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中八年級教案優質7篇

來源:巧巧簡歷站 1.33W

豐富的課堂離不開教師和同學的良好互動,趕緊寫份詳細的教案吧,教師對於教案的撰寫要體現出教學改革的思想,下面是本站小編為您分享的國中八年級教案優質7篇,感謝您的參閲。

國中八年級教案優質7篇

國中八年級教案篇1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能力:

1、講述張謇辦實業的故事,説出張謇辦實業的背景、影響和結局。

2、能概括出中國近代民族工業發展的幾個階段、發展特徵;能分析出不同時期發展速度不一的原因。

二、過程與方法:

通過對張謇辦實業的瞭解和中國近代民族工業曲折發展原因的探究,使學生掌握從特殊到一般的認識規律和思維方法。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認識到我國近代民族工業發展的艱難歷程,感受中國社會發生了深刻變革,形成振興祖國、自強自立的民族認同感。被張謇等施己所長、報效國家的愛國操行所感染,樹立勤奮學習、振興中華的遠大志向。

重點:

中國近代民族工業的曲折發展

難點:

正確理解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民族工業的“黃金時代”。

教法:

以導學式為主

學法:

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教學過程

激趣導入:

師:同學們聽説過老年人把鐵釘、火柴分別叫什麼嗎?為什麼那時的中國人要在這些日用品前加一個“洋”字?這表明了什麼?今天我國的民族工業品牌已走向國際市場,你能舉個例子嗎?這又説明了什麼?

生:老年人叫鐵釘為洋釘,叫火柴為洋火。説明近代中國技術水平十分低下。走向世界市場的民族工業品牌有海爾、康佳、tcl等。這説明我國科技水平不斷提高、工業品出口大大增加。

師:民族工業的過去和現在形成強烈反差,這其中的歷史值得我們去探究,回味!本節課就讓我們一起來探討中華民族工業的發展歷程。(板書題目)

體驗新知:

師:首先,我們來了解一下“什麼是近代民族工業”(展示課件)

生:讀出課件內容

師:中國近代民族工業又是怎樣起步的呢?(展示課件)

生:讀出課件內容

師:張謇為什麼要捨本逐末創辦實業呢?請同學們閲讀教材“狀元實業家張謇”一目,並圈點你所獲得的信息,稍後我們一起來交流。

生:閲讀教材,自主學習。

生:交流信息:

1、張謇是江蘇南通人,清末狀元。

2、《馬關條約》簽訂後,外國人紛紛在中國開辦工廠、開採礦山、利用廉價的原料和勞動力,直接剝削中國人民。

3、張謇提出“實業救國”的口號,並創辦了大生紗廠。

4、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帝國主義暫時放鬆了對中華民族資本的壓迫,張謇的大生紗廠等企業獲得了進一步發展。

5、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帝國主義又一次在中國大量傾銷棉花和棉織品,紗廠的產品被迫削價銷售,收不抵支,負債累累,最後被吞併。

師:張謇創辦了哪些實業呢?(展示課件)

生:講述狀元實業家張謇的事蹟。

師:由張謇創辦實業你感受到了什麼?請同學們每4人為一小組展開討論,稍後由小組中心發言人發表本小組的討論意見。

生:討論。

生:答案1、外國人在中國開辦工廠,開採礦山,對中國人民剝削很嚴重。

答案2、張謇非常愛國,希望通過辦實業抵禦外國資本主義的經濟侵略。

答案3、張謇捨本逐末,具有非凡的勇氣。

答案4、張謇有較高的經營管理才能。

答案5、張謇非常有遠見。

答案6、張謇有不屈不撓的精神。

師:大生紗廠的結局説明了什麼?

生:答案1、民族工業的發展不能適應當時的社會發展。

答案2、帝國主義國家對中華民族工業的壓迫迫使它無生存空間,勢必倒閉。

答案3、封建勢力對民族工業不但不能予以支持,而且進行壓制。

師:在帝國主義和封建勢力的雙重壓榨下,民族工業的最終歸宿註定是悲慘的。那麼,民族工業究竟有怎樣曲折的發展過程呢?請同學們閲讀教材,完成下面的表格。(展示表格)

生:閲讀教材,完成表格。

師:中國近代民族工業的發展可以分為哪幾個階段?

生:三個階段:洋務運動到清末、“一戰”期間、“一戰”後到解放前夕。

師:洋務運動到清末,民族工業的發展特徵是什麼?

生:民族工業出現了萌芽,但這些民族工業受到封建制度的阻礙,難以生存和發展,辛亥革命的成功促進了實業集團的紛紛出現。

師:民族工業出現萌芽的原因是什麼?

生:洋務運動和辛亥革命的促進作用。

師:“一戰”期間,民族工業的發展情況怎樣呢?(展示課件)

(出示問題)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中國麪粉出口增長説明什麼?為什麼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民族工業會出現“黃金時代”?“一戰”後到解放前夕民族工業的發展情況怎樣呢?

生:講述榮氏家族企業的興衰。

師:這一時期為什麼民族工業又呈現萎靡不振的狀態呢?

師:以上通過表格,我們瞭解了中華民族工業的發展過程,下面我們一起來探討一下中國近代民族工業發展的特徵是什麼?

生:學生討論,交流。

師:老師將你們的討論總結如下:發展階段艱難曲折,發展程度極不平衡,發展水平整體落後。

師:近代民族工業的出現沒能完成救國的願望,除了受到客觀原因影響外,還有主觀原因的影響,具體表現在哪些方面呢?

舊中華民族工業儘管發展艱難曲折,但對於中國社會產生了深遠影響,有哪些影響呢?

