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潮教案設計優秀教案優質8篇

來源:巧巧簡歷站 1.74W

教案在準備的過程中,我們肯定要強調與時俱進,教案的數學是需要認真對待的,因為我們要將知識傳授給學生,下面是本站小編為您分享的觀潮教案設計優秀教案優質8篇,感謝您的參閲。

觀潮教案設計優秀教案優質8篇

觀潮教案設計優秀教案篇1

教學目標

1.認識“蓄、迫”等11個生字,掌握“寧、要”兩個多音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瞭解梅蘭芳是在什麼樣的情況下蓄鬚的,經歷了哪些危險和困難。

3.感受梅蘭芳這位京劇大師的愛國之情和民族氣節,激發學生對梅蘭芳的尊敬和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

重點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瞭解梅蘭芳是在什麼樣的情況下蓄鬚的,經歷了哪些危險和困難。

難點

感受梅蘭芳大師的愛國之情和民族氣節。

教學策略

1.字詞教學

本課的生字都是會認字。其中“訂、寧、妄”都是後鼻音,教學中注意指導學生髮音要到位,不要讀成前鼻音。同時,在教學時,讓學生在課文中先讀一讀詞語,然後再試着朗讀句子,難讀的句子多讀幾遍,最後朗讀課文,達到流利、有感情的程度。

2.閲讀理解

認真研讀課文,弄清課文要講述的四件事情:“避港拒演”“蓄鬚明志”“賣房度日”“自傷身體”,其中“自傷身體”這件事寫得最詳細。先弄清課文的幾個小故事,然後連起來概括文章的主要內容。通過找出梅蘭芳拒演的句子、有感情地朗讀等方法感悟課文,體會梅蘭芳的可貴品質。

3.表達運用

想象梅蘭芳拒絕為日本人演出時的心情、動作、神態,從中體會梅蘭芳的愛國精神。在理解課文內容、深刻感受梅蘭芳的愛國精神的基礎上,讓學生説説想對梅蘭芳先生説的話,這樣能使學生學以致用,將所學內容化為自己的語言表達出來。

學前準備

1.預習提綱

(1)蒐集梅蘭芳的有關資料,蒐集有關京劇的資料,瞭解京劇是我們國家的國粹。

(2)初讀課文,自學會認字,理解生字,記憶生字。

(3)再讀課文,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列出文章的四件事,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

2.多媒體課件

京劇視頻選段。

教學課時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播放視頻,引入課題

1.教師導入:同學們,上課之前我們先來看個小視頻。(播放梅蘭芳京劇選段)

2.這就是京劇,它是中國五大戲曲劇種之一,用胡琴和鑼鼓等伴奏,被視為中國國粹,位列中國戲曲三鼎甲“榜首” 。在20__年11月16日,京劇被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今天我們就向大家介紹一位世界聞名的京劇大師——梅蘭芳。(課件出示對梅蘭芳的介紹和旦角劇照。)

梅蘭芳(1894—1961),名瀾,又名鶴鳴,藝名蘭芳,出生於京劇世家。10歲登台在北京廣和樓演出《天仙配》,工花旦,因功底深厚、嗓音圓潤、扮相秀美,與程硯秋、尚小云等被舉為“京劇四大名旦”。代表劇目有《貴妃醉酒》《天女散花》《宇宙鋒》《打漁殺家》等。

讓我們一起走進課文,一起感受這位京劇大師“富貴不能淫,威武不能屈”的民族氣節。

設計意圖:

本文的時代背景與學生的生活相差太遠,播放視頻,一方面加深學生對京劇的認識和了解,另一方面也能激發學生閲讀的興趣。出示劇照和梅蘭芳本人照片,讓學生對比,直觀知道旦角是什麼樣的,梅蘭芳表演和不表演有什麼區別,從而理解鬍鬚對京劇表演的重要影響。

二、初讀課文,品讀課題

1.讀課題。

教師談話:請同學們齊讀課題。我們讀完課題後,產生了什麼疑問?

預設:梅蘭芳唱戲與鬍鬚有什麼關係?

2.品課題。

課文的題目告訴了我們梅蘭芳蓄鬚這件事。你們知道“蓄鬚”是什麼意思嗎?我們先來看看“蓄”,“蓄”的意思是積蓄,“蓄鬚”即積蓄鬍須。讀到這兒,我們不禁要問:梅蘭芳是唱什麼的?與他的鬍鬚有什麼關係? (梅蘭芳在戲台上唱花旦,扮演的是女性角色,所以他一旦蓄鬚,就不能演戲了。)

設計意圖:

讀課題,品課題,能使學生快速明白梅蘭芳不給日本人唱戲和蓄鬚之間的關係。

三、再讀課文,掃清障礙

1.本課有“蓄、迫”等11個生字,學生藉助已有的識字經驗,認讀生字,找出帶有生字的詞語,然後分小組彙報。

讀音指導:“租”是平舌音, “訂”是後鼻音,不能讀成“dìn”。

2.掌握多音字。

課件出示:

寧 nín(安寧) nìn(寧可)

要 yo(要求) yào(需要)

3.讀課文。

要求:藉助拼音,讀準字音,讀通課文,難讀的語句多讀幾遍。

思考:課文圍繞梅蘭芳的愛國之情,寫了哪幾件事?其中哪件事寫得比較詳細?

課件出示:

避港拒演——蓄鬚明志——賣房度日——自傷身體

4.請學生分別讀一讀,找出這四件事情分別在文章的哪幾個自然段。學生自由朗讀課文,圈畫批註,小組討論,彙報:

課件出示:

第一件事(第2自然段):避港拒演

第二件事(第3自然段):蓄鬚明志

第三件事(第4自然段):賣房度日

第四件事(第5~7自然段):自傷身體

5.指名讀課文,要求讀正確、讀流利。

在讀文過程中,隨機正音,指導讀出語氣,在讀中理解“斬釘截鐵、糾纏”的意思。

斬釘截鐵:形容説話或行動堅決果斷,毫不猶豫。

糾纏:煩擾;攪擾。

設計意圖:

概括課文內容,列出小標題,鍛鍊學生的概括能力,學生初步感知課文內容,為研讀課文奠定基礎。

四、學習課文第1~2自然段,理解“避港拒演”

