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塘湖春行微課教案5篇

來源:巧巧簡歷站 2.29W

教案在書寫的過程中,老師務必要強調文字表述規範,教案是教師為了保證上課進度預先起草的文字材料,下面是本站小編為您分享的錢塘湖春行微課教案5篇,感謝您的參閲。

錢塘湖春行微課教案5篇

錢塘湖春行教案1

導入

同學們知道“西湖”這個名字是誰先第一個稱呼的嗎?是白居易,他曾經寫過一首詩:《杭州回舫》(出示屏幕)其中有一句話叫“報與西湖風月知”後人才把她命名為西湖。從這首詩中我們可以看出:白居易對西湖情有獨鍾。今天,我們就來學一首白居易遊西湖的古詩《錢塘湖春行》(板書)

二、讀詩

1、朗讀這首詩(找一生)

找生評價:字音、節奏、語氣、情感

2、聽錄音注意以上四方面。

3、學生自由朗讀

4、學生展示朗讀風采:找一生讀,找小組讀,齊讀

三、賞析、

(一)、理解詩意

師:這是一首歌詠早春西湖的寫景詩,詩中,詩人像一位高超的攝影師,將鏡頭對準最能代表西湖早春美景的事物,攝成一幅幅美妙的畫面,一一展現在我們面前。大家想不想看到這些畫面?想!好,現在大家對照註釋理解沒局勢的意思,不明白的小組討論交流。

品詩明義 描繪畫面

選擇你喜歡的一句詩描繪畫面,參考句式:

從————中我看到了————。

從————中我聽到了————。

從————中我感受到————

(二)、賞析古詩

師:“畫中有詩,詩中有畫”,寫景的詩歌尤其如此,老師把這首詩還原成畫面,讓大家欣賞一下好不好?現在畫面欣賞完了,畫面美不美?這首詩值得我們去細細品味!現在我們小組合作討論賞析古詩

1、賞析方法:

(1)、賞物像(描繪了什麼?)

(2)、抓特點(怎麼描繪的?)

(3)、賞語言(品味關鍵詞、抓修辭。)

(4)、體會詩中的意境和詩人情感

2、賞析以前我們先找到作者描繪了初春西湖的哪些景物?找生説。

板書:水、雲,鶯、燕、花、草

師:賞析這首詩其實就是看作者如何描繪這些景物的?或抒發了作者什麼情感?

3、舉例:幾處早鶯爭暖樹:“幾處”、“早”寫出了初春黃鶯還不多,“爭”用擬人手法寫出了黃鶯競相飛上枝頭歡歌的景象。展現了初春的勃勃生機。

錢塘湖春行教案2

1.白居易(772——846),字樂天,號香山居士、醉吟先生。祖籍太原(今山西),曾祖父白温遷居下圭(今陝西渭南),遂為下圭人,唐代詩人。白居易的詩題材豐富、內容深刻,表達平易淺近,貼切流暢。

2.錢塘湖:杭州西湖的別稱。 3.孤山寺:在西湖白堤孤山上。

4.賈亭:唐代杭州刺史賈全所建的賈公亭,今已不存。

5.初平:遠遠望去,西湖水面彷彿剛和湖岸及湖岸上的景物齊平。

6.雲腳:古漢語稱下垂的物象為“腳”,如下落雨絲的下部叫“雨腳”。這裏指下垂的雲彩。

7.暖樹:向陽的樹。 8.亂花:指紛繁開放的春花。 9.沒(mò):隱沒。

10.湖東:以孤山為參照物,白沙堤(即白堤)在孤山的東北面。

賞析:

從孤山北面到現在的平湖秋月、白堤,詩人一路走來一路向人們報告春的信息:湖面春水新生、樹上春鶯爭鳴、空中春燕銜泥、堤岸春花漸開、春草剛綠,詩人敏鋭細膩的筆觸,讓人們從中體會到西湖正在舒展地着上春裝。詩人讚美西湖的春色,並且指出他最愛在白沙堤上行走。白堤的兩邊是水,堤兩旁種滿了柳樹、桃樹。春天走在白堤上,澹澹的湖水就在你的腳邊,你彷彿走在水面上;初春的柳枝如煙如霧,如絲如縷,飄拂在你的臉上,使你心中湧生無限温柔無限愛,你像在夢境、在仙境。當春天走在白堤上時,你就更能體味到詩人寫這首詩時的感覺和心情了。