明確:給中國帶來了重大的經濟、政治變化,也很大程度上改變了中國的社會生活。

暢談收穫:通過本節課的學習,你有哪些收穫?(展示課件)

國中八年級教案篇2

西北地區和青藏地區

教學目標

1.使學生了解西北地區的範圍、及高原、盆地為主的地形。

2.使學生掌握西北地區以乾旱為主的自然特徵及其對農、牧業生產的影響。

3.培養學生讀圖、用圖的能力,並使學生進一步學會認識與分析一個地區區域特徵的方法。

重點

西北地區的自然特徵

難點

以乾旱為主的自然特徵及其對農牧業生產的影響

教學過程

?複習提問】請同學在地圖上指出北方地區、南方地區的範圍,找出兩個地區的分界線(秦嶺—淮河線),並説説兩個地區有哪些差異。

?引入新課】我們已經學習了北方地區和南方地區,它們都位於東部季風區。今天我們學習非季風區的西北地區。

一、乾旱的西北地區

?讀圖講解】西北地區大體上位於大興安嶺以西、長城和崑崙山—阿爾金山以北,包括內蒙古自治區、x疆維吾爾自治區、寧夏回族自治區和甘肅省北部。

?讀圖】p5的5.5圖、5.7圖

1.西北的地形:以高原和盆地為主。

學生回答課後的活動練習題。

?歸納】北方地區、南方地區處於東部季風區,比較濕潤,特別是南方地區更加濕潤,年降水量在800毫米以上。本區因深居內陸,並有山嶺阻隔,年降水量多小於400毫米,從東部的400毫米左右,往西減少到200毫米、50毫米以下。乾旱是本區的主要自然特徵。

2.西北的氣候類型:温帶大陸性氣候。

3.西北的自然特徵:乾旱

原因:西北地區位於非季風區,降水稀少。

學生讀圖:5.14,然後回答:

1、塔里木盆河我國最長的內流河,周圍的胡楊林耐鹽鹼、生長快,是西北地區重要造林樹種。

2、塔里木盆地中有我國面積的沙漠——塔克拉瑪干沙漠。

3、 西北地區高原、盆地為主的地形,風蝕作用顯著,多沙漠、戈壁的雅丹地貌。

?回答】由東向西,地表植被大體為草原、荒漠草原、荒漠。

西北地區降水變化規律是:本區降水從東部向西逐漸減少。胡楊林耐鹽鹼、生長快,是西北地區重要造林樹種。

(2)由東向西,植被變化是草原—荒漠草原—荒漠

西北地區和青藏地區是全國重要的畜牧業基地。

?小結】通過學習這一節,我們瞭解了西北地區地廣人稀,地形以高原、盆地為主,氣候乾旱以及河湖、植被方面的自然特徵,也瞭解到本區礦產資源豐富,畜牧業和灌溉農業發達。通過“乾旱”這一主導因素,逐層分析區內其他因素、歸納區域特徵的方法。

佈置作業

完成p14的活動題

板書設計

第三節 西北地區和青藏地區

一、乾旱的西北地區

1.地形

2.氣候

3.自然特徵

國中八年級教案篇3

教學目的

1、學習以空間方位為序,語言簡潔、周密、生動。

2、認識我國古代勞動人民在工藝美術方面的卓越技藝,激發其熱愛祖國、熱愛人民,併為適應改革開放,振興中華而讀書

教學設想

可運用道具(核舟模型)或幻燈(核舟圖片)配合教學,以便學生有直觀印象,加深理解並記憶。

教學時數:三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1、導入 新課:

我們中華民族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之一,我國古代勞動人民是秀、最勤勞、最聰明靈巧的人民,他們創造了光輝燦爛、永垂不朽、令古今世界矚目的中華文明、中華文化。其中最令人噴噴稱奇、歎為觀止的有那源遠流長、久盛不衰的手工雕刻藝術,尤其是微雕。一棵不起眼的樹根經三撥兩弄可以變成一隻活靈活現、凌空欲飛的雄鷹,這是根雕;一塊似可廢棄的石頭經三琢兩磨也可忽然化為山水木石、鳥魚蟲草,或可成為萬里長城的縮影,這是玉雕;不僅如此,一根頭髮上可以雕刻下唐詩三百首的全部詩句,這是髮雕;還有牙雕、竹雕等等。今天我們學習的明末浙江魏學洢的《核舟記》就是遠在數百年前我國勞動人民、民間藝人精湛絕倫的雕刻技藝的一次輝煌的展示。

2、佈置課內預習

請大家運用字典並結合黑板上的預習題自讀這篇文章(有些題目需在自讀本上筆答完成)

1.本文出處及作者簡介(摘要在自讀本上)。

2.為文章生字詞注音並釋義,用鉛筆標出疑難句。

示例:①罔、貽、軒敞、篷等 ②罔不因勢象形,各具情態等

3.試分別概括文章段意(要求用語精煉,各不超過十個字)。

4.思考下列問題:

(1)核舟大小如何? (2)在這樣小的核舟上雕刻家究竟雕了多少人和物?

(3)雕刻者是如何精當巧妙地安置這些人物的?

(4)本文雖名為“記”,是不是記敍文,為什麼?

(5)文章主體部分的寫作順序是怎樣的?

(6)文章的全部內容安排實際上緊扣了怎樣一個核心?

