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變異的教案8篇

來源:巧巧簡歷站 2.73W

編寫教案是教師專業發展的重要一環,能夠促進教學水平的提升,編寫教案可以幫助教師系統地總結和記錄教學中的亮點和成功經驗,為今後的教學提供參考,以下是本站小編精心為您推薦的生物變異的教案8篇,供大家參考。

生物變異的教案8篇

生物變異的教案篇1

一、教材簡析:

?遺傳和變異現象》是北師大版生物八年級上冊第20章《生物的遺傳和變異》的第一節,教材主要從三方面:1、通過比較個體間性狀的差異,使學生識別生物的性狀和相對性狀;2、通過欣賞和評價兩幅19世紀的漫畫,幫助學生認識生物的遺傳現象和變異現象;3、通過課後的性狀調查和思考與練習,進一步強化學生對遺傳和變異的領悟;來幫助學生初步建立遺傳與變異的概念,從而有助於學生認識生物世界遺傳的多樣性,為今後學習生物的進化打下基礎。

二、學情分析:

八年級學生從未學習過遺傳學的相關知識。但他們在日常生活中或多或少接觸過相關內容或觀察過此類現象。只是未能上升到理論的層次。這已經為新知識的學習奠定了認知的基礎。而且,八年級的學生已經具備了一定理解、判斷、推理的能力。教師應充分調動起他們的這些能力,引導學生進行探究和總結。

三、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正確表述性狀、相對性狀,遺傳和變異的概念;

2、能列舉和辨別生物的性狀、相對性狀以及生物的遺傳和變異現象;

3、觀察並描述相關的遺傳和變異現象。

能力目標:

通過活動讓學生掌握“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法,在調查、合作、交流中培養學生表達、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及實踐能力。

情感目標:

通過觀察並描述相關的遺傳和變異現象,使學生了解生命個體的獨特性,培養學生熱愛自然、珍愛生命情感。

教學重點:

1、理解性狀、相對性狀、遺傳、變異等名詞。

2、能解釋並舉例生活中的一些生物學現象。

教學難點:

1、理解相對性狀指同一種生物同一性狀的不同表現形式。

2、理解遺傳和變異現象

教學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

教學課時:一課時

課前準備:

多媒體幻燈片。

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

幻燈片展示:2組同學們熟悉的明星照片,請同學們觀察照片中的人物在外貌特徵上有什麼共同點,以此導入新課:遺傳和變異現象。

二、新課。

知識點一:性狀和相對性狀

1、性狀

1)小遊戲:

①猜一猜:這分別是誰的眼睛?

(引出名詞——形態特徵)

②猜一猜:這是誰的聲音?

(引出名詞——生理特性)

由以上兩個小遊戲引出:性狀

性狀——生物的形態特徵和生理特性,在遺傳學上都稱為性狀。

2)思考:同種生物同一性狀表現類型相同嗎?

3)根據性狀的概念説出葡萄的性狀。

展示同種生物同一性狀表現類型不同的圖片,從而引出:相對性狀

2、相對性狀

相對性狀——同一種生物同一種性狀的不同表現類型。

1)展示4組圖片,判斷圖片中的性狀是否是相對性狀?

2)活動:個體間性狀的比較討論:

①在活動最後,有沒有人和報告者一起站立?説明了個體間性狀表現是否完全相同?

②根據活動結果推測世界上兩個人性狀完全相同的可能性有多大?

3)你能行:辨別下列哪些是相對性狀。(對性狀和相對性狀進行鞏固)

知識點二:遺傳和變異

1、遺傳

1)小遊戲:尋找親人

2)活動:欣賞和評價有關性狀遺傳的漫畫:《新鼻子》《舊磚上脱落的碎片》。

討論:

①《新鼻子》中的鈎鼻子和《舊磚上脱落的碎片》中的斷腿有什麼不同?

②哪幅漫畫中表達的生物學現象是可能發生的?為什麼?請同學們説説以上兩項活動的體會:父母和子女之間的性狀有相似性,説明性狀可以由親代傳遞給子代。

從而引出:遺傳——子女和父母之間的性狀存在相似性,表明性狀可以從親代傳遞給子代,這種現象稱為遺傳。

3)展示4組與遺傳有關的圖片。

4)思考:子女和父母之間以及子女個體之間性狀一定相似嗎?展示3組有親緣關係的圖片,請同學們觀察他們之間的性狀差異。從而引出:變異——子女和父母之間以及子女個體之間的性狀表現存在。

