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教案8篇

來源:巧巧簡歷站 1.36W

教案的撰寫切忌抄襲和照搬,需要結合班級實際情況,優秀的教案可以調動學生們的積極性,以下是本站小編精心為您推薦的《生物》教案8篇,供大家參考。

《生物》教案8篇

《生物》教案篇1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理解細胞吸水和失水的原理。

(2)初步學會設計實驗的能力。

(3)學會觀察植物細胞質壁分離現象。

2、過程與方法

(1)能通過圖示和實驗來歸納問題、總結規律;

(2)能運用細胞吸水和失水的原理來解釋生活和生產實踐中的有關現象。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體驗並樹立生物體結構和功能相適應、局部與整體相協調的科學世界觀。

重點與難點

1、重點

細胞吸水和失水的原理。

2、難點

細胞吸水和失水的原理、質壁分離實驗的設計。

教學過程

教師活動學生活動設計意圖

三、細胞的吸水和失水

引入:小實驗——蘿蔔條的軟硬對比

1、浸在濃鹽水中的蘿蔔條;

2、浸在清水中的蘿蔔條;

3、新鮮的蘿蔔條。

小結:細胞的滲透吸收和滲透失水

滲透:水分子通過細胞膜的擴散。

觀察並分析造成軟硬差異的原因。

培養分析問題的能力

置疑1:如何從顯微角度觀察細胞的吸水和失水?思考引導學生透過到本質看現象

1、實驗設計:洋葱外表皮細胞吸水和失水實驗

材料:洋葱鱗葉

置疑2:為什麼選用洋葱做實驗?思考

2、滲透的結構基??

讀圖識圖

複習:選擇透過性的概念

為實驗設計鋪墊

置疑3:水分子通過滲透作用主要進入了細胞的什麼結構或從什麼結構離開了細胞?思考並判斷為實驗設計鋪墊

儀器和試劑:顯微鏡、鑷子、載玻片、蓋玻片、刀片、30%蔗糖溶液、清水

討論:如何設計實驗

小結:

設計原則:對照原則

變量唯一原則

設計實驗並交流

引導學生形成實驗設計的科學理念

指導學生操作實驗

實驗操作

實驗技能練習

實驗總結:洋葱外表皮細胞吸水和失水視頻

質壁分離:植物細胞壁與其原生質層分離的現象。

質壁分離復原:質壁分離後的細胞恢復原正常形態的現象。

置疑4:聯繫實驗思考細胞吸水或失水的外部條件是什麼呢?

思考學會由現象到原理的自我歸納總結

3、原理

當外界溶液濃度 小於 細胞液濃度時,細胞吸水;

當外界溶液濃度 大於 細胞液濃度時,細胞失水。根據操作過程中看到的三個圖像逐一分析

學生總結

進一步探究:洋葱外表皮細胞液的濃度。討論交流拓展思維,鞏固實驗

思考題

1、將動物紅細胞分別放在蒸餾水中和濃鹽水中會看到什麼現象?

2、為什麼對農作物一次施肥過多,作物會出現“燒苗”現象?

3、將新鮮的黃瓜放在蔗糖與食醋配製成的糖醋汁液中,開始時黃瓜呈現萎縮,糖醋汁液麪上升。2天后,糖醋汁液麪下降,黃瓜呈現膨脹並有酸甜味道,説明醃製的黃瓜細胞內既有蔗糖分子又有醋酸分子,試分析原因。

教學反思

本節課在設計方面進行了多次改進,最後確定為先讓學生設計實驗,通過實驗總結出原理,再由拓展實驗將實驗和原理整合在一起,為學生創設思維拓展的空間,最後聯繫習題解釋生活和生產實踐方面的現象,將知識運用到實際。作為教師,整個過程始終耐心細緻的在引導學生如何思考、如何解決問題,個人認為這是值得肯定和有效的地方。在細節方面,如果以蔗糖分子和水分子為例,將原生質層選擇透過性的特點講透、講深,相信學生在設計和理解方面會更快更好。另外在習題設計上,如果將“燒苗”現象講透,點到植物會因外界濃度過高導致質壁分離時間過長而死亡,則學生在解釋醃黃瓜現象時思維會比較流暢。

《生物》教案篇2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描述染色體、dna和基因之間的關係,舉例説出生物的性狀是由基因控制的,説出基因在親子代間的傳遞,説明人的性別是由性染色體決定的,理解生男生女的問題,學會分析色盲病的遺傳方式,舉例説出人類主要的遺傳病,瞭解近親結婚的危害和遺傳病的預防。

能力目標:嘗試通過分析實驗現象推導出其包含的生物學本質,培養學生由現象到本質的抽象邏輯思維方法。嘗試運用逆向推導法,探討基因的傳遞。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嘗試運用遺傳學解釋一些遺傳現象,培養學生的生物科學素養,激發學生深層次地對生命的思考和對生命的熱愛,增強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和運用科學方法解釋生命科學的有關問題,關注轉基因技術給人類帶來的影響。能用科學態度看待生男生女的問題,運用所學知識影響周圍人們的舊觀念。

