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潮教案兩課時教案7篇

來源:巧巧簡歷站 1.24W

優秀的教案可以使我們的教學能力得到提升,通過教案的制定可以表達出我們的教學水平,下面是本站小編為您分享的觀潮教案兩課時教案7篇,感謝您的參閲。

觀潮教案兩課時教案7篇

觀潮教案兩課時教案篇1

一.導入

有人説:“音樂是維也納的靈魂,沒有音樂就沒有維也納,失去了音樂維也納也就失去了一半的美。”今天就讓我們一起踏上維也納音樂之旅,去感受音樂之都的魅力吧!板書課題

二.精讀訓練

1.默讀課文,畫出中心句。

(1)交流,出示:

奧地利首都維也納是世界著名的音樂之都。

(2)談談你對“音樂之都”這個詞語的理解。

(3)指導朗讀,突出“世界著名”、“音樂之都”。

2.俗話説:“一方水土養育一方人。”有名山作為依靠,有名河穿城而過,這裏一定是一個人傑地靈的地方。課文是從哪幾方面具體體現維也納是“音樂之都”的?交流。

板書:音樂搖籃

音樂裝飾

享受音樂

國家歌劇院

3.仔細讀課文,在文中標出重點詞語 。全班交流 學習

師:同學們一定有不少收穫,我們來交流一下

講第2段

(1) 為什麼説維也納是歐洲古典音樂的搖籃 ?

a 生答。同意嗎?你真會讀書!

b“搖籃”什麼意思?(我們最初生長的地方)。在文中指什麼?(古典音樂的發源地在維也納)

c出示多媒體:貝多芬、莫扎特、舒伯特、海頓、施特勞斯。並對音樂家簡介

師:老師在課下蒐集了這些音樂並聽了聽,真是如痴如醉,同學們如果有興趣,課後也可以找相關音樂聽聽

講第3段

過渡:維也納給這些作曲家以豐富的靈感創作出流芳百世的作品,為什麼説維也納是一座用音樂裝飾起來的城市?

a 生答。聽懂了沒?這麼美!想到那兒看看嗎?

b 出示多媒體,展示圖片

小結:維也納真不愧為音樂之都

講第4段

過渡:在這個音樂之都裏,那裏的人幾乎每一天都離不開音樂

1.(出示第四小節)從書中哪些文字可以看出維也納一天也離不開音樂?

a.(人們在漫步時……華爾茲圓舞曲。)

(1)瞭解華爾茲圓舞曲嗎?(放音樂)華爾茲就是圓舞曲,是一種三拍子的音樂,一個重拍,緊接兩個弱拍。(一邊感受樂曲,老師一邊輕擊節奏,學生很自然的也跟着拍)從樂曲中你感受到什麼? (歡快優美 節奏很快) …………

(2)把這種幸福的旋轉讀出來。(指導朗讀)還可以從哪些句子看出維也納一天也離不開音樂?

b.“夏天的夜晚……迴盪。”

(1).伴着舒伯特的《小夜曲》,人們享受着夏天夜晚的美妙。誰願意來讀一讀。(舒緩而深情地朗讀起來) 指名讀

(2).欣賞你的朗讀,真是一種享受,難怪孔子聽到好的音樂,三月不知肉味。聽了這麼深情的朗讀,我們今天午飯都吃不出什麼味兒了。還有誰來讀?

(3).這就是音樂的魅力 ,讀得讓人心都醉了。你聽到什麼樂器在演奏? (小提琴的演奏悠揚婉轉。 薩克斯的聲音,非常浪漫。手風琴的節奏很歡快,拉得行人直想跳舞。)

(4.)真是個迷人的夏夜!多麼令人嚮往!還可以從哪些句子看出維也納一天也離不開音樂?(學生讀剩下的句子。)

c.街頭巷尾什麼意思?

