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氣牆教案7篇

來源:巧巧簡歷站 8.88K

編寫教案有助於教師對教學內容進行全面的複習和準備,編寫教案需要教師具備專業知識和經驗,以下是本站小編精心為您推薦的天氣牆教案7篇,供大家參考。

天氣牆教案7篇

天氣牆教案篇1

活動目標:

1、使幼兒發現天氣是經常變化的,初步瞭解變化的天氣與人們的生活和生產活動有密切的關係。

2、培養幼兒關注天氣,探索自然變化的興趣。

活動準備:

已做好的氣象記錄。

活動過程:

一、討論氣温的變化。

1、你們有沒有發現這幾天的氣温有什麼變化?(幼兒發言談及每天氣温是不同的。)

2、温度變化説明什麼道理?(天氣是多變的,有時氣温很高,有時氣温很低。)

3、温度高的時候你感覺怎麼樣?温度低的時候你感覺怎麼樣?

4、温度高的時候你穿的衣服怎樣?温度低的時候你穿的衣服又怎樣?温度高的時候草、樹木長得怎樣?温度低的時候又怎麼樣?

5、小結:氣温是不斷變化的,氣温的高低與我們的穿着、生活有關係,與植物的生長也有關係,温度很低時農民就要注意防凍。

二、討論近期天氣的變化。

1、今天是什麼天氣?大家回想一下,上個星期的天氣有什麼變化?哪幾天是晴天?哪幾天是陰天?哪幾天是雨天?

2、晴天是什麼樣的?在晴天你感覺怎麼樣?陰天是什麼樣的?為什麼有陰天?陰天會變化成什麼天氣?(因為天空中積多了雲,遮住了陽光,就變成陰天,陰天可能變成雨天,也可能變成晴天。)

3、你喜歡什麼天氣?為什麼?引導幼兒討論天氣與人生活的關係,晴天光線好,教室裏亮堂堂舒服,大家在太陽底下曬曬太陽暖和,洗的衣服容易曬乾……陰天使教室裏黑乎乎的,不舒服,雨天出門不方便,要帶雨具。

4、小結:天氣是不斷變化的,有時晴天,有時雨天,有時陰天,有時還會下雪。

三、討論近期風力的變化。

1、你們有沒有發現這幾天風也是不一樣的?幼兒充分討論。

2、你怎麼發現風力不一樣的?風力大小與我們生活有沒有關係?你知道風力大小與什麼人關係最大嗎?為什麼和漁民的關係最大?(風大浪就大,船出海就有危險,漁民最關心天氣預報中的風力大小。)你們有沒有注意過風吹過來的方向是不一樣的?以後你們多注意幼兒園裏的國旗,看看國旗往哪個方向飄。

3、總結:天氣是不斷變化的,今天和明天就可能不一樣,上午和下午也可能不一樣。天氣變化與我們大家的生活有關係。我們每天應聽聽廣播電台、電視台的天氣預報。

四、延伸活動。

在日常生活中引導幼兒觀察氣象,聽天氣預報。

活動反思:

春夏時天氣變化反覆,根據已有的生活經驗,孩子們對天氣已經有了初步的認識和了解。在這次活動中,我結合圖片的形式來讓孩子們瞭解天氣,大部分的孩子們都能很快地説出來,而且能夠説出各種氣候的明顯的特徵,活動的效果比較好。值得提到的是,我應該利用孩子們指認圖片的歡快氣氛再引導孩子們討論一下各種天氣下人的活動,尤其是雨天要注意哪些安全?這是整個活動中的一個不足吧。

天氣牆教案篇2

學習目標

1.整體感知課文,理清文章的結構層次

2.複習鞏固比喻這種修辭手法,積累課文中的比喻句。

3.學會蒐集一些資料,加深對看雲知識和天氣知識的瞭解。

重點難點

1.重點:

(1)整體感知課文,理清文章的結構層次。

(2)複習鞏固比喻這種修辭手法,積累課文中的比喻句。

2.難點:學會蒐集一些資料,加深對看雲知識和天氣知識的瞭解。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預習

1.找出課文中的生字生詞,查字典給它們注音、解釋,並學會運用。

(1)峯巒(luán):山峯和山巒。(2)一霎間(shà):一會兒,形容時間極短。

(3)預兆(zhào):事前顯露出來的跡象 (4)輕盈:這裏形容捲雲像女子的動作、體態一樣輕巧優美。

(5)均勻:分佈或分配在各部分的數量相同。 (6)朦朧不清:模糊不清。

(7)陰森;形容(地方、氣氛、臉色等)陰沉可怕。本課指天氣陰沉,氣氛可怕。

(8)絲絲縷縷(lǚ):一絲絲,一條條。縷,量詞,用於細的東西。

(9)綾紗;泛指稀而薄的織品。本課比喻雲彩稀薄。(10)崩塌;崩裂而倒塌

(11)瀰漫:(煙塵、霧氣、水等)充滿,佈滿。(12)徵兆:即將出現的跡象。

(13)千姿百態:形容有各種各樣的姿勢。(14)變化無常:沒有規律地出現新的狀況

2.閲讀課文,思考課後研討與練習。

3.就課文不理解之處質疑。

二、導入

今天我們學習《看雲識天氣》,大家可以從雲的千姿百態的描繪中得到識別天氣陰晴雨雪的知識。這些知識是勞動人民在長期的生活生產的實踐中觀察的結晶。文章語言生動形象而又準確,大家在學習時要注意把握

三、正課

1.快速閲讀課文,給文章分段並歸納段意 討論並歸納:全文可分三個部分。

第一部分(第1段):指出雲和天氣的密切關係,説明看雲可以識天氣。

第二部分(第2—6段):説明怎樣看雲識天氣。

第一層(第2—5段):根據天空中雲的形態、位置、薄厚來推測天氣的情況。

第二層(第6段):根據光彩現象推測天氣的情況。

第三部分(第7段):説明看雲識天氣的目的、方法和注意事項。

第二課時

1.探究質疑:討論雲和天氣情況簡表。

2.提問:文章介紹這八種雲,按照什麼順序?

