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識1和2教案最新7篇

來源:巧巧簡歷站 2.56W

通過教案的寫作我們是可以讓自己得到預期的教學效果,作為教師的你,一定也在思考,如何才能寫出一份優質的教案吧,下面是本站小編為您分享的認識1和2教案最新7篇,感謝您的參閲。

認識1和2教案最新7篇

認識1和2教案篇1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認識三角形、正方形、圓形。並能分辨紅、黃、藍三種顏色

2、體驗遊戲的愉快。

活動準備:

1、紅色三角形、黃色正方形、藍色圓形各一個

2、車票若干:各種三角形、正方形、圓形

3、乘車音樂

活動過程

1、集體認識三角形、圓形、正方形。

(1)談話導入:今天咱們班來了三個客人,我們一起來認識一下他們

(2)分別出示三角形、圓形、正方形。教師:“這些客人長得什麼樣?我們先看看三角形,長得什麼樣呀?”(引導幼兒説出有三個尖尖的角)

教師分別提問正方形、圓形是什麼樣的。引導幼兒説出正方形也有角,是方方的。圓形沒有角,摸上去是光滑的。

2、尋找《圖形寶寶》

(1)教師:今天來到咱們班的這些客人是三位媽媽,他們的圖形寶寶不見了,他們可着急了,到處打聽圖形寶寶的下落,最後,他們聽説圖形寶寶跑到咱們小雨點班來了,咱們趕快幫她們找一找吧。

(2)先幫三角形媽媽找穿紅顏色的圖形寶寶再找穿黃色、藍色

(3)再別幫正方形媽媽和圓形媽媽找,最後,請幼兒把圖形寶寶送到圖形媽媽那裏

3、遊戲《做客》

(1)今天,咱們幫圖形媽媽找到了她們的寶寶,他們真是太感激我們了,為了表示感謝,他們要請咱們全體小朋友到她們家裏組做客,不過,圖形寶寶家離這兒很遠,咱們怎麼去呢?(讓幼兒自由發揮),小朋友想了好多的辦法都很好!不過,去她們家要乘坐特殊的交通工具才能到達,是什麼樣的交通工具呢?聽圖形媽媽來告訴我們。

三角形媽媽:我們的交通工具是三角形的,只有拿三角形車票的小朋友才可以做我的車

正方形媽媽:我們的交通工具是正方形的,只有拿正方形車票的小朋友才可以做我的車

圓形媽媽:我們的交通工具是圓形的,只有拿園形車票的小朋友才可以做我的車

並且他們還告訴我們不能上錯車廂,如果你拿到了圓形的車票就要上圓形的車廂,而且在乘車的過程中,不能擁擠,要互相謙讓

出示車票,你們看這就是她們給我們準備的車票,現在我就把他發給你們,你們要仔細看好車票,不要上錯車

(2)師:現在,請小朋友上火車吧!(幼兒持票上不同的車廂)我是列車員,列車員要檢票了,請把火車票舉起來吧!(教師檢查幼兒的對、錯)

(3)師:乘客們,我們的火車出發啦!(放音樂幼兒走出教室)

活動延伸:

讓幼兒在生活中尋找三角形、正方形、圓形的實物。

認識1和2教案篇2

活動目標:

1、能辨認出鐘錶上的整點、半點。

2、知道時針、分針及它們的運轉規律。

3、教育幼兒要珍惜時間、愛惜時間。

4、發展幼兒的觀察比較能力。

5、探索、發現生活中的多樣性及特徵。

活動準備:

1、幼兒一日生活錄像、課件。

2、實物鐘錶一人一份、小鐘表模型若干。

活動過程:

1、聽音樂《鈴兒響叮鐺》做活動前的熱身運動。

2、談話激趣,觀看錄像,引入主題----鐘錶

老師:小朋友在家喜歡做什麼事情?(讓幼兒自由説)老師最喜歡看電視了,咱們一起看。觀看錄像《大風車》

老師:《大風車》是幾點播出的?怎樣才能準時收看呢?做哪些事情還需要看鐘表?