(1)理解街頭巷尾

(2)走在維也納的街上,無論走到哪裏你都能聽到這些音樂。

(3)確實我從網上了解到,在維也納的賓館裏放的是施特勞斯的圓舞曲,出租車裏放的還是施特勞斯的圓舞曲。同學們,你們感受到了什麼?

d.慣例在文中指什麼? (在舉行集會、慶典甚至政府會議時,會前會後也要各奏一曲古典音樂)

(1) 在我們覺得應該是莊嚴肅穆的政府會議上響起的是小夜曲,交響樂, 已經成為慣例、傳統。你覺得維也納人民怎麼樣?(他們非常喜歡音樂,已經到了痴迷的境界了。 維也納人很懂得享受音樂,連普通的家庭都能開家庭音樂會,我想他們一個個看上去肯定都是很有修養的樣子。維也納的人們多才多藝。 ………)

2.多麼熱愛音樂的民族啊!所以維也納出了那麼多的音樂家,世界著名的音樂家都喜歡到維也納生活。如果你生活、工作在這充滿音樂氛圍的維也納,你感覺怎麼樣?

(我的心情一定會很輕鬆,因為音樂可以讓我忘記所有的煩惱。我很嚮往這樣的音樂王國,隨處能接觸到世界各地的音樂大師,有空就去歌劇院,真幸福!相信如果我生活在那裏也會每天去參加露天音樂會,當一個小提琴手。 ……)

3.讓我們帶着這樣的感覺,用你獨特的聲音,獨特的節奏,自由讀第四小節。(自由朗讀後,指名朗讀第四小節)

講第5段

過渡:是呀,維也納的人每一天都離不開音樂,在維也納歌劇院,音樂廳星羅棋佈,最著名的是那個歌劇院?

a 自己讀,用簡潔的詞語記下讀了這段話的感受。(批註)

b 全班交流。(大:1642個座位,567個站位,舞台總面積達1500平方米。金碧輝煌:連用三個金色)

列數字的説明方法好處:用具體的數字説明更直觀,更準確,更有説服力

c 出示多媒體 (國家歌劇院)

過渡:維也納僅僅是因為它的大,輝煌而聞名世界嗎?

d 齊讀第6段

e 小結

四 根據板書總結

從四方面詳細介紹維也納被稱為音樂之都,讓我們感受到了音樂之都的無窮魅力,此時此刻,你們最想説什麼?齊讀最後一段,再讀

五 課堂作業

帶感情讀自己喜歡的段落,反覆讀,當小導遊把美麗的維也納介紹給你的家人

板書: 音樂之都維也納

音樂搖籃 音樂裝飾 享受音樂 國家歌劇院

觀潮教案兩課時教案篇2

教學目標:

1、理解課文內容領會“抓住事物的特點寫”的方法。學習課文2-4自然段,瞭解小艇的樣子,感受船伕高超的駕駛技術。

2、通過學習課文,瞭解威尼斯獨特的地理風貌、小艇的特點及它同威尼斯水城的關係,受到熱愛大自然與熱愛生活的教育。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

瞭解船伕的駕駛技術以及它在威尼斯的作用。

教學難點:

學習作者是怎樣抓住特點把事物寫具體的。

教具準備:

教學課件。

教學過程:

一、感受小艇之奇特。

導入:通過上節課的學習,我們對威尼斯的小艇這篇課文有了初步的認識。這節課我們繼續暢遊威尼斯。同學們大聲一起告訴老師威尼斯的什麼最出名?

學生們回答

現在就讓我們看一看大文豪馬克吐 温先生是如何向我們介紹威尼斯的。請同學自由讀課文第二、三自然段,看一看作者向我們介紹了什麼?(出示課文第二自然段的文字)

指名朗讀。讀了這段,請你説説小艇有什麼特點?

學生討論並回答。

教師根據學生的回答總結並板書:小艇的特點 長 窄 深

出示大屏幕

(1)威尼斯的小艇又窄又深;船頭和船艄向上翹起;行動起來輕快,靈活。

(2)威尼斯的小艇有二三十英尺長,又窄又深,有點像獨木舟。船頭和船艄向上翹起,像掛在天邊的新月,行動輕快靈活,彷彿田溝裏的水蛇。

誰來談一談作者用了什麼修辭方法使我們感到小艇被描寫得生動形象?