教學重點和難點

重點:性狀的概念,染色體、dna和基因之間的關係,基因的傳遞過程,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狀。

難點:基因與性狀和染色體的關係,基因的傳遞過程,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狀。

課前準備

課前向學生髮放一調查表,對自己家庭成員的某些性狀進行調查。調查結果為學生在上課時的討論分析材料。調查表見書本:

調查前教師應注意:

1.要求學生如實填寫表格中的內容,不能為完成作業而隨便填寫。通過這項活動培養學生嚴肅認真的科學態度。

2.向學生説明如何識別這些性狀特徵,特別對上眼瞼這一特徵中的雙眼皮、單眼皮,應説明不是美容後的特徵。

第一課時

教學過程

引言:在瞭解生物界的豐富多彩之後,有些同學會提出一些新的問題:各種生物在生存發展過程中,是否會有共同的規律?(比如説,每種生物是怎樣將自己的特徵傳給後代的?最初的生物是怎樣發生又是怎樣演變的?)生物能否孤立的生存,生物與環境之間是一種什麼樣的關係?等等。我們將在以後的生物課的學習中探討這些問題,共同尋找這些問題的答案。

1.遺傳的現象:

對於“遺傳”這一詞,我們並不陌生。同學們可以在日常的觀察中發現許多遺傳的現象,如種瓜得瓜,種豆得豆;龍生龍,鳳生鳳,老鼠的兒子會打洞;虎父無犬子;一代沒好妻,三代沒好子;種下的黃瓜不會成為葫蘆;兒子的長相像爸爸,等等。

在課下,同學們對人的一些特徵進行了調查。通過調查,我們看到了這些特徵在上下代的連續性。生物體的親代與子代之間,在形態、結構和生理功能等方面具有許多相似特徵的現象,叫做生物的遺傳。這些特徵在上下代的傳遞過程中有沒有規津?我們先來分析這些特徵。

?學生活動】

(1)小組討論。每小組選擇一項特徵,分析該特徵在上下代傳遞中有幾種方式,比如某同學的上眼瞼是雙眼皮,他的爸爸、媽媽也是雙眼皮,這是一種傳遞方式。會不會還有其他的方式,大家可以根據本小組的調查的結果進行分析。

(2)全班討論。各小組介紹小組討論的結果,所分析的特徵有幾種傳遞的方式;各種特徵在上下代的傳遞中是否有共同點;將討論的結果以列表的方式做出小結。

2、生物的性狀與基因和染色體

遺傳是生物界普遍存在的現象。不同種類的生物有不同的形態特徵、生理特性,就是同一種生物的不同個體在這些方面也會有所不同。這些特徵,也就是生物體的形態特徵或生理特性稱為性狀。同學們在自己身邊到處可以遇到。下面我們一起來認識生物的性狀。

觀察圖21-1生物的性狀,討論:圖中觀察到的是番茄、家兔的哪些特徵?對同種生物來説,同一種特徵在不同個體的表現都一樣嗎?聯繫生活實際,你還能舉出同種生物具有的相似特徵嗎?

學生活動:同種生物同一性狀的不同表現形式叫做相對性狀。

那麼你能否舉例説出那些屬於生物的相對性狀?

習題:

1)、下列各組性狀中,屬於相對性狀的一組是( d )

a、狗的捲毛和貓的直毛

b、菜豆的白花和菜豆的綠葉

c、豌豆的高莖和菜豆的矮莖

d、小麥的有芒和小麥的無芒

2)、下列各組性狀中,屬於相對性狀的是( c)

a.狗的長毛與黑毛。

b.人體的身高與體重。

c.棉花的掌狀葉和雞腳葉。

d.豌豆的高頸與蠶豆的矮莖。

《生物》教案篇3

一、教材分析

高中生物必修1第二章第一節中“細胞膜的結構和功能”的內容是細胞知識的重要組成部分,本節內容要求學生通過細胞膜的亞顯微結構的學習,認識細胞膜的化學組成,理解細胞膜結構和功能相適應的關係,為進一步學習物質的跨膜運輸打基礎。是在對前面“細胞的元素和化合物”學習的基礎上進行的學習,同時也為後面學習細胞的結構和功能、新陳代謝、物質出入細胞、物質代謝、生物膜系統等內容作鋪墊。所以本節內容起到承上啟下的橋樑作用。

二、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1)説出細胞膜的化學成分和結構;

(2)説出細胞膜有哪些重要功能;

(3)説出細胞膜的“結構特性”和“功能特性”。

2、能力目標:

認識細胞膜的結構示意圖,清楚細胞膜結構的功能特點。

三、教學重點

1、細胞膜的成分與結構特點:磷脂雙分子層、蛋白質、糖類;

2、細胞膜的功能:物質交換、細胞識別、分泌、排泄、免疫。

四、教學難點

1、細胞膜上脂質和蛋白質都是運動的;