3.討論並歸納:從高層雲依次説到低層雲,從象徵晴朗天氣的雲,依次説到帶來暴風的雲。

4.討論光彩和天氣情況簡表。

光彩識天簡表

光名 產生和分佈情況 色 彩 天氣徵兆

暈 產生在卷層雲上,分佈在日月周圍 裏紅外紫 日暈三更雨,月暈午時風

華 產生在高積雲邊緣部分 裏紫外紅華環由小變大,轉晴,華環由大變小,轉陰雨

虹 雨過天晴,在太陽對面的雲幕上 彩色圓弧 東虹轟隆西虹雨

霞 早、晚,太陽照着對面的雲彩 雲層變紅 朝霞西陰雨襲,晚霞東幾天晴

5.探究質疑:文章把雲分為八類,把光彩分為四種來描述,這樣分類説明有什麼好處?

討論並歸納:這樣根據事物的形狀、性質、成因、功用等方面的異同,將事物分成若干類,逐類説明,使讀者更具體、更詳盡、更全面地瞭解事物的特徵。

四、小結

本文運用分類説明的方法,對八種雲、四種光彩進行描述,説明它們與天氣的關係。

第三課時

2預習

閲讀課文,想想作者如何生動形象地介紹天上的雲和光彩

二、導入在準確的前提下,説明的語言有的以平實見長,直接了當地説明事物,不描寫,不誇張,沒有弦外之音,像數學、物理、生物等教科書;有的以生動活潑見長,運用描寫、擬人、誇張等手法,使事物説明得形象、生動、具體,便於讀者理解,可讀性強。本文用大量生動的語言來描述雲和光彩,這是值得我們揣摩和學習的。

三、正課

1.探究質疑:課文第1段如何生動形象地寫出天上雲的“姿態萬千”?

討論並歸納:連用八個比喻,分別説明雲的形態之多,姿態萬千。

2.探究質疑:課文第1段如何生動形象地寫出雲的“變化無常”?

討論並歸納:用“有時……有時……一霎間……”寫雲的變化無常。

3.探究質疑:“雲就像天氣的‘招牌’”,“招牌”是什麼東西,把“雲”比喻成“招牌”有什麼作用?

討論並歸納:“招牌”是商店的標誌,雲是天氣變化的標誌。把“雲”比喻成“招牌”,寫出了雲和天氣的關係密切,説明看雲可以識天氣。

4.探究質疑:課文第2段把雲分為兩類。“薄雲往往是……象徵”;“低而厚密的雲層,常常是……預兆”。“象徵”與“預兆”能不能互換,為什麼?

討論並歸納:不能。因為“象徵”這裏指薄雲的出現往往天氣晴朗;“預兆”則指低而厚密的雲是陰雨風雪還未到來預先顯露出來的跡象,所以兩個詞不能互換。

5.探究質疑:課文第2段中的“往往”常常”能否去掉?為什麼?

討論並歸納:不能去掉。“往往”常常”指一般的情況,但又不是絕無例外,説明得恰如其分。表現了説明語言的準確性。

6.探究質疑:課文第3段寫天氣晴朗的象徵的薄雲,各用了哪些生動形象的描摹來寫它們的形態?

討論並歸納:

(1)捲雲:“最輕盈、站得最高”用擬人手法,將捲雲人格化;“絲絲縷縷飄浮着,有時像一片白色的羽毛,有時像一塊潔白的綾紗”。用比喻手法,説明捲雲的輕盈和潔白。

(2)卷積雲:“好像微風吹過水麪引起的粼波”用比喻手法,説明卷積雲的形態。

(3)積雲:“像棉花團的白雲”用比喻手法,説明積雲的形態。

(4)高積雲:“成羣的扁球狀的雲塊,排列得很勻稱,雲塊間露出碧藍的天幕,遠遠望去,就像草原上雪白的羊羣。”用比喻手法,’説明高積雲的形態。

這些比喻,一具知識性,用形象的比喻描摹,分別説清了四種薄雲各自的形態特徵;二是形象性,便於讀者理解,可讀性強。

第四課時

7.探究質疑:課文第4~5段如何生動形象地描摹四種低而厚密的雲? 討論並歸納:

