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小美術教案模板6篇

來源:巧巧簡歷站 9.75K

在教案中,我們可以加入案例分析和實例演示,以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概念,通過教案,我們可以更好地衡量學生的學習進度,以下是本站小編精心為您推薦的國小美術教案模板6篇,供大家參考。

國小美術教案模板6篇

國小美術教案模板篇1

第一課明與暗

教學目標

1.瞭解物體在光照射下所產生的明與暗。

2.培養學生對客觀世界存在的自然現象的研究興趣。

教學重點:

引導觀察、分析和比較物體在光照射下的明暗變化的原理和規律。

教具準備:

球體、立方體石膏模型數個、射燈、靜物桌、襯布、範畫兩幅

第1課

教學過程:

一、欣賞導入

1.出示素描範畫,説説這些作品有什麼特點?

小結:這些作品都是用明暗造型方法表現的石膏體。板書課題。

二、探究新知

1.研究明暗怎樣產生的。

①把一張白紙放在燈光下觀察,它的表面上有沒有明暗變化?

②把紙卷一下,觀察在光的照射下發生了什麼變化?

總結:有了從明到暗的漸漸過渡。

③把紙折一下,放到燈光下,有什麼變化?

總結:明和暗有了一條明顯的分界線,對比非常強烈。

④把紙揉皺了,在燈光下又會發生怎樣的變化?

總結:紙上出現了豐富的明暗變化。

2.通過觀察,你能總結出明暗是怎樣產生的嗎?

總結:有體積的物體在光線的照射下,會呈現出一定的明暗變化。

三、觀察體會

1.把石膏球體擺在桌上,觀察光線照射時,我們有什麼發現?球體的亮部有沒有明暗變化?暗部呢?

(學生思考、討論後回答

總結:光照後,球體表面出現了明、暗半球。球體的明暗變化比較複雜,而且是逐漸轉變的,可概括為:亮面(即直接受光面),灰面(即側面受光面),暗面(即沒有受光的面),明暗交界線(區分明暗兩部的界限),反光(側面環境光影響),投影(物體擋住光源產生)。

2.出示石膏幾何體觀察,找找看

四、課堂小結

這節課你發現了什麼?

這節課我們學習了物體明暗變化的基本規律,希望同學們能將這些知識運用到繪畫中,畫出優秀的作品。

第2課

教學目標:

1.瞭解物體在光照射下所產生的明與暗。

2.學習用鉛筆表現石膏立方體或圓柱體的明暗關係。

教學重點:

初步運用物體的明暗畫法規律,表現出物體的立體感。

教具準備:

球體、立方體石膏模型、射燈、靜物桌、襯布。

教學過程:

一、演示繪畫

同學們,怎麼作素描畫呢?

師用鉛筆畫素描的形式表現圓柱明暗關係,並講解畫法。

1.整體觀察分析。確立光源方位,找出明暗交界線所在的位置。

2.起稿。直線畫出圓柱的結構輪廓;標出明暗交界線、投影。

3.鋪大色調。鋪出暗面、投影的基調。(注意:用直線排成塊面,順着球的弧面畫;投影近實遠虛。)

4.細緻刻畫。從明暗交接線入手,先畫出背光面基本調子;背光面近暗遠灰,但不能比受光面的灰調亮;再從明暗交界線向亮調子由深到淺過度;亮調子用較硬鉛筆畫。

二、學生實踐

1.選擇立方體或圓柱體畫明暗素描,師巡迴指導

2.注意把握以下問題:

a、灰調過少或高光位置不對;

b、明暗交界線不準;

c、投影不準;

d、排線問題;

e、反光太亮。

三、欣賞講評

1.展示作品,學生欣賞討論,説出自己的觀點。

四、課堂總結

通過同學們動手作畫,談談你的感受。

這節課我們運用物體明暗變化的基本規律表現了石膏幾何體的立體感,希望同學們能觀察生活中各種不同物體的明暗,並用畫筆把他們描繪出來。

國小美術教案模板篇2

春天的顏色

這是我??