2、細胞膜怎樣進行自由擴散和主動運輸。

五、教學方法

講解式教學法,融合直觀教學法和討論法等多種教學方法配合進行教學。

六、教學內容

1、導入

上節課我們學習了細胞的元素和化學組成,我們説了細胞是由哪幾種元素組成的?首先是大量元素,有c、h、o、n、p、s、k、ca、mg等;然後是微量元素,有fe、cu、zn、b、mn 、mo等,其中講到c是細胞最基本的元素;接下來講的是生物界和非生物界的統一性和差異性,他們的統一性是説生物界中的元素在非生物界裏都有,而非生物界中的元素在生物界裏也都有,差異性是説生物界和非生物界中的元素含量有很大的差異;最後我們將了組成細胞的化合物:有無機化合物和有機化合物,無機化合物有水、無機鹽,有機化合物有糖類、脂質、蛋白質、核酸。那麼,今天我們就來講由化合物組成的細胞的結構和由結構決定的功能。説到細胞的結構,首先來看細胞的結構是什麼,細胞由細胞膜、細胞質、細胞核組成,其中一些還有細胞壁,比如,植物細胞。所以我們先講細胞膜的結構和功能。 下面同學們用兩分鐘的時間看一下課本上“細胞的結構和功能”這節的內容,然後解決以下三個問題:1、細胞膜的元素和化合物組成是什麼?2、細胞膜的結構是什麼?3、細胞膜的功能是什麼?

板書課題:細胞膜的結構和功能

好的,時間差不多了,現在我們來看一下剛才説的問題:1、細胞膜的元素和化合物組成是什麼?2、細胞膜的結構是什麼?3、細胞膜的功能是什麼?今天我們就是圍繞這三個問題來講細胞膜的結構和工能。下面我們開始學習。首先,我們一起來看一下細胞膜的成分。

2、教學課程

板書:一、細胞膜成分

1、磷脂雙分子層(55~57%);

2、蛋白質(40%);

3、糖蛋白(糖類2%--10%)。

前面説過細胞是肉眼看不見的,作為細胞的結構細胞膜也是肉眼看不見的,由於細胞膜很薄,所以光學顯微鏡是看不清楚細胞膜的,只有在電子顯微鏡下才能真正看到一層厚約8nm的膜。通過對細胞膜化學分析知道,細胞膜主要是由磷脂分子和蛋白質分子組成的。下面請同學們看22頁的圖2-4細胞膜的結構示意圖,從圖上可以看出脂質分子是構成細胞膜的主要成分,它構成細胞膜的磷脂雙分子層,在磷脂雙分子層上有着鑲嵌在上面的蛋白質,而有的蛋白質上面又有糖分子,當蛋白質和糖分子結合在一起形成糖蛋白。所以得出細胞膜由磷脂雙分子層、蛋白質、糖蛋白組成。但是組成細胞膜結構成分的含量不同,其中,磷脂佔55~57%,蛋白質佔約40%,糖類佔2~10%。

板書:二、細胞膜的結構

1、磷脂雙分子層為基本支架;

2、蛋白質位於兩側或遊離表面,或貫穿磷脂雙分子層之中;

3、外層由糖被包圍。

結構特點:具有流動性

細胞膜以磷脂雙分子層為基本支架,由它支持着許多蛋白質分子。這些蛋白質分成兩類:一類蛋白質分子排布在磷脂雙分子層的外側,即鑲在膜的表面;另一類蛋白質分子,有的部分嵌插在磷脂雙分子層中,有的貫穿在整個磷脂雙分子層中。構成細胞膜的磷脂分子和蛋白質分子大多數不是靜止的, 而是流動的,於是讓細胞膜具有流動性,細胞膜具有流動性是細胞膜的一個特性。細胞膜的這種結構特點,對於它完成各種生理活動非常重要。

在細胞膜的外面,有一層由細胞膜上的蛋白質與多糖結合形成的糖蛋白,叫做糖被。它在細胞生命活動中具有重要的功能。如,動物細胞表面的糖蛋白有細胞識別作用。以上學習了細胞膜的結構,一般而言,結構決定性質,有什麼樣的結構就會有什麼樣的功能與之相適應,瞭解了細胞膜的成分和結構之後,我們進一步學習細胞膜的功能。

板書:三、細胞膜的功能

細胞膜有多方面的重要功能,它與細胞的物質交換、細胞識別、分泌、排泄、免疫等都有密切的關係。

首先,細胞膜是細胞系統的邊界,將細胞與外界環境分隔開,使之成為獨立的系統,保障了細胞內部環境的相對穩定。所以,細胞膜具有將細胞系統與外界環境分隔開,並具有保護細胞的功能。

板書:1、將細胞與外界環境分隔開,具有保護作用 ;

