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級教案數學教案優質7篇

來源:巧巧簡歷站 1.81W

教案在擬訂的過程中,你們需要注意聯繫實際,在日常教學工作開始前,相信教師都已經在制定一份教案了,本站小編今天就為您帶來了三年級教案數學教案優質7篇,相信一定會對你有所幫助。

三年級教案數學教案優質7篇

三年級教案數學教案篇1

教學目標:

1、在具體、生動的情境中,讓學生經歷一位數除整十、整百、整千的口算過程,自主探索口算方法。

2、引導學生獨立思考,合作交流,體驗計算方法的多樣化和靈活性。

3、在學習新知識的過程中,培養學生的類推能力以及應用數學的意識。

教學重點:

理解口算思路,掌握口算方法。

教學難點:

正確進行口算。

教學方法:

啟發式和嘗試教學法

教具:

題卡、小黑板、掛圖

教學過程:

一、溝通舊知,建立聯繫

看卡片説得數(表內乘除法)

二、提出問題,引入新知

剛才的口算題是我們以前學過的表內乘除法口算,其實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還經常會遇到許多用除法解決的問題。今天我們就來學習口算除法。(板書課題,提出目標。)

同學們請看黑板上的掛圖,你從圖中獲得哪些數學信息?(指名回答)

根據我們獲得的數學信息,你能提出什麼問題?(自己輕聲説一説)

師有重點地板書如下:

生1:趙伯伯平均每次運多少箱黃瓜?

生2:王叔叔平均每次運多少箱?

生3:李阿姨平均每人運多少箱?

生4:李叔叔平均每次運多少箱?

生5:李叔叔平均每次大約運多少箱?

師:同學們真了不起,提出了這麼多數學問題!

指第一個問題,會列算式嗎?(指名列式)

請問為什麼用除法計算?

會讀嗎?指名讀(順讀、倒讀)

三、思考交流,探索新知

1、60÷3=20(箱)你們是怎麼算出來的呢?自己先獨立思考,然後在小組內交流自己的口算方法。

2、小組選代表全班交流

方法一:想乘法算除法————20×3=60,所以60÷3=20。

方法二:去添0法————6÷3=2,所以60÷3=20。

方法三:擺小棒的方法來驗證。

方法四:6個十÷3=2個十=20。

小結:同學們的口算方法都不錯,説一説自己喜歡的方法。我們做題時不管採用哪種口算方法,只要算得又對又快就行了。

4、生獨立解決第二個問題和第三個問題,並與同桌説説第三題的口算方法。

5、指名回答,師板書。強化兩種讀法。同時説出第三題的口算方法。

6、剛才我們所學的知識就在14——15頁,同學們看書填空,有不懂的就提出來。(4、5題下節課再研究)

通過上面的學習,同學們已經撐握了各種各樣的口算方法。下面我們就用這些方法進行練習,看誰算得又對又快。

四、活動體驗,鞏固運用。

1、做一做1、2題。

(1)題獨立完成。

(2)題獨立完成,指名説口算方法。再觀察一列(還可再加兩題),看看能發現什麼?

師生總結:除數不變,被除數擴大10倍、100倍、1000倍……商也擴大相同的倍數。

師:計算時,應根據題目條件靈活計算。

(3)學習“你知道嗎?”瞭解了什麼?有什麼想法?

讓生感受數學符號產生過程和數學家的智慧。同時讓學生查閲課外資料,瞭解一些有關除法史料以及對學生滲透數學文化。

2、看算式,寫得數。(小黑板)

480÷6640÷8420÷7540÷9400÷5210÷7800÷8 100÷5200÷4320÷8450÷9280÷4300÷6560÷8

指名核對,並選題説計算方法。

3、列式計算。

(1)、320裏有多少個4?

(2)、90除以3等於多少?

(3)、7除420得多少?

(4)、被除數360,除數是9,商是多少?

獨立完成,指名核對。

4、在□填上合適的數

180÷□=30210÷□=30

1500÷□=300 3000÷□=600

五、回顧全課,暢談感受。

同學們,通過今天的學習,你們有哪些哪些收穫?

