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蜜蜂引路》二年級教案8篇 "蜜蜂引路——探索神奇昆蟲的二年級教案"

來源:巧巧簡歷站 3.06W

本篇教案以童話故事《蜜蜂引路》為主題,針對二年級學生的特點和需求,結合語文、數學和思品等方面的學科特別設計。通過多種形式的教學手段,培養學生探究、發現、思考和實踐的能力,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蜜蜂引路》二年級教案8篇

第1篇

1、使學生懂得遇到疑難問題,只要細心觀察,認真思考,是不難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的。

2、初步掌握一種學懂段的辦法:理解每一句話的意思,並能連起來説説。

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第31課《蜜蜂引路》。蜜蜂給誰引路?——列寧

(1)第一個問題,哪句話是説列寧想找到養蜂人?誰來説?

②這一句話在説什麼?(在黑板上劃下來:列寧想找到養蜂人。)

(2)第二個問題,哪句話是説大家都不知道養蜂人住的地方?

③這一句話是説什麼?大家讀第二句,誰來説第二句話寫什麼?

①這一句話是説什麼?(讓學生説)住得不遠什麼意思?(附近)代進去讀讀。

(4)列寧為什麼要“親自”去找養蜂人呢?(即把第二段意思連起來説説。)

三、研讀第三段。(用第二段的學法學習第三段,鞏固學懂一段話的方法。)

1、列寧親自去找養蜂人,他是怎麼找到的呢?課文第二段具體寫了列寧怎樣找到養蜂人的?

(2)每一句話寫什麼?(用“——”劃出主要的詞語,連起來説説)

3、“開門的果然是那個養蜂的人。”為什麼要用“果然”?

4、列寧原來是怎麼想的呢?(即連起來説説列寧是怎麼找到)

《蜜蜂引路》二年級教案8篇

第2篇

1922年,列寧住在莫斯科附近的一座小山上。當地有個養蜂的人,列寧常常派人去請他談天。

有一回,列寧想找那個人談談怎樣養蜂。可是往常派去找他的人到莫斯科去了,別人都不知道他住在哪裏,列寧就親自去找。

列寧一邊走一邊看,發現路邊的花叢裏有許多蜜蜂。他仔細觀察,只見那些蜜蜂採了蜜就飛進附近的一個園子,園子旁邊有一所小房子。列寧走到那所房子跟前,敲了敲門,開門的果然就是養蜂的人。

養蜂的個看見列寧,驚訝地説∶“您好,列寧同志,是誰把您領到這兒來的?”列寧笑着説∶“我有嚮導,是您的蜜蜂把我領到這兒來的。”

1.有一回,列寧想找那個人談談怎樣養蜂。可是往常派去找他的人到莫斯科去了,別人都不知道他住在哪裏,列寧就親自去找。

2.列寧一邊走一邊看,發現路邊的花叢裏有許多蜜蜂。他仔細觀察,只見那些蜜蜂採了蜜就飛進附近的一個園子,園子旁邊有一所小房子。列寧走到那所房子跟前,敲了敲門,開門的`果然就是養蜂的人。

3.列寧笑着説∶“我有嚮導,是您的蜜蜂把我領到這兒來的。”

第3篇

講讀課文《蜜蜂引路》,是一篇記敍文。記敍了列寧通過觀察蜜蜂採蜜和飛行的路線,利用蜜蜂作嚮導,終於自己找到了養蜂人的故事。説明列寧是個善於觀察,認真思考的人。課文故事性強,情節吸引導讀者,且內容短小。

愛聽故事是國小生們共有的特徵。教學中,要抓住課文內容和語言上的特點,引導學生仔細閲讀課文,邊讀邊想,充分利用課文的插圖,引導學生想象人物的語言、動作、神態和心理。結合重點詞句,熟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讓學生初步懂得,遇到疑難事情的時候,要仔細觀察,認真思考,找出事物之間的聯繫,進行周密合理的推理判斷,就有可能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能區別常常和往常的意思。

認字寫字、能結合重點的詞句理解蜜蜂是如何給列寧引路的,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1、談話激疑:同學們,當我們想去一個地方,卻不知道路怎樣走,你通常會想什麼辦法呢?(學生交流),那你們聽過蜜蜂也能當嚮導嗎?今天我們就來共同讀一個故事---------《蜜蜂引路》(板題)

