用,改變了原村室破爛不堪的舊面貌。除了植有護村林環衞全村外,柴灣還不斷加大綠化家園的力度,在主幹道兩側又種植了2排樹木。路旁共新植樹木XX餘株,使柴灣村環境面貌煥然一新。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磁澗鎮退休老幹部孫雲照,古道熱腸,關心家鄉柴灣的建設,積極響應村雙委的號召,帶頭把多年省吃儉用積攢下來的數萬元捐獻出來,購買水泥約100噸,帶動廣大村民踴躍捐款,修水泥路近1公里。

村村通公路已經實現,組組通公路已經部分實現,並將全部實現。村雙委已將修路納入本年發展規劃

村情調研報告題目5

首先我榮幸的成為竹峯街道竹峯村一名大學生村官。進村一個多月來,在各級領導的關心帶領下,我正逐漸融入到農村的工作和生活中去,並通過實地走訪和調查摸底,對竹峯村得經濟社會發展狀況有了初步瞭解,為了解竹峯村的農村現狀,摸清該村新農村建設中存在的問題,探索促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途徑、方式和工作思路,確保能夠更好的開展工作,我對本村進行了基本的調研,現將調研情況報告如下:

一:村情概況

竹峯村地處寧國城南和省寧國經濟開發區相連,皖贛鐵路、215省道、中津河橫穿境內。全村轄20個村民組,農户950户,人口3352人,總面積20.1平方公里。耕地面積4000畝(其中水田2100畝,旱地1900畝),山場面積19950畝,總勞動力1962人。農民收入來源主要為種植、養殖、經濟林、勞務輸出。主要農作物為蔬菜、稻穀、小麥、玉米、毛竹。2010年全村人均純收入約8900元。

二:農村經濟發展

1:經濟發展現狀

竹峯村是竹峯街道發展較好的村之一,09年人均收入8500元,略高於街道平均水平。經過調查,竹峯村村民的生活來源主要有以下兩種

渠道:一是靠轉型中的現代農業,種植小麥、玉米、大棚蔬菜等作物,除此之外,畜牧業以養豬、雞、鴨等公司加農户模式養殖類為主,但由於結構、資金、銷售等因素制約,雖出具規模,但發展依然艱難。其次就是依靠外出務工。據統計,竹峯村外出打工的人數呈逐年下降趨勢,隨着新農村建設千畝蔬菜,移民項目,一事一議,以及土地組合、留轉等項目的開展,農民增收的渠道不斷拓寬,農民在家門口就能找能一個很好的致富項目,而不用辛苦地外出打工。

2:產業結構的調整

農業方面,以前村民靠天吃飯,自給自足的傳統生產格局正逐漸被技術、科學生產所代替。現如今竹峯村近兩年利用城郊優越的地理位置大力發展特色經濟,結合本村實際,首先以市重點工程—千萬工程的實施為契機,通過“雙培雙帶”先鋒工程的有效推進,切實發揮廣大黨員羣眾投身蔬菜種植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大力發展千畝蔬菜工程。目前,該社從剛成立的8户現已發展到30户,該村共建設蔬菜大棚125畝,陸地蔬菜面積達到300畝左右,年收入達到 130萬元,農民人均年收入同比增長4000元左右,取得了可喜可賀的成績。

為了促進優化產業發展,竹峯村以“村企共建”為契機,為新農村建設注入新能量,大力發展鄉村道路建設。村“兩委”班子積極爭取各級政府的支持,採取“四議兩公開”工作法,多方籌集項目資金,從2008年到現在完成基礎道路硬化20餘千米,徹底改善了村民出行難、發展難的現狀,同時也為竹峯村數家農業龍頭企業的發展邁上了新台階。

三、基層組織和基層設施建設

村“兩委”成員在支書何先明和主任董四清的帶領下,努力學習科學理論,不斷加強和完善基層組織建設,取得了一定的成績。全村共有黨員107名,預備黨員3人。村“兩委”成員6人,其中大學生村幹部1人,村“兩委”班子精誠團結,齊心協力,分工明確,圓滿完成村裏的各項工作,多次受到辦事處黨委的表揚。

