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識船的教案參考7篇

來源:巧巧簡歷站 1.82W

教案的準備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引導學生進行實踐探究,提高他們的實際操作能力,教案的準備可以幫助教師更好地評估學生的學習效果和成果,以下是本站小編精心為您推薦的認識船的教案參考7篇,供大家參考。

認識船的教案參考7篇

認識船的教案篇1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直觀認識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等立體圖形,能夠辨認和區別這些圖形。

2、通過動手操作,使學生直觀感受各種圖形的特徵。

3、培養學生初步的觀察能力、動手操作能力和用數學交流的能力。

4、使學生初步感受數學與實際生活的聯繫。

教學重點:

能夠正確辨認和區別各種立體圖形。

教學難點:

給學生充分的動手操作的機會,培養學生的觀察意識和能力。

教學準備:

生:(每個小組一份)鞋盒、牙膏盒、藥盒、磁帶盒子;易拉罐、鉛筆、茶葉罐;魔方、骰子、小立方體10個;玻璃珠、小皮球、乒乓球。

師:課件、各種形狀的實物若干、獎品、四種抽象出的圖形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

師出示講台上的一些實物:今天老師給大家帶來了一些朋友,你認識它們嗎?(學生自由説各個實物名稱,師指出:它們都是同學們生活中的好朋友。

師:同學們,你們都帶來了哪些朋友啊?跟你的小夥伴們大聲介紹一下?其他小朋友仔細聽,看看你們組裏有不同的嗎?

生分組活動:説出帶來的東西的名稱

師: 大家帶的東西可真多啊!看看這些物體,你想提出什麼問題嗎?(鼓勵質疑)。

今天我們就一起來認識這些物體 (板書課題)

二、自主探索

1、學具分類,初步感知

a、動手操作

師:你們看一看這麼多物品中,有沒有形狀相同的物品呢?你們能把“形狀相同的”放在一塊兒嗎?請每個小組裏的小朋友共同動手分一分。

學生分組操作,師巡視(2分鐘)

b、彙報反饋

師:哪個聰明的小朋友説説你們分了幾類?是怎麼分的?(3分鐘)

讓學生邊説邊舉起來讓大家看。

師:他們小組是這樣分的,和你們組是一樣的嗎?

c、小結概念

師:每種形狀的物體它們都有個共同的名字,你能給每類物體起個名字嗎?

指名生回答,師根據學生的回答來規範各種名稱,並板書名稱: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球)

2、動手操作,感知特點

a、感知長方體

師:(舉起球)看看老師手裏拿的是什麼?請你也舉起一個球,互相看看拿對了嗎?

把你拿的球放回盒子裏。師帶領學生依次放回圓柱和正方體。

師:看看桌子上現在有的是什麼樣的物體?請小朋友們仔細看一看,摸一摸你們手中的長方體,把你看到的、摸到的長方體在小組裏和小朋友説一説。(2分鐘)

b、彙報反饋

師:誰能用響亮的聲音告訴大家,你現在覺得長方體是什麼樣子的?你是怎麼感覺到的?(5分鐘)

師根據學生的回答來規範語言名稱。並板書:長方體:平面

c、感知正方體、圓柱、球。

師:我們已經認識了長方體,現在你還想認識什麼形狀的物體,就拿出來看一看、摸一摸,再向同組的小朋友説説你的感覺。

d、集體反饋各種物體的特徵

師:哪個小朋友能來説説你認識的什麼物體?有什麼感覺?

師根據學生彙報的板書出各種物體的特徵。每彙報完一種,老師請不是拿這種物體的小朋友找一個來看一看,摸一摸,驗證了他的感覺後再板書。

e、比較

師:剛才小朋友們都發現了圓柱和球能滾,那他們滾的是不是一樣的呢?

指名生説出自己的想法,能説清楚就要鼓勵。

3、抽象思維,形成表象

師:這幾種物體,如果去掉了它們美麗的外衣,你還認識它們嗎?

課件演示:將實物抽象成幾何圖形。

師:請小朋友們閉上眼睛想一想,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都是一樣的嗎?

4、揭示課題,

今天我們一起認識了各種物體,它們的形狀是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

5、聯繫實際,拓展知識

師:説一説你身邊的物體還有哪些是這些形狀的?