第二課時

外國民間玩具

好大一幅畫

學習目標:

通過各民族和古代部落、現代建築的壁畫欣賞,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通過表達巨幅作品的活動過程,培養學生組織畫面的能力、交流合作的能力,鍛鍊學生創造性思維能力和創造能力,鍛鍊學生毅力;培養學生繪畫興趣,享受繪畫和活動的快樂。

學習重、難點:

欣賞圖片資料時,觀察需要仔細,以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

鼓勵學生樹立自信,大膽的表現,展示自己。

學習準備:

圖片資料若干。學生繪畫用具等。

學習方法:

第一課時:

一、引

1.準備活動環境。

2.師:動的情景;徐州出土的眾多的畫像磚,是漢代的先祖們活動、生活的縮影和對佛教的崇拜。今天,老師將和同學們一起,回到遠古時代,去尋找我們的祖先們留下的生活和藝術的痕跡。

二、議

1.兒童自己欣賞書上的圖片,感受畫面形式和場面,初步理解作品內容。

2.兒童用自己的理解説説自己的感受。

3.教師用多媒體展示巖石和壁畫,讓學生觀看、感受和進一步理解,並進行適當的講解。

a、畫面的共同特點:尺幅較大,概括性強,自由奔放,描寫的景物和當時的生活有關,有震撼人的形式美感。

b、畫面的由來:勞動記事,圖騰,宗教或信仰崇拜的巫術,表達感情、遊戲、自娛、狩獵、抗擊自然災害等方面的。

c、重點了解一些有廣泛影響或個性特點的作品:

a、尼沃洞穴中帶箭的野牛和印第安人的帶箭的美洲獅形象,常常被人類學家們用來説明舊石器時代巖畫起源於巫術的典型例子,“他們非常喜歡用這類人工製品去仿造他們夢寐以求的獵物”。

b、江蘇連雲港將軍崖原始社會巖畫,用石頭磨畫而成,刻畫了當時人們對自然界的崇拜。

c、八千年前非洲原始人在洞穴巖壁上的人物活動圖,人物和動物形象栩栩如生。

d、敦煌壁畫,記載着很多本身經卷故事,著稱於世界。

猜一猜:南美洲高原上許多巨大的畫,它是什麼時候,什麼人畫的?為

什麼要畫?畫的是什麼?

(2)壁畫等巨幅繪畫在現代生活中的運用。

a 商業宣傳廣告。

b裝飾生活環境,

c人們自娛自樂

(3)想一想,生活中還有哪些地方有巨幅繪畫作品,它們的作用是什麼,有什麼效果。互相討論,表述。

第二課時:

一、引

1.組織兒童分組,安排場地、準備巨幅繪畫創作的材料。

2.和學生共同商量繪畫表現內容,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參考:

小組表現同一個主題,先集體構思,再分配具體任務到個人,一起表達。

小組裏每個人都自由發揮,看看組合到一起回形成什麼樣的畫面。

二、議

老師提醒注意事項:

1.兒童大膽塗抹,不要受約束,盡情表現自己的想法。

2.兒童注意色彩的搭配,讓畫面有流動感。

3.兒童在牆壁繪畫時,如果站在凳子上要注意安全。

4.兒童注意環境衞生的保護。

5.友好合作,互相支持。

三、練

分頭活動。

1.在牆壁繪畫。

2.在大紙上繪畫。

3.在地面繪畫。

師巡迴指導,鼓勵學生不怕苦和累,堅持到底,並協助學生完成美術活動。

四、學習小結

1.創作的作品,並説説自己的創意和構思。

2.欣賞,相互評價,相互討論。

3.進一步鼓勵學生的表現。

4.留念

五、反思

國小美術教案模板篇3

一、教學目標

顯性目標

通過欣賞民間剪紙藝術,分辨陰刻和陽刻,學習這兩種方法,並靈活應用到自己的仿製作品中。

隱性目標

感受民間剪紙的質樸、單純,體會其特殊的藝術魅力,培養對多元文化的包容態度,提高民族自豪感和愛國熱情。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 剪紙陽刻、陰刻、混合刻的方法,剪紙圖案的設計、製作方法。

難點 陰刻的技法和三種方法的靈活運用。

三、教學準備

課件、彩色紙、剪子、膠水、卡紙……

教學過程

第一節

教學流程

教師引導 學生活動 教學調整

課前作業: 請你收集一些剪紙。 回家尋找自己喜歡的剪紙資料。

一、組織教學 穩定情緒,檢查用具準備情況。

穩定情緒,做好上課準備。

二、講授新課

1、賞回憶。(課件出示)a欣賞團花,回憶紋樣種類。b欣賞吉祥圖案(剪紙),回憶剪紙的寓意。

2、欣賞分析。(課件出示)剪紙的表現手法有許多種,其中最主要的是陽刻和陰刻。請仔細看看、想想,剪紙中的這兩種手法分別是什麼樣?你能從中找出來嗎?這兩種表現方法有什麼聯繫和區別?你認為應該怎樣應用?