村“兩委”幹部堅持與時俱進,採取多項措施,以改革創新精神研究新情況、解決新問題、進行新探索、總結新經驗,全面、深入、紮實、持久地推進農村基層組織建設,不斷提高農村基層組織建設水平,加快基層組織建設步伐,努力為實現“加快發展,富民興村”的目標提供堅強的組織保證。

1、進一步加強村幹部責任制考核和民主評議活動,增強幹部務羣眾的意識,努力提高為民服務的本領。

2、維護社會安定,積極開展羣防羣治、加強幹部值班制度,確保社會穩定和諧。

3、加大基礎設施建設,逐步完善安全用水。根據中央1號文件精神,重視水利建設,抓住機遇,搞好我村境內的水利興修工作。涉及百姓的出行道路要進一步硬化。特別是東山塢、桑樹坑、上陽、水晶塢四條道路,在尊重羣眾的意願的基礎上充分發揮羣眾的主體作用,力爭實現硬化。

4、對困難户、低保户、老弱病殘要盡最大努力照顧。

5、在繼續做好衞生長效管理的同時,積極配合上級做好大環境整

治,完善村衞生保潔體系,消滅衞生死角,爭創生態文明村。

6、對全村各類企業,要進一步落實安全責任,強化安全措施,加強日常管理,消除事故隱患,確保安全生產。

7、繼續做好農業、林業發展工作,充分利用辦事處獎勵扶持政策,實施千畝蔬菜,萬畝毛竹工程,發展城郊經濟,實施綠色、無公害戰略,提升品牌效應,增加農民收入。

四:信訪穩定

加強農村信訪穩定工作,是促進農村社會和諧穩定的重要環節。村“兩委”一直對本村的信訪穩定工作給予高度的重視。近年來,竹峯村社會治安狀況良好,沒有發生重大惡性羣體治安案件和集體上訪事件。 全村綜合治理工作也穩步開展。“兩委”幹部本着公平、公正、客觀的原則,經常深入組户,積極幫助廣大羣眾消除糾紛,化解矛盾,及時發現不穩定因素,從根本上消滅一切可能引起上訪的不良因素,實現小事不出組,大事不出村,確保村子和諧穩定。

五、我的意見和建議

1.加大招商引資力度,積極發展集體經濟

積極開展招商引資,和市農業龍頭企業如鄉味源、詹氏公司建立密切的合作關係。鼓勵引導自主創業,發展外放型高效農業。千畝蔬菜工程要加大和商户、超市的合作力度,設置最低收購價,讓種植户沒有後顧之憂。同時帶動本村經濟發展和就業,要鼓勵優秀青年創業,以一帶百,全民致富。

本村幾乎沒有集體經濟收入,村級財政情況窘迫,無疑直接影響到我

村的發展,許多基礎設施建設的開展和公用事業的進行都因資金不足而擱淺。建議考慮籌建村辦創業項目,由村委會和村民共同參入股份,這樣既可以增加本村的財政收入,也可讓廣大村民共享發展成果,走共同富裕之路。

2.培訓黨員

建議大力宣傳鼓勵、引導農村青年、致富能手、回鄉退伍軍人和大學生積極加入黨組織,不斷壯大黨員隊伍,為基層組織注入新鮮血液,確保黨的事業後繼有人。把一些有知識、有文化、工作能力強,具有開拓創新、事業心強的年輕人充實到村“兩委“班子中去,增強我村基層組織活力,更好地與時俱進。

3.充分利用遠程教育平台

今後我會充分利用好現代遠程教育平台,實施“對口培訓”。對本村黨員幹部和羣眾定期組織收看,為黨員幹部播放政教視頻,提高黨員幹部綜合素質,加強其對農業科技、法律法規等知識的學習;指導農民觀看種植、養殖科教視頻,用科學知識與“土”經驗結合發展生產,促進農民增收。