學生討論並回答

誰能具體説一説

小艇又窄又深,比做獨木舟;把小艇船頭和船艄向上翹起的形狀,比做天邊的新月;把小艇行動輕快靈活的特點比做田溝裏的水蛇。

因為有了這些比喻句所以我們感到小艇被描寫得生動形象,既然是比喻句就會有比喻詞,同學們我們來找一找這些比喻詞。

同學們找出的比喻詞:……有點兒像…………像…………彷彿……

用不同的比喻詞可以讓句子更生動。

這麼美麗的小艇同學們想不想坐上去感受一下?學生自由讀課文,教師點名讀課文。

同學們來表演坐在小艇上的感受和所見所聞。

二、 讚歎駕駛技術之自如。

剛才我們學了小艇,新月一樣的美麗,水蛇一樣的靈動,但是再美再靈活的小艇如果沒有船伕的駕駛也沒有靈氣,接下來就請一位同學們朗讀課文第四自然段。其餘同學從文中找出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船伕的駕駛技術特別好?你能用一個四字詞語來形容船伕的駕駛技術嗎?

課件出示課文第四自然段文字。

學生討論交流並回答。

板書:船伕駕駛技術 操縱自如

總結:河上行船速度極快的時候——操縱自如,不手忙腳亂;急駛的時候——能夠拐彎;擁擠的時候——能夠擠進擠出;極險極窄的地方——能夠穿過去。説明船伕的駕駛技術特別好。

教師引讀

船伕的駕駛技術特別好,他操縱自如─??

行船的速度極快,來往船隻很多,他毫不手忙腳亂。

他動作靈活─??

不管怎麼擁擠,他總能左拐右拐地擠過去,還能做急轉彎。

他速度極快─??

遇到極窄的地方,他總能平穩地穿過,而且速度非常快。

(2)討論這個段落的寫作手法

總結:總分 正面描寫 側面描寫

三、威尼斯人的生活 如詩如畫的夜晚。

威尼斯的小艇很奇特,坐在船艙裏很舒適,小艇行駛過一座座石橋,打開窗簾,聳立在兩岸的建築映入眼簾,真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

四、歸納文章寫作方法。

抓住事物的特點進行描寫

無論白天還是夜晚,人們的生活都與小艇息息相關。把人的活動同景物、風情結合起來寫是本文寫法上最大的特點。

五、讀寫結合小練筆。

要求

1、抓住事物的特點進行描寫。

2、字跡清晰,無錯別字。

3、不少於50字。

觀潮教案兩課時教案篇3

?第一節

地球和地球儀》第一課時 教案

教學目標:

1、通過了解人類認識地球形狀的大致過程,感受前人勇於探索的精神。

2、知道地球和地球儀的有關基礎知識。

教學要求:

1、能夠用事例説明地球是球體。

2、能夠記住地球的平均半徑、周長和表面積。

3、認識地球儀。

4、能夠在地球儀上指出地軸、南極、北極、經線、緯線。

教學方法:讀書指導法、演示法、講授法

教學工具:地球儀、多媒體投影儀

教學過程:

1、導入新課。同學們,你們知道地球是什麼形狀的嗎?學生回答(略)。好的,大家都知道地球是一個球體的形狀,這似乎是個很簡單的問題,就如同我們知道太陽是圓形的,八月十五那晚的月亮是圓形的一樣,因為我們能夠看得到,但是,我們居住在地球表面,無法看到地球的整體面貌,怎麼知道它是個球體呢?我們今天就要了解人類是如何探索地球的形狀的,這個探索過程可以説是漫長而且曲折,經歷了由猜

