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教案優質6篇

來源:巧巧簡歷站 3W

制定一份優質的教案是需要從我們的教學目標開始思考的,教案在起草的時候,教師肯定要強調與時俱進,本站小編今天就為您帶來了火教案優質6篇,相信一定會對你有所幫助。

火教案優質6篇

火教案篇1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1、理解短文所闡明的深刻道理。

2、掌握短文中的主要實詞和虛詞的用法。

3、瞭解作者及文體特徵。

二、過程與方法:

1、加強朗讀訓練,訓練學生的文言語感,督促學生疏通詞句,翻譯課文,提高

文言文閲讀能力。

2、體會本文託物寓意的寫法,理解作者的思想情感。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認識封建社會不識人才、埋沒人才的昏庸愚妄,引導學生認識當今時代的優

越條件,努力學習,使自己成為社會的有用之才。

教學重點、難點:

一、重點

1、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體會本文託物寓意的寫法,理解伯樂與千里馬的寓意以及二者之間的關係。

二、難點

1、引導學生理解文章表達的情感。

2、體會本文簡練、含蓄的語言特點。

教學課時:1課時

教學過程

一、情景導入:

同學們,你們能列舉出有關馬的成語嗎?(學生列舉)

(馬不停蹄、馬到成功、馬首是瞻、馬放南山、馬瘦毛長、一馬平川走馬觀花、快馬加鞭、馬革裹屍、龍馬精神、指鹿為馬、千軍萬馬、萬馬奔騰、老馬識途、天馬行空。)

關於馬,還有一個 “伯樂相馬”的故事,故事是這樣的:相傳伯樂是春秋時代人,姓孫名陽。據説,有一匹千里馬拉着沉重的鹽車翻越太行山。在羊腸小道上,馬蹄用力掙扎,膝蓋跪屈;尾巴下垂着,皮膚也受了傷;渾身冒汗,汗水淋漓,在山坡上艱難吃力地爬行還是拉不上去。伯樂遇見了,就下了自己的車,挽住千里馬而對它淌眼淚,並脱下自己的麻布衣服覆蓋在千里馬身上。千里馬於是低下頭吐氣,抬起頭來長鳴,嘶叫聲直達雲霄。這是它感激伯樂瞭解並且體貼它啊。

今天我們來學習韓愈的《馬説》,相信在學完課文以後一定會讓你對伯樂和千里馬的關係有進一步的認識。

二、解題,介紹作者、寫作背景

1、前面我們學過《捕蛇者説》,今天我們又將學習《馬説》,有誰能夠講一講“説”在這裏的意思?

明確:“説”:是古代的一種議論文體,用以陳述作者對社會上某些問題的觀點,“説”的語言通常簡潔明瞭,寓意深刻;寫法較靈活,跟現代的雜文大體相似,通常採用以小見大的辦法,借講寓言故事、狀寫事物等來説明事理。“説”就是“談談”的意思,“馬説”從字面上可以解作“説説千里馬”或“説説千里馬的問題”

?馬説》運用比喻藝術説理的典範,中國乃至世界最早的人才論文

(板書) : 人才論文

2、韓愈(768-824),字退之,唐代鄧州南陽(今河南南陽)人。著名文學家、思想家,“唐宋八大家”之首。因韓氏是昌黎(河北昌黎)望族,又稱“韓昌黎”。死後諡“文”,世稱“韓文公”。

自幼勤奮苦讀。唐德宗貞元八年(792年,25歲)中進士。貞元十九年(803)任監察御史時,因關中大旱,上書“請寬免民徭而免田租”,被貶為陽山(今廣東陽山)令。唐憲宗元和十二年(817),隨宰相裴度平淮西有功,升刑部侍郎。因上表諫迎佛骨,得罪憲宗,被貶為潮州刺史。唐穆宗時,官至吏部侍郎。

在文學上,他是古文運動的倡導者,他反對漢魏六朝的綺靡文風,主張繼承先秦兩漢古文傳統,主張為文明白通暢,對後代的散文發展有很大影響。

3、寫作背景:韓愈初登仕途時,很不得志。曾三次上書宰相請求重用遭冷遇,甚至三次登門被守門人擋在門外。儘管如此,他仍然申明自己有“憂天下之心”,不會遁跡山林。後相繼依附於節度使董晉和張建封幕下,鬱郁不得志,再加上當時奸佞當權,政治黑暗,有才能之士不受重視。所以作《馬説》,發出“伯樂不常有”的感歎。

