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上地理教案最新7篇

來源:巧巧簡歷站 2.22W

在正式開始新的教學內容之前,我們一定要先準備好教案,在職業生涯中,老師們一定經常制定教案,本站小編今天就為您帶來了七上地理教案最新7篇,相信一定會對你有所幫助。

七上地理教案最新7篇

七上地理教案篇1

?地圖的閲讀》

教學目標

熟練掌握在指向標地圖上辨別方向的方法

教學重難點

熟練掌握在不類型指向標地圖上辨別方向的方法

教學過程

?導入】指向標地圖上方向的辨別

這節課我要講的內容是:“指向標地圖上方向的辨別”。首先,我們先來複習一下一般地圖上辨別方向的方法。

活動【講授】指向標地圖上方向的辨別

(一)複習:在一般地圖上辨別方向的方法

(二)授課:

1、在有指向標的地圖上如何辨別方向(通過電子白板演示)説明:在一般情況下指向標箭頭所指方向為“北方”。

情況1:當地圖上的指向標箭頭指向正上方時,我們可以按照一般地圖辨別方向的方法來辨別方向。即“面對地圖,上北下南左西右東”

情況2:當地圖上的指向標箭頭沒有指向正上方時,可以通過兩種方法來辨別方向(出示實例,邊分析邊講解)

2、例題一(電子白板演示某學校平面圖)並向學生説明在有指向標的地圖上確定方向:

(1)確定中心地點。

(2)以中心地點為中心畫與指向標相對應的十字座標,按指向標方位標註東西南北。

(3)指出各點與中心點的方向關係

例題一、通過電子白板演示充分説明在指向標地圖上辨別方向的方法:平移指向標法和旋轉地圖法

例題二、通過給陌生人指路的事例來加強在指向標地圖上辨別方向的方法

(三)課堂小結:

1、如果指向標箭頭指向正上方,按一般地圖來辨別方向

2、平移指向標

3、旋轉地圖法(即把指向標地圖轉化成一般地圖)

七上地理教案篇2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1.俄羅斯的地理位置(緯度位置、海陸位置)。

2.俄羅斯的地形、河流、氣候。

3.瞭解俄羅斯的自然環境(如礦產分佈)對其經濟帶來的影響。

4.俄羅斯交通運輸特點和城市分佈規律。

5.瞭解俄羅斯的地方名勝、文化、技術方面的情況。

過程與方法:

1.運用地圖,鞏固學習描述一個地區或國家的地理位置的特點。

2.理解俄羅斯的自然環境對人類活動的影響。

3.認識俄羅斯交通運輸特點和城市分佈規律,將這種能力運用到以後的學習中。

情感與價值觀:

俄羅斯有發達的航天航空工業,這一切是建立在先進技術基礎上的。由此聯繫到我國,我們國家要想在世界上具有鞏固的地位,必須要發展科技,從而激發學生學習科學的熱情。

教學重點:俄羅斯的自然特徵和經濟特徵

教學難點:

1.俄羅斯氣候成因

2.俄羅斯自然與經濟的地區差異

教學準備:

1.學生利用課餘時間蒐集有關俄羅斯風土人情的資料;

2.相關地圖、景觀圖片

教學過程

引入新課:

你知道世界上哪個國家嗎?(同學回答:俄羅斯)

俄羅斯的面積有1700多萬平方公里,也是與我國接壤的國家中疆界最長的國家。既然地域遼闊,自然環境就會多種多樣。

設疑:你想了解有關俄羅斯的哪些方面的知識?

學生活動:分組提出問題,把問題進行歸納、篩選,選擇主要的問題。

教師小結:問題歸類,確定本節課要解決的問題。

講授新課:

一、國土遼闊

課件:投影世界政區圖,並讓學生找出俄羅斯的位置。

教師:先讓學生讀圖説出俄羅斯的緯度位置。

同學回答:50°n~70°n。

教師:前面我們學氣候的時候知道,影響氣候的因素有緯度位置、海陸位置、地形等,我們大家看俄羅斯的緯度位置對其氣候有什麼影響?