想到實踐,由不科學到科學的過程。

2、認識地球的形狀。下面,請同學們閲讀圖1,介紹人類對地球形狀的認識過程。在閲讀的過程中,要注意的是:人類對地球形狀的認識由“天圓地方”到“天如斗笠,地如覆盤”,雖然是進了一步,但是都是人們在自己的視野範圍內進行的猜想,而麥哲倫的環球航行是通過實踐得出的結論,而衞星照片是通過科技手段得出的證據。學生閲讀(五分鐘)。好了,大家閲讀完這段材料,有什麼感想?是否感受到人類對科學的探索、對真理的追求的那份堅持不懈勇氣的勇氣精神?如果我們在學習中也具備這種認真的求學精神,相信很多同學以後都會很出色。好了,返到課本上,遠古時代的人,生活條件非常簡陋,他們沒任何交通工具,每天都是生活在自家門口的幾尺地方,除了他居住的地方,外面的世界是怎麼樣的,他一無所知,也沒有任何的儀器設備,所以對天和地的觀察,就靠一雙眼,那單用眼睛看,看到地是平的,天是圓的。再到後來,人類社會向前發展,發明了船啊馬啊之類的交通工具,古人有機會去到更遠的地方,看到更多的東西,可能有一日,來到海邊,經過觀察,發現從遠方駛來的船隻,是先看到桅杆(船上用來掛旗幟、用來架設電線的杆),再看到船身。有沒有同學在海邊親眼目睹過這一現象?是不是真的是這樣呢?如果沒有,同學們有機會可以在海邊觀察下,或者做個對比實驗,把紙船在桌面上推移,平視紙船,觀察船的部位有沒有變化?再把船在球形物體上推移,觀察船的部位有沒有變化?再返到課本,古人觀察到這個

現象之後,就覺得大地其實不是那麼平,於是認為“天如斗笠,地如覆盤”(解釋斗笠和覆盤)。除此之外,人們開始注意到月食這個現象(用圖片解釋月食),於是猜測地球可能是個球體。但是隻根據上面這個現象能不能斷定地球就是球體呢?當然不能,上述還只是猜想,於是人類決定用行動去求證這個猜想對不對,因此有多位探險家嘗試環球航行,但是都沒成功,直至16世紀,葡萄牙人麥哲倫帶領船隊成功環繞地球一週,歷時四年,可惜他在航行快要結束的時候就發生意外,最後是他的船員幫他完成了整個航程,這在歷史上是非常有名的,正因為這次航行的成功,改寫了人類的歷史、、、、、這裏要注意麥哲倫環球航行路線圖(依次經過的大洋是?要求筆記)。進入20世紀,人類通過高科技手段,發射載人飛船、衞星等到太空。1961年,前蘇聯發射“東方1號”宇宙飛船進入太空,這是人類首次上太空。1969年,美國發射飛船登月,也是人類首次登上月球,一直到現今的50年之間,已經有400多位宇航員上過太空,發射了不同的衞星到太空,為人類服務。當然,人類能夠在太空上真真切切看到地球的全貌,從拍攝到的照片上看,地球確實是一個球體,這種眼見為實的證據是最有力的。不僅如此,人類也能夠通過儀器很精確地測量到地球的大小。

3、地球的大小。我們知道了地球是球型的,那麼它是不是一個標準的球體呢?通過精確的測量就可以知道了。地球是一個球體,那就要從半徑、周長和表面積來描述它的大小。從地心到北極的半徑為6357千米,從地心到赤道的半徑為6378千米。準確地説,地球應該是兩

極稍扁,赤道稍鼓的球體(板書,要求記錄)。我們通常用平均半徑來表示它的大小,記住地球的平均半徑是6371千米。赤道半徑只比北極半徑的多21千米,對於表面積是億平方千米、如此巨大的地球來説,這21千米的差別是微不足道,當把地球縮小到地球儀這麼小的時候,這種差別更加看不出來,所以,地球儀的形狀就是標準的球體。

4、地球的模型——地球儀。地球儀是人們仿照地球的形狀,並且按照一定的比例將它縮小,製作而成的模型,簡單來説,就是地球的模型。它的作用是方便我們學習地球上各種事物的分佈。例如,地球上的七大洲四大洋的分佈,地球上各個國家的位置,地球上哪裏有高山、哪裏有沙漠、哪裏有冰川。主要是如實去反映各種事物的位置和大小。那麼如何去反映呢?就是通過不同的顏色、符號和文字。如同我們編排座位表的時候,在課室不同的位置,寫上各個同學的名字,通過寫名字就相當於向你發出信息,告訴你你的座位在哪個位置,叫做對號入座。地球儀上的各種顏色、文字、符號也一樣,讓我們知道地球上的陸地、海洋、河流湖泊、國家和城市等地理事物的位置和大小。