三、朗讀課文

1.請三位同學朗讀課文

每位同學朗讀兩段。朗讀後,各由其餘同學對該位同學的朗讀情況作評價,或指明其讀音的錯誤,或糾正其斷句不當;或稱道其成功之處。

2.老師指導有關朗讀的要領:

讀音要力求用標準的普通話,注音要正確,特別是古今異讀、變讀、通假字、多音字必須嚴加推敲,查有實據,讀準字音才能讀得流暢,讀準字音才能理解得清楚透徹。

斷句是一項複雜的工作,古人稱為“句讀”。文言的斷句水平跟讀者的閲讀面、閲讀量以及文言的基礎、功底和語感均成正比。但也有一些常規可以提前把握,以便有利於文言文的閲讀和理解。比如句首的發語詞“夫”、“蓋”等必須斷開,“蓋大蘇泛赤壁雲”就不可誤讀為:“蓋大/蘇泛赤壁雲”;另外,斷句跟句法關係密切相聯,主、謂、賓各成分之間一般應斷開;再則,斷句與句意必須一致,不可因斷句錯誤而產生歧義或謬誤。最後,斷句還跟文言的一些語法習慣、文章的感情基調、文體規律、作家作文的習慣、讀者的閲讀習慣等有關。閲讀中均需綜合考慮。

3.在預習並對課文整體內容稍有感知、認識的基礎上,在學生稍有閲讀文言知識的情況下,教師或可帶讀,或可範讀,力爭引導學生熟讀課文,達到流利暢達之境。“讀書百遍,其義自見”。從而把握文章的整體,獲得這種文體的語感。

四、研討課文

本文的題目雖有一個“記”字,是否意味着是一種記敍文體?它與《桃花源記》、《小石潭記》是不是同一種文體?

本討論題旨在考察同學在預習並熟讀之後對課文的整體把握情況;同時藉助比較,讓學生對古文中的“記”體文言有比較深入的瞭解。

學生的討論可以從下列角度開展:

(1)所“記”的對象和內容

(2)表達方式及語??

這個問題在本課時最後提出,容同學課後查閲有關文章資料,並分小組討論。

國中八年級教案篇4

?登勃朗峯》

教學目標:

1.朗讀課文,理清寫作思路,領略美景與趣事。

2.學習本文散文筆法與小説筆法並用的寫法

3.感受文章語言略帶幽默與書卷氣息的特點。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課前朗讀古詩詞)閲讀的方式有很多種,古人説:讀萬卷書,行萬里路。旅行也是一種閲讀,在旅行中去認識未知的這個世界,去探索這個世界的絢爛。要麼旅行,要麼讀書,身體和靈魂總有一個在路上。爬山,我們可以領略無限風光在險峯的綺麗。登頂,可以感受一覽眾山小的壯闊。今天,我們隨着馬克吐温的腳步,去勃朗峯來一次綺麗之旅。

二、預習反饋

1、説一説,交流你所知道的作者和勃朗峯

(1)馬克•吐温

馬克•吐温,美國作家、演説家。代表作品有小説《哈克貝利•費恩歷險記》《湯姆•索亞歷險記》等。馬克•吐温一生寫了大量作品,有小説、劇本、散文、詩歌等各種體裁。他的作品批判了不合理現象或人性的醜惡之處,表達了強烈的正義感和對普通人民的關心,具有幽默和諷刺的特點。他經歷了美國從初期資本主義到帝國主義的發展過程,其思想和創作也表現為從輕快調笑到辛辣諷刺再到悲觀厭世的發展階段,前期以辛辣的諷刺見長,到了後期語言更為激烈。

(2)勃郎峯

勃朗峯,阿爾卑斯山脈峯,也是西歐第一高峯,海拔4807米,法語意為“銀白色山峯”,位於法國和意大利邊境。勃朗峯地勢高聳,常年受西風影響,降水豐富。冬季積雪,夏不融化,白雪皚皚,冰川發育,約有200平方公里為冰川覆蓋,順坡下滑,西北坡法國一側有的梅德冰川,東南坡意大利一側有米阿杰和布倫瓦等大冰川。建有科學研究實驗站。勃朗峯設有空中纜車和冬季體育設施,為登山運動勝地;山峯雄偉,風光旖旎,為阿爾卑斯山的旅遊中心。

2、寫一寫,你所掌握的字音

字詞注音,抽生到黑板上完成。

翌日(yì)轔轔(lín)巉峻(chán)拾級(shè)霓裳(ní)隧道(suì)

俯瞰(kàn)穹頂(qióng)皚皚(ái)繚繞(liáo)溝壑(hè)打嗝(gé)紛至沓來(tà)

3、考一考,詞語正確的一項

三、交流展示

1、跳讀課文,理清思路。

過渡語:可憐可憫,教師引導為什麼説乘客可憐可憫呢?物有所值的旅行是什麼樣的呢?請跳讀課文,找一找這一路寫了哪些景色,各有什麼特點?又在這一路遇到了什麼人和事?梳理課文之後,用一個詞概括你讀完文章後最突出的印象。

預設(奇),沿途奇美,主峯奇偉,山峯奇險,雲朵奇幻;車伕“奇人”經歷“奇遇”

2、品讀語??

(1)這一路奇麗的風景,經歷的奇人奇事,都被我們的作者寫進了精彩的文字裏。下面請同學們劃出文中你覺得最精彩的句子,品讀分析説説你的閲讀感受。(分組合作,一大組風景,二大組人物)

?交流點撥】①取道黑首欣賞瀑布,“清流急湍,環顧四周,巖壁巉峻,丘崗葱綠,美不勝收”一連串四字詞語,語言整齊,極富文學意味;②向山下的阿冉提村進發之前仰面遙望附近的一座峯巔時,用了“色彩斑斕,彩霞滿天,白雲繚繞,輕歌曼舞”,四字詞語連用,詞藻華麗且用詞準確,令人耳目一新。③“車王”趕馬車“什麼亂石廢物,溝壑曠野,一概不顧——有時一兩個輪子着地,但大多數時候騰空而起”“每當我們險遭不測時,他總是面不改色,和顏悦色地説:‘只當是種樂趣吧……能坐上車王的車的人,可是少之又少啊——看到了吧,真如我説的,我就是車王。’”等句子,無不暗含着詼諧與幽默,讀來饒有興味,讓讀者感受到奇人及奇事之樂。

(2)揣摩文中“車王”和“勃郎隊長”的説話語氣,用自己的方式讀出來,抓描寫,品性格和生活態度。

四、質疑輔正

為什麼用了一整段文字描寫肥皂泡?

