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識1到10的數學教案最新7篇

來源:巧巧簡歷站 1.72W

教案的認真準備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把握教學目標和任務,確保教學的針對性和有效性,通過詳實的教案,我們能夠有針對性地設計教學方法和策略,提升課堂的教學效果和學習成果,本站小編今天就為您帶來了認識1到10的數學教案最新7篇,相信一定會對你有所幫助。

認識1到10的數學教案最新7篇

認識1到10的數學教案篇1

【教學內容】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二年級上冊)》38~39頁例1、例2。第40頁中“做一做”和練習八的第1—3題。

【素質教學目標】

1、經歷從現實生活中發現角、認識角的過程。

2、認識常見的各種角,學會畫角,知道角各部分的名稱。

3、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初步的動手操作能力及合作意識。

【教學重點】

認識角。

【教學難點】

正確畫角。

【教具、學具準備】

1、教師準備大三角板、圓形紙、多媒體電腦、多媒體課件、活動角。

2、學生準備三角板、圓形紙、長方形紙、小棒。

【教學過程】

一、設情景,導入新課。

出示一段錄象。

師:下面咱們一起來欣賞,一邊看一邊想:從錄象中你發現了什麼?

二、引導探究,學習新知。

(一)聯繫實際,找角

師生一起看錄像“美麗的校園”。突出:門窗上的角、花壇周圍的角、操場中場地的角、小朋友做操時上下肢組成的角……

師:同學們,剛才錄像中播放的是什麼地方?

生:我們的學校。

師:哪位同學能説一説你從錄像中發現了什麼?

生1:我發現了小朋友在做操。

生2:我發現了學校很漂亮,有教室、有操場、有同學……

生3:我發現了門上有一些拐角,操場上也有拐角……

生4:我還發現老師拿着的東西(三角板)上也有拐角……

師:同學們觀察得很仔細,在日常生活中很多地方有角,在我們身邊,就有很多物體上有角,你能找到嗎?現在在小組內把你看到的角説給別人聽,看哪個小組找到的角最多。(小組活動:找角)

(二)初步感知,指角

師:哪個組的同學想先把你們組找到的角指給大家看?

生1:我們組找到了三角板上的角、桌子上的角。

生2:我們組還找到了這張紙(長方形)上的角。

生3:我們組還找到了窗子上的角、電腦上的角。

生4:我們組找到了黑板上的角。

生5:我們組還有補充,你看,大屏幕上也有角。(注:所有學生指角的過程都是點了一下角的頂點處。)

師:老師明白了,同學們指出的角原來是這樣一個圖形(邊説邊在黑板上點一個點),這是個角嗎?

生:不是,這是個點。

師:對,這是個點,剛才同學們指的不就是這樣嗎?想想看,怎樣才能將你想的樣子完整地指出來?在小組裏討論一下,再指指看。(學生活動)

師:哪位同學能指給大家看一看?

生1:是這樣的(見右圖)。

生2:是這樣的(見右圖)。

生3:這樣才是一個角(見右圖)。

師:現在同學們指角的時候,不光指了一個點,還指出了兩條直直的線,也就是這樣一個圖形(出示現成的角),但大部分同學的指法還不對。想不想看看老師是怎樣指角的?(教師示範見右圖)。

會指了嗎?在小組裏再互相指指。

師:(出示一張圓形紙),同學們看,這張紙上有角嗎?你能想法用它折個角嗎?以小組為單位比賽,看哪一組折角的方法多,樣子好。

(指一組學生將折的角貼在黑板上)

師:哪一組還有不同折法?也過來貼上(有不同折法的貼出)。

師:哪位同學願意把他們折出的角指給大家看?

生1:這張紙上有三個角。

生2:我不同意他的説法,這張紙上只有一個角,另外兩個不是角,因為它的另一條線彎了。

師:同學們都聽到了嗎?她説得非常好,只要有一條線彎了,這個圖形就不是角。

(三)動手操作,做角

師:同學們心靈手巧,折出了這麼多形狀的角,那你能用這樣兩根帶孔小棒做個角嗎?試試看。(學生活動:利用帶孔的小棒做角)

師:老師這裏也做了一個角,現在老師想請同學們幫忙,願不願意?哪位同學能把角變大一些?