三、初讀課文,正音上口:

1、聽課文錄音

要求:明確字音、語氣、節奏

2、學生齊讀課文,瞭解全文大意。

四、再讀課文,整體感知:

1、學習課文第一自然段。

(1)請一位同學朗讀第一自然段。(沉痛、惋惜、同情。低沉緩慢)

(2)學生説出重點字詞的解釋

祗(zhǐ):只是; 辱:受到屈辱; 駢:兩馬並駕; 槽(cáo)櫪:喂牲口用的槽; 以:因; 稱:著稱。

(3)你能解釋以下幾個虛詞嗎?

虛詞:而、之、以、也

(4)請同學翻譯第一自然段

世間有了伯樂,然後才會有千里馬。千里馬經常有,可是伯樂卻不會經常有。所以即使是雄健的馬,也只能在僕役的手下受屈辱,和普通的馬一起死在馬廄裏,不會獲得千里馬的稱號。

(5)思考鞏固:

①文章一開頭,作者是如何闡述“伯樂”與“千里馬”之間的關係的?

世有伯樂,然後有千里馬。

(板書) :論點: 世有伯樂,然後有千里馬

教師強調:強調本句是全文的中心論點(也是領起全文作用的句子)説明伯樂知千里馬。

(板書) : 伯樂 知 千里馬

②沒有遇見“伯樂”,“千里馬”會有怎樣悲慘的遭遇呢?

祇辱於奴隸人之手,駢死於槽櫪之間,不以千里稱也。

(6)對於千里馬的遭遇,你心裏有什麼感覺?

沉痛、惋惜、同情。

(7)朗讀本段的語氣、節奏應該怎樣?

低沉緩慢

(8)概括段意:説明伯樂對千里馬命運的決定作用。

(9)小結:文章一開篇就提出了“世有伯樂,然後有千里馬”的見解,這就説明了千里馬對伯樂的依賴關係,即伯樂對千里馬有決定的作用,因為除伯樂以外沒有人能識別千里馬,既然如此,千里馬的命運就決定於是否有伯樂來發現它了,而實際的情形是“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所以千里馬的悲慘命運簡直就具有必然性了,不少的千里馬不僅找不到一個一般水平的牧馬人,而且“祗辱於奴隸人之手”,受盡無知小人的氣,更令人悲憤的是,這些寶馬竟然成雙成對地死於槽櫪之間,其遭遇之不幸,結局之慘痛,真非筆墨所能形容,從字裏行間可見作者的痛惜之情。

2、學習課文第二自然段

(1)男同學朗讀第二自然段(憤怒譴責。急促、迅猛、高亢。)

(2)學生説出重點字詞的解釋

一食(shí):吃一頓; 或:有時; 石:古代的容量單位,十鬥為一石; 食(sì):通“飼”,喂; 能:能夠; 是:這樣; 才美:才能和美好的素質; 見:通“現”,表現;且:尚且; 等:等同; 安:疑問詞,怎麼。

(3)你能解釋以下幾個字嗎?

①虛詞:而、之、也、其

②實詞:能 食 盡

你能找出本段的通假字嗎?請解釋

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通“飼” 喂

才美不外見 通“現” 表現

(4)請同學翻譯第二自然段

日行千里的馬,一頓或許能吃下一石糧食。餵馬的人不懂得要根據它目行千里的本領來餵養它。(所以)這樣的馬,雖然有日行千里的才能,卻吃不飽,力氣不足,它的才能和美好的素質也就表現不出來,想要跟普通的馬相等尚且辦不到,又怎麼能要求它目行千里呢?

(5)思考鞏固:

①“千里馬”被埋沒的直接原因是什麼?

食不飽,力不足,才美不外見。

(板書) : 千里馬 才美不外現

教師:如果才美外現了,稱為什麼馬?

(板書) : 千里馬 才美外現 名馬

②“千里馬”被埋沒的根本原因是什麼?