同學回答:俄羅斯的緯度位置決定了其大範圍是温帶和寒帶氣候,沒有熱帶氣候。所以總的來説,氣候比較寒冷。

教師:誰能説出俄羅斯的海陸位置。

同學回答:北臨北冰洋,西臨大西洋,東臨太平洋,南臨黑海、裏海。陸上鄰國有挪威、芬蘭、愛沙尼亞、拉脱維亞、白俄羅斯、烏克蘭、格魯吉亞、阿塞拜疆、哈薩克斯坦、中國、蒙古、朝鮮。隔白令海峽與美國的阿拉斯加相望。

教師:讀圖,找出烏拉爾山脈、烏拉爾河、裏海、大高加索山脈。

(同學活動)

教師:大家還記得這是哪一條重要的地理界線嗎?

同學回答:亞歐分界線。

教師:所以説俄羅斯是一個瀕臨三大洋、地跨兩大洲的國家。

教師:再讀圖,看俄羅斯所跨的經度。

同學回答:20°e~180°e。

教師:俄羅斯從東到西大約跨160°經度,實地距離相差10000多千米,是世界上跨經度最廣的國家。而我國東西距離相差5000多千米,是我國的2倍。

從圖上可以看出:俄羅斯是世界上面積的國家。

課件:投影幾大國家的面積,進一步證明俄羅斯是世界上面積的國家。

國家:俄羅斯:加拿大:中國:美國:巴西:澳大利亞

面積:1710:997:960:937:851:768

活動:1.讀圖7.45,找出北冰洋、黑海、裏海、貝加爾湖、太平洋、白令海峽。

同學回答:略

2.讀圖,找出俄羅斯主要陸上鄰國:芬蘭、白俄羅斯、烏克蘭、哈薩克斯坦、中國、蒙古、朝鮮,並説出這些國家分別位於俄羅斯的什麼方位?

同學回答:略

課件:點擊出俄羅斯的地形、河流圖。

教師提問1:看分層設色地形圖,指出俄羅斯地勢傾向及主要地形區。

同學回答:南高北低,東高西低是其地勢傾向。自西向東有東歐平原、西西伯利亞平原、中西伯利亞高原、東西伯利亞山地。

提問2:有哪些河流,其流向如何?注入哪裏?

同學回答:鄂畢河、葉尼塞河、勒拿河自南向北注入北冰洋;伏爾加河,全長3600 km,是俄羅斯最長的內流河,自北向南,注入裏海。

提問3:讀圖,看中俄邊境上還有一條河流,是什麼河?

同學回答:阿穆爾河,為中國的黑龍江,向東注入太平洋。

課件:投影完成下表俄羅斯地形、河流:

教師:同學們,以上我們介紹了俄羅斯的位置、範圍、地形、河流等自然概況。下面我們結合以前學過的有關氣候的知識,來分析俄境內主要有哪些氣候類型,為什麼會有這麼大的差異?

活動:讀圖7.46

1.看等温線分佈圖,分析俄氣温變化有什麼規律?

同學分組討論回答:從南向北,氣温降低,同一緯度地區,大陸西部氣温高,東部氣温低。

2.看降水分佈情況,你又能總結出俄羅斯的降水有什麼規律?

同學回答:南多北少,西多東少。

教師:俄羅斯由於所處緯度較高,因此大部分為温帶大陸性氣候,又由於東西距離長,出現了在東西方向上的差異。東歐平原西部受大西洋的影響,氣候比較温和。西伯利亞地區受極地寒冷氣流影響,冬季非常寒冷,而且時間很長。在俄羅斯北部從亞洲到歐洲,亞寒帶針葉林綿延很廣。北冰洋沿岸是終年嚴寒的極地氣候。

活動:試着描述雅庫茨克?奧伊米亞康一帶——“寒極”的氣候特徵。

(同學討論)

教師:俄羅斯西伯利亞的冬季十分寒冷,北部的雅庫茨克、奧伊米亞康一帶,曾達到-71℃的低温,因而有“北半球的寒極”之稱。西伯利亞的凍土,深度可達幾百米,在短暫的夏季,表面融化變成泥沼,能吞沒貨車、拖拉機等。房屋要建在深埋在土層裏的高樁上,以免凍土解凍,建築物傾斜或下沉。所有的住宅牆都很厚,都裝有三四層門窗。放在露天的鋼鐵也會失去韌性,變得像冰一樣脆,容易折斷。有人説,新來的人頭一次注意到自己的鼻子,鼻孔裏每根毛不出一秒鐘都已凍僵,每吸一口氣你都能感到鼻毛彎腰。你能夠“看”到自己的呼吸,更出奇的是你能夠聽見它變成冰。