其次,活細胞不停地進行新城代謝作用,它必須不斷地與周圍的環境交換物質,物質通過細胞膜進出細胞。而在對物質進出細胞的研究中發現並不是所有的物質都能進出細胞,比如,不被選擇的離子、小分子以及大分子不能通過細胞膜。並且能進出細胞的物質也不是具有相同的方式。比如,水分子、o2、co2等能自由通過,不需要細胞提供能量,而k離子、ca離子等通過細胞膜時需要細胞提供能量。細胞膜這種控制一些物質能通過細胞膜進出細胞,一些物質不能通過細胞膜進出細胞的方式叫做“細胞膜的選擇透過性”, 細胞膜的選擇透過性同細胞膜具有流動性一樣也是細胞膜的特性。於是得出細胞膜具有控制物質交換的功能,還具有選擇透過性。

板書:2、控制細胞的物質交換,具有選擇透過性;

功能特性:選擇透過性

剛才説到細胞膜控制物質進出細胞膜時,有的物質進出細胞膜時需要細胞提供能量,有的不需要,這種進出細胞膜的方式叫做細胞膜的“自由擴散”和“主動運輸”。

板書:(1)、自由擴散

(2)、主動運輸

那麼,什麼是自由擴散、主動運輸呢?自由擴散是指物質從濃度高的一側通過細胞膜向濃度低的一側轉運,在整個過程中不需要細胞提供新陳代謝所釋放的能量,是一種簡單的運輸方式,如水分子、o2、co2、甘油、乙醇、苯等物質。主動運輸則是被選擇吸收的物質從濃度低的一側向濃度高的一側轉運,。在整個過程中需要細胞提供新陳代謝所釋放的能量,如k離子、ca離子等物質。

再次,細胞膜對細胞間的信息交流,有至關重要的作用,就是説細胞膜具有細胞識別的作用。細胞進行信息交流主要有3種方式

1、通過細胞分泌的化學物質,與靶細胞的細胞膜表面的受體結合來傳遞信息。

2、通過相鄰細胞膜的接觸傳遞信息。

3、相鄰細胞之間形成通道(如高等植物通過胞間連絲來傳遞信息)。

板書3進行細胞間的信息交流,細胞識別

(1)、分泌化學物質

(2)、細胞接觸

(3)、相鄰細胞形成通道

最後,細胞膜還有分泌、排泄、免疫等功能。

板書:4、分泌、排泄、免疫等。

以上就是我們要掌握的關於細胞膜結構和功能的內容。下面我們來總結一下以上我們學習的內容。

3、 總結

今天我們瞭解到,細胞膜是細胞系統的邊界,它的化學成分有脂質,蛋白質,還有少量糖類。它是由磷脂雙分子層構成基本支架,蛋白質位於兩側或遊離表面,或貫穿磷脂雙分子層之中,外層由糖被包圍。

細胞膜的功能有:1 將細胞與外界環境分隔開,具有保護作用 ;2、控制細胞的物質交換,具有選擇透過性;3進行細胞間的信息交流,細胞識別;4、分泌、排泄、免疫等。

細胞膜有兩個特性:1 細胞膜的流動性 2 選擇透過性。今天我們的課就上到這裏,同學們看一下還有什麼問題。

4、佈置作業

課上完了,接下來我們來看一下課後習題。

《生物》教案篇4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舉例説出生物的性狀,以及親子代間在性狀上的延續現象。舉例説出不同種性狀和相對性狀之間的區別。舉例説出生物的性狀是由基因控制的。

2、過程與方法:以觀察分析圖片資料、文字資料及實驗資料為主線讓學生自己歸納得出什麼是性狀、基因控制性狀的結論。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關注轉基因技術給人類帶來的影響。

教學重難點

1、性狀、相對性狀的概念。

2基因控制性狀。

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

教師投影展示家庭成員性狀調查表,學生拿出自己完成的調查表。

師生互動:統計數據,發現規律。提出生物的遺傳和變異現象和概念。指出調查表中的各項調查內容,在生物學上屬於生物的性狀。

設計意圖:課前安排的調查活動有助於學生學習能力的提高和學習方法的掌握,藉此進一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還提供了學生與家長的情感交流,促進親子關係。同時為本節課的問題探討提供了很多較好的素材。

觀看錄像:瞭解人的各種遺傳性狀。

提出問題:什麼是生物的性狀?

引導學生繼續觀察、思考,總結出性狀的概念和相對性狀的概念。

學生活動:觀察幾種生物的性狀。

小組討論:

1、僅憑肉眼的觀察或簡單的測量,就能知道自己所有的性狀嗎?

2、嘗試概括什麼是生物的性狀。

3、通過觀察,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舉例説出同種生物的同一性狀常有哪些不同的表現形式。

小結:生物的性狀和相對性狀的概念。

提出問題:性狀能否直接傳給後代?它又是誰控制的?

學生活動:資料分析――轉基因鼠的啟示。

教師應較詳細介紹此項生物技術的基本過程,以加深學生的理解。

這是一種世世代代都是小體型的鼠,人們在對它做了一些特殊的處理之後,看看它的後代有什麼變化。在雌雄小鼠 2-3倍,體積大一倍。

小組討論:

1、在這項研究中,被研究的性狀是什麼?控制這個性狀的基因是什麼基因?