3、參觀鐘錶店,認識不同形狀、不同種類的表。

4、讓幼兒自選鐘錶,仔細觀察。

(1) 上面有什麼?(數字、指針)

(2) 後面有什麼?(齒輪)用手撥一撥,有什麼發現?時針和分針有什麼變化?(分針跑的快,時針跑的慢)

(3)課件《龜兔賽跑》理解時針和分針的運轉規律。(分針跑一圈,時針走一格)

5、課件演示:認識整點、半點,尋找他們之間的規律。

(1)、(對比時間為4點、9點鐘表)老師:有沒有相同的地方?(分針都指向12)

老師總結:當分針指向12時,時針指向幾,就是幾點整。幼兒撥整點(6點和12點時針和分針的關係)

(2)、(對比時間為2點半、8點半鐘表)老師:有沒有相同的地方?(分針都指向6)

師總結:分針指在6上,時針指在兩個數字中間,就是半點,是兩個數字中小的數的半點。

6、觀看幼兒一日生活錄像,取小鐘表模型認識時間。

(1)幼兒看錄像,取出有時間的鐘表模型。

(2)遊戲:《找朋友》。幼兒任選一個鐘錶模型,老師説出一種活動,時間相同的好朋友站在一起。

7、課件演示:讓幼兒正確辨認時間。

8、幫助幼兒理解鐘錶的功能,教育幼兒珍惜時間、愛惜時間。

老師:鐘錶是告訴人們現在是什麼時間,應該幹什麼事情了。小朋友認識了鐘錶,就可以按時做事情。比如:按時起牀,按時上幼兒園。時間離開我們就不會回來了,我們一定要珍惜時間、愛惜時間。

9、延伸活動:做小小設計師。

老師:我們看了那麼多的鐘表,也認識了鐘錶上的數字、指針。讓我們來當小小設計師,自己設計一塊獨特的表。聽音樂《鈴兒響叮鐺》出活動室。

活動反思:

通過學習,我們把一天生活的作息時間也進行了演練,幼兒興趣非常高,並記住了學習時間,上學放學時間,培養了他們熱愛時間的好習慣。

認識1和2教案篇3

活動目標:

1.感知,認識10以內為計量的人民幣,能説出它們的單位名稱:元,角,分。

2.知道人民幣上有我國的國微,知道10以內為計量的人民幣有紙幣和硬幣要愛護人民幣。

3.通過遊戲"買文具",初步學習"錢幣"的換算。

活動重點:認識10以內為計量的人民幣,能説出它們的單位名稱。

活動難點:知道10以內為計量的人民幣有紙幣和硬幣,並有不同的面值。

活動準備:

1、相關課件,各種面值紙幣和硬幣若干

2、學具:每組一盒人民幣,內有元、角、分若干,"超市"貨架及貨物,人手一份買文具的作業單。

教法:提問法觀察指導法,組織遊戲法,操作法學法:觀察法,探究法,體驗法

活動過程:

一、開始導入

(1)、教師出示各種面值的人民幣:

我們熟稱的錢,也可以稱為人民幣,它分為紙鈔和硬幣。""請小朋友仔細觀察一下,它們有什麼不一樣?"

(2)、知道人民幣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貨幣:

"你是從哪裏看出來的?"(通過觀察人民幣上的數字讓幼兒認識它們不同的面值,知道上面有國微)幼兒依次認識l角、2角、5角、1元、2元、5元、10元。

(3)、幼兒一起辨認人民幣上不同的面值,瞭解它們的意思。

2、瞭解等量關係:

(1)、教師告訴幼兒元、角、分的等量關係。

(2)、幼兒按老師的出題,選出對應的錢幣:

一元等於幾角?"

二、遊戲"買文具"。

"今天我們要去文具小超市逛一逛,請小朋友注意觀察,文具超市裏都有哪些文具?"