所以,俄羅斯的氣候特徵是:

活動:閲讀“地跨亞歐兩大洲的歐洲國家”,進一步瞭解俄羅斯。

日本俄羅斯比較課件內容預覽:

1.自然環境包括:地理位置、面積和領土組成、地形、氣候、河湖、突出的自然地理現象和自然災害;各自然地理要素之間的聯繫;自然環境對人類活動的影響。

2.日本和俄羅斯自然環境比較歐洲東部亞洲北部北海道本州四國九州由圖可看出,人口、城市等多分佈在一個國家地形較為()的地方。俄羅斯大部分地區是()氣候,由於所處()較高,冬季氣候長而寒冷,夏季短而温暖;日本是()和()氣候,夏季降水較()(多、少)。

3.比較日俄兩國河流長度、流量、流向等特徵,從面積、地形、氣候等方面思考其差異的形成日本俄羅斯比較()氣候,夏季降水較()(多、少)。比較日俄兩國河流長度、流量、流向等特徵,

4.從面積、地形、氣候等方面思考其差異的形成原因。你認為日本和俄羅斯有哪些突出的自然地理特徵,它們對該國發展會有哪些影響?(可以從工業、農業、人們生活等方面考慮。)思考

七上地理教案篇3

重點

①正確描述地球的形狀和大小。

②能用多種方法論證地球是個球體。

難點

現在研究地球形狀和大小的意義。

課前準備

學生課前準備:利用絡或書刊收集世界各國古代人類關於地球形狀傳説的資料或圖片。

教學器材:收集相關圖片、資料;籃球、直尺、鉛筆;相關投影片;地球儀。

教學過程

(引入):茫茫的宇宙浩瀚無際,它不斷的吸引着我們人類去探索,你知道人類目前瞭解的宇宙中生命物質只存在於哪個星球嗎?

(板書)人類對地球形狀的認識過程

(提問)你知道地球是什麼形狀的嗎?你知道古人對地球形狀有哪些看法嗎?

(學生交流)介紹、展示自己資料。

老師可根據情況做適當的補充(結合相關投影圖片):

1.印度人認為世界是由幾隻巨象的背撐着,世界的中央是高聳的山脈,巨象站在一隻大烏龜的龜背上,烏龜則騎在一隻盤踞的眼鏡蛇身上(書中有插圖,可讓學生自己看圖敍述)。

2.埃及人認為天被高高的山撐着,星星則從天上垂下,太陽乘着一艘小船,順着一條大河流到各地。

3.人則認為天像一隻圓圓的大鍋蓋,蓋在方形的土地上,天是由八根柱子支撐的,形成了“天圓如張蓋,地方如棋盤”的説法,後來隨着人們視野的擴大,很多現象説明大地不是直覺的那麼平,於是人們臆想的大地變成了一隻倒扣的盤子,天像一頂半圓的斗笠,於是又有了“天如斗笠,地如覆盤”的説法。

(提問)在今天看來這麼簡單的一個問題,在古人卻一直是一個難解的迷,你認為古人只能觀察到“天圓地方”現象的根本原因是什麼?

(提問)請你想一想,用什麼方法才能夠看到地球的全貌?你能進一步出觀察巨大物體形態特徵的方法嗎?

(提問)人類是直到利用人造衞星拍攝到地球照片後才認識到地球是一個球體的嗎?

(提問)那你知道人類都通過觀察哪些現象,完成哪些活動開始逐漸認識地球是個球體的嗎,你能提出一些證據嗎?

