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山水》優秀教案第一課時5篇

來源:巧巧簡歷站 2.06W

教案在起草的時候,老師需要考慮創新教學方法,教案是教師為了提高上課質量事前擬訂的文字材料。以下是本站小編精心為您推薦的《桂林山水》優秀教案第一課時5篇,供大家參考。

《桂林山水》優秀教案第一課時5篇

《桂林山水》優秀教案1

一、教學目標

1.學習本課生字.理解重點句子.

2.通過看圖和理解課文,瞭解桂林山水的特點,受到熱愛祖國壯麗河山的思想教育,陶冶愛美的情趣。

3.學習作者細緻觀察和具體形象地描寫景物的方法、培養觀察力和理解、表達能力。

4.指導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歸納中心思想

二、教學重點、難點

1 重點:瞭解桂林山水的特點想象其美景.

2.學習作者觀察和表達的方法.

三、課時安排兩課時。

四、教學步驟

第一課時

教學目的:

掌握本課的生字新詞。圖文對照,瞭解桂林山水的特點。在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練習給課文分段並概括段意。

一.整體感知

觀察圖畫,説一説進入圖文描繪的桂林山水的美景中,你的感受?課文是怎樣評價桂林山水的?你最喜歡哪一部分內容?為什麼?

二.檢查預習、質疑問難

1.指讀課文、正音、解詞

波瀾壯闊:指大海波浪翻滾,景象壯觀。

翡翠:綠色的硬玉,半透明,有光澤。

拔地而起:從地面上突起。

屏障:像屏風那樣遮擋着的東西。

危峯兀立:危,高;兀立,直立。高高的山峯聳立着。

怪石嶙峋:奇形怪狀的石頭重重疊疊的樣子。

(2)通過預習,説一説你最喜歡課文的哪一部分內容?為什麼?

(3)小組交流預習後的初步感受。

(4)學生質疑問難。

2.揭示課題、導入新課。

(1)導入語:(複習舊課導入新課)

長城是我國古代勞動人民智慧和血汗的結晶,它以其高大堅固、氣魄雄偉成為世界上的一個偉大奇蹟,成為外國人到中國不能不去的旅遊區。在我們祖國的南方也有一個外國旅遊者不能不去的地方,它就是以山水清秀聞名的桂林。這節課我們就學習《桂林山水》。(板書課題)

(2)出示彩圖,同時播放課文朗讀錄音進行範讀,對圖文進行整體感知,引導學生進入圖文描繪的桂林山水的美景之中,而後讓學生感受。

3.出示圖、結合課後題進行提問。

(1)先整體觀察,再部分觀察。分部觀察時先看水,後看山,最後把山、水和遊人結合起來進行觀察。

(2)在分別看水和山時注意它的特點,邊看邊想象,用欣賞的方法看。

(3)説説觀察內容時要説出從哪兒看出來的?(桂林山水清秀玲瓏,優美動人。灕江的水平靜、清澈;桂林的山奇峯羅列,形態萬千,有象山、老人山、駱駝山等,山圍繞着水,水倒映着山,山水交融在一起;江面上幾隻小船青山、綠水、紅花、小舟匯成一幅錦繡山河的美景。)

(4)學生試説圖意。

①請學生説説灕江的水。

(深綠色的灕江水,從眼前伸向遠方,平靜、清澈。近處漁人的竹筏和小船,兩隻貨船平穩地行駛。對岸幾條木船靜靜地停靠着。遠處有一隻大船牽引着小木船正緩緩地開來。每座山在水中的倒影都平直清晰,山形、山色、山林都一一再現於水中。)

②請學生説説桂林的山。

(近處的三座山,左邊的像駱駝,右邊像大象,中間的像老人;遠處的山拔地而起,奇峯羅列,形態萬千。這些山大小高低不一,顏色各異,色彩明麗,有的危峯兀立,有的怪石嶙峋,有的好像一不小心就會栽倒下來。)

③請學生説説山水交融的情景。

4.圖文對照,理解課文,討論分段。

(1)指名朗讀課文。

(2)分小組討論,課文中哪些內容與課文中的插圖配合、分別介紹了桂林山水的什麼特點?你讀懂了什麼?