(1)幼兒逛文具超市。

(2)幼兒用完整地語句講述文具超市裏文具用品。

"今天我們要來買文具,大家看一看這些文具需要多少錢?"先引導幼兒觀察物品的價格.瞭解小數點前面數字和後面數字所表示的意思。

(3)幼兒操作。

三、小組活動。

"今天老師為每個小朋友都準備了一張買文具的作業單,我們也來做一次小顧客,也來買文具。買的時候請小朋友看清楚文具的價格和人民幣的面值,然後用線把它們連起來。"幼兒操作,教師指導。

4)教師小結,今天你們認識了人民幣,並學會了用錢購買物品,今後不要亂花錢,要把錢花在有用的地方。

四、活動評價。教師和幼兒一起進行評價五、活動延伸:

最後,還有一個小小的任務,利用假期休息時間和父母一同去逛商場,超市等地方詳細看一看大人如何購物,如何使用人民幣,也可以自己去購買,把你的想法和同伴交流一下,也可以告訴老師。

活動反思:

本節課來源於大班下期《領域》。在日常生活中,我們的孩子已經開始接觸到人民幣,如收到壓歲錢,隨大人去超市購物等。有小部分的孩子已有親身購物的經歷,所以他們對人民幣也有一定的感性經驗,有探索的需求。而大班下學期幼兒對10以內數的分合有了一定的理解,這也為感受10元以內人民幣的數量關係作了知識方面的準備。在本次活動中,認識人民幣,知道面額的大小,瞭解元與角的關係,是個重點,而使用人民幣進行分解組合,有計劃合理消費是個難點,整個活動以“認識人民幣”——“識別人民幣面值大小”——“為災區小朋友購買學習用品”三個環節來貫穿,從而讓幼兒在富有情趣的活動中來獲得人民幣的粗淺知識,練習10元以內人民幣的分解組合,及養成方面的教育。

在第一環節中,我使用了課件、實物等教具讓幼兒運用觀察、比較等方法來讓幼兒認識人民幣及其面值,知道它們的單位大小關係。在活動中發現幼兒能夠很好的掌握以元為單位的人民幣,而對元與角之間的大小關係不清楚,所以我請幼兒比較:數字相同、面值是否也相同。在觀察、比較的過程中知道其單位不同、數字不同面值也就不同。

第二環節,根據幼兒的知識準備,我們設計了超市購物的遊戲,讓幼兒來感受x元錢的不同組合形式。這裏我們給幼兒準備了10元、5元、2元、1元面額的人民幣,在操作活動中,我們為幼兒提供的數字錢也是有講究的,10元只有1張,5元面額的有1張,2元面額的有1張,1元的比較多,這樣做就是要促使幼兒在沒有x元面額的情況下動腦筋去嘗試別的組合形式。而且這裏我向幼兒提出了要求,購物後幼兒之間要互相交流,這個要求的提出促使孩子一方面進行合作,另一方面也在進行着自我糾正,自我調節。在這個環節中,加入了收銀員教師的收錢環節,既對幼兒的操作進行了驗證,又使活動更加情節化、遊戲化了。

認識1和2教案篇4

教學目標:

通過練習提升學生對圓的認識。

教學過程:

一、回顧導入。

學生介紹已經知道的圓的知識,教師有選擇地板書:圓心、半徑、直徑。

揭示課堂--圓的(再次)認識。

二、圓的再次認識。

⒈、感受半徑決定圓的大小。

⑴按要求畫圓。

出示練習十七第2題。

自己畫;媒體出示畫圓的方法;仿照畫法規範畫圓,提醒學生們在圓中標出半徑或直徑。

⑵快速畫圓。

出示練習十七第3題。

同桌比較圓的大小;量出兩個圓的半徑分別是多少,同桌交流。

⑶畫最大的圓,

出示練習十七第4題。

在正方形內快速畫圓;同桌比較圓的大小,合作量一量圓的半徑;畫一個最大的圓,交流半徑是20毫米的理由;想一想,圓的大小與什麼有關。(教師在“半徑”兩字的右側板書:決定圓的大小)