學生討論:發表自己的看法。

老師可根據情況做適當補充(結合相關投影圖片):

1.兩千五百年前,希臘數學家畢達哥拉斯,坐在海邊的高山上,看着海上的船,他發現船桅杆會先出現,然後船身才出現,所以他認為地球的表面應該是彎曲的。

2.古希臘哲學家亞里士多德發現月食時,月亮上地球的影子是圓弧形的,因此他推測地球是圓的。

3.在哥倫布之後,過了二十多年,麥哲倫率領一支船隊從西班牙出發,他向西航行經過大西洋,再繞過南美洲南端,越過太平洋,他的船隊終於回到了西班牙,完成了繞地球一週的創舉,證明了地球是個球體。

(實驗驗證)學生利用老師的材料,設計實驗驗證人們觀察到“在海邊看遠去的帆船,船身先消失,桅杆頂最後消失,觀駛向岸邊的船隻,先看到桅杆頂,後看到船身”這一現象能説明地球是彎曲的。

(承轉)隨着人們活動範圍的擴展,隨着科學技術的發展,經歷了漫長的認知過程後人們終於認識到地球是一個球體。

(板書)地球的形狀和大小

學生觀察:觀察人造地球衞星拍攝的地球照片,描述地球的面貌。

(承轉)人造地球衞星拍攝的地球照片確證了地球是個球體,可通過科學測量人們又有了新發現。

(學生觀察)“地球大小”的圖片,説出地球赤道半徑、極半徑的長度,描述地球形狀。

(練習)計算出地球赤道半徑和極半徑二者的差值,體會“地球看上去是很圓”的説法的含義。

(學生觀察)“精確測量的地球”圖片

(介紹)通過科學測量人們發現地球並不是一個正球體,而是一個兩極稍扁、赤道略鼓的橢球體,且經過更精密的測量發現地球也不是一個規則的橢球體,北半球稍微細長一些,南半球稍微短粗一點,誇張的説,有點像“梨”,稱為“梨形體”,但人類對地球形狀的`認識是沒有窮盡的,隨着科學技術的發展,觀測和計算精度的提高,人們對地球形狀將會有更新的認識。

現代測量顯示,地球的赤道周長約為4萬千米,赤道半徑約為6378千米,極半徑約為6357千米,平均半徑為6371千米,地球的表面積約為5.1億平方千米,是陸地面積的50多倍,它為我們了廣闊的空間。在太陽系中論大小地球排列老五,與太陽比,太陽的直徑是地球的109倍,體積是地球的130萬倍。地球與太陽比起來又顯得十分渺小,在宇宙中就更是滄海一粟了,它只是宇宙中的一顆普通的行星。

(學生計算一人日行40千米,繞地球赤道一週需要走多少天?多少年?

(板書)研究地球形狀和大小的意義

(學生討論)你認為研究地球形狀和大小有什麼意義?

老師可做適當的引導(以下內容可根據學生回答進行引導,不必涉及過多、過深):

繪製精度較高的地圖,首先就要詳細而準確地研究地球的形狀和大小。

研究地球氣候、植被、生物等資源的分佈規律,探求晝夜長短變化、四季更替等自然現象的規律、成因都離不開對地球形狀的研究。

進行雷達探測、火箭、衞星的發射,無線電通訊的轉播等人類活動時都不能忽視地球形狀對其的影響。(見上圖)

研究地球上生命物質存在的條件時,離不開研究地球形狀和大小。

通過本課學習我們能正確的描述地球的形狀和大小了,同時我們也瞭解到人類對事物的認識是循序漸進、不斷髮展、不斷完善的,並體會到科學技術發展的強大動力是社會的需求。

教案點評:

教會學生通過收集資料、觀察圖片、設計實驗驗證等多種方法瞭解前人對地球形狀、大小的認識過程,感受人類對事物的正確認識是隨科學技術的不斷髮展而不斷完善的,使學生從小就有敢於質疑的勇氣,這比教給學生現在人們認識的地球是什麼形狀更重要;而對能力比較強的學生提出:“現在研究地球的形狀和大小還有什麼意義?”這樣的問題,利於學生進行更深層次的思考,體會知識的有用性。

七上地理教案篇4

〈 教學重點〉

1.瞭解五種基本地形的形態特徵,初步在世界分層設色地形圖上識別五種地形。

2.瞭解海底地形的基本形態

3.進一步提高閲讀各類地形圖的能力

〈 教學難點〉五種基本地形的形態特徵

〈 教學手段計算機課件及教材中的各種景觀圖、示意圖。

〈 教學過程〉

( 板書) 第三章 世界的陸地和海洋

第二節 陸地地形和海底地形

(引課)下面請看一組圖片,書p30圖3.16---3.20 五幅景觀圖,它們的形態如何?(形態差異很大),我們把地表的各種形態總稱地形。人們把地形分為上面的五種基本類型,山地、平原、高原、盆地和丘陵。你能把他們區分開嗎? 你能描述這五種地形的特徵嗎?