(課文的第二、三自然段,介紹了灕江的水靜、清、綠和桂林山的奇、秀、險的特點。)

(3)另外幾節主要寫什麼?

(課文的第1自然段講作者盪舟灕江觀賞桂林山水的原因。課文的第4自然段講桂林的山水美,猶如一幅完整而美麗的畫卷。)

(4)討論分段。

第一段(第1自然段)講作者觀賞桂林山水的原因。

第二段(第2自然段)講桂林的水。

第三段(第3自然段)講桂林的山。

第四段(第4自然段)講桂林的山水美。

(5)按分好的段落指名朗讀課文。

5.佈置作業。

(1)抄寫生字新詞。

(2)練習朗讀課文。

第二課時

一.教學目的

聯繫課文內容,理解課文中的重點詞語。理解灕江水的特點和桂林山的特點。

學習“總—分—總”的敍述方法,分點把特點突出來;培養熱愛祖國山河的感情。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二.學習新課

1.通過上節課的學習,説説你最喜歡本文中的哪一部分內容?為什麼?

2.學習課文第一段。

(1)課文是怎樣評價桂林山水的?作者又為什麼要盪舟灕江來觀賞桂林山水?

(“桂林山水甲天下”“甲”是第一的意思。“甲天下”是“天下第一”這句話的意思是桂林山水的美天下第一。交待了作者盪舟灕江的原因,表達了作者嚮往桂林山水的迫切心情,起到了統領全篇,引出下文的作用。)

(2)講解“觀賞”與“欣賞”的異同。

(“觀賞”中的“賞”,就是“欣賞”的意思,“觀”就是“看”的意思,我們常説“欣賞夜景”“欣賞交響樂”這説明“欣賞”可以是看,也可以是“只聽不看”。而“觀賞”卻非看不可。)

(3)指導朗讀,要讀出讚美的感情和心情迫切的語氣。

(4)試背這一段,指名背誦。

3.學習第二段

(1)觀察圖畫或投影、錄像中的灕江的水。輕聲讀課文問:作者用什麼和灕江的水作比較?比較的目的是什麼?

(大海的水波瀾壯闊,是動的。西湖的水平如鏡,是靜的,而灕江的水動而不覺具動。通過比較更突出灕江水有奇特的美。)

(2)朗讀第二段,瞭解每句話的意思。(分小組討論)

(第一句講灕江的水與其他地方的水不同,強調灕江的美有獨特的地方;第二句講灕江水的特點是靜、清、綠;第三句講盪舟灕江的感覺。)

(3)指名讀課文,畫出排比句,讀排比句,説説灕江的特點。

(灕江的水真靜啊,靜得讓你感覺不到它在流動;灕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見江底的沙石;灕江的水真綠啊,綠得彷彿那是一塊無瑕的翡翠。灕江的水的特點是“靜”、“清”、“綠”。)

(4)學習這個排比句的寫法

(先寫出特點,而後通過“得”後邊的文字,把這個特點以補充説明。凡是補充説明的都用“得”字相連。注意用“的”字相連每一分句中已有逗號,因此分句之間用分號。)

(5)引讀排比句,老師讀每一分句的前半句學生讀後半句。

(6)指導朗讀

①“真靜啊”一句,輕輕地拉長聲音,給人以靜的感覺。

②“真清啊”一句,讀輕聲,但比上旬的聲音稍高些,略帶驚奇之感,好像讓人看到了“江底的沙石”。

③“真綠啊”一句,聲音響亮些,飽滿些,給人以充滿生機的感覺。

(7)學生仿讀後齊讀。

(8)啟發想象灕江水“靜、清、綠”是怎樣的一種意境。

①假如我們盪舟灕江,能聽到“嘩嘩”或者“叮咚”的流水聲嗎?能看到灕江水在流動嗎?

