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語言活動《家》教案優質6篇

來源:巧巧簡歷站 2.15W

在實際教學活動中,教案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老師在制定教案時一定要學會結合實際,以下是本站小編精心為您推薦的大班語言活動《家》教案優質6篇,供大家參考。

大班語言活動《家》教案優質6篇

大班語言活動《家》教案篇1

活動準備:

經驗準備:

幼兒向家長了解馬蹄筍生長環境及營養;馬蹄筍可以做成筍乾、筍罐頭等筍製品。

材料準備:

馬蹄筍圖片、玩具馬,實物馬蹄筍、馬蹄筍乾、馬蹄筍罐頭。

活動過程:

1、猜謎,激發興趣,引出談話的話題。

謎語:小時層層包 大時節節高 初生當菜吃 長大成材料(竹筍)

2、藉助馬蹄筍實物、圖片,自由談話。

提問:小朋友們好,你們見過這筍嗎?你知道它生長在哪裏?哪個地方的馬蹄筍最多?你們吃過嗎?這筍的形狀像什麼?

幼兒分小組觀察馬蹄筍並自由交談,教師引導幼兒説出馬蹄筍的外形特徵、回憶吃過筍的味道及家長有説過有關馬蹄筍生長環境及營養,鼓勵幼兒主動參與談話。

引導語:馬蹄筍是你們熟悉的山珍特產,很多小朋友的家裏都種有馬蹄筍,把你知道的有關馬蹄筍的知識告訴小夥伴。

3、集中談話,引導幼兒在集體前大膽地介紹自己知道的有關馬蹄筍的知識。

提問:你們知道馬蹄筍名字的由來嗎?

先請表達能力強的幼兒在集體前介紹自己知道的有關馬蹄筍的知識,教師點評並鼓勵其他幼兒積極介紹。

提醒幼兒專心傾聽同伴的講話,瞭解別人説了什麼、還有什麼沒説;鼓勵幼兒説和別人不一樣的內容。

4、拓展談話內容。

引導語:馬蹄筍營養價值豐富,你打算怎樣做出更美味的馬蹄筍?如果你是家鄉的筍農你會用什麼辦法種植出又大又好的馬蹄筍?

引導幼兒運用新的談話經驗,拓展談話活動。

活動延伸

家園共育:給家長講 “馬蹄筍”名稱的由來。

領域滲透:結合科學領域“馬蹄筍乾製作或馬蹄筍罐頭的製作”開展。

大班語言活動《家》教案篇2

活動目標:

1、讓幼兒知道農曆八月十五是中秋節,並瞭解中秋節的來歷。

2、瞭解中秋節的風俗,讓幼兒自己動手製作湯圓再一同分享,同時體會到勞動與分享的樂趣。

3、通過這次活動讓幼兒初步瞭解瞭解中秋節的來歷,感受體驗傳統文化。

4、提高孩子們的生活能力和動手能力,讓孩子們感受勞動的快樂、收穫的喜悦,同時培養孩子們愛勞動的好習慣。

5、進一步加深了老師、家長和孩子之間的親情,進一步促進親子同樂、家園共育。

6、鼓勵幼兒和家長一起動手包湯圓、吃湯圓,感受濃濃的家庭親情。

活動時間:

20xx年9月30日下午3:00

活動準備:

環境準備:操場與教室道具準備:月餅、盤子、塑料刀,手套,麪粉。凳子、大桌子、家長簽到本等。

活動過程:

一、(1)導入給小朋友展示關於中秋節前後月亮變化的幻燈片,激發幼兒興趣。讓小朋友通過觀察、記錄月亮變化,知道月亮時缺時圓,每天都有不同的變化。

(2)引出通過觀察月亮的變化,讓孩子們知道每年農曆的八月十五是中秋節,是我們國家的傳統節日。強調中秋節是豐收節,團圓節。

(3)談談"中秋節"一些習俗,議一議:"我家怎樣過中秋"。

(5)小結小朋友的討論,引出今天"包湯圓"的活動。

(6)結束談話,讓小朋友做好包湯圓的準備。

(二)、家長洗手、老師組織幼兒排隊如廁、洗手,佈置好場地準備和家長一起包湯圓,教師安排好家長和幼兒分成6小組進行包湯圓、

(三)、家園同樂——包湯圓。

1、教師講解包湯圓的過程。(先拿和好的糯米粉團取一小團(一個湯圓大小),在手上搓成丸狀。再壓成餅狀,在其中包上餡搓成丸狀,一個個圓溜溜的湯圓就製作完成了。包好的湯圓放在預先準備灑上糯米粉的盆上,湯圓之間空開些,以防粘住。)