(1)卷層雲:“捲雲聚集着,天空漸漸出現一層薄雲,彷彿蒙上了白色的綢幕。”運用比喻,動態地描摹卷層雲的產生。

(2)高層雲:“卷層雲慢慢向前推進,天氣就要轉陰……隔着雲看太陽和月亮,就像隔了一層毛玻璃,朦朧不清。”通過比喻,動態地描摹雨層雲的演變過程和形態。

(3)雨層雲:“雲壓得更低、變得更厚,太陽和月亮都躲藏了起來,天空被暗灰色的雲塊密密層層地佈滿了”。運用擬人,動態地描摹雨層雲的演變過程和形態。

(4)積雨雲:“積雲如果迅速向上凸起,形態高大的雲山,羣峯爭奇,聳入天頂”。運用比喻,動態描摹了積雨雲的形成和形態。“積雨雲越長越高……有時竟會帶來冰雹或者龍捲風”。形象地動態描摹積雨雲形成風雨雷電的過程。用“迅速”、“越……越……”不一會兒”,説明變化快。

這些比喻、擬人手法,動態的描摹形象生動地説明了低而厚密的雲形成演變過程,既有知識性,又有形象性,可讀性強。

8.探究質疑:課文第6段引用一些諺語。諺語是人民羣眾通過長期的觀察和實踐總結經驗的結晶,它簡短通俗,鮮明生動,讀起來琅琅上口。請在課文中找出這些諺語,説説它們的意思,想想引用諺語有什麼好處? 討論並歸納:

(1)“日暈三更雨,月暈午時風”,説明出現卷層雲,並且伴有暈,天氣就會變壞。

(2)“東虹轟隆西虹雨”,意思是説,虹在東方,就有雷無雨;虹在西方,將會有大雨。

(3)“朝霞不出門,晚霞行千里”,意思是説,出現朝霞,表明陰雨天氣就要到來;出現晚霞,表示最近幾天裏天氣晴朗。

運用諺語來説明光彩與天氣的關係,顯得準確、生動、簡潔。

9.探究質疑:你收集到哪些有關天氣的諺語,請在班上交流。附有關天氣的諺語供參考

(1)魚鱗天,不雨也風顛。(2)朝有破絮雲,午後雷雨臨。(3)雲絞雲,雨淋淋。

(4)亂雲天頂變,風雨定不少(5)滿天飛亂雲,雨水下不停。 (6)雲起掃帚雲,三天雨淋淋。

(7)夏雲低而黑,悶熱必打雷。 (8)先雷後雨,其雨必小,先雨後雷,其雨必大。

(9)雷公先唱歌,有雨必不多。(10)日出不耀眼,一兩天就下雨。

四、小結

這篇文章採用生動説明,通過大量的比喻、擬人、引用諺語及動態、靜態的描摹,在準確的基礎上把事物説明得生動、形象。給讀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和相關的知識。

天氣牆教案篇3

學習目標:

1、聯繫生活實際,瞭解看雲識天氣的目的意義。

2、以列表分類的方式感知全文。(重點)

3、品味精彩語段,體會修辭手法的作用。(難點)

4、培養學生探究、合作的能力。

學法指導:

題目告訴了我們作者説明的話題。首先請仔細閲讀課文,找出作者對“雲的類型和雲的色彩”的認識,並想想他是怎樣來描寫雲和天氣的關係(順序與方法);其次,選擇其中一些段落多多朗讀,感受一下説明文的語言特點;最後,選擇其中一些經典句和諺語做做資料卡片,積累寫作素材。特別要注意的是,讀書時要聯繫自己,聯繫生活,可對文中的某些現象提出質疑或作一些探討補充

學習過程:

第一課時

一、預習

1.找出課文中的生字生詞,查字典給它們注音、解釋,並學會運用。

(1)峯巒(luán):山峯和山巒。

(2)一霎間(shà):一會兒,形容時間極短。

(3)預兆(zhào):事前顯露出來的跡象。

(4)輕盈(yíng):這裏形容捲雲像女子的動作、體態一樣輕巧優美。

(5)勻稱chèn:分佈或分配在各部分的數量相同。

(6)朦朧不清:模糊不清。

(7)陰森;形容(地方、氣氛、臉色等)陰沉可怕。本課指天氣陰沉,氣氛可怕。

(8)絲絲縷縷(lǚ):一絲絲,一條條。縷,量詞,用於細的東西。

(9)綾紗;泛指稀而薄的織品。本課比喻雲彩稀薄。

(10)崩塌tā;崩裂而倒塌。

(11)彌mí漫:(煙塵、霧氣、水等)充滿,佈滿。

(12)徵兆zhào:即將出現的跡象。

(13)千姿百態:形容有各種各樣的姿勢。

(14)變化無常:沒有規律地出現新的狀況。

2.閲讀課文,思考課後研討與練習。

3.就課文不理解之處質疑。

二、學習研討

(一)導入,簡介作者。

1805年深秋拿破輪同荷蘭作戰,荷蘭人決堤放水阻住拿破輪軍隊前進的步伐。正當拿破輪下令撤退時,一位士兵報告:天將變寒,可以踏冰而過,因為河岸到處是蜘蛛忙於織蛛網的情景。後來拿破輪依此攻破荷蘭首都。這位士兵就是根據自然現象蜘蛛織蛛網來預測天氣的狀況。除此以外,我們還知道哪些自然現象能預測天氣情況?(學生七嘴八舌地説)我們還可以通過觀察雲來預測天氣狀況,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文章《看雲識天氣》,看一看,如何根據雲來推測天氣的陰晴雨雪。