②假如我們往江底看,可以看見什麼?

③抬起頭,向遠處看,灕江的水多綠啊!書上打了個什麼比方?這個比方用什麼比什麼?

4.學習第三段。

課文二、三段的敍述方法相似,第三段可以學生自學為主。

(1)分小組討論、自學第三段,結合對課文內容的理解、解決以下問題。

①輕聲自由讀課文,畫出描寫山的特點的詞句。

②再讀課文,想一想這一段與第二段在寫法上有什麼相似之處?

(先用名山作比,然後用一排比句寫出桂林山的特點。)

③觀察圖畫或投影、錄像中桂林的山。問:桂林的山與別處的山有什麼不同?有哪些顯著的特點?

a“奇”。課文從兩個方面描寫。一是“拔地而起,各不相連”。一般的山脈逐漸高上去,且連綿不斷,桂林的山卻是從平地崛起,互不相連。二是“奇峯羅列、形態萬千”羅列,排列。“形態萬千”各有各的樣子。除了像老人、像巨象、像駱駝,教師還可以補充介紹,有的像揹着娃娃的婦女,有像好鬥的公雞,有的像下山的猛虎,有的像含苞欲放的蓮花,有的像捧書而立的書童,有的像敞胸露肚的羅漢……使學生感到桂林的山真是形態萬千,目不暇接

b“秀”。課文打了兩個比方“像翠綠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筍寫出秀”的表現:鬱鬱葱葱,色彩明麗。“屏障”起遮擋作用的東西,本課指桂林一帶的山。

c“險”課文用“危峯兀立,怪石嶙峋概括了這一特點,並用“好像一不小心就會栽下來”的感覺,突出了桂林山的“險”。“危峯兀立”,即高峯聳立。“怪石嶙峋”指奇形怪狀的石頭重重疊疊。

朗讀一首描寫桂林山的詩,加深學生對桂林山的特點的認識。

(桂林陽朔一水通,快輪看盡千萬峯,

有山如象鼻,有山似飛龍。

有山如軍艦,有山似芙蓉。

有山如卧佛,有山似書童。

有山如萬馬奔馳,有山似牛女相逢。

有山如五女相逢,有山似耕作的老農。

有山如將軍升帳,有山似左右侍從。)

⑤,動手畫一畫桂林的山都是什麼樣子?可自由發揮想象,比一比看誰畫的最好,找幾名同學到黑板演示。

⑥畫出這一段中的排比句,讀一讀。

⑦引讀排比句,老師讀每一分句的前部分,學生讀後一部分。

⑧指導朗讀

練習朗讀,讀出桂林山的奇、秀、險,讀出對桂林山的喜愛之情。(重點指導讀好“真奇啊”“真秀啊”“真險啊”。)

(⑨啟發想象桂林山“奇”“秀”“險”是怎樣的一種意境?

A.桂林的山“奇”在哪裏,當遊客看到那些奇峯羅列、形態萬千的景象,會有怎樣的感受?他們又會發出怎樣的讚歎?

B.“翠綠的屏障”“新生的竹筍”是什麼樣的?為什麼用它來比喻桂林的山?

C.桂林的山“險”表現在哪裏?“好像一小心就會栽倒下來”這是人感覺到的,這裏指的是山栽倒下來還是人栽倒下來?

5.學習第四段

(1)剛才同學們彷彿遊了灕江的水,又觀賞了桂林的山,你們對桂林的山水一定還有總的感受。現在,讓我們先看看第四段,這一段寫作者遊覽後總的感受,文字雖少,內容卻很豐富,寫得很美。請大家自己閲讀欣賞、説説這一段為什麼寫得好。

(2)學生自學,教師點撥,認識寫得好的原因。

①桂林的山和水有什麼樣聯繫?