4.豐富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

除了電視和遠程教育平台外,村裏基本上沒有其他的文化基礎設施和文化載體。村民勞作之餘,只能看看電視、在農家書屋看看書,精神文化生活較為單調。建議想方設法籌集資金,開闢村精神文明活動室和文體活動和健身活動場地,購置反應較好的圖書報刊供村民閲覽,組織有技術的村民,辦起各種技術學習班,舉辦各種文化活動,讓自

己可以娛樂自己,既可以豐富羣眾的精神文化生活,又能增長他們的致富本領,更好地促進我村鄉風文明。

5.發揮優勢,注意各類信息動態

及時收集各類科技、農產品供求信息,農作物銷售渠道,及時發放到農户手中,教會他們用網絡與外界溝通,開闊視野。

目前,在上級黨委政府的親切關懷下,在竹峯村幹部的正確領導下,在全體村民的共同努力下,村“兩委”正在努力探索一條適合本村實際情況的的發展道路。作為竹峯村的大學生村官,今後,我將繼續紮根農村,為村兩委建言獻策,爭當“學習型、勤政型、創業型、滿意型”大學生村幹部,努力作好國家政策法規的宣傳員、村情民意的調查員、羣眾事務的服務員和遠程教育的操作員,與竹峯村的幹部羣眾一起,掀開美好明天的新篇章!

村情調研報告題目6

一、集祥村基本情況

集祥村位於_縣西部,村部所在地距縣城46公里。全村黨員35名,人口397户1922人,勞動力788人,其中外出406人,約佔51%,村內共有低保户121户292人,五保户17户23人,下轄23個村民小組,其中22個屬土坡區,1個村民小組屬半石山區半土坡區,耕地面積1054畝,其中,水田840畝,旱地214畝。全村境內大多是土坡,盛產板栗、八角、油茶等土特產,該村的優質麻鴨和茶油聞名_縣。參加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保險353户,參合率達90%。2015年集祥村全年人均收入1981元,農業結構主要以玉米、水稻為主,少數農户種桑養蠶,養豬養羊,大部分年輕人外出打工,40歲左右的中年則在農閒時期到附近村屯打工,生產方式傳統,生產手段落後,產業結構單一,仍以自給自足的小農經濟和第一產業為主,經濟發展水平低下,交通不便,資源匱乏。

(一)基礎設施狀況

經過多年的扶貧開發,集祥村的水、電、路等基礎設施得到很大的改善,人民的生產生活條件大有改觀。全村所有的自然屯都實現了屯屯通電。目前比較突出的問題是路和水的問題,集祥村下轄23個村民小組,其中納歲、拉東、拉瓦、坡更、中樂、坡永、六告、廷懷8個自然屯通村級路,都已鋪上沙子。六道、可友、林前、德堯、拉提、納華、納拉、納遠、切堯、勞體屯級路,多為土坡區屯級路,年久失修,路況差,仍需硬化方可方便出行。還有更坡、表臘、吉里3個自然屯尚未通公路,出行極為困難。

由於水利設施基礎薄弱,加上山高地旱,水源少,集祥村供應生活用水相對較差,農户自己建有家庭水櫃、集資修建人畜飲水工程解決用水,相對困難的則飲用原有水源。經過前幾年的大會戰和2015年的大抗旱後,條件已經有所改善。少部分自然屯水櫃前兩年已基本滿足日常用水,但出現水管太小,水管老化生鏽的情況,如:廷懷屯1800米、納華屯1300米.納拉1200米

該村耕地面積1054畝,比較零散,人均耕地面積0.55畝,人均水田面積不足0.44畝,人多地少的現象非常嚴重。

(二)產業發展情況

該村產業發展基礎極為薄弱,規模小、專業技術差,主要特色產業主要是種桑養蠶及豬、養殖。據調查,該村幾乎家家户户都養豬,而且有養豬的願望,少則1-2頭,多則10多頭,現有母豬18頭,據其反映,今年一頭豬的純利潤約為300元左右,母豬有4000元左右。種桑養蠶也是該村的特色產業之一,全村桑園面積5畝,在納歲屯,專心養蠶,據反映,通過種桑養蠶,一年可創收近5000元。很多有想法做養殖、種植的農户,都因為資金缺乏而無法發展。