三年級教案數學教案篇2

課題:

小數的大小比較第課時

教學目標:

1.結合具體情境探索並掌握一位小數大小比較的方法,從中進一步學習簡單的數學推理。

2.通過運用一位小數大小比較的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進一步體會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繫。

3.培養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的習慣,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

教學重點:

掌握一位小數大小比較的方法。

教學難點:

運用一位小數大小比較的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教學準備:

課件

教學過程:

一、情境引入

1.課件出示教材第90頁主題圖,談話引入:今天天氣真熱,童童想到冷飲店買些冷飲。請大家觀察價目表,看看這裏有哪些品種的冷飲,價錢分別是多少?

學生看圖,教師指名説説每種冷飲的名稱和價錢。

教師整理板書:雪糕0.8元,冰棍0.6元,冰磚1.5元,蛋筒2.2元。

提問:通過這些商品的價錢,你能提出哪些數學問題?(學生自由提出問題)

2.談話:童童想買雪糕和冰棍,她想知道哪個貴一些,你能幫她比一比嗎?揭題:怎樣比較小數的大小呢?這就是我們這節課要研究的內容。

二、交流共享

1.教學例3。

提問:如何比較0.8和0.6的大小?

課件出示:0.8 ○ 0.6

學生獨立思考後小組討論,並選派代表交流、彙報想法。

想法一:0.8元是8角,0.6元是6角,8角大於6角,所以0.8>0.6。

想法二:0.8=8686,0.6=,>,所以0.8>0.6。 10101010

出示兩個正方形,讓學生在正方形中分別塗色表示0.8和0.6,再比一比。(得出0.8>0.6)小結:兩個小數都是零點幾的,我們可以比較它們的小數部分,十分位大的這個小數就大。

2.試一試。

提出問題:比一比雪糕和冰磚的價格,並和同學説説你是怎樣比的。

出示:0.8 ○ 1.5

(1)學生獨立思考後小組討論,小組選派代表彙報想法。

想法一:0.8的整數部分是0,1.5的整數部分是1,那麼0.8肯定小於1.5,所以雪糕便宜。

想法二:0.8寫成分數是88,

想法三:因為8比15小,所以0.8

(2)談話:同學們説得很多,這些方法都能比較出它們的大小,我們還可以用數軸來表示這兩個數。

(出示數軸圖)提問:你能在數軸上標出0.8和1.5的位置嗎?

學生在教材中的數軸上標出兩個小數的位置。

學生彙報交流,並説説自己的想法。

小結:兩個小數的整數部分不相同時,可以先比較整數部分,整數部分大的這個小數就大。

(3)引導:在數軸上標出0.6,比較0.6、0.8和1.5這三個數哪個,哪個最小。學生獨立標出位置,並比較大小。

(4)任意選兩種冷飲,比一比價格,再説説你是怎樣比的。

學生在小組裏交流,主要比較以下四種情況:

0.8○2.2 0.6○2.2 1.5○2.2

組織學生在班級中交流比較的方法,師生共同講評。

比一比:四種飲品,哪種冷飲最貴,哪種,你是怎麼知道的?(指名回答)

3.小結小數的大小比較方法。

提問:我們在比較小數的大小時,可以採用什麼方法來比較?你有什麼好的想法?先組織學生進行小組合作交流,再全班交流,最後教師總結。

(1)採用換算單位法,把較大的單位換算成小的單位。

(2)數軸比較法,先把這些數依次在數軸上標出,然後比較其大小。

(3)整體比較法,即位數相同,從位比起,相同數位上的數誰大這個數就大;位數不同,先看整數部分,整數部分大的這個小數就大。整數部分相同的時候,就比較十分位上的數,十分位上的數大,這個小數就大。

三、反饋完善

1.完成教材第91頁“想想做做”第1題。

(1)出示圖片,讓學生觀察。

提問:從圖中你能知道兩條綵帶各長多少釐米嗎?(6釐米和9釐米)

再問:用分米作單位,這兩條綵帶分別長多少?

再問:你能比較這兩個小數嗎?(0.6分米

(2)要求:先寫出小數再比較大小。

學生獨立完成,集體交流,並説説想法。

2.完成教材第91頁“想想做做”第2題。

讓學生先根據圖中的塗色部分寫出小數,然後比較大小。

指名彙報,彙報時讓學生説説自己的比較方法。

3.完成教材第91頁“想想做做”第3題。

讓學生先回顧比較小數大小的方法,再獨立完成,完成後指名彙報。

4.完成教材第91頁“想想做做”第4題。

讓學生先在數軸上標出數,然後按順序把三個數填入括號內,最後集體交流,説説比較的過程。

四、反思總結

通過本課的學習,你有什麼收穫?還有哪些疑問?