作者朱泳燚(yì),當代科普作家。

(二)檢查預習,解決生字詞。

(三)説明文知識小解

1、定義:以説明的表達方式為主,向人們介紹事物或事理的文章。

2、説明文的特點:議論文以理服人,哲理性是它的主要特點;記敍文以情感人,形象性是它的主要特點;説明文以知識喻人,知識性是它的主要特點。

3、説明文的分類

①、以説明對象為標準可劃分為事物説明文和事理説明文。

②、以表達方式為標準可劃分為平實性説明文和文藝性説明文。

4、説明的順序一般有三種:時間順序、空間順序、邏輯順序。可以綜合運用。

5、説明的方法常見的有九種:舉例子、打比方、作比較、作詮釋、下定義、分類別、列數字、畫圖表、摹狀貌

(四)整體感知:

1.快速閲讀課文,給文章分段並歸納段意。全文可分三個部分。

討論並歸納:全文可分三個部分。

第一部分(第1段):指出雲和天氣的密切關係,説明看雲可以識天氣。

第二部分(第2—6段):説明怎樣看雲識天氣。

第一層(第2—5段):根據天空中雲的形態、位置、薄厚來推測天氣的情況。

第二層(第6段):根據光彩現象推測天氣的情況。

第三部分(第7段):説明看雲識天氣的目的、方法和注意事項。

2.瀏覽全文,思考:

(1)文中哪句話闡明瞭雲和天氣的密切關係,即找出全文中心句?如何理解這句話?

明確:雲就像是天氣的“招牌”:天上掛什麼雲,就將出現什麼樣的天氣。

“招牌”一詞,本義指商業人員用來標誌商品,招攬顧客的廣告牌,用在這裏形象地説明了雲和天氣的緊密關係。説明看雲可以識天氣。

(2)、看雲識天氣最基本的經驗是什麼,用課文中的原話回答

明確:第2段那一句

3.文章依次介紹了那些雲彩?它們各有什麼特點?分別預示着什麼樣的天氣?(填表)

雲的種類簡表(一)

雲名雲的形態變化高度厚度天氣徵兆

捲雲

像羽毛像綾紗,絲絲縷縷地漂浮??

最高

最薄

象徵晴朗

卷積雲

像水面的鱗波,是成羣成行的捲雲

很高

很薄

無雨雪

積雲

像棉花團,上午出現,傍晚消散

20xx米左右

較薄

陽光温和

高積雲

像草原上雪白的羊羣,扁球狀,排列整齊

20xx米左右

較薄

天晴

雲的種類簡表(二)

雲名形態變化位置天氣徵兆

卷層雲

捲雲聚集,向前推進

像白綢幕矇住天空

晴轉陰

高層雲

捲雲越變越厚

像毛玻璃遮着太陽

將下雨雪

雨層雲

高層雲變得更厚

暗灰色雲塊密佈天空

更低

雨雪連綿

積雨雲

積雲迅速形成高大雲山

烏雲密佈天空

更低

雷雨冰雹

雲的光彩簡表

光名產生和分佈情況色彩天氣徵兆

產生在卷層雲上,分佈在日月周圍

裏紅外紫

日暈三更雨,月暈午時風

產生在高積雲邊緣部分

裏紫外紅

華環由小變大,轉晴;由大變小,轉陰雨

雨過天晴,在太陽對面的雲幕上

彩色圓弧

東虹轟隆西虹雨

早、晚,太陽照着對面的雲彩

雲層變紅

朝霞不出門,晚霞行千里

4。文章把雲分為八類,把光彩分為四種來描述,這樣分類説明有什麼好處?

明確:這樣根據事物的形狀、性質、成因、功用等方面的異同,將事物分成若干類,逐類説明,使讀者更具體、更詳盡、更全面地瞭解事物的特徵。

5.提問:文章介紹這八種雲,按照什麼順序?

明確:從高層雲依次説到低層雲,從象徵晴朗天氣的雲,依次説到帶來暴風的雲。

(五)小結

本文運用分類説明的方法,對八種雲、四種光彩進行描述,説明它們與天氣的關係。

第二課時

一、預習

閲讀課文,想想作者如何生動形象地介紹天上的雲和光彩。

二、導入

在準確的前提下,説明的語言有的以平實見長,直接了當地説明事物,不描寫,不誇張,沒有弦外之音,像數學、物理、生物等教科書;有的以生動活潑見長,運用描寫、擬人、誇張等手法,使事物説明得形象、生動、具體,便於讀者理解,可讀性強。本文用大量生動的語言來描述雲和光彩,這是值得我們揣摩和學習的。

三、探究質疑:

1.課文第1段如何生動形象地寫出天上雲的“姿態萬千”?

討論並歸納:連用八個比喻,分別説明雲的形態之多,姿態萬千。

2.探究質疑:課文第1段如何生動形象地寫出雲的“變化無常”?

討論並歸納:用“有時……有時……一霎間……”寫雲的變化無常。

3.探究質疑:課文第2段把雲分為兩類。“薄雲往往是……象徵”;“低而厚密的雲層,常常是……預兆”。“象徵”與“預兆”能不能互換,為什麼?

討論並歸納:不能。因為“象徵”這裏指薄雲的出現往往天氣晴朗;“預兆”則指低而厚密的雲是陰雨風雪還未到來預先顯露出來的跡象,所以兩個詞不能互換。

4.探究質疑:課文第2段中的“往往”常常”能否去掉?為什麼?

討論並歸納:不能去掉。“往往”常常”指一般的情況,但又不是絕無例外,説明得恰如其分。表現了説明語言的準確性。

5.探究質疑:課文第3段寫天氣晴朗的象徵的薄雲,各用了哪些生動形象的描摹來寫它們的形態?

