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科學教案含反思8篇

來源:巧巧簡歷站 2.42W

很多人為了讓自己的教學能力得到進步,都會寫教案,寫教案這件事情是每位老師教學之前必做的事情,本站小編今天就為您帶來了大班科學教案含反思8篇,相信一定會對你有所幫助。

大班科學教案含反思8篇

大班科學教案含反思篇1

活動目標:

1.認知目標:通過觀察和介紹,讓小朋友們瞭解不同動物的特點,知道動物之最。

2.情感態度目標:讓幼兒感受到觀察身邊事物的好奇心,體會其中的樂趣。

3.操作技能目標:動物形象的模仿教學難點:哪種動物更......

4.體驗解決問題的成就感。

5.在交流活動中能注意傾聽並尊重同伴的講話。

教學重點:

哪種動物是最......

活動準備:

1、幼兒經驗準備:

2、教學準備:ppt,動物頭飾

活動過程::

1、故事導入,引起幼兒興趣

2、結合小朋友的經驗,介紹動物之最(ppt展示)世界上最長壽的動物是大象世界上跑得最快的動物是獵豹世界上最聰明的是黑猩猩世界上最重的動物是鯨

3、討論動物本領,選擇喜愛的動物扮演活動延伸:

動物本領設想,"如果我有……";把構想畫下來詳細的第五部分:

教學過程

一、故事導入,引起幼兒興趣給幼兒講一個有關動物王國的故事,引起幼兒對比較動物的興趣。

教師:小朋友們大家好,今天何老師給大家講一個故事,故事的名字就叫做《誰更長》。動物王國裏住着很多小動物,長頸鹿和猴子是鄰居,長頸鹿的脖子很長,他能用自己的長脖子幫助大家做很多好事,大家都稱讚他有本事。猴子聽後就不服了,它要跟長頸鹿進行比賽,它覺得它可以爬的很高,所以它比長頸鹿要高。猴子叔叔是裁判,他讓長頸鹿和猴子站在院子外,誰能夠吃到院子裏面樹上的樹葉,誰就勝出。小朋友們,你們猜猜誰贏了?長頸鹿高呢還是小猴子高呀?

二、結合小朋友的經驗,介紹動物之最(ppt展示)1.我所瞭解的動物教師:接下來何老師要考考小朋友們,除了我們的長頸鹿和小猴子,大家還認識什麼動物?

學生:......教師:今天呢,何老師也給大家帶來了很多動物朋友,我們一起來看看(接着展示ppt),我們一起來看看,這是小動物有什麼特點2.奇妙的動物之最教師:詢問,什麼動物和什麼動物相比,誰更……世界上最……的動物是......

三、討論動物本領,選擇喜愛的動物扮演(我要跟你比比高呀,教師:(比如)長頸鹿有什麼本領呀學生:脖子長教師:什麼有什麼本領(舉三個例子,讓孩子體會動物的特點)學生:(回答)教師:我們知道了很多動物的本領,下面呢,何老師跟小朋友們玩一個遊戲,大家聽清楚,如果小朋友不乖的話,何老師就不請他玩。好,小朋友呢,選擇一種自己喜歡的動物來扮演,老師請兩位小朋友出來,老師一開始,你們就開始比本領,看誰奪得冠軍。我跟一個小朋友來給你們做示範。(叫一個小孩子出來,問他扮演什麼,自己再選擇一個動物,來跟他比較)。在小朋友表演的過程中,其他小朋友要怎麼樣:

學生:保持安靜教師:請什麼什麼小朋友上來,首先介紹一下自己扮演的動物,等何老師一喊開始,你們才開始哈。

學生:……

教師:什麼什麼動物是怎樣的,它的鼻子,它的身高等等(提醒小朋友注意模擬)四、拓展延伸這節課呢,我們就瞭解了很多小動物的本領,知道哪種動物最什麼,下課之後呢,小朋友想想,如果自己是什麼小動物,自己會希望自己有什麼本領呢,如果自己是小兔子,希望自己有什麼本領呢,然後大家把自己想到的畫到畫紙上好不好。