三年級教案數學教案篇3

教學要求:

1、使學生進一步掌握萬以內加減法的。筆算原則,能正確、熟練地運用加減法算式之間的關係進行驗算,進一步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

2、使學生更好地掌握混運算的順序並能正確進行兩步計算的混合運算。

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

二、筆算加減法複習

1、完成複習第5題。

(1)學生筆算。

(2)比較每組題的異同之處,萬以內加減法筆算法則。

2、分組完成複習第6題。

(1)學生分組練習。

(2)分別説説筆算加減法驗算的根據。

三、混合運算複習。

1、完成複習第8題,只口答運算順序,不計算。

2、學生混合兩步式題的計算順序。

四、課堂作業

複習第7、8題。

教後隨筆:

課題三:千克、克、時、分、秒和直角初步認識複習

教學內容:教科書第120頁複習第9–12題。

教學要求:

1、使學生進一步認識重量及其單位千克和克,進一步掌握千克和克之間的進率,並能比較表示重量的各數大小。

2、使學生進一步掌握單位時間的觀念,以及時、分、秒之間的進率。

3、讓學生進一步認識角和只角的特徵,能判斷一個角是不是直角,進一步鞏固畫角、直角的方法。

教具準備:1千克鹽、教具鐘面、一副三角尺。

教學過程:

一、複習準備

1、長度單位、重量單位和時間單位分別有哪些?(板書)

2、揭示課題。

二、千克和克的複習

1、長度單位複習。

(1)問:長度單位哪個大,哪個小?一米大概有多長?(手勢比較)1分米、1釐米呢?

(2)問:長度各單位間的進率是多少?

2、千克和克的複習。

(1)問:重量單位哪個大,哪個小?問:哪些物品大約重1千克、1克呢?千克和克之間的進率是多少?

(2)掂一掂1千克鹽和1個2分硬幣的重量。

(3)問:什麼時候應用到長度單位,什麼時候應用到重量單位?

三、時、分、秒的複習

1、問:時間單位有哪些?哪個大?哪個小?它們之間的進率是多少?

2、問:1小時內我們可以做多少事情?1分鐘內你的脈搏跳多少下?

3、出示不同的鐘面,讓學生説出所表示的時刻並記錄下來。

四、綜合練習

完成複習第9、10題。

五、角和直角的初步認識。

1、問:角有幾個頂點,幾條邊?

2、找出下列圖形中的直角,並説明所用的方法。

3、完成複習第11題。

4、複習畫角。

(1)説説畫角的步驟。

(2)畫一個角。

(3)畫一個直角,並用符號標出來。

5、練習複習第12題。

三年級教案數學教案篇4

設計説明

發現和應用乘法的計算規律是本節課的重點。為了完成教學目標,在教學設計上突出了以下兩點:

1.關注學生的發現。

在教學中,出示幾組算式,先讓學生觀察每組中算式之間的聯繫,再進行計算;在計算之後,觀察乘數和積的變化,從中總結出規律。通過這樣的反覆觀察,培養學生髮現問題和提出問題的能力。

2.關注學生的應用。

學以致用是學生學習的最終目的,在學生理解並掌握了一些計算規律之後,及時地安排學生按照規律寫算式,根據規律進行計算,使學生學到的知識能得到及時的檢驗和鞏固。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 ppt課件

教學過程

⊙複習導入

1.出示複習題,直接寫得數。

200×6= 30×8= 400×5= 8×60=

13×4= 16×3=

指名口算,並説説算法。

2.導入新課:這節課我們將學習乘數是整十數的乘法。

設計意圖:整十、整百數乘一位數和兩位數乘一位數是學習本節內容的基礎,在學習新知之前,進行有針對性的複習,有利於喚起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為接下來的學習做好鋪墊。

⊙探究新知

1.算一算。

(1)課件出示教材30頁第一個問題中的三組算式。

師:請大家先觀察一下每組中算式之間有什麼聯繫,再想想該怎樣計算出結果。

學生獨立觀察、思考該怎樣計算出結果。

(2)組織學生討論交流。

師:計算出結果了嗎,是怎樣計算的?請説一説。

預設

根據乘法的意義計算出結果,重點理解下面四個算式的算法。

50×10就是50個10,是500,即50×10=500。

30×20就是30乘2個10,30×2=60,所以30乘2個10等於60個10,即60×10=600,所以30×20=600。

12×40就是12乘4個10,12×4=48,所以12乘4個10等於48個10,即48×10=480,所以12×40=480。

120×40就是12個10乘40,12×40=480,所以12個10乘40等於480個10,即480×10=4800,所以120×40=4800。

根據學生的彙報,師用課件出示每組算式的結果。

2.看一看。

(1)提出問題。

師:觀察上面每組算式中乘數和積的變化,你能從中發現什麼規律?