(水的周圍都是山,山的影子都倒映在水中,即山水交融,水困山而增色,山因水而添秀)

②山水交融,已經很美了,不僅如此,在這山水之間還有空中的雲霧迷茫,山間的綠樹、紅花、江水的竹筏小舟的點綴,使這幅畫顯得更美了。在這美麗的景色中行船,會有什麼感覺?為什麼?

(因為桂林山水的景色太美了,就像一大幅美麗的畫卷,因此小船在碧綠的江面上行駛,人就彷彿置身於畫卷中游覽、觀賞。形象地表達了作者盪舟灕江的深刻感受。

“畫卷”繪畫長卷,一般要捲起來收藏。“連綿不斷的畫卷”即很長很長的畫卷。從桂林到陽朔,航程83公里,沿途都是青山綠水,美不勝收,説桂林山水是一幅連綿不斷的畫卷”十分貼切。)

(3)學生個別朗讀,全體有感情地朗讀,讀出盪舟灕江、被桂林山水所陶醉的感情。

6.朗讀全文。

(三)總結擴展

1.根據板書,要求學生簡要概括文章的主要內容。

2.總結全文。

這篇課文是看圖學文,畫面與課文內容基本一致。寫出了桂林山和灕江水的特點,作者讚美桂林山水的秀麗,強烈的熱愛祖國大自然的思想感情貫穿全文,作者生動而細膩地描繪了桂林山水的特點,使我們有身臨其境之感。

3.圍繞重點學會表達。

(1)課文描寫了什麼?抒發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課文描寫了桂林山水奇特的景色,抒發了作者熱愛祖國河山的思想感情。)

(2)課文是怎樣一步一步描寫桂林山水的?參照板書用自己的話説一説。

(課文先總後分再總結的方法來描繪桂林山水。“桂林山水甲天下”一句是總起,然後分別介紹桂林的水和山,最後綜合桂林山水相依,互為輝映的奇異景色。)

(3)結尾的詩句與課文第一、二兩段的哪些句子有聯繫?在全文結構上起什麼作用?

(“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與課文第一段中“我們乘着木船盪舟灕江,來觀賞桂林的山水”與課文第二段中“船槳激起的微波,擴散出一道道水紋,才讓你感覺到船在前進、岸在後移”這兩個句子緊密聯繫,可以説,結尾的詩句是這兩個句子的延續與總結,使全文的結構顯得十分緊湊完整。)

(4)課文為什麼給人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

(這是因為作者有敏鋭的觀察力,抓住了桂林山水與眾不同的特點,用比喻、聯想、想象把桂林山水的秀麗景色展現在我們眼前,所以給人以身臨其境的感覺。)

4.綜合訓練、發展技能。

(1)桂林的山水,只是祖國美麗的河山的一小部分,對此,你有什麼感想?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學習排比句及分號的用法。

(4)以一個小導遊的身份,結合課文內容,指圖具體介紹桂林的山水。

六、佈置作業

根據課文內容填空

1.灕江的水的特點是()、()、()。

桂林的山的特點是()、()、()。

2.桂林的山真秀啊,像翠綠的屏障。這句話用了()的修辭方法。

把()比作了()。

七、板書設計

《桂林山水》優秀教案2

學習目標

①學會本課生字新詞,理解重點詞句。

②積累課文優美的語段,初步體會排比句式在表情達意方面的作用,初步認識分號。

③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④通過看圖、學文,感受桂林山水獨特的風景,感受大自然的美,體會作者熱愛大自然的感情。

課前準備

①教學掛圖。

②蒐集圖片或製作課件。

(課文配音的桂林山水風光片,各種形態的灕江水、桂林山的圖片資料)