(指名一個學生演示)

師:同學們看,角變大了嗎?你能讓自己做的角變大嗎?怎麼變?

生1:我用一隻手拿着一根不動,另一隻手往外一拉小棒,角就變大了。

生2:我把張開口的兩根小棒往桌子上一壓,角就變大了。

師:同學們能讓角變大,那麼還能讓它變小嗎?怎麼變?(學生回答

(四)體驗感悟,畫角

師:你能將小棒做成的角的樣子在紙上畫出來嗎?試試看。

(學生活動:畫角)

(展示一組學生畫的角)

師:大家説,哪一組同學畫得好?同學們想知道怎樣畫又快又美觀嗎?

(電腦演示畫角過程)

師:請用正確畫法畫一個角。

(學生再次畫角)

(五)教學角的各部分名稱

師:同學們看,這個角畫得怎麼樣?請這位同學過來,同學們知道她叫什麼嗎?她為咱們做出了榜樣。這是她的什麼?(手)這個呢?(鼻子)這個呢?(耳朵)

師:我們知道了她的名字,還知道了她身上各部分的名稱,角這個圖形的每一部分也有名稱,想知道嗎?(電腦邊演示邊出現名稱)

師:現在同桌説説悄悄話,告訴對方角的每一部分分別叫什麼。

(六)總結

通過今天的學習,你學會了什麼知識?還有什麼問題嗎?你覺得誰表現最好?(在學生回答的基礎上,師生共同歸納。)

1、認識了一種新的圖形──角。

2、學會了畫角。

3、知道了角是由一個頂點、兩條邊組成的。

認識1到10的數學教案篇2

活動目標:

1.初步感知、瞭解球體的主要特徵。

2.比較、發現球體和圓形的不同,並樂意表述自己的發現。

活動準備:

1.物質準備:玻璃球、飛盤、乒乓球、小皮球、木珠、光盤、圓環、硬幣、瓶蓋等及其圖片,筆和記錄表。

2.環境佈置:圓圓世界--擺放玻璃球、小皮球、木珠、乒乓球等各種球體物品及圓環、光盤、飛盤、硬幣、瓶蓋等。

活動過程:

(一)以"圓圓世界"導入活動,教師ppt展示圖片,引發探究的興趣。

師:今天老師要帶小朋友進入一個"圓圓世界",看看這個世界裏都有什麼東西?它們哪裏一樣?

(二)引導幼兒在"圓圓世界"裏邊玩邊探索,初步感知球體的特徵。

1.介紹玩法和記錄要求;老師把他們請到了教室,待會兒小朋友們滾一滾,玩一玩,看一看他們是不是都可以滾,如果可以滾的就在這個圖示下面"√",不能滾的就打"×"。

2.幼兒選擇"圓圓世界"裏的物品玩,教師觀察、引導他們;把玩的結果記下來。

3.結合記錄,交流玩的結果:有哪些東西是可以滾的?哪些東西是不可以滾的?

4.小結:原來,"圓圓世界"裏的東西都可以滾。

(三)再次探索,進一步感知球體的特徵。

1.師;"圓圓世界"裏的東西都可以滾,但可以隨便滾嗎?請小朋友們再去滾一滾,玩一玩這些東西。操作時請按照記錄表上的圖片指示進行,並且把玩的結果記錄下來。

2.幼兒再次探索,教師觀察、引導幼兒;把玩的結果記錄下來。

3.結合記錄,交流結果。

4.小結:從各個方向來滾、滾來滾去都不會倒的這些東西,有一個好聽的名字叫"球體"。

(四)引導幼兒找一找生活中的球體物品。

1.師幼交流:找一找我們的周圍有哪些東西是球體(如櫃子上的地球儀等)。

2.師展示ppt,介紹生活中的球體及其作用,。

師:老師也找了一些球體,我們看看都有哪些?它們為什麼要做成球體?。

3.引導幼兒在生活中尋找球體物品。

師:回家以後你們再去找一找球體的東西,看一看這些東西有什麼作用,會幫助我們解決生活中的什麼問題。

認識1到10的數學教案篇3

設計背景

那天不輕易地發現有個小朋友手中拿着撕成兩半的五角面值的人民幣,我問他去哪得,他説xx小朋友説不要了,撕了扔地上,他撿來玩的,大班的小朋友,難道對錢沒有概念嗎?