?交流點撥】眼前的絢麗色彩,正像人們透過肥皂泡看到的世界,那樣精彩,色彩斑斕,但卻轉瞬即逝,它們又在無窮地變幻着,不能長久,不能永恆,作者感悟到歷史變遷,人世滄桑,個人在時光的長河中非常渺小。

五、拓展延伸

1、國學經典誦讀,談啟示

2.小練筆,説感悟

你一定也登臨過很多山,也一定遇到過人生中的一座座“山”,也曾生髮出無數的感慨吧!請打開記憶的匣子,選擇你所遇到的“山”,把你登山的感悟寫説出來與大家一起分享。

國中八年級教案篇5

第二課時

一、寫作成果展示

(一)以小組為單位,圍繞一個話題,同學自由發揮想象,開展故事接龍活動。(課前準備,組長分配好任務)

要求:

1、一組一個話題、人物,如“有人摔倒了”、“那一天,我遇到了他(她)”、“一個外星人站在我面前”等。

2、小組同學依次接龍,每人至少説一個完整的句子(或一個情節),承接上面的內容,時間每人2分鐘,到結尾的同學要完成一個完整的故事。

3、每組推薦一個同學把故事完整的複述下來,在全班展示,比一比誰的更精彩。

4、評説:對每組的故事進行評價,結合故事的組成要素分析,學會寫故事。

二、練筆實踐

1、在你的身邊或社會上,每天都在發生着各種各樣有趣的或有意義的事。以某一件事為素材,展開合理的想象,自擬題目,寫一篇故事。不少於600字。

2、我們熟悉的各種事物,都可能引發故事,比如眼睛、頭髮、嘴巴,比如書包、校服、手機,又比如軍訓、旅遊、社會實踐活動,等等。這些物或事一定有不少值得挖掘的地方,有不少出人意外的富有戲劇性的故事。以《__________的故事》為題,寫一篇作文。不少於600字。

要求:

1.當堂作文。

2.推薦作文評講。(1)同桌互評。(2)教師點評。

3.佈置作業:同桌間互換作文修改。

4.將推薦的佳作投影出來全班點評,修改,再打印出來供大家分享。

?範文引路】

書包的故事

褲腿書包

我爺爺的書包是個褲腿書包。那時候,爺爺很想上學,可是家裏很窮,兄妹多,買不起書包,交不起學費,在爺爺再三央求下,祖奶奶把祖爺爺穿舊了不用的粗布褲子,剪下一條褲腿,縫住一頭,另一頭縫了根兒布條,就成了爺爺的書包,上面補丁摞補丁,可爺爺卻視為珍愛之物!書本買不起,就自己用線把草紙裝訂起來,做成手抄本!即使這樣,爺爺也只能上到二年級,就輟學了。

花布書包

爺爺有了自己的教訓,堅決不想把自己的悲劇在爸爸身上重演,一心想讓爸爸上學,可是,家庭無收入,窮啊!一次,爺爺狠狠心,把家中的口糧擠下來,挑着兩筐紅薯,走了40多裏山路,賣錢,買了二尺布做了個書包,這就是爸爸的寶貝——花布書包。為此,爺爺在山路上摔了一跤,手上至今還留着劃傷的疤痕。現在,櫃櫥裏的那個揹帶都快擰成麻花的單薄的小布兜和裏面那兩本寫着密密麻麻的小書,爸爸説什麼也不捨得扔呢!因為那飽含着爸爸上學時的快樂與艱辛啊!

多功能書包

我的書包嘛是多功能書包:顏色鮮豔,質量上乘,功能齊備,有裝書的地方,有放文具盒的地方,還有放水壺的地方。

書包不僅顏色鮮豔、容量超大,而且在設計上還做到了輕巧、舒適。瞧,書包的雙肩帶和背部都墊上了海綿,背起來減輕了不少壓力。再看裏面的書有彩圖,有插畫,個個裝訂精美,內容豐富。

告訴你們,這樣的書包,我可不止一個哦!每年換一個,年年換年年新。

是啊,小書包,大見證,我們的生活真是芝麻開花——節節高。

名師總評這篇文章有以下幾點值得借鑑

(1)構思巧妙。文章用三代人所用的書包,講述三代人不同的生活故事,三代人不同的生活故事又反映了社會的向前發展,人們生活的提高這一主題,起到以小見大的作用。

(2)妙用小標題。三個小標題打上了不同時代的烙印,“書包”的變遷正反映了時代的變化;三個小標題的運用使文章的結構清晰而嚴謹。

(3)結尾點明主旨。小書包,大見證——社會歲歲新,生活節節高。

教學目的:

一、能夠將故事敍述完整,並通過故事刻畫出人物的特點。

二、發揮聯繫與想象,豐富故事細節,寫出情節波瀾,增加故事的吸引力。

三、寫故事在突出情趣的同時,能夠給人以啟迪,引發讀者對生活、生命的思考。

教學重點:學寫故事

教學難點:故事給人啟迪

教學過程:

一、理解莫言對故事的論述,激發學生寫作故事的興趣

我是個講故事的人。因為講故事我獲得了諾貝爾文學獎。我獲獎後發生了很多精彩故事,這些故事,讓我堅信真理和正義是存在的。今後的歲月裏,我將繼續講我的故事。——莫??