2、談話激趣:同學們,你們瞭解蜜蜂嗎?可是你們知道蜜蜂能給人帶路嗎?教師相機板題。

(國小生大多喜歡小動物,從對蜜蜂的瞭解引入課文,激發學生讀文熱情,交待了文章主要內容。)

1、自由讀課文,你喜歡的符號標出本課的生字、詞語,讀準字音,不太熟練的地方多讀幾遍。

4、教師引導:鼓勵學生小老師,教同學們認識生字,重點交流識字記字方法。

5、遊戲鞏固識字:讓學生説出一種識字遊戲方法,並讓該生當小老師主持遊戲,鞏固識字。

6、指讀課文,檢查識字和朗讀情況,師生評議,正音。

(抓住低年級教學的重點,突出識字教學,引發學生自主識字的熱情,充分尊重學生識字的個性經驗,轉換師生角色,培養學生能力。)

1、引導學生尋找故事發生的起因。學習課文第一、二自然節。

(1)邊讀邊畫,故事發生的時間、地點、人物。相機理解附近的意思(可以語言敍述,可以畫畫表示。)

(2)體會列寧為什麼要去找養蜂人?理解常常和往常的意思(引導學生換詞或造句理解。)結合課文內容,用因為所以或者是因為説説列寧去找養蜂人的`的原因。

思考:列寧能找到養蜂的人嗎?從列寧的話裏,你知道他是如何找到養蜂人的?

結合閲讀課文最後一自然節,體會故事情節的生動性。通過朗讀理解養蜂人的驚訝。

(抓住故事情節上的特點,從因、果入手,適時地進行語言文字的訓練,培養學生語感,訓練學生思維。同時引導學生尋找列寧如何找到養蜂人的答案,激發學生研讀故事經過的熱情。為下文的學習做了鋪墊。)

2、引導學生觀察生字的特徵,想辦法記住這些字,找出難點字和書寫上應該注意的問題。

(重點指導本節課中出現的生字,教學中應該在識字的環節加強識記字的交流。指導寫字時要注意引導學生自主識字寫字。)

1、讀寫詞語,利用生字詞語卡片,組織學生讀寫。同桌互相檢查評議。

1、提出問題,引導讀書:列寧是怎樣找到養蜂的人?

2、合作學習:結合插圖,想像人物的語言、動作、神態和心理。讀課文第三、四自然段。想想列寧的住處,花叢,園子,小房子各在什麼地方。想辦法弄清楚列寧是怎樣找到養蜂人的。

教師巡視,指導學生讀書,啟發學生可以用語言敍述過程、畫路線圖、表演等方法。

3、彙報交流:鼓勵學生採用自己的方法,展示自己的讀書收穫,教師相機引導。

如:學生用畫畫加輔助語言的形式,畫出列寧住處、花叢、園子、小房子等景物,然後按課文內容進行敍述。教師可以幫助學生邊説邊指,理解課文。

學生用語言敍述。教師可以引導學生用上適當的關聯詞語,如因為所以先然後最後等,把話説清楚。

(以問題探究的方式,引導學生讀書。鼓勵學生有創意的理解、表達,在讀書和彙報中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語言表達能力,觀察想像、分析和解決總理問題的能力以及合作意識。體現整合的思想。)

2、引導學生交流自己的看法。強調抓住課文的相關內容,把自己的理由説得有理有據。

(通過交流,挖掘人物的精神,讓學生在理解與分析中受到潛移默化的教育影響,突出文章的中心。同時強調抓住內容進行説明,培養了學生的閲讀理解能力和口語表達能力。)

試書寫,教師巡視,注意重點筆畫的指導。如:敲字應左寬右窄。注意右邊攴不能寫成支。

第4篇

1、學習列寧細心觀察,善於根據事物之間的關係解決問題的思想方法。

2、瞭解題目與課文內容之間的關係,懂得重點詞語的意義,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3、學會漢字“引、養、叢、仔、採、志”及偏旁“弓”。

教學重點:理解列寧解決問題的思想方法。

師:電腦課件(先出示“小密蜂”再出示“引路”二個字。你們認識它嗎?你知道它能為人們做些什麼?“引路”二字,是什麼意思?齊讀密蜂引路),今天我們就學第16課——密蜂引路。

1、師:讀了課題後你想問些什麼嗎?(問題先不解決)請同學們把課文熟,看看你喜歡讀哪一段?

3、理解第一自然段中的.詞語:當地,派人,聊天,用“附近”説一句話。

4、師:我們看看這位偉人與密蜂之間有什麼關係呢?