3、仿照書上的剪紙做一做吧。 個別回答。觀察分析。小組交流,討論。仿製。

三、交流與互助

説一説你遇到了什麼困難?你怎樣解決的?

誰還有辦法? 學生交流。(演示)

四、課後作業

下次我們要做一件大的剪紙,請準備好彩色紙(8k)。 記錄,準備下次的工具。

第二、三節

教學流程

教師引導 學生活動 教學調整

一、組織教學

穩定情緒,檢查用具準備情況。 穩定情緒,做好上課準備。

二、講授新課

1、 欣賞剪紙作品。(課件出示)

2、 你能説説,你看了這些剪紙後有什麼感受嗎?

小結:剪紙的特點是質樸、單純、平面化、遮擋關係少。

3、 你能仿照或自己創造一件剪紙嗎?

a你準備用什麼顏色的紙來製作?用什麼色的紙作底色?

b想一想要用什麼圖案來設計剪紙?

個別回答。小組交流,討論。仿製或創造。構思、設計。

c使用哪些紋樣?主要運用那種技法?

d想一想,剪紙能運用在什麼地方?(剪紙有什麼作用?)你準備把剪紙運用到哪裏?(做成什麼形式?)

三、交流與互助

説一説你遇到了什麼困難?你怎樣解決的?誰還有辦法?

學生製作,教師指導。 學生交流。(演示)創造與表現。

四、課後作業

完成本課作業。下次交。 記錄,準備下次的工具。

板書設計

剪紙中的陰刻和陽刻

紋樣寓意 陽刻 色彩技法 陰刻 圖案 構思時要考慮 混合刻 用途

教後小結:

這節課學生們欣賞了不少剪紙,對剪紙的陽刻技法有了比較深刻的認識,同時,在設計是應用陽刻技法的學生也比較多。我在講解陰刻技法時,出現了一個誤區,好在及時矯正,並利用剪紙作品,給了學生一個正確的概念。學生在製作時發現大部分學生是仿製的,也有一部分是創造,出現了不少好作品。

教學反思

國小美術教案模板篇4

一、教材分析

(一)綜合分析

雕蘿蔔在我國食文化中一直扮演着重要角色,藝術魅力獨特。通過雕蘿蔔的教學實踐活動,觀察、比較、瞭解蘿蔔雕刻的藝術特點。根據蘿蔔形狀、質地、顏色進行雕刻,掌握雕刻方法。提高學生對生活物品的審美方能力,激發美化生活的願望。

(二)教學目標

①激發學生熱愛生活的情感。

②通過賞析瞭解雕刻的藝術特徵。

③掌握雕蘿蔔的一般方法。學會根據蘿蔔的外形、質地、顏色進行雕刻。

二、教學過程設計

(一)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收集飲食文化有關雕蘿蔔的資料及國外不同藝術風格的雕刻作品。

●學生準備雕蘿蔔的工具及各種顏色、形狀的蘿蔔。

(二)教學過程:

●賞析:中外優秀雕刻作品,闡述個人見解。

●感受:嘗試各種蘿蔔的顏色、外形、質感,展開聯想。

●討論:師生共同探討,蘿蔔雕刻藝術。

●:學生作品,展示成果。

●有條件的學校可採用“請進來”的方法進行嘗試教學,如:請廚師到課堂現場表演蘿蔔雕刻。

●採用遊戲教學,編故事,分角色進行製作,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三、學習建議:

●是否以積極的態度參與創作過程,體驗美術與生活的關係。對秋天的感受。

●是否基本掌握蘿蔔雕刻的方法,並靈活運用。

●是否具備克服困難的勇氣和能力。

四、教師教學隨筆

國小美術教案模板篇5

教學目標

1。能夠利用身邊的材料設計製作出實用、美觀的美術“百寶箱”。

2。在活動中體會設計活動的計劃性、目的性等基本特點,滲透設計意識。

3。培養良好的美術學習習慣,在創作中體會設計活動的樂趣。

課前準備課前蒐集的一些生活用品或物品圖片

教學流程

一、引導主題

從學生感興趣的童話中的百寶箱故事入手,創設情境,引發學生對教學內容的興趣,從而導入新課。利用談話法,讓學生談談平時是怎樣保存自己美術作品的,是否有收集美術資料的習慣,收集的資料是怎樣整理和保存的,哪些做法有效,還存在哪些不足。

