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識樹教案參考8篇

來源:巧巧簡歷站 1.97W

在寫教案的時候,需要遵守考慮變化性原則,寫教案對提高我們教學質量有着很大的幫助,本站小編今天就為您帶來了認識樹教案參考8篇,相信一定會對你有所幫助。

認識樹教案參考8篇

認識樹教案篇1

教學目標:

1、通過實物認識長、正方體,通過學生的觀察、對比、小組討論,瞭解長、正方體的特點。

2、在操作中認識長、寬、高和正方體的稜長。

3、培養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和空間觀念。

教學重難點:

通過實物認識長、正方體,瞭解長(正)方體的特徵。

教學過程:

一、複習提問

請同學們回憶一下,我們已經學過哪些平面圖形? 長方形和正方形各有什麼特徵?這兩種平面圖形之間有什麼關係? 我們以前學過的這些圖形都是平面圖形,今天我們要認識兩種立體圖形——長方體和正方體。(板書課題: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認識)

二、探究新知

(一)新課引入:指着各種形體的教具提問,哪些物體的形體是長方體?請學生把長方體挑出來。在日常的生活中你還見過哪些物體的形狀是長方體的?學生舉例。 我們為什麼把這些形狀稱做長方體呢?長方體有什麼特徵呢?下面我們一起來研究。

(二)認識長方體。

1.教師拿出火柴盒的模型,説明面、稜和頂點。

2.學生拿學具小組討論,並出示小組討論提綱,同時討論後填寫操作實驗報告。

面 稜 頂點 長方體 數量 形狀 大小 數量 長度 數量 位置

(1)探究完成實驗報告。

(2)彙報討論結果。

(3)認識長方體的長、寬、高。

4.引導學生 指出自己手中學具的長、寬、高,改變學具的位置,在指出長、寬、高。向學生説明長、寬、高根據長方體所擺的位置不同而改變。

5.練習: 要求根據特徵判斷下面圖形是不是長方體?並説出長方體立體圖形的長、寬、高是多少釐米。

(教具)

(三)認識正方體

1.學生找出正方體實物來獨立觀察,觀察後按提提綱獨立回答問題,獨立填寫實驗操作報告。 獨立觀察提綱:

(1)數一數,正方體有幾個面?每個面是什麼形狀?相對的面的形狀、大小有什麼特點?

(2)摸一摸,正方體有多少條稜?它們的長度相等嗎?

(3)找一找,正方體有幾個頂點? 獨立填寫實驗操作報告: 面 稜 頂點 正方體 數量 形狀 大小 數量 長度 數量 位置 1.班集體討論,訂正學生獨立完成的實驗報告,並完成教師板書,注意啟發學生自己總結正方體的特徵 2.比較長方體和正方體有何異同? 相同點:6個面、12條稜、8個頂點。 不同點:形狀、大小、長短不同,正方體有6個面都是正方形,面積都相等,12個稜長都相等。 3.引導學生認識長、正方體的關係:

(四)新課小結

這結課我們學習了什麼內容?你還有什麼問題?

三、看書質疑(略)

四、鞏固練習

(1)長方體和正方體都有6個面,12條稜,8個頂點。( )

(2)長方體的六個面都是長方形。( )

(3)正方體是由六個正方形組成的圖形。( )

(4)正方體是特殊的長方體。( )

認識樹教案篇2

設計背景:

時間對於幼兒來説比較抽象,幼兒一般體會不到時間的重要性。所以從幼兒園大班開始就要幫助幼兒建立時間觀念,養成良好的作息習慣。時鐘是幼兒瞭解、感受時間最直接的工具。

?3——6歲幼兒學習與發展指南》中指出"引導幼兒感知和體會生活中很多地方都用到數,關注周圍與自己生活密切相關的數的信息,體會數代表不同的意義",那麼鐘面上的數字就是表示時間早晚的;《指南》中還指出"引導幼兒體會生活中很多事情都是有一定順序和規律的",那麼時鐘上的分針、時針的運轉規律就具有一定的順序和規律。

活動目標:

1.認識整點鐘,知道時針、分針的名稱,引導幼兒理解分針走一圈、時針走一格就是一小時。

2.在動手操作中理解當整點鐘時,分針總是指向12,時針指向幾就是幾點鐘。

3.知道時間與人們生活、學習的關係,懂得愛惜時間。

活動準備:

時鐘若干、課件;兔子、烏龜、花小圖片若干;場景佈置。

活動過程:

一、認識時鐘,瞭解時鐘的名稱和用途。

1、猜謎:一匹馬兒三條腿,日夜奔跑不喊累,嘀嘀嗒嗒提醒你,珍惜時間不忘記(時鐘)。

2、(課件一)師:對,你們真棒,是鍾。看看鐘面上有什麼?(數字)數字是多少到多少?他們是怎樣排列的?(從右向左順着排列的);最上面的是數字幾?最下面的是數字幾?12和6是不是相對應?右面的數字是幾?和3對應的是數字幾?這個短的針叫什麼?(時針)這個長的針叫什麼?(分針)

二、認識整點鐘。(課件二)

1、師:今天小兔和烏龜要來一場賽跑比賽,想看嗎?