3)請你試着畫一畫列寧的住處,花叢,園子,養蜂人的小房子各在什麼地方。

6、學生彙報學習的情況:並請同學到黑板畫出來,貼圖片。

8、列寧是怎樣找到養蜂人的?他是個什麼樣的人?説説你的感受?

2、師:範寫,強度筆畫。指名到黑板寫,生糾正,評議。

第5篇

1、學習列寧細心觀察,善於根據事物之間的關係解決問題的思想方法。

2、瞭解題目與課文內容之間的關係,懂得重點詞語的意義,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3、學會漢字“引、養、叢、仔、採、志”及偏旁“弓”。

教學重點:理解列寧解決問題的思想方法。

師:電腦課件(先出示“小密蜂”再出示“引路”二個字。你們認識它嗎?你知道它能為人們做些什麼?“引路”二字,是什麼意思?齊讀密蜂引路),今天我們就學第16課——密蜂引路。

1、師:讀了課題後你想問些什麼嗎?(問題先不解決)請同學們把課文熟,看看你喜歡讀哪一段?

3、理解第一自然段中的詞語:當地,派人,聊天,用“附近”説一句話。

4、師:我們看看這位偉人與密蜂之間有什麼關係呢?

3)請你試着畫一畫列寧的`住處,花叢,園子,養蜂人的小房子各在什麼地方。

6、學生彙報學習的情況:並請同學到黑板畫出來,貼圖片。

8、列寧是怎樣找到養蜂人的?他是個什麼樣的人?説説你的感受?

2、師:範寫,強度筆畫。指名到黑板寫,生糾正,評議。

第6篇

4.誰能用簡單的一兩句話説説課文主要寫了什麼。(列寧利用蜜蜂找養蜂人)

1.請同學們自讀課文1-2自然段,想一想:從這兩段中你知道了什麼?

理解“附近”,説明列寧住的離莫斯科不遠,我們同學當中家離學校不遠的,就在學校“附近”的舉舉手。(找其中一個同學問問)如果老師去你家做客,歡迎嗎?你真好客,不過到時候別忘了給老師“引路”。

(讀了課文,我知道,列寧想找養蜂人談天。李寧往常派去找養蜂人的那個人到莫斯科去了,別人又不知道他在哪裏,所以親自去找。)

2.同學們來讀讀這兩個句子,看看兩個帶點的詞的意思一樣不一樣?

誰能給“往常”換個詞。(平常、原來、平時、以前)

(2)( )都是媽媽到學校接他,今天媽媽有事,爸爸接他回家。

3. 從這兩段文字中我們知道了這麼多,誰能把這兩段文字給大家讀一讀。

列寧找到了最後找到了養蜂人嗎?列寧到底是怎樣找到養蜂人的呢?

請同學們默讀課文第3自然段,把描寫列寧怎樣找到養蜂人的句子畫下來。

如果你是列寧,你當時是怎麼想的?把你的`想法告訴你的同桌。

同學們真善於思考!列寧按照這樣的想法找到養蜂人了嗎?

a.出示句子:列寧走到那所房子跟前,敲了敲門,開門的果然就是那個養蜂人。

師:如果把“竟然”換到養蜂人身上,行嗎?(養蜂人打開門一看,站在眼前的竟然是列寧同志。)

b. (1)早上出門,天陰沉沉的,到了中午 下起了大雨。

大家來讀讀這段吧!老師也想讀一讀這一段。(師讀)聽完老師讀,你想説什麼?(生談感受,讀得慢,感覺到好像看見列寧正在尋找養蜂人)

你們想不想讀?那你們也讀讀吧。(生自由讀第3段)

1.列寧出現在養蜂人面前時,猜一猜養蜂人會有什麼表現?

2.同學們的想象可真豐富,請同學們就帶着養蜂人這樣的心情去讀讀文中的第4自然段吧。

(請一對同學讀,師生評議。教師範讀,注意把養蜂人的“驚訝 ”的神情和語氣表現出來.)

1、以第四自然段為開頭續寫,補充養蜂人和列寧之間的對話。

要求:(1)通過對話把列寧找到養蜂人的經過説清楚。

第7篇

課堂教學是國小語文教學的主要形式。如何合理設計課堂教學過程是一個重要的問題。課堂教學過程的設計,必須以發展學生的認識為特點,也就是説,教學過程中必須十分重視學生語言和思維訓練,發展學生認識能力。

課堂教學中,如何加強對學生的思維訓練和發展他們的認識能力呢?