活動目標

1、認識常見人民幣面值及特徵。

2、知道人民幣的用途及一些意義。

3、瞭解簡單的錢幣兑換關係,並學習簡單的粘補技巧。

重點難點

認識人民幣面值,人民幣的兑換關係。

活動準備

1、各種面值人民幣。

2、一些日常用品及價格單。

活動過程

一、瞭解人民幣

1、出示人民幣,教師:這個是什麼?有什麼用呢?

2、教師:對,是錢,錢是一種拿來交易的東西,比如用來買玩具啊,買生日蛋糕啊,或者請別人幹活要給錢給別人啊。我們中國製造出來的錢叫人民幣。

二、認識不同面值的人民幣

1、在黑板上展示不同面值的人民幣給幼兒觀看,請幼兒仔細觀察有何不同。

2、請個別幼兒説説自己的發現。

3、教師糾正、肯定幼兒的説法。

4、簡單告知幼兒人民幣的基本貨幣單位是圓角分。

三、人民幣的兑換

1、出示2角的人民幣,請幼兒説説可以兑換成幾張1角的人民幣。

2、出示5角的人民幣,請幼兒想想看可以換成幾張1角的人民幣?幾張1角和2角的人民幣?…

延伸活動

1、粘補殘缺的“人民幣”。

2、角色遊戲:購物。

教學反思

1、教學活動準備充分,所用的真幣是幼兒生活中熟悉的,對幼兒很有吸引力。他們興趣高,都樂於表現自己的想法、看法和做法,比如告訴幼兒人民幣不能撕毀,這是犯法的,幼兒都很認真的和老師一起把撕爛的錢幣粘補好。通過給幼兒自己認真觀察,給他們瞭解可以通過顏色、數字的不同,認識到不同面值的人民幣。

2、大班幼兒對數字有一定的概念,在此基礎上,完全可以展開“兑換”這一環節,我從簡單的2角兑換1角到5角兑換2角和1角,一步步引導幼兒掌握了簡單的兑換關係

3、老師適時把自己當成幼兒,既是活動的主導者,又是活動的參與者,幼兒在平等的氛圍中和老師打成一片。

4、本次活動整個過程幼兒很活躍,超乎我本人想象中,以為會是枯燥的一節課,但很好的完成了教學目標,在今後的教學中,不僅要了解教材,更加要去了解幼兒。

5、如果再上這節課,我會在此基礎上,加入故事情節,愛聽故事是孩子的天性,通過故事讓幼兒更深地瞭解人民幣,並提升他們的愛國情懷。

認識1到10的數學教案篇4

教學目標:

1、讓學生在觀察、操作和交流等活動中,經歷認識三角形的過程。

2、認識三角形各部分名稱,會畫三角形的高,瞭解三角形具有穩定性特徵。

3、體驗三角形的穩定性在生活中的廣泛應用,感受幾何圖形與現實生活的密切聯繫。

教學重點:

理解三角形的特性;在三角形內畫高。

教學難點:

理解三角形高和底的含義,會在三角形內畫高。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學具、小棒、釘子板、直尺、三角板。

教學過程:

一、聯繫實際,引出課題感知三角形

1、談話導入。

2、學生彙報交流自己收集到的有關三角形信息。

3、教師展示三角形在生活中應用的圖片。

談話引出課題:“你想學習有關三角形的什麼知識呢?(板書課題:三角形的認識。)

二、動手操作,探索新知

1、動手製作三角形,概括三角形定義。

(1)學生利用老師提供的材料動手操作,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做一個三角形。(製作材料:小棒、釘子板、直尺、三角板。)

(2)學生展示交流製作的三角形,並説説自己是怎麼做的。

(3)觀察思考:這些三角形有什麼相同地方?