1.學生默讀課文第1~2自然段。

2.教師談話引入:1919年4月,梅蘭芳先生應日本東京帝國劇場之邀赴日本演出,演出了《天女散花》《玉簪記》等戲。日本人民對梅蘭芳先生的精湛藝術深感佩服。

但1937年日本佔領上海後,梅蘭芳拒絕了給日本人演出。他是怎樣拒演的?把相關句子畫出來,並在一旁寫一寫自己讀後的想法。

學生分組討論,彙報自己的理解。

課件出示:

避港拒演

(1)梅蘭芳在上海、香港躲避日本人的糾纏。

(2)梅蘭芳深夜在家關緊門窗,細聲吟唱。

從中可以看出梅蘭芳是一個熱愛京劇、有民族氣節的京劇大師。

3.指導朗讀:朗讀第1~2自然段時,要把“聞名世界”“總是”重讀,體現梅蘭芳先生的藝術成就和對藝術的執着追求。

設計意圖:

從介紹梅蘭芳先生的巨大成就,到介紹梅蘭芳先生躲避糾纏,偷偷唱戲,為學生後期理解梅蘭芳先生多次想方設法拒演的堅定,以及對藝術的不懈追求,打下基礎。

五、學習第3自然段,深入理解“蓄鬚明志”

1.學生自主閲讀第3自然段,思考問題。

課件出示:

思考:1.這一自然段主要寫了什麼?

2.梅蘭芳蓄鬚説明什麼?

3.梅蘭芳先生“蓄鬚明志”中的“志”指的是什麼?

2.學生自讀課文,交流彙報問題。

(1)這一自然段主要寫梅蘭芳先生蓄鬚明志。

(2)梅蘭芳蓄鬚説明他不想為日本人演出。

(3)“蓄鬚明志”的“志”指的是:梅蘭芳身處逆境,始終拒絕為敵演出,表現了其高尚的民族氣節。

設計意圖:

教學這個自然段,主要是讓學生自讀課文,自主學習,讓學生真正理解為什麼“蓄鬚”能表明自己不會為日軍演出的決心,明確“志”指的是中華民族的氣節。

六、教學第4~7自然段,理解“賣房度日”“自傷身體”

1.學生讀第4~7自然段,課件出示問題:

思考:1.敵人的威逼使梅蘭芳遇到了什麼困難?怎麼解決?

2.找出表現了梅蘭芳先生高尚的民族氣節的句子,讀一讀。

2.學生研讀課文,同桌互相討論,讀讀相關語句。學生分組彙報,教師總結。

(1)敵人的威逼使梅蘭芳沒有了經濟來源,打算賣房度日。

(2)面對日軍的反覆邀請,他堅定地拒絕演出,不顧危險毅然裝病。

3.梅蘭芳先生是怎麼裝病的?

預設:梅蘭芳裝病是打傷寒預防針,連日發高燒,額頭滾燙滾燙,差點兒丟了性命。

此時此刻,你認為梅蘭芳是個什麼樣的人?填空:

課件出示:

梅蘭芳先生是一個堅貞不屈、鐵骨錚錚的人。

4.教師談話:梅蘭芳的行為,贏得了許多中國人的尊敬,人們僅僅是被他的京劇藝術所折服嗎?(不,更是為他的民族氣節所折服。)

課件出示:

句式練習:他寧願(蓄鬚),寧願(賣房度日、自傷身體),也不願失去作為一個有骨氣的中國人應具備的民族氣節。

5.學生練習朗讀,教師指名朗讀。

朗讀時要把“寧願”讀重一些,語速快一點。

設計意圖:

這一階段的教學,我讓學生把前幾件事情聯繫起來,這樣學生對梅蘭芳先生的愛國熱情和鐵骨錚錚的民族氣節就會有更清晰的瞭解。

七、學習第8~9自然段

1.學生齊讀第8~9自然段。

思考:人們僅僅是喜愛梅蘭芳先生的表演藝術嗎?

預設:人們喜愛梅蘭芳先生精湛的藝術表演,同時更敬佩梅蘭芳先生高尚的民族氣節。

2.對比。

日寇侵華時期,梅蘭芳先生想方設法不為日本人表演。抗戰勝利後,梅蘭芳卻主動要求登台表演。前後態度對比鮮明,更加突出了梅蘭芳先生高尚的民族氣節。

3.教師總結:人們不僅喜愛梅蘭芳的表演藝術,更敬佩他的民族氣節。憑着滿腔的愛國情懷,憑着高尚的民族大義,梅蘭芳先生承受着無盡的痛苦,終於擊碎了侵略者的痴心妄想,使國人不能不為之慨歎!

設計意圖:

此處昇華情感,讓學生明白人們對梅蘭芳先生的崇敬,不僅是因為他高超的表演藝術,更是因為他高尚的民族氣節。

八、昇華感情,總結本課

1.茫茫青史寫春秋,為了民族大義,為了國家的尊嚴,一代大師挺直了脊樑,他高尚的情操照耀着萬代千秋。

老師即興作了一首小詩,就讓我們以這首小詩來結束全課。

課件出示:

一代大師梅蘭芳,蓄鬚明志表衷腸。

拒演舉債八年整,民族氣節四海揚。

2.此時此刻,我們心中感慨萬千,一位偉大的藝術家,有着如此錚錚鐵骨,如此愛國熱情,你們一定有很多話想對梅蘭芳先生説,請大家都來説一説吧。

設計意圖:

結尾的一首小詩,昇華主題,讓學生給梅蘭芳先生寫話,既對課文加深了理解,也是內化語言的好機會

板書設計:略

觀潮教案設計優秀教案篇2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1、體會尊老愛幼的傳統美德及對生活的高度使命感。

2、學習課文運用精巧的細節描寫表現主題的方法。

3、賞析課文富有表現力的語言。

過程與方法

以多種方式朗讀課文,在整體感知的基礎上,對重難點進行突破,然後讓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體驗談感悟。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培養尊老愛幼、珍愛親情、珍愛生命的情感。

教學重點

整體感知課文內容,品味揣摩語句。

教學難點

結合自身實際,理解、感悟文章的親情美

教學方法

導學互動

教學時數

一課時

教學工具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自學導綱

1、新課導入

由歌曲《常回家看看》導入。其實,親情無處不在,像在日常生活中全家人一起吃飯、看電視、聊天,哪怕是一家人一起散步這樣平常的小事,也能體現出濃濃的親情。《散步》這篇課文就為我們講述了這樣一個感人的故事。

2、出示導綱

3、自讀導綱中簡要提示。

4、聽讀課文,完成導綱中知識性問題。

二、合作互動(速讀課文,先獨立思考導綱中探究性問題,然後在小組內討論)

1、散步的過程中出現了什麼樣的分歧?決定權在誰?