(三)村容村貌建設情況

集祥村大部分自然屯建設較為散亂,納歲屯是整個集祥村村容村貌的一個屯,有個小型的醫療衞生室。該屯大部分村民已經起好新房,但是仍然是東一家、西一户。如能把該屯進行整頓改造,把農户門前的豬欄搬到房子後面,再加以亮化綠化,同時在村口修建籃球場及一些活動場所,將可作為新農村建設的示範點。

(四)村級辦公陣地建設情況

村委辦公陣地位於村中心更坡屯,距鄉府4公里,陣地面積120平方米,有兩間辦公室和一間會議室,有一套遠程教育系統,辦公設備較為簡陋,目前仍未通水。

(五)村兩委情況

該村現有黨員35名,60歲以上的18名,大專文化以上1名,村兩委幹部3名,平均年齡44歲,大專文化1,中專、高中文化2人,國中文化15人。

二、面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

(一)還有三個村屯還沒有通屯級路,給村民的生產生活帶來很大的不便,大部分屯級路面路況較差,也還沒有硬化道路。

(二)自然條件仍比較惡劣,水源資源仍然缺乏,面臨大旱時仍不能完全確保人畜用水及農業生產灌溉。

(三)部分養殖户出現發展瓶頸,有很好地規劃,但資金問題如農村農業信貸問題沒有得到解決。

(四)全村僅有的840畝農田只有下大雨才能等到水耕種,農田水利基礎設施欠缺。

(五)村裏沒有娛樂場地、圖書室及籃球場,村民在農閒時不能娛樂活動及學習。村委辦公室設施缺乏,辦公設備簡陋。

(六)村民素質有待提高,農民文化水平不高,主要是缺少勞動技能的培訓,依靠傳統的方式方法從事農業生產,外出務工也多半乾些體力活。

三、建議推進集祥村新農村建設的主要計劃和目標

(一)改善農村基礎設施的計劃目標:修通吉里、表臘、更坡屯級路,方便190名羣眾的出行問題。進一步改善其他村屯內的屯級路,改善擴建及硬化。通過土地整理、開挖排洪渠道、修建三面光水利渠道,擴建納伴屯水源等方式,確保840畝農田增產增收,免受洪澇災害。加強人畜飲水工程及水櫃工程,確保生產生活用水。

(二)幫助農民增收的主要計劃目標:通過資金扶持、信貸政策支持等方式培養養殖户,帶動全村發展各種.種養項目。目前集祥村羣眾養豬積極性較高,可採取送種豬等方式加大農民養豬力度。扶持種桑養蠶户,動員更多農户參與種桑養蠶。成為該村羣眾經濟收入的主要來源。

(三)改善農村村容村貌的計劃目標:進一步改善村屯內的巷道硬化,動員村民改建衞生廁所,對納歲屯進行整頓綠化亮化,作為整村村容村貌的示範點。

(四)加強村部辦公設施和科教文衞體基礎設施的建設,對村委辦公樓進行維修,增設辦公設備,修建圖書室、籃球場、娛樂活動室等等,為農村科技文化事業發展打好基礎。

(五)舉辦一到兩期的技能培訓班,要求技校老師教會他們一些技能,如焊接、電工等基本技能,增強他們外出求職的本領。

村情調研報告題目7

一、概述:

近年來,隨着改革開放和“科教興國”方略的實施,我國農村中國小所取得的成績是眾所周知,有目共睹的。特別是黨的十七大以後,我國農村教育事業駛入了又好又快科學發展的健康軌道。目前,在我國農村普遍實施了根本意義上的九年義務教育免費機制,不僅鞏固和加強了農村義務教育“普九”成果,同時還促進了社會主義新農村與和諧社會的創建進程。

然而,由於受傳統教育的束縛和影響,長期以來,我國農村教育結構單一,職業教育和成人教育薄弱,應試教育積重難返,一些地方往往把升學率作為評價教育工作近乎的目標,致使農村教育與當地生產和羣眾生活脱節,忽略了學生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培養。長此以往,必將影響國民整體素質的提高。