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之 第三段中:(其真不知馬也。)

(板書) : 食馬者 不知 千里馬

③作者是怎樣對“食馬者”的無知發出強烈的譴責的?

是馬也,雖有千里之能,食不飽,力不足,才美不外見,且欲與常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6)對於食馬者的做法,你心裏有什麼感覺?

憤怒譴責

(7)朗讀本段的語氣、節奏應該怎樣?

急促、迅猛、高亢。

(8)概括段意:提示千里馬被埋沒的原因。

(9)小結:這一自然段,作者着力刻畫了“食馬者”與千里馬之間的矛盾,作者先從千里馬的食量説起“一食或盡粟一石”,這是誇張的説法,但這正突出千里馬的食量大大超過普通馬,而這一點決非是那些“食馬者”所能知道的,他們只是按照普通馬的食量來餵養它,所以千里馬“食不飽,力不足,才美不外見”,作者最後發出“且欲與常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把作者對“食馬者”的無知的憤怒譴責的感情發展到高潮。

3、學習課文第三自然段

(1)女同學朗讀第三自然段(深刻嘲諷)

(2)點明幾個重要的字詞的解釋:策、道、材、通、臨、其、邪

(3)你能解釋以下幾個字嗎?試試看

①虛詞:而、之、以、也、其、策

②實詞:能 食 盡

你能找出本段的通假字嗎?請解釋

食之不能盡其材 通“才” 才能

其真無馬邪 通“耶” 表示疑問 相當“嗎”

(4)請同學翻譯這一自然段

鞭策它,不按正確的方法,餵養又不能使它充分發揮自己的才能,聽它嘶叫卻不懂得它的意思,(只是)拿着鞭子站在它跟前説:“天下沒有千里馬!”唉!難道果真沒有千里馬嗎?其實是(他們)真不識得千里馬啊!

(5)思考鞏固:

①“策之”“食之”“鳴之”是什麼句式?作用是什麼?

排比句式。總括不識馬者不按照千里馬的特性來對待它。

②作者是如何痛斥“食馬者”的“不知馬”的?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盡其材,鳴之而不能通其意,執策而臨之,曰:“天下無馬!

第二段提出千里馬才美不外現,在食馬者眼中就無馬了。

(板書) : 千里馬 才美不外現 無馬

③哪句表現“食馬者”以“知馬者”的身份歎息的?

嗚呼!其真無馬邪?

④文中哪句點明瞭全文的主旨?

其真不知馬也。

⑤本文的主旨是什麼?揭露“食馬者”“不知馬”。揭露統治者不能識別人才,摧殘、埋沒人才。

(6)朗讀本段的`語氣應該怎樣? 深刻嘲諷

(7)概括段意:對執策者的“不知馬”進行辛辣的嘲諷。

(8)小結:作者先用揭露矛盾的方法刻畫執策者的形象,把“真無馬”與“真不知馬”對照起來,生動地提示了執策者的愚蠢和荒唐,最後又以“其真不知馬也”結住全文,更有力地表達了作者的痛切之感。

五、三讀課文,理解寓意、品味意境

1、理解文章的深層寓意

提問:作者所説的“食馬者”、“伯樂”、“千里馬”僅僅指傳説中的人和物嗎?如果不是,他們分別比喻什麼?

明確:不是,

“千里馬”比喻人才; (板書)

“伯樂”比喻慧眼識才者;聖明的君主;能發現賞識任用人才的人(難遇)

“食馬者”比喻愚妄無知的統治者。

2、作者韓愈寫此文的意圖是什麼?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文章借千里馬難遇伯樂,最終被埋沒,揭露封建統治者埋沒人才的現象;

表達作者懷才不遇,有志難酬的憤懣心情。表達作者強烈的憤慨和深沉的痛惜之情。

3、文章借千里馬的遭遇對封建統治者埋沒人才、摧殘人才進行了控訴,抒發自己懷才不遇的無奈和憤慨,這種寫作手法叫什麼?

教師指出(託物寓意)板書

4、你認為十一個“不”字表達出什麼語氣?

11個不字,表達出強烈的否定語氣;

5、文章連用了十一個“不”字,表達了怎樣的感情?