生物變異的教案篇2

一、教材地位和作用

?減數分裂》這一課題是在生物第三章第一節的第二部分。這部分內容不僅是第三章的重點內容,也是整本書的重點內容之一。它以學過的細胞學知識、染色體知識、有絲分裂知識、生殖種類知識為基礎。通過學習,使學生全面認識細胞分裂的種類、實質和意義,為後面學習遺傳和變異,生物的進化奠定細胞學基礎。

二、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掌握減數分裂的概念和精子的形成過程;理解減數分裂和受精作用的意義。

2、能力目標:通過觀察減數分裂過程中染色體的行為變化,培養學生識圖、繪圖能力以及比較分析和歸納總結的能力。

3、德育目標:通過學習減數分裂和受精作用的意義,加深對事物自身變化規律性的認識,培養對立統一和發展變化的觀點。

三、教學重點、難點以及確定的依據

1、教學重點:減數分裂概念和過程。這是生殖細胞形成的基礎,又是遺傳和變異和細胞學基礎。

2、教學難點:同源染色體、四分體的概念以及染色體行為的變化規律,其中染色體行為的變化規律既是難點又是重點。初學者對此缺乏感性認識,較難抓住本質。

四、教材處理

根據教材的重難點、學生的實際情況以及多媒體課件傳遞信息量有的特點,這部分內容我安排2個課時。第一課時學習減數分裂概念和精子的形成過程,減數分裂和受精作用的意義。第二課時學習卵細胞的開成過程,減數分裂和有絲分裂異同點的比較。這裏主要説明第一課時的教學方法和教學過程。

五、教學方法和手段

利用多媒體課件,創設形象生動的教學氛圍,同時應用講述法、談話法、比較法、指導讀書法等,引導學生思考一系列問題,使他們積極主動參與到教學中,在獲取知識的同時,培養學生觀察、比較和總結的能力。在獲取知識的同時,培養學生觀察、比較和總結的能力。

六、具體的教學過程

分為二部分

第一部分:導??

首先以問題引入,引發思考(1)什麼是有性生殖?(2)其主要方式是什麼?回答之後,演示卵式生殖過程即受精作用,提醒學生注意受精卵中的染色體組成,為進一步觀察受精卵中染色體的特點,又設計動畫模擬精卵的結合過程。這樣,學生從畫面上能清楚看出,受精卵中的染色體一半來自精子,一半來自卵細胞,並且每兩條染色體大小、形態相似,由此引出同源染色體概念。為進一步説明同源染色體特點,插人類體細胞的染色體圖,最後得出完整概念。同源染色體是本課題的關鍵點和切入點,在教學安排上,將同源染色體概念提前講述,為的是分散難點,為後面講述聯會和四分體奠定基礎。

由於精子、卵細胞的染色體都只有受精卵即體細胞一半,自然引出問題精子和卵細胞怎樣產生?先請學生討論,能否以有絲分裂方式產生?之後引出減數分裂概念。並展示學習這一概念應注意的幾個問題,包括:減數分裂自然想了解減數分裂的具體發生過程,進入第二部分,以精子的形成過程為第二部分:精子的形成過程。

第二部分:精子的形成過程

首先以指導讀書法,讓學生帶着幾個思考題進行讀書學習。思考內容包括:"精子在哪裏形成?精子形成過程中各階段細胞名稱是什麼?什麼是聯會、四分體?’減數’發生在什麼時期?"為講述方便,也為了後面能説明染色體分離的隨機性,細胞中的染色體以4條表示.同時,為防止學生眼花繚亂,分散了注意力,整個分裂過程先逐圖出現。

講述精原細胞時,除指出它來自精巢,還應點明它的染色體數就是體細胞的染色體數。精原細胞形成初級精母細胞時,強調染色體在這一時期複製,也就是要説明,聯會時期,每條染色體已含有兩條染色單體,只是由於這一時期染色體呈染色質狀態,所以看不出來,這樣可以避免學生錯誤以為複製是在四分體時期進行。

四分體時期,除強調概念處,為避免個別學生錯誤地將整個細胞中的4條染色體當作一個四分體,先提問:圖中有幾個四分體?再將其中一個四分體作閃爍處理以加深印象最後還要對四分體作個總結,指出:四分體個數就是同源染色體對數。這樣處理,較好地突破?"四分體"這一教學難點。分裂後期,先顯示一種同源染色體分離情況,形成兩個子細胞,接着讓學生討論同源染色體能否有另一種的分離情況?討論之後在後期又出現另一種分離圖,由此説明:染色體具有一定的獨立性,同源染色體移向哪一極是隨機的即不同對染色體之間可能自由組合。