【解題】

這首詩選自《白氏長慶集》卷二十。

錢塘湖就是杭州西湖,那裏氣候宜人,山川秀麗,更兼樓觀(guān)參差,映帶左右,自唐代以來,一直是遊覽勝地。白居易少年時代就對杭州神馳嚮往,唐穆宗長慶二年(822)秋,他由忠州刺史改任杭州刺史,終於實現了這一夙願。長慶四年夏,他又改任蘇州刺史。在杭州任職的六百天裏,詩人不僅帶領民眾築堤浚井,為地方做了不少好事,而且也飽覽西湖的山光水色,寫了許多吟詠西湖風景的詩篇,《錢塘湖春行》即其中之一。

這首詩寫於長慶三年(823),是一首七言律詩。

【注評】

孤山寺北賈亭西,水面初平雲腳低。孤山寺:南朝陳文帝天嘉(560~566)初年建,名承福,宋時改名廣化。孤山:位於西湖的北部,座落在後湖與外湖之間,孤峯聳立,景色秀麗,為湖山登臨勝地。賈亭:即賈公亭。唐貞元(公元785~804年)中,賈全出任杭州刺史,於錢塘潮建亭,人稱“賈亭”或“賈公亭”。該亭至唐代末年。水面初平:春天湖水初漲,水面剛剛平了湖岸。初:副詞,剛剛。雲腳低;指雲層低垂,看上去同湖面連成一片。○點明春遊起點和途徑之處,着力描繪湖面景色。

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zhuó)春泥。 早鶯:初春時早來的黃鶯。鶯:黃鸝,鳴聲婉轉動聽。爭暖樹:爭着飛到向陽的樹枝上去。暖樹:指向陽的樹木。新燕:剛從南方飛回來的燕子。啄:銜取。燕子銜泥築巢。○春行仰觀所見,鶯歌燕舞,生機動人。側重禽鳥。

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mò)馬蹄。 亂花:各種顏色的野花。漸:副詞,漸漸的。欲:副詞,將要,就要。迷人眼:使人眼花繚亂。淺草:剛剛長出地面,還不太高的春草。才能:剛夠上。沒:遮沒,蓋沒。○春行俯察所見,花繁草嫩,春意盎然。側重花草。

最愛湖東行不足,綠楊陰裏白沙堤(dí) 。 行不足:百遊不厭。陰:同“蔭”。白沙堤:即今白堤,又稱沙堤、斷橋堤,在西湖東畔,唐朝以前已有。自居易在任杭州刺史時所築白堤在錢塘門外,是另一條。○詩人由北而西而南而東,環湖一週,詩則以湖東綠楊白堤結束,以“最愛”直抒深情。

錢塘湖春行教案3

教學目標:

1、有感情的朗讀誦背全詩。

2、品味語言,體會詩的意境。

3、啟發學生熱愛中國傳統文化提高文化品味和審美情趣。

教學重難點:

1、有感情的朗讀誦背全詩。

2、品味語言,體會詩的意境。

第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檢查上首詩的默寫。

(二)背景和作者介紹。

這首詩是白居易於穆宗長慶三年(公元823年)任杭州刺史時寫的。詩中描寫了西湖早春的明媚風光,抒發了詩人在西湖早春盛景中無比喜悦的心情。

(三)齊讀本詩二遍。

(四)理解此詩的意境

“孤山寺北賈亭西,水面初平雲腳低。”這兩句是近景,從大處落筆,寫詩人行徑孤山寺和賈亭時所看到的天光水色。“初平”寫春水漾滿湖堤。“雲腳低”寫遠望白雲朵朵,似與湖水相接。

“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這兩句是近景,寫高處,寫鶯、燕的動態。鶯是春的歌手,燕是春的信使,它們的出現給人們帶來了初春生機勃然的感覺。“詩眼”在“早”“新”兩個字上:“幾處”而不是“處處”,“爭暖樹”是説爭着飛到向陽的樹上雲歌唱,可見是“早鶯”。“誰家”而不是“家家”,“啄春泥”則是剛剛開始築巢,可見是“新燕”。這都是早春特有的景象。詩人以很輕的疑問語氣敍述這些景象,不是實問,也不是存疑,而是對早春景色情動於衷的喜悦。