學生在小組內討論,説説自己的發現。

(2)集體交流。

師:通過剛才的觀察,你們有什麼發現?跟全班同學説一説吧。

學生可能會有以下幾種描述:

①兩個數相乘,其中一個乘數不變,另一個乘數乘10,積也乘10;

②兩個數相乘,當一個乘數擴大到原來的10倍,另一個乘數不變時,積也擴大到原來的10倍;

③兩個數相乘,如果每個乘數都擴大到原來的10倍,那麼積就擴大到原來的100倍。

3.根據規律寫算式。

(1)課件出示下列算式。

6×3= 15×4= 18×2=

提出要求:根據你的發現再寫出幾組算式。

學生仿照上面的算式自己想一想,寫出幾組算式。

(2)交流想法和體會。

組織學生説一説各自的想法和體會。

師:你們是怎樣想出這些算式的?通過寫這些算式你們體會到了什麼?(生自由説一説)

4.根據規律計算。

(1)課件出示教材30頁的第四個問題,請學生仔細讀題,理解題意。

師:還記得我們剛才發現的規律嗎?你們能利用發現的規律直接寫出這些算式的結果嗎?

學生獨立思考,嘗試根據16×3=48,直接寫出其他算式的結果。

(2)引導學生交流,用已經發現的規律來説明計算的過程。

師:這些算式你們分別是根據什麼規律算出結果的?説一説。

學生交流彙報,師相機指導。

設計意圖:通過上面的學習,學生已經掌握了一定的計算規律,而學習計算規律的目的在於指導計算,本環節就是給學生提供應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平台,檢驗學生學習的效果和應用知識的能力。

三年級教案數學教案篇5

[教材簡解]

教材中,例題重點描述的是兩位數和兩位數比較,先看十位上的數,十位上大的那個數就大。讓學生利用數數、幾十多來比較相應數的大小,在“試一試”中再利用比較計數器所表示數的大小,揭示了其他兩種情況:比較數的大小,先比位數,位數多的數大,位數少的數小、兩位數和兩位數比較大小,當十位相同時,就比個位,個位大的那個數就大。接着在“想想做做”中,直接比較數的大小。這樣由具體到抽象,便於學生理解和掌握比較數的大小的方法。[目標預設]

1、知識目標:使學生掌握100以內數的順序;學會比較100以內兩個數的大小的方法。

2、能力目標:培養學生比較能力。

3、創新目標:培養學生探索規律的能力。

4、德育目標:使學生感悟到數學知識之間內在聯繫的邏輯之美。

[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

組織學生講自己是怎樣比、怎樣想的,把生活經驗上升為數學認識。教學難點:

掌握比較大小的方法

[設計理念]

本節課依據《數學課程標準》中倡導的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實踐創新教學學習方式,強調從實際情境和學生已有的知識出發,為學生提供充分從事數學活動和交流的機會,促進他們在自主探索的過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知識技能,同時獲得了廣泛的數學活動經驗。

[設計思路]

在教學設計上以為學生提供現實而有趣的數學學習內容和學生自主學習的學習方式為理念,在教學中注重學生觀察比較和抽象概括能力的培養,抓住“位數”和“數位”的排列順序進行比較數的大小。教學中,我主要採用談話導入法和和引導發現法,組織學生進行討論學習、小組合作學習和自主探究。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有目的、有意識地安排了看一看、説一説、比一比等活動,觀察、思考、討論、練習相結合,發揮多媒體教學的優勢,輔助驗證,幫助學生獲取有關數比較的方法,真正做到讓學生參與獲取知識的全過程。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揭示課題

1、談話:昨天,老師讓大家回去瞭解家人的年齡,誰來彙報一下?(指名説)

2、剛才××小朋友説他爸爸是36歲,爺爺是63歲,那麼你們知道誰的年齡1大嗎?