活動反思:幼兒有一定的基礎,但是認知不全,記錄自己認知的能力需要進一步培養。對教師現場用簡筆畫記錄的方式感興趣。總體説來,教學內容對幼兒有吸引力,但是幼兒交流分享的習慣和方法需要培養。

大班科學教案含反思篇2

設計意圖

幼兒以往對傳統節日的瞭解總停留在“聽大人説”的基礎上,並沒有真正切身的體驗。通過親手製作“菊花酒”,幼兒在觀察、探索中體驗傳統節日,瞭解“重陽節”的習俗意義更加深刻。

活動目標

1、初步瞭解菊花酒的來歷及製作過程。

2、能合作加工製作菊花酒,瞭解酒文化。

3、通過認識、交流並製作菊花酒,產生對傳統文化的熱愛。

重點難點

重點:瞭解菊花酒的來歷及製作過程。

難點:合作加工製作菊花酒。

活動準備

1、製作菊花酒的ppt課件。

2、用料:菊花、糯米、酒、生地黃、當歸、枸杞,煎煮好半成品的一份。

3、已製作好的菊花酒、空酒罈、稻草和布塊。

4、各類酒一小瓶(白酒、黃酒、紅酒等)、白開水、白醋。

活動過程

一、導入部分。出示各種酒水,請幼兒利用感官分辨出菊花酒。

1、教師介紹準備的物品。

師:小朋友這些杯子裏分別裝了不同的液體,有白開水、白醋還有酒,你們能分辨出哪些裏面裝的是酒嗎?

2、請幼兒找出裝着酒的杯子。

3、引導幼兒從裝酒的杯子中分辨出菊花酒。

二、探索部分。出示菊花酒,幼兒觀察菊花酒。

1、聞一聞,感知菊花酒聞起來是香香的。

2、説一説,菊花酒和其它的酒有哪些不同?

(幼兒:菊花的香味、顏色是淡黃色等)

3、講一講,喝菊花酒的風俗。

(菊花酒是頭年重陽節時專為第二年釀製的,放至第二年九月九飲用,傳説喝了這種酒能夠延年益壽,從醫學視點看,菊花酒能夠明目、治頭昏、降血壓、補肝氣、安腸胃、利血之妙。)

三、介紹製作菊花酒的各種材料。

1、教師介紹各種材料,幼兒觀察並討論:這些材料是怎樣製作成菊花酒?

(1)逐一介紹各種材料:菊花、糯米、酒、生地黃、當歸、枸杞。

(2)教師提出問題,引起幼兒思考。

師:請小朋友想一想,怎樣利用這些材料製作成菊花酒?

(幼:把菊花瓣摘下來,放到酒裏面、將所有東西洗乾淨都放到酒裏面。)

2、教師出示煎煮好的半成品,幼兒探討材料投放的先後順序。

師:這些半成品是煎煮好的糯米和洗乾淨的菊花,你們猜一猜製作時是先放哪一樣呢?

(幼:先放酒、先放菊花、先放糯米。)

四、播放ppt,介紹製作菊花酒的過程。

1、教師播放ppt,瞭解菊花酒製作方法。

(1)將菊花、生地黃、當歸用水清洗一下,放入鍋中加滿水,煎煮半小時後,過濾掉渣取汁。

(2)將糯米加適量水煮到半熟,瀝乾後加入第一步驟的藥汁蒸熟。

(3)將蒸熟的糯米藥汁混合適量酒麴,裝入釀菊花酒的瓦壇中,用稻草或者棉花圍住瓦壇來保温發酵,直到菊花酒能聞到甜味,即可飲用。

2、請幼兒模擬製作菊花酒。

五、操作部分。師幼共同製作菊花酒。

1、分組進行製作。

(1)出示已煎煮好的糯米和藥汁,幼兒將糯米藥汁和酒充分攪拌混合。

(2)將菊花酒混合物導入酒罈中,用布和稻草將在酒罈封裹。

2、 請幼兒將觀察記錄貼在封存後的菊花酒罈上。

(分時段進行觀察並記錄酒的變化)