2、轉基因超級鼠的獲得,説明性狀與基因之間是什麼關係?

3、由此推論,在生物傳種接代的過程中,傳下去的是性狀還是控制性狀的基因?

小結: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狀。

教師播放錄像:轉基因技術的運用。

學生活動:觀看錄像,加深對基因決定性狀的理解。

設計意圖:通過以上實驗分析和觀看錄像,以學生非常關注的話題,可調整學生的注意力,增加他們的學習熱情,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從內容上看,有利於學生進一步理解基因控制性狀的事實,確信無疑,相信科學,樹立辯證唯物主義思想觀點。還能利用此片對學生進行科學態度、科學精神和科學方法的教育以及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教育。

教師提出辯論話題:轉基因技術的利弊(是讓學生課前準備好素材以確保效果)。

學生活動:展開辯論(可臨時組隊)。

小結:轉基因技術和其它許多科學技術一樣,都似一把雙刃劍……。

設計意圖:既訓練了學生的思辨能力、批判性思維和口語表達能力,又使學生明白科學技術應該為人類造福,而不是帶來災難的道理,科學研究的過程應該是具有社會責任感的。另在教學中還要注意提高學生學習的自主性、合作意識和探究能力的培養,力求學生的生物科學素養等其它各方面的綜合能有更大程度的提高。

教師總結:這節課我們知道了性狀、相對性狀以及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狀等知識,關於這些問題你還有什麼疑問嗎?

既然我們知道了生物在傳種接代中傳下去的是控制生物性狀的基因,那麼你還想了解基因是怎麼傳下去的嗎?是通過什麼傳下去的嗎?下節課我們一起來探討這個問題(激起學生進一步探究的熱情,保持生物學習的興趣,養成對科學追求無止境的精神)。

課堂練習:p28(及時反饋並矯正)

課後作業:配套練習《學習與評價》。

《生物》教案篇5

一、教學分析:首先,我從這四個方面進行教學分析。(展示幻燈片)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節是人教版必修一第三章第一節,前兩章學習了細胞的定義以及組成細胞的分子,後面將要學習細胞的物質、功能以及生命歷程,所以《細胞的基本結構》這章處於過渡的地位,在整個必修一中起到承上啟下的作用。細胞膜對於細胞這個生命系統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在整章甚至整個高中生物學習過程中都佔有重要地位,起鋪墊作用。

學情分析:作為季延中學的高一年學生他們已有了一定的知識基礎:知道了細胞的分子組成,初步瞭解細胞膜;初步掌握了顯微鏡的使用;同時細胞膜的功能對於學生而言是抽象的、不易理解的;

2、能力基礎:一定的自學能力;一定的分析材料和推理判斷的能力;

3、情感基礎:我們的學生活潑好動,思維活躍,上課充滿熱情、積極發言、善於表達自己;具有合作精神;

教學目標分析:

根據課標要求和教材的具體內容,結合學生的認知結構和心理水平,制定了下列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知道如何選用提取細胞膜的實驗材料,明確實驗方法,理解的細胞膜的主要成分及功能。具體內容如下4點:(展示)

(1)能夠解釋選擇哺乳動物成熟紅細胞作為實驗材料的原因

(2)能夠明確提取細胞膜採用的實驗方法;

(3)能夠通過對資料的分析推理得出細胞膜的主要成分;

(4)能夠簡述細胞膜作為系統的邊界具有的功能;

能力目標:能找出實驗材料和實驗方法,並進行實驗,提高實踐能力、獲取信息能力等。通過以下三點進行詳細的闡述。

(1)嘗試從已有知識背景中找出製備細胞膜的方法的實驗材料和實驗方法;

(2)通過體驗製備細胞膜的方法的實驗,提高動手操作能力,進一步熟練掌握使用顯微鏡的技能,提高實踐探究能力;

(3)通過對資料、圖片的分析和推理,進一步提高提取信息的能力和推理能力。

情感目標:通過體驗製備細胞膜的實驗,體驗自然科學基本的研究方法,培養科學興趣,提高學習生物學的興趣。

(1)體驗製備細胞膜的方法和過程,體驗自然科學基本的研究方法,逐步形成科學素養;

(2)通過對細胞膜成分與功能的資料分析探究的學習,培養科學興趣,探索科學精神,進一步提高學習生物學的興趣;

教學重難點:以課標的要求為出發點,在吃透教材的基礎上,考慮到學生有較高的學習積極性,但對抽象的知識理解掌握能力仍有待提高的現狀,我確定瞭如下重難點。

教學重點:(1)體驗(利用哺乳動物成熟紅細胞)製備細胞膜的方法與過程;

(2)簡述細胞膜的主要成分;

(3)理解細胞膜作為系統的邊界具有的功能;