明確:表達了對統治者埋沒、摧殘人才的強烈不滿和譴責。

6、每一自然段都以“也”字作結,這三個“也”字所表達的語氣是否相同?

明確:第一個“也”流露出無限痛惜之情;第二個“也”表達了作者的憤怒譴責;第三個“也”是對“食馬者”的深刻嘲諷。

7、請用自己最喜歡的方式朗讀課文。

要求:讀準字音、字正腔圓。節奏分明、把握停連,力求準確流暢。11個不字,表達出強烈的否定語氣;也字,讀出痛惜、憤怒、嘲諷的語氣。

六、擴展延伸

我相信大家人人都是千里馬,假如你是今年的大學畢業生,面對難就業的情況你會怎麼辦?(同學們自由討論、發言)

在講究“素質”的今天,一匹真正的千里馬必須具備的條件之中,適應環境,發揮潛能是最重要的

老師寄語:在學習生活中,我們不能馬馬虎虎,走馬觀花,更不能指鹿為馬,溜鬚拍馬,成為害羣之馬。有缺點趕快懸崖勒馬,馬上改正。只要我們發揚龍馬精神,馬不停蹄,快馬加鞭,相信大家都能成為千里馬,前途一馬平川,事事馬到成功!

板書設計:

馬説 (人才論)

韓愈

火教案篇2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通過學生對書中情境的觀察,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感受到數學學習的樂趣,獲得良好的情感體驗。

2.能力目標:藉助掛圖引導學生充分觀察,交流圖中物體的數量,提高學生的觀察能力。

3.情感目標:體會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繫。

教學重點:

初步掌握按順序數數的方法。

教具準備:

實物投影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小朋友們,從今天開始,你們就是國小生了,要與老師一起學習很多的數學知識。數學知識是很有用的,學會它,你就會解決很多生活中的問題,大家想不想學好它?大家會從1數到10嗎?

二、探索新知

1、 尋找身體上的數

師:1——10這幾個數在日常生活中經常用到,我們身上就有許多,快找一找,説一説!

(學生可能説:有1個腦袋,1張嘴,10個手指等。只要説得對,教師就應該給予肯定,同時要注意讓學生把話説完整。)

2、 尋找教室裏的數

師:同學們在自己身上找到了這麼多的數,真了不起!快來看看我們的教室,你們能發現哪些數?

(學生可能會説:有1塊黑板,2扇門,6盞燈,25張桌子,47名學生……對於能説出比10大的數的學生要及時鼓勵。)

3、 尋找校園裏的數

師:現在,我們要數一數“可愛的校園”中的數。

4、 課堂小結

師:這節課我們在忙什麼啊?你發現什麼呢?

三、 課堂總結

數學與我們的生活緊緊相連,每一個數學王國的成員都睜着智慧的眼睛看着我們,你想和他們交朋友嗎?你打算怎麼做?

板書設計:

可愛的校園

1 2 3 4 5 6 7 8 9 10

火教案篇3

活動目標:

1、初步培養幼兒古詩誦讀的興趣。

2、初步學習有節拍地誦讀古詩,感悟古詩的優美韻律。

3、引導幼兒能夠邊模仿動作邊誦讀古詩。

4、萌發對文學作品的興趣。

5、鼓勵幼兒大膽的猜猜、講講、動動。

活動準備:

1、音樂磁帶,錄音機。

2、圖片“詠鵝”。

3、用綠色紙圍成一個小“池塘”。

4、動畫幻燈片“詠鵝”。

活動過程:

(一)通過鵝媽媽帶着鵝寶寶去游泳的情景,激發幼兒興趣。

1、鵝寶寶們,今天的天氣可真好,媽媽帶你們到池塘裏去游泳吧!

2、聽音樂做戲水的動作。(伸伸脖子、理理羽毛、劃劃水)

4、遊累了,我們來休息一下。(幼兒找位子坐下)你們看這裏也有小白鵝,(出示圖片)。

5、教師:我們來看看它們在幹什麼呀?(引導幼兒講述圖片上的內容,並將幼兒講述的內容編成一個小故事)。

(二)結合多媒體,初步欣賞古詩《詠鵝》。

1、教師:小朋友講的真好,你們喜歡鵝嗎?在我們古代唐朝有一個小朋友叫駱賓王,他也很喜歡鵝,在他7歲的時候,他就寫了一首關於鵝的詩,我們一起來欣賞一下,好嗎?