活動反思

本次教育活動教師給了孩子更多的機會和空間去探索、操作、實踐。在操作中教師能抓住時機,注重觀察,捕捉到幼兒瞬間的問題,並幫助幼兒解決問題,使其得到滿意的答案。

幼兒能感受到製作和合作的樂趣,體驗到了成功的快樂。“童年時期對世界的好奇、探究的慾望與衝動,可能對兒童將來走向科學之路產生神奇的影響。

大班科學教案含反思篇3

活動目標:

1、通過鐵絲變形遊戲,感受鐵絲可以任意彎折的特性;

2、大膽嘗試運用不同的方式讓鐵絲變形;

準備活動:

鐵絲若干、桌子、椅子、隱形環境設置(投放橡皮泥、泡沫板、紙盒、夾子、鉛筆、棒子)

活動過程:

一、猜一猜,激發活動興趣教師出示鐵絲,提問:你在哪裏看見過?

二、玩一玩,感知鐵絲任意彎折的特性

1、你們想玩嗎?怎麼玩?玩的時候應該注意什麼?

2、幼兒在座位上自由結伴彎曲鐵絲,教師觀察指導。

提問:你把鐵絲變成了什麼?你是怎麼變的?(引導説出扭、折、彎)並讓孩子用肢體表演。音樂(讓幼兒聽音樂結束造型)

小結:鐵絲在我們手裏彎一彎、折一折、扭一扭、繞一繞就變出這麼多的東西來,下面鐵絲給我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三、試一試,讓鐵絲站起來

1、鐵絲説它會站起來,誰來幫它呢?可以用什麼幫助呢?

2、請幼兒自由探索借用其他物品讓鐵絲站起來。説説用的是什麼辦法?

展示藉助不同物品讓鐵絲站起來的作品。

3、鐵絲給你們提出了一個要求:請能幹的小魔術師探索不借助任何物品讓鐵絲站起來。

4、幼兒自主操作,通過各種方法給鐵絲造型讓它立在桌面上。

5、請幼兒把成功的作品放在展示台上,引導幼兒觀察討論:

你變成過了什麼?你用什麼方法做到的?

為什麼有點鐵絲站起來搖搖晃晃,有的平平穩穩呢?怎樣站得最穩?

小結:底部要平整,碰到桌面的地方要大一點才行。

6、比一比,誰的本領大。

幼兒選用不同方法,再次嘗試讓鐵絲站得高而且穩。

四、活動延伸:

尋找生活中利用同樣的原理使自己站穩的物體。

活動評價:

(小組討論)

活動反思:

本活動我根據中班幼兒的身心發展水平,藉助色彩鮮豔、可隨意造型的電線,以觀察性、開放性提問為中介,以誘發積極思維,大膽操作,自主表達為核心,通過動手、動口、動腦,促進幼兒全面發展,讓幼兒在探索中汲取新的知識。

我覺得在活動前還應讓幼兒豐富一些知識經驗,在幼兒操作的時候,應該關注到每一位幼兒,並肯定他們的每一件作品,讓幼兒有一種小小的成就感,就更能激發幼兒創作的興趣。

大班科學教案含反思篇4

[活動目標]

1、培養幼兒對自然的濃厚興趣並喜歡探索自然奧祕。

2、進一步加深對常綠樹和落葉樹的認識,能通過樹葉的不同區分常綠樹和落葉樹。

[活動準備]

課件常綠樹和落葉樹的樹幹各一棵、樹葉若干《小樹葉》磁帶

[活動過程]

一、音樂遊戲《小樹葉》

1、師:"天氣好冷啊,北風老頭鼓起腮幫子使勁一吹,小樹葉會怎麼樣?小數葉都離開了媽媽,飄呀飄,飄呀飄……"師幼隨音樂一起自由遊戲. "小樹葉,你要飄到哪裏啊?""小樹葉轉了圈,飄到了滑梯上、蹦蹦牀上、草地上……"大風吹來了,小樹葉是怎麼飄的?風漸漸小了,小樹葉又怎麼飄了?風停了,小樹葉怎麼樣了?