討論並歸納:

(1)捲雲:“最輕盈、站得最高”用擬人手法,將捲雲人格化;“絲絲縷縷飄浮着,有時像一片白色的羽毛,有時像一塊潔白的綾紗”。用比喻手法,説明捲雲的輕盈和潔白。

(2)卷積雲:“好像微風吹過水麪引起的粼波”用比喻手法,説明卷積雲的形態。

(3)積雲:“像棉花團的白雲”用比喻手法,説明積雲的形態。

(4)高積雲:“成羣的扁球狀的雲塊,排列得很勻稱,雲塊間露出碧藍的天幕,遠遠望去,就像草原上雪白的羊羣。”用比喻手法,’説明高積雲的形態。

這些比喻,一具知識性,用形象的比喻描摹,分別説清了四種薄雲各自的形態特徵;二是形象性,便於讀者理解,可讀性強。

6.探究質疑:課文第4~5段如何生動形象地描摹四種低而厚密的雲?(討論並歸納:)

(1)卷層雲:“捲雲聚集着,天空漸漸出現一層薄雲,彷彿蒙上了白色的綢幕。”運用比喻,動態地描摹卷層雲的產生。

(2)高層雲:“卷層雲慢慢向前推進,天氣就要轉陰……隔着雲看太陽和月亮,就像隔了一層毛玻璃,朦朧不清。”通過比喻,動態地描摹雨層雲的演變過程和形態。

(3)雨層雲:“雲壓得更低、變得更厚,太陽和月亮都躲藏了起來,天空被暗灰色的雲塊密密層層地佈滿了”。運用擬人,動態地描摹雨層雲的演變過程和形態。

(4)積雨雲:“積雲如果迅速向上凸起,形態高大的雲山,羣峯爭奇,聳入天頂”。運用比喻,動態描摹了積雨雲的形成和形態。“積雨雲越長越高……有時竟會帶來冰雹或者龍捲風”。形象地動態描摹積雨雲形成風雨雷電的過程。用“迅速”、“越……越……”不一會兒”,説明變化快。

這些比喻、擬人手法,動態的描摹形象生動地説明了低而厚密的雲形成演變過程,既有知識性,又有形象性,可讀性強。

7.探究質疑:課文第6段引用一些諺語。諺語是人民羣眾通過長期的觀察和實踐總結經驗的結晶,它簡短通俗,鮮明生動,讀起來琅琅上口。請在課文中找出這些諺語,説説它們的意思,想想引用諺語有什麼好處?

討論並歸納:

(1)“日暈三更雨,月暈午時風”,説明出現卷層雲,並且伴有暈,天氣就會變壞。

(2)“東虹轟隆西虹雨”,意思是説,虹在東方,就有雷無雨;虹在西方,將會有大雨。

(3)“朝霞不出門,晚霞行千里”,意思是説,出現朝霞,表明陰雨天氣就要到來;出現晚霞,表示最近幾天裏天氣晴朗。

運用諺語來説明光彩與天氣的關係,顯得準確、生動、簡潔。

四.小結:

文章按照總分總的關係展開説明。

文章第1段概述雲和天氣的關係,第2段是3、4、5段的“綱,後面三段就是遵循這個“綱”展開的。第6自然段開始寫“雲的光彩同天氣的關係”。最後一段總結全文。

文章採用生動説明,通過大量的比喻、擬人、引用諺語及動態、靜態的描摹,在準確的基礎上把事物説明得生動、形象。給讀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和相關的知識

五.拓展延伸

小組交流自己收集到的與天氣的有關諺語。(附有關天氣的諺語供參考:)

(1)魚鱗天,不雨也風顛。

(2)朝有破絮雲,午後雷雨臨。

(3)雲絞雲,雨淋淋

(4)亂雲天頂變,風雨定不少。

(5)滿天飛亂雲,雨水下不停。

(6)雲起掃帚雲,三天雨淋淋。

(7)夏雲低而黑,悶熱必打雷。

(8)先雷後雨,其雨必小,先雨後雷,其雨必大。

(9)雷公先唱歌,有雨必不多。

(10)日出不耀眼,一兩天就下雨。

(11)接落日雲底紅,明天曬死老蝦公。

(12)日出日落胭脂紅,不雨也會風。

(13)日出燒半邊,大小不要六

(14)朝霞暮霞無水煮茶。

(15)烏雲遮天黃雲現,不過兩天雨出現。

(16)日暈雨悽悽,月暈草頭飛。

(17)月華出現,兩天後雨。

(18)月光生毛,有雨在明朝。

(19)東虹風,西虹雨。

(20)海水翻騰天出虹,狂風暴雨颱風臨。

(21)斷虹早現,風雨即現。

三、完成《導學導練》的練習

天氣牆教案篇4

【學習目標】

1、理解恰當的比喻對説明事物特徵的作用;瞭解分類説明等説明方法。

2、培養觀察能力和積累語言的能力。

3、培養良好的觀察習慣和科學精神。

4、體會諺語這種語言的形式美。

【學習方法】

朗讀法、合作探究法。

【學習重點】

把握課文主要內容,理清寫作思路,體會運用比喻説明事物的妙處。

【學習難點】

體會説明文語言的準確性。

【學習過程】

第一課時

模塊一:預習反饋

一、走近作者、作品

1、作者簡介:朱泳燚(y),1940年出生於上海,1960年夏畢業於江蘇教育學院中文系,現任江蘇省常熟中學高級教師。多年從事語文教學和語言研究,多次參加編寫本省、全國和香港地區中學教材,在中央和省級以外國外專業刊物發表教學經驗總結、教學研究論文和語言研究論文200多篇;出版高中語文選修教材《語言表達》、《科學小論文寫作》兩本,專著、合著多種。語文專著《看雲識天氣》多次在本省和全國獲獎。