2、幼兒初步欣賞古詩。

3、幼兒隨動畫一起念古詩。

(三)、感悟古詩韻律。

教師:有的小朋友對這首詩可能很熟悉,誰來讀一下?(2-3位)大家覺得小朋友唸的好聽還是動畫裏阿姨唸的好聽?為什麼呀?因為阿姨唸的時候有一定的韻律節拍,只有按節拍有感情的朗讀,讀出的詩才更好聽。我們一起來學一下。

(四)和着音樂邊表演邊誦讀古詩。

1、教師:我們現在聽着音樂輕輕的來學學小白鵝,一邊表演動作一邊誦讀古詩,好嗎?

2、教師:今天我們玩的真高興,讓我們回家休息一會吧!

活動反思:

一首好詩本身就是一幅優美的圖畫,學習積極健康的古詩,不僅能夠提高幼兒的文學素養,而且可以使幼兒受到美的薰陶。引導幼兒通過欣賞古詩的語言美,學唱歌曲的旋律美去認識其中表達的意境美,進而體驗到詩人所表達的思想感情,這對陶冶性情、培養高尚情操,提高幼兒音樂審美能力大有好處。

火教案篇4

教學目標

1、體會農家少年的淳樸善良、好客能幹和“我”與農家小朋友的誠摯情誼。2、理解景物描寫的作用。

教學重點

感知本文的人情美,風情美,從歡快活潑的寫人、敍事、繪景中領悟作者對童年自由生活的留戀之情。

課時安排 兩課時

課前準備

學生:

1、掃除字詞障礙。

2、就自己感興趣的內容列出思考題,準備討論、發言材料。

3、上網查閲有關紹興“社戲”的資料,瞭解“社戲”這種鄉村戲劇的文字及圖片。

4、師生合作製作多媒體課件。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

1、初讀課文,熟悉內容。

2、研讀課文,整體感悟。

教學設計

導入

1、請多名學生説出自己童年最喜歡的事情,不作闡發,意在勾起學生對童年生活的美好回憶。

2、教師語:

童年生活猶如一幅五彩斑斕的圖畫,猶如一個歡快跳動的音符,説不盡,道不完。今天我們就走進魯迅先生的童年生活,看一看他的童年生活是怎樣的。

(板書題目)

初讀課文,熟悉內容

1、課件播放有關“社戲”的圖片(可從網上下載)

2、學生介紹收集到的有關“社戲”知識。

3、放課文朗讀的錄音磁帶。

4、挑戰擂台,問題搶答。

男生女生分別挑出自己認為重要的課文內容,向對方提問,以考查對方對課文信息的獲取程度,回答的一方應先合上書。(此環節既可檢查提問學生對課文信息提煉和處理的能力,同時也可進一步熟悉課文,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

研讀課文,整體感悟

1、整體感悟故事情節

a、學生速讀課文,進一步熟悉課文內容,看看課文的情節是如何發展的。

隨母歸省小住平橋村——釣蝦、放牛的鄉間生活——看社戲前的波折——夜航去看社戲途中——趙莊看社戲——看社戲後歸航偷豆——六一公公送豆

b、請學生用一句簡單的話來概括全文內容(大意符合即可)。

課文記敍了“我”在鄉村和農家少年看戲的一次經歷。

2、整體感悟課文意圖

小組討論交流,在組內發言,説一説自己對這篇課文意圖的整體感悟。

各小組推選一位代表在全班發言,交流本小組對課文意圖的感悟觀點。(學生的感悟可以從多角度來回答,不作統一要求。)

教師以平等對話的方式,發表自己對課文的感悟與理解。

本文以細膩的筆調描繪了一幅江南水鄉的迷人圖畫,展示了那裏的人情美和風景美。那裏的人:聰明、能幹、熱情好客、純樸憨厚、無拘無束;那裏的景:如詩如畫,令人陶醉,充分表達了作者對自由美好生活的嚮往和追求。

作業

1、抄寫“讀一讀,寫一寫”中的生字詞。

2、完成課後“研討與練習”三。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

1、跳讀:品味語言,質疑答疑。

2、精讀:課堂討論,評析是非。

3、美讀:比賽朗讀,體會意境。

教學設計

跳讀課文,品味語??