(4)認識三角形組成,初步概括三角形定義。

(5)教師出示有關圖形,引起學生質疑,通過學生思考討論,正確概括出三角形定義。

(6)判斷練習。

2、理解三角形的底和高。

(1)情境創設。

“美麗的南寧邕江上有一座白沙大橋,從側面看大橋的框架就是一個三角形,工程師想測量大橋從橋頂到橋面的距離,你認為怎樣去測量?”

(2)課件出示白沙大橋實物圖和平面圖。

(3)學生在平面圖上試畫出測量方法。

(4)學生展示並彙報自己的測量方法。

(5)學生閲讀課本自學三角形底和高的有關內容。

(6)師生共同學習三角形高的畫法。

(7)學生練習畫高。

3、認識三角形的穩定性。

(1)聯繫實際生活,為學生初步感受三角形的穩定性做準備。

(2)動手操作學具,體驗三角形的穩定性。

(3)利用三角形的穩定性,解決實際生活問題。

(4)學生聯繫實際,找出三角形穩定性在生活中的`應用。

(5)欣賞三角形在生活中的應用。

三、總結本課內容

1、學生説説本節課收穫。

2、教師總結。

教學反思:

三角形是最簡單的多邊形,學生對三角形已有一定的感性認識,因為在生活中他們經常會接觸到。本節三角形的認識是學生在角的認識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它又是進一步學習三角形有關知識的重要基礎。本節課的教學主要包括三角形的意義、特徵、特性,三角形的分類和三角形之間的關係等內容。

我在教學中貫徹讓學生經歷知識的形成過程為原則,整個教學過程始終圍繞教學目標展開,力求做到層次清楚,環節緊湊,並注意引導學生通過觀察、實驗和操作,突出體現了學生對知識的獲取和能力的培養。

在課的開始我先讓學生辨認出鋭角、直角、鈍角,並通過學生動手擺角,進一步體驗角的特徵,引出頂點與邊,為學生對三角形的意義和三角形的分類等做好知識和思路方面的準備。

通過學生動手擺拼,體現三角形的形成,並通過演示,初步理解三角形意義的`內涵,即由三條線段圍成的圖形叫做三角形,使學生認識到三角形必須具備兩個條件:

一、是否具有三條線段。

二、是否圍成封閉的圖形。接着安排練習,從正、反兩方面進一步加深對三角形意義的理解。

在教學三角形的特徵時放手給學生探索,有了角的經驗,學生不難歸納出三角形的特徵,有意識地與角進行對比,深化認識。在教學三角形的特性時我分為三層進行教學,先通過對電線杆、自行車圖的觀察,提出問題,激發學生的求知慾,然後通過拉四邊形、五邊形和三角形木框的實驗,總結出三角形的特性,即穩定性。再讓學生利用三角形特性來解釋上圖實例中用到三角形的道理,加上課後練習實地操作,更深層次地體會數學知識應用於實際生活,數學源於生活。

認識1到10的數學教案篇5

活動目標:

1、學習從箭頭方向數過來的方式,找出不同的物體,並能圈出來。

2、學習確定物體的排列次序,理解序數的含義。

3、培養幼兒的觀察能力。

活動準備:

教具:

1、箭頭方向牌

2、黃色球4個,紅色球1個

3、數字卡1到5、大小個一個

4、三角形4個,圓形1個

5、紅蘋果4個,綠蘋果1個

6、情景動物圖片5個

學具:

1、(三角形圖片4個,圓形圖片1個)幼兒每人一套

2、水彩筆每人一支

3、幼兒用書每人一本

活動過程:

一、出示球,學習找不同的物體

1、師:小朋友,今天老師帶來了你們最喜歡的球,看,喜歡嗎?(請幾個小朋友玩拍球后放好)

2、請幼兒觀察球有什麼顏色?

二、出示蘋果圖片,學習從箭頭方向數過來的方式,找不同物體

1、師:小朋友真棒,我還想考考小朋友。看,這是什麼?有什麼顏色?它們都是一樣的嗎?