⑷利用數據比較圓的大小(班級交流)。

出示練習十七第5題。

⒉、感受圓心決定圓的位置。

⑴分步出示練習十七第6題。

指名回答問題。

⑵同桌説説填填第⑵問,班級交流移動的方法。

⑶獨立完成第⑶問,指名學生在屏幕上指出圓心的位置。

⑷問答第⑷問。教師在圓心右側板書:決定圓的位置。

⒊、感受直徑是圓內最長的線段。

⑴出示練習十七第7題。

⑵同桌合作完成。

⑶班級交流你的發現:直徑是圓內最長的線段;圖中量直徑的方法和道理。

⒋欣賞生活中的圓。

⑴自然現象中的圓。

⑵工藝品和建築物中的圓。

⑶運動現象中的圓。

三、總結全課,佈置作業。

⑴看板書,總結全課。

⑵佈置作業。

在圓內畫一個最大的正方形。

認識1和2教案篇5

教學內容:

人教版五年制國小數學第六冊第六單元《梯形的認識》

設計理念:

關注學生在數學活動中所表現出來的情感與態度,關注學生的需要,幫助學生認識自我,建立信心。

數學活動是建立在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識經驗基礎之上,教師應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幫助他們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過程中真正理解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與技能、數學思想與方法,獲得廣泛的數學活動經驗。

教學目標:

1、觀察梯形的特點,概括歸納出定義,並且知道各部分名稱;通過動手操作找到等腰梯形的特徵;並對所學四邊形進行建構,能用集合圖表示它們的關係。

2、培養學生的觀察、歸納概括、動手操作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

3、通過動手操作、討論、歸納等活動獲取新知,對知識進行建構,使其體驗成功的喜悦。

教學重點:

經歷探究的過程,獲取新知,親身經歷知識的再現過程。

教學具 :

實物投影、剪刀、一張16k白紙、等腰梯形紙、量角器、直尺、三角板、一組梯形的題卡等。

教學過程:

一、從經驗出發導入新課。

通過收集展示學生課前所畫的各種四邊形,並結合生活實例引入課題。

(評析:學生對梯形早已有了一定的感性認識,對已有的生活經驗和知識進行整理,為後面進行四邊形的建構奠定基礎。)

二、從需要出發合作探究。

1.瞭解學生的需要

師:憑前面學習三角形、平行四邊形的經驗,你們想從哪些方面認識梯形呢?

預設:生可能從以下方面回答:

(1)定義

(2)各部分名稱

(3)特性

(4)特徵

……

師:那我們就按自己的想法先研究什麼樣的圖形是梯形。

(評析:學生已經學過三角形、平行四邊形,對研究方法已有一定的掌握,這樣教學以關注學生需求,教師可就着學生的思路進行教學,是教師跟着學生走,而不是教師拽着學生走,學生跟着教師跑。)

2.合作探究梯形的定義

學生選擇老師提供的研究材料(一組梯形的題卡、量角器、直尺等),先獨立思考,再以小組彙總意見討論。(學生以組討論,教師巡視,引導學生參與到活動中去。)

組織小組彙報交流,預設:小組可能從以下幾個方面回答:

(1)通過數一數、量一量等方法得知有四個角、四條邊、四個頂點、一組對邊平行,另一組對邊不平行的圖形是梯形。

處理應變:引導學生把“四個角、四條邊、四個頂點”等特點歸納為“四邊形”

(2)有一組對邊平行,另一組對邊不平行的四邊形叫梯形。

處理應變:引導學生把兩句話歸為一句話。

(3)只有一組對邊平行的四邊形叫梯形。

處理應變:提問:“只有”起什麼作用。

……

(評析:在這個教學環節中,教師以合作者、參與者的角色與學生一起研究討論,學生由於有前面學習三角形、平行四邊形的基礎,自己利用準備的工具和材料去研究梯形的特徵,教師留給學生充分的時間和空間,讓他們先自主探究,再合作交流完成學習任務。)