引導學生理解作家表達的觀點:莫言認為,講好故事也能獲得巨大的文學成就,故事裏面有真理和正義,一個人可以將終身講故事作為自己的生活方式與人生追求。

在此基礎上,請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經歷和閲讀故事的體驗,用幾句話説説對“故事”的理解,如什麼是故事,閲讀故事有什麼用,也可以分享自己閲讀或寫作故事的感受。

二、教師講授故事寫作的基本要求

學寫故事,其實就是考察學生構思能力和寫作能力。評價一個故事的好壞,主要取決於兩個方面:一是你的故事是否耐看、耐人思考;二是讀者能不能通過你的文筆獲得一種精神享受。那麼,我們如何寫好一個故事呢?

(一)主題要鮮明且典型

你的故事是一個關於什麼主題的故事,如親情、友誼或其他的社會現象。確立了主題就確定了故事的中心內容。有時一個故事會有多個主題,這時你必須根據你對事件的把握找出最能吸引人的主要事件作為你故事的主題。

(二)結構完整,有頭有尾

寫故事,一定要交代清楚記敍的六要素。開頭部分要用簡潔的語言介紹清楚何時、何地、何人,將要去做何事;中間部分要詳細具體地敍述故事發生、發展的經過,敍述中還要抓住主要的人和事;結尾部分要交代清楚故事的結局,或加上自己的感悟等。

(三)情節要曲折而有致

要想寫好一個故事,要儘可能避免平鋪直敍,可以在情節中設置一些小懸念,增加一些波折,或使結尾出人意料等。如蒲松齡的《狼》,篇幅不長,但寫得一波三折,中間還設置了一些小懸念,讀來引人入勝。

(四)塑造人物,個性鮮明

故事中一般還要有人物,而人物主要通過其性格或形象來體現故事的意義。因此,故事中的人物一定要有血有肉,形象豐滿,有趣味。如《孫權勸學》中,呂蒙就是一個個性鮮明、形象生動的人。由藉口“軍中多務”不肯讀書,到“乃始就學”,到“非復吳下阿蒙”,乃至令人“刮目相看”,表現了他聽從勸告、學有所成的進步過程,也體現出他志趣的發展變化。這樣寫,人物形象更加豐滿

(五)聯想想象,豐富情節

設定故事情節後,可以通過適當的聯想與想象去豐富細節,使情節更加曲折,人物更加生動。如《賣炭翁》中,作者對賣炭老人的外貌和心理做了細緻的描繪,特別是“可憐身上衣正單,心憂炭賤願天寒”一句,將老人的艱難處境和矛盾心理刻畫得如此真切,催人淚下。

三、佈置寫作題目,進行寫作實踐

在你的身邊或社會上,每天都在發生各種各樣有趣的或有意義的事。以某一件事為素材,展開合理的想象,自擬題目,寫一篇故事。不少於600字。

提示:

(一)選材

可以寫身邊或社會上發生的事情,也可以寫給自己印象深刻的事情。

(二)立意

可以表現暖心的故事,歌頌真善美;可以揭露騙局,抨擊假惡醜。

(三)選擇的某事件只是一個基本素材,可以在此基礎上加入合理的聯想和想象,豐富某些細節,增加情節的曲折性,使故事更吸引人。

(四)寫完後讀給別人聽,看看是否能夠吸引他們,並參考他們的意見作出修改。

四、選取生活故事,進行綜合寫作實踐

明確要求:圍繞寫作實踐題,以生活中的各種事物,引發一則故事,以《的故事》為題,寫一篇作文。

結合寫作提示,指導學生進行構思:

第一步,將題目補充完整,再去寫故事。填充的詞語既是故事情節的核心要素,也能引發故事的題目意藴。如《窗的故事》,透過這一扇“窗”能夠看到什麼?如親情、友情、愛情、師生情,又如善惡、美醜、是非,等等。

第二步,列寫作提綱,構思主要情節,設計情節的波瀾起伏。以《窗的故事》為例:

開端:根據情節設置人物,設計主要人物與次要人物如何出場,適當運用環境描寫,再現故事場景。

發展:描述關鍵事件,打破主人公生活的平衡,激起主人公恢復平衡的願望;通過情節發展,激活不自覺的願望,與自覺的需要發生矛盾。

高潮:將主人公送上滿足願望的求索之路,矛盾衝突激化,表現衝突場景。

結局:矛盾衝突得到戲劇化解決,設計一個耐人尋味的結尾。

第三步,發揮合理聯想與想象,豐富故事細節,凸顯人物個性。結合《窗的故事》,重點圍繞小説高潮部分進行片段練習,寫好後展開討論,説説哪些細節準確傳神,能夠表現人物的個性特徵,推動情節的發展。

五、學生課堂寫作實踐

六、板書

寫故事的基本要求:

主題要鮮明且典型

結構完整,有頭有尾

情節要曲折而有致

塑造人物,個性鮮明

聯想想象,豐富情節

國中八年級教案篇6

教學目標:

1.瞭解通訊基本常識,學習本文將重大題材的新聞事件寫成一篇好通訊的寫法。

2.體會、學習本文具體、形象、生動、詳盡的描述。

3.感受祖國在富國強兵道路上取得的巨大進步,增強民族自豪感。

教學過程

1.導入新課。

可播放我國航母艦載戰鬥機首架次成功着艦的新聞視頻,或介紹遼寧艦的有關情況來導入,為感受驚心動魄、振奮人心的“一着”作渲染鋪墊。

2.知識鋪墊。

(1)艦載戰鬥機是航母實施艦隊防空、抵近威懾、縱深打擊和戰場控制任務的核心裝備。沒有艦載戰鬥機,航母的戰鬥力幾乎可以忽略不計。中國首艘航母“遼寧艦”於2012年11月23日正式進行了艦載戰鬥機着艦試飛,在形成戰鬥力的道路上邁出了重要的一步。

(2)本文是一篇通訊。如果説消息是“報道新聞事件”,新聞特寫是“描繪新聞瞬間”,那通訊的主要任務就是“講述新聞故事”。既然是講故事,就要吸引人,通訊就要運用敍述、描寫、議論、抒情等多種手法,詳細、生動、形象地報道新聞事件或典型人物;但通訊不同於小説,不能虛構內容,也不能誇大縮小,只能通過對事實的組織安排,來獲得引人入勝的效果。通訊中的抒情與議論,也要以事實為基礎。

3.學習字詞。

學生自由朗讀課文,標出自己不會讀或讀不準的字詞。

重點詞語:

架次:飛機出動若干次架數的總和。例如,一架飛機出動三次與三架飛機出動一次均為三架次。

澎湃(péngpài):形容波浪互相撞擊。“澎湃”也指“聲勢浩大,氣勢雄偉”,如“激情澎湃”等。

凜冽(lǐnliè):冷得刺骨。“冽”與“洌”字形相近,意思不同。“冽”指“冷”,“洌”指“清”。

一絲不苟:連最細微的地方也不馬虎,形容辦事認真。苟,隨便、馬虎。

浩瀚(hàn):水勢盛大。

承載(zài):承受事物的重量。“載”讀“zài”時,可以表示“裝載”(如“載客”“載運”)、“充滿”(如“怨聲載道”)、“且、又”(如“載歌載舞”)等;讀“zǎi”時,可以表示“年”(如“一年半載”)、“記載、刊登”(如“刊載”“載入史冊”)等。

墜(zhuì)毀:飛機等掉下來毀壞。不要寫成“墮毀”。“墜”和“墮”都有“落”的意思,但在使用上有區別。例如,“墜落”指具體事物掉落,“墮落”則指思想、行為等往壞裏變。

捏(niē)着一把汗:因擔心而手上出汗,形容心情非常緊張

咆哮(páoxiào):猛獸怒吼。形容人暴怒喊叫,也形容水奔騰轟鳴。

驚心動魄(pò)。形容使人感受很深,震動很大。“魂”和“魄”的意思相差不大,都指精氣、精神,但“魂”可以離開身體而存在,“魄”則要依附於身體,所以説“驚心動魄”“魂飛天外”。

定格:指電影、電視等的活動畫面突然停止在某一個畫面上,泛指確定在某種狀態、格式上。

象徵勝利的巨大“v”字:“v”是英語“victory”(勝利)的首字母,在歐洲其他一些國家的語言中,也代表着“勝利”“勇氣”等。1940年年末,比利時已被納粹德國佔領,逃亡到英國的比利時人維克托·德拉維利在短波廣播中號召同胞們在公共場所廣泛書寫“v”字,以表示對勝利的堅定信念。後來英國首相丘吉爾用食指和中指做出“v”形手勢以象徵勝利,使得“v”字的象徵意義更加廣為人知。

白手起家:形容原來沒有基礎或條件很差而創立起一番事業。殫(dān)精竭慮:用盡精力,費盡心思。

青絲:比喻黑髮。“青”在漢語中並不指某一種固定顏色,可以指綠色、藍色、黑色,甚至白色。

攻關:攻打關口,比喻努力突破科學、技術等方面的難點。

爭相(xiāng):互相爭着做某事。詞中的“相”不要讀成“xiàng”。相讀“xiàng”時,多指“外形”“外貌”(如“長相”“相貌”)、“宰相”、“拍照片”(如“相片”“相機”)等。

風采:風度神采。“採”除了表示“摘”“開採”等之外,還有“精神”“神色”的意思,因此“神采”“興高采烈”等詞要用“採”。“彩”則指“顏色”(如“五彩”“彩雲”)、“表示讚賞的歡呼”(如“喝彩”)、“精妙的成分”(如“精彩”“出彩”“豐富多彩”)。

鐫(juān)刻:雕刻。

字形辨析與詞義辨析:

杆—竿冽—洌苟—荀瀚—翰載—裁揪—鍬循—徇

魄—魂鳴—嗚殫—撣—憚怨—怒採—彩鐫—雋

呼嘯—呼叫承載—承擔期盼—渴盼嫻熟—熟練殫精竭慮—聚精會神風采—丰采

4.整體感知,初步理解。

(1)速讀課文,瞭解主要內容。可以讓學生試着進行概述。

(2)結合課文,理解題目的含義與作用。思考:“一着”指什麼?為什麼説“驚”?“海天”有什麼含義?這個題目好在哪裏?學生討論、交流。

明確:“一着”是指我國利用阻攔索使航母艦載戰鬥機首架次成功着艦。“驚”生動地寫出了此舉的影響之大,有震驚、驚喜之情流露出來。“海天”既是指航母艦載戰鬥機着艦的大環境,也指整個世界。