1 、品味文章重點詞語、句子或語段。

a、指導學生把自己認為精彩的、重要的詞語、句子和語段勾畫出來,然後進行旁批,寫出自己的看法。

b、四人小組交流。

c、全班進行交流,討論。

在交流的過程中,教師要注意保護學生的積極性,如果學生找的地方不夠準確,教師要注意引導,學生的旁批不夠精確,老師要注意歸納,學生的發言只要言之成理即可。

詞語例:

“我們已經點開船,在橋石上一磕,退後幾尺,即又上前出了橋,於是架起兩支櫓,一支兩人,一里一換……”中的 “點”“磕”“退”“上” “架”等幾個動詞,將少年們開船時的動作程序以及合作划船的情狀表述得頗為詳細,顯示了他們熟練的駕船技巧和勤勞肯幹的品格,也折射出他們去看戲時的愉快心情。

句子例:

“那航船,就像一條大白魚揹着一羣孩子在浪花裏躥,連夜漁的幾個老漁父,也停了艇子看着喝起彩來。”這一句用一個富有童話色彩的比喻,反映了兒童富於幻想的特點和愉快的心情,寫老漁父的喝彩,是通過旁觀者的讚美來襯托孩子們的駕船技術。

語段例:

月夜行船一段(11段)的景物描寫分別從色彩、聲音、視覺、聽覺、嗅覺各個側面着筆,恰如多重奏管絃樂,給人以十分豐富的感覺,景物的立體感由此產生。

2、學生把自己不懂的地方提出來,質疑答疑。

例如:課文最後説“真的,一直到現在,我實在沒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戲了”。真的是豆好吃,戲好看嗎?

明確:“我”所難忘的是平橋村老人孩子那份樸實、真摯的感情和那特有的農村風光、自由的空氣、人與人之間和諧親密的關係,這一切都是“我”童年時在城鎮未曾見到過,在後來的人生路途中也很少再見到的。“我”對這段往事的深情回憶,表達了自身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之情。

精讀課文,問題探究

重點品評“偷豆”的是與非

“偷”,一般意義上是“殘酷、自私、遭人唾棄”的行為,那麼在課文中,小朋友們“偷豆”是好還是壞呢?我們是不是也該學習他們的這一行為呢?

[教師導學]可以從以下方面來分析:1、小夥伴們“偷豆”的目的是什麼?2、他們“偷”的誰家的豆?3、他們是怎麼樣“偷”的?4、他們怎樣預防“偷”的祕密被人發覺,又怎樣對待可能出現的後果呢?

[合作探究]學生討論,各抒己見,只要言之成理即可。

[教師歸納]“偷”反映了小朋友們誠懇待客的熱情。“偷”跳動着小朋友們純潔無私的心;“偷”反映了小朋友們周到細緻、天真純樸的天性。文中的“偷”成為了一種熱情的、無私的、天真質樸的“偷”,“偷”出了情趣,“偷”出了歡樂。

美讀課文,感悟意境

本文作者運用多種感官描寫,詳寫了沿途美好的夜色風光,迷人而又帶有神祕色彩,令人陶醉。烘托了自己愉快的心情。請學生找出自己認為最生動傳神的景物描寫段落來朗讀欣賞,體會意境,看誰讀得最好。

[學生評價]從字音是否準確,聲音是否洪亮,感情是否飽滿等方面來評價。

[教師評價]以鼓勵的原則去發現學生朗讀中的優點,當然對不足之處要恰當地給以指出。注意保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拓展延伸

説話訓練:我的童年

學生選擇一件印象深刻的童年趣事來進行説話訓練,要求敍述完整,聲音洪亮,語調自然連貫,姿態大方。

作業

1、模仿月夜行船一段(11段)的景物描寫,分別從色彩、聲音、視覺、聽覺、嗅覺各個側面着筆,描寫一段景物。

2、關注自己家鄉的文化習俗,收集一種文化現象的資料,並作好筆記,在班上交流。

火教案篇5

教學目的:

1、掌握分析小説人物形象的方法;

2、認識資產階級虛榮心和追求享樂思想對人們的影響。

3、學習小説巧妙的構思。

教學重點:

1、分析小説主人公瑪蒂爾德的形象,領悟作品思想意義。

2、欣賞心理描寫藝術。

教學難點:

欣賞心理描寫藝術

教學方法:

導讀法、討論相結合法

教學用具:

錄音機、多媒體。

教學程序

一、組織教學

二、檢查預習,導入新課。

1、檢查預習:

下面加點字中的注音正確的一項是( )

a、謄寫(téng)租賃(lìn ) 契約 (qìe )

b、債券(quàn ) 面面相覷(qù )寒磣( chen)

c、相稱(chèn )模樣(mó)黯然(àn )

d、贋品(yàn ) 惆悵(chu ) 賬簿(b)

2、導語

三、講授新課

1、作家作品

莫泊桑:法國19世紀後期批判詳實主義小説家,被譽為“世界短篇小説巨匠”。代表作:短篇小説《羊脂球》《項鍊》 長篇小説《一生》《漂亮朋友》

2、提示閲讀

小説的三要素:情節、人物、環境

3、理清情節:

①請以“項鍊”為線索,理清文章層次,並概括各部分內容。

借項鍊——用項鍊——丟項鍊——賠項鍊——項鍊是假的

②小説的魅力在於巧設懸念,引人入勝,漸進高潮,你能談談對小説的懸念之處,高潮之處的認識嗎?

③提問:小説的結尾出乎人們的意料之外,是否符合生活的真實,有什麼意義?

師生共同找出文中的鋪墊。

4、分析瑪蒂爾德人物形象:

方法:①結合情節;② 結合人物語言行動和心理行為

(1)借項鍊:

①範讀第一部分1、2 段,思考:文章開頭交待哪些情況?

明確:婚姻狀況不如意。

②快速閲讀3——5段,提問:面對現實,瑪蒂爾德產生哪些夢想? 這體現她哪些性格特點?

明確:奢華生活 愛慕虛榮 追求享樂

③讀借項鍊餘下部分:找出體現瑪蒂爾德情感變化關鍵詞語:

學生討論,回答,教師明確:怒——悲——靜——憂——喜

(2)用項鍊:

齊讀第二部分1——2段,總結人物的心態:陶醉(虛榮心得到極大滿足)

(3)失項鍊:

①找出該部分細節描寫,並談談其作用?

明確作用:a、體現人物虛榮心 b、為失項鍊鋪墊

②請概括失項鍊後瑪蒂爾德情緒

明確: 驚慌失措

(4)賠項鍊:

①提問:為什麼説瑪蒂爾德是值得同情的?

明確:在賠項鍊過程中表現出剛強、真誠性格。

②文中作者詳寫瑪蒂爾德十年辛酸生活,聯繫上文“一夜陶醉” 追求享樂,

這裏作者運用了什麼手法?有什麼作用?

明確:對比,諷刺虛榮享樂思想

(5)提問: 你能概括出瑪蒂爾德的形象嗎?

學生髮言,總結,明確:愛慕虛榮、貪圖享樂,恪守信譽、自尊自強、吃苦耐勞。

(6)提問:我們應該對瑪蒂爾德持一種什麼樣的態度?

明確: 既同情又批判。

(7)提問:從瑪蒂爾德的悲劇命運看她的形象有什麼社會意義和時代意義?對我們有什麼啟發?

討論:資本主義社會追求享樂、愛慕虛榮的思想在嚴重腐蝕人們的心靈。現實中我們要正確看待金錢,防止虛榮思想的危害。

四、課堂總結:

1、情節:跌宕起伏,一曲三折,以“項鍊”為線索

2、人物:形象複雜,多側面,在矛盾變化中展現得淋漓盡致

3、心理描寫:細膩,

五、作業:

從下列兩題中任選一題,根據題意自擬題目,寫兩三百字。

1、得知項鍊是假的以後,瑪蒂爾德會有什麼表現?注意心理描寫。

2、假如項鍊沒有丟,或者丟了以後立即得知項鍊是假的,瑪蒂爾德的結局會是怎樣的?