3、要比較年齡的大小也就是比較數的大小,今天我們就來學習數的大小。(板書課題:比較數的大小)

二、合作學習,探索新知

層次一:比較數的大小,先比位數,位數多的數大,位數少的數小

(1)將數按數位分類

多媒體展示:學生口答,教師課件展示

(2)比大小

多媒體顯示:

一位數和兩位數比大小,學生口答,教師多媒體展示

多媒體顯示:

(3)練習並小結:

課件出示題目,指明學生口答,

你發現了什麼?

小結:比較數的大小,先比位數,位數多的數大,位數少的數小。

層次二:例題,兩位數和兩位數比較,先看十位上的數,十位上大的那個數就大。

(1)、出示多媒體主題圖

教師講述故事:

在一個風和日麗的下午,潮水退去以後,沙灘上露出了美麗的貝殼。一會兒,小松鼠、大白兔都撿了一籃貝殼。小松鼠數了數説:“我撿了38個貝殼。”大白兔數了數説:“我撿了46個。”小松鼠説:“我撿得多。”大白兔説:“我撿得多。”到底誰撿得多呢?你能給他們當一下裁判嗎?

2、小松鼠、大白兔到底誰撿得多呢?為什麼?請你把想法告訴你同桌的小朋友。

3、全班交流,鼓勵學生説出自己的想法,有表揚説得對的小朋友。

4、指出:比較兩個小動物誰撿得多,也就是比較38與46的大小。(板書:46○38)在比較兩個數的大小時,可以用多種方法。兩個數的大小關係可以用學過的數學符號表示,誰來寫一寫?

5、指名板書後讀一讀。

6、小結:兩位數和兩位數比較,先看十位上的數,十位上大的那個數就大。層次三:兩位數和兩位數比較大小,當十位相同時,就比個位,個位大的那個數就大。

1、多媒體顯示63○68:

小結:兩位數和兩位數比較大小,當十位相同時,就比個位,個位大的那個數就3大。

2、試一試(出示計數器)

(1)看着計數器把數寫出來。(53、56;100、98)

(2)這兩組數我們能比較它們的大小嗎?(學生在書上完成)

(3)説説你是怎樣想的?小結學生比較兩個數大小的方法。

三、組織練習,深化提高

1、“想想做做”第2、3題

2、“想想做做”第4題

(1)小組中每人寫出1個個位是6的兩位數,比一比哪個,哪個最小,去掉重複的,排一排。説説個位上是6的兩位數一共有幾個?是哪幾個?

(2)小組中每人寫出1個十位上是6的兩位數,比比哪個,哪個最小?

3、“想想做做”第5題

(1)看圖,兔媽媽給小兔照了3張照片:

猜猜各是什麼季節?各個季節的温度也不同,看了計温的温度計,老師寫出了3個表示氣温的數:2度、20度、35度。

(2)你能用符號表示3個數的大小關係嗎?

4、“想想做做”第6題:獨立完成,同桌檢查。

5、寫數遊戲:學生隨意寫一個數。

(1)以小組為單位從小到大排一排。

(2)比30大比60小的數站起來排隊。

(3)個位是7的數站起來排隊。

(4)大於60的數站起來排隊。

四、全課總結

今天的數學課你學得開心嗎?你有什麼收穫?

三年級教案數學教案篇6

第三單元 測量

第1課時毫米的認識

板書設計: 分米的認識

第5課時噸的認識和換算

教學反思:認識質量單位“噸”,初步建立1噸的質量概念。知道1噸=1000千克,並能進行質量單位的簡單換算。 培養學生觀察、比較、猜測、推理及解決生活問題的能力和合作意識。

第6課時解決問題

教學內容:教材第33頁例9、做一做及練習七第5-8題。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經歷解決簡單實際問題的過程,學會用列表的方法整理實際問題中的信息,分析數量關係,尋求解決問題的有效方法,初步體會用列表的方法整理相關信息的作用。

2、使學生進一步積累解決問題的經驗,增強解決問題的策略意識,獲得解決問題的成功經驗。

教學重點: 用列表的方法整理各種可能的方案。

教學難點: 分析數量關係。

教學步驟:

一、導入新課

1、完成下列填空

2×( )+3×( )=18

(1)括號裏可以填哪些數?其中一個括號的數確定了,是否另一個括號裏的數就能確定?