三、基本練習,鞏固知識

1、找朋友:小朋友們學得都很認真,現在我們來做一個找朋友的遊戲。請4名小演員分別扮演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其餘學生在桌上找出各自的好朋友舉起來給大家看。(如生:我是長方體,我的朋友在哪裏?餘生響應)

2、摸一摸:請各小組將桌上的物品重新裝到盒子裏,蓋上,由一個同學報圖形名稱,另幾個同學摸,“看誰摸得準”。

3、數圖形:電腦出示畫有各種圖形的燈片,師:現在請同學們數一數,在這幅圖裏,長方體用了幾個,正方體用了幾個,圓柱和球各用了幾個,把數填在這張表裏。引導學生進行統計,説出每種圖形的名稱及其數量。

4、搭一搭:在我們的生活中這四個夥伴兒隨處可見,它們的用途可廣了,現在我們就用這些物體做積木,搭一件你們最喜歡的東西,我們比賽看哪個小組合作得最好。你們願意嗎?看看桌上的學具,可以先討論一下,你們組裏想搭什麼?然後開始動手設計吧!

5、彙報:城堡、火車、樓房、…….

四、總結

今天,我們和誰成了好朋友?其實在我們的生活中還有很多地方都可以見到它們,課後大家都留心去找一找吧!今天的課就上到這裏了,小朋友們再見!

認識船的教案篇2

教學內容: 認識時、分 書本第76~77頁的內容

教學目標:

1、知道鐘面上一共有12個大格、60個小格;知道時針、分針時怎樣計時的;知道一時=60分,數學教案- 認識時、分。

2、初步建立時、分的時間觀念,養成愛惜時間的好習慣。

3、培養觀察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及與同伴合作交流的能力。體會數學來源於生活,又應用於生活,增強數學應用意識。

教學重點:時針、分針時怎樣計時的,理解時與分的關係。

教學難點:看鐘表準確的説出經過的時間。

教具:實物鍾、鐘面模型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引入新課

1、結合上課時間,複習整時。

談話:同學們,在一年級我們已經認識過鐘錶,(出示實物鍾)而且認識了整時,小朋友看現在是幾時?(上午9時)我們開始上課好嗎?

2、結合實際生活,引出分,介紹時與分的關係。

講述:要知道時間過去了多少小時多少分,就要看鐘表。鐘錶時計時的工具,全世界的鐘表跑得一樣快,學會了看鐘表,你就知道時間了。

今天,我們繼續認識鐘錶,認識時、分。(板書課題)

二、組織探究,學習新知

1、認識時針、分針的聯動關係。

談話:時針和分針時怎樣走的,他們之間有什麼關係?在你的小鐘表上撥一撥,你就能發現了。撥撥鐘錶,説説你都發現了什麼?(學生邊撥鐘錶邊説自己的發現,教師及時評價)

學生可能會説:我發現了分針走的快,時針走得慢;我發現時針、分針同時走同時停,他們走得時間是一樣的;我發現當分針轉一圈時針從12走到1等。

總結:小朋友剛才撥鐘錶,發現了分針走得快,指針走得慢,當分針轉一圈時針從12走到1,因為時針分針同時走同時停,所經過的時間是相同的,你們真聰明

2、認識鐘面上的大格、小格。

談話:12到1這兩個數字之間是一個大格。在你的鐘面上數一數,一共有多少個大格?(學生數出有12個大格)

鐘面上有大格也有小格,相鄰的兩個點之間是一個小格,數一數一個大格里有幾個小格?(學生數出有5個小格)

12 個大格里一共有多少個小格?在你的鐘面上數一數或算一算,數完後和小組裏的同學交流一下誰數的方法又清楚又快!

總結:剛才小朋友用不同的方法數出了鐘面上一共又60個小格。我們還知道鐘面上又12個大格。時針和分針就是通過走多少個大格、多少個小格計時的。

3、認識時針、分針是怎樣計時的。

講述:我們在一年級已經學過時針從12走到1是1時,從1走到2也是1時,也就是説時針走一大格都是______?(板書:時針走一大格是一小時)

口頭練習:時針走2大格是幾小時?時針從12 走到4,走了幾小時?