(學生活動)觀察這幾幅圖?找出它們的主要差異?如果比較兩個人的身材,要從哪幾個方面考慮?(高矮、胖瘦和身段)。所以,地形的差異:一方面是高低不同,另一方面是地面的起伏狀況不同。

那麼判斷地面高低依據什麼?(海拔)地面的起伏大小呢?(用相對高度來表示)。我們可以根據地面的高低起伏的狀況,來判別各種各樣的地形。

(影像資料)看p32圖32珠穆朗瑪峯,我們知道它是世界的最高峯。首先,先看一段有關珠穆朗瑪峯的影像資料,然後,再歸納山地的形態特徵。

(學生活動)山地的特徵:1.海拔高 2.險峻,也就是坡度較大。山體往往是成組分佈的,常用峯巒起伏,有的山地呈條帶狀分佈,並且沿着一定的方向延伸很長,叫山脈。世界有哪些著名的山脈呢?

(計算機演示)世界上有很多高大而綿長的山脈,其中最突出的是兩條有若干條高大山脈組合而成的巨大山系:一條橫穿亞歐大陸中南部的阿爾卑斯---喜馬拉雅山系;另一條是縱貫南北美洲的科迪勒拉山系,有落基山、安第斯山等山脈組成。

(學生活動)那麼平原有什麼特徵呢?由同學來分析。

平原的特徵:(海拔低,平坦,坡度小)。

那麼高原呢?(海拔高,高原面上平坦,邊緣陡峭)。

它們之間最主要的不同是什麼?(海拔高度)

做“想一想”

(計算機演示)盆地和高原的地表形態差異很大,但在等高線圖上,圖形相似,(高原特點:地面坦蕩或起伏不大,邊緣陡峻;盆地的特點:四周高,中間低。它們的形態差別很大,但在等高線圖上,圖形很象,都是邊緣的等高線密集,因此,需要拿出來專門做比較。)它們的本質差異在哪兒?(等高線的排列