2、作品簡介:《看雲識天氣》是一篇科普説明文。作者用生動形象的語言從兩個方面介紹了雲和天氣的關係:不同形態的雲和天氣的關係;不同光彩的雲和天氣的關係。

3、關於“雲”與天氣的關係:雲和天氣的關係是相當複雜的,這裏只作簡單説明。(1)雲層中的水氣越少,雲層就越薄越白,陽光的通透性也就很好,當然就預示着天氣晴好;反之,雲層中的水氣越多,雲層就越厚越黑,就會遮擋陽光,形成陰雨風雪等天氣。(2)雲中都是水離子,帶電。雲層越厚,帶電越大,兩團雲相撞,就會產生閃電、雷鳴。(3)當雲層中的水氣,遭遇大片冷空氣時,水氣結成水珠,當水珠過大時,空氣的浮力承受不住就會落下,形成雨、雪、冰雹等。

二、字詞積累

1、給下列加點字注音:

峯巒( ) 一霎間( ) 瀰漫( ) 暈頭轉向( ) 月暈( )

崩塌( ) 勻稱( ) 籠罩( ) 薄雲( ) 諺語( )

點綴( ) 頃刻( ) 預兆( ) 輕盈( )

2、辨析下面形似字,為其注音並組詞

綾( ) 卷( ) 幕( )

凌( ) 劵( ) 暮( )

3、解釋下列詞語的意思。

預兆:

輕盈:

瀰漫:

徵兆:

4、根據釋義寫出相應的成語。

(1)形容姿態多種多樣。( )

(2)指事物經常變化,沒有規律性。( )

三、初步感知

1、為什麼“看雲”能“識天氣”?用文中的一句話作答。

2、指出下列各句的説明方法。(提示:結合國小時所學説明方法作答)

(1)夏天,雨過天晴,太陽對面的雲幕上,常會掛上一條彩色的圓弧,這就是虹。( )

(2)捲雲絲絲縷縷地飄浮着,有時像一片白色的羽毛,有時像一塊白色的綾紗。( )

(3)人們常説:“東虹轟隆西虹雨。”意思是説,虹在東方,就有雷無雨;虹在西方,將有大雨。 ( )

(4)積雲如果迅速地向上凸起,形成高大的雲山,羣峯爭奇,聳入天頂,就變成了積雨雲。( )

第二課時

模塊二:合作探究

一、美文品析

1、怎樣看雲識天氣?這是全文的重點。課文主體部分對雲和天氣關係作了具體細緻的介紹。

(1)閲讀第三節,完成下表

雲 名形 態位 置厚 度天氣徵兆

卷 雲

卷積雲

積 雲

高積雲

(2)閲讀第四、五節,完成下表

雲 名變化過程形 狀位 置天氣徵兆

卷層雲

卷層雲

卷層雲

積雨雲

(3)閲讀第六節,完成下表

雲彩名產生和分佈情況色 彩天氣徵兆

由以上三個表格可知: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可以通過看雲的 和 來預測天氣,還可以通過看雲上的 來預測天氣。但是,天氣變化異常複雜,

畢竟有一定的限度,要準確掌握天氣變化的情況,還得依靠 。

2、課文第1段的概述在語言表達上最突出的特點是什麼?並簡要分析這樣寫的作用。

3、文中第2段揭示了雲的形態和天氣關係,它與後面的三個語段是什麼關係?句中“往往”和“常常”兩個詞能否刪去?為什麼?

4、本文介紹瞭如此多的雲和雲的光彩,但我們讀起來卻感到條理清晰。作者是怎樣做到這一點的?

二、我們的疑惑。

請同學們將獨學、對學或羣學中發現的小組還未能解決的其他問題摘抄下來,與全班一起分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模塊三:形成提升

一、有些事物很難描摹,打個比方,就容易講清楚,而且顯得生動活潑,很有趣味。仿照下面的示例造句。

示例:天上的雲……像峯巒,像河流,像雄獅,像奔馬……

造句:1、夜幕四合,周圍的羣山,

2、遠處的霓紅燈亮了,

模塊四:小結評價

1、本文是一篇 説明文,作者從 和 兩個方面介紹了看雲識天氣的有關知識。全文的結構特點是 ,説明順序是 。

2、本文中作者使用的説明方法主要有:

,除此以外,常見的説明方法還有:

天氣牆教案篇5

活動目標:

1、激發幼兒觀察氣象的興趣。

2、瞭解常見的天氣情況,並知道通過哪些途徑可以瞭解天氣情況。

重點:

瞭解常見的天氣情況,並知道通過哪些途徑可以瞭解天氣情況

難點:

嘗試設計氣象預報表

活動準備:

課件、表格

活動過程

1、欣賞課件,激發興趣。

欣賞"草船借箭"的flash,瞭解氣象與軍事的關係。

師:今天我們先來欣賞一段小故事叫"草船借箭",故事裏有個非常聰明的人叫諸葛亮,他利用天氣在3天時間造了10萬支箭,是怎麼辦到的呢?諸葛亮是怎麼知道會有霧天呢?