師:看,小兔變成分針,烏龜變成時針,它們在終點站好,終點在數字几上?(12)比賽開始:

(課件)小兔從終點12開始,從右向左跑了一圈,又回到12上,烏龜從哪兒跑到哪兒?(從12跑到1上),烏龜跑了多少?(跑了一棵樹的距離)。

2、好,小兔又跑了一圈,烏龜從哪兒跑到哪兒?(從1跑到2上了)又跑了一棵樹的距離。再跑,小兔又跑了一圈,烏龜又從哪兒跑到哪兒(從2跑到3上了)。

3、你有什麼發現嗎?(每次小兔跑一圈,烏龜都跑一格)。對,當小兔跑一圈時,烏龜都跑一格,這就是一小時,也就是分針走一圈,時針才走一格,這就是1小時。

三、學習記錄時間。(課件三)怎樣將小兔和烏龜賽跑的時間進行記錄?我們再來看一遍。(記錄時間)整點鐘是怎樣記錄的?小結:整點鐘時,分針總是指向12,時針指向幾就是幾點鐘。

四、玩鍾,進一步鞏固和加強對時鐘的認識。

師:今天小兔為我們準備了許多種,我們來和這些鍾做遊戲,好嗎?現在你的鐘是幾點?(11點),好,我想走到12點鐘,怎麼走?將分針從右向左順着走一圈,時針怎麼樣?(時針走到12上了),你有什麼發現?(時針和分針都在12上),對,時針和分針重合了,都在12上,這是幾點?好,再走,我想走到1點鐘,怎麼走?(是不是分針走一圈,時針走一格,走了一小時);好,現在我想走到3點鐘,怎麼走?你發現了什麼?(分針要走兩圈,時針才能走到3上);好,現在請小朋友來説走到幾點?我們大家一起走走看。

五、幼兒遊戲,介紹遊戲玩法,體驗對整點鐘的認識。

師介紹遊戲玩法:剛才是小兔和烏龜玩賽跑遊戲,它們想邀請我們也來玩一玩。看這是為我們準備的鐘面,我們先要將數字擺好,一起説説怎樣擺?簍子裏有兔子和烏龜的圖片,貼在身上,帖小花的是裁判員,由裁判員發出指令(説幾點鐘),兔子和烏龜要一起走。(先請一組小朋友來玩一下)(幼兒遊戲)

六、瞭解時鐘有什麼用。

師:今天,我們認識了整點鐘,知道鐘面上有1到12的數字;有時針、分針;知道分針走一圈,時針走一格,就是一小時。我們學習和認識了時鐘,那時鐘有什麼用呢?

(課件四:圖)這是明明一日生活圖,看看明明是在什麼時候做什麼事的?(幼兒自由表述)你會在什麼時候做什麼事呢?

小結:時間很重要,他會提醒在什麼時間做什麼事,我們一定要珍惜時間,能做到嗎?

活動反思:

今天我給大家展示的是一節大班的數學活動:認識時鐘。時鐘的認識對於大班幼兒來説還是比較抽象的,所以在本節活動中我藉助多媒體課件進行教學,在多媒體課件的引導下幼兒發現分針走一圈,時針走一格就是一小時,分針走幾圈時針就走幾格就是幾小時。同樣在多媒體課件的幫助下學會時間的記錄方法,幼兒學得很輕鬆,也很感興趣。只是在遊戲環節中為了發揮幼兒的主體性,我嘗試讓幼兒自己擺鐘面上的數字和分針、時針,然後再遊戲,所以遊戲的時間比較長,這有待進一步探討如何有效而合理地安排活動的時間?

認識樹教案篇3

教學內容:

二年級上冊教科書p90、91例1、例2及練習二十三1

教學目標:

1.使學生會讀、寫幾時幾分。

2.使學生知道1時=60分。

3.通過觀察、操作、思考、討論等活動,初步培養學生的探索意識和合作學習意識。

4.培養學生珍惜時間的意識和習慣。

教具、學具準備:多媒體、鐘錶模型。

教學重點:

1.能準確數分(5分5分地數);

2.能認、讀、寫幾時幾分。

教學難點:

1.概括認識時間的方法;

2.正確認識幾時幾分。

教學過程:

一、情景再現,導入新課

1.這是什麼聲音?鐘錶可以告訴我們什麼?

今天老師帶領同學們到時間王國繼續探索有關時間的奧祕(板書課題:認識時間)

二、探索交流 解決問題

(一)認識鐘面

1.走時時間王國,要想了解關於時間的奧祕我們得先認識鐘面,請同學們仔細觀察,看看鐘面上有什麼?

一邊演示,一邊提問:

a、12個數字把鐘面分成了多少個大格?我們來數一數

b、一個大格被短線分成幾個小格?一共有多少個小格?

2.你是怎樣數的?

(二)認識分

1.分針走一圈是多少分?

你能記住每個刻度數字表示幾分嗎?和同桌説一説

(三)認識時

1.看龜兔賽跑比賽,説説誰贏了?