二、引導設計

讓學生在活動中感受到設計製作與其他美術學習活動的區別。進行簡單的組合和裝飾遞進為初步的設計和裝飾、組合。

三、提示創作

指導學生進行百寶箱的設計製作。展示教材提供的作品圖片或出示事先準備好的作品實物引導大家從結構、功能以及選擇的材料和裝飾特色等角度去分析。還有一些生活中常見的物品進行分析。

如:書包,看看有哪些構造和功能,有哪些獨到的設計,這些設計是怎樣和其功能有機地結合在一起的。

根據學生的基礎和理解水平,自由選擇方法。

四、輔導作品

教師提出百寶箱的使用要求,請同學們根據要求大膽提出自己的想法,教師將同學們的意見彙總,並引導他們進行比較,最後得出切實可行的最佳方案。

進一步明確本課的作業內容,可以像教材提示的那樣讓學生設計一個“百寶

箱”,也可以和平時的教學評價結合起來,單純地定位在設計製作一個學習檔案袋,並提出統一、具體的使用要求。(提示學生設計的實用性和可行性)

五、展示評價

美術“百寶箱”製作完成後,引導學生進行交流和評價。

教學後記:這樣的談話直接切入教學內容,可以引發學生的思考。能夠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和參與性,同時也為下面的教學內容做好準備。

根據要求大膽提出自己的想法,教師將同學們的意見彙總,並引導他們進行比較,最後得出切實可行的最佳方案。

2《插插接接》

教學目標

1。掌握插接的基本構成方法,設計、製作插接造型作品。

2。通過運用插接方法制作紙雕塑,培養學生立體造型能力和空間想象力。

3、引導學生在欣賞造型與色彩中勇於發表獨特見解,體驗設計活動的樂趣,激發學生熱愛生活美化生活的美好情感。

課前準備彩色卡紙、剪刀、示範作品、學生作品及精美藝術圖片。

教學流程

一、授課

1、製作方法對比導入——點出課題

小朋友們,我們在上幾個學期的美術課中,上過很多的手工課,學到了許多新的製作方法。教師指出今天我們要學習新的製作方法——插接(紙片插接)。2、欣賞、對比,發現新的紙工技法

欣賞製作精美的插接作品。(撲克牌插接、幾何形插接、水果形插接及粘貼式的立體橋樑作品。)

請學生觀察這些紙藝作品與以往的手工課製作紙藝作品有什麼不同的地方。這些作品都巧妙的利用了插接方法。

3、觀察範作:

觀察作品並告訴老師哪些比較好看,為什麼?

紙片的圖形十分漂亮,顏色豐富,搭配和諧。

4、教師邊示範製作,邊講解:

剛才我們經過觀察,已經發現了這課要學習的內容——紙片插接製作的一些要點,現在老師把具體的製作步驟示範,讓同學們進一步掌握其中的製作技法要點。

(1)設計紙片造型(由於時間較久,也可用簡單方形代替)

(2)剪。

(3)研究插接方法(提醒學生先由設計作品的底座)

(4)插接。

提醒學生插接的底座一定要牢固,可選擇井字格形結構。若想插接得越高,底座建議做大些。

5、讓學生先討論,並分組動手先製作插接底座。

6、看看誰的底座最牢固,並把這個新發現方法介紹給大家。

二、佈置作業:

1、學生可自行分組製作。

2、要求色彩搭配合理,插接牢固。

3、學生完成作業,教師巡視輔導,發現底座不牢固的立即給予指正、修改、加以鞏固。

三、評價、作品展示、比一比:

選出造型誇張、拼接牢固的小組作品,比比看,誰的最有創意,誰最有辦法,插得最高,由學生為主參評,小組間互相評價,講一講,這些作品的優缺點?

四、教師小結

今天我們又學到了一種新的紙藝製作方法,知道了利用插接也可以做出精美的紙藝作品,其實還有很多的方法我們還沒學到,老師希望你們在以後的學習和生活當中多動動手,你們就慢慢會發現這其中的美,並且用自己靈巧的雙手把這種美表現出來。

3《奇妙的對印》

一、教材分析:

倒影是我們生活中較為常見的現象,一般在清澈、平靜的水面上容易出現。倒影具有恬淡、寧靜之美,是藝術家們樂意表現的題材。本課中出現的作品就是這方面的代表。引導學生欣賞這些優秀美術作品之後,要讓學生明白:懂得取捨,