一、根據從整體到部分再到整體的步驟,安排教學過程

學生學習一篇課文,從頭讀到尾,腦子裏就有一個初步的整體印象。學生有了一個整體印象之後,教師再指導學生一部分一部分地去理解,這就是從整體到部分;一部分一部分理解後,再回到整體上來理解。後一個整體理解比起前一個整體理解,認識提高了,加深了。因為它經歷了概括提高的過程,因此獲得的認識也就更完整更深刻。

教給學生從整體到部分再到整體的學習步驟,不僅使學生掌握了逐步深入的學習方法,而且使學生初步懂得:認識事物既要看整體,又要看部分,還要看部分和整體的關係。這樣就為逐步提高認識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礎。

例如我在教《雷雨》一課時,先引導學生抓住雷雨的主要景色,從整體上觀察圖畫。有了一個總的印象後,再指導學生對照,一部分一部分地仔細觀察,逐段學習,看看課文是按怎樣的順序描寫的。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後的特點各是什麼?然後幫助學生概括出:

每學完一部分,幫助學生概括一下,使學生的認識上升一步,同時又與下一部分聯繫起來,使學生的思維條理化。最後從整體上來一個回合,使學生從雷雨的出現、發展、變化過程中概括出雷雨的特點,初步瞭解自然現象之間的相互聯繫,使學生的認識從感性提高到理性。這就是一個認識上的飛躍。

二、精心設計課堂提問,引導學生積極思維,使認識不斷向前發展

課堂教學中設計提問是很重要的。教師在課堂上的提問是把作者、教師、學生三條思路揉合在一起,像一把把鑰匙打開學生思維的大門,引導學生開動腦筋自覺地去獲取知識,運用知識。怎樣設計課堂的提問呢?要根據教材的特點,基本功訓練的要求和學生的實際水平,設計好幾個主要問題,並把學生提出的問題和自己設計的問題結合起來,統籌安排在課堂提問之中,一步步有目的,有計劃地將學生的思維推向前進,促使學生由感性到理性,由具體到抽象,由現象到本質地去理解課文,提高認識水平。教師的提問要抓住重點,儘量做到少而精,要有啟發性,問題的語言要淺顯,明白,兒童化。

比如《種魚》這一課,是由三幅圖組成的看圖學文。通過小貓種魚這一有趣的故事,使學生懂得小貓為什麼收不到魚的道理。

第一段我設計了兩個問題:(1)農民把玉米種在哪兒?(2)到了秋天怎樣?你從哪兒看出收了很多玉米?設計這兩個問題的目的,是讓學生懂得把玉米種到地裏,到了秋天是會有收穫的。第二段設計了三個問題:(1)農民把花生種在哪兒?(2)玉米和花生為什麼要種在地裏?(3)到了秋天怎樣?通過上述問題,把玉米和花生聯繫起來,讓學生懂得玉米和花生有共同之處,它們都是植物,把它們種在地裏,是會有收穫的。第三段設計了三個問題:(1)小貓看見農民種玉米、花生心裏怎麼想?又是怎麼做的?(2)小貓能收到很多魚嗎?為什麼?(3)小貓怎樣做才能收到很多魚呢?通過這幾個問題,目的是讓學生在比較中認識事物的規律:玉米、花生和魚的生長條件是不一樣的,玉米、花生是植物,要種在地裏;魚是養在水裏的動物,是不能種在地裏的。最後通過小貓怎樣做,才能收到很多魚呢?這一問,不僅加深了對課文的理解,而且與實踐聯繫起來,使學生的認識能力向前發展。

三、教學過程中,注意兒童的認識是怎樣提高的

兒童學習一篇課文,從開始到結束,思維有一個從低級到高級的發展過程。我在教學中比較重視學生思維發展的過程,注意掌握這個過程,並引導學生去經歷這個過程。

以《一粒種子》為例,我着重抓了三點:(1)抓事物之間的聯繫:種子發芽跟温度、水分、土質的聯繫;春天與萬物生長的聯繫。(2)抓事物的發展變化:種子發芽出土經歷了四個階段,有意識引導學生注意這四個階段的變化。(3)抓詞、句、段之間的聯繫。特別是抓住重點段落,從詞、句到段之間的聯繫,從中瞭解種子發芽的條件和經過。