農村中國小教育所存在的一系列問題逐步浮出水面,並且已經成為制約我國農村經濟、社會發展的巨大障礙。為此,筆者對所在的濱州市濱城區堡集鎮農村義務教育現狀進行了較為深入的調查。

二、調查方式

我們選擇了訪談和問卷相結合的調查方式。問卷式調查用於收集標準化的定量資料,訪談式調查用於收集非標準化的無結構的定性資料。通過調查,得到豐富的、個性化的信息。然後經過歸納、分析、綜合、整理,得出帶有規律性的結論。本次調查我們重點採用訪談法,正是想通過這種面對面的交談的方式,探詢我鎮農村義務教育的現狀,共謀改進我鎮義務教育的大計。

在訪談人羣選擇上,我們依據典型性、廣泛性原則,採取發散的方式,尋找可以影響到鄉村義務教育的各大主體,分別和一部分學生、教師、家長等進行了訪談。

三、農村中國小教育現狀及成因分析:

大學生農村學校社會實踐調查報告範文大學生農村學校社會實踐調查報告範文

通過訪談和問卷調查,經過分析整理,我們概括出了我鎮義務教育的現狀如下:

現狀一:教育經費嚴重短缺

農村中國小教育教學資源的嚴重短缺首先體現在教育經費的嚴重不足。ZUI近幾年,國家對教育的投入僅佔gdp

2%的比例。就這2%而言,絕大部分都投入到了高等教育和城市中國小教育中,等到本來就十分有限的經費到了區、縣、鎮一級教育行政部門手中,他們中的一些好大喜功者卻充分利用這一經費,在城區大興“示範校”、“窗口校”,不遺餘力地標榜個人政績。筆者在一篇教育調研報告中看到了一個僅有60萬人口的小縣,不顧百姓的反對,不惜斥資近億元將原本就修建得相當不錯的一所重點中學易地重建。這般層層卡扣,ZUI後到達農村中國小尤其是義務教育學校的幾乎是微乎其微。

由於教育經費的嚴重短缺,加之某些教育官員的政績膨脹,農村中國小基礎教育教學設施缺乏、落後,造成正常的教學活動無法開展,音體美勞等不少課程都因教學設施的缺乏而無法保證教學任務的完成,所謂現代化的教育設施也是繡花枕頭,成了擺設。由於信息渠道不暢,能熟練或基本熟練使用電腦的不足半數,遠程教育資源的共享成為了夢想。

現狀二:師資力量薄弱

筆者所處的鄉鎮,六處完全國小中,除了中心國小師資力量相對較為雄厚一點外,其他國小,沒有幾個是個正規中等師範學校畢業的,幾乎是清一色的“民轉公”。他們中只有極少數受過專業培訓,大部分是憑藉自己日積月累的教學經驗開展工作的,相當一部分教師教法陳舊、觀念落後。教師隊伍整體存在着年齡偏大、知識結構老化、知識面窄的問題。通過查閲所在鄉鎮的教師檔案資料,發現全鎮中國小教師平均年齡47歲,其中,50歲以上佔51.8%。不僅年齡老化,而且學歷偏低,知識結構老化,教育觀念落後,教學方法陳舊。六處國小中,市、區級學科帶頭人、教學能手幾乎為零;國中學校,稍有改觀。面對新形勢下的素質教育,面對改革後的義務教育新課程,他們往往顯得力不從心。試想,這樣一支隊伍擔負着我鎮中國小教育教學、人才培養和教育改革的繁重而艱鉅的任務,談何容易?!