2、組織幼兒入座。

師:"小樹葉飄呀飄,有點累了,它們都輕輕地飄到了小凳子上。"

3、師幼談話:"小樹葉為什麼要離開媽媽?"

二、認識落葉樹

1、引導孩子回憶對落葉樹的認識。"秋天,天氣漸漸變冷了,小樹葉會怎麼樣?會慢慢變黃,冬天一到,小樹葉會怎麼樣?紛紛離開了媽媽。樹媽媽變成什麼樣子了?一直是這樣嗎?什麼時候不是?會變成什麼樣?"

2、教師小結:

"冬天過去,天氣會漸漸變得暖和起來,春天來了,樹媽媽就會長出新的葉子來。像這樣春天樹葉發芽,秋天樹葉變黃,冬天樹葉全部落光的樹,我們給它起了一個名字,你猜一猜叫什麼?叫它--落葉樹。"

3、引導幼兒回憶自己見過的落葉樹。"想一想,你見過的落葉樹叫什麼名字?"(柳樹、楊樹、梧桐樹、法桐、石榴樹、柿子樹、合歡、蓮子樹、玉蘭、槐樹、銀杏樹、櫻花樹……)

三、認識常綠樹

1、師:

"小朋友見過這麼多的落葉樹,是不是所有的樹都是落葉樹呢?你知道什麼樹不是?(冬青、松樹、柏樹……)"

2、教師小結:

"對!除了落葉樹之外,還有一種樹一年四季都有綠葉,它在落葉的同時長新葉子。人們也給它起了一個名字,你知道嗎?對!叫--常綠樹。"

四、區分常綠樹和落葉樹的樹葉的不同

1、引導孩子觀察樹葉的不同。

師:"在寒冷的冬天,為什麼落葉樹的樹葉全部落下來,常綠樹的樹葉不全落下來呢?它們的樹葉一樣嗎?落葉樹的葉子是什麼樣子的?常綠樹的葉子是什麼樣子的?老師收集了這兩種樹的葉子,我們來仔細的看一看、摸一摸它們有什麼不一樣?"(常綠樹的葉子是硬硬的、光滑的、厚厚的、有水分;表面有蠟質。落葉樹的葉子是軟軟的、粗糙的、薄薄的、沒有水分)。

2、教師小結:

無論我們在馬路邊看到哪些樹,即使我們不知道它的名字,但我們可以根據它的樹葉的樣子來判斷它是常綠樹還是落葉樹。請小朋友讓你的樹葉寶寶躺在小桌子上睡一小覺。

3、出示魔術盒(各種葉子),引導孩子判斷它是什麼樹上的葉子,是常綠樹還是落葉樹。

師:"老師這裏還有很多小樹葉,請小朋友看一看這片樹葉像什麼?它是什麼樹上的葉子?是常綠樹還是落葉樹?"也請個別孩子來取葉子,魔術盒,告訴我,這片樹葉是什麼?魔術盒怎麼不説話不告訴我?小朋友誰來告訴我?

五、遊戲:《樹葉找家》

(聲音:小樹葉,你在哪裏呀?)

(1)、出示一棵落葉樹的樹幹,"我是落葉樹,我的樹葉寶寶又大又薄,表面沒有蠟質,天氣變冷了,北風把小樹葉都吹跑了,我只剩下光禿禿的樹枝了。我的腳好冷啊!小朋友你能幫我找到樹葉寶寶嗎?(音樂響起,幼兒把落葉樹的樹葉放在落葉樹上。)""

(2)、出示一棵常綠樹的樹幹,"謝謝小朋友。我還有一個好朋友,它是常綠樹,它的樹葉寶寶有的很厚,有的像針一樣細,上面都有一層蠟質,保護着樹葉中的水分。寶寶不怕太陽曬,也不怕被風吹。一年四季都是油亮亮的。小朋友你能幫它找到樹葉寶寶嗎?(音樂再次響起,幼兒把的常綠樹的葉子放在常綠樹上。)