(1)母親要走大路,大路平順,況且母親身體不好,本不願出來。(文中第2段交代了母親的身體情況,為下文進行埋下伏筆。注意“熬”字)

(2)兒子要走小路,因為小路有意思。

(3)決定權在我,母親老了,她早巳習慣聽從她強壯的兒子,兒子還小,他還習慣聽從他高大的父親,妻子呢,在外面,總是聽我的。

2、我為什麼感到責任重大?(假如我毫不猶豫地依從了兒子走小路,母親會怎樣想? 如果我毫不猶豫地依從了母親走大路,妻子跟兒子會怎樣想?)

(1)引導學生認識到在這個家庭中,“我”正好處在中間,上有老下有小,如果一旦抉擇錯誤就會傷害家中成員的感情,破壞家庭的和睦,破壞家中這份濃濃的親情。

(2)看似不起眼的小事,如果處理不得當,就會產生家庭矛盾。不管做什麼事情應先考慮老人的感受,先照顧他們。他們辛苦了一輩子,不容易。

(3) “我”決定順從母親而委屈孩子,原則是一個“孝”字。當上有老,下有小,兩頭無法兼顧時,應該顧老的一頭。這正是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的體現。

(4)母親改變主意,決定走小路,走不過去時讓兒子背上,既照顧了孫子,又幫兒子解決了難題,體現了母親的善解人意,疼愛子孫。不失為解決問題的一個好辦法。

3、分歧是如何解決的?

我決定委屈兒子,因為我伴同他的時日還長。但是母親摸摸孫兒的小腦瓜,變了主意,她走不過去的地方,讓我揹着她。

4、如何理解“但我跟妻子都是慢慢的,穩穩的,走得很仔細,好像我背上的和她背上的加起來,就是整個世界。”?

母親給我們以生命,兒子又是這生命的延續。這血脈相連的三代人緊緊連接在一起,構成了生命的整體。整個世界也就是由老年人、中年人、孩子組成。一個家庭是這樣,一個民族乃至全世界又何嘗不是這樣?所以説背起的是整個世界。

設身處地

設想一下:晚飯後,全家人在一起看電視,爺爺奶奶喜歡看戲曲節目,爸爸媽媽喜歡看時事報道,你喜歡看動畫片,而遙控器在你的手中,你該怎麼辦?

學生討論歸納,教師對於學生的回答要給予肯定與完善,並希望在以後的人生道路上繼續遵循這個道德準則。

5、找出最能打動你的語句,把你的感受與同學分享一下。(根據時間靈活撐握)

(1)我選擇了走大路。在尊老與愛幼的天平上,作者傾向了尊老。因為母親老了,剩下的時日已經不多了,兒子還小,我伴同他的時日還長。從中可以看出我是孝子。妻子善良、賢惠。母親慈愛,兒子活潑可愛。家庭成員之間互敬互愛,温馨和睦。

(2)“她現在很聽我的話,就像我小時候很聽她的話一樣。”

包含着老人對子女的依賴如同子女幼小時對父母的依賴這樣的人生哲理。體會母子之間“互相尊重,相處和諧”。

(3)、“前面也是媽媽和與兒子,後面也是媽媽與兒子。”

兒子發現奇趣:兩對母子走在田野上,表現了兒子天真可愛、聰明活潑。

(4)、“我的母親老了,她早已習慣聽從她強壯的兒子;我兒子還小,他還習慣聽從他高大的父親。”

母親老了,兒子成長了,挑起了生活的擔子,這樣母親自然聽從於兒子;而我的兒子還年幼,現在一切也要依靠父母。我身上的責任重大。我們應該理解父母,關心父母,做我們力所能及的事情。

(5)課文第四節景物描寫。

充滿春的氣息,引發人們豐富的聯想。

三、導學歸納

課文以“我”為中心人物,以“我”和母親的關係為主線,用樸實的語言,展現了一家四口、祖孫三代、互敬互愛,融洽和睦的關係,體現了中華民族尊老愛幼的傳統美德,滲透着肩負重任的中年人對於生活的高度的使命感。可見,本文寫了一件“散步”的小事,卻表現了“尊老愛幼”的大主題,這就是“以小見大”的寫法

四、反饋訓練

1、每年在你過生日的時候,只要爸爸媽媽在身邊,他們是否都為你過了生日?

2、你能準確地説出爸爸媽媽的生日嗎?

3、假如今天是爸爸或者媽媽的生日,請你編輯一條短信發送給他們,為他們獻上生日的祝福!(要求寫50字以內的温馨短語)

結束語:其實,生活中親情無處不在,生活的細枝末節無不體現出父母對我們的關愛,讓我們用心觀察生活,用心靈感受親情、珍愛親情。讓我們一起用愛擔起家庭的責任,用情擔起社會的責任,為美好的明天唱出最動聽、最優美的旋律吧。最後老師把這一首《讓愛住我家》送給大家。希望每個人都能珍惜自己的家庭,珍惜得來不易的團圓。播放歌曲《讓愛住我家》。

觀潮教案設計優秀教案篇3

教學目的:

1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獲得人生的啟示。

2學習描寫人物的方法,體會評議的特點。

3珍愛親情,學會與父母的溝通與交流,培養中華民族傳統美德。

教學重點:

整體感知課文內容,品味揣摩語言。

課時安排:二課時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1、導入:同學們,上課之前,先讓我們來欣賞一首動聽的歌曲《父親》。

2、師:在父母的辛勤哺育下,我們一天天地長大,但是,父母卻一天天的老去,同學們,你是否注意到:皺紋正一天天地爬上了父母的額頭;銀髮也在不經意間從父母頭上冒了出來;他們的腰身已變得不再挺拔……有人説:“世界上最偉大的愛是母愛”,可當我們面對着蒼老而可敬的父親時,他的眼神、他的手勢無一不在向我們展示着他對我們的愛,我們也不由得而升騰起一種尊重之情。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認識一位普通的父親,認識父親那高大、感人的背影,感受濃濃的父子親情。

3、板書:背影 朱自清

二、簡介作者。

朱自清,原名自華,字佩弦,號秋實,生於光緒二十四年十月初九( 1898年11月22日),卒於1948年8月12日。原籍浙江紹興。因三代人定居揚州,自己又畢業於當時設在揚州的江蘇第八中學高中,且在揚州做過教師,故自稱“揚州人”。他是現代著名的作家和學者。1927年寫的《背影》、《荷塘月色》都是膾炙人口的名篇。

三、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檢查預習字詞的情況。

交卸 奔喪 狼藉 簌簌 典質 賦閒 頹唐 瑣屑

2、範讀課文。(聽錄音)學生聽讀,思考:

(1)本文表達了一種怎樣的思想感情?