造成農村中國小師資力量薄弱的原因是多方面的,ZUI主要的原因是受經濟發展水平和事業人員編制的制約,難以注入“新鮮血液”,使得一些學校不得不臨時招聘代課教師,以解燃眉之急。

現狀三:應試色彩濃郁,師生不堪重負。

“考、考、考教師的法寶,分、分、分學生的命根”。數十年來,農村中國小教師一直無法走出這一應試教育的怪圈,究其原因是一些區、縣、鎮級教育行政管理部門在學年末,拿會考升學率、非畢業班優秀率、合格率,統一排位,排位的名次、學生成績的好壞,直接關係到老師的晉級加薪。於是乎老師們也顧不了“千呼萬喚始出來的素質教育”,一味汗水加時間,有道是:“不管黑貓白貓,考得高分就是好貓”。筆者所在地是一處偏僻的農村小鎮,老師們早晨5:30天矇矇亮,就要早起跟班輔導,晚上國中部的老師還要輔導到9:30。一天下來,師生心力交瘁,苦不堪言。

現狀四:德育教育令人堪憂。

重智育輕德育是農村中國小教育教學中存在的普遍現象。

在一些學校,有的老師可以公開容忍成績優秀的學生犯錯誤,少數學生家長在自己孩子與同齡孩子發生衝突時,竟然給予縱容和支持。不少學生心理欠缺甚至扭曲,打羣架、偷財物、出入網吧、集結團伙、侮辱師生等現象。記得不久前有報道稱:某地某校發生了震驚全國的中學生“滅門慘案”。由此可見,造成一些農村中國小生法制觀念淡薄,道德品質敗壞的主要原因是學校、家庭、社會都沒有對之引起足夠的重視。尤其是學校德育教育的嚴重缺失。

現狀五:升學無望,就業無路,致富無術。

農村學生“升學無望,就業無路,致富無術”是農村教育的主要癥結。據有關統計資料,全國大部分農村地區初高中畢業生中60%以上要回到農村,尤其是農業地區和中西部地區這一比例更高,達到80%以上。這些學生大多返鄉務農或外出打工。但農村普通國中教育,尤其是課程設置、教材編寫與農業生產經營、城鄉經濟發展實際需要相脱節,學到的基礎文化課,就連勞動技能課也都解決不了很多農村產業技術與經營管理問題。畢業後的農村青年不能儘快融入到當地的經濟建設中,造成農村勞動力的巨大浪費和盲目流動。一些國中畢業後不能升入重點高中的孩子,寧可融入了滾滾打工洪流,也不願到職成教育學校學習深造。因而出現了“升學無望,就業無路,致富無術”的教育怪圈。

現狀六:“國有民辦”教育舉步維艱,學生家長選擇處於兩難

筆者所處的濱城區堡集鎮,受當地經濟發展水平的制約,幾年前,一所由多方籌措資金、集九年教育於一體的“國有民辦”實驗學校應運而生了。這所學校,辦學經費和教師工資全部是“公辦”性質,並且整合了全鎮秀的師資資源,全部充實到了實驗學校。而收費標準則是“私立”性質的,導致原本並不富裕的當地農民家庭更加不堪重負,為了給予子女較好的受教育機會,而又別無選擇。縱然,這所學校在一定時期受到了應有的關注,也取得了較為突出的辦學效益。然而,舉債千萬元辦學基礎上的高收費教育,一方面給義務教育學校和學生、家長造成了人為的不公平,加重了當地百姓的經濟負擔;另一方面也惡意爭奪了那些名副其實的民辦學校的教育資源,限制或者扼殺了真正意義上的民辦學校的生存和發展。在國家強制施行義務教育的今天,暴露出了這類所謂民辦教育的種.種問題。

農村家長往往為了讓孩子能夠得到高質量的教育,學更多的知識,走出農村,而將孩子們送入學費昂貴的私立學校學習,放棄收費較低甚至免費的公辦學校。從而得知,國家支持農村的大量教育經費,並沒有從實際意義上給廣大農民減輕負擔,反而使他們中一部分家庭的實際負擔較往日大大加重了。恐怕,這就是問題的癥結所在。

由於農村學校的公用經費撥付不夠及時到位,致使很多農村學校向學生家長等私人借款維持學校的正常運作。據調查,筆者所在的鄉鎮實驗學校,截至目前,尚有1600多萬元的不同債務。可見,農村學校尤其是“國有民辦”學校的負債累累,將嚴重阻礙農村教育的又好又快科學發展。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