(2)如果前面括號裏填3,後面括號裏填幾?

(3)如果後面括號裏填2,前面的括號裏填幾?

2、導入。

談話:在日常生活和數學學習中,為了解決實際問題,常常需要運用各種策略。今天這堂課,我們一起運用策略來解決一些問題吧!

二、探究新知。

1、理解題意。

(1)從圖中我們獲得了哪些信息?

(2)要求的問題是什麼?

談話:求怎樣派車恰好把8噸煤運完就是求載質量2噸的車、載質量3噸的車各安排運幾次,使得這兩輛車運載煤的總質量等於8噸。實際上可以用式子2×( )+3×( )=18表示。要求出滿足這個條件的所有情況該怎麼辦呢?

2、探索方法。

(1)學生在小組內交流,自主探索解決問題的方法。

(2)彙報交流。

師:如果用“載質量2噸”的車子裝煤,最多運幾次?

生:在不用“載質量3噸”的車子裝煤時,次數最多,最多8÷2=4(次),剛好裝完。

師:通過這個計算,我們知道“載質量2噸”的車子只可能運0-4次,運4次時符合條件,如果安排這樣的車運3次,那麼,“載質量3噸的車”應該運幾次才能把煤運完呢?

生:“載質量2噸”的車運2次,能運煤2×2=4(噸),剩餘4噸需要“載質量3噸”的車運2次才能運完,但是同樣的它們的總運量不能恰好等於8噸。

師:如果1次呢?0次呢? 學生獨立完成。

(3)列表法解決問題。

師介紹用列表的方法把各種方案列舉出來,這樣更好的簡便、直觀。列表如下:

派車方案 載質量2噸 載質量3噸 運煤噸數

1 4次 0次 8噸√

2 3次 1次 9噸

3 2次 2次 10噸

4 1次 2次 8噸√

5 0次 3次 9噸

可以看出方案1和方案4符合條件。

3、回顧與反思。

(1)我們在列舉的時候應注意什麼?(按照一定的順序)

(2)如果可能的方案無限多,適合用列舉的方案嗎?(不適合,在能列舉出所有方案的情況下選擇用列表法列舉)

(3)檢驗一下方案1和方案4是不是恰好可以運完8噸煤。 學生自我探究。

三、鞏固練習

1、完成第33頁“做一做”。

(1)由題中我們獲得了哪些信息?師明確要求怎麼付錢,就是求30元裏面有幾個5元和幾個2元,同時需考慮到5元和2元的張數各自只有6張,即最多隻能取6張5元或2元。試問如果沒有這個條件,怎麼做,加上這個條件後怎麼做?這樣有什麼區別?

(2)學生在小組內討論,用列表法把各種可能的方案列出來然後選擇合適的方案。

(3)彙報交流結果,集體訂正。

2、完成“練習七”第7題。

(1)求“每條船都坐滿,怎樣租船?”就是求什麼?(學生自由發言)

(2)求“哪個租船方案最省錢”怎麼做?(學生把每一種合理的租船方案分別按照大船10元,小船8元計算價格,然後比較大小。

四、課堂小結

今天我們學習瞭解決問題的策略,你有哪些收穫?在題中的條件和問題比較多的情況下,我們可以用列表的方法來列舉出所有可能的方案,然後選擇符合條件的解決問題的方案。對於這堂課的學習,你還有什麼不明白的地方嗎?

板書設計

解決問題

第1、4兩種方案正好運完8噸煤。

1、“載重量2噸”:4次 “載重量3噸”:0次

2、“載重量2噸”:1次 “載重量3噸”:2次

教學反思:、使學生經歷解決簡單實際問題的過程,學會用列表的方法整理實際問題中的信息,分析數量關係,尋求解決問題的有效方法,初步體會用列表的方法整理相關信息的作用。

三年級教案數學教案篇7

第三單元 圖形與變換

一、單元教材分析

本單元的主要知識內容包括鋭角和鈍角、平移和旋轉及數學活動。“剪一剪”,要讓學生知道鋭角比直角小,鈍角比直角大,並會判斷。平移和旋轉是日常生活中經常看到的現象,要讓學生體會它們的不同特點,建立空間觀察,掌握變換的數學思想。