2、教師時刻提醒幼兒在包湯圓的時候手要保持乾淨,不可以東摸西摸,也要注意安全。

3、組織幼兒參觀每組家庭的湯圓作品。

4、煮湯圓(請兩名家長協助煮湯圓)。(要煮湯圓時,先要燒開水。把湯圓慢慢放入鍋內。放進去之後就要輕輕的攪開。要在同一個方向攪動。讓湯圓順着水流動。這樣就不會粘住。水開了待湯圓浮起後。就用小火煮,湯圓浮出水面代表已經煮熟。)

(四)、家園同樂——吃湯圓,共同分享湯圓。

(五)、活動結束,老師清理活動場地。

教學反思:

通過本次活動不僅豐富了孩子們的知識,鍛鍊了動手能力的想象力,更讓他們感受的我們的傳統節日的濃濃的節日氣氛!

大班語言活動《家》教案篇3

活動目標

1、知道自己是大班小朋友,會做很多的事情。

2、能大膽地連貫地在集體面前朗誦詩歌。

3、萌發做哥哥姐姐的自豪感,會做好小弟弟小妹妹的好榜樣。

重點、難點

1、重點:知道自己是大班小朋友,會做很多的事情。

2、難點:能大膽地連貫地在集體面前朗誦詩歌。

活動準備

1、小班新生剛入園時的哭鬧圖片或視頻資料。

2、相關圖片。

活動過程:

一、談話並交流

1、教師:“我們現在都長大了,是大班小朋友了,你覺得在幼兒園裏(大班、中班、小班)誰可以做大哥哥大姐姐?”(是我們大班小朋友)

2、交流:那我們做大哥哥大姐姐的會做那些事情

二、出示小班小朋友的圖片或是視頻

1、欣賞圖片

2、提問:在圖片中你看到了什麼?(小班的新生哭着不肯上學)

那我們作為幼兒園裏的大哥哥大姐姐可以怎樣區幫助他們呢?

三、學習詩歌

1、欣賞詩歌《我是大班小朋友》前半段

2、教師:“詩歌中的小朋友他是怎樣幫助小弟弟小妹妹的?請你用詩歌中話來回答

3、教師帶領幼兒一起看圖片朗誦詩歌的對老師説了什麼?(老師,老師你別誇我,這都是應該的)

5、討論:為什麼他能夠幫前半段。

4、學習詩歌的後半段

提問:在幫助了小弟弟小妹妹之後,他又助小弟弟小妹妹做這些事情,而且還不用老師誇獎?

6、完整看圖朗誦詩歌

四、遷移經驗

1、教師:“詩歌中的這問大班小朋友會這樣幫助小弟弟小妹妹,那我們小朋友在以後的生活中你會怎樣來幫助我們幼兒園的小弟弟小妹妹呢?

2、幼兒討論交流。

大班語言活動《家》教案篇4

一、活動目標:

1、瞭解中國特有的地貌和文明建築,知道我國有世界上最高的山、最長的城牆、最大的廣場。

2、學講故事,萌發熱愛祖國的情感。

二、活動準備:

1、掛圖8號、《小朋友的書·我的祖國叫中國》、磁帶及錄音機。

三、活動過程:

1、談話引題。

提問:蒲公英迷路了,找不到自己的家在哪裏,你有什麼好辦法?

我們來聽聽蒲公英是怎麼迷路的,最後,有沒有找到自己的家。

2、教師出示掛圖並完整講述故事《月亮船》。

提問:小朋友把小耳朵豎起來,仔細地聽一聽故事。故事裏講了一件什麼事情?蒲公英看見了什麼?蒲公英的家在哪裏?

3、結合《小朋友的書·我的祖國叫中國》,教師講述故事第二遍。

提問:蒲公英為什麼哭了?

提問:好心的蟋蟀、善良的螳螂是怎麼安慰蒲公英的?

提問:蒲公英是怎麼對仙女説的?

提問:仙女又告訴蒲公英什麼?

4、完整欣賞故事錄音一遍,強化幼兒對中國幾個重要特徵的認識。

5、活動延伸。

1)故事聽完了,現在老師請小朋友來表演仙女和蒲公英,説説故事裏它們的對話。

提問:你家住在哪裏?你可以做一些介紹嗎?