教學難點:(1)選擇哺乳動物成熟紅細胞作為製備細胞膜材料的原因;

(2)理解細胞膜作為系統的邊界具有的功能;

二、設計理念

基於以上的分析,本節課的設計理念分為三個層次:

(一)實驗探索親身感知:

(二)理性探究把握實質:

(三)聯繫實際學以致用:

三、教學策略

為了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與實踐能力,更好地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本節課着重用到這幾個教法和學生的學法:(展示)

教法:講授法、實驗法、討論法、問題探究法;

學法:小組討論法、實驗探究法、問題歸納法、分析推理法。

四、教學過程

接下來,我將為大家分析本節的教學過程。總體的設計如下:(展示總的結構)

環節1:創設情境設疑激趣:由奈利的實驗視頻引入。這樣的直觀視頻不但能拓寬學生的實驗思維,還能很好的吸引學生注意力,激發學習興趣。

環節2:進行學生的動手實踐操作——體驗製備細胞膜的方法。

分組實驗的由來:為了讓紅細胞吸水漲破,教材的設計是直接在蓋玻片一側滴加蒸餾水,同時另一側用吸水紙吸引。但在實際操作中我們發現這個方法並不理想,吸水紙極易把紅細胞吸跑,以致視野中觀察不到紅細胞。所以我做了改進:採取分組實驗、小組合作的方法進行。同組的兩位同學分工合作,一位同學觀察正常狀態下的紅細胞;另一位同學直接用蒸餾水對家兔血液進行稀釋,製作臨時裝片,觀察吸水漲破之後的紅細胞的。這樣調整之後實驗效果比較好,基本上每組同學都能在顯微視野中觀察到正常狀態的紅細胞和吸水漲破之後的紅細胞。(展示實驗結果照片)

從知識完整性考慮,補充了實驗室提取細胞膜用到的離心機的使用,最終獲得較為純淨的細胞膜。

設計意圖:分組實驗、小組合作。動手實驗,在做中學

環節3:細胞膜的化學成分:先提供兩則科學家的研究結果作為知識背景,引導學生對細胞膜的化學成分進行討論推理,得出細胞膜的可能成分。然後呈現科學家通過實驗得到的幾種不同細胞的細胞膜的化學成分數據圖表,學生歸納總結細胞膜的組成成分。

設計意圖:通過對資料的分析,提高獲取信息的能力和推理能力

環節4:細胞膜的功能。1.將細胞與外界環境分隔開。這個功能是作為邊界的基本功能,學生能較好理解。設計時選用學生已做過的實驗中見過的細胞圖像,以學生熟悉的例子解釋新的知識;

“這個功能是不是意味着細胞是一個封閉的系統呢?”以這樣的問題過渡到細胞膜的第二個功能,引入生活中常見的紅莧菜為例,説明活細胞能控制物質的進出,並鼓勵學生嘗試舉一些生活中的實例解釋這個功能;3.進行細胞間的信息交流這個功能要到後面才會深入學習,所以在這裏我主要是通過這些材料讓學生了解該功能。

細胞壁:解決學生產生的認知衝突,温故知新:為什麼細胞壁不能作為細胞的邊界?

達標檢測鞏固新知

1、過程性檢測:在學生實驗操作過程中的巡視、指導,檢查學生的實驗操作方法是否正確,實驗現象是否明顯;

2、以練習題的形式檢測知識的掌握情況。總結歸納構建新知:以概念圖的形式將知識系統化,構建知識網絡。

板書設計

《生物》教案篇6

第二節生物進化的歷程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舉例説明生物進化的證據。

2.概述生物進化的主要歷程。

重點:

1.生物進化的證據

2.生物進化的總趨勢。

難點:運用對比的方法對生物的進化進行研究。

教學過程(1課時)

(一)導入

提出問題,引出新課:地球上生活着豐富多彩的生物,有綠色開花植物,有脊椎動物,有無脊椎動物……這些種類繁多的生物類羣,是怎樣由地球上最初的原始生命演變來的`呢?

這節課我們來學習第二節生物進化的歷程

(二)生物進化的證據

科學家是如何瞭解進化的歷程的?科學家又是怎樣知道地球是曾經生活過什麼類型的生物?生物化石可以作為研究地球曾經生活過的生物的材料,通過化石瞭解生物進化的歷程。

cai展示化石圖片

⑴什麼是化石?

⑵化石僅僅具有收藏和觀賞價值嗎?它還有什麼更重要的價值?

學生閲讀教材相關內容、思考

cai展示馬的進化過程

討論:馬的進化過程

觀察、比較、討論,回答下列課題:

⑴比較不同時期馬的形態、結構有什麼不同?

⑵比較不同時期馬生活環境有什麼不同?

⑶通過以上比較,你可以得出那些結論?