為後面學習遺傳學的"分離規律和自由組合規律"奠定細胞學基礎。減數第二次分裂過程與有絲分裂相似,學生容易掌握,但也要強調兩點?"分裂"和"等數"。"分裂"即着絲點分裂,姐妹染色單體分開;"等數"即染色體數目不再減半。至於減數第二次分裂的過程,尤其突出有絲分裂後期與減數第二次分裂後期圖的比較,使學生通過畫面,清楚地看出二者的不同,即"是否含有同源染色體"的問題,進一步説明了減數分裂的本質。接着,全屏展示減數分裂的全過程,目的有兩個,一是總結減數分裂的實質,二是利用板書複習各分裂時期細胞的名稱。板書如下:

精子的形成:

精原細胞初級精母細胞次級精母細胞精子細胞精子

(複製) (減數第一次分裂)(減數第二次分裂)(變形)

2n 2n n n n

在上面學習的基礎上,為使學生更好地掌握染色體行為變化,播放精子形式的的連續動畫過程。

最後,總結減數分裂和受精作用的意義,先讓學生討論,教師再作補充,這樣既使學生理解其意義,而且培養了歸納總結的能力。最後指出這些也正是有性生殖的意義,從而既聯繫了上節課內容,又使本節課內容前後呼應。

為加強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和應用,培養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能力,設計了兩道課堂練習題,第一道題考查學生對染色體數目變化規律性的掌握情況,第二道題考查學生對同源染色體、四分體概念的掌握情況,通過兩道練習題,及時反饋教學效果。

實踐證明,在教學中能否引導學生進入一種的學習情境是教學成敗的關鍵。講授減數分裂這部分內容,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而應用多媒體課件輔助教學,可以把複雜的問題具體化,把抽象的問題形象化,動中有靜,靜中有動,給學生創設了一種良好的學習氛圍,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熱情,使他們積極主動參

生物變異的教案篇3

教學理念

以新課標“面向全體學生,倡導探究性學習,注重與現實生活的聯繫,提高學生的生物科學素養”的基本理念為依託,以學生的發展為本,貫徹落實三個維度的目標----即知識目標、能力目標、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在教學中,讓學生親歷從觀察現象上升到理論水平的探究過程,領悟科學探究的方法,感悟科學態度與科學精神.

教材分析

教材主要是關於對遺傳和變異的現象進行比較,要認識生物遺傳和變異的實質和規律,就要從生物性狀的遺傳和變異開始學習。教材在利用活動掌握性狀和相對性狀的基礎上,從欣賞和分析兩幅漫畫開始,來理解遺傳和變異現象,並應用俗語和生活實例做到理論聯繫實際,從而使學生能解釋日常生活中的有關現象。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正確表述和理解性狀、相對性狀、遺傳、變異等概念;

2、能力目標:

⑴通過對書本上有關性狀遺傳的漫畫,培養學生識圖能力。

⑵能舉例説出動物、植物和人的不同性狀及其相對性狀;描述相關的生物遺傳和變異現象。

3、情感目標與價值觀:

(1)通過對遺傳和變異的學習,讓學生認識到自然界的奧祕現象,只要深入研究,任何事物都能有所認識。

(2)培養學生熱愛自然的情感和懷有感恩的心。

(3)並體會到合作與交流的重要價值。

教學重難點

1、重點:區別性狀和相對性狀;辨別並描述遺傳和變異現象.

2、難點:理解遺傳和變異現象;解釋生物界中的生物學現象.

學生分析

八年級學生在平時的生活中對遺傳和變異現象可以辨認,但卻沒有理論作基礎,因此不能對有關現象作出正確的解釋。針對大多數學生喜歡分組實驗,喜歡親自動手操作,所以在教學過程中,讓學生觀察實物並進行總結,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但是,學生的總結水平有限,所以教師要適當進行必要的引導和補充。

生物變異的教案篇4

教學目的

(1)理解染色體組型的概念

(2)性別決定的方式

(3)伴性遺傳的傳遞規律

教學重點

(1)染色體組型的概念

(2)xy型性別決定的方式

(3)人類紅綠色盲的主要婚配方式及伴性遺傳的規律

教學難點

(1)人類染色體組型的分組特點

(2)人類紅綠色盲的主要婚配方式及伴性遺傳的規律教學過程

(一)染色體組型概念染色體的類型人類染色體組型分析

(二)性別決定的概念和類型

(三)伴性遺傳

人類紅綠色盲的主要婚配方式及規律

知識拓展

遺傳病不同遺傳方式的判斷依據與方法

①先確定是顯性還是隱性遺傳病

a.遺傳系譜圖中,只要雙親正常,生出孩子有患病的,則該病必是隱性基因控制的遺傳病。

b.遺傳系譜圖中,只要雙親都表現患病,他們的子代中有表現正常的,則該病一定是由顯性基因控制的遺傳病。

②判斷是常染色體遺傳還是伴性遺傳。

a.隱性遺傳情況的判定。在確定是隱性遺傳的情況下,就不要考慮顯性情況,只考慮是常染色體隱性遺傳還是伴x染色體隱性遺傳(伴y染色體遺傳很容易區分開)。這樣就把問題化繁為簡,變難為易。思維的頭緒簡單明瞭,問題也就容易解決。下面兩點就是解決這類問題的要點:

第一,在隱性遺傳的系譜裏,只要有一世代父親表現正常,女兒中有表現有病的(父正女病就一定是常染色體隱性遺傳病。)

第二,在隱性遺傳的系譜中,只要有一世代母親表現有病,兒子中表現有正常的(母病兒正),就一定不是伴x染色體隱性遺傳病,而必定是常染色體的隱性遺傳病。

b.顯性遺傳情況的判定。關於顯性遺傳的判斷,也有兩個特點可作為判斷的依據。

第一,在顯性遺傳的系譜中,只要有一世代父親表現有病,女兒中表現有正常的(父病女正)。就一定是常染色體的顯性遺傳病。

第二,在顯性遺傳的系譜中,只要有一世代母親表現正常,兒子中有表現有病的(母正兒病,就一定不是伴x染色體的顯性遺傳病,必定是常染色體的顯性遺傳病。)

③不能確定判斷類型

若系譜中無上述特徵,就只能做不確定判斷,只能從可能性大小方向推測,通常的原則是:若該現在代與代之間呈現連續性,則該病很可能為顯性遺傳,若系譜中的患者無性別差異,男女患者各佔1/2,則該病很可能是常染色體上的基因控制的遺傳病;若系譜中的患者有明顯的性別差異,男、女患者相差很大,則該病很可能是性染色體上的基因控制的遺傳病。它又分以下三種情況:

a.若系譜中的患者男性明顯多於女性,則該遺傳病更可能是伴x染色體的隱性遺傳病。

b.若系譜中的患者女性明顯多於男性,則該遺傳病更可能是伴x染色體的顯性遺傳病。

c.若系譜中,每個世代表現為:父親有病,兒子全病,女兒全正常,患者只在男性中出現,則更可能是伴y染色體遺傳病(由只位於y染色體上的基因控制的遺傳)。

[練習]

1、為了説明近親結婚的危害性,某醫生向學員分析講解了下列有白化病和色盲兩種遺傳病的家族系譜圖。設白化病的致病基因為a,色盲的致病基因為b,請回答:

(1)寫出下列個體可能的基因型:ⅲ-8;ⅲ-10 。

(2)若ⅲ-8與ⅲ-10結婚,生育子女中只患白化病或色盲一種遺傳病的概率是;同時患兩種遺傳病的概率是。

(3)若ⅲ-9與ⅲ-7結婚,子女中可能患的遺傳病是,發病的概率是。

2、下表是4種遺傳病的發病率比較,請分析回答:病名代號非近親婚配子代發病率表兄妹婚配子代發病率甲1:310 000 1:8 600乙1:14 500 1:1 700丙1:38 000 1:3 100丁1:40 000 1:3 000

(1)4種疾病中可判斷屬於隱性遺傳病的有。

(2)表兄妹婚配子代的發病率遠高於非近親婚配子代的發病率,其原因是。

3.某家屬中有的成員患有丙種遺傳病(設顯性基因為b,隱性基因為b),有的成員患丁種遺傳病(設顯性基因為a,隱性基因為a),見系譜圖。現已查明ⅱ6不攜帶致病基因。問:a、丙種遺傳病的致病基因位於染色體上;丁種遺傳病的致病基因位於染色體上。

b、寫出下面兩個體的基因型ⅲ8,ⅲ9 。

c、若ⅲ8和ⅲ9婚配,子女中只患丙或丁一種遺傳病的概率為;同時患兩種遺傳病的概率為。

生物變異的教案篇5

一、背景分析

本部分知識選自八年級上冊生物北師大版,第20章第5節《遺傳和環境》。學生學習過第三節的知識,對基因型和表現型的概念有所瞭解。在此基礎上學習基因型,表現型和環境這三者的關係,以及變異的分類。