2、誰知道不同顏色的蘋果排在第幾?(幼兒討論)

3、師:我剛才發現有些小朋友數得時候有的從左邊數過來,有的從右邊數過來,這樣就不大規範了,老師想到了一個好方法(出示箭頭方向牌,告訴幼兒數物體時從箭頭指示的方向數過來)這樣既方便又正確。

4、師根據幼兒説的數序,按箭頭的方向數過來送上數字卡,並請幼兒不同的蘋果排第幾的數字圈起來。

5、表揚幼兒的聰明。

三、出示三角形圖片,學習從箭頭方向數過的方法,確認物體的排列數序

1、圖上有什麼圖形?都是一樣嗎?

2、不同的是什麼?從箭頭方向數過來,它排在第幾?

3、請幼兒討論並回答。

4、請幼兒取出操作卡片,按要求嘗試練習。

5、查評析,表揚幼兒。

四、遊戲:排排隊

1、師叫五個小朋友出來,其中一位是男孩或女孩。

2、請幼兒觀察,有幾個小朋友(按箭頭的方向數過來)。

3、請幼兒按箭頭方向排隊的幼兒送數字卡。

4、請幼兒觀察並説出不同的小朋友(男孩或女孩)排第幾?

5、請全體的幼兒讀一次誰排第幾(按箭頭方向讀)

6、小結並表揚幼兒。

五、結束部分

1、出示情景動物圖片,指導幼兒觀察,從箭頭方向數過來,看看它們分別排在第幾?(幼兒討論)

2、指導幼兒完成書本練習p28

六、延伸部分將學具投入區內,幼兒日常中繼續學習操作序數排序。

認識1到10的數學教案篇6

活動目標:

1.通過講解、辨認鐘面針的長短,讓幼兒基本掌握鐘面分針、時針和數字間的初步運轉關係;

2.通過辨一辨、讀一讀,讓幼兒能正確辨認整點、半點,建立初步的時間概念。

3.通過遊戲體驗、拓展延伸,初步感受時間的寶貴。

活動準備:

準備大時鐘一隻(可撥動操作)、掛鐘一隻、掛圖一張;幼兒人手一套可操作的鐘面學具。

活動過程:

一、活動導入

1.謎語引出課題:兄弟倆個好朋友,圍着柱子轉呀轉,弟弟要比哥哥長,哥哥倒比弟弟短,如果不去珍惜它,就會悄悄地溜走。這是什麼呀?請小朋友們一起猜一猜。

2.教師:今天我們一起來認識時鐘——請小朋友們在教室裏找一找時鐘(幼兒找時鐘)。

3.教師提問:我們平時用什麼來看時間?

二、活動組織

(一)認識時鐘

1.師:啟發幼兒自己説説對時鐘的認識。

2.師:出示可撥動操作的大教具鐘面。請小朋友觀察鐘面,説説在鐘面上你看到了些什麼?説説它們的名稱。

3.幼兒:進行觀察;嘗試描述鐘面上的部件與名稱;説説數字。

4.師:指導幼兒分組操作大的教具鐘面,熟悉鐘面上各部分的名稱。

幼兒:小組人員分別指時針、分針等。

(二)認識整點

1.幼兒:4人小組討論時針和分針指的地點有什麼相同和不同?

第一、二組看圖畫指針;第三、四組看圖撥針;第五、六組做“鐘面”等遊戲活動,學習看時鐘。

2.請幼兒仔細觀察鐘面,嘗試着讀鐘面上的時間?説説自己讀時間的.好方法。(幼兒思考後舉手回答)

3.小結:分針指着12,時針指着幾,就是幾時(某整點)。

4.遊戲

遊戲一:搶答。教師撥教具鍾指向某整點,幼兒搶答説出幾時?