“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這兩句也是近景,寫地上的花草,寫人們騎馬遊春的陶醉感。走馬看花,奼紫嫣紅,使人目不暇接,好像花兒也在與詩人遊戲。春草雖茂,但卻不高,也才剛剛沒過馬蹄。這是作者對景物入情入微地觀察,將遊春人也融入春色來寫了。這兩句透出詩人遊春的舒感。

“最愛湖東行不足,綠楊蔭裏白沙堤。”這兩句略寫湖東的白沙堤,在綠楊蔭裏更是美不勝收。詩人在這兒完全陶醉了,留連忘返了。這兩句寫詩人遊春非常盡興。

小結:這首詩雖是寫景,但景中有情,對盡興遊春的喜悦感情表達得淋漓酣暢。

第二課時

教學目的

1、知識:背誦這首詩;理解詩的意境,體會作者情感。

2、能力:誦讀能力;聯想、想象能力。

3、德育:陶冶美的情操。

4、重點目標:誦讀這首詩。

5、目標難點:理解詩的意境。

教學過程

1.作家作品簡介

白居易(772~846),字樂天,晚年自號香山居士。唐代大詩人。他主張“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反對形式主義。其詩歌形象鮮明,語言通俗,內容清新,如《長恨歌》《琵琶行》《賣炭翁》《憶江南》《賦得古原草送別》等,深得人們的喜愛和傳誦。有《白氏長慶集》72卷,集詩3000餘首,數量之多,是唐代詩人中首屈一指的。

《錢塘湖春行》是穆宗長慶三年春白居易任杭州刺史時所作。錢塘湖是西湖的別名。詩中描寫了西湖早春的明媚風光,抒發了詩人喜悦的感情。

2.朗讀詩歌指導:

先範讀再由學生試讀。

3.指導學生評析詩句。逐句分析,先由學生分析,再由教師歸納。

小結:

首聯從大處落筆,寫詩人行經孤山寺和賈亭時所看到的山光水色。“初平”,寫春水初生,略與堤平。“雲腳低”,寫白雲低垂,與湖水相連。這就勾出了西湖早春的輪廓。

中間兩聯是分寫。

頷聯寫鶯燕,是詩人所見。鶯是春的歌手,都爭着飛到向陽的樹上去歌唱;燕是春的信使,已開始銜泥築巢,這樣的景象給人們帶來了生機勃鬱的感覺。

頸聯寫花草,着重表現詩人的主觀感受。唐時人們有騎馬遊春的習俗。馬在淺草地上走得很輕快,人在馬背上自然感到舒適,但看花的時間長了,眼前一片奼紫嫣紅,使人目不暇接,也會產生迷亂的感覺。

尾聯直抒胸臆,表達詩人喜悦的心情。“行不足”,是因為看不足,説明詩人流連忘返,完全陶醉在這美好的湖光山色之中了。

4.齊讀齊背,抽查個別背誦。

附錄:《錢塘湖春行》賞析

這詩是長慶三或四年春(823或824)白居易任杭州刺史時所作。

錢塘湖是西湖的別名。提起西湖,人們就會聯想到蘇軾詩中的名句:“欲把西湖比西子,淡汝濃抹總相宜。”(《飲湖上初晴後雨》)讀了白居易這詩,彷彿真的看到了那含睇宜笑的西施的面影,更加感到東坡這比喻的確切。

樂天在杭州時,有關湖光山色的題詠很多。這詩處處扣緊環境和季節的特徵,把剛剛披上春天外衣的西湖,描繪得生意盎然,恰到好處。

“孤山寺北賈亭西”,孤山在後湖與外湖之間,峯巒聳立,上有孤山寺,是湖中登覽勝地,也是全湖一個特殊的標誌。賈亭在當時也是西湖名勝。有了第一句的敍述,這第二句的“水面”,自然指的是西湖湖面了。秋冬水落,春水新漲,在水色天光的混茫中,太空裏舒捲起重重疊疊的白雲,和湖面上盪漾的波瀾連成了一片,故曰“雲腳低”。“水面初平雲腳低”一句,勾勒出湖上早春的輪廓。接下兩句,從鶯鶯燕燕的動態中,把春的活力,大自然從秋冬沉睡中甦醒過來的春意生動地描繪了出來。鶯是歌手,它歌唱着江南的旖旎春光;燕是候鳥,春天又從北國飛來。它們富於季節的敏感,成為春天的象徵。在這裏,詩人對週遭事物的選擇是典型的;而他的用筆,則是細緻入微的.。説“幾處”,可見不是“處處”;説“誰家”,可見不是“家家”。因為這還是初春季節。這樣,“早鶯”的“早”和“新燕”的“新”就在意義上互相生髮,把兩者聯成一幅完整的畫面。因為是“早鶯”,所以搶着向陽的暖樹,來試它滴溜的歌喉;因為是“新燕”,所以當它啄泥銜草、營建新巢的時候,就會引起人們一種乍見的喜悦。謝靈運“池塘生春草,園柳變鳴禽”(《登池上樓》)二句之所以妙絕古今,為人傳誦,正由於他寫出了季節更換時這種乍見的喜悦。這詩在意境上頗與之相類似。