概念分析

基因型:生物個體的基因組成

表現型:生物個體某一性狀的具體表現

可遺傳變異:由遺傳物質發生改變所引起的變異

不可遺傳變異:不涉及遺傳物質的改變,僅僅由環境條件引起的變異

二、教學目標

掌握基因型,表現型和環境這三者的關係,並區別什麼是可遺傳變異和不可遺傳變異

通過小組合作討論,實例分析,總結基因型,表現型和環境這三者的關係,,培養學生的觀察力和分析能力。

體會可遺傳變異在育種上的應用。

三、教學重難點

重點:基因型和表現型的概念理解

難點:基因型,表現型和環境的關係

四、設計思路

從生活現象入手,回顧基因型和表現型的概念,再從分析幾個生活中常見實例入手,總結歸納,整個過程,文字和圖片相結合,生活實際與書本知識相結合,讓學生通過現象分析本質,再得出相關結論。

五、教學準備

多媒體,ppt課件,圖片實例

六、教學流程

1、導入2、解讀目標3、概念複習4、合作探究5、展示、6、分析得出結論7、小結

8、課堂練習

七、教學過程

導入

老師:同學們還記得軍訓給你的最大感受是什麼嗎?學生:累,熱,曬黑了

教師:我們都知道性狀由基因決定,膚色也是基因控制的,那麼軍訓有沒有改變你的基因呢?帶着這個問題,我們學習今天的知識。

解讀目標

強調本節課的三維目標

概念複習

用有耳垂和無耳垂複習基因型和表現型的概念,學生回答,教師強調。

教師:基因型為aa的個體是否一定表現為有耳垂?

學生:是

教師:不一定,可以通過手術做成無耳垂,那麼她的基因型會不會變成aa?

學生:......(有回答會的。有回答不會的)

合作探究

學生小組討論分析兩個探究題

4、總結變異的類型:區別可遺傳變異和不可遺傳變異

5、可遺傳變異的應用

6、小結

a、表現型是基因型與環境條件共同作用的結果,基因型比較穩定,表現型容易受環境的影響

b、環境既可以引起可遺傳的變異,也可引起不遺傳的變異,只有引起遺傳物質發生改變的變異才是可遺傳的變異。

課堂練習

鞏固知識,抽學生回答相應的練習題,並及時糾正易錯知識。

八、板書設計

1、表現型=基因型+環境

2、變異的類型

a、可遺傳變異

b、不可遺傳變異

九、教學反思

本節課知識,在學生已有的知識基礎上,通過各種生活中的現象分析,學生小組討論並展示,教師適當引導學習基因型、表現型、環境的關係,並得出結論,讓學生感悟現象與本質的關係,概念之間的關聯性。並能區別可遺傳變異和不可遺傳變異,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分析能力,表達能力。

生物變異的教案篇6

尊敬的各位老師,大家好!

我説課的內容是:人教版教材八年級生物下冊第二章第四節《人的性別遺傳》,下面我將從教材分析、教學目標、教材處理與學法指導、課堂教學設計等四個方面對本節課的教學做以下説明:

一、教材分析

1、本節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本節課是在前三節介紹基因控制生物性狀以及基因傳遞和顯隱性的基礎上,繼續學習《人的性別遺傳》,這節課主要是運用前三節的知識,解釋學生關注的人的性別遺傳問題,可以説是遺傳知識的擴展。從本節課的前後聯繫來看,教材內容體現了經典與最新科技發展的統一,它將人人關心的性別問題轉化為染色體的組合,最終落腳於基因上,正是基因的差異,導致染色體的不同,結果產生男女有別。

教材在內容的呈現方式上,注意了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出發,從創設的情境中提出問題,激發學生主動探究,自主獲得知識、技能和積極的情感體驗。如通過讓學生觀察男、女成對染色體的排序圖和生男生女圖解,引導學生深入討論,男、女性染色體有哪些不同,不同染色體在組合中,會有什麼結果出現?並歸納得出結論“生男生女機會均等”。同時教材也注意了科學與社會,科學與生活的緊密聯繫。指出所謂的“轉胎丸”並不能決定生男生女,而是人體生殖細胞中卵細胞是否與含有x染色體或y染色體的精子結合決定的。

2、教學的重點和難點:

1)重點:學生通過觀察分析男女染色體圖片,知道人的性別差異是由性染色體決定的。

2)難點:通過模擬隨機受精活動理解生男生女機會均等的原因。

教學重、難點的確定依據:培養學生觀察分析問題的能力是新課標的核心,這是我確定本課重點的依據;提高學生科學素養,讓學生形成科學的世界觀,男孩女孩都一樣,從遺傳的角度分析,生男生女機會均等,這是我確定本課難點的原因。

二、教學目標

根據國中生物課程標準和本地學生的實際。確定本節課的教學目標為:

1.知識與技能

説明人的性別差異是由性染色體決定的。

2.能力目標

能運用所學知識解釋生男生女的道理,理解生男生女機會均等的原因。

3.情感態度價值觀

能用科學的態度看待生男生女問題。

三、教學方法

1、説教法

在教法上,我採用了本校的“差異適應性教學”新教學模式,在“獨學”“對學”“羣學”三個方面,根據教材的內容進行了的設計。我設計了以合作探究為主的學習方法:讓學生運用比較法發現“人的性別差異與第23對染色體有關”;運用實驗法探究生男生女的機率。在整個教學過程中,使學生始終主動地參與學習,成為學習的主人。

2、説學法

性別是一種特殊的性狀,在學生中總是存在着一種神祕感,因此本節課自然會成為學生感興趣的話題,本節課的關鍵是一方面是讓學生明白生男生女機會均等的知識,更重要的是要引導學生通過自己的觀察與思考,分析與討論獲得科學探究的方法。

首先,我播放了前一段時間新聞中播出的《產子祕方—“轉胎丸”》,吸引學生的注意力;然後提出一個學生們非常感興趣的問題“轉胎丸”真的能決定生男生女嗎?”

引入新課

一、獨學

接下來,我引導學生自主閲讀教材p36~p39內容,勾畫男女染色體差別及生男生女機會角等的原因,並完成教材助讀中的問題。

1、人的性別是由什麼決定的?

2、是誰發現了性染色體?如何發現的?

3、美國細胞學家威爾遜和斯特蒂文特是如何進一步給男女的性染色體命名的?

4、生男生女機會均等、女人在兩次月經之間會排出一個含___染色體的卵細胞。男人在一次生殖活動中可排出上億的精子,從含有的性染色體來説有___種,一種是含___染色體的,一種是含__染色體的。

二、對學

自讀完畢後,小對子相互交流,質疑在閲讀教材和教材助讀中的問題,並解決問題,相互檢測後,共同解決p38頁的討論題,讓學生們在觀察與思考中知道男女有別的原因,從而培養學生互助和歸納的能力。

三、羣學

在這一環節中,要組織好同學間的討論。如x與y染色體兩者有什麼差異?對於生男生女圖解,我讓學生藉助模擬生男生女機會均等實驗活動來完成,讓學生在活動中感知生男生女的機會是均等的。

四、情感目標的提升

通過學生們分析我國人口比例失調的原因?讓學生能用科學的態度看待生男生女的問題。

五、:學生

六、拓展運用

運用本節課的知識,來解釋一下“雙胞胎”、“龍鳳胎”各是怎麼一回事嗎?

從中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另一方面也提高了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附:板書設計如下

第四節 人的性別遺傳

一、男女染色體的差別

二、生男生女機會均等的原因

x、y染色體的隨機組合使得生男生女機會均等。

生物變異的教案篇7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舉例説出生物的性狀,以及親子代間在性狀上的延續現象。舉例説出不同種性狀和相對性狀之間的區別。舉例説出生物的性狀是由基因控制的。

2、過程與方法:以觀察分析圖片資料、文字資料及實驗資料為主線讓學生自己歸納得出什麼是性狀、基因控制性狀的結論。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關注轉基因技術給人類帶來的影響。

教學重難點

1、性狀、相對性狀的概念。

2基因控制性狀。

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

教師投影展示家庭成員性狀調查表,學生拿出自己完成的調查表。

師生互動:統計數據,發現規律。提出生物的遺傳和變異現象和概念。指出調查表中的各項調查內容,在生物學上屬於生物的性狀。

設計意圖:課前安排的調查活動有助於學生學習能力的提高和學習方法的掌握,藉此進一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還提供了學生與家長的情感交流,促進親子關係。同時為本節課的問題探討提供了很多較好的素材。

觀看錄像:瞭解人的各種遺傳性狀。

提出問題:什麼是生物的性狀?

引導學生繼續觀察、思考,總結出性狀的概念和相對性狀的概念。

學生活動:觀察幾種生物的性狀。

小組討論:

1、僅憑肉眼的觀察或簡單的測量,就能知道自己所有的性狀嗎?

2、嘗試概括什麼是生物的性狀。

3、通過觀察,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舉例説出同種生物的同一性狀常有哪些不同的表現形式。

小結:生物的性狀和相對性狀的概念。

提出問題:性狀能否直接傳給後代?它又是誰控制的?

學生活動:資料分析――轉基因鼠的啟示。

教師應較詳細介紹此項生物技術的基本過程,以加深學生的理解。

這是一種世世代代都是小體型的鼠,人們在對它做了一些特殊的處理之後,看看它的後代有什麼變化。在雌雄小鼠 2-3倍,體積大一倍。

小組討論:

1、在這項研究中,被研究的性狀是什麼?控制這個性狀的`基因是什麼基因?