5、經線和緯線。地球儀和真實的地球又有一些區別,在地球儀上多了一些我們認為加上去的經緯線和地軸,這些經緯線和地軸在地球上實際上是不存在的,只是為了方便我們確定地理事物的位置和方向而認為加上去的。我們總不能隨身帶着地球儀,指給別人看,我們澳門

在這個位置上,這樣做是很不實際,別人也不清楚,那我們設立了經緯線,用經緯度去告訴別人我們的位置,那別人就很清楚了。就好似如果你家裏人問你你坐在課室哪個位置,你總不能畫展圖或照張照片,這樣多不方便,你可以説我坐在第一列第一行,這樣 別人就知道了,這些經緯網就有這樣一個定位的作用。演示地球介紹經緯線的概念(略)。強度緯線是圓圈,經線是半圓。

7、總結地球儀的特點。

8、佈置課後任務。第4頁的活動是教大家制作一個簡單的地球儀,有興趣的同學可以試試製作,製作出來,也可以下節課拿回來給大家展示一下,這個製作並不算很複雜,説需的材料也容易找到,但是在乒乓球上下兩端鑽兩個小孔的時候要注意安全,最好找家長協助。

板書設計:

第一節 地球和地球儀 ——地球的形狀和大小

一、地球的形狀

麥哲倫船隊環球航行的路線:

從西班牙出發→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回到西班牙

地球是一個兩極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規則球體。

二、地球的大小 平均半徑:6371千米;

周長:千米;

表面積:億平方千米

三、地球的模型——地球儀

觀潮教案兩課時教案篇4

一、引入新課,初讀課文

花生對於我們並不陌生,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篇以它為題的文章。默讀課文,思考課文圍繞花生依次

寫了哪些內容?

二、細讀課文,品味語言

1、指名朗讀第一段,想一想為什麼説“居然”收穫了:

⑴ 為幫助學生理解,請學生簡單介紹自己瞭解到的花生生長資料。

⑵ 請學生把“居然”換成另一個詞朗讀第一段,使意思不變,理解花生的好種易活。

2、教師小結:

一片荒地,在我們幾個小孩子的侍弄下,在不經意間,竟然長出花生!這是一件多麼令人

興奮的事。請學生各自朗讀這一段,讀出驚喜之情。

3、在母親的提議下,我們過了一個收穫節,大家暢談花生的好處。各自默讀2~15段,找找大家認為花生的好處有哪些?

4、學生髮言後,引導學生在小組內分角色朗讀。

5、花生有這許多可貴之處,其中你最欣賞哪一點或哪幾點,和小組的同學談一談。

(學生分組交流。)

6、全班交流,重點理解父親説的話:

⑴ 學生圍繞第10段談各自的體會,教師引導學生思考:父親認花生的可貴之處是什麼?

⑵ 花生與蘋果、石榴、桃子有哪些不同之處?

⑶ 學生反覆朗讀第10段,理解其含義。

⑷ 練習背誦。

⑸ 學生圍繞第12段談各自的體會,教師引導學生思考:父親希望我們像花生學習什麼?反覆朗讀第10段,理解其含義。

⑹ 練習背誦。

7、“我説,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講體面而對別人沒有好處的人。”請學生在生活中找找,哪些人是這樣的。

三、總結課文,受到啟迪

1、教師小結:

那晚天色不好,可父親也來了,他説的話銘記在孩子們心上:

做人不要做只講體面,而對別人沒有好處的人。做人就要像花生那樣樸實無華,而又有實用價值。

2、分角色朗讀課文。

3、各自反覆朗讀父親的話,理解其含義。

觀潮教案兩課時教案篇5

第二課時

一、檢查背誦,複習名言

1.過渡:小朋友們,上節課我們連闖三關,你們高興嗎?把你們的收穫和你們最喜歡的人分享了嗎?

2.指幾名學生背誦成語,全班齊背。

3.小結:小朋友們背誦得可真好!這節課,讓我們和孫悟空一起踏上花果山之旅吧!