確立景物的主體,再配以適當的背景,選擇合適的媒材,是表現的關鍵。

?奇妙的倒影》是一節造型表現課,我以遊戲體驗為主,調動學生認知和學習倒影的興趣,在學習中嘗試綜合性的美術活動的學習方式。引導學生積極探索和創造,喚起學生對未知領域的探究慾望。引導學生積極探索倒影的產生,用對印的方式表現倒影,體驗探索的愉悦,享受成功的快樂。對印的方式在本課除了表現倒影外,還可以表現照鏡子的內容。課本中的瓶花蝴蝶等,揭示了對印具有對稱的特徵,由於水性顏料在學生操作過程中易變幹,因此課本中的學習提示:鼓勵學生把紙打濕進行對印嘗試。利用對印的方式表現美術作品,既簡便又容易出好效果,巧妙、逼真。倒影的表現方法有利於學生對這種新的造型表現形式表現出極高的興趣,因而我在教學時,努力想辦法把學生的這種興趣激發出來。在引導學生體驗對印的奇妙後,獲得創造的樂趣,並使學生體會到:美術創作不僅要在畫面上創新求異,在作畫工具、程序上也可以想出新辦法來,以獲得新的效果。

二、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認識對印的基本知識,掌握對印的基本方法。

2過程與方法:感受對印的樂趣,能夠利用對印的方法制作出有個性的作品,學會觀察、欣賞、創造生活中的倒影之美,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培養學生喜歡對印這種具有獨特美感的美術表現形式,以及培養學生對生活的熱愛之情。

三、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探索新的作畫方式,學習對印的基本知識和技法。

難點:利用對印的方法創造性地表現自己熟悉和喜歡的景物。

四、教學方法:以歌曲《讓我們蕩起雙槳》創設情境導入新課,以遊戲體驗為主調動學生認知和學習倒影的興趣,引導學生主動探究和創造享受成功的快樂。

五、教學過程:

《奇妙的倒影》教學設計

(一)、創設情境,引出課題

1.同學們,在學習新課之前讓我們放鬆一下,今天老師給大家帶來了一首優美的歌曲想不想聽呀?(生:想聽)那好請同學們邊聽邊思考歌曲中描繪了

怎樣的畫面,請欣賞歌曲。(教師播放音樂《讓我們蕩起雙槳》)優美的歌曲聽完了,同學們你們感受到了怎樣的畫面呀?説給老師聽聽。(生:我感受到了畫面中有山有水有小船。)(出示圖片)旁白:這樣的山圍繞着這樣的水,這樣的水倒影着這樣的山,我們要是乘上竹筏小舟,那可真是“人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

2.剛才的圖片裏你看到了什麼?(生説)(引出課題:倒影)板書

(二)、情境教學認識倒影。

1.找相同點(出示圖片1:廊橋)這張是一座廊橋的,倒影教案,上面的這個是:(生:真實的橋)下面的這個是:(生:倒影)真實的橋和倒影它們有相同的地方嗎?(生:外行、顏色、、、)

2.找不同點(同一張圖片)仔細觀察那麼它們之間有不同的地方嗎?(生:上下方位不同、、、)(出示圖片2:大理三塔)這張圖上的真實景物和倒影一樣嗎?(生:真實的景物清楚,倒影模糊看不清楚。)為什麼這張圖片的倒影看不清楚呢?(生:下雨、有波紋、有水面)對,因為有波紋,所以倒影我們就看不清楚了。(板書:波紋)

3.找分界線(出示圖片3)這張倒影清楚嗎?(生:清楚)為什麼清楚?(生:沒有波紋)我們仔細來看這張圖片,同學們有沒有發現一個特點:真實的景物和倒影是連在一塊兒的?他們之間有一條線,那條線我們就叫作:分界線(板書)。下面我們就來找一找這些作品的分界線。(出示多張圖片請學生上台來找)

(三)、欣賞倒影畫作

1.油畫2.水彩畫3.國畫4.卡通畫

(四)、講解倒影畫法

1.(出示圖畫:《鵝》)同學們,這張畫怎麼畫出來的?(生説:先畫,然後折一下。)(教師根據學生的説法在投影儀上進行演示,出現兩個問題:1景物和倒影之間分得太開;

2上面的景物不能完全印下來。)怎麼改進一下他的方法呢?(生:先折,然後畫,再印。)(教師再一次在投影儀上邊演示邊講解:1將紙對摺;2將紙展開來,沿着對摺的這條線進行畫畫,這條對摺的線就是分界線;3再對摺,用手輕輕地按;4打開來倒影就有了。)2.(再一次出示圖畫:《鵝》)我們再來看一看這張圖畫,真實的鵝和倒影的鵝還有哪裏不一樣?(生:倒影上還有波紋)好,