七上地理教案篇5

【教學目標】

1、瞭解我國地形地勢的特徵

2、知道我國主要地形區的特點和分佈

3、瞭解我國氣温和降水的特點。掌握温度帶和乾濕地區的分佈。

4、掌握我國氣候的三個特徵,知道我國氣候類型的分佈。

5、瞭解黃河,長江的概況和開發治理情況。

【教學重點】

我國氣候的特徵,長江,黃河。

【教學用具】

教學掛圖

【教學過程】

教師活動學生活動

1、回憶我國地形和地勢的特徵。

板書:一、地形和地勢特徵

強調:重點掌握我國的地形剖面圖,這是一個經常考察的內容,要能在上面找出各個地形區。

2、在中國地形圖上找出我國主要地形區,分組比賽。

板書:二、地形地勢的分佈

3、在我國氣温分佈圖上找出一月0°等温線通過的地區。總結冬季和夏季的氣温特點。

找出我國主要的温度帶,分析其位置和地形的關係。

複習我國降水的時空分佈特點。

4、找出我國氣候的三個特徵:季風氣候顯著,大陸性氣候顯著,氣候複雜多樣。

補充:這是本節一個重點內容,需要結合地圖掌握每種氣候的位置和特點。

5、列表比較長江和黃河的概況

講述:長江重點是開發,黃河重點是治理。

長江的開發:航運,灌溉,水能。

黃河的治理:黃土高原的水土流失的治理。

強調:這是另外一個重點內容,在以後的考試中經常出現,重點掌握兩個水系圖,和幾個重點水電站的位置。還有長江的幾個城市的位置。

地形:地形複雜多樣,高原山地面積廣大

地勢:西高東低,呈三級階梯分佈

分別代表高原,平原,山地,盆地,丘陵,上黑板找地形,説特點。

冬季:越向北氣温越低,南北氣温差別很大

夏季:除青藏高原外,全國普遍高温。

時間:夏秋多,冬春少

空間:從東南沿海向西北內陸遞減

讀圖分析我國季風氣候的形成和季風區的界限。

在氣候類型圖中找出我國主要的氣候類型,分析其特點。

從發源地,入海,上中下游劃分,主要支流,流經省份和地形區列表比較。

【作業設計】

黃河水系圖,長江水系圖

七上地理教案篇6

【課程標準】

以某經濟發達區域為例,分析該區域工業化和城市化的推進進程,以及在此過程中產生的問題,瞭解解決這些問題的對策措施。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1. 瞭解城市化的概念。

2. 瞭解珠江三角洲城市化的進程。

(二)過程與方法

1. 通過對珠江三角洲城市化進程、城市化分佈等相關案例的剖析,提高學生從圖文資料中提卻地理信息的能力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2. 通過分析、討論“工業對珠江三角洲城市化的推動作用”,來培養學生綜合分析問題的能力。

(三)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1. 在案例的分析過程中,激發學生探究地理問題的興趣和動機,養成求實、求真的科學態度。

2. 在分組辯論的過程中,激發學生探究地理問題的興趣和動機,養成求實、求真的科學態度。

【教學重點】

1. 工業對珠江三角洲城市化的推動作用。

1. 培養學生的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合作學習的能力

【教學方法】

1. 自主學習、合作學習與教師指導結合

2. 多媒體輔助教學法

【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

對比深圳改革開放三十年前後的圖片,提請學生思考是什麼原因是深圳發展如此之快?深圳發展成功的經驗給我們什麼啟示?帶着這個問題我們來學習一下今天的內容——區域工業化與城市化進程。

[進入主題]

活動1:體會珠江三角洲的城市化水平

合作探究:對比p66圖2-35和2-36,與1983年相比,到20xx年珠江三角洲新增加的城市有哪些?這種變化從哪些方面反映了城市化水平的提高?

自主學習:珠江三角洲城市化水平較高的表現。

活動2:分析珠江三角洲城市化快速發展的原因

讀下列資料,獲取、提煉並歸納促進珠江三角洲工業化和城市化快速發展的背景條件。

歸納:珠江三角洲的優勢背景條件

國際背景:發達國家或地區產業結構調整(契機)

國內背景:我國改革開放的政策(先機)

全國最大的僑鄉之??

良好的區位:包括優越的地理位置、交通便利、勞動力豐富且廉價、地價低廉、等條件。

思考:在以上優勢條件中20世紀80年代促進珠三角工業化與城市化快速發展的關鍵條件是什麼?

國家改革開放的政策(政治因素)

活動3:閲讀p64“珠江三角洲城市化進程”,完成下表。

階段 特徵 原因

改革??

放初期 城鄉一體化 以發展小城鎮為主導,工業企業發展迅速,分佈具有廣泛性

20世紀90年代中期以後 城市羣體系

區域中心城市廣州、深圳等發展,輻射帶動作用顯著增強

活動4:自主學習:閲讀p66“珠江三角洲的工業發展”,完成珠江三角洲工業化進程的表格。

工業化進程

夯實基礎階段 穩步發展階段

20世紀80年代以來,大力發展“三來一補”企業。引進外資、技術和管理方法,發展了以勞動密集型工業為主的多種出口加工業和製造業,形成了以輕工業為主的輕型工業體系 。 20世紀90年代以後,工業發展在高速度的基礎上更加註重質量和效益,工業結構得到優化調整,技術水平明顯提高,工業增長速度保持較高水平 。高新技術工業獲得發展。

活動5 :理解第一階段的“三來一補”企業

結合課本材料和圖片思考:“三來一補” 企業的特點;企業性質;珠江三角洲為什麼要發展“三來一補”企業;發展這種企業的好處是什麼?這種企業大量建立以後會給珠三角帶來怎樣的變化?