詩的前四句寫湖上春光,範圍是寬廣的,它從“孤山”一句生髮出來;後四句專寫“湖東”景色,歸結到“白沙堤”。前面先點明環境,然後寫景;後面先寫景,然後點明環境。詩以“孤山寺”起,以“白沙堤”終,從點到面,又由面回到點,中間的轉換,不見痕跡。結構之妙,誠如薛雪所指出:樂天詩“章法變化,條理井然”(《一瓢詩話》)。這種“章法”上的“變化”,往往寓諸渾成的筆意之中;倘不細心體察,是難以看出它的“條理”的。

“亂花”“淺草”一聯,寫的雖也是一般春景,然而它和“白沙堤”卻有緊密的聯繫:春天,西湖哪兒都是綠毯般的嫩草;可是這平坦修長的白沙堤,遊人來往最為頻繁。唐時,西湖上騎馬遊春的風俗極盛,連歌姬舞妓也都喜愛騎馬。詩用“沒馬蹄”來形容這嫩綠的淺草,正是眼前現成景色。

“初平”“幾處”“誰家”“漸欲”“才能”這些詞語的運用,在全詩寫景句中貫串成一條線索,把早春的西湖點染成半面輕勻的錢塘蘇小小。可是這蓬蓬勃勃的春意,正在急劇發展之中。從“亂花漸欲迷人眼”這一聯裏,透露出另一個消息:很快地就會奼紫嫣紅開遍,湖上鏡台裏即將出現濃粧豔抹的西施。

方東樹説這詩“象中有興,有人在,不比死句”(《續昭昧詹言》)。這是一首寫景詩,它的妙處,不在於窮形盡相的工緻刻畫,而在於即景寓情,寫出了融和駘宕的春意,寫出了自然之美所給予詩人的集中而飽滿的感受。所謂“象中有興,有人在”;所謂“隨物賦形,所在充滿”(王若虛《滹南詩話》),是應該從這個意義去理解的。

錢塘湖春行教案4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有感情地朗讀、背誦詩歌。體會詩歌所表達的情感。

能力目標:用心品味詩歌語言,培養學生賞析詩歌的能力。

情感目標:激發學生對祖國河山的熱愛之情。

教學重點:

通過精讀、誦讀、美讀,理解體味詩歌的意境美、語言美,受到美的薰陶。

教學難點:

品味語言,體會詩的意境。

教學方法:朗讀法、討論法、練習法

教學用具:多媒體課件

課時: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同學們,春天是個美麗的季節。無數文人墨客都歌頌過春天,表達對這個季節的喜愛之情、留戀之情等等。今天,我們再來學習一首詠春的詩歌,感受一下春天的美景。

2、作者簡介

白居易,字樂天,號香山居士,唐代詩人。他的歌政治傾向非常鮮明,重視諷喻,崇尚簡單易懂。代表作有長篇敍事詩《長恨歌》、《琵琶行》。

二、一讀課文,整體感知:

1、師範讀,學生聽讀,注意節奏。

2、學生自讀,培養語感。(注意聽準字音、劃出節奏、標出韻腳)

3、點名朗讀,同學糾正。

4、學生齊讀詩歌。(注意讀出情感,讀出韻味)。

思考:(1)通過詩歌的題目,我們可以發現什麼信息?

(2)此詩寫的是西湖什麼時候的景色?從哪裏可以看出來?

三、二讀課文,理解內容:

1、放聲朗讀詩歌,對照課文下 註釋,理解詩句意思。如有疑難,可與同桌討論,也可舉手問老師。

(師巡視,教師抽查學生自學情況。)

2、指明學生描述詩歌景象。

3、作者遊西湖的路線是怎樣的呢?

