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葫蘆教學反思6篇

來源:巧巧簡歷站 2.26W

教學反思是老師對教育內容思考的一種有效手段,每一位優秀教師的成長都離不開教學反思,以下是本站小編精心為您推薦的種葫蘆教學反思6篇,供大家參考。

種葫蘆教學反思6篇

種葫蘆教學反思篇1

?我要的是葫蘆》是人教版第三冊第四單元的一篇課文。這一單元的主題是讓學生學會怎樣看問題、想問題。這篇寓言故事語言樸實,用詞準確,按照事情發展的順序講了一個種葫蘆的人,只盯着葫蘆,不管葉子上的蚜蟲,結果沒有收到葫蘆的故事。通過教學,使學生知道植物葉子與果實的關係,要想得到好果實,就得細心呵護植物各部分的生長,不能只注意結果,懂得做任何事都得注意事物之間的聯繫。

在教學中,我緊緊圍繞單元目標,結合本課和低年級學生特點進行。可愛的小葫蘆為什麼會落呢?教學設計以此問題為突破口,採用變序閲讀法,先學習第一自然段和最後一自然段,再朗讀中間兩段,感悟問題的原因。將教學設計付諸課堂實踐後,我做了如下反思:

1、本課教學中我把握了同組各部分內容的內在聯繫,從整體上把握了教材內容設計實施教學。同時又能創造性地使用教材,“可愛的小葫蘆為什麼會落呢?”我就以此問題為突破口採用變序閲讀法,引導學生結合文中插圖分別學習第一、四兩段,感受葫蘆開始長得很可愛及後來葫蘆都落了,再探究其緣由學習二、三兩段。創造性地進行教學,做到了既符合教材編寫意圖,又不拘泥於教材,使課堂教學充滿了活力。

2、識字能力是學習能力的基礎,還是國小低年級語文教學的重點,也是難點。這篇課文簡短精悍,生字較少。為了使學生能在愉快輕鬆的氣氛中主動地識字,我就引導學生看圖激趣揭題質疑中引導學生利用葫蘆圖及形聲字的特點自主發現學會認“葫、蘆、藤”,再在檢查預習指名學生讀詞中學習另三個生字,並隨機示範指導學生學寫“哇、掛”。這樣識字既有意識地激發學生的識字興趣,又抓住重難點,還拓寬了識字途徑,培養了識字能力。但忽略了“盯”這個重要的生字,正確理解它的含義有助於體會那個種葫蘆的人的思想。教學中應予以重視,深入學習。

3、本節課上我還特別重視閲讀指導。在指導學生閲讀課文時先讀題質疑,指導學生帶着問題讀課文。再引導學生學習課文,在討論交流中引導學生學習用詞、積累詞彙和培養語感,並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如學習第一自然段時,我結合課文的插圖讓學生在觀察中走進課文描寫的情境,讓學生先直觀地感受小葫蘆的可愛,再讀課文中描寫小葫蘆的樣子的句子,學生髮自內心地對小葫蘆產生了喜愛之情,然後朗讀時孩子們就很自然地加入了自己的真實情感。又如在品讀第二、三自然段先讓學生帶着問題(這麼可愛的小葫蘆為什麼會一個一個都落了?)自由讀課文,然後交流談論;當學生談論到那個人不給葫蘆葉治蚜蟲,不聽鄰居勸告才導致的後果時,教師追問:“那個人為什麼不給葫蘆葉治蚜蟲,不聽鄰居勸告?”學生回答後,引出關鍵詞句:“有幾個蟲子怕什麼?”“葉子上的蟲還用治?”,引導學生朗讀、理解和體會反問句、感歎句與陳述句的不同語氣。同時我再引導學生抓住文中人物的語言進行分角色朗讀,明白了其中的道理,懂得做任何事情都要注意事物之間的聯繫。