課文中一共出現了四次“挺一挺”。每次挺一挺都説明種子在一定條件下的變化,成長,反映了種子發芽的主要變化過程。我就抓住這四個“挺一挺”,啟發學生思考:什麼叫“挺一挺”?種子為什麼要“挺一挺”?種子

每次挺一挺,自己有什麼變化?大地上又有什麼變化?從中揭示了種子發芽的過程,種子發芽所需要的條件,以及跟季節氣候的關係。當學生對種子發芽的經過有了具體印象之後,我又引導學生對現象加以綜合概括,抽象提高,讓學生説説:種子是怎樣發芽的?種子發芽需要哪些外部條件?學生經過思考、消化、懂得了氣候温暖,水分充足,泥土鬆軟是促使種子發芽的必備條件。

經過這樣的訓練,學生對課文內容既有了生動具體的感性認識,又上升到抽象的'理性概括,他們不僅學到了語文知識,初步瞭解了一點植物常識,而且發展了思維,提高了認識能力。

四、把學習語文、認識事物、體會思想感情有機地結合起來

閲讀教學中學習語言文字,認識事物。體會思想感情三者是互相滲透,互相促進的。語言文字掌握得好,對文章內容的理解就深刻;深刻理解了課文內容,對作者的思想感情體會得就更真切,併產生共鳴,潛移默化地受到感染和教育。在引導學生體會思想感情時,要注意的是,一定要以文章的詞和句為依據,並把詞和句放到語言環境中去加以體會。

?大海的歌》這篇課文,作者以清新優美的文字,描繪了海港繁榮的景象和大海美麗的景色,歌頌了欣欣向榮的祖國,歌頌了社會主義四化建設。教學這一課時,我採取了圖文結合的方法,讓學生看圖讀文,跟隨作者步入畫境,同時抓住描述海港景色的關鍵詞句,啟發學生展開想象。此時此刻,你彷彿看到什麼,聽到什麼,你又想到了什麼?學生的心情跟隨作者的感情在激盪,耳邊彷彿鳴奏着大海呼嘯的濤聲,聽到了大海在歡樂地歌唱。他們豪情滿懷地説:“海港兩岸,裝卸吊車,海輪在歌唱;大海里,石油鑽探船在歌唱;整個大海在歡呼在跳躍,在歌唱,歌唱偉大的祖國像初升的太陽蒸蒸日上,繁榮富強。這是一曲讚美偉大祖國的頌歌,是一曲振興中華,向四個現代化進軍的凱歌。”這樣,整個教學過程層層推進,步步加深,師生都沉浸在愛國主義情感的海洋之中。

師:列寧是怎樣找到養蜂人的?為了搞清這個問題,先請小朋友們默讀課文第三段。想想列寧的住處,花叢,園子,小房子各在什麼地方。

師:好。小朋友,列寧的住處在哪兒?要是你們能説出來,我就把它畫出來,好嗎?

師:(邊板畫示意圖邊説)這座小山離莫斯科不遠,山下有一條小路,列寧邊走邊看,看到了花叢。誰能説説花叢在哪兒?你是怎麼知道的?

生:花叢在路邊。書上説“列寧一邊走一邊看,發現路邊的花叢裏有許多蜜蜂”,説明花叢在路邊。

師:對了,花叢在路邊。(邊説邊畫花叢)那麼,園子在哪兒?

生:因為書上説那些蜜蜂採了蜜飛進附近的一個園子裏,説明花叢離園子不太遠,所以我知道園子在花叢的附近。

生:房子旁邊應該畫上幾個蜂箱,因為養蜂人要照管蜜蜂,所以把蜂箱放在房子旁邊。

生:所以列寧只要找到蜜蜂的家,就可以找到養蜂人的家了。

師:(板畫蜂箱)小朋友們真聰明,自己已經能讀懂書,把這些地方搞清楚了。現在誰能看着圖把列寧的住處、花叢、園子、小房子各在什麼地方連起來説説?

生:列寧住在莫斯科附近的一座小山上。山下有一條小路。小路旁邊有花叢。離花叢不遠的地方有一個園子。園子旁邊有一座小房子。那就是養蜂人的家,因為養蜂人在園子裏放了許多蜂箱。

師:説得很好。下面我們來看看列寧是怎樣動腦筋,想辦法找到養蜂人的。第三段課文一共有三句話,請大家讀讀第一句:

生:(讀)列寧一邊走一邊看,發現路邊的花叢裏有許多蜜蜂。

師:列寧在路邊發現了什麼?(板書:發現)他是怎麼想的?