分針走1小格是1分,國小數學教案《數學教案- 認識時、分》。(教師板書,學生齊讀)

口頭練習:分針走2小格是幾分?走3小格呢?分針走幾小格就是幾分。

練習:

(1) 分針從12走到1,走了多少分?

(2) 分針從12走到4,走了多少分?

(3) 分針從12走到8,走了多少分?

4、學生獨立操作,進一步感知1時=60分。

談話:剛才我們學習了時針和分針是怎樣計時的,想不想在你的鐘表上撥一撥,看分針走了多少小格,時針正好走一大格?

談話:剛才大家看到分針走60小格,時針走1大格,分針走60小格是多少時間?時針走1大格是多少時間?這説明了什麼?

(學生回答後板書:1時=60分)

5、感受一分鐘又多長,教育學生要珍惜每一分鐘。

談話:一分鐘到底又多長,我們可以做些什麼?下面我們一起來感受一下。

(1)一分鐘脈搏大約跳( )次。

(2)一分鐘大約做( )節眼保健操。

(3)一分鐘大約跳( )下繩。

提問:剛剛我們一分鐘都做了些什麼?

談話:一分鐘還可以幹別的事,有興趣的同學回家後讓爸爸、媽媽

幫你看着時間做做看。一分鐘的時間雖然很短。但充分利用它卻可以做很多事情。例如,工人叔叔一分鐘印刷1000多份報紙,播音員一分鐘能播180多個字……所以我們要珍惜每一分鐘,抓緊時間學習。

那麼一小時裏能幹些什麼呢?回家後問問爸爸媽媽,他們在一小時裏都能幹什麼?

三、鞏固練習,實際應用

1、師生互動撥鐘錶。

教師讓學生撥出5分鐘、10分鐘、25分鐘、3小時、6小時等經過時間。

學生提要求教師撥鐘錶。

2、實際應用。

講述:一節課是( )分鐘,課間休息( )分鐘,再加上( )分鐘是一小時。

四、自我總結,深化認識

提問:今天我們學了這麼多知識,你有什麼收穫?

認識船的教案篇3

教學目標:

1、通過動手操作和觀察比較認識三角形,知道三角形的特徵及三角形高和底的含義,會在三角形內畫高。

2、培養觀察、操作的能力和應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3、體驗數學與生活的聯繫,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教學重難點:

認識三角形,知道三角形的特徵及三角形高和底的含義,會在三角形內畫高。

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教材相關主題圖。

學生準備:白紙、作圖工具。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引入新課。

1、出示教材第80頁主題圖。

2、在日常生活中,你還發現哪些物體上有三角形?

3、既然三角形在日常生活中有廣泛的應用,那麼它究竟有什麼特點和性質呢?這就是這一單元我們將要學習的知識。今天我們先來認識三角形。

(1)讓學生試着畫一個三角形。

(2)同學們看看自己畫的三角形,誰來説三角形有幾條邊、幾個角、幾個頂點?

(3)下面在你所畫的圖中標出你所指的邊、角、頂點。

(4)根據學生的彙報板書,標出三角形各部分的名稱。

(5)這些三角形有什麼特點?

(6)三角形最明顯的特徵是什麼?

(7)好。現在大家能不能用自己的話概括一下,什麼樣的圖形叫三角形?

(8)對學生的各種定義不置可否,讓學生看教材對三角形是怎麼定義的。

(9)板書三角形的定義:由三條線段圍成的圖形(每相鄰兩條的端點相連。)叫做三角形。

三、教學三角形的高、底。

1、下面請大家拿出剛才畫的三角形,找一個頂點向對邊作垂線。(教師巡視)

2、示範從三角形一頂點向它的對邊作垂線。

3、我們來給這條垂線取個名字。板書:從三角形的一個頂點道它的對邊作一條垂線,頂點和垂線之間的線段叫做三角形的高,這條對邊叫做三角形的底。

4、在剛才的三角形中,你還能畫出其他的高和底嗎?

四、教學三角形的表示。

1、如果我們表示一個三角形需要畫一個三角形,那樣會很麻煩。大家想一想呢?

2、為了表達方便,通常我們用字母a、b、c、分別表示三角形的三個頂點(教師將三個字母板書到黑板上的三角形上)。這個三角形我們可以表示成三角形abc。

3、指出:當然,一個三角形的三個頂點還可以用其他字母來表示。

課前熱身:

説出圖形的名稱。出示圖形。

提問一個三角形有幾條高?