六、根據樹葉的特徵區分常綠樹和落葉樹

1、師:

"謝謝你們!小朋友真厲害,幫樹媽媽把寶寶都找到了。不知道樹媽媽高興嗎?你問問她。樹媽媽説很高興,謝謝小朋友,我還有很多朋友呢,不過我不知道它是落葉樹還是常綠樹,請小朋友幫我判斷一下吧"

2、出示圖片,引導幼兒觀察判斷。"這是什麼樹?它是落葉樹還是常綠樹?為什麼?"

七、瞭解樹葉的用處

師:"小朋友現在能根據樹葉的不同來判斷見過的樹是常綠樹還是落葉樹了。樹葉的用處不小呢!你知道樹葉還有什麼用處嗎?(樹葉為大樹製作養分,為人類釋放氧氣、提供食物、擋風遮陽、做樹葉面具、燒火、書籤……)"

八、欣賞樹葉粘貼畫

1、師:"原來樹葉的用處這麼多呀!我知道它還能變成非常有趣的圖案呢!我們一起來欣賞一下吧。"

2、出示樹葉粘貼畫,引導孩子欣賞。

活動反思

該活動是兩類物體的比較觀察活動。活動過程中,幼兒通過兩次觀看錄象,加上老師的針對性提問和幼兒零距離觀察樹葉,很快掌握了“落葉”和“常青”兩個概念,認識了落葉樹和常青樹,發現了常青樹和落葉樹的不同點。

這裏的錄象和實際的樹葉都帶給幼兒豐富的感性認識,容易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而《樹葉找家》的遊戲更是將幼兒的學習推向了高潮,在探索操作的過程中較好鞏固了對常青樹和落葉樹的認識。

大班科學教案含反思篇5

一、活動目標:

1、通過玩顏色,對色彩的變化感興趣。

2、學習簡單的拓印方法,發展幼兒的想象力。

3、鼓勵幼兒大膽説話和積極應答。

4、激發幼兒在集體面前大膽表達、交流的興趣。

二、活動準備:

準備紅、黃、藍三種顏料,每人準備毛筆一支、調色盤一個,鉛畫紙、白紙、夾子等。

三、活動過程:

1、導入活動,引起興趣。

師:“今天王老師要請小朋友一起來當小小魔術師好不好?”

教師出示調色盤,引導幼兒認識一下顏色:“你們看,老師盤子裏準備了一些顏料,這些顏料是什麼顏色的呢?”(紅、黃、藍)

2、引導幼兒大膽的嘗試變色遊戲。

(1)師示範並講解:“今天我們就要用紅黃藍三種顏色來變魔術看看王老師是怎麼來變的好嗎?;。教。案來自:快思老。師教。案網;先拿一支毛筆蘸點水蘸上紅色,把它放在盤子裏,然後呢再蘸點黃色,把紅色和黃色攪和在一起變變變,你們看變出了什麼顏色?(橘黃色)把變出來的顏色塗在這個鉛畫紙上。”師再選擇別的顏色用同樣的方法進行變色1—2次。

(2)幼兒進行調色操作,教師觀察,並進行適當指導。鼓勵幼兒大膽地進行變色。師:“現在王老師要請小朋友來變魔術了,看看哪個小朋友變的顏色最多,變出來的顏色我們把它塗在鉛畫紙上,呆會有大用處。”(提出衞生要求——魔術師要小心啊,千萬別把魔術變到外面,

(3)學習拓印的方法:(師出示一張白紙)“看王老師手裏有一張白紙,我們把它按在剛才畫好的畫上,用夾子夾住,然後輕輕的在上面壓壓,再輕輕的`提起來,你們看印出了什麼?”