遊戲二:撥一撥。教師報某整點,幼兒學習撥學具鍾(小組同伴間可輕輕地討論)。

遊戲三:畫一畫。教師報某整點,幼兒學習在紙質鐘面上畫出來。

(三)學習認識半點

1.師:出示大教具鍾,指導幼兒學習認識半點,初步瞭解分針與時針的運轉關係。

2.引出認識半點的方法

(1)師問:當時針在2個數字中間時,分針指在哪個數字上?時間該稱哪個半點?(幼兒思考、回答)

(2)幼兒:觀察學具;4人小組討論;講出半點的特點。

3.練一練幼兒:撥鍾、辨認半點練習遊戲。

三、鞏固新知

1.遊戲一:“爭分奪秒”——看誰認得快。

師:宣佈遊戲規則,全班幼兒參賽,辨認時針、分針;整點、半點。

2.遊戲二:“小小修表匠”——教師報出某一整點、半點,但出示有殘缺的鐘面,讓幼兒觀察、辨認後,在自己的學具鐘上進行“修理”(添畫出正確的時間)。

四、延伸活動

1.小結。

2.拓展

(1)師:請小朋友講一講,我們參觀過的國小,小哥哥、小姐姐們幾點做廣播操?幾點開始上課?可不可以遲到?

(2)猜一猜:古人在沒有發明鐘錶前是怎樣看時間的?

(3)介紹古老的鐘:觀察掛圖上古老的各種不同的鐘

(4)引導幼兒收集一些有關時間的資料,滲透守時、惜時教育。

認識1到10的數學教案篇7

活動設計背景

在平時的教學活動中,我發現我班的幼兒非常喜歡上數學活動,但在以往的教學活動中孩子熟悉的是1-10及以上的數。而0是被我們所忽視的。隨着幼兒對數字的認知維度的提升。我發現幼兒在對0的認識上有疑惑有問題有需求,於是我設計了這節活動,使幼兒能對0有最基本的認識,為將來更急一步的數學學習打下基礎。

活動目標

1、認識數字“0”,感知數字“0”的實際意義,激發幼兒對周圍生活中“0”的探究興趣。

2、初步瞭解“0”在數字中的重要性,知道“0”和其它數字結合後表示的意義。

教學重點、難點

活動重點:感知“0”,理解“0”的實際意義。

活動難點:瞭解“0”在生活中的運用,激發幼兒對數字“0”的興趣。

活動準備

1、1——9和0的數字卡片,圖片實物(糖果、雪花片/水果積木)

2、紙、數字1、2、0、0人手一份

活動過程

一、遊戲引入,激發幼兒興趣。

1、遊戲: 小魚遊。(教師和幼邊唱邊做小魚遊的動作,師可以説3、5、6……遊一起,然後3、5、6……個幼兒一起,最後所有小魚都遊走了,所有幼兒回到座位坐好。

2、出示數字0——9,回憶。(今天,老師帶來了一些數字朋友,我們一起把他們請出來。讀一讀。這些數字朋友想和我們做個小遊戲呢。)

二、瞭解“0”。

1、感知“0”代表沒有的意思。

(1)出示糖果圖片(5顆)。看,這裏有幾顆糖果?請你從0——9的數字中選出一個數字表示糖果的數量。(個別幼兒選出數字卡片)(師收起糖果)現在盤子裏還有幾顆糖果?(幼兒回答)那可以用數字幾來表示?(0)

(2)出示圖片(雪花片8片和3個水果積木)。8要去找朋友了,它的朋友在哪裏?(收起雪花片)現在還是8的朋友嗎?那是數字幾的朋友?(0)為什麼要用0來表示?

小結:是啊,沒有東西可以用“0”來表示。

2、生活中的“0”。

(1)我們還在什麼地方見到過數字“0”?

(2)它們表示什麼意思?

(温度計中“0”表示温度的度數,電話中“0”表示一個號碼,車牌中“0”表示號碼……)

小結:原來“0”除了表示沒有以外,還能表示其他一些意思,0在我們生活中是不可缺少的。

3、“0”和數字的結合。

(1)我們都知道在這些數字當中“0”是最小的,可有時候它卻變得非常厲害,我們一起來聽聽故事《有趣的0》

(2)為什麼9個哥哥一會兒看不起小弟0,一會兒又喜歡0呢?

如果0在數字1的後面一站,結果會怎麼樣?如果0在數字1的前面,結果又會怎樣?(演示)

小結:“0”表示沒有,但它如果站在數字的後面或前面,就能使數字發生改變。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