教學反思:

本課是讓學生在畫三角形的操作中進一步感知三角形的屬性,概念用自己的話敍述出三角形的定義,效果可以。

認識船的教案篇4

一、活動目標

1、能辨認出鐘錶上的整點、半點。

2、知道時針、分針及其表示時間的關係。

3、幫助幼兒理解鐘錶的功能,培養幼兒從小養成珍惜時間的好習慣。

二、活動準備

1、實物鐘錶4塊,幼兒人手一個鐘錶模具。

2、錄音機、磁帶。

3、太陽娃娃頭飾、一教師扮太陽娃娃

4、彩筆、長布、小籃子。

三、活動過程

一、創設嘗試情境,激發幼兒嘗試慾望。

師:小朋友,今天老師要帶領大家到“天線寶寶樂園”去做客,你們高興嗎?(在《天線寶寶》音樂伴奏下幼兒做活動前的熱身運動,激發幼兒興趣,導入課題)

(一教師戴太陽娃娃頭飾,扮太陽娃娃)説:小朋友們好!今天我為大家準備了好多禮物,看看他們都是什麼?引出課題並引導幼兒欣賞各種各樣的鐘表,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

二、觀察活動:通過觀察活動比較鐘錶上時針、分針的不同,認識12個數字以及數字的排列位置。

師:觀察一下鐘面上都有什麼?

師:鐘面上有多少數字?這12個數字是怎麼排列的?(認識典型的幾個數字位置12、9、3、6)

師:比比看,兩根針什麼地方不一樣的?(長短、粗細)短短粗粗的這根針我們叫它時針,長長細細的這根針我們叫它分針。(加深鞏固)

三、幼兒第一次嘗試活動:

幼兒理解並掌握分針、時針與數字的關係。

(觀察時間為12點鐘表)師:請小朋友看一看鐘面上時針和分針都指在哪一個數字上?(12上)

師:請小朋友上來把分針撥1圈,看一看時針有什麼變化?(時針走一格)

師總結:當分針走1圈,時針走一個數字(一格),這就是一小時。

四、認識整點、半點,尋找和發現他們之間的規律,建立正確概念

1、(對比時間為12點、1點鐘表)師:有沒有相同的地方?(分針都指向12)

師總結:當分針指向12時,時針指向幾,就是幾點整。

2、(對比時間為12點半、1點半鐘表)師:有沒有相同的地方?(分針都指向6)

師總結:當時針指在兩個數字中間,分針指在6上,就是半點。進一步引導幼兒觀察總結出:分針指6,時針後面的數字是幾,就是幾點半。

3、小朋友第二次嘗試練習:玩遊戲“我説你撥”

① 、結合日常生活作息時間撥出整點、半點,小組中的`幼兒相互檢查準確與否,並説一説時針、分針指向的數字。

②、每組推舉1位代表進行比賽,看誰撥的又對又快。

五、幫助幼兒理解鐘錶的功能,培養幼兒愛惜時間的好習慣。

1、師:小朋友,你們家裏有鐘錶嗎?你還在什麼地方看見過鐘錶?為什麼那麼多的地方都要用到鐘錶呢?

2、教師歸納:鐘錶是計時工具,它可以告訴人們,現在是什麼時間了,應該幹什麼事情了;它可以幫助人們形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小朋友認識了鍾,就可以按時起牀,按時上幼兒園了。時間離開我們就不會回來了,小朋友,我們一定要珍惜時間、愛惜時間,你們記住了嗎?

六、延伸活動:嘗試設計鐘錶。

師:讓我們來當小小設計師,自己嘗試設計各種形狀、不同時間的鐘表。(幼兒在輕音樂伴奏下自由在布上設計鐘錶,畫玩後展示給客人老師)

師:今天太陽娃娃送給我們的禮物幫助我們學習認識了鐘錶,那我們把設計的鐘表回贈給太陽娃娃好嗎?

太陽娃娃:謝謝小朋友!讓我們一起把它貼到外面的走廊裏讓其他的小朋友也來學習認識鐘錶好嗎?跟我走吧!