四、三讀課文,品味探究:

1、齊讀詩歌。

討論:(1)詩中為突出早春的特點,描寫了那些典型的景色?

(2)“幾處”為什麼不是“處處”?“誰家”為什麼不是“家家”?

2、本詩中用了何種修辭手法?

3、詩中直抒胸臆的詩句是哪句?

4、師生共同歸納賞析詩歌的方法。

五、拓展延伸

猜猜下列詩句描繪的是哪個季節的景色?再按照春夏秋冬的順序進行排列

1、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

2、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

3、晴空一鶴排雲上,便引詩情到碧霄。

4、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

六、課堂訓練

1、朗誦詩歌。

2、以本首詩為例説説律詩的特點。

七、作業

1、背誦、默寫全詩。

2、用自己的話對《錢塘湖春行》進行描述,寫在作業本上。

錢塘湖春行教案5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

①瞭解詩歌的有關知識。

②理解詩歌內容,領會其中所抒發的感情。

2、過程與方法

①有感情地反覆誦讀,體會古詩的意境。

②教會學生欣賞詩歌的方法。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①啟發學生熱愛祖國古代文化的思想感情。

②提高審美能力。

教學重點:誦讀、體會意境及品味語言。

教學難點:體會意境及品味語言。

教學方法:教法:啟發、引導式。

學法:自主、合作的方式。

教學課時: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前幾天我們跟着朱自清先生一起去欣賞了江南春天的美景,和老舍先生一同感受了濟南冬天特有的魅力,今天我們將穿越時空到1180年前的西湖去看看,唐朝詩人白居易一起去領略早春西湖特有的美景。(板書課題)

二、作家及作品

白居易,字樂天,自號香山居士,唐朝傑出的現實主義詩人,以樂府詩見長,其詩歌形象鮮明,語言通俗,每寫好一首詩,都先讓老人先讀,不懂就改詩。

唐代三大詩人:李白(浪漫主義詩人,稱為“詩仙”)、杜甫(現實主義詩人,稱為“詩聖”)、白居易(現實主義詩人)

代表作:《長恨歌》《琵琶行》

三、朗讀

1、自讀,標出不會讀的字詞(抽一名學生讀)

2、糾錯,範讀(聽節奏及感情)

3、指導斷句(意義劃分法)

4、學生自由讀

5、指名朗讀

6、齊讀

四、解題(引導學生完成)

地點:錢塘湖、季節:春、事件:行(騎馬遊春)

體裁:七言律詩(教師講解:首聯、頷聯、頸聯、尾聯的認知)

注:結合時代背景講事件

五、理解內容

明確:結合註釋,四人一組合作完成課文理解

六、賞析(學生合作完成,教師引導)

1、本文圍繞哪兩個字來寫。

明確:“春”、“行”

詩人的“行”蹤(遊蹤是如何的?從文中找出詞語)

孤山寺北――賈亭西――湖東――白沙堤

(注:抓題眼)

2、詩人在途中看到了什麼,用原文回答。(尋景物)

孤山寺北――賈亭西――湖東――白沙堤

水幾誰亂淺綠

面處家花草楊

初早新漸才陰

平鶯燕欲能裏

雲爭啄迷沒白

腳暖春人馬沙

低樹泥眼蹄堤

3、行程找到了,現在我們看看寫了什麼“春景”?哪些屬於初春之景?

明確:春景――水、雲、鳥、樹、泥、花、草

初春之景(細節描寫)――水面初平、爭暖樹、啄春泥、沒馬蹄、早鶯、新燕、亂花、淺草

4、詩中哪句詩流露出詩人已陶醉在美好的湖光山色中了?(悟詩情)

“最愛湖東行不足”,説明了詩人流連忘返、陶醉在美好的湖光山色中了。體現了作者對“春”的喜愛和讚美之情。

5、賞析:“幾處”為什麼不是“處處”、“誰家”為什麼不是“家家”?

因為還是初春季節,故不是處處、不是家家,由春的歌手和春的`信使來展現出大自然剛從沉睡中剛甦醒過來。

七、小結

這首詩的題意主要在“行”字詩人寫騎馬遊春的樂趣,從孤山寺北寫起至白沙堤止開頭寫“水面初平”是孤山寺所見之景,中間寫遊程中所見,最後用“綠楊陰裏”寫白沙堤之景,輕快明麗,令人目迷神馳。

賞析詩歌的方法:抓題眼、尋景物、悟詩情(重點)

八、作業佈置

1、賞析頷聯,描繪了一幅怎樣的圖畫?