活動6:閲讀並總結工業化對珠江三角洲城市化的推動作用的表現:

第一,工業化加速了非農產業向城市的集中。

第二,工業化加速了人口向城市的集中(民工潮)。

第三,工業化加速了人的觀念和生活方式的轉變。

[教師引申]

珠江三角洲工業化與城市化對我們的啟示:

因地制宜,揚長避短,率先推進工業化;當工業化發展到一定階段,及時根據區位條件的變化因時制宜進行工業產業結構的調整與升級(因時制宜);充分發揮工業化對城市化的推動作用,促進城市化快速發展(按客觀規律辦事)。

【板書設計】

第六節 區域工業化與城市化進程

一、珠三角發展的區位條件

國際背景

國內背景

僑鄉

良好的區位

二、珠江三角洲城市化進程

以小城鎮為主導——城鄉一體化——核心城市帶動——城市羣體系

三、珠江三角洲工業化進程

四、珠江三角洲工業化對城市化的推進作用

【課堂練習】

1.圖中能正確反映珠江三角洲城市發展一般規律的是( )

2.深圳在改革開放以前還是一個人煙稀少的邊陲小鎮,設立特區後,短短二十多年的時間,就發展成為一個大都市。

(1)深圳開始迅速發展的主導因素是( )

a.地理位置 b.政治因素

c.交通 d.科技因素

(2)我國加入wto以後,成為影響深圳發展的新的主要因素是( )

a.環境 b.旅遊 c.交通 d.科??

3.關於發達國家和地區20世紀70~80年代產業結構調整的敍述,正確的是( )

a.第一產業所佔比重上升,第二產業所佔比重下降

b.第二產業所佔比重不斷下降,第三產業所佔比重不斷上升

c.在工業內部,勞動力和資源密集型產業所佔比重不斷上升

d.在工業內部,技術和知識密集型產業所佔比重不斷下降

4.珠江三角洲地區優先於其他地區吸引外資的特定國內背景是( )

a.良好的區位條件

b.全國最大的僑鄉之??

c.國家的對外開放政策

d.發達國家和地區的產業結構調整

5.珠江三角洲經濟開始騰飛時,美國的產業結構中,降幅最大的產業可能是( )

a信息產業 b輕紡工業

c旅遊業 d精密儀表工業

6.讀圖分析,珠江三角洲工業化經歷了幾個階段?每個階段工業發展有何特點?試分析造成如此特點的原因?

七上地理教案篇7

(一)加強集體備課,優化課堂教學

在新的大學聯考形式下,高三地理怎麼去教,學生怎麼樣去學?尤其是針對我們這樣的基礎較差的學生應該怎樣去教與學?怎樣讓學生少做無用功,提高學習效率,在未來大學聯考中取得成功?針對這個問題我們今後將通過加強集體備課。在備課活動中,我們認真研究 20xx年大學聯考試題和考試説明,統一複習進度、複習的方式、方法,統一訓練。

(二)迴歸課本,夯實基??

注重課本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學習能夠為學生打下堅實基礎。解決問題也好,創新也好,都要以知識作為基礎,沒有知識的備考,只能是空想。另外地理的知識點很多,沒有頭緒的教學不可能是有效的。爭對這個現象,我們將採取以下策略。在高三上學期基本完成一輪基礎知識的基本梳理,在接下來的複習中,考慮這些學生已有了知識,但是掌握的又不夠牢固,為了避免“炒剩飯”,又要鞏固基礎知識,我們決定在複習中,以專題為主幹,而又比專題複習要詳細,這樣進一步鞏固知識,又避免重複複習。

(三)開拓創新,提高學生能力 我們在迴歸課本,狠抓“三基”的同時,又不過分依賴複習資料,對資料中過時、過偏、過難的內容,進行大膽捨棄,同時在練習中補充一些有新意的題目,注重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對課本內容進行加工、組合,對課本知識進行挖掘、引申,提高學生應對考試的能力。

(四)培優補差,加強輔導是提高成績的關鍵

做好尖子生和後進生的輔導工作。根據年級的統一部署,我們堅持每週一次的尖子生輔導,精心組織,學生學習得到一定提高。對於後進生,我們一對一耐心地進行智力與非智力因素的培養和輔導,提高學習積極性,尋找學習方法,增強學習動力。

(五)培養非智力因素

關心學生,在課後多與學生交流,瞭解學生的想法。幫助學生樹立信心、糾正不良的答題習慣、優化答題策略、強化一些注意事項。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