分針走一圈是多少?當分針走一大圈的時候時針走多少?時針走一大格時間是多少?

認識:1時=60分。

(四)讀時間

1.我們認時間的時候,不僅要看分針,而且要看誰?

2.這是幾時?你是怎麼看出來是8時的?

3.這是幾時幾分?8:05

寫時間:生説師寫

那麼這個時間在電子錶上怎樣表示呢?我們來看,因為是5分,不滿10分,所以我們在小圓點右邊的第一位,添寫一個零。(板書:8:05)這個時間我們還可以寫做8時05分。(板書:8時05分)像這樣的時間,你們會寫吧。

4.讀寫:11:30和3:45

總結讀時間的方法

我們要先看時針,再看分針,時針走過幾就是幾時,分針走了幾個小格就是幾分。

三、練習反饋

1.連一連

2.寫一寫:91頁1題小紅的一天

3.學會了讀寫時間,你們高興嗎?老師也很高興,我們一起聽1分鐘的歌曲。

4.你覺得1分鐘的時間怎麼樣?

雖然一分鐘很短暫,但只要你不浪費他,我們可以做很多事情,希望大家能珍惜每一分鐘,做時間的小主人,能做到嗎?

5.小遊戲:時間列車

時間過得可真快,我們要結束時間王國之旅回家了,用我們手中的智慧卡乘座時間列車回家吧

認識樹教案篇4

板書課題:

1~5的認識。

教學內容:

教科書第7~9頁上的內容。

教學目標:

1.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繫,感受學習數學的樂趣,獲得良好的情感體驗。

2.能認、讀、寫1~5的數,會用1~5的數表示日常生活中物體的個數,並能在同學之間進行交流。

教具、學具準備:

教學視頻展示台,15個小圓片。學生每人準備5根小棒,5個小圓片。

教學過程 :

一、引入新課

教師:上節課我們在丁丁上學的圖中找到那麼多的數,這節課我們繼續來學習一些數。在上課之前,我們請同學們準備了多少根小棒和多少個小圓片呢?

學生:5根小棒和5個小圓片。

教師:對了,這節課我們就來認識1到5的數。

點評:在學生原有認知的基礎上展開教學,有利於啟動學生原有經驗參與新知識的學 習。

二、進行新課

1.教學例1

多媒體課件演示奏國歌、升國旗的情景,最後定格為例1的情景圖。

教師:同學們知道這是在做什麼嗎?

學生:在升國旗。

教師:大家能從這幅圖中找到哪些數?

學生觀察、討論後回答:圖中有5個小朋友在升國旗,國旗上有5顆五角星。

教師:只能在圖中找到數字5嗎?能不能找到別的數?比如國旗上的大五角星有幾顆?小五角星又有幾顆?啟發學生更深入、細緻地找圖中的數,如:

學生甲:我明白了。國旗上有1顆大五角星,周圍有4顆小五角星,一共有5顆五角星。

學生乙:有1個同學站在升旗台上,2個同學在奏樂,2個同學在敬禮,一共有5個同學。

學生丙:升旗的人中有3個是男同學,2個女同學,一共有5個同學。

教師:同學們通過仔細觀察,就從圖中找出了1,2,3,4,5這5個數,真了不起。

點評:這個教學片斷主要經歷了“觀察”和“深入觀察”兩個過程,不僅使學生從圖中找到了1~5的數,而且從中通過深入觀察培養了學生的觀察能力,也能從中感受所學知識與現實生活的緊密聯繫。

2.教學例2

教師:同學們能從圖中找出1~5的數,你們會用小圓片擺一擺,並數出1~5的數嗎?

學生:會!

教師:請同學們拿出小圓片來擺一擺、數一數。 先抽一個學生到黑板上來做示範,教師説一個數學生擺一個數,再由同桌的.兩個學生一個説數一個擺小圓片,然後教師在黑板上擺小圓片學生説出相應的數。也可以讓學生用5個小圓片擺一個美麗的圖案,最好能在圖案中找到1~5這5個數。學生的圖案可以擺成:

學生甲:我擺的小熊圖。第1排有1個小圓片,第2排有2個小圓片,有3個藍色的小圓片,第2,3排一共有4個小圓片,一共是5個小圓片。

學生乙:我擺的梅花圖。中間有1個小圓片,再用2個小圓片對着中間的小圓片擺,3個小圓片是紅色的,四周有4個小圓片,一共是5個小圓片。最後教師説數學生任意擺學具,如教師説3,學生可以擺3個小圓片,也可以擺3根小棒,也可以伸出3個手指頭,也可以拿出3本書。在整個拼擺過程中,要指導學生正確操作。

點評:邊擺邊數小圓片是學生深入理解1~5的數的重要一步,教學中設計了多種擺小圓片的方式,這不僅僅是為了激發學生興趣,更重要的是,通過這樣擺小圓片的方式,使學生從簡單到複雜層層深入,不斷加深對1~5的認識。擺圖案既是學生深入認識1~5的數的重要的一步,也培養了他們的審美能力,還有他們的創新意識,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

3.教學例3

教師:通過剛才的拼擺,同學們知道3可以表示什麼?