表達了父親對兒子的疼愛和兒子對父親的感念。

(2)作者前後的心理是一樣的嗎?

不一樣。起初對父親不理解,覺得父親説話不漂亮,甚至暗笑父親的迂,及至看到父親爬月台的背影,這才良心發現。

(3)文中幾次寫到背影?重點寫的是哪一次?

文中四次寫到背影,重點寫的是父親爬月台買橘子時的背影。

(4)文章明明寫的父子浦口分別,為什麼偏偏要以“背影”為題呢?

因為“背影”集中體現了父親對兒子的愛,是父子依依惜別時留給“我”最深刻的印象。

(5)父親給“我”買的橘子有什麼特別之處嗎?值得“我”如此懷念嗎?談談你的理解。

沒什麼特別之處。但是,當時正是禍不單行的日子,祖母去世了,父親的差使也交卸了。家中負債累累,家影甚是慘淡。在這種情況下,父親仍不忘關心兒子,因此,這一堆硃紅的橘子就有了不同尋常的意義。

四、作業。(略)

第二課時

一、重點研討。

1.複述父親過鐵道買橘子的過程。在這段文字中,作者是怎樣描寫父親的背影的?為什麼寫得這樣詳細?

2.課文寫父親離去時的背影,是怎樣寫的?有什麼作用?

3.課文結尾寫作者讀父親的信,又見父親的背影,卻是在“晶瑩的淚光中”見的,這是什麼原因

討論明確:

四次寫背影的文字:

①“我與父親不相見已二年餘了,我最不能忘記的是他的背影。”

②“他用兩手攀着上面,兩腳再向上縮;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傾,顯出努力的樣子,這時我看見他的背影,我的淚很快地流下來了。”

③“等他的背影混入來來往往的人裏,再找不着了,我便進來坐下,我的眼淚又來了。”

④“我讀到此處,在晶瑩的淚光中,又看見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馬褂的背影。”

1.複述父親過鐵道買橘子的過程,可從“我看見他戴着黑布小帽”起至“於是撲撲衣上的泥土,心裏很輕鬆似的”。

作者這樣描寫父親的背影,先作外貌描寫,寫衣帽,然後作動作描寫,用特寫鏡頭精細地描寫爬月台的動作,還用自己的感情烘托這個背影。

這個背影,在全部故事情節中是重中之重,是全文的主腦,最能體現父親的愛心,所以寫得這樣詳細。

2.父親離去的背影,放在人流中寫,由近而遠,由顯而隱,並用自己的感情加以烘托。寫這個背影,能表現這樣的感情:為父愛感動得情不能已,一旦分手,格外依戀、惆悵,想到父親前程艱難,又格外悲憫、辛酸。

3.父親在信上説到了“大去之期”,身體和心境都到了日薄西山的地步,作者不禁淚如泉湧,含着眼淚想到父親對自己的許多好處,想到父親的背影,所以這一處背影是在“晶瑩的淚光中”見的。

三、品味語言。

父親送兒子上車過程中只説了四句話,並且都很簡短,意思也很平常,請找出來,聯繫上下文,談談你的理解。

1“不要緊,他們去不好”。父親當時急於謀事,,在生存的巨大壓力下,憂心如焚,但是兒子在他的心目中高於一切,惟恐兒子有什麼閃失,所以最後決定親自送兒子。

2、“我買幾個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動。”父親把兒子送上了車,已經照顧得無微不至了,可是還覺得沒有儘夠心意,看到站上有賣橘子的,便要為兒子去買橘子。過鐵道不容易,父親自己很明白,可是為了兒子,自己仍然心甘情願地去買橘子。

3、“我走了,裏邊沒人”。父親惦念路途平安,要等到兒子回到北京後來信報平安,才能放心。

4、“進去吧,裏邊沒人。“父親趣聞 幾步就回頭,可見心裏還是惦記着兒子。想到兒子的行為不能疏忽,因此提醒兒子小心。

四、拓展延伸。

1、指名讀《父子情》。

2、在你的人生經歷中,你的父親肯定也給予了你許許多多的關愛,想一想,其中哪一個細節給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説出來和大家交流。

父子情

舒乙

“慈母”這個詞講得通,對“慈父”這個詞我老覺着彆扭。依我看,上一代中國男人不大能和這個詞掛上鈎,他們大都嚴厲有餘而慈愛不足。我的父親老舍,既不是典型的慈父,也不是那種嚴厲得令孩子見而生畏的人,所以是個複雜的父親。

我不知道,一個人的記憶力最早是幾歲產生的。就我自己而言,我的第一個記憶是一歲多有的。那是在青島,門外來了個老道,什麼也不要,只問有小孩沒有。於是,父親把我抱出去。看見了我,老道説到十四號那天往小胖子左手碗上系一圈紅線,就可以消災避難。我被老道的樣子嚇得哇哇大哭,由此便產生了我的第一個不可磨滅的記憶。使我遺憾終身的是,在我的第一個記憶裏,竟沒有父親的形象。我記住的只是可怕的老道和那扇大鐵門。

我童年時代的記憶中第一次真正出現父親,是在我兩歲的時候,在濟南齊魯大學常柏路的房子裏。不過,説起來有點泄氣,這次記憶中的父親正在撒尿。母親帶我到便所去撒尿,尿不出,父親走了進來,做示範,母親説:“小乙,尿泡泡,爸也尿泡泡,你看,你們倆一樣!”於是,我第一次看見了父親,而且明白了,我和他一樣。