種葫蘆教學反思篇2

章閲讀教學應立足於培養孩子閲讀文章的興趣,引導孩子品味語言,積累語言,從而發展他們的語言,達到自能讀書的目的。因此,在教學中教者應始終把語言的學習、體會、感悟作為重點,注重學生的個人感受,且能結合各自生活的實際賦予其不同的內涵。而對語言感受的最重要手段就是“讀”。古人云:“書讀百遍,其義自見。”“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吟詩也會吟。”可見“讀”在閲讀教學中的重要地位。多讀可以訓練學生的語感,多讀可以變被動接受為主動參與,多讀可以豐富孩子的表象。可謂是一舉多得,事半而功倍,何樂而不為呢?但這所謂的“讀”必須是學生在教師有目的的引導下,匠心設計下,有針對性去閲讀。是為着更深層次的理解課文,更深層次的感受語言而選擇的最佳途徑。

在《我要的是葫蘆》教學設計中,我抓住課文中的關鍵詞句:“有幾個蟲子怕什麼?”“葉子上的蟲還用治?”“我的小葫蘆,快長啊,快長啊!長得賽過大南瓜才好呢!”通過品讀、評讀、個人讀、分角色讀、齊讀、選擇讀、引讀等不同方式的閲讀,從多個角度引導孩子們體會種葫蘆的人的心態,以讀悟文,品析詞句。讓孩子們在讀的過程中思考領悟,最終達到“豁然開朗”“柳暗花明”的境界。在日積月累的訓練中,讓孩子們養成結合語境理解字詞以及主動閲讀的習慣,從而提高自我解決問題的能力。

種葫蘆教學反思篇3

我10月25日在147班執教了一堂公開課,內容是二年級上冊第四單元的14課《我要的是葫蘆》的第一課時。《我要的是葫蘆》這篇課文講的是一箇中葫蘆的人,只盯着葫蘆,不管葉子上的蚜蟲,結果沒有收到葫蘆的故事。通過教學,使學生知道植物葉子與果實的關係,要想得到好果實,就得細心呵護植物各部分的生長,不能只注意結果,懂得做任何事都得注意事物之間的聯繫。

可愛的小葫蘆為什麼會落呢?教學設計以此問題為突破口,採用變序閲讀法,先學習第一自然段和最後一自然段,再朗讀中間兩段,感悟問題的原因:種葫蘆的人只要葫蘆,而不管葉子,他不知道事物之間是有密切聯繫的。他所犯的錯誤可以從他的語言看出來。教學時抓住文中人物的語言朗讀體會,並進行分角色朗讀,理解課文內容。

將教學設計付諸課堂實踐後,我做了如下反思:

1、字詞教學

?我要的是葫蘆》這篇課文簡短精悍,生字較少,共6個。教學中,我重點是學習“葫、蘆”,讀好輕聲,並通過讀“葫蘆葉、葫蘆藤、葫蘆花、小葫蘆”四個詞,鞏固“葫蘆”的讀音。在教學“哇”字是我讓學生用換一換的方法把形近的“掛、桂、娃、窪”進行比較記憶,用動作理解“盯”這個重要的生字,正確理解它的含義有助於體會那個種葫蘆的人的思想。在教學生字詞的過程中,我重視記字方法的滲透,注重讓學生自己學習生字的能力訓練。

2、課文教學

教學課文時,我注重好詞好句的積累。比如教學“細長的葫蘆藤上長滿了綠葉,開出了幾朵雪白的小花。”抓住句子中“細”“滿””、“綠”“幾朵”“雪白”詞語,讓學生想象描寫的景象,體會加上這些詞語把葫蘆藤的形狀、葉子的茂盛、花的顏色、大小都描繪了出來。為寫話中加修飾詞語作一個準備。再通過反覆的指導學生朗讀,讀出對葫蘆的喜愛之情。讓學生體會種葫蘆人的心情。

弄清這篇課文,主要是弄清兩個問題:1、種葫蘆的很喜歡葫蘆,2、為什麼種葫蘆的那麼喜歡葫蘆,最後葫蘆還是一個個落了。

在這兩個問題的設計上,我都是讓學生在讀中,自己提出來。第一個問題的引出,我以讓學生自讀第一自然段,提問:讀後你知道了什麼?生通過自己閲讀,能自己想到:種葫蘆的人喜歡葫;我再順式讓學生找出從哪句話可以看出他很喜歡葫蘆,再抓詞語“每天”“看幾次”“越看越喜歡”來領會種葫蘆的人對葫蘆的喜愛。整個過過程教師只是起一個引導,啟發的角色,學生在讀中思考,讀中體會,充分發動了學生的自主學習的能力。