設計意圖:學習應“温故而知新”。將學過的知識經常復現會鞏固學生的瞬時記憶,使其最終成為永久記憶。

二、初讀故事,整體感知

1.過渡:瞧!孫悟空在津津有味地講故事呢!我們也去聽聽吧!(課件播放朗讀動漫。)

2.學生藉助拼音嘗試自己讀故事,要求讀準字音,讀不準的做上標記。

3.同桌一起讀故事,注意讀音。

4.教師指導細讀。

(1)第1自然段。

①請學生讀第1自然段。

②圈畫喜歡的詞語或句子讀給大家聽,説説為什麼喜歡。

③男女生賽讀。

④交流猴子為什麼要撈月亮。

(2)第2自然段。

①喜歡這個自然段的學生一起讀。

②指導感情朗讀。

(3)第3、4自然段。

①指生讀第3自然段。

②齊讀第4自然段。

(4)第5自然段。

①自己讀,猴子們是怎樣撈月亮的?邊讀邊畫出。

②小組討論。

③用自己的話説説猴子們撈月亮的過程。

(5)第6、7自然段。

結果怎麼樣呢?齊讀後兩個自然段。

設計意圖:要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感悟。對於這樣一篇生動有趣的小故事,教師更要指導學生細讀品味,激發學生讀書的慾望。

三、觀看動畫,試着表演

1.播放動畫片。

2.熟讀課文,小組內嘗試表演。

設計意圖:“表演”是一種內化感知的過程,同樣也是激發學生閲讀的過程。教師要給予學生信心與鼓勵,讓他們敢於表演、樂於表演,這樣才能將讀書落到實處。

四、説話訓練,拓展思維

1.交流:猴子們撈到月亮了嗎?為什麼沒撈到月亮。

2.思考:我們在生活中遇到事情應該怎麼辦?

3.討論:小朋友們,猴子們從樹上跳下來,坐在地上累得氣喘吁吁,他們會説些什麼呢?發揮想象力猜一猜。

4.彙報:續説故事。

設計意圖:讓學生在説話訓練中明晰道理,在續編故事中訓練語言表達能力。

五、佈置作業,分享收穫

小朋友們,相信這次“花果山之旅”你一定收穫多多吧!回家把這個故事讀給你最喜歡的人聽吧!

設計意圖:孩子都喜歡把自己最喜歡的東西與別人分享,知識也不例外。孩子會在分享中加深感悟,激發興趣。

教學反思

這節課我覺得最大的成功之處就是教學設計符合兒童的心理水平,所創設的“闖關活動”貼近兒童的生活實際。以學生喜歡的“孫悟空”入手,以“花果山之旅”貫穿全課,使學生的學習情緒不斷高漲,學習效率極高。

觀潮教案兩課時教案篇6

課題:多邊形的面積。

複習目標:

1、回顧三角形、平行四邊形和梯形的面積公式的推導過程,使學生進一步掌握它們面積的計算方法、理解這些圖形之間的聯繫,能夠比較熟練地計算多邊形的面積。

2、能運用公式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3、選擇合適的方法計算組合圖形的面積。

複習重點:平行四邊形、三角形和梯形面積的計算方法以及這些平面圖形的聯繫。

複習難點:靈活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複習過程:

一、基礎再現

今天這節課我們來複習多邊形的面積和組合圖形的面積。(板書課題)

我們學習過哪些平面圖形的面積呢?平行四邊形、三角形、梯形的面積計算公式是怎樣推導出來的?

指名口述這三種平面圖形面積推導過程,教師板書面積公式。

s=ah÷2

s=ab      s=ah

s=(a+b)h÷2

問:計算這些平面圖形的面積時應注意什麼?