課堂板書:

項鍊 莫泊桑

情節:借項鍊

丟項鍊

賠項鍊

項鍊是假的

人物:瑪蒂爾德 愛慕虛榮、貪圖享樂,

恪守信譽、自尊自強、吃苦耐勞

心理描寫

火教案篇6

活動目標:

1.理解感知大和小的含義,並運用不同的方法比較物體的大小。

2.利用肢體語言感知表現“大”、“ 小”,體驗與同伴遊戲的快樂。

3.活動準備:繪本大書、ppt課件、“大大的和小小的我”的作品圖片、四種不同大小的呼啦圈、生活中的物品和小寶藏箱若干、大樹、房子、草地

活動過程:

一、圖片引入,回顧《大大的,小小的》的故事。

1.播放“大大的和小小的我”的作品圖片,以談話的形式引入《大大的,小小的》的故事。

教師:你們還記得這是什麼?看見這幅作品,你會想到哪個故事?

2.翻閲大繪本,教師和幼兒共同講述故事。

邊看繪本邊講述,引導幼兒回憶和説一説故事中寶寶和寶寶的物品。

(設計意圖:此環節讓幼兒回憶爸爸和寶寶的物品都有哪些,感知故事中物品的大小概念,為接下來的情景遊戲做鋪墊。)

二、操作ppt感知體驗理解同類物體大小的概念。

1. 郊遊情景導入,幼兒在電子白板上操作感知故事中那些大大的物品是爸爸的,那些小小的物品是寶寶的。

在建立已知繪本內容經驗的基礎上,進行《給爸爸和寶寶穿衣服》的遊戲,讓幼兒觀察、尋找ppt中大大的和小小的物品給爸爸和寶寶匹配。教師引導幼兒用相應的語言進行描述表達。

教師:爸爸和寶寶要去郊遊,他們找不到自己的東西了,請小朋友幫忙,大大的什麼東西是爸爸的,小小的什麼東西是寶寶的。

2.引導幼兒想想和説説生活中郊遊需要的物品,幼兒再次利用電子白板進行操作感知同類物體大小的概念。

(設計意圖:通過理解繪本中物品的大小,建立經驗後遷移到生活中的物品,再次操作感知同類物體大小的概念。)

三、利用肢體語言和遊戲感知、比較區分同類物體的不同大小。

1.遊戲《吹泡泡》,利用肢體語言表現感受大圈和小圈。

玩法:郊遊前,爸爸和寶寶邀請請幼兒聽“吹泡泡”的音樂一起玩“變大變小”的遊戲,鼓勵幼兒用肢體語言大膽表現“大、小”,圍大圓圈、縮成小圓圈,並同時會説出“大泡泡、小泡泡”。

2.郊遊路上,玩《過小河》遊戲比較同類物體的不同大小。

利用2組不同大小的的呼啦圈代替小河中的大小石頭。

玩法:每次過石頭前,幼兒要先觀察區分大石頭和小石頭。音樂起幼兒出發,音樂停時聽教師口令迅速站到相應的圈內。(如:音樂停,教師説:大石頭,幼兒就迅速站到大圈裏。小石頭,就站到小圈中。)

根據幼兒的掌握情況,再換另一組大小不同的呼啦圈。遊戲繼續。

(設計意圖:在情境中,讓幼兒邊聽指令邊親身體驗、感受同類物體相對比較的大小。)

四、玩《寶臧》遊戲,尋找比較生活中不同類物體的大小。

1.在郊遊場景中,幼兒到大樹、草地等場地中去尋找2個大小的物體。

玩法:每名幼兒分別找一個大寶藏和一個小寶臧裝到自己的寶箱裏。

2.幼兒用語言表達自己尋找到的大小寶藏。

(設計意圖:通過尋找生活中不同的物體,進行2個相對比較能區分出物體的大與小。)

五、總結教師小結:今天郊遊找到了這麼多大大小小的物品,回到家裏,我們和爸爸媽媽一起找找那些東西是大大的,哪些東西是小的。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