學生:3可以表示3個小圓片、3根小棒、3顆糖、3本書、3個學生……

教師:3可以表示這麼多的東西,那麼1,2,4,5又可以表示些什麼呢?

學生:回答(略) 。

教師:生活中的1,2,3,4,5又可以表示些什麼呢?比如説在我們的教室裏,你能找到哪些用1,2,3,4,5表示的數?

學生先獨立觀察思考後,再把自己想到的在小組裏交流,然後抽幾個學生回答。

學生甲:教室裏有1塊黑板,1個學習園地。

學生乙:1張桌子坐2個同學,4張桌子排成1排。

教師:1,2,3,4,5在我們的生活中還可以表示些什麼?

學生相互説後,再抽幾個學生説給全班學生聽。

點評:通過這個環節的教學,既使學生感受到數的普遍適用性,又讓學生感受到所學知識與現實生活的聯繫,增強學生的應用意識。

4.教學例4

教師:下面我們來寫一寫這5個數。

教師先在“田”字格里示範寫1,2,3,4,5,寫完一個引導學生書寫一遍,並講明書寫時要注意的問題。

教師:同學們會寫這5個數了嗎?

學生:會寫了。

教師:請大家翻開書,看一看例4,誰來説一説題中要求我們怎樣做?

學生討論後回答:要求我們先用手比一比,再畫一畫小圓,然後讀一讀這個數,最後寫出這個數。

教師:同學們會做嗎?誰來給大家示範一下?抽一個學生在視頻展示台上示範寫數“1”。

教師:同學們會寫嗎?

學生:會。

教師:好。

大家先給自己的小手和小嘴分一分工,然後再按書上的要求寫一寫。學生書寫時,教師做必要的指導。寫完後,抽幾個同學的課本在視頻展示台上展出,然後請全班同學評一評哪個同學寫得最好,請寫得好的學生介紹經驗。

教師:書上有這樣幾句話,1添上1是2,2添上1是3……你能用手指演示來説明這幾句話的意思嗎?

學生:演示(略)

教師:你從中發現什麼?指導學生説出:我發現我們學的這幾個數一個比一個多1。

點評:寫數也是這節課的一個教學內容,教學中既體現了教師的示範作用,也發揮了學生的主體作用,還特別注意培養學生的審題能力,讓學生自己去理解題目的意思,通過用手指演示書中重要的幾句話,引導學生髮現數與數之間的聯繫,這樣可以加深學生對數的理解,提高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水平。

5.教學例5

教師:小朋友們真了不起,這麼一小會兒就解決了這麼多的問題,現在再看老師手上的小棒。出示小棒。

教師:數一數有多少根小棒?

學生:1,2,3,4,5,一共5根。

教師:同學們再數數你們手上的小棒,看是不是也是5根啊?

學生:是。

教師:很好,那同學們想一想,如果要把這5根小棒分成兩堆可以怎麼分?同學們拿出你的小棒分一分,能有幾種分法?

學生獨立分小棒。

教師:把你的方法在小組裏交流交流。學生小組交流後抽學生邊展示邊介紹分的方法。

教師:小朋友們的分法可真多,現在大家能結合剛才分小棒的過程把書上的表補充完整嗎?

學生:能。

學生完成後抽一名學生的表來展示。

教師:大家從這個表中可以發現些什麼?

小組討論。

學生小組討論後得出:5根小棒可以分成2根與3根,1根與4根,3根與2根,4根與1根。

教師:根據剛才分小棒以及填表我們知道了5是可以分成1與4,2與3,3與2,4與1,那麼最後一個式子5□□,還有沒有其他的分法呢?請同學們課後思考。

三、鞏固練習

1.指導學生完成課堂活動第2、3題,並分組討論。

2.指導學生按課堂活動第1題做遊戲。

四、課堂小結

教師:這節課學習了什麼內容,從中你知道些什麼?你覺得你最大的收穫是什麼?還有什麼問題,説出來大家一起探討。

學生回答。

認識樹教案篇5

教學目標:

1、使學生認識重量單位“噸”,知道“噸”在實際中的應用,初步建立“1噸”重的觀念,知道1噸=1000千克。

2、能進行重量單位間的簡單換算。

3、培養學生初步的觀察能力、估計重量的能力和推理能力、發展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

教學重點:

建立重量單位“噸”的概念。

教學方法:展示,講授,交流。

教學過程:

一、複習舊知

同學們學過哪些重量單位?具體描述一下1克與1千克有多重。(可以舉例説明)

一筐蘋果約重20() 小蘭體重約25()

一個雞蛋約重50() 一輛大卡車能裝貨約8()

(最後一題填單位,對學生來説有一定的難度。如果有的學生説出用“噸”做單位,問問他是如何知道的,説不出也不用詳問,教師導入新課。)

卡車的載重量很大,上面一題用千克做單位不合適。這節課我們就來認識重量單位家族的一個新成員——噸。(板書課題:噸的認識)

互動合作

二、初步認識“噸”

噸是什麼意思?到底有多重?