認識船的教案篇5

教學內容:

教材22--23頁,分米和毫米的認識

教學目標:

1、通過測量活動,認識國際通用長度單位毫米與分米,建立毫米和分米的長度觀念。初步學會選擇合適的長度單位度量物體長度。

2、理解毫米與釐米、分米與釐米、分米與米之間的關係。掌握1釐米=10毫米,1分米=10釐米、1米=10分米的換算。

3、培養學生估測和實際測量以及熟練使用測量工具測繪的技能。

教學重點:

認識長度單位毫米和分米,建立毫米和分米的長度觀念,體驗毫米、分米在日常生活中的運用。

教學難點:

毫米和分米長度單位觀念的建立。

教學準備 :

每生一把尺子,一張測驗紙,同桌一套學具材料(紙條、牙籤、小棒。)

教學過程:

一、温故互查

前面我們學習了米和釐米這兩個長度單位,下面以2人小組回顧複述以下內容:1米=( )釐米 牀長2( ) 鉛筆長15( )

二、設問導學

1、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師:(出示情境圖)昨天晚上有一位小朋友叫甜甜,他做了一個有趣的夢,你們想不想知道他做了一個什麼樣的夢?

師:那就讓我們一起走進甜甜的夢裏看一看吧!大家看,他夢見誰了?

生:齊天大聖孫悟空。

師:齊天大聖在向小朋友們展示他的金箍棒呢!變小小變成1分米長了!可以放在甜甜的手心裏了。還能變得更小呢,小小變成5毫米長了,放在了齊天大聖的耳朵裏了。

師:我相信很多同學都發現了數學信息,那麼誰能來説一説你發現了哪些數學信息?

師:同學們真善於觀察,根據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麼數學問題?

預設

生:5毫米有多長?

生:1分米有多長?

師:想要知道5毫米有多長,那我們只要知道1毫米有多長就可以了,所以這節課我們就來認識兩位新朋友——分米和毫米。

板書課題:毫米和分米的認識。

2、合作交流、探求新知

(一)、認識毫米

(1)猜測

師:孫悟空可以把5毫米的金箍棒放進耳朵裏,説明了什麼?(毫米很小) 師:那1毫米有多長呢?你來猜一猜。(學生表達自己的看法)

(2)講解

師:同學們到底猜的對不對呢?那帶着這個問題我們一起來看看我的平時用的直尺(幻燈片播放),這上面除了我們認識的1釐米,你還發現了什麼?(一小格一小格的) 師:小博士告訴我們,這裏的一小格就是1毫米,用字母表示為:mm(板書) 出示毫米定義

(3)感知

師:那你們現在知道1毫米到底有多長了嗎?能不能用手比一下?你有什麼感覺?(毫米很小)對,因為毫米很小,所以測量比較小的物體的時候就用毫米做單位 師:能不能再比一下5毫米的長度?那你現在知道5毫米有多長了吧?噢,原來5毫米這麼小,怪不得齊天大聖能把金箍棒放在耳朵裏。

(4)聯繫生活

師:在我們的生活中也有許多的毫米,睜開你明亮的小眼睛,找一找生活中哪些物體用到了毫米?或者你在哪裏見過毫米?

(5)尋找關係

師:大家還記得以前我們學過哪些長度單位?(米和釐米,並讓學生用手比一下)

師:那還記得米和釐米的關係嗎?(1米=100釐米)

師:那請同學們想一想,我們今天學習的毫米跟我們以前學過的米或者釐米是不是也有關係呢?(播放幻燈片) 師:那你現在知道了嗎?( 10毫米=1釐米)

師:那2釐米=( )毫米?3釐米呢?5釐米呢?(出示練習題)

(二)、認識分米

(1)猜測

師:孫悟空把金箍棒變成了1分米放到了甜甜的手心裏,通過圖片,你能猜一猜1分米有多長嗎?(學生表達自己的看法)

(2)講解

師:同學們到底猜的對不對呢,我們一起來請教一下小博士(播放幻燈片) (小博士説: 10個這樣的小格是1分米,用dm板書表示) 出示分米定義

(3)小組合作探究

師:通過剛才的學習老師發現同學們會思考、會學習,老師這裏有兩個問題,如果你能通過自己的努力思考解答,那你就跟分米成為了好朋友。

課件出示題目

(1)分米跟釐米是什麼關係呢?

(2)分米跟米又是什麼關係呢?