二、單元總體目標

1、使學生會辨認直角、鋭角、鈍角,會在方格紙上畫出一個簡單圖形沿水平方向,豎直方向平移後的圖形。

2、通過動手操作、觀察、分析等學習活動,使學生結合實例初步感知平移和旋轉。

三、單元重難點

重點:

1、會辨認直角、鋭角和鈍角,以及圖形的平移和旋轉。

2、培養學生的觀察、分析和實踐能力。難點:

1、用語言描述、鋭角、鈍角的特徵。

2、體驗平移的思想方法。

四、單元課時分配

用3個課時安排教學

第一課時

一、授課課題:鋭角和鈍角

二、教學內容及分析

本節課的內容是教材第37—38頁的內容。本節課的教學內容是在學生認識角的基礎上認識直角、鋭角、鈍角。因此,會辨認直角、鋭角和鈍角是這節課的重點,會用語言描述鋭角和鈍角的特徵是這節課的難點。

三、教學目標及説明 目標:

1、學生結合實例,建立直角、鋭角、鈍角的表象,能用自己的語言描述鋭角和鈍角的特徵。

2、培養學生的觀察、動手操作、分析、概括能力。説明:

通過學生的觀察、動手操作學習活動,讓學生經歷直角、鋭角、鈍角的表象形成過程,感受生活中處處有數學。

四、教學問題及説明

鋭角和鈍角概念的判斷是以直角為標準的,而在活動中又多次涉及直角。

但學生由於自身缺乞方面的意識,很有可能僅僅用眼睛來判斷直角,這樣做無疑違背了數學本身具有的嚴謹性和科學性。

五、教學過程設計

(一)基本流程

導入新課,複習舊知——自主探究——鞏固提高——全課總結

(二)問題及例題

1、複習內容:(1)什麼是角;(2)比較兩個角的大小;(3)比較

鋭角和鈍角的大小。

2、出示上海楊浦大橋的情境圖,讓學生認真觀察。

問題1:在這幅圖中,你們能找出角嗎?指一指它在什麼地方? [設計意圖] 用最貼切學生生活的情境圖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師生活動:

(1)採用回憶的方式,進一步加深對新知的認識理解,並進行板書:鋭角、鈍角。

(2)學生交流自己找到的角及其在圖上的位置。問題2:誰能來説一説鋭角、鈍角與直角的關係?

[設計意圖] 通過進行探究性的學習,有利於學生更清晰地把握鋭角和鈍角的本質屬性。

師生活動:

(1)學生説説角與直角、鈍角與直角的關係。(2)學生動手畫鋭角、鈍角。

3、鞏固練習

(1)教材39頁1題、2題。

(2)引導學生支暫行折出一個鋭角和一個鈍角。(3)目標檢測(見學案)

4、全課總結

這節課我們學習了什麼?

[設計意圖] 通過讓學生説一説,加深對本節課所學的知識。

六、板書設計 鋭角和鈍角

直角

鋭角比直角小

鈍角比直角大

學案

一、課前預習

怎樣判斷一個角是不是直角?

二、目標檢測

教材39頁3、40頁4題

三、配餐作業 練習冊11頁

第二課時

一、授課課題:平移

二、教學內容及簡析

本節課的內容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二年級下冊第三單元的第二課時,本節課的教學內容是在學生認識平面圖形的基礎上進一步學習圖形的平移。因此,本節課的教學重點是感知平移,在方格紙上畫平移後的圖形。難點是體驗平移的思想方法。

三、教學目標及説明

(1)學生結合實例,初步感知平移現象。

(2)學生會在方格紙上畫一個簡單圖沿水平方向、豎直方向平移後的圖形。

(3)通過教學,提高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動手操作能力。説明:

通過學生的觀察、動手操作、探究等學習活動,讓學生經歷感知平移的過程,初步體驗平移的思想方法。

四、教學問題及其説明

課堂中也許會暴露出一些問題,如概念講述不透徹,時間過短,學生未完全理解,所以掌握不夠準確。因此,在教學中要注意從學生的生活感知出發,通過學生的集體討論和探究,提高課堂效果。

五、課前準備 練習紙

六、教學設計

(一)教學基本流程

情景導入——探究新知——鞏固練習——全課小結

(二)問題及例題

1、創設情境,提示概念

教師出示教材41頁的三幅圖。先引導學生觀察三幅圖,然後問。問題1:三幅圖中畫的分別是什麼?它們是怎樣運動的? [設計意圖] 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口頭表達能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師生活動:

組織學生一起議一議,互相説一説。

2、探究新知

物體或圖形在直線方向上移動,而本身沒有發生方向上的改變,這種現象就是平移。

問題2:在日常生活中,你見過哪些平移現象?