逐漸展示大約重是1噸的物品,讓學生從常見的物品重量比較中,對1噸的重量的初步認識。

1噸到底有多重呢?其實1噸=1000千克,噸用“t”表示。

板書:1噸=1000千克,1t=1000kg。

今天同學們帶來了許多重量已知的物體,請向大家介紹一下。那有沒有同學帶來以“噸”做單位的物體呢?説明原因。

在生活中你一定看到過可以用“噸”做單位的物體,能簡單的説一説嗎?學生舉例

請你仔細觀察這些物體與你所認識的物體,它們有什麼共同的特點嗎?學生討論後得出:以噸為單位的物體都非常大而且非常重。通常計量較重或大宗物品的重量用“噸”來做單位。

初步認識了噸之後,老師這裏有一些物品,請你們為他們選擇一種合適的單位。

舉例:讓學生舉出重量大約是1噸的物品。

三、千克與噸的換算。

1、出示:3噸=()千克 8000千克=()噸

讓學生任選一題解答,並説出是怎樣想的。

2、師強調:因為1噸是1000千克,3噸是3個1000千克,3個1000千克就是3000千克,所以3噸=3000千克。因為1000千克是1噸,8000千克裏有8個1000千克,所以8000千克是8噸。

3、出示一幅電梯照片,上標註限重量1噸,十三個成人,出示問題

a.如果是孩子可以乘坐幾人?

b.如果全班同學都要乘電梯,至少要坐幾次?(根據本班的人數)

展示交流

用一輛載重6噸的卡車運輸建築材料如下。

要使運輸次數最少,該怎樣運?小組同學合作,看哪一個小組的同學設計的方案。

品種水泥黃沙石子磚頭鋼材

重量2500千克4噸6噸9噸2500千克

四、鞏固拓展

1、這節課學習了什麼?你學到了哪些本領?

2、討論:“每兩個重量單位間的進率都是1000”這句話對嗎?

明確:“每相鄰兩個重量單位”與“每兩個重量單位”的不同。使學生清楚的掌握重量單位間的基本進率關係式有兩個,即:l噸=1000千克,l千克=1000克。擴展出的關係式有一個,即:1噸=1000000克。

五、佈置作業

練習三:2.3

板書設計:

噸的認識

1噸=1000千克 1t=1000kg。

3噸=()千克 8000千克=()噸

認識樹教案篇6

教學目標

1。通過直觀演示、操作、觀察、分析、概括等方法,使學生初步認識幾分之一,建立分數的初步觀念。

2。知道分數各部分名稱,理解他們的含義,會正確讀寫比較簡單的分數。

教學重點

理解分數的含義,建立分數的初步觀念。

教學難點

理解分數的含義,建立分數的初步觀念。

教學過程

一、鋪墊教學。

1。回憶舊知。

(1)把12個蘋果平均分給4個小朋友,每人分幾個?

(2)把6米長的繩子平均分成2段,每段多長?

(3)把3支鉛筆平均分給3個同學每個同學得多少支?

教師明確:通過仔細觀察這幾道題中都有“平均分”,就是使每一份者都是一樣多。通過剛才的分,我們可以看出,平均分後,每份都能得到一個整數,可以用一個整數來表示。但是在我們日常生活中是不是每一次平均分後都得到一個整數,這兒有一個,我想把它分給兩個同學,那麼怎麼分才使兩個同學覺得呢?每份得多少?只有分得同樣多,才能使每個同學平均分。

二、探究新知

1。談話導入。

?出示圖片“例1”】這半個餅可以用一個整數來表示嗎?那麼該用什麼數來表示呢?這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新知識,

2。教學例1:認識 。

(1)認識一個餅的

①出示圖片“例1”。

②教師説明:把一個分成兩份,其中一份是多少用分數表示就是這塊餅的二分之??

(板書: )寫的時候先寫“一”,再寫“2,”最後寫“1”。

③學生看圖獨立想 表示的意義。小組討論交流。

學生: 表示把一個餅平均分成兩份,取其中的一份。

教師提問: “一”、“2”、“ l”各表示什麼?

學生:“一”表示平均分,叫做分數線,“2”表示平均分的份數,“l”表示取的份數。

師強調:寫的時候,注意這條線要寫得平直,橫線上、下的數要對齊。

(2)指導讀寫

(3)反饋練習

①引導學生拿出一張長方形紙,試析出它的 ,塗上顏色,並在塗色的一半上寫 。

教師提問:折法不向,拆出的形狀也不同,為什麼每一份都是這張紙的 ?

②判斷圖中的陰影部分能否用 表示。為什麼?

3。教學例2:認識

(1)【出示圖片“例2-1”】

教師提問:通過看這幅圖,你都知道了什麼?

(2)讓學生拿出一張長方形紙,折出它的,並給它塗上顏色,塗完後小組討論判斷對錯。

鞏固意義:把一個圓平均分成了三份,陰影部分表示這個圓的三分之一。

(教師板書: ,讀作:三分之一)

(3)拿出準備好的綵帶,學生討論:“怎樣才能剪下它的 ”

4。教學例3、例4。

(l)引導學生每人拿出兩張長方形的紙,按例3、例4的要求做,做完後填空。

(2)同桌討論,教師各組巡迴檢查,瞭解學生自學情況。

(3)集體反饋:四分之一、五分之一怎樣?