生:列寧還會想,蜜蜂採完蜜是要飛回蜂房去的。我只要順着蜜蜂飛的方向找去,就可以找到養蜂人的家了。

師:説得好極了!可是蜜蜂的家在哪兒呢?於是列寧仔細地觀察。(板書:觀察)什麼叫觀察?

第8篇

1、學會本課8個生字。正確讀寫由要求學會的生字組成的詞語。

3、理解課文內容,知道列寧是怎樣找到養蜂人的。學習列寧善於觀察、認真思考的好品質。

2.知道列寧是怎樣找到養蜂人的,初步懂得遇到疑難的事情只要仔細觀察,認真思考,就可以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

1、學會本課8個生字和由這些字組成的詞,理解詞語的意思。

2、能較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初步瞭解課文內容。

蜜蜂怎麼會引路?它給誰引路呢?讓我們帶着這些問題來學習這篇課文。

1.讓學生藉助漢語拼音自由讀課文,要讀準字音,同時標出自然段的序號。(只有四個自然段)。

1.自學生字。要求讀準字音,記住字形,想想字義,並在書上畫出由這些生字組成的詞語,再讀一讀。

談:談話就是説話,所以是言字旁。右邊是兩個“火”,上邊的“火”,捺要寫成點,要與“談”字區別。

導:上邊是“巳”,要封口,不要寫成“己”。下邊是“寸”。要與“異”區別。

斯:左邊是“其”字,右邊是“斤”,不要寫成“月”字。

莫:上中下結構。上邊是草字頭,中間一個扁日,下邊“大”的橫寫長些。

要求:邊讀邊思考,每個自然段寫的主要內容是什麼。

(第一、二自然段交待了故事發生的時間、地點、人物和列寧親自去找養蜂人的原因。第三自然段講列寧是怎樣找到養蜂人的。第四自然段講列寧告訴養蜂人是蜜蜂把他領來的。

1、瞭解由於列寧仔細觀察,善於聯想和科學分析而找到了養蜂的人。

2、培養學生細心觀察周圍的事物,善於從事物中得到啟發,引起聯想,認真分析、判斷的能力。

(2)指導朗讀:用陳述語氣讀出列寧是怎樣請養蜂人的。

(1)自由讀第2自然段,思考:列寧又想找養蜂人,這次他遇到了什麼困難?指名回答。理解“往常”的意思。

(1)讓學生回答:列寧最後是否找到了養蜂人,你從哪段知道的?

(2)指名讀第4自然段。結合看插圖,理解“驚訝”的意思。再説説養蜂人為什麼感到驚訝?

過渡:那麼,蜜蜂不會説話,怎麼能當嚮導,把列寧領來的呢?讓我們帶着這個問題一塊學習第3自然段,便會得出答案。

板書:一邊……一邊……發現、觀察指名把“花叢、蜜蜂”的圖貼到黑板上。

指名一人根據課文內容把園子和小房子的圖貼到黑板上。

列寧一邊走一邊發現了什麼?他是怎麼想的?他又發現了什麼?他又是怎麼想的?

(列寧發現許多采蜜的蜜蜂后,就仔細地觀察起蜜蜂來,因為他想到了蜜蜂和養蜂人的關係,蜜蜂採了蜜是要飛回蜂房的。接着,他根據蜜蜂往回飛的路線觀察到了花叢、園子、小房子,他看見蜜蜂飛進了園子,小房子就在園子旁邊,所以他想養蜂人一定住在蜂房的附近,這座小房子可能就是養蜂人的住處。)

告訴學生:列寧在仔細觀察後,認真思考了蜜蜂、蜂房、養蜂人的家的關係,於是他去敲了房子的門。

為什麼説開門的“果然”是養蜂人?(“果然”一詞的意思是結果和預想的一樣,表明結果和列寧所想的完全相符合,列寧的判斷是正確的,因為他的判斷是依據自然規律,是合情理的。)

1.指名讀全文,説説列寧是怎麼找到養蜂人的?讀了課文,對你有什麼啟示?

列寧以蜜蜂為嚮導,找到了養蜂人,所以這課題目叫蜜蜂引路。我們平時遇到問題,也可以像列寧這樣,先仔細觀察,再認真思考,最後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

仔細觀察,看看除了蜜蜂可以引路,還有哪些東西也可以引路。然後向同學説説,看誰説得好。國小二年級語文教案《蜜蜂引路》這一教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