A案

第一課時

●引導學生進入圖文描繪的桂林山水的美景之中

出示掛圖或放映課件圖像,同時播放課文朗讀錄音,或教師進行範讀,對圖文進行整體感知,然後讓學生談感受。

●導入(學習第一自然段)

導語:那麼,課文是怎樣評價桂林山水的?找出來讀一讀。

“甲天下”是什麼意思?(天下第一)桂林山水天下第一,那將是多麼美的景象啊,讓我們和作者一起盪舟灕江,去觀賞名甲天下的桂林山水吧。

①自讀全文,學習字詞。

②讀準字音,找出新詞,對不懂的詞句,可以聯繫上下文理解或者請教同學、老師。

●觀賞灕江的水(學習第二自然段)

導語:我們先來欣賞灕江的水。觀察圖畫或觀看課件中的灕江水,用自己的話來描述。

①作者是怎樣描寫的?

齊讀(根據課堂讀的實際情況,可以讓學生個體再讀,要求投入自己感情地讀),找出概括灕江水的三個特點的詞。

品讀作者怎麼寫出灕江水與眾不同的“靜、清、綠”?

(特點之一“靜”。課文用“讓你感覺不到它在流動”,從感覺上突出了灕江水的“靜”)

(特點之二“清”。課文用“可以看見江底的沙石”,從視覺上突出了灕江水的“清”)

(特點之三“綠”。課文用“彷彿那是一塊無瑕的翡翠”這一形象的比喻,從色彩和品質上突出了灕江水的“綠”和“純”。翡翠:綠色的硬玉,有光澤。無瑕:沒有斑點,非常純淨)

根據課堂實情,教師點撥:為什麼開頭先提波瀾壯闊的大海、水平如鏡的西湖?在讀議中讓學生體會,用對比的方法突出灕江水的三個特點和作者的讚美之情。

②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並感受。讀出灕江水的靜、清、綠,讀出對灕江水的喜愛之情。

③引導學生“發現這個句子有什麼特點?這樣寫有什麼好處?”(讓學生談對排比句的感性認識)注意通過範讀指導讀好“真靜啊”“真清啊”“真綠啊”三個“啊”的變調。能背的可以看着畫面當堂背誦。

●鞏固識字,練習書寫

漓:注意右邊的寫法。

瀾:前鼻音。右邊“門”裏面是“柬”。

瑕:可與“假”進行比較。注意右上是“匚”。

翡:上下結構,下邊是兩個“習”,整個字要寫緊湊。

巒:前鼻音,與“瀾”比較讀音。與“戀”比較字形。

筏:上下結構,右下不要丟撇。

第二課時

●觀賞桂林的山(學習第三自然段)

①導語:那麼桂林的山又是怎樣的呢?

②請同學們自己讀一讀,畫一畫,結合插圖來欣賞。

③互相交流:課文怎麼寫桂林山的特點的?(和第二自然段比較,也是用這樣的段落句式)

在學生的回答中,教師隨機展示課件,讓學生進一步感受到:

特點之一“奇”。“桂林的山真奇啊,一座座拔地而起,各不相連……”,指導學生讀出感受,理解詞語,並展示泰山和香山的圖像,以幫助學生理解“峯巒雄偉”“紅葉似火”。

看課件的補充資料圖片,讓學生想象:像老人、像巨象、像駱駝。

模仿句式練習,説説像什麼。比如:還有的像揹着娃娃的婦女,有的像好鬥的公雞,有的像下山的猛虎,有的像含苞欲放的蓮花,有的像捧書而立的書童,有的像敞胸露肚的羅漢……

特點之二“秀”。課文打了兩個比方“像翠綠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筍”,通過圖像,讓學生感受到“秀”得鬱鬱葱葱,色彩明麗。

特點之三“險”。重點理解“危峯兀立,怪石嶙峋”,指導學生通過字面、結合語句領會。如“危峯兀立”,字面上指導“兀”的意思即“高聳突出”,然後讓學生自己連起來解釋,並放到句子中理解。這樣,教給方法後,再讓學生自己體會“怪石嶙峋”的意思。

④練習朗讀,讀出桂林山的奇、秀、險,讀出對桂林山水的喜愛之情。重點指導讀好“真奇啊”“真秀啊”“真險啊”。

●山和水相映的景象(學習第四自然段)

導語:我們觀賞了灕江的水,觀賞了桂林的山,再看看圖片,當山和水相映襯時,又是怎樣一番景象呢?作者又有什麼感受?