教師貼圖:

(4)判斷。

下面哪個圖的塗色部分是 ,在()裏劃√。

5。教學

(1)教師:請同學們拿出長方形紙、直尺和彩筆,在長方形紙上畫出1分米長的一條線段,把它平均分成10份,標出每份是它的幾分之幾?怎麼寫?

(2)小組討論,看圖。

(3)羣體討論。投影展示學生的答案,師貼出放大圖。

教師提問:數一數,這條線段上有幾個 ?

教師明確:把一條一分米長的線段,平均分成十份,每份都是它的 ,它有10個這樣的 。

6。教師提問:今天我們學習的分數有什麼特點?(板書:幾分之一)

四、課堂練習

1。填空:把一張正方形的紙,平均分成四份,每份是它的( )分之一寫作 ;

把一條1米長的綵帶平均分成15份,每份是它的 。

2。判斷:

(1)

(2)把一塊蛋糕切成7塊,每塊是它的 ( )

(3)把一根繩子平均分成3段,每段是它的 ( )

3。一米長的繩子平均分成10份,每份是它的( ),每份長( )米。

4。讀出寫出這些分數。

四、全課小結。

今天這節課我們學習了什麼?你有什麼感受?

五、課後作業。

1。小軍跑步,他跑了全長的 ,請你在線段上表示出來。

2。讀出下面各分數。

3。寫出下面各分數。

六分之一 九分之一 十二分之??

十分之一 七分之一 二十分之??

認識樹教案篇7

【活動目的】

1.通過觀察及幼兒自身的嘗試活動來認識時鐘,初步瞭解時針、分針之間的關係,掌握整點、半點並知道其規律,結合日常生活理解時鐘的用途。

2.培養觀察力、思維力、動手能力及大膽嘗試精神。

3.教育幼兒每天準時來園,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

4.讓孩子們能正確判斷數量。

5.知道按事物不同的特徵進行排序會有不同的結果,初步瞭解排序的可逆性。

【活動準備】

1.創設“鐘錶展覽館”的教學環境。

2.人手一隻可以撥動的小時鐘。

3.反映幼兒一日生活內容的圖片(起牀、上學、午飯、午睡等),時鐘演變過程圖片。

4.可以用來自制鐘面的有關材料(如長短針、1~12的數字、各種形狀和造型的硬板紙或吹塑紙若干)。

【活動過程】

一、創設嘗試情境,激發幼兒嘗試慾望

邊聽“在鐘錶店”裏的音樂,邊把幼兒帶進“鐘錶展覽館”,引導幼兒欣賞各種各樣的鐘表,激發幼兒學習的興趣。

師:請小朋友仔細看看、找找、比比這些鐘錶有什麼地方是相同的?再想想,工人叔叔和阿姨為什麼要設計、製造這些鐘錶?

二、觀察活動

通過觀察活動比較鐘錶上時針、分針的不同,認識12個數字以及數字的排列位置。

提問:

1.每隻鐘面上都有什麼?(出示3只不同形狀的時鐘,幼兒找出鐘面上都有兩根針和1~12的數字)

2.比比看,兩根針什麼地方不一樣?(長短、粗細之分)它們的名稱叫什麼?(瞭解時針、分針的名稱)

3.鐘面上的數字排列位置是怎樣的?(認識典型的幾個數字位置12、9、3、6)

三、幼兒第一次嘗試活動

讓幼兒理解並掌握分針、時針與數字的關係(幼兒人手一隻時鐘)

提問:

1.請小朋友看一看鐘面上時針和分針都指在哪一個數字上?(12上)

2.請小朋友把時針從12撥到1上,看一看分針有什麼變化?(分針從12走一圈又回到12)

3.小朋友自己撥鍾試一試,然後把你的發現告訴大家。

4.得出結論:當時針走一個數字(一格),分針就要走12個數字(一圈),這就是一小時。

四、認識整點、半點,尋找和發現它們之間的規律。建立正確概念

1.教師操作演示:一隻鍾兩根針都指在12上;一隻鍾時針撥到1上,分針撥到12上;另一隻鍾時針撥到12和l的中間,分針撥到6上。

2.提問:①三隻鐘有什麼地方不一樣?它們分別代表幾點鐘?②整點時,分針總是指在哪裏?半點時,分針指在哪裏?③想一想,2點整時,時針應在哪個數字上,分針應在哪個數字上?1點半時,時針指在哪裏?分針應在哪個數字上?