3.動手操作,創作梯形。

學生創作梯形,然後交流學生的作品及方法。

(評析:通過畫、折、剪等操作活動,學生更進一步掌握梯形的特徵。)

4.瞭解梯形各部分的名稱

(1)學生自學課本瞭解梯形各部分名稱,同桌拿起剛才剪的梯形指指各部分,並標出各部分的名稱。

(2)彙報交流,重點説説梯形的高在哪裏。

(3)學生把剪的梯形(標出各部分名稱的)貼在黑板上展示。

5. 觀察發現等腰梯形的特徵

(1)學生拿出老師給準備的等腰梯形,以小組通過動手操作,實踐找一找這樣的梯形特殊在哪兒。

(2)彙報交流,互相補充,達成共識。

可能出現的情況:a兩條腰相等

b上面底角、下面底角分別相等

c 對角度數的和是180

……

6.知識建構

師:現在,我們認識的四邊形家族中又多了一個成員,你們能把這幾位成員間的關係想辦法清楚地表示出來嗎?

學生分類整理學過的四邊形,然後展示交流整理結果,組織互評,激勵學生用不同的形式整理。

學生可能用集合圖表示或其他的方法表示。

(評析:通過對所學過的四邊形進行分類整理,學生系統整理掌握的知識。)

三、從興趣出發實踐應用。

1.玩一玩。

你能把等腰梯形只剪一刀就拼成一個長方形或平行四邊形嗎?

(評析:學生在學中玩,玩中學,激發濃厚的學習興趣,也體現了玩數學的教學理念,這樣可以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學生主動參與到數學活動中去。)

2.找一找,數一數。在下面的圖形中找我們學過的圖形,數數分別有幾個?

國小數學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教師在教學中應當是組織者、參與者、引導者。凡學生能獨立思考的,教師絕不要提示或暗示,凡學生能自己得出的,教師絕不要代替。

在教學設計中,注重了對學生創新能力與實踐能力的培養。為學生提供典型的感性材料,有目的地創設學生活動的空間,學生充分利用學具看一看,剪一剪,折一折,量一量,拼一拼,説一説等操作活動,在猜想、爭論、驗證、互相補充中彙報交流、親自參與、親身感知、再現知識發展的過程,形成師生之間、學生之間的多向交流,使學生髮展了自己的數學思想,學會進行數學交流,傾聽別人的想法,並且注重了學生對四邊形的建構,使其理清關係、形成系統、完整的認識。力爭始終把學生作為學習的主人,為學生創設了和諧、民主的學習氛圍。

認識1和2教案篇6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 多媒體課件

學生準備 數位順序表

教學過程

⊙談話導入

上節課我們複習了小數。小數與分數之間、分數與百分數之間又有怎樣的區別和聯繫呢?希望通過本節課對分數、百分數的複習,能幫你找到正確的答案。

⊙回顧與整理

1.分數的意義及分數單位。

(1)什麼是分數?什麼是分數單位?

(把單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這樣的1份或幾份的數叫作分數,表示這樣1份的數是這個分數的分數單位)

(2)用盡可能多的方式解釋“”的含義。

(出示教材68頁情境圖)

預設

生1:“”表示把3個蘋果平均分成4份,取其中的1份。

生2:“”表示把1個圓平均分成4份,取其中的3份。

生3:=3÷4。

生4:3個是。

(3)指導學生完成教材69頁3題,並互相交流訂正。

2.分數與除法的關係。

(1)引導學生回憶分數與除法之間的關係。

學生小組內交流,然後全班彙報。

預設

生:除法中的被除數相當於分數中的分子,除數相當於分數中的分母,除號相當於分數線。

強調:因為0不能作除數,所以所有分數的分母都不能為0。

(2)把下面的分數寫成除法算式,把除法算式寫成分數。

30÷120

6÷5 5÷32

(獨立完成後,訂正)

3.真分數、假分數、帶分數。

(1)分數可以分為哪幾類

(分數可以分為真分數和假分數兩大類,帶分數是假分數的特例)

(2)真分數、假分數各有什麼特點?舉例説明。

預設

生1:真分數的分子比分母小,真分數的分數值小於1,如。

生2:假分數的分子大於或等於分母,假分數的分數值大於或等於1,如,。

4.分數的基本性質、約分和通分。

(1)分數的基本性質是什麼?