學生齊讀題目,教師指導重讀“驚”字,要讀得慷慨、激昂,讀出驚喜、自豪之情。小結:題目新穎,含義豐富,富有氣魄。

5.理清順序,梳理結構。

(1)學生再讀課文,批註,討論,交流問題一:這篇文章以什麼為敍事順序和線索?明確:時間為序,以艦載戰鬥機着陸的過程為線索。

戰艦航行、等待戰鬥機是開端,艦機協調、準備降落是發展,戰機下降、成功着艦是高 潮,人羣狂歡、爭相合影是結局。

(2)問題二:本文作者集中筆墨敍寫的是哪些內容?為什麼這樣寫?在寫法上有什麼特點?明確:重點寫塔台指揮和着艦動作這些環節,將最重要的過程清晰完整地展現在讀者面前。

寫法參見課文詳解內容。

6.作業佈置。

(1)抄寫“讀讀寫寫”字詞並分別造句,或者選用其中的幾個詞語寫一段話。

(2)從文中摘抄寫得生動的句子或段落,給出摘抄的理由。

國中八年級教案篇7

?短文二篇》

知識與能力

1.注重整體感知。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學生通過參考註釋和工具書,對文章的主要內容及感情基調有初步認識。

2.注意培養學生的文言文語感,以朗讀和背誦帶動其他環節。

過程與方法

1.誦讀,體味語言的自然美,學習寫景的技巧。

2.從敍事寫景的角度比較兩篇文章的異同,加深理解。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答謝中書書》:感受祖國山川之美。

2.《記承天寺夜遊》:培養豁達寬廣的胸襟。

?重點和難點】

重點:整體感知作品內容,領悟作者發現美、欣賞美的情懷。

難點:反覆誦讀,體味語言之美。

?教學方法】誦讀法課外資料延伸法

?課前準備】陶弘景及蘇軾的生平資料、承天寺圖片。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新課導入

對於祖國的秀美山川,無數位文人在讚羨的同時,也作了大量的描寫,但用書信這一文體進行描摹並且成為名篇的卻並不多。今天,就讓我們來學習陶弘景用書信文體寫的《答謝中書書》,從中感受他所描繪的山川之美。

二、作者簡介

陶弘景(456—536年),字通明,丹陽秣陵(今南京)人。幼有異慧,年四五歲即以荻為筆在灰中學書,讀書萬卷,未及弱冠,齊高帝即引為諸王侍讀。後隱居於句容茅山,自號華陽隱居。因梁武帝早年與之遊,即位後,逢有朝廷吉凶徵兆等大事,常前去徵詢他的意見,時人稱他為“山中宰相”。好神仙之術,愛山水。著作甚多,大都亡佚,詩文今傳《陶隱居集》輯本一卷。

三、文本鏈接

陶弘景生活在南北朝時期,因政局動盪,社會混濁,他遁遜山林,從大自然的美景中尋求精神上的解脱,所以他在《答謝中書書》中以描畫山水昭示自己所好,並作為對友人的安慰。

四、整體感知

1.明確學習目標。

2.範讀課文。

(1)學生聽讀課文,注意句子的節奏、輕重音等,初步感知課文。

(2)自由朗讀兩三遍課文,進一步感知課文,做到流利地朗讀。

3.疏通文意。

(1)學生藉助註釋和工具書疏通文意。如遇問題,先在四人小組內討論解決。

(2)教師明確重點詞語。

五色交輝:交相輝映。曉霧將歇:消散。

夕日欲頹:墜落。

未復有能與其奇者:參與,這裏指置身其中。

(3)全班討論,理解文章大意。

4.背誦課文。

(1)自由競背。

在四人小組內互相檢查背誦。

(2)教師抽查背誦。

五、課文精讀

1.本文語言優美,讀起來朗朗上口,試歸納本文的語言特點。

句式上多采用四字短句,運用對偶、排比手法,語言精練生動,將描繪的山水之美寫得清麗自然,毫無堆砌雕琢的弊病。

2.深化:找出文中你所喜愛的句子並簡要分析。

3.拓展:“山川之美,古來共談”,歷代詩人也留下了大量山水詩句,請大家相互交流收集的詩句,並試簡評詩句特色。

4.《答謝中書書》首句總領全文,概括古今高雅之士的情懷。綱舉則目張,中間部分承前文具體描寫山川之美,選取有代表性的景物,從仰視、俯視、平眺的視覺角度,從色彩,從四時,從晨昏,從動靜,從聽覺等角度展開,用自己獨特的體驗去詮釋自然景物綺麗的風光,展現出一幅怡神悦性的山水畫卷。而最後一句則以感慨收束,自比先賢,怡情山水,自得其樂。

六、探究昇華

描寫謳歌自然之美的作品浩如煙海,但像陶弘景的《答謝中書書》這樣短小簡約、字精意達的卻並不多見,我們應學習他不作繁文、惜墨如金的寫作態度。

七、文章脈絡

全文分三部分。“山川之美,古來共談”總領全文,從古至今,以“共談”概説人人皆愛,以“美”點明全文中心。當中部分則具體敍寫山川之美。最後墊以“實是欲界之仙都,自康樂以來,未復有能與其奇者”,先以感歎總括前文,復以名人證實此説。

八、寫作特點

1.描寫細緻。

“高峯入雲,清流見底。兩岸石壁,五色交輝。青林翠竹,四時俱備。”這三句是寫靜景,寫得形色俱備,精彩紛呈。作者先以“入雲”表示山之高峻與雄偉,以“見底”表示水之清澈與透明,一仰一俯,視野開闊,山水盡收眼底。接着移步換景,由清流而寫兩邊的景物。可寫之景物必定多不勝數,但作者抓住其色彩給人以具體的視感:五彩繽紛的石壁,鬱鬱葱葱的樹林,碧綠青翠的竹園。一年四季,景物之茂盛,色彩之斑斕,足以讓人大飽眼福。以此突出江南景物特點。