在我兩歲零三個月的時候,父親離開濟南南下武漢,加入到抗戰洪流中。再見到父親時,我已經八歲。一見面,我覺得父親很蒼老。他剛割完盲腸,腰直不起來,站在那裏兩隻手一齊壓在手杖上。我怯生生地喊他一聲“爸”,他抬起一隻手臂,摸摸我的頭,叫我“小乙”。對他,對我,爺兒倆彼此都是陌生的。他當時嚴重貧血,整天抱怨頭昏,但還是天天不離書桌,寫《四世同堂》。他很少到重慶去,最高興的時候是朋友來北碚看望他。只有這個時候他的話才多,變得非常健談,而且往往是一張嘴就是一串笑話,逗得大家前仰後合。漸漸地,我把聽他説話當成了一種最有吸引力的事,總是靜靜地在一邊旁聽,還免不了跟着傻笑。父親從不趕我走,還常常指着我不無親切地叫我“傻小子”。他對孩子們的功課和成績毫無興趣,一次也沒問過,也沒輔導過,採取了一種絕對超然的放任自流的態度。他表示贊同的,在我當時看來,幾乎都是和玩有關的事情,比如他十分欣賞我對書畫有興趣,對唱歌有興趣,對參加學生會的社會活動有興趣。他很愛帶我去訪朋友,坐茶館,上澡堂子。走在路上,總是他拄着手杖在前面,我緊緊地跟在後面,他從不拉我的手,也不和我説話。我個子矮,跟在他後面,看見的總是他的腿和腳,還有那雙磨歪了後跟的舊皮鞋。就這樣,跟着他的腳印,我走了兩年多,直到他去了美國。現在,一閉眼,我還能看見那雙歪歪的鞋跟。我願跟着它走到天涯海角,不必擔心,不必説話,不必思索,卻能知道整個世界。

再見到父親時,我已經是十五歲的少年了,是個九年級學生。他給我從美國帶回來的禮物是一盒礦石標本,裏面有二十多塊可愛的小石頭,閃着各種異樣的光彩,每一塊都有學名,還有簡單的説明。

我奇怪地發現,此時此刻的父親已經把我當成了一個獨立的大人,採取了一種異乎尋常的大人對大人的平等態度。他見到我,不再叫“小乙”,而稱呼“舒乙”,而且伸出手來和我握手,好像彼此是朋友一樣。他的手很軟,很秀氣,手掌很紅,握着他伸過來的手,我的心充滿了驚奇,頓時感到自己長大了,不再是他的小小的“傻小子”了。高中畢業後,我通過了留學蘇聯的考試,父親很高興。五年裏,他三次到蘇聯去開會,都專程到列寧格勒去看我。他沒有給我寫過信,但是常常得意地對朋友們説:兒子是學理工的,學的是由木頭裏煉酒精!

雖然父親誠心誠意地把我當成大人和朋友對待,還常常和我討論一些嚴肅的問題,我反而常常強烈地感覺到,在他的內心裏我還是他的小孩子。有一次,我要去東北出差,臨行前向他告別,他很關切地問車票帶了嗎,我説帶好了,他説:“拿給我瞧瞧!”直到我由口袋中掏出車票,他才放心了。接着又問:“你帶了幾根皮帶?”我説:“一根。”他説:“不成,要兩根!”“幹嘛要兩根?”他説:“萬一那根斷了呢,非抓瞎不可!來,把我這根也拿上。”父親的這兩個問題,讓我笑了一路。

對我的戀愛婚事,父親同樣採取了超然的態度,表示完全尊重孩子的選擇。他送給我們一幅親筆寫的大條幅,紅紙上八個大字“勤儉持家,健康是福”,下署“老舍”。這是繼礦石標本之後他送給我的第二份禮物,以後,一直掛在我的牀前。可惜,後來紅衞兵把它撕成兩半,扔在地上亂踩,等他們走後,我從地上將它們揀起藏好,保存至今,雖然殘破不堪,卻是我的最珍貴的寶貝。

直到前幾年,我才從他的文章中發現,父親對孩子教育竟有許多獨特的見解,生前他並沒有對我們直接過説,可是他做了,全做了,做得很漂亮。我終於懂得了愛的價值。

父親死後,我一個人曾在太平湖畔陪伴他度過了一個漆黑的夜晚。我摸了他的臉,拉了他的手,把淚灑在他滿是傷痕的身上,我把人間的一點熱氣當作愛回報給他。

觀潮教案設計優秀教案篇4

?課標要求】

瞭解武昌起義,認識辛亥革命的歷史意義。

?教學目標】

1.瞭解萍瀏醴起義、安慶起義、鎮南關起義、黃花崗起義、武昌起義等史實。

2.認識到革命志士的不懈奮鬥推動了革命高潮的到來,最終實現了辛亥革命的勝利。

3.通過學習辛亥革命,讓學生體會辛亥烈士愈挫愈勇的精神,認識到近代中國社會的進步是由無數的仁人志士的鮮血鋪墊而成的,因而要倍加珍惜。而且,這種敢於犧牲自我、勇於奮進的精神是一個民族得以存續和發展的重要源泉。

?教學重點】

辛亥革命的經過和影響。

?教學難點】

辛亥革命的歷史意義。

?新課導入】

教師:(詩歌導入)世間萬物抵春愁,合向蒼冥一哭休。四萬萬人齊下淚,天涯何處是神州。

百年前的中國,帝國主義耀武揚威的佔領着我們的土地,貪婪而蠻橫的掠奪着中國的財富,而統治中國的又是一個封建專制腐朽軟弱的滿清政府。中國人民承受着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的雙重壓迫,中華民族處於瀕臨滅絕的境界。正是這個時候,無數仁人志士用血的代價推翻了君主專制制度,開啟了中國進步的閘門和“振興中華”的道路……這節課我們走近孫中山,學習辛亥革命,重温辛亥精神。

?新課探究】

一、革命志士的奮鬥

教師:請大家閲讀教材,説一説革命志士掀起武裝鬥爭的概況。

學生:(閲讀教材,歸納整理)

教師:(補充)秋瑾是中國近代傑出的女革命家,她的事蹟激勵着許多人走向革命。面對敵人的嚴刑拷打,和即將被處死的事實,她揮筆寫下這樣的遺書:“雖死猶生,犧牲盡我責任;即此永別,風潮取彼頭顱。壯志猶虛,雄心未渝,中原回首腸堪斷!”

黃花崗七十二烈士之一的林覺民是中國近代著名的革命烈士,就義前他所留下的《與妻書》字字泣血,情感充沛,讀來令人心痛不已又熱血澎湃,“吾今以此書與汝永別矣!吾作此書時,尚是世中一人;汝看此書時,吾已成為陰間一鬼。”表明了“為國犧牲百死而不辭”的悲壯情懷,惜哉!痛哉!