一自然段學完後,導出最後一個自然段“葫蘆都落了。”讓學生談談聽到這個消息,有什麼問題。生提出了“葫蘆為什麼都落了”等問題,師再引入“種葫蘆的人喜歡葫蘆嗎?為什麼他那麼喜歡葫,那他在做什麼呢?”通過師生質疑,引出第二個問題,讓學生帶着問題進入2、3自然段的學習。(第二課時)

當然,“完美無缺的課堂是不存在的,只有有問題,有缺點,值得反思的才是真正的課堂”。本節也有不足之處:由於公開課,怕教學部完整,為了完整預定的而教學目標,在課堂上對後進生的關注較少,比如朗讀課文,應該多叫平時朗讀不怎麼好的學生,在課堂上多讓他們鍛鍊,當場訓練,當場指導,也許效果會更好些。

種葫蘆教學反思篇4

開設精品課程建設是為了更好地落實“強隊伍、精管理、優課堂、興科研、重人文、鑄品牌”內涵發展的要求。

當“精品課程建設”的春風席捲而來時,我校語文低年段根據本年段的實際情況,確立精品課程研究的課題。從科研的專項研究、理論學習、課堂試驗幾個方面來看,精品課程研究初見成效。現根據實際情況,結合教學課例,對課題研究小結如下:

一、專家指導,深入學習

自確立研究課題後,我校領導多次組織科組裏的成員深入學習精品課程的有關理論,並分別邀請鎮教辦肖主任、沅校長蒞臨指導,使教師們更深入地瞭解“精品課程”的意義、內涵和研究的方法,讓我們加快了推進精品課進程研究的腳步。

二、紮實推進,初見成果

①、有效的反思是教師成長的必然,它能更好地提升教師的語文素養和駕馭課堂的能力。精品課程的研究更是離不開教師們對課堂教學的反思,因此,每次教研活動,我們都把教學的反思放在研究的首位,希望通過有效反思來促進教研活動的開展。

②着力打造精品課。為了更好地落實精品課程研究,9月份進行了“課堂教學大比武”。比賽中,教師們不斷創新,想方設法創設輕鬆和諧的學習環境,讓學生在愉悦的學習中從“要我學”變成“我要學”,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慾得到了有效的激發。

③在形式多樣的活動中提高識字量。《新課程標準》提出:國小階段,要想辦法讓學生喜歡學習漢字,有主動識字的願望。這就要求我們在課堂教學中儘可能教給學生靈活多樣的識字方法,鼓勵學生在生活中識字。為了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我們開展了讀書活動,鼓勵學生做讀書卡,寫讀書心得,當讀書之星。10月初還進行了《識字競賽》,從各種活動來看,學生們自主識字能力提高了,識字量也相應得到增加。11月份進行青年教師精品課研討,並讓陳老師的課例作為研究,大力推進精品課程建設的研究。

④教師的專業素養和教學、教研能力有所提高。隨着精品課程的不斷推進和深入,教師們教學的方式方法日趨新穎,駕馭課堂的能力有所提高。

三、存在的問題

①識字教學定位偏。從老師的課例來看,還存在着對教材把握教材不透的情況,所展示的課例既不像閲讀課,也不像識字課。

②識字課忽視對漢字的運用,片面追求會讀、會認、會寫;寫字環節要從實際出發,應該讓學生在觀察、比較、描紅、仿寫中落實寫字訓練,而且寫字的時間不夠充足,有點像走過牆的感覺。

③沒有把訓練學生的語文能力放在首位。語文課的教學始終要把語言的學習、體會、感悟作為重點,要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表現個人的感受。

④課堂上學生讀得比較多,但感悟比較少,很多時候學生是漫無目的地讀。有經驗的老師會善於引導學生有目的地讀,讓讀貫穿於整個教學過程中,通過讀訓練語感,豐富學生的表象,使學生在讀中漸入佳境,變被動接受為主動參與。

四、困惑

1、識字教學該如何定位?