2、瞭解常見的和惡劣的天氣情況,並知道通過哪些途徑可以瞭解天氣。

1)除了霧天,你們還知道哪些常見的天氣?

2)播放課件,根據幼兒回答整理。

3)瞭解一些惡劣的天氣情況。並觀看課件。

4)你們是怎麼知道天氣情況的?(自身感覺、媒體包括:電話、短信、電視、報紙等、動物)

5)播放課件,根據幼兒回答整理。

6)欣賞一段天氣預報,瞭解天氣預報的主要內容。(天氣、温度、穿衣指數等)

3、趣味問答,瞭解天氣與我們生活的關係。

師:天氣和我們的生活有着非常大的關係,今天我就要考考你們。

1)高温天怎樣避暑?

2)雷雨天怎樣維護自身?

3)雨天出門準備些什麼?

4、嘗試設計氣象預報表

師:天氣和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所以我們應該關心天氣情況,,根據天氣變化學會維護自身。老師給大家準備了一份表格,上面有天氣、温度、温馨提示3欄。現在請小朋友來當一當氣象員,在表格上記錄一下今天

教學反思:

本節課主要講述了多變的天氣,教材緊貼學生實際生活,讓學生在活動中體會天氣及其影響,在師生的共同交流、學習中,本節課的教學任務順利達成,教學目標基本完成,有成功之處,也有需要改進的地方。

天氣牆教案篇6

一、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瞭解雲和天氣的密切關係,獲得識別陰晴雨雪天氣的知識;體會本文寓準確於生動形象的語言特點。

2、能力目標:培養學生觀察分析能力,能根據天上的雲彩推測天氣的陰晴雨雪;培養學生用準確的語言作生動的説明。

2、情感目標:培養良好的觀察習慣和熱愛大自然、熱愛勞動人民的感情。

二、教學重點、難點分析

教學重點:感受文章的語言之美

教學難點:雲的形狀、雲彩種類繁多,變化複雜,難於區分

分析:本文是一篇事理説明文。看雲識天氣是勞動人民在長期的時間觀察中的經驗總結。為了把這一事理説清楚,本文緊扣課題逐層説明,因此在內容上並不難理解,主要是介紹根據雲的形狀和雲彩兩種方法來識別天氣,在説明中從現象入手,進而觸及事物的本質本文運用生動形象的語言説明事理,讀來饒有趣味。全文比喻貼切,擬人自然,對比鮮明,語氣貫通,既準確,又形象,真可謂妙筆生輝。另外,文章還大量引用了民間諺語,增強了文章的説服力和趣味性,讀時應加以細細品位。本堂課應讓學生充分朗讀課文,並利用所創設的情境,重點進行説的話動,引導學生進行趣味學習。

三、教學對象及其學習需要分析

本文安排在第二單元,學生通過第一單元的學習,已經有了閲讀説明文的基礎,因此在理解課文內容方面難度不大;同時本文介紹的是日常生活中常見的雲和有用的識別天氣的方法,學生對此文

的學習很感興趣,他們看了本文以後應該有許多要説的話,所以應積極引導學生進行説的訓練。

四、教學媒體選擇與應用設計

教學媒體:多媒體。課件(powerpoint)

課件1:課題,導入時演示;。課件2:生字,檢查預習時演示;課 件 3:思考,引入結構層次分析前演示;。課件4——11分別為“捲雲、卷積雲、積雲、高積雲、卷層雲、高層雲、雨層雲、積雨雲”在演讀時演示;。課件12:列表,明確雲彩與天氣的關係時演示;。課件13:《看雲識天氣》全文的結構層次,層次小結時演示;。課件14:討論本文的語言特點,在説讀、品味語言時演示;。課件15:課外延伸,拓展練習後演示。

設計原理:通過幻燈片,使學生更加形象、直觀地識別雲的形狀,便於理解雲和天氣之間的關係,同時對本文的結構層次和語言特色有更明確的認識。

天氣牆教案篇7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潛力。

(1)能説出本文説明的資料和特點;

(2)能闡述本文説明的方法及效果。

2、過程與方法。

(1)能在學習本文資料的過程中運用探究和概括的方法;

(2)能在理解本文情感的過程當中運用想象和體驗的方法。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能感受雲的姿態美和光彩美;

(2)能體會文中藴含的科學精神。

教學重點:

能説出本文資料的特點及效果

教學過程:

一、初次“看雲”,激趣導入。

在我們的生活中,有許多大自然現象,人們經常會透過觀察它們,瞭解天氣狀況。雲就是其中一種,萬里無雲,我們會明白天氣晴朗;陰雲密佈,我們會明白即將下雨。如果再仔細一點,我們會收穫更多搞笑的發現。這天,讓我們一齊學習《看雲識天氣》,看一看關於雲的現象吧!