[分數的分子和分母同時乘或除以相同的數(0除外),分數的大小不變]

(2)什麼是約分和通分?

(把一個分數化成同它相等但是分子、分母只有公因數1的分數,叫作約分。把異分母分數分別化成和原來分數相等的同分母分數,叫作通分)

(3)什麼是最簡分數?

(分子和分母是互質數的分數,叫作最簡分數)

5.百分數、成數及折數。

(1)什麼是百分數、成數、折數?

(表示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百分之幾的數叫作百分數,也叫作百分率或百分比。幾成就是十分之幾,幾折就是百分之幾十)

(2)讀一讀教材69頁1題的資料,説一説從資料中瞭解到什麼,並解釋一下這些數據的具體意義。

(組內交流自己對題中百分數意義的理解)

認識1和2教案篇7

活動目標:

1、知道每年的一月一日就是元旦節,是新一年開始的第一天。

2、知道過了新年,長大了一歲。

3、瞭解和認識慶祝元旦的方式。

活動準備:

日曆卡、幼兒相片、慶祝元旦的各種卡片或背景圖。

活動重難點:

理解元旦的意義,瞭解慶祝元旦的方式。

活動過程:

一、引導幼兒運用已有經驗,交流自己知道的傳統節日,激發學習興趣

1、老師引導幼兒説出自己知道的傳統節日。如:小朋友們,你們知道一年中,有哪些節日嗎?(出示各種節日的日曆卡片,引導幼兒説出節日名稱:國慶節、春節、元宵節、五一勞動節、婦女節、元旦……)今天呀,我們主要來學習“元旦”。

2、老師提問:有誰知道元旦是幾月幾日?代表什麼?(新一年的到來,是一年開始的第一天)

3、老師提問:小朋友們,你們知道元旦是怎麼來的嗎?提示:元旦是在1月1日,“元”是開始、第一的意思;“旦”是早晨、一天的意思。“元旦”就是一年的開始、一年的第一天。以農曆正月為元,七年級為旦。

二、向幼兒介紹迎接新年的各種方式,引導幼兒説出自己慶祝元旦

1、引導幼兒交流以往是怎樣過新年的?(放煙花、吃餃子等)

2、瞭解全國各地人們是過新年的不同方式,出示各種卡片或背景圖(如果條件允許,可以製作成課件),引導幼兒認識人們為了迎接元旦所做的各種準備工作。提示:唱歌跳舞、剪窗花、蒸各式饃饃、包餃子、放煙花、送元旦卡片等。

3、引導幼兒交流以往過新年的方法,然後,引導幼兒説出今年想怎樣迎接元旦的到來?提示:老師向幼兒表達自己迎接元旦的想法,再讓幼兒表達自己的想法如,元旦很快就到了,我最想剪一些窗花貼在小朋友們家的窗户上,送一張我自己製作的賀卡給我的爸爸媽媽。

4、播放慶祝元旦的錄音或錄象帶,提出問題,讓幼兒發現我們慶祝元旦要跟別人説祝福語,然後引導幼兒討論,慶祝元旦要説哪些祝福語,體驗集體慶祝元旦的喜悦。

三、引導幼兒談談新一年的想法和願望

1、老師展示幼兒的相片,討論相片中的人物在做什麼,讓幼兒感覺到自己比以前長大了,比以前更能幹了,知道過了這個新年,又長大了一歲。

2、引導幼兒説説自己在新的一年想做哪些事?

四、延伸活動

引導幼兒收集全國慶祝元旦或有關元旦的資料,製作成“元旦”專題,讓幼兒更深入的瞭解和認識元旦。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