3.老師歸納:整點時,時針指在一個數字上,分針總是指在12上;半點時,時針指在兩個數字的中間,分針指在6上。

4.小朋友第二次嘗試練習:①按老師的要求撥整點、半點;②結合日常生活圖片撥出整點、半點,小組中的幼兒互相檢查準確與否,並説一説時針、分針指向的數字。

五、教師總結時鐘的有關知識內容

六、幫助幼兒理解時鐘的功能,重點説明時鐘與人類生活的關係

1.提問:小朋友,你們家裏有鍾嗎?你還在什麼地方看見過鍾?為什麼那麼多的地方都要用到鍾呢?(啟發幼兒結合生活經驗或看圖片來説出鐘的用途)

2.教師歸納:時鐘和手錶都是計時工具,它可以告訴人們,現在是什麼時間了,應該幹什麼事情了;它可以幫助人們形成良好的生活習慣,鍾是人類的好朋友。

小朋友認識了鍾,可以按時起牀,按時上幼兒園。老師可以根據鐘上的時間按時上課,按時做遊戲,按時讓小朋友吃午飯,鐘的用處可大啦。

七、出示時鐘演變過程的圖片,讓幼兒簡單瞭解從古到今計時器的變化,激發幼兒嘗試探索知識的興趣

師:古時候沒有鍾,人們用沙漏、日晷、滴水的方法來計時。日晷在常州的天寧寺就有,小朋友可去看看。隨着科學的發展,聰明的叔叔阿姨設計、製造了各種各樣的鐘和表(鬧鐘、石英鐘、音樂鍾、工藝鍾、手錶、懷錶),給人類生活帶來方便,還可以美化人們的生活。小朋友,你們現在好好學習,長大後也來發明創造出更多更美的鐘和表,好嗎?

【延伸活動】

提供製作鐘的材料,鼓勵幼兒製作時鐘模型。

【活動反思】

?認識鐘錶》這節課的目的旨在使幼兒認識時鐘,能區分時針、分針,瞭解鐘面上數字的排列規律,初步瞭解時針、分針的運轉規律,認識整點、半點。為提高幼兒學習的興趣,我採用課件教學,使幼兒在保持興趣的同時更直觀、更主動的去掌握教學目的。整節課堂上幼兒學得主動,課堂氣氛熱烈,知識獲得與情感體驗同步進行。

我用參觀鐘錶店的方式引出課題,出示了形狀、大小、顏色不一的時鐘,引導幼兒充分觀察鐘面相同的地方有哪些,孩子們一下子就找到了,七嘴八舌的説開了,課堂氣氛一下子就高漲了。

接着,我引導幼兒先觀察並認識鐘面上的1—12個數字,重點認識12、3、6、9這四個數字的位置。瞭解12個數字的排列規律,知道這些數字是按順時針方向走。然後讓幼兒認識時針與分針,讓孩子們仔細看看這兩根針有什麼不同,根據指針的長短、粗細辨別時針與分針。並通過實物演示,讓幼兒知道時針和分針之間的運轉關係,兩根指針朝着一個方向走,叫順時針方向,分針走一圈,時針走一格,通過演示,幼兒看得清晰明確,興趣濃厚。

在認識整點這一環節中我在課件中出示了12個整點的鐘面,讓幼兒自己通過觀察發現整點時時針在哪裏,分針在哪裏。接着我再出示幾個整點的鐘表讓幼兒鞏固對整點的認識。然後我就請他們拿出學具“企鵝鍾”聽老師報時,他們來撥一撥整點,這一環節因為有了實際操作,幼兒大多掌握得較好。

活動的難點是認識半點,如何讓孩子輕鬆掌握難點呢?我採用了對比的方法:讓幼兒觀察整點、半點兩個時鐘,孩子們大多説出了整點的時間,亦有個別幼兒説出了半點的時間,我就請他來説説‘你是怎麼看出來的?’最後我再來引導幼兒自己小結:半點時分鐘總是指向6,時鐘指在2個數字的中間。對於究竟是幾點半這個難點中的難點,我藉助實物大鐘邊撥鍾邊解釋:看現在時針在4和5的中間,那麼時針已經走過的數字4,有沒有走到數字5上,所以現在應該是4點半而不是5點半。當再出示課件請他們看看、説説幾點半時,發現孩子們大多掌握了半點。接着又讓幼兒看數字時間,自己 整個活動由淺到深、循序漸進,以遊戲作引導,以幼兒操作為手段,讓幼兒從感知入手,以多媒體、實物教學具為媒體,給孩子清晰、準確的概念。在活動中始終以幼兒為主體,在活動中遵循活動性原則,綜合運用發現法、遊戲法,讓幼兒通過操作活動、言語活動,促進幼兒主動學習。

認識樹教案篇8

由於時間是一個抽象的概念,三年級的小朋友掌握起來比較困難,因此本節課的設計基本上以活動為主,通過多種形式的體驗活動,幫助學生逐步建立起分、秒的時間觀念,體驗時間在生活中的價值,提高珍惜時間的意識。

1.重視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靈活利用主題圖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三年級小朋友的認知是形象具體、生動活潑的,“秒”對於他們來説是抽象陌生的時間概念。為了給學生營造一個生動、有趣的認知空間,在設計本節課時,通過多種方式引導學生參與探索,讓學生在“玩”的過程中認識時間單位“秒”。