2、轉基因超級鼠的獲得,説明性狀與基因之間是什麼關係?

3、由此推論,在生物傳種接代的過程中,傳下去的是性狀還是控制性狀的基因?

小結: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狀。

教師播放錄像:轉基因技術的運用。

學生活動:觀看錄像,加深對基因決定性狀的理解。

設計意圖:通過以上實驗分析和觀看錄像,以學生非常關注的話題,可調整學生的注意力,增加他們的學習熱情,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從內容上看,有利於學生進一步理解基因控制性狀的事實,確信無疑,相信科學,樹立辯證唯物主義思想觀點。還能利用此片對學生進行科學態度、科學精神和科學方法的教育以及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教育。

教師提出辯論話題:轉基因技術的利弊(是讓學生課前準備好素材以確保效果)。

學生活動:展開辯論(可臨時組隊)。

小結:轉基因技術和其它許多科學技術一樣,都似一把雙刃劍……。

設計意圖:既訓練了學生的思辨能力、批判性思維和口語表達能力,又使學生明白科學技術應該為人類造福,而不是帶來災難的道理,科學研究的過程應該是具有社會責任感的。另在教學中還要注意提高學生學習的自主性、合作意識和探究能力的培養,力求學生的生物科學素養等其它各方面的綜合能有更大程度的提高。

教師總結:這節課我們知道了性狀、相對性狀以及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狀等知識,關於這些問題你還有什麼疑問嗎?

既然我們知道了生物在傳種接代中傳下去的是控制生物性狀的基因,那麼你還想了解基因是怎麼傳下去的嗎?是通過什麼傳下去的嗎?下節課我們一起來探討這個問題(激起學生進一步探究的熱情,保持生物學習的興趣,養成對科學追求無止境的精神)。

課堂練習:p28(及時反饋並矯正)

課後作業:配套練習《學習與評價》。

生物變異的教案篇8

一、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正確表述性狀、相對性狀、遺傳、變異等現象;

2、能力目標∶通過猜謎語、欣賞漫畫等活動,培養學生分析、識圖能力;能舉例説出動物、植物和人的不同性狀及相對性狀。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通過對生物界的遺傳和變異現象的認識,培養辨證思維能力及尊重科學、熱愛自然、珍愛生命情感。

二、教學重點、難點

1、重點:區別性狀和相對性狀;辨別並描述遺傳和變異現象。

2、難點:理解遺傳和變異現象;解釋生物界中的生物學現象。

三、學情分析:

學生對於生物的遺傳和變異現象,一般都有着比較濃厚的興趣,且在生活中具有一定的生物性狀、相對性狀、生物的遺傳、變異等相關的生活經驗,能夠比較容易尋找和發現周圍存在的遺傳和變異現象,但是還沒有形成理論知識,不能對相關的現象作出正確的解釋。

四、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發興趣,導入新課課件展示一組圖片

師:同學們仔細觀察她們,你注意到:

1、他們像嗎?

2、他們哪些特徵相似?

3、他們哪些特徵不相同?學生就會展開討論,順利進入主題,這就是我們這節要學習的遺傳和變異現象。

(二)組織學生開展幾個活動活動

1:連連看——學習生物的性狀師:很多同學都去過動物園或者在書本或電視上看過很多的動物,這些動物你們都熟悉嗎?生回答。

師:老師這裏出了幾道謎語現在請同學們幫我連連看:謎語一耳朵像蒲扇,身子像小山,鼻子長又長,幫人把活幹。——大象。是馬不拉車,叫馬也不錯,滿身黑道道,聽聲就奔跑。——斑馬。一種動物名叫鹿,鹿角不長脖子長。——長頸鹿。形狀象耗子,生活像猴子,爬在樹枝上,忙着摘果子。——松鼠。

教師提問:恭喜你們都猜對了,你們為什麼能猜出這些語句描述的是什麼動物呢?

學生:根據他們的形態特徵。

師:很好大家都抓住了動物的重要特徵。像剛才描述耳朵像蒲扇,鼻子長等都是生物體的形態特徵。同學們能説説其他生物的形態特徵嗎?

生:樹葉是綠色的,柿子是橘紅色的,樹幹粗壯······還有説話的聲音。

師:那麼聲音、動作是形態特徵嗎?