(設計意圖:激發學生對自然現象的關注從而引入新課。)

二、再次“看雲”,初讀對象。

安排學生自由地誦讀課文,讀完之後自主概括文章的説明對象,概括要經歷從粗略到精細的過程,先用一句話概括,再用兩句話概括,最後用多句話概括。要求儘量藉助文章的原話或關鍵字詞,要求:簡潔、準確、全面(三個要求逐級提升)。時間:10分鐘左右。

每人先獨立完成後,再展開小組交流,相互評判,得出小組的最佳答案,教師再隨機抽取小組的同學回答,邊介紹邊自評和互評,構成全班的基本共識。

最後,教師也説説自己的基本看法:用一句話概括就是:看雲識天氣;用兩句話概括是:看雲的姿態識天氣,看雲的光彩識天氣;用多句話概括時,教師出示表格,讓學生把課文中“雲的名稱”和“天氣的特徵”找出,並完成填寫。

(設計意圖:提高學生概括文章資料的潛力。)

三、三次“看雲”,再讀順序。

要求學生梳理文章的説明順序,並判定其所屬的類別,在開始之前,教師先介紹説明順序的三大類:時間順序、空間順序和邏輯順序。要求簡潔、準確、全面三個要求逐級提升。時間8分鐘左右。

每人先獨立完成後,再展開小組交流,相互評判,得出小組的最佳答案,教師再隨機抽取小組的同學回答,邊介紹邊自評和互評,構成全班的基本共識。

最後,教師也説説自己的基本看法:本文是邏輯順序。課文一至五段寫雲的姿態,第六段寫雲的光彩,第七段有一個總結。

(設計意圖:讓學生了解説明文的幾種説明順序,提高對文章結構和寫作思路的整體把握。)

四、四次“看雲”,精讀方法。

教師先介紹説明方法主要有下定義、舉例子、列數字、作比較、分類別、列圖表、打比方、援引用等。再讓學生進行自主概括説明的方法有哪些,分別舉一些句子具體説明,並説説這些説明方法各有什麼表達效果。要求:簡潔、準確、全面(三個要求逐級提升)。時間:10分鐘左右。

然後小組交流,相互評判和完善,之後教師隨機抽點幾位學生説説,邊説邊自評和互評,細化深化每人的學習。

最後,教師也説説自己的基本理解:本文主要的説明方法有三種:打比方、分類別、援引用。

“打比方”集中在第1段,把雲的不同姿態比喻成不同的物象;表達效果是生動形象,活潑搞笑。

“分類別”集中在主體部分,把雲的姿態和光彩分成多種類別,分別説明;表達效果一是條理清楚,二是能全方位、多角度地説明事物。

“援引用”集中在第6段,引用了許多民間諺語;表達效果是豐富了文章的資料且增長了讀者的知識。

完成以上學習任務後,深入一步,讓學生創新運用:本文給我們留下印象最深的説明方法是比喻,我們也仿造着造一個。題目是:“河對岸的霓虹燈亮了,遠遠望去,……”時間:3分鐘左右。

然後小組交流,相互評判和完善,之後教師隨機抽點幾位學生説説,邊説邊自評和互評。

最後教師也説説自己的基本解答像綵帶,像珠簾,像游龍,像飛梭。/像閃耀的羣星,像柔和的焰火,像仙女的裙帶,像天宮的彩橋。

(設計意圖:運用歸納法掌握本文的説明方法。)

五、五次看雲,細讀語言。

要求學生再次細讀課文,品味賞析課文語言,每人找出文本中修飾性的詞語和補充性的句子,並用詞語準確概括説明文語言的特點。要求簡潔、準確、全面(三個要求逐級提升)。時間3分鐘左右。

每人先獨立完成後,再展開小組交流,相互評判,得出小組的最佳答案,教師再隨機抽取小組的同學回答,邊介紹邊自評和互評,構成全班的基本共識。

最後教師也説説自己的基本理解:在句中加入一些詞語的例子,比如第2段中有“往往”“常常”,第3段中有“一般”“常”“都”等。這些詞如果刪去,意思就有差異了。在段中加入一些句子的例子,比如第7段最後兩句:“但是,天氣變化異常複雜,看雲識天氣畢竟有必須的限度。要準確掌握天氣變化的狀況,還得依靠天氣預報。”如果刪去這兩句,就片面誇大了看雲識天氣的作用。由此可見,説明文語言的特點是準確和嚴密。

(設計意圖:對文本語言進行提煉和解讀,提高學生的`文本感受力。)

六、六次“看雲”,回顧總結。

下課前,每人想一句結束語,總結自己的學習收穫或學習啟示。要求總結收穫準確、全面,總結啟示深刻、獨到。先在紙上寫下來。時間2分鐘左右。

每人獨立完成後,在小組內相互交流,並互相評判,然後教師隨機抽點幾個小組的代表發言,邊介紹邊自評和互評,之後,隨機自主發言。

最後,教師也説説自己的總結,繼續激勵學生的學習。

這天的學習資料是看雲識天氣,具體來説是看雲的姿態和光彩識天氣。説明文的基本學習方法是自主閲讀和自主概括;邊閲讀邊概括,先概括它説明了什麼,即説明對象;再概括它怎樣説明,即説明的順序、説明的方法以及説明的語言等。在大自然中,還有許多搞笑的現象,期望大家多多觀察,嘗試用説明文的方式,書寫喜歡的一種現象。

(設計意圖:提高學生自我總結的潛力,體現歸納法學習。)

七、推薦閲讀。

語文學習“得法於課內”,同時“得益於課外”,需要課外閲讀。我向學生介紹一篇介紹天氣的科普文章和意大利科學家、畫家、音樂家達芬奇的《水》,讀完之後寫下自己的一兩句感想或評論,與同學間相互交流,相互促進。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