2.重視時間觀念的建立,通過活動幫助學生理解時間的可計量性。

在認識“秒”的基礎上,引導學生多種感官參與,建立1秒的時間觀念,在此基礎上創設一系列的遊戲活動,讓學生體驗、感知,進而通過分針和秒針的運動驗證“1分=60秒”,同時又注意到學科間的整合,設計了口算、朗讀、畫畫等豐富多彩的自選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體驗1秒的長短以及分與秒的關係。

教師準備

ppt課件、各種鐘錶模型

學生準備

鐘錶模型

注:本書“上課解決方案”中的“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見前面的“備課解決方案”。

教學過程

⊙創境激趣,導入新課

1.創設情境。

(課件出示主題圖:春節聯歡晚會現場,載歌載舞,新年的鐘聲就要敲響了,人們一起倒計時:十、九、八、七、六、五、四、三、二、一)學生隨着課件一起倒數十個數。

師:同學們,你們在哪裏見到過倒計時的場面呢?剛才這樣的倒計時你們知道是用什麼作時間單位的嗎?(秒)計量很短的時間常用比分更小的單位“秒”,“秒”也是時間單位。大家想一想,生活中還有哪些時間是用秒來計時的?(學生舉例)

2.導入新知。

生活中用秒計時的現象還真不少呢!今天,老師就和你們一起來認識時間單位“秒”。(板書課題:秒的認識)

設計意圖:通過倒計時,讓學生初步建立“秒”的概念,並且知道1秒大概有多久,然後思考生活中有哪些現象是用“秒”作單位的,增加數學學習的趣味性,激發學生的探究慾望。

合作探究,獲取新知

1.欣賞生活中的鐘表。(出示ppt課件)

2.觀察鐘面,認識秒針和1秒。(課件演示鐘面)

師:你知道鐘面上的哪根針是秒針嗎?(又長又細的就是秒針)

師:秒針從12走到1走了幾秒?秒針走了幾小格?

(引導學生一起説出:秒針走1個小格就是1秒,走5個小格就是5秒,5個小格就是1個大格,那麼1個大格就是5秒。板書:秒針走1個小格是1秒)

師:再看秒針從2走到4,走了幾秒?(10秒)再接着看,秒針從6走到12,經過了多少秒?(30秒)

3.藉助鐘錶體會1秒。

師:同學們都帶來了心愛的鐘表,下面就請你們仔細觀察鐘面,如果鐘面上有秒針,就把鐘錶放在耳邊仔細地聽一聽;如果是數字式的,就仔細地看一看時間是怎樣一秒一秒地過去的。聽聲音的同學來把你聽到的聲音學給大家聽一聽。(引導學生模仿秒針發出的聲音)看數字鐘錶的同學來介紹一下你的鐘表上的時間是怎樣一秒一秒地過去的。

師:課件展示生活中的數字電子錶和秒錶,觀察它們是怎樣記錄以秒為單位的時間的。生活中你們還在哪些地方見過這樣用數字來表示時間的?(電腦、紅綠燈、計算器等)

師:你能用一個動作來表示1秒嗎?(拍手、數數、眨眼睛、點頭等)

設計意圖:通過學生用動作來表示秒,切身感受1秒的短暫,使學生認識到時間的寶貴,培養學生珍惜時間的意識。

4.根據體驗,談談你對1秒的感受。

看了剛才的表演,你們覺得1秒的時間過得怎樣?(學生暢談對1秒時間的感受)是呀,1秒的時間很短很短,但是,一些現代化的工具在1秒內卻能做很多事情呢!你們看:(出示課件)

(1)噴氣式飛機每秒飛行500米。

(2)人造衞星每秒飛行7900米。

(3)小汽車每秒約行駛20米。

(4)現代化工廠的流水線每秒能生產成千上萬個零件。

(5)電腦每秒可進行3萬億次運算。

師:看了這麼多的介紹,大家談一談1秒的作用。(作用很大,很廣泛,1秒很有價值)所以我們不能小看這短短的1秒。現在你們對時間的作用有什麼新的感受呢?誰來説一説?(珍惜每一秒,珍惜時間)剛才我們瞭解了1秒能創造出那麼大的價值,如果我們把每一秒都積累起來,就會創造出更多的價值。

5.遊戲活動,估算幾秒。

小組活動:同學們,在我們平時的學習和生活中,用幾秒的時間還可以做什麼事情呢?(寫一個字,擦一下黑板,爬一層樓梯……)下面,我們就來進行小組活動,每個小組4人,可以一人做事;一人當裁判,喊“開始”“停”;一人用自己的方式估算時間;一人用鐘錶計時,計時的過程中要看清秒針的起點和終點。

活動內容:每個小組發一個信封,上面都寫着讀一首詩、拼一幅圖、畫一棵大樹、寫兩個“秒”字、做10道口算題……請各組成員討論該怎樣分配工作,活動結束後,每組計時的同學進行彙報。

師:剛才我們每個組分別用幾秒鐘做完一件事?在活動中進一步體驗時間單位——秒。

探索猜測,發現1分=60秒(出示課堂活動卡)

播放1分鐘的音樂,讓學生用自己的方式估算時間,可以點頭估算,可以拍手估算,也可以在心裏數數等。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