《月亮船》反思

一、環節設置方面

教師開門見山地引出《月亮船》的故事,孩子們聽的十分認真,能夠清晰明瞭的回答問題。但在故事的後半部分,由於有些名詞幼兒平時很少接觸,如喜馬拉雅山,孩子們聽了兩次故事還是説不上來。為了讓幼兒更深入瞭解故事內容和含義,第三遍故事我讓孩子們和我一起復述,目的是學習故事中的一些對話和了解祖國的一些世界之最,加強對故事的熟悉程度。

二、教師組織方面

在幼兒談論自己的家園時,許多幼兒只是説出自己家在哪裏,沒有將自己的感情表達出來。在此環節之前,教師可以讓孩子們欣賞另外的一些祖國的美麗山河和世界之最,感受自己祖國的富強,鋪墊自豪感,激發幼兒介紹自己家鄉時的親切、熱愛的情感。

大班語言活動《家》教案篇5

活動目標:

1、在觀察、猜測中理解收集者和物品之間的聯繫。

2、能有序、連貫、清楚地講述仿編的繪本內容。

3、願意大膽表達自己與眾不同的想法。

活動準備:

1、物質準備:桌子4張;椅子25把;繪本12本;記錄紙20張;展板2塊;磁鐵30個;畫筆12支;ppt

2、經驗準備:(1)已瞭解“收集”的含義。

(2)具有良好閲讀、繪畫、傾聽習慣。

活動重點:在觀察、猜測中理解收集者和物品之間的聯繫。

活動難點:能有序、連貫、清楚地講述仿編的繪本內容。

活動過程:

一、提問導入,誘發閲讀繪本的興趣。

――小朋友們,在生活中你們最喜歡收集什麼東西?

二、在觀察、猜測中理解收集者和物品之間的聯繫。

1、自主閲讀第一段,初步發現收集者和物品之間的聯繫。

(1)自主閲讀1-11頁。

――還有一些人也喜歡收集各種各樣的東西呢,他們是誰呢?

――他們都喜歡收集什麼呢?請小朋友們從椅子後面的書袋裏拿出繪本,從第1頁到第11頁。

(2)分享交流

2、自主閲讀第二段,進一步發現自然界中收集者與物品之間的關係。

(1)自主閲讀至結束。

――除了小女孩、小男孩、奶奶、清潔工、烏鴉喜歡收集各種各樣的東西,還有誰喜歡收集?它們喜歡收集什麼呢?

(2)分享交流。

3、完整欣賞繪本。

三、能有序、連貫、清楚地講述仿編的繪本內容。

1、繪畫記錄仿編的繪本內容。

――繪本中的秋天、海邊、天空、小溪都有喜歡收集的東西,如果你是它們,你喜歡收集什麼呢?

2、分享交流仿編的繪本內容。

――你是誰?你喜歡收集什麼?為什麼?

四、延伸活動

――請小朋友們回到班級和朋友們繼續説説你們的收集。

大班語言活動《家》教案篇6

一、活動目標

1、通過觀察人物、動物的動作神態,學習運用已掌握的形容詞進行描述,説一句完整的話。

2、認真傾聽別人描述,養成良好的傾聽習慣。

二、活動準備

各種動態的大樹、老奶奶、小弟弟、小兔、猴子、大灰狼等圖片若干套。

三、指導要點

1、活動重點:學習運用已掌握的形容詞來描述圖片。

2、活動難點:用詞要恰當能連貫、完整地説,重複別人的説法。

3、指導要點:應道幼兒仔細觀察圖片人物、動植物的動態、神情啟發幼兒用已掌握的形容詞描述圖片,注意傾聽。

四、活動過程

1、交代任務

教師:今天請小朋友看圖説一句完整的話,看誰説得好。(把話説得好的三要素:這是誰?用形容詞形容他是怎樣的?他在做什麼?)

2、熟悉遊戲玩法(例如小弟弟)

問:這是誰?

這是一個怎樣的小弟弟?(要求幼兒用學過的形容詞來例如:胖乎乎的、聰明的、可愛的、淘氣的、活潑的等詞來描述。)

這個可愛的小弟弟在做什麼?(要求幼兒根據圖片內容説一句完整的話,例如:“可愛的小弟弟在跑步”,或“可愛的小弟弟在鍛鍊身體”,也可以把別人的話説長一些。)

3、請幼兒摸卡片進行遊戲

(1)把圖説一句完整的話。

(2)把別人的話説長一些。

4、幼兒自主遊戲

(1)請幾名能力較強的幼兒當提問者,幼兒分組開展遊戲活動。

讓幼兒任意摸一張圖片,並根據圖片編成一句話。如摸到“小猴子”,

可説:聰明的小猴子想出了一個好辦法,或説“調皮的小猴子在爬樹”等等。説出的句子必須完整,每個人不可以與其他兒童重複。

(2)教師巡迴觀察,指導(應注意傾聽別人的回答,不重複別人的説法。)

(3)教師組織幼兒進行講評,將部分圖片獎勵描述恰當具有創造性的幼兒。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