3、添畫。

(1)師示範給印出來的畫添畫。“王老師覺得有點象一隻螃蟹的殼,王老師把它變一變,變成一隻螃蟹行不行。”

(2)幼兒操作。鼓勵幼兒大膽想象,添出與其他小朋友不一樣的畫。

4、分享活動的樂趣,積累經驗。

教師展現幼兒作品,讓幼兒互相欣賞作品,教師及時鼓勵、表揚一些作品富有創造力的幼兒。

活動反思: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和《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均對幼兒園美術教育做了全面具體的闡述,既要求幼兒園通過各種手段,萌發幼兒對美的感受、美的體驗,豐富幼兒對美的想象、美的創造,引導幼兒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去表現美、創造美。

大班科學教案含反思篇6

【活動目標】

1.懂得用電線連接電池使燈泡發亮,初步感知金屬可以導電。

2.發展合作探究與用符號記錄實驗結果的能力。

3.對導電現象感興趣,喜歡和同伴合作探究。

4.培養幼兒動手操作能力,在活動中大膽創造並分享與同伴合作成功的體驗。

5.通過實驗培養互相禮讓,學習分工合作的能力。

【活動準備】

1.知識經驗準備:幼兒熟悉實驗材料的名稱,已初步瞭解電池、電線的外形特徵及金屬的種類。

2.材料準備:電池、電線(連着小燈泡),布條、毛線、塑料繩、回形針、銅鑰匙、鐵絲、記錄紙、筆、斷電線一截以上材料每兩名幼兒一份;小熊布偶、電池演示梳理圖、大張記錄表等。

【活動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活動。

師:(出示小熊布偶)小熊家今天停電了,房間裏黑乎乎的,真難受,小熊找蠟燭沒找到,卻找到了一個電池和一根綁着小燈泡的電線,它想用這些東西自己安裝一盞燈,你們説小熊應該怎麼做才能讓小燈泡亮起來呢?

(二)引導幼兒自主探索“怎樣讓燈泡亮起來”。

1.介紹實驗材料。

師:今天我們一起來幫小熊家安裝電燈。老師準備了電池、小燈泡和電線,電線的一頭露出裏面的電線絲,另一頭的電線絲已經纏在小燈泡上了,電線的兩頭要連接在電池的什麼地方,小燈泡才能亮起來?

2.交代操作步驟和活動規則。

師:兩個小朋友合作進行實驗,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試一試怎樣讓小燈泡亮起來。

3.幼兒兩人合作開展實驗探索,師重點引導幼兒嘗試用電線連接在電池的不同位置。

4.以實物演示和圖示演示的方式引導幼兒集體分享探索中收穫的經驗。

(三)設置問題情境引導幼兒自主探索物體的導電現象,初步感知金屬可以導電。

1.設置問題情境。

師:不好了,小熊剛安裝好的燈泡電線被老鼠啃斷了,電線斷了燈泡又不亮了,用什麼材料能幫助通電讓小燈泡重新亮起來呢?

2.介紹操作材料,引發幼兒猜想。

3.幼兒實驗,師指導。

4.集中交流。

(四)活動結束,提醒幼兒注意用電的安全。

【活動反思】

今天縣裏領導來校檢查期初工作。教研員和包學科領導深入課堂,聽了我們學科的三節課。説實話,心裏真有點發毛,畢竟科學這一學科涉獵面廣,而且我又是現學現賣。今天我和四年三班的孩子們一起學習的是《電》這一單元的第二節《點亮小燈泡》,課前雖然有點緊張,可自認為準備還是挺充分的。(剛剛接觸這一學科,每節課都得細心準備,否則真不知道課該怎麼上)但一節課下來,才知道毛病還真是不少。體現在以下幾點:

1、有意識圍繞課題,但操作有問題。本學期我的教研主題是《探知前科學概念的方法的策略的研究》,本節課上想運用一下畫圖法,通過畫圖瞭解學生的前概念,以便及時調整教學策略。課堂伊始,我先讓學生畫出印象中的小燈泡。孩子們畫的還真是五花八門,一個個燈泡殘缺不全,但從外形上看還是很像的。只有兩個孩子把燈泡的結構畫完整了。這一環節佔用了一定的時間,如果這一環節在課前完成,更便於老師調整教學策略。