師強調:1、注意底與高相對應;2、計算三角形和梯形面積時要除以2。

二、基本練習

1、多邊形面積的練習:

①出示平行四邊形、三角形、梯形的數據,要求學生求出圖形的面積。(注意:有多餘條件,需要學生正確判斷與選擇對應的底與高)

②填空:

兩個一樣的梯形可以拼成一個(           ),它的底邊等於梯形的(           )。

一個長方形框架,拉成一個平行四邊形後,(          )不變,(       )變小。

一個三角形的面積是60米,底邊是12米,高(        ),與它等底等高的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是(            )

一個三角形和一個平行四邊形面積和底邊都相等,三角形的高是12釐米,平行四邊形的高是(                )

③解決問題

一塊梯形的果園,上底是250米,下底是350米,高100米,平均每公頃收蘋果2.5噸,這個果園可以收多少蘋果?

2、組合圖形的練習:

p124第9題

學生獨立計算,交流不同的計算方法。

老師在學生完成的基礎上小結計算組合圖形的方法。

三、作業

1.總複習第7題。

2.p 124第7、8、10題。

課後小記:

在多邊形面積計算部分,本課強化了底與高的“對應”,及時彌補了前期教學中的

疏漏。練習中呈現多組有多餘條件的圖形,要求學生自己辨析哪些是有用數據,並正確列式,感覺此題價值較高。同時查缺補漏,幫助學生鞏固了畫高的作圖技能,特別是鈍角三角形高的作法。

在組合圖形面積部分,重點強化算法的優化。引導學生從多種不同解法中發現思路簡潔、步驟較少的方法。如教材第9題,如果用梯形+長方形就比用正方形-三角形步驟要多一些。

在解決生活實際問題部分,我則補充了下列對比練習:

一塊地近似三角形,它的底是62米,高18米。

(1)如果每平方米施化肥0.5千克,那麼這塊地共需施化肥多少千克?

(2)如果在這塊地裏種玫瑰,每棵玫瑰佔地0.5平方米,這塊地能種玫瑰多少棵?

通過對比練習, 強化了學生對乘、除法意義的理解。

第四課時

課題:觀察物體、統計與可能性、數字編碼

複習目標:

1、能從不同的角度觀察物體,並畫出平面圖,培養學生的空間觀念。

2、認識簡單的可能性事件,會求簡單事件發生的可能性,並用分數表示。能結合具體實例體會遊戲的公平性,會求一組數據的中位數,提高學生的統計意識和能力。

3、通過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例,使學生初步體會數字編碼思想在解決實際問題中的應用,學會運用數進行編碼,初步培養學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複習重點:從不同方向觀察多個幾何形體。

教學準備:小正方體10個。

教學過程:

一、談話引入

今天這節課,我們一起來複習有關觀察物體、統計與可能性、數字編碼的知識。[板書課題]

二、整理和複習。

1、複習觀察物體

①觀察長方體,一次最多能看到幾個面?

②出示總複習第8題。

先讓學生審題,理解題意,再讓他們在草稿本上畫一畫,最後展示學生作品,集體訂正。

③請你找出從上面、正面、側面看到的形狀。

指名口答。

④p124第11題。

同桌之間擺一擺,然後在全班展示學生的不同擺法。

2、複習統計與可能性

①p122第9題。

小紅和小剛在玩拋硬幣的遊戲,誰能説一説他們的遊戲規則。

遊戲規則公平嗎?説説你的想法。

兩枚硬幣拋下後可能出現的結果有以下四種情況(如表)小紅和小剛獲勝的可能性都是2/4(1/2),所以遊戲公平。

第一枚硬幣   第二枚硬幣   結果

1     正            正      小紅贏

2     正            反      小剛贏

3     反            正      小紅贏

4     反            反      小剛贏

②p125第12題

四人小組討論後全班交流。

三名學生可能會出現以下8種情況(如表),所有同學獲勝的可能性都是2/8(1/4),所以遊戲公平。

第一位同學  第二位同學  第三位同學     結果

1    手心        手心        手心         平

2    手心        手心        手背    第三位同學贏

3    手心        手背        手心    第二位同學贏

4    手心        手背        手背    第一位同學贏

5    手背        手背        手背         平

6    手背        手心        手心    第一位同學贏

7    手背        手心        手背    第二位同學贏

8    手背        手背        手心    第三位同學贏

③説出下面這組數據的中位數。

問:求中位數時要注意什麼?

如果有雙數個數據,怎樣求中位數?