“曉霧將歇,猿鳥亂鳴;夕日欲頹,沉鱗競躍”,作者描寫自然景物時,扣住最能表現景色特徵的時間——早、晚來描繪。在旭日東昇、晨霧將散的一片寂靜裏,山林中呈現一片猿鳥爭鳴的歡騰景象。“亂”字寫出了猿鳥爭鳴的喧鬧景象,使整個山林充滿着勃勃生機。夕陽將要落山時分,餘暉照映着水面,層層粼波之中,不斷有魚兒從水中爭相躍起。“競”字寫出魚兒爭先恐後躍出水面的場景。一早一晚,一空中一水面,一鳴一躍,構成了一幅幅多姿多彩的立體流動畫面。

2.抒寫奇美。

陶弘景的《答謝中書書》中展現了多種“美”。一是山水相映之美。山的峻峭,水的明麗。水的動勢給山增加了活力,山的倒影給水鋪上了異彩,二者相映成趣。二是色彩配合之美。兩岸石壁,五色交輝;青林翠竹,四時俱備,藍天作背景,綠水為襯托,絢麗動人,美不勝收。三是晨昏變化之美。清晨白霧繚繞,似煙似縷,猿啼鳥鳴,生機勃勃;傍晚紅日西沉,山色蒼茫,飛鳥歸林,猿猴息樹,游魚躍水。四是動靜相襯之美。高峯為靜,流水為動(形體);林青竹翠為靜,五色交輝為動(光色);日出霧歇為靜,猿鳥亂鳴為動;日落山暝為靜,游魚躍水為動(聲響)。

九、板書設計(略)

第二課時

一、新課導入

同學們,我們每個人都見過月亮,也沐浴過它的清輝。在古代,月亮是人們寄託情思、抒發情感的物象。描寫月亮的文學作品數不勝數。今天我們來學習宋代文學家蘇軾寫的一篇有關月亮的小短文——《記承天寺夜遊》。

二、作者簡介

蘇軾(1037—1101年),北宋文學家,字子瞻,號東坡居士,眉山人。父蘇洵、弟蘇轍都以文才聞名於世,而他的成就。他在歐陽修去世後,成為宋朝文壇領袖。他在散文、詩詞、書法、繪畫方面均有驕人的成就,是一個多才多藝的作家。

三、文本鏈接

元豐二年,蘇軾因對新法持有不同意見,被網羅罪名投入監獄,四個多月後被貶到黃州任團練副使。由於貶謫的悲涼、失意的落寞,因此,利用夜晚賞月排遣心中的苦悶,故作者借景抒情寫了此文,表達了對美的追求和對生活的熱愛。

四、整體感知

1.範讀課文。

(1)學生聽讀,畫出生字詞,注意句讀,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2)自由朗讀兩遍課文,進一步感知課文。

2.疏通文意。

(1)學生藉助註釋和工具書翻譯課文,如遇有問題,先在四人小組內討論解決。

(2)教師明確重點文言詞語。

①念(考慮,想到)無與為樂者,遂(於是,就)至承天寺尋張懷民。

②相與(共同,一起)步於中庭。

③但(只是)少閒人如吾兩人者耳(罷了)。

(3)全班討論,落實翻譯。

(4)競背課文。

(5)抽查背誦。

五、課文精讀

1.文中是如何描寫月色的?

“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

2.這十八字寫景,有何妙處?

文中十八字寫景,運用形象生動的比喻,使讀者如見其景:月朗庭空,竹柏弄影,創造了一個明淨幽閒的境界。作者將隨處可見的尋常景物描繪得充滿詩情畫意。

3.“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閒人如吾兩人者耳。”這句話應怎麼理解?

明月經常有,美景亦常在,但人物心情不同,欣賞景物的感受也不同。作者當時與張懷民俱貶官黃州,雖任團練副使,卻無實權,實在是一個閒人。作者與王安石政見不合被貶,心境肯定不會如意,但是作者卻能從隨處可見的尋常景物中得到美的享受,並描繪得充滿詩情畫意,表現出作者豁達寬廣的胸襟。

4.《答謝中書書》與本文都寫自然景物,但表達的思想感情有所不同,現加以分析。

?答謝中書書》一文作者是個隱士,寄情于山水之中,文章中流露出的是對山水的喜愛欣賞之情與無人能同賞的些微悵惘。本文卻是作者貶官之後作的,不免有對自己宦海浮沉的悲涼、失意、惆悵和憤懣之情,但同時也有善於自我排遣的豁達態度。

六、探究昇華

山川、清流、明月是大自然對於人類的恩賜,也是無數文學家們不遺餘力地歌頌和吟賞的對象,不論是得意或失意之人,彷彿只要迴歸到了山水中,與清風明月為伴,那一腔的失意或悵然總能一掃而空,重獲心靈的自由。

“何必絲與竹?山水有清音。”山水的清音與絲竹之音截然不同,它能讓真心觀賞它的人蕩盡胸中塊壘,得到無比美好的精神享受。古往今來的人們從大自然的美景中不僅能尋求精神上的安寧,也在沉醉山水之中練就了一雙慧眼,他們用生花妙筆及時地描繪出了這些美景,並融入了自己的感情,不論是陶弘景《答謝中書書》中無人同賞的些微悵惘,還是蘇軾《記承天寺夜遊》中的豁達,都能夠引起千載之後人們的共鳴,讓人彷彿進入當時的情境中。

七、文章脈絡

?記承天寺夜遊》可分為三層:第一層寫作者與張懷民在庭中散步。第二層寫散步時所見的月色。第三層寫作者內心的感慨。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