討論:鳥的進化過程

小組討論,研究以下課題:

⑴仔細研究各種鳥化石的結構特徵,找出“鳥可能起源於古代爬行動物”的證據。

⑵研究各種鳥化石,排列出它們進化的順序。

cai展示相關化石圖片

學生分析、思考回答。

討論:生物進化歷程

根據以上馬以及鳥類的進化過程分析生物進化歷程

⑴比較、研究不同地質年代中發現的化石,找出化石類型與地層的關係;

⑵總結以上研究,得出進化規律。

cai展示

(三)生物進化的歷程

與原始生命起源一樣,生物進化的歷程也是極其漫長的過程。現在地球上的豐富多彩的生物界是經過漫長的歷程逐漸進化形成的。

活動:生物進化的主要歷程拼圖

小組討論,研究以下課題:

⑴小組閲讀、討論,嘗試在進化樹上寫出代表生物的名稱及其所屬的生物類羣。

⑵仔細閲讀、討論進化樹,嘗試分別説出動物、植物的主要進化歷程。

⑶進一步討論,歸納出生物進化規律.

⑷遊戲:對應兩組交換自制的生物進化拼圖,並在不看書的情況下,比一比哪個組配合得好,拼得好,拼得正確。

分析植物以及動物的進化歷程

在進化的早期,由於營養方式的差異,原始生命的一部分進化為具有葉綠素的原始藻類,另一部分進化為不含葉綠素的原始單細胞動物。以後,這兩類原始生物分別沿着一定的歷程發展為動物界和植物界。

cai展示

完成拼圖

科學家在研究生物進化的歷程過程中對不同類羣的生物進化比較,對比不同類羣的生物的結構、功能和生活習性,發現各類生物的相同和不同的特點。一般説來,親緣關係近的生物類羣,相同的特點較多,反之較少。根據分析比較,找出不同類羣生物的關係和進化發展的順序。我們也可以用這種方法對植物和動物兩類生物中的不同類羣分析比較,認識它們的進化歷程。

《生物》教案篇7

疏導引導

1.理解生態工程的概念

生態工程是指人類應用生態學和系統學等學科的基本原理和方法,通過系統設計、調控和技術組裝,對已破壞的生態環境進行修復、重建,對造成環境污染和破壞的傳統生產方式進行改善,並提高生態系統的生產力,從而促進人類社會和自然環境的和諧┓⒄躬。

在概念中應注意三個方面:(1)涉及的學科知識包括生態學和系統學;(2)運用到的技術手段或方法有系統設計、調控和技術組裝;(3)最終目的是促進人類社會和自然環境的和諧發展。

2.理解協調與平衡原理

所謂協調與平衡是指生物與環境的協調與平衡。協調主要指生物要適應環境,因此在建設生態工程時,不要盲目引種或栽種;平衡是指某環境下生物種羣的數量與環境的承載力要平衡,如果生物的數量超過了環境的承載力的限度,就會引起系統的失衡和破壞。如草原上的過度放牧就是典型的例子。

3.理解整體性原理

所謂生態工程的整體性原理,是指人類所處的自然系統、經濟系統和社會系統所構成的巨大的複合系統,三者相互影響而形成的統一整體。它既包括自然系統的生物與環境、生物與生物之間的相互影響,又包括經濟和社會等系統的影響力,只有把生態與經濟和社會有機地結合起來,才能從根本上達到建設生態工程的目的。自然系統、經濟系統和社會系統之間的關係可以用下圖表示:

活學巧用

?例1】 下列不屬於生態工程建設目的的是( )

a.對造成環境污染和破壞的傳統生產方式進行改革

b.防止環境污染

c.單純追求糧食產量

d.促進人類社會和自然環境的和諧發展

解題提示:根據生態工程的概念可知,防止環境污染,對造成環境污染和破壞的傳統生產方式進行改革,促進人類社會和自然環境的和諧發展都是生態工程建設的目的。只有c項不正確,單純追求糧食產量有可能影響整個生態系統的和諧發展。

答案:c

?例2】 從根本上達到造林和護林目的的措施是…( )

a.生態與社會習慣相結合

b.生態與法律制度相結合

c.生態與經濟相結合

d.經濟與法規相結合

解題提示:社會習慣、法律制度也對生態工程建設起重要影響,但生態與經濟結合才是從根本上達到造林、護林的目的。

答案:c

?例3】 根據以下材料完成問題:

據國家林業局發佈的一項調查表明,我國已經成為受荒漠化危害最為嚴重的國家之一。目前,全國四分之一以上的田地荒漠化,每年因荒漠化造成的直接經濟損失達540億元。因此在實施西部大開發過程中,要切實搞好生態環境的保護和建設,大力開展植樹種草、治理水土流失、防治沙漠化等活動。

(1)從生態因素分析,改善西部地區生態環境必須首先解決的非生物因素是 。

(2)“退耕還林(還草)”所依據的主要生態工程原理是 ,其目的是提高生態系統的 。

(3)保護環境、保持生態系統穩定性的關鍵是保護森林。近年來,首都北京等地頻繁出現了“沙塵暴”,源頭主要來自黃土高原和內蒙古地區。這説明森林等植被在 等方面起重要作用;另外,我國在西北植樹造林方面依據生態工程的 原理,要注意樹種不要過於單一。