[設計意圖] 通過説一説,讓學生進一步體驗生活中的平移現象。師生活動:

(1)讓學生表演平移。(2)大方格紙上平移。(3)讓學生議一議自己的感受。

3、鞏固練習

(1)例2上面的“做一做”。(2)練習十第1題。

把小船向右平移4格後得到的圖形塗上顏色。先組織學生選一選,然後讓學生用彩筆塗一塗。

4、全課總結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活動,你有什麼新的收穫?

[設計意圖] 通過讓學生説一説,加深對本節課所學的知識。

七、板書設計

平移

1、“平移”是生活中處處可見的現象。

2、物體或圖形在直線方向上移動,而本身沒有發生方向上的改變,這種現象就是平移。

學案

一、課前預習什麼是平移?

二、目標檢測

教材43頁練習十第1題、第2題

三、配餐作業 練習冊12頁

第三課時

一、授課課題:旋轉

二、教學內容及簡析

本節課的教學內容是教科書二年級下冊第二單元的第3課時。本節課的教學內容是在認識生活中的平移現象的基礎上進一步感知旋轉現象。因此這節課的教學重點放在感知旋轉現象。難點是體驗旋轉的思想方法,通過學生説一説,議一議等活動突破難點。

三、教學目標及其説明 教學目標:

(1)學生結合實例,初步感知旋轉現象。

(2)通過教學,提高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動手操作能力。説明:

通過讓學生觀察實例,動手操作,小組探究等學習活動,來完成以上教學目標。

四、教學問題及其説明

本節課要解決的最關鍵的問題是要讓弄清什麼是旋轉現象?掌握旋轉現象的特點。會區別平移現象和旋轉現象。

五、教學設計

(一)教學基本流程

情景導入——探究新知——鞏固練習——全課小結

(二)情景導入

出示情景圖:風車、電扇的運動、車輪。

教師引入新課:這節課我們研究像風車、電扇這樣的運動。

2、探究新知

(1)明確旋轉的概念

教師説明:像風車、電扇這樣的運動,我們稱之為旋轉。(2)組織學生再次觀察風車和電扇的運動。問題1:它們的運動有什麼特點?

[設計意圖] 使學生通過觀察,掌握物體旋轉的特點。(3)聯繫實際,深化對旋轉概念的理解。

問題2: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還有哪些人旋轉現象?

[設計意圖] 讓學生回憶日常生活中的旋轉現象,使學生感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緊密聯繫,體驗生活中處處有數學。

師生活動: ①引導學生回憶。②小組內交流。

③讓學生明確,這種運動都是圍繞一個點轉動。(4)引導學生觀察課本37頁的主題圖。問題3:哪些運動現象屬於旋轉?

[設計意圖] 通過觀察,讓學生進一步掌握旋轉的特點,會判斷什麼現象是旋轉現象。

師生活動: ①師生交流。

②組織學生完成第42頁(教材)下面的“做一做”。③組織學生轉動學具,體驗各種組合現象。④組織引導學生小結本節課所學內容。

3、鞏固練習

(1)引導學生完成練習十第3題。

師生做交流。學生説判斷理由時,不要求邏輯語言很嚴密,只要意思對就給予鼓勵。

(2)組織學生完成練習十第4題。

問題4:哪些小魚可以平移到紅色小魚的位置?

[設計意圖] 通過多種形式的練習,加深學生對新知的掌握。(3)目標檢測

4、全課總結

今天的學習你有什麼收穫?

[設計意圖] 通過讓學生説一説回顧和加深對本節課所學的知識。

六、板書設計

旋轉

旋轉:就是物體圍繞着某一個點或軸做圓周運動。旋轉現象:鐘面的指針、風車、螺旋漿。

學案

一、課前預習什麼是旋轉?

二、目標檢測

讓學生説一説,議一議,教材練習十中的第4題中説的:不能平移到紅色小魚位置的小魚,先經過怎樣的運動就可以平移到小魚的位置?

三、配餐作業 你見過哪些旋轉現象?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