2、如何讓語文課堂教學更有實效性?

“精”就意味着“少而精”,因而,精品課程研究要走“刪繁就簡”的路,才能形成“領異標新二月花”的語文教學新局面。

種葫蘆教學反思篇5

?寶葫蘆的祕密(節選)》是一篇有趣而又富含哲理的童話故事。課文選取了書中的一部分,以樸素平實、通俗易懂的語言,敍述了“寶葫蘆”的來歷。文中的句子極為有趣,引人入勝,讓人有一種自己就是文中的王葆,好像在聽奶奶講故事一樣的感受。為了激發孩子們的閲讀興趣,我們特意準備了《寶葫蘆的祕密》這本書,先讀為快。

本節課,我致力於緊扣文本主題,調動學生情緒,提起閲讀興趣,依次開展了以下幾個環節:帶領孩子認識《寶葫蘆的祕密》這本書,引導他們讀一本書要先觀察封面,讓他們對這本書有一個初步的認識,並利用封面的提示信息順勢提出疑問,學生也因此拋出更多的問題,這樣孩子們的閲讀興趣便立刻被激發了出來。

課後,我反思自己,發現有三點不足。其一,整個過程感覺自己放得還不夠,一直在牽着孩子們跟着自己的思路一步步往前走,沒有真正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孩子。其二,環節設計得太多,沒有了重點,時而重點是品讀,時而重點對孩子讀書方法的指導,所以整節課下來感覺是面面俱到,卻又面面沒有俱到;其三,應該多讓孩子提出問題,讓他們學會在閲讀過程中思考,將閲讀過程處理為探索和發現的過程,而不是問問題和等待特定答案的過程。總之,這節課有太多需要改進的地方,希望通過自己的思考,改進自己的課堂教學。

種葫蘆教學反思篇6

?我要的是葫蘆》是一篇寓言故事。講一個人種葫蘆,不管理只想得到葫蘆,結果葉子上的蚜蟲越來越多,最後葫蘆都落了。課文生動有趣,便於激發學生的興趣,易於學生理解。文章第二自然段有這麼一句話:他盯着小葫蘆自言自語地説:“我的小葫蘆,快長啊,快長啊!長得賽過大南瓜才好呢!”,在教學這個部分時,我請一個學生來解釋一下什麼是“自言自語”,這個學生由於預習不夠充分,一時語塞滿臉通紅,其實這個這個詞從字面也可以瞭解大概意思,於是我就拿出一個小葫蘆,對這個學生説:“那就請你上來,給我們演一下這個種葫蘆的人吧?”他擺脱了這一尷尬局面,也鬆了一口氣,接着上台,做出盯着小葫蘆的樣子。我讓其他同學評議,有的同學説,他雖然做出了一動不動的樣子,但沒有做出自言自語的樣子,表現種葫蘆的人着急的心情,然後我順勢指導他們讀種葫蘆的人説的這句話,然後我再問那位學生,“這句話是種葫蘆的人在對誰説的?”學生們紛紛説:“對葫蘆説的”“對自己説的”,在其他學生的提議示範下,他最終準確地表現出了種葫蘆的人自言自語的樣子,在學生的掌聲中走下了台。我就抓緊機會説:“這種自己對自己説話,就是自言自語,老師就曾有過這樣的體會:有一次,我的筆不見了,我自言自語地説:我明明放在桌上的,怎麼一會兒功夫就不見了?同學們,你們是否也有過這樣的體會?學生根據自己的生活體驗,紛紛應用

“自言自語”説出自己的經歷。

這樣,我通過巧妙地創設情境,使得課堂氣氛活躍了,這一小插曲,反而使學生對自言自語這個詞語理解的更為深刻了.。

看起來,這是一個很小的教學環節,但由於我處理的靈活富有創意,因而就有了特別的意義。首先,保護了學生的自尊心,相信學生會感謝老師給他解了圍。其次,通過這次表演,不但這個學生,全班所有學生都對這個詞語印象深刻。第三,調劑了單調的課堂氛圍,用短短的幾分鐘的時間,讓孩子表演一下詞意對於活躍課堂氣氛作用很大,可以較好地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保持課堂教學的高效率。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