①指導有感情地朗讀。

②理解句子:“像是走進了連綿不斷的畫卷,真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

a.引導理解字面意思,“畫卷”即繪畫長卷,一般要捲起來收藏。“連綿不斷”,接連不斷。“連綿不斷的畫卷”,即很長很長的畫卷。

b.觀看圖像片斷,同時配音介紹:“從桂林到陽朔,航程83公平,沿途都是青山綠水,美不勝收,説桂林山水是一幅連綿不斷的畫卷,十分貼切。‘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道出了盪舟灕江,觀賞桂林山水是一種美的享受,充滿情趣,與開頭的‘桂林山水甲天下’相呼應。”

③引導邊讀邊想象“這樣的山圍繞着這樣的水,這樣的水倒映着這樣的山”是怎樣的一種景象,體會“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這種陶醉山水之間的感覺,然後説説自己的體驗。

●指導背誦

用師生引讀的方法練習背誦。

●抄寫句子

注意分號的用法。

抄寫描寫山、水特點的兩個句了,要求以標點為標誌,看半句抄半句,不可看一個字詞寫一個字詞,格式要正確,字跡要工整。同時提示,每兩個特點之間用分號來分隔,可以把各個特點分得很清楚。指導分號的書寫。

《桂林山水》優秀教案3

一、教學目標

1.學習本課生字.理解重點句子.

2.通過看圖和理解課文,瞭解桂林山水的特點,受到熱愛祖國壯麗河山的思想教育,陶冶愛美的情趣。

3.學習作者細緻觀察和具體形象地描寫景物的方法、培養觀察力和理解、表達能力。

4.指導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歸納中心思想

二、教學重點、難點

1重點:瞭解桂林山水的特點想象其美景.

2.學習作者觀察和表達的方法.

三、課時安排兩課時。

四、教學步驟

第一課時

教學目的:

掌握本課的生字新詞。圖文對照,瞭解桂林山水的特點。在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練習給課文分段並概括段意。

一.整體感知

觀察圖畫,説一説進入圖文描繪的桂林山水的美景中,你的感受?課文是怎樣評價桂林山水的?你最喜歡哪一部分內容?為什麼?

二.檢查預習、質疑問難

1.指讀課文、正音、解詞

波瀾壯闊:指大海波浪翻滾,景象壯觀。

翡翠:綠色的硬玉,半透明,有光澤。

拔地而起:從地面上突起。

屏障:像屏風那樣遮擋着的東西。

危峯兀立:危,高;兀立,直立。高高的山峯聳立着。

怪石嶙峋:奇形怪狀的石頭重重疊疊的樣子。

(2)通過預習,説一説你最喜歡課文的哪一部分內容?為什麼?

(3)小組交流預習後的初步感受。

(4)學生質疑問難。

2.揭示課題、導入新課。

(1)導入語:(複習舊課導入新課)

長城是我國古代勞動人民智慧和血汗的結晶,它以其高大堅固、氣魄雄偉成為世界上的一個偉大奇蹟,成為外國人到中國不能不去的旅遊區。在我們祖國的南方也有一個外國旅遊者不能不去的地方,它就是以山水清秀聞名的桂林。這節課我們就學習《桂林山水》。(板書課題)