3、複習數字編碼。

①咱們學校的郵政編碼是多少?

郵政編碼共由幾位數字組成?前兩位數字表示什麼?前三位、前四位及最後兩位數字分別表示什麼?

②介紹你自己的身份證號碼,並説出各數字代表什麼意義?

師強調:身份證倒數第2位的數字是用來表示性別的,單數表示男性,雙數表示女性。

三、複習小結

今天這節課複習了哪些內容?你有什麼收穫?還有什麼不懂的問題?

教學反思:

前幾部分複習內容,我都安排了學優生上覆習課,可這部分內容卻再也不敢放手了,其最主要的原因是可能性的部分習題,老師之間都時有爭議,更何況學生。果不其然,今天在教學122頁拋硬幣時,學生們就到底是3種還是4種可能的結果發生了巨大分歧。教材125頁“手心、手背”一題更是讓他們無從下手。在教學此題時,我將重點放在引導學生如何將各種可能情況既不重複又不遺漏地寫出來。在此特別感謝周欣同學,她的回答思路清晰,給全班同學許多啟示。

教學失誤:週五佈置作業時沒考慮到要學生們準備10個小正方體,所以124頁第11題今天只能請學生上台用教具拼擺,由於全班同學由“工程師”變成“觀眾”,所以課堂中少了孩子們發現與創造後的欣喜若狂。我會在明天的數學課中及時彌補這一失誤。

觀潮教案兩課時教案篇7

教學目標:

1、讀通課文,《掛兩支筆的孩子》第一課時教學設計。隨課文讀準生字、詞,理解意思。

2、從題目出發,通過讀,瞭解文章的主要內容,理清文章的思路。

3、抓住重點段(陸小亮不掛筆的經過),緊扣突破點(費勁、第11段),通過讀、寫等形式體會課文所要體現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難點:

抓住重點段(3-11),緊扣突破點(11),通過讀、寫等形式體會課文所要體現的思想感情。

特別是抓住第11自然段,通過寫日記的形式,寫出亮亮的感受,加以鞏固重點段,訓練學生寫作能力是難點,國小六年級語文教案《《掛兩支筆的孩子》第一課時教學設計》。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

二、引言揭題:

1、這節課我們一齊來學習《掛兩支筆的孩子》(師板書課題)

2、指名讀,齊讀,然後請大家翻開課文。

3、學法探究,引導從題目入手。

反饋預習情況。

同學們,課題也讀了,課文也回去預習了,那我們從什麼地方入手才會學得更容易一些呢?

很多時候我們的方法是從題目開始。

看課題:

(1) 哪兒是重點詞?提醒注意。

(2) 根據課題,你想知道什麼,或者想提什麼問題?

學生提問題。

為了使這些問題解決起來更全面一些,我們再來讀一讀課文,好吧?

三、一讀課文。

要求:自由讀,讀準字音,讀通課文,覺得比較生疏的句子多讀幾遍,儘量做到流利。

三、二讀課文。

1、要求:默讀,能説出文章主要內容,理清文章的思路,找到重點段(2-11),並且提出不懂的問題。

2、讀後檢查:

這篇課文主要寫什麼?(師隨回答板書:掛—不掛—又掛)

根據板書,提出重點的部分應該是什麼地方?

四、朗讀反饋:

指名讀重點段。在學生的讀中,引導劃出重點詞,指導生字“琢”的書寫,理解不懂詞句的意思。(儘量做到不自己説,引導學生在讀中自悟。)

讀好後,質疑。

五、緊扣突破點,領會文章的思想感情。

1、引導讀第11自然段,理解詞句的意思。

“恨不得地下裂開一道縫,好鑽進去”説明了小亮當時怎樣的心情?

2、是呀,遇到這樣的事,小亮受到了這種“打擊”,怎麼不會感受很深呢?那天晚上,陸小亮感慨萬千,寫下了一篇日記,如果你是小亮會怎麼寫呢?以小亮的筆調寫日記。

提醒注意:從那以後,他不好意思再掛筆了。

七、反饋小結。

提醒:所處的角色、還掛筆嗎?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