國小美術教案模板篇6

第一課 形的魅力

教學目標:

1.通過教學活動,讓學生了解形狀是構成美術作品的基本元素之一。掌握形狀的概念和形式,並學會應用各種形狀來組成藝術畫面。

2.通過學習活動,學生初步在學習中體會造型元素--形的魅力,嘗試自己動手, 運用構成原理創造各種畫面。並從中體會到樂趣。

教學重點:認識形狀的概念和形式

教學難點:學會運用各種造型組成畫面

教學過程:

一. 導入階段:

1. 欣賞各種平面形狀

師問:看了這些形狀,你們能給他們歸類嗎?為什麼?生答:略

2.導入課題:《形的魅力》

二. 發展階段:

1.《形的魅力》的特點(學生討論找規律)

展示各種形狀。

師問:請找一找它們有什麼規律(學生討論)生答:略

師小結:形是構成 美術作品的基本元素之一。(點、線、形狀、色彩等)

2.形的分類(知識窗內容)

幾何形(三角形、正方形、矩形、橢圓形、多邊形等)自由形(隨手畫的形狀)

3.形的特點(外形和骨式的變化):

有規則--

無規則—

三. 拓展階段:

1. 怎樣運用各種形狀組成畫面(小組討論)。

師小結:首先要創造出各種形狀(剪出形狀)

2.製作步驟(教師 示範)

四. 學生作業:

1. 作業要求:設計、製作一幅畫。

2. 學生練習,

3. 教師巡迴輔導。

五. 作品展示:

1. 小組單位展示、評述學生自己的作品。

2. 學生代表向全班同

3. 學展示並評述自己的作品。

六. 收拾和整理:

收拾並整理好自己的桌面。

七. 教學延伸與拓展:

思考:用各種形狀還可以創造什麼作品或運用裝飾像框等方面。

第二課 形體的組合

教學目標:

1.通過教學活動,讓學生了形體是具有三維空間的立體實物。掌握形體的基本知識,並學會應用各種形體來組成藝術作品。

2.通過學習活動,學生初步在學習中體會形體的魅力,嘗試自己動手,進行雕塑創作。並從活動中體會到樂趣。

3、培養學生的環保意識,利用廢棄物進行再創造,美化環境。

教學重點:

認識形體的基本特點

教學難點:

學會運用各種形體進行雕塑創作

教學過程:

一. 導入階段:

1. 欣賞幾何石膏形體

師問:看了這些形體,有什麼特點嗎?為什麼?

生答:是立體的

2.導入課題:《形體的組合》

二. 發展階段:

1.形體的特點:是指具有長、寬、高三度空間的立體實物。它可分為“自然形體”“幾何形體”。

2、《形體的組合》的特點學生討論找規律)

展示各種建築、雕塑形體等。

師問:請欣賞找一找它們有什麼特點(學生討論)

生答:略

師小結:形體是建築、雕塑基本結構形的分類(知識窗內容)

幾何形體(人工創造的有三角形、正方形、矩形、圓等)

自由形體(自然界存在的)

三. 拓展階段:

1. 怎樣運用各種形體組成立體雕塑作品(小組討論)。

2、讓學生把自己準備好的廢棄物--立體形的實物,展示並思考再創作。

3.製作步驟(教師 示範)

四. 學生作業:

1. 作業要求:設計、製作一件立體作品。

2. 學生練習,

3. 教師巡迴輔導。

五. 作品展示:

1. 小組單位展示、評述學生自己的作品。

2. 學生代表向全班同學展示並評述自己的作品。

六. 收拾和整理:

收拾並整理好自己的桌面。

七. 教學延伸與拓展:

思考:用立體形狀還可以創造什麼作品。

第三課 抽象雕塑

教學目標:

1.通過教學活動,讓學生了解無論各種材料,經過巧妙的構思,能創造書抽象的雕塑。 2.通過學習活動,學生初步學會運用組合原理,進行構思、創作立體雕塑作品。並嘗試自己動手,進行雕塑創作。並從活動中體會到樂趣。

3、培養學生的環保意識,利用廢棄物進行再創造,美化環境。

教學重點:

認識抽象的基本特點

教學難點:

學會運用各種材料進行抽象雕塑創作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