2、背誦此詩

3.部編版八年級上冊語文第十二課《錢塘湖春行》知識點

【詞句註釋】

1.錢塘湖:即杭州西湖。

2.孤山寺:南北朝時期陳文帝(522~565)初年建,名承福,宋時改名廣華。孤山:在西湖的裏、外湖之間,因與其他山不相接連,所以稱孤山。上有孤山亭,可俯瞰西湖全景。賈亭:又叫賈公亭。西湖名勝之一,唐朝賈全所築。唐貞元(唐德宗年號,785~805)中,賈全出任杭州刺史,於錢塘湖建亭。人稱“賈亭”或“賈公亭”,該亭至唐代末年。

3.水面初平:湖水才同堤岸齊平,即春水初漲。初:在古漢語裏用作副詞,常用來表示時間,是指不久。雲腳低:白雲重重疊疊,同湖面上的波瀾連成一片,看上去,浮雲很低,所以説“雲腳低”。點明春遊起點和途徑之處,着力描繪湖面景色。多見於將雨或雨初停的時候。雲腳:接近地面的雲氣,多見於將雨或雨初停時。“腳”的本義指人和動物行走的器官。這裏指低垂的雲。

4.早鶯:初春時早來的黃鸝。鶯:黃鸝,鳴聲婉轉動聽。爭暖樹:爭着飛到向陽的樹枝上去。暖樹:向陽的樹。

5.新燕:剛從南方飛回來的燕子。啄:銜取。燕子銜泥築巢。春行仰觀所見,鶯歌燕舞,生機動人。側重禽鳥。

6.亂花:紛繁的花。漸:副詞,漸漸地。欲:副詞,將要,就要。迷人眼:使人眼花繚亂。

7.淺草:淺淺的青草。才能:剛夠上。沒(mò):遮沒,蓋沒。春行俯察所見,花繁草嫩,春意盎然。側重花草。淺淺的青草剛夠沒過馬蹄。

8.湖東:以孤山為參照物,白沙堤(即白堤)在孤山的東北面。行不足:百遊不厭。足,滿足。

9.陰:同“蔭”,指樹蔭。白沙堤:即今白堤,又稱沙堤、斷橋堤,在西湖東畔,唐朝以前已有。白居易在任杭州刺史時所築白堤在錢塘門外,是另一條。

【白話譯文】

行至孤山寺北,賈公亭西,暫且歇腳,舉目遠眺,水面平漲,白雲低垂,秀色無邊。

幾隻黃鶯,爭先飛往向陽樹木,誰家燕子,為築新巢銜來春泥?

鮮花繽紛,幾乎迷人眼神,野草青青,剛剛遮沒馬蹄。

湖東景色,令人流連忘返,最為可愛的,還是那綠楊掩映的白沙堤。

【創作背景】

唐穆宗長慶二年(822年)七月,白居易被任命為杭州的刺史,唐敬宗寶曆元年(825年)三月又出任了蘇州刺史,所以這首《錢塘湖春行》寫於長慶三、四年(823、824年)間的春天。

【作者簡介】

白居易(772~846),唐代詩人。字樂天,號香山居士。其先太原(今屬山西)人,後遷下��(今陝西渭南東北)。貞元進士,授祕書省校書郎。元和年間任左袷遺及左贊善大夫。後因上表請求嚴緝刺死宰相武元衡的兇手,得罪權貴,貶為江州司馬。

長慶初年任杭州刺史,寶曆初年任蘇州刺史,後官至刑部尚書。在文學上,主張“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含為事而作”,是新樂府運動的倡導者。其詩語言通俗。和元稹並稱“元白”,和劉禹錫並稱“劉白”,與李白、杜甫一起被後人並稱為唐代“三大詩人”。有《白氏長慶集》。

晚年官至太子少傅,諡號“文”,世稱白傅、白文公。在文學上積極倡導新樂府運動,主張文章合為時而著,詩歌合為事而作,寫下了不少感歎時世、反映人民疾苦的詩篇,對後世頗有影響。是我國文學相當重要的詩人。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