生:不是。

師:這些是生命活動中表現出來的特徵是生物的生理特性。比如人的色覺正常與否,血型、嗓音等都是生理特性。

師:給出性狀的概念,生物的形態特徵和生理特性在遺傳學上稱為性狀。

師:那麼什麼是相對性狀呢?請同學們看這幾幅圖片。思考圖片內容説明了什麼?生觀察圖片討論發言。

師:通過剛才的觀察我們知道了生物的同一性狀有不同的表現類型。所以同一生物的同一性狀不同表現類型稱為相對性狀。通過例子強調同一生物,同一性狀。

活動2:個體間性狀的比較。指導學生看書,引導學生辨別8種性狀。指導學生完成個體間性狀的比較。完成書本討論題。

師:通過剛才的檢查,最後沒有人站立,這説明什麼?根據這個活動結果推測世界上兩個人性狀完全相同的可能性有多大?(小組討論,組內代表發表見解,普遍能夠歸納出在同學當中,同一種性狀表現的特徵當中,有的性狀表現相同,有的性狀表現不同。個體之間各種性狀完全相同的可能性幾乎為0。):

活動3:照片連連看

師:大家在做性狀自我檢查中,發現自己有哪些性狀與爸爸媽媽的一樣?有哪些不同?(請2~3個學生談談)

師;剛才我們聽到的這3個同學都談到自己有很多地方跟父親或者跟母親是一樣的,也有不同的地方,那我們下面來做一個小遊戲:比眼力!(教師利用多媒體展示課前學生提供的一些家庭照片,讓大家來猜究竟是哪個同學的父親或母親。大家興致勃勃,大多數能很快猜出來,部分讓學生很猶豫,猜錯了。教師接着引導大家分析為什麼有的很容易猜對,有的猜錯了)

生:有的照片跟某某同學非常的相似,他們有很多性狀是一樣的,一看就能看出來是一家子。有的差異很大,所以猜不準。

師:這説明什麼呢?請大家閲讀100頁的第一段文字。並對重點字句圈點出來。(學生快速閲讀,掌握遺傳和變異的概念遺傳:性狀從親代傳遞給子代的現象。

變異:子女和父母之間以及子女個體之間的性狀存在差異的現象。)

師:(用多媒體展示遺傳和變異的概念):活動4:欣賞漫畫,並回答書本問題。

師:(多媒體展示法國著名漫畫家奧諾.杜米拉的漫畫《新鼻子》和《舊磚上剝落的碎片》)下面我們來欣賞19世紀的兩幅漫畫。

引導學生在小組間討論三個問題:

1、漫畫中表達了什麼生物學現象?

2、《新鼻子》中的鈎鼻子和《舊磚上剝落的碎片》中的斷腿有什麼不同?

3、漫畫裏哪種現象是可能發生的/哪種不可能?為什麼?學生討論,各小組代表陳述觀點,對遺傳和變異的概念進一步加深理解。

師:這裏有些諺語大家來説説其中有哪些是遺傳現象,哪些是變異現象?(生基本能説遺傳和變異現象)

師:這説明遺傳和變異是生物界裏普遍存在的現象。在自然科學中,探究遺傳和變異規律的科學就是遺傳學。我們看到這些特徵,你能辨別出哪些是相對性狀嗎?(教師打出一根據錄像內容編寫的練習題:山羊的白毛跟花狸鼠的黃毛;鴛鴦的游泳和鴛鴦的彩色羽毛;黑色小兔和灰色小兔。)

師:通過這節課的學習,我們對性狀和相對性狀,遺傳和變異的概念有多瞭解,你還能説出生物界中的那些遺傳和變異的現象?在遺傳學的領域中,大家想了解一些什麼問題呢?拿出我們的“問號記錄本”,把它寫下來,課餘我們可以利用網絡,查找資料想辦法解答它,或者在後面的學習中你可以找到答案。

作業:參考100頁“思考與練習”第三題的性狀調查表,可以自行設計,根據自己的喜好,對家庭成員的性狀進行調查,建議大家用數據統計,或者圖示、表格等辦法給大家呈現你的調查結果。

(三)、課堂小結

1、正確表述性狀、相對性狀、遺傳、變異等概念;

2、舉例生物的相對性狀;

五、佈置作業

六、教學反思

遺傳和變異的現象是自然界中普遍存在的。這一節的知識點相對比較簡單。如果照本宣科把幾個概念告訴學生,舉幾個例子,相信學生也能理解。但學生學習的熱情與興趣也許就會被扼殺了。對後面“性狀遺傳的物質基礎”、“性狀遺傳有一定的規律性”等抽象內容的學習就會造

七、板書設計:

第1節遺傳和變異現象

一、性狀和相對性狀

1、性狀:生物體的形態特徵和生理特性。

2、相對性狀:同種生物同一種性狀的不同表現類型。

二、生物性狀的遺傳和變異現象

1、遺傳現象∶性狀從親代傳給子代的現象。

2、變異現象∶親子之間性狀表現差異的現象。

今天的內容就介紹到這裏了。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