(4)聯繫生活

師:在我們的生活中也有許多的分米,睜開你明亮的小眼睛,找一找生活中哪些物體用到了分米?或者你在哪裏見過分米?

(5)感知

師:那你能不能用手比一下1分米到底有多長呢?噢,原來孫悟空又把他的金箍棒變到這麼長,怪不得正好可以放到甜甜的手心裏了

(6)小結

師:我們學過的測量物體長度的單位有什麼?他們都叫做“長度單位” 出示長度單位定義

三、自學檢測

師:今天大家表現這麼好,相信在用這些長度單位時,大家也能表現的更好,老師對你們有信心,你們對自己有沒有信心呢?(幻燈片出示練習題)

1、 1米=( )分米 5米=( )分米 1分米=( )釐米 40釐米=( )分米 1釐米=( )毫米 6釐米=( )毫米

2、小兔子身長4( ),尾巴長約7( )。

3、一隻七星瓢蟲的長度大約是5( )。

四、鞏固練習

1、 38米+54米=( )米 1米 -6分米=( )分米 57分米-17分米=( )分米=( )米

2、在( )裏填上合適的長度單位 小明身高138( ), 他的大拇指寬約( ), 手腕一圈長約12( )

五、拓展延伸

師:拿出1張白紙,誰能量出這張白紙的厚度?(生量後發現不到1毫米。) 師:其實有比毫米更小的長度單位,同樣還有比米更大的長度單位,課後請同學們找一找。

六、總結提升

這節課大家有什麼收穫呢?

認識船的教案篇6

課 題:《 倍的認識 》

學習目標:

1、理解“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幾倍”的含義。

2、初步建立“倍”的概念。

重點、難點 :

重點:理解“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幾倍”的含義。

難點:建立“倍”的概念。

知識鏈接:

“倍的認識”是在學生學習了乘除法後進行教學的,是關於乘除法的拓展應用。 導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引出概念。

1、談話:小朋友,喜歡玩電腦遊戲嗎?課件出示鬥地主遊戲,提問:這是什麼遊戲?遊戲中的“加倍”是什麼意思?

2、不知道沒有關係,學習了本節課大家就知道了。今天我們一起來研究“倍”(板書課題)。

3、出示學習目標,齊讀。

二、探究新知,理解概念

(一)、初步認識倍的概念。

1、出示課本50頁主題圖,看看圖中有哪幾種蘿蔔?(板書:胡蘿蔔 紅蘿蔔 白蘿蔔)今天這節課我們要研究蘿蔔數量之間的倍數關係。

2、根據自學提示,自學課本50頁“做一做”以上內容。

自學提示:

(1)仔細數一數每種蘿蔔的數量記錄在蘿蔔的前面。

(2)想一想:紅蘿蔔和胡蘿蔔比較時,把什麼看做一份?紅蘿蔔有這樣的幾份?課本中用什麼方法表示的?

(3)説一説:紅蘿蔔的根數和胡蘿蔔有怎樣的倍數關係?

(4)照樣子圈一圈,完成填空。

(5)説一説: 白蘿蔔的根數和胡蘿蔔有怎樣的倍數關係呢?

先獨立思考,再把你是怎樣想的和同桌説一説。4分鐘完成。

3、彙報:

(1)擺一擺。(怎樣擺能夠一眼看出它們根數的倍數關係?為什麼這樣擺?)

(2)圈一圈。(怎樣圈的?為什麼這樣圈?)

(3)説一説你是怎樣想的?誰聽清楚了他的想法?

4、引導學生總結:

(1)胡蘿蔔2根,紅蘿蔔有3個2根。我們就説紅蘿蔔的根數是胡蘿蔔的3倍。同桌互相説一説。

(2)胡蘿蔔2根,白蘿蔔有5個2根。我們就説白蘿蔔的根數是胡蘿蔔的5倍。讀一讀課本,看看你寫的是否正確。有疑問嗎?

5、檢測練習:

(1)如果白蘿蔔有6個2根,白蘿蔔的根數是胡蘿蔔的幾倍?你是怎麼想的?