解題提示:本題考查了必修教材內容中決定生物的生態因素之一:非生物因素——水;聯繫西北地區特定的地理條件得出。還考查了生態工程建設中物種多樣性原理的應用,“退耕還林(還草)”提高了物種多樣性的同時,植被具有的特殊生態功能:防風固沙、保持水土、涵養水源等功能隨之體現,改善了西北氣候,進而形成良性循環。

答案:(1)水 (2)物種多樣性原理 自動調節能力 (3)防風固沙 物種多樣性

《生物》教案篇8

教學目標

1.説出大量根毛對植物吸水的意義。

2.説明水分在植物體內的運輸途徑。初步瞭解莖的結構和各部分的作用。

3.運用有關綠色植物吸收水和運輸水的器官特點的知識,解釋生活和生產中的相關現象。

重點和難點

1.描述水分進入植物體內的運輸途徑,解釋生活生產中的相關現象。

2.從生物圈水循環的高度認識大量根毛吸水的意義。

方案一:學生四人一組,結合已有的經驗和知識進行猜想、歸納,小組間進行表達和交流,整體感知本節內容。

方案二:學生觀看水分進入植物體的cai課牛(或自制投影片),描述水分進入植物體內的大體途徑,對本節課內容進行整體感知。

方案三:學生迅速瀏覽課本,概括出本節課的主要內容,對本節課內容進行整體感知。引導學生猜想水分進入植物體內的途徑,對本節內容進行整體感知。

1.根適於吸水的特點

方案一:生物課外小組的同學講述參與老師培養長出根毛的幼苗的過程,對所觀察到的現象進行思考並分析原因。然後學生閲讀課本p111《觀察與思考》,確認根適於吸水的特點。

方案二:學生根據老師的指導,結合平日的觀察,大膽猜想根適於吸水的特點,然後通過觀察老師發放的已長出根毛的幼根,四人一組討論歸納確認猜想的正確性。

方案三:學生直接觀察老師發放的已長出根毛的幼根,結合已有的知識,四人一組進行討論,小組間進行表達和交流,共同確認根適於吸水的特點。

方案四:學生直接閲讀課本上的《觀察與思考》四人一組討論思考題,通過小組間的表達和交流,共同確認根適於吸水的特點。教師指導課外小組的學生髮言,指導學生通過《觀察與思考》,確認根適於吸水的特點。

2.從生物圈水循環的角度來理解根適於吸水的意義。

方案一:學生四人一組進行討論後,暫不下結論,讓問題留在頭腦中隨知識擴展不斷完善。

方案二:學生四人小組進行討論後,小組間進行表達和交流,理解根吸水實際上等於參與了生物圈中的水循環。教師引導學生隨着知識增多從生物圈水循環的角度來理解根吸水的意義。教師提出問題,啟發學生思考。二、水分運輸的途徑

1.莖的結構

方案一:學生四人小組合作,在教師的引導下首先結合已有的經驗和知識,猜想莖的結構,再通過觀察莖橫切和縱切示意圖或觀察實物,瞭解莖的結構,確認猜想的正確性,最後瞭解莖的結構。

方案二:學生四人小組通過觀察莖的橫切和縱切示意圖以及本節課最後一個自然段,經討論、歸納,小組間表達和交流後,歸納出莖的結構。

方案三:學生觀察教師製作的莖的結構cai課件或投影片,經討論、歸納,小組間表達和交流後,歸納出莖的結構。教師引導學生聯繫俗語、日常生活經驗,並通過觀察莖的橫切和縱切示意圖或觀察實物,讓學生初步瞭解莖的結構。

2.莖各部分的作用

方案一:學生通過看本節課的後三個自然段,通過四人小組討論歸納,小組間合作交流,歸納出導管、篩管和形成層的作用。

方案二:對學生水平較高的班級,學生可個人看書自學,提出問題,在教師的引導下,解決問題。經同學間的表達和交流,歸納出導管、篩管和形成層的作用。教師指導學生自學看書,參與小組間合作學習。

3.探究導管是水分在莖內的運輸途徑

方案一: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設計導管是水分在莖內的運輸途徑的實驗,經同學間表達和交流,確認方案。通過看課本上的p111的《觀察與思考》,確認導管是水分在莖內的運輸途徑。

方案二:先讓生物課外活動小組的學生講述自己參與教師製作木質部已變紅的植物莖的過程以及對所觀察現象的思考和分析。學生閲讀課本plll的《觀察與思考》確認導管是水分在莖內的運輸途徑。

確認導管是水分在莖內的運輸途徑

方案一:學生個人思考老師提出的問題,並説出本節課的知識和能力兩方面的收穫。最後師生共同小結。

方案二:學生四人小組合作學習,經小組間的表達和交流,師生共同小結(知識和能力兩個方面)。引導學生從知識和能力兩方面小結本節課內容。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