二、武昌起義

教師:革命志士掀起的一次又一次起義雖然失敗了,但是它們推動了革命高潮的到來,1911年武昌起義爆發。

教師:(展示《武昌起義形勢圖》),請同學們閲讀教材和形勢圖,敍述武昌起義的時間和經過。

學生:(閲讀教材,整理敍述)

(1)時間:1911年10月10日。

(2)地點:湖北武昌。

(3)主力:湖北新軍。

(4)結果:佔領武昌,成立湖北軍政府,黎元洪為都督。

教師:(總結)武昌起義取得成功不是偶然的,他是資產階級革命派十幾年來不斷奮鬥的結果,同時也和人民羣眾的支持密切相關。總的來講,武昌起義取得成功的原因主要是:資產階級革命思想的不斷傳播、革命派武裝起義對革命形勢的推動、文學社和共進會的長期工作、湖北新軍的革命首創精神、人民羣眾的配合等。

如果説武昌起義是出乎意料地爆發,並出乎意料地取得成功,帶有極大的偶然性,那麼武昌起義後不久,全國一半以上省份的紛紛獨立就是一種必然。這是對清政府腐朽的、愚昧無知的反動統治的一種唾棄,是人心所向、大勢所趨。從10月22日湖南首先響應,到11月底四川宣告獨立為止,全國共有14個省先後宣告獨立,脱離清政府的統治,清朝統治土崩瓦解。

教師:1911年是農曆辛亥年,歷史上稱這次革命為“辛亥革命”。它具有怎樣偉大的歷史意義呢?

教師:(展示材料)

材料一辛亥革命形勢圖。

材料二民國初年,全國報紙總數高達500餘家,不少報紙以“民主”“民權”“民國”“國民”命名,全國報紙發行總數達4 200萬份,“讀報者雖限於少數人,但報紙發表之意見,有公眾的或私人議論,幾乎下等之苦力,亦受其宣傳”。

學生:(觀察材料一中形勢圖,體會辛亥革命後清王朝的土崩瓦解。閲讀材料二體會辛亥革命推動了中華民族的思想解放)

學生:(討論,歸納)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動統治,宣告了中國兩千多年君主專制制度的終結。它開創了完全意義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極大推動了中華民族的思想解放,打開了中國進步潮流的閘門。

教師:(提問)為什麼説辛亥革命推翻的是封建君主專制而不是封建制度?

教師:(講解)封建制度包括封建政治制度、經濟制度、思想文化等各方面制度。封建君主專制制度只是封建政治制度的一種形式。辛亥革命推翻了皇帝的統治,僅僅結束了封建君主專制統治。

教師:大家算一下封建帝制的起止時間,即從公元前221年秦朝建立到1911年辛亥革命的勝利,存在了2 000多年的時間。

?課堂小結】

隨着時光的流逝,歷史的硝煙已經散盡。這節課我們把思緒拉回到那百年前神州大地的武昌城,我們耳邊彷彿又響起那場轟轟烈烈的辛亥革命中隆隆的炮聲,一副副英雄的面孔彷彿又出現在我們的腦海裏,是他們為真理與民主自由拋頭顱、灑熱血的革命行動,才有了我們今天來之不易的和平年代,他們是革命的先驅,我們應該永遠緬懷他們。先輩們留下的寶貴精神遺產和豐富的思想資源,成為激勵後人繼續探索民族解放道路的精神動力。辛亥革命的先輩們為國家為人民,不惜流血犧牲奮鬥的理想,今天已成為現實。辛亥革命的先烈們開創的偉大事業,正由中國共產黨帶領全國人民繼續前進。

觀潮教案設計優秀教案篇5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生字15個,以及相關的詞語。

2、學習第二自然段,運用多種方法感悟“梯田”、“茂密”、“五光十色”、“熱情好客”等詞語及句子。能有感情的朗讀第二自然段。

教學過程:

一、激情導入。

1、都説新疆的吐魯番有個好地方,叫——葡萄溝。

你們想去嗎?要想去,事先我們得對葡萄溝有些瞭解,那就打開今天我們要學的第十一課趕快去看看吧。

自由地讀一讀課文,遇到特別難讀的句子可以多讀幾遍。

2、檢查自學朗讀情況。

課件出示詞語:葡萄 新疆 吐魯番 盛產 茂密 一大串

暗紅 搭起涼棚 吃個夠 維吾爾族

自由讀讀(你能讀正確這些生字詞語嗎?);指名小老師帶讀;難讀詞開火車讀;隨機抽讀。

哪些字書寫時要注意的?

請你帶着這些生字詞語,再正確流利地讀一讀課文。

3、初初地領略了一下新疆吐魯番的葡萄溝,你有什麼感受?(什麼是盛產水果呢?)

二、體驗學習。

1、葡萄溝盛產水果,五月有杏子,七八月有香梨、沙果、蜜桃,十月份還有人們最喜愛吃的葡萄,既然人們最喜愛吃葡萄,那麼我們就趕快去葡萄園看一看吧!

2、葡萄園到了。讀一讀第二自然段,快看看葡萄種在哪兒?什麼是“梯田”呀?(課件理解“梯田”。)

3、這就是“梯田”,我們趕快登上山坡,仔細去瞧瞧。這裏的葡萄生長的怎樣?(學生可能會説枝葉,也可能會説葡萄可以按順序學習)我們先來看看夏天的葡萄吧!

在課文中找到句子,自己讀。再指名讀。出示句子

(1)請讀的同學上來動動手,給我們這裏也搭建個“涼棚”?出示“葡萄葉”。讓學生上台貼樹葉。這個就是課文裏描寫的“綠色的涼棚”嗎?不是的,為什麼?理解“茂密”。板書:枝葉茂密。你能把她們變茂密嗎?再請學生上來貼樹葉。

(2)夏季,烈日炎炎,站在這綠色的涼棚底下,你們感覺如何?