(2)如果白蘿蔔有6個2根呢?8個2根呢?10個2根呢?你能繼續往下説嗎?請生舉例説説。

(3)如果白蘿蔔有20個2根呢?50個2根呢?100個2根呢?你有什麼發現? (有幾個2根,白蘿蔔的根數就是胡蘿蔔的幾倍。)

6、拍手遊戲:

(1)師拍2下,生拍3個2下。

(2)男生拍4下,女生拍2個4下。

拍手時注意節奏與停頓。在拍手的過程中,請學生説一説拍手次數間的倍數關係。

(二)在變化中,加深對倍的概念的理解。

1、兔媽媽又抱來1個胡蘿蔔,此時各種蘿蔔的根數間又有怎樣的倍數關係呢?任務提示:

(1)紅蘿蔔根數是胡蘿蔔的幾倍?你是怎樣想的?

(2)想一想:紅蘿蔔都是和胡蘿蔔比較,為什麼倍數變了?你發現了什麼?

(3)白蘿蔔和胡蘿蔔比較,用小棒擺一擺,看看白蘿蔔的根數是胡蘿蔔的幾倍?怎樣才能變成整數倍?

先獨立思考,再把你的想法和同桌説説。3分鐘完成。

2、彙報。引導學生認識到標準發生變化了,倍數也就跟着變了。

(三)提煉倍的概念。

我們在比較各種蘿蔔的數量的時候,都用到了一個什麼字?你是怎樣認識倍的?你覺得什麼是倍?

引導學生髮現:兩個數進行比較,一個數裏包含幾個另一個數,就説這個數是另一個數的幾倍。

三、鞏固練習,加深理解。

1、填空。黃花是紅花的5倍。

2、“做一做”第1題。

圈一圈,完成填空,説一説你是怎麼想的?藍色圓片的個數是黃色圓片的幾倍?

3、“做一做”第2題。

學生讀題,提問“第一行的4倍”是什麼意思?再拿出小棒擺一擺,完成填空。

4、解決遊戲問題,理解“加倍”的意思,對學生進行不能沉迷“電腦遊戲”的教育。

5、舉例説一説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了倍。

四、課堂總結。

這節課你學到了什麼新知識?

板書設計:

倍的認識

2 胡蘿蔔:2根

6 紅蘿蔔:3個2根

紅蘿蔔的根數是胡蘿蔔的3倍。

10 白蘿蔔:5個2根

白蘿蔔的根數是胡蘿蔔的5倍。

認識船的教案篇7

活動目標:

1、認識我國傳統的春節,知道過年的由來,瞭解過年的傳統風俗。

2、感受過年的喜慶氣氛,並會正確對別人説一句祝福語

3、深刻對祖國的認識,知道我國是一個有悠久文化傳統的民族。

4、培養幼兒與他人分享合作的.社會品質及關心他人的情感

5、幼兒能積極的回答問題,增強幼兒的口頭表達能力。

活動過程:

1、讓幼兒回憶自己愉快的假期生活,一起談論。由此,引起有關“過年”的話題。

2、先讓幼兒討論自己對“年”的認識:為什麼要過年?。,過年是怎樣的?等等。

3、教師講有關過年的故事、傳説。

4、再讓幼兒談論大家過年的風俗都有些什麼不同?為什麼會這樣?知道祖國很大,各地的風俗各有不同,很有趣。

5、在觀察角擺放有關物品、佈置,讓幼兒深化認識。

什麼是“春節”

春節一般指除夕和正月七年級。但在民間,傳統意義上的春節是指從臘月初八的臘祭或臘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五,其中以除夕和正月七年級為高潮。在春節期間,我國的漢族和很多少數民族都要舉行各種活動以示慶祝。這些活動均以祭祀神佛、祭奠祖先、除舊佈新、迎禧接福、祈求豐年為主要內容。活動豐富多彩,帶有濃郁的民族特色。

活動反思:

通過這節課,我上完後自我感覺還有點欠缺還要在這方面加強一些,還有很多不足。這節課我自覺得上的不是很好,還要多學習學習。我覺得在上這節課時我有點操之過急了,應在剛開始上課時應以講故事的形式來引入主題。讓幼兒知道“年”是怎麼來的。本來我準備了兩幅鞭炮的圖片給孩子觀察的,但剛我取出圖片時,孩子對平時見到的鞭炮認識,但對卡通的鞭炮不認識。但我要在延伸活動中,我應在區角活動處準備一些製作鞭炮的材料,讓幼兒自由操作。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