2、還學生主體地位,但知識落實上有欠缺。課堂上讓孩子們小組合作,想辦法利用電池,導線,小燈泡,這三種材料點亮小燈泡。孩子們興致很高,很快就操作成功,而且能夠畫出實物圖。然後又檢驗了四種連接方式小燈泡能否被點亮。孩子們的動手操作能力很強,但我忽視了學生歸納總結能力的培養。如果每一個小實驗後,及時引導學生總結,相信孩子們對本節知識掌握的更紮實。而本節課後,如果調查孩子們學習效果,會有很多孩子能點亮小燈泡,卻説不出所以然來。

3、沒有充分利用好生成的資源。課堂上學生在小組觀察電池時,我再行間巡視,一男孩問我:“老師,電池裏面的黑色的小棒是什麼呀?”“那是碳棒”。看來孩子的研究興趣很濃。如果我及時利用這一資源,讓學生見識一下電池的內部結構,會對學生理解電流的形成有很大幫助,而我卻忽視了這一資源。

4、多餘的實驗材料分散了學生的注意力。課前我告訴孩子們去實驗室上課時帶好學具袋。其實本節課用到的學具只有導線和小燈泡。很多孩子們出於好奇,課堂上不按照老師的實驗步驟完成,卻悄悄地弄起了別的實驗材料。

針對以上課堂出現的問題,我把課件進行了修改與補充,還好《點亮小燈泡》這節課才上完一節,還有六個班級可以磨合。希望今天的課能避免這些問題。

大班科學教案含反思篇7

活動目標:

1、學會使用樹葉進行拓印。

2、通過活動促進動手操作的能力、組合造型的能力。

3、在活動中體驗成功的喜悦。

材料準備:

1、活動前撿各種形狀的樹葉,人手一張白紙、抹布、刷筆等。

2、幼兒已嘗試過用樹葉拼貼。活動設計:

一、根據活動前撿的各類樹葉導入課題,引起幼兒的興趣。

請幼兒觀察各種各樣的樹葉,提問:

1、今天,我們在幼兒園撿了各種各樣的樹葉,要進行樹葉拓印。

2、這些樹葉上有什麼?(很多紋路)

二、介紹拓印。

1、教師提出疑問:那麼怎麼樣把樹葉印在白紙上呢?

2、引導幼兒討論。

教師總結:我們要將顏料刷在樹葉上,然後用白紙蓋在上面,這樣樹葉的紋路就印在了白紙上。薄紙印得更加清楚、方便。

三、組織幼兒用各類樹葉進行拓印。

1、教師提出操作時的要求,如,製作時要輕輕的,顏色要刷的均勻。

2、請幼兒挑選樹葉。

3、幼兒用樹葉進行拓印。

製作時教師做適宜的提醒和指導;組織幼兒將完成的作品展示在牆面上,幼兒欣賞、評價,也可請幼兒和自己的作品留影留念。

活動反思:

在這個活動中,孩子非常感興趣,因為他們好奇於各色顏料有趣的操作過程。在樹葉拓印畫過程中老師為幼兒創設了一個寬鬆、自由發展的心理環境以及動態的物質環境。幼兒根據自己的興趣選擇了自己喜歡的操作材料,選擇自己獨特的操作方式,他們的個體自主學習得到了充分的發揮。而此時教師只是他們的觀察者和引導者,在孩子們遇到困難時才適時的介入,適當給予指導,使他們重新激起探索的興趣,引導幼兒繼續活動下去。關注個別幼兒的實際操作水平,在他們遇到問題時及時引導他們通過觀察來解決問題,促使有耐心的完成作品。在這樣一個活動中,激發了孩子們學習的興趣,他們從學習中獲得了積極的情感體驗。他們的收穫、體驗遠比組織一次認識樹葉特性的科學活動來的豐富、深刻。

大班科學教案含反思篇8

設計意圖:

在地球上,所有東西往上一拋都會落下來,這是小班幼兒都有的生活經驗。但是對幼兒熟知的經驗有沒有進一步探索的意義和價值呢?我們試圖通過一個集體活動來推動幼兒對這些生活經驗進行深層次的探索,以幫助幼兒學習觀察、比較、記錄等科學探索的方法。

目標:

1、觀察、比較物體下落時的現象,對物體的下落現象感興趣。

2、能用記錄的方式和語言來表達觀察到的現象。

準備:

1、第一次操作所需的材料:紙杯、紙盤、泡沫積木、樹葉、羽毛、軟球、絲巾、繩子、手帕、廢棄的飲料瓶、三毛球等,數量之和多於幼兒人數。

2、第二次操作所需的材料同上,每人增加一份記錄紙和筆。

3、第三次操作所需的材料:同樣大小、顏色的手工紙每人一張。

過程:

一、觀察一種物體的下落現象並清楚表達

1、提出任務。

今天我們來做一個"沒那麼簡單考考你"的挑戰遊戲。"沒那麼簡單考考你"是什麼意思呢?(看上去很簡單,其實不簡單。)

我們知道在地球上所有的物品往上一拋,都會(幼兒補充:落下來。)這個問題真的很簡單!但是你是否注意到,每種東西落下來是什麼樣子的呢?又能否用清楚流暢的語言來表達呢?"

請你仔細觀察這些物品落下來的樣子,等一會兒要請你表達。

2、教師操作,逐一讓物體下落。

3、交流與總結。

(1)幼兒交流。

(2)教師總結:大家通過仔細觀察,把"落下來"這件事情表達得很清楚。有的注意到了落下來的聲音,有的觀察到了落下來的樣子,有的發現了落下來的速度。很棒!(開門見山地讓幼兒帶着任務觀察物品落下來的現象,為下面環節的展開作經驗準備。)

二、觀察、比較兩種物體下落現象的不同,用記錄方式表達觀察到的現象

1、提出任務。

我們今天的挑戰是"沒那麼簡單考考你",下面請選擇兩樣物體,讓它們從同一高度同時落下(用動作解釋"同一高度,同時落下"),觀察它們的不同,並記錄下來。

教師在幼兒操作時的指導要點如下:

●注意瞭解幼兒是否遵守"同一高度,同時落下"的規則。

●當幼兒有了自己的發現時提醒他們記錄下來。

●當幼兒記錄有困難時,可以讓他們觀察同伴記錄,提醒他們用符號進行記錄。

2、交流與總結。

(1)幼兒交流自己的記錄。

教師這時可以關注以下兩個方面:

●幼兒創造性地用符號來表示自己的發現。

●幼兒記錄物體下落速度的不同表現。

(2)總結物體下落現象的相關因素。

大家通過觀察、比較、記錄,知道了物體落下來時有許多不同。可是,這些不同可能和什麼有關係呢?(根據幼兒的回答總結:可能與物體的輕重、大小、形狀以及風力有關。)(這個環節的任務難度提高了,即要在前一個環節觀察的基礎上學習運用比較的方法,並且從語言表達轉為記錄表達。)

三、探索讓同樣的紙出現不同的下落速度

1、提出任務。

請記住我們的挑戰題目是——(幼兒補充:沒那麼簡單考考你。)

(出示一張手工紙,使其落下)給你們一張同樣的紙,使它下落的速度和我的不一樣。看上去簡單,其實不簡單哦!試一試吧。

2、幼兒操作。

教師邊與幼兒一同操作,邊觀察幼兒的操作情況,指導要點如下:

●當幼兒出現摺疊動作時,便上前鼓勵,並與之比較兩張紙的下落速度有何不同。

●當大多數幼兒受同伴影響採用摺疊方法時,教師應進一步引導:除了摺疊。你還有不同的方法嗎?(團、撕開等。)

3、交流與總結。

反思:

在整個活動中,我把發展幼兒的探索精神,創造思維放到了首位。充分體現了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幼兒主體作用。活動延伸激發了幼兒的求知慾,給幼兒提供了繼續探索的方向。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