生:“涼快”、“涼爽”、“舒服”……(出示圖)

課件進一步感受,引導學生帶着感受自由地讀讀相關的句子。

4、葡萄一天天長大了,到了秋季,成熟的葡萄是怎樣的呢?板書:葡萄。我們一起來欣賞。

用圖片,讓學生認識紅的、白的、紫的、暗紅的、淡綠的葡萄。欣賞了這些葡萄,你有什麼感受?(悟出葡萄顏色多,數量多)。在課文中找到相應的詞語,理解“一大串”板書:一大串

(3)這麼多顏色鮮豔的葡萄,你能用一個詞語來表達嗎?課文中用的是哪個詞?出示句子。板書:五光十色

“五光十色”和“五顏六色”,在比較中悟有什麼不同。

(4)有感情地讀讀相關的句子,自己讀,再指名讀,並讓讀的學生把葡萄“掛”在葡萄架下。(十個人左右)(先發再一起貼)最後齊讀。

指着板書小結:夏季葡萄枝葉茂密,秋季葡萄五光十色,美麗極了。你能連起來讀一讀這兩個句子嗎?。(出示句子)這段話是按什麼順序來寫的?找出表示時間的詞。

6、看着這些五光十色,美麗極了的葡萄,你最想幹什麼?

7、葡萄溝的葡萄這麼誘人,那麼維吾爾族老鄉是怎麼樣的呢?板書:老鄉熱情好客。你從哪裏看出來的?

8、“準會”就是?“吃個夠”就是?引讀最後一句。

9、請你選擇課文第二自然段中,你最喜歡的句子讀讀、背背;已經迷上葡萄溝的葡萄的同學,你也可以整一段讀讀、背背。

四、作業:

1、課堂練習(1)、(2)題。

觀潮教案設計優秀教案篇6

教材分析:

?坐井觀天》這則寓言,通過生動有趣的對話,給小朋友們講述了一個寓意深刻的故事。文章通過青蛙和小鳥對天的大小的爭論,説明了一個深刻的道理:看問題、認知事物,站得要高,看得要全面,不能像青蛙那樣犯了錯誤還自以為是。這一寓意,對於低年級的小朋友來説具有實際的指導意義,因為他們對事物的認知往往是片面的。

同學分析:

二年級同學年齡小,他們經常把局部當整體,“管中窺豹”“一葉障目,不見泰山”的看問題的方法是錯誤的,但他們在生活中卻經常犯這樣的錯誤。比方學藝,常會有這樣的感覺,剛接觸時,自我感覺特別好,以為自身會了,待到用時,方才明白,山外有山,學無止境。這異於“坐井觀天”啊。因此,進行本課的教學是非常必要的。

設計理念:

成語故事《坐井觀天》,讓同學懂得目光短淺,眼界狹小,見識就會有限的道理。我認為可針對同學喜愛故事的特點,利用插圖,激發他們主動讀故事,引導他們評價故事中的人與事,從中理解和懂得故事所包括的道理,還可以啟發同學大膽想象,續編故事。要讓同學把故事中的道理與自身和周圍世界聯繫起來,感悟故事,感悟生活。因此,朗讀、質疑、討論、評價、想象是比較好的學習方式。

教學目標:

1.認知3個生字;

2.能夠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3.發揮想象力,初步理解寓意;

4.理解“井沿”“無邊無際”等詞語。

重點難點:

懂得“坐井觀天”寓意.

教學流程及意圖:

一.談話導入

同學們,今天教師給大家帶來了兩隻可愛的小動物——小青蛙和小鳥,它們想和大家做朋友,同學們説好嗎?

在黑板上貼青蛙與鳥的圖片。

(以畫導課,激發同學興趣,有利於引導同學進入課堂學習。)

小青蛙和小鳥為了一件事爭吵起來,誰也不讓誰,咱們來看看是為了什麼事,請同學們幫着解決一下好嗎?

板書課題,13.坐井觀天。在解決小鳥和小青蛙的問題前,老師先考考你們,坐井觀天中的觀是什麼意思?有的同學知道,有的同學不知道,那麼,我們學了課文你就會明白了。

二.初讀課文,瞭解大意。

1、圈出自己不認識的字。

2、拼讀生字,記住字形。

3、朗讀課文,讀通順。

4、標出自然段。

好了,同學們,大家讀完課文,老師讓你們自己當小老師來學習我會認的字。

1.學生來説是怎麼認識這個字的。

2.摘蘋果識字。帶拼音、去拼音識字。

三.學習課文,理解內容

1.同學們,課文中講青蛙住在什麼地方——(井裏)

(老師簡筆畫井,把黑板上貼的青蛙移置到井裏)

2.那麼,小鳥從哪兒來的呢——天上飛來,落在井沿上。

師將小鳥圖片放在井沿,看圖理解井沿就是井邊。

(通過圖直接觀察理解“井沿”,形象又直觀。)

小結:現在同學們知道了,這隻小青蛙的家住在井裏,小鳥呢?從天上飛來,飛累了,落在井沿上,那麼它們為什麼事爭吵起來了呢?

(教師範讀,生傾聽)

3.青蛙的觀點是什麼?它眼中的天是什麼樣?它為什麼説天只有井口那麼大呢?

4.小鳥的觀點是什麼?它眼中的天是什麼樣?“無邊無際”是什麼意思?

(步步設疑,培養同學考慮能力。)

5.你認為青蛙和小鳥誰説得對?小組討論一下,並彙報。

(擺清青蛙和小鳥的觀點,讓同學討論,培養同學合作學習能力和善於分析、善於考慮的能力。)

小結:大家都認為青蛙錯了,那你知道青蛙為什麼錯了嗎?它眼中的天為什麼只有井口那麼大呢?請同學做個實驗,把你的書卷起來,往天上看,你看到了多大一片天?

(以實驗為突破口,瞭解青蛙錯誤的原因,培養同學動手尋找問題根源的能力。)

6.這隻小青蛙一直生活在井裏,所以它看到的天只有井口那麼大,設想一下,假如有一天,青蛙跳出水井,跳到井沿上,它會看到什麼?説些什麼呢?

(擴展思維,培養同學想像能力。)

7.下面,咱們看本文題目

“坐井觀天”,現在你明白“觀”是什麼意思嗎?是誰坐在井裏看天呢?同學們可千萬不要學井裏的小青蛙呀,老師希望你們看更多的書,瞭解更多的知識,千萬不要當“井底之蛙”呀!

(最後解題,符合同學認知規律,加深對成語的印像。)

四:小結

五:作業

觀潮教案設計優秀教案篇7

一、班會背景

9月20日是我國公民道德宣傳日,為落實上級文件的要求,學校要求每個班級開展“做一個有道德的人”主題班會引導全體學生遵守社會公德、愛護公共設施,文明出行、共建平安和諧的良好社會、校園環境,為提高自身修養、提升遠華中學文明形象做出積極的貢獻。

二、班會目的

通過深入開展“做一個有道德的人”主題實踐活動,增強學生社會公德意識和安全意識,培養廣大學生積極的人生態度、高尚的道德品質和良好的行為習慣。

三、班會準備

(1)教師準備:製作班會課件

(2)學生準備:蒐集素材、撰寫發言稿

(3)材料準備:準備文明知識自測題目,準備ppt.

四、班會過程

(一)活動基本情況

時間:20__年9月22日

地點:八年級(3)班教室

主持人:楊玉枚

參與者:八年級(3班)班全體同學

(二)活動程序

(1)引言,宣佈主題班會開始;

(2)展現校園不文明現象;

(3)分別討論其中的弊端;

(4)進行文明知識自測;

(5)宣讀倡議書;

(6)道德小宣誓;

(7)班主任、領導總結。

(三)活動紀實

?引言】

中國自古是一個禮儀之邦,講文明、有道德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禮義廉恥,孝悌忠信是古人的道德準則。即使在今天,一個社會是否和諧,一個國家是否長治久安,很大程度上仍取決於全體社會成員的思想道德素質。

校園文明,在於點點滴滴,在於一舉一動,在於每個人的一言一行,作為學校裏的學生為了建設文明美好的校園,我們今天召開主題班會,旨在加深大家對建設校園文明的重要性的認識,更進一步地營造和諧文明的校園

所以在今天的主題班會開始之初,我想先問大家一個問題,大家都知道身邊的那些不文明現象,知道的同學請舉手。(同學每人説一兩句即可,互動調節氛圍)

看來大多數同學都發現了我們身邊的這些不文明行為,下面我們來看一組圖片吧。(放圖片)

圖片展現的都是我們身邊的不文明現象。我們都已司空見慣,熟視無睹了,請大家問一問自己,有沒有這樣的行為呢?

請同學們結合這些不文明現象,展開討論,舉手發言。

沒錯,課堂是我們學習的主陣地,是我們成就夢想的地方,是我們養精蓄鋭,汲取知識的重要場所。還有課間的一些不良行為等嚴重破壞了他人和諧的學習和生活環境,是一種不尊重他人和不禮貌的行為,也是個人素質修養不高的表現。(放圖片)

接下來請看第三,四個不文明行為(放兩點)下面同學談談自己的見解。

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糧食是不能隨便浪費的,因為那是用汗水換來的。正所謂“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一絲一縷恆念物力維艱。”還有點滴小事成就你我意識,從小事做起,不要在以怕耽誤時間為藉口,請將雜物送進垃圾桶。(放圖片)

下面請看第五六個不文明行為.(放兩點)下面同學談談自己的感想。

網絡是一把雙刃劍,而吸煙酗酒更是不符合身份的行為,一身校服,一臉稚氣,那支香煙,讓你失去清純,要吸煙?還是要尊嚴?請滅掉你手中的香煙!我們身邊還有別的不文明現象。我們大家來看一下圖片吧。

請同學們結合這些不文明現象,展開討論,舉手發言。

這些不文明的行為都是從點滴小事中體現出來的。很多人無視這些小事,可這正是體現個人品德素質的地方。從今天開始,從點滴的小事做起,讓我們一起共建文明的校園吧!

現在請同學們和我們一起做幾道文明小測題!在文明小測題開始之前,請大家拿出一張紙記下自己的選項。

“文明人”自測:你是一個文明的人嗎?

做了這些小題後大家一定對文明對道德有了更深一步的瞭解了吧!請24到30分的同學舉手,(大家要向他們學習啊。)校園文明在於點點滴滴,在於一舉一動,在於每人的一言一行,

禮儀是人類為維繫社會正常生活而要求人們共同遵守的最起碼的道德規範。

禮儀,對一個社會來説,是一種文化,是一個國家社會程度、道德風尚和生活習慣的集中反映;對一個人來説,是一個人的個性

氣質、道德水平、文化修養、審美情趣和交際能力等的外在表現,是人際交往的通行證,也可以説禮儀是一個人的最基本素質之一。

觀潮教案設計優秀教案篇8

學校:__中學

班級:八年級64班

班主任:趙__

時間:20__年10月23日

活動形式:師生互動

活動內容及過程: 舉案例,營造氣氛

(一)班主任開場白:

人最寶貴的是生命,生命屬於我們僅有一次。作為新世紀的中學生,我們是否有強烈的安全意識,是否有足夠的自我防護自救能力?在當今這個平和安定的年代裏,我們可能會覺得安全二字很輕飄,也很遙遠,我們總相信,被厄運女神光臨的那個人,一定不是我。然而,事實往往是殘酷的。請同學們展示蒐集資料,告訴大家:危險,究竟離我們有多遠?

(二)危險,距離我們並不遙遠

學生敍述近年來定襄縣一帶交通事故、神山鄉及周遭各類災情以及其他溺水、觸電、打架鬥毆等損傷情況……

1、定襄在線上的一些事故。

2、周邊兄弟學校發生的安全事故:宏道國中、南關學校……

3、我校以往出現的安全小事故。

(三)面對一幕幕慘劇,我們想到什麼

學生們談自己的感受,分析事故發生原因,慘劇釀成原因…… 班主任歸結各類安全隱患:

交通、飲食(煙酒)、生活(水電使用、體育活動、打架鬥毆等)、自然災害等。

(四)珍愛生命,我們該做些什麼

1、學生自由論壇——增強安全意識,學習安全知識:介紹火災脱險、溺水救護等知識。

2、班主任強調平時行為規範:

(1)課間文明休息,不追逐推搡,不摸高,不攀爬門窗、扶欄。

(2)輕步穩行,上下樓梯一律靠右,學會謙讓

(3)舉止文明,寬容對人。

(4)遵守勞動和活動紀律,聽從老師安排,不得擅自活動。

(5)校內不騎車。放學回家規範坐車、文明騎車。

(6)假期裏不騎摩托,不進營業性娛樂場所,不擅自外出遊玩。

(五)班主任小結

希望能通過這次活動進一步增強我們的安全意識和自我保護意識。讓安全繫着你、我、他;願我們的生活每天都充滿陽光和鮮花;願平安永遠着伴隨我們大家!

(六)活動效果及反饋:

這次活動增強了大家的安全意識,也讓學生學到一些自救常識,對於排除安全隱患、保護自身生命安全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