(2)出示彩圖,同時播放課文朗讀錄音進行範讀,對圖文進行整體感知,引導學生進入圖文描繪的桂林山水的美景之中,而後讓學生感受。

3.出示圖、結合課後題進行提問。

(1)先整體觀察,再部分觀察。分部觀察時先看水,後看山,最後把山、水和遊人結合起來進行觀察。

(2)在分別看水和山時注意它的特點,邊看邊想象,用欣賞的方法看。

(3)説説觀察內容時要説出從哪兒看出來的?(桂林山水清秀玲瓏,優美動人。灕江的水平靜、清澈;桂林的山奇峯羅列,形態萬千,有象山、老人山、駱駝山等,山圍繞着水,水倒映着山,山水交融在一起;江面上幾隻小船青山、綠水、紅花、小舟匯成一幅錦繡山河的美景。)

(4)學生試説圖意。

①請學生説説灕江的水。

(深綠色的灕江水,從眼前伸向遠方,平靜、清澈。近處漁人的竹筏和小船,兩隻貨船平穩地行駛。對岸幾條木船靜靜地停靠着。遠處有一隻大船牽引着小木船正緩緩地開來。每座山在水中的倒影都平直清晰,山形、山色、山林都一一再現於水中。)

②請學生説説桂林的山。

(近處的三座山,左邊的像駱駝,右邊像大象,中間的像老人;遠處的山拔地而起,奇峯羅列,形態萬千。這些山大小高低不一,顏色各異,色彩明麗,有的危峯兀立,有的怪石嶙峋,有的好像一不小心就會栽倒下來。)

③請學生説説山水交融的情景。

4.圖文對照,理解課文,討論分段。

(1)指名朗讀課文。

(2)分小組討論,課文中哪些內容與課文中的插圖配合、分別介紹了桂林山水的什麼特點?你讀懂了什麼?

(課文的第二、三自然段,介紹了灕江的`水靜、清、綠和桂林山的奇、秀、險的特點。)

(3)另外幾節主要寫什麼?

(課文的第1自然段講作者盪舟灕江觀賞桂林山水的原因。課文的第4自然段講桂林的山水美,猶如一幅完整而美麗的畫卷。)

(4)討論分段。

第一段(第1自然段)講作者觀賞桂林山水的原因。

第二段(第2自然段)講桂林的水。

第三段(第3自然段)講桂林的山。

第四段(第4自然段)講桂林的山水美。

(5)按分好的段落指名朗讀課文。

5.佈置作業。

(1)抄寫生字新詞。

(2)練習朗讀課文。

第二課時

一.教學目的

聯繫課文內容,理解課文中的重點詞語。理解灕江水的特點和桂林山的特點。

學習"總-分-總"的敍述方法,分點把特點突出來;培養熱愛祖國山河的感情。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二.學習新課

1.通過上節課的學習,説説你最喜歡本文中的哪一部分內容?為什麼?

2.學習課文第一段。

(1)課文是怎樣評價桂林山水的?作者又為什麼要盪舟灕江來觀賞桂林山水?

("桂林山水甲天下""甲"是第一的意思。"甲天下"是"天下第一"這句話的意思是桂林山水的美天下第一。交待了作者盪舟灕江的原因,表達了作者嚮往桂林山水的迫切心情,起到了統領全篇,引出下文的作用。)

(2)講解"觀賞"與"欣賞"的異同。

("觀賞"中的"賞",就是"欣賞"的意思,"觀"就是"看"的意思,我們常説"欣賞夜景""欣賞交響樂"這説明"欣賞"可以是看,也可以是"只聽不看"。而"觀賞"卻非看不可。)

(3)指導朗讀,要讀出讚美的感情和心情迫切的語氣。

(4)試背這一段,指名背誦。

3.學習第二段

(1)觀察圖畫或投影、錄像中的灕江的水。輕聲讀課文問:作者用什麼和灕江的水作比較?比較的目的是什麼?

(大海的水波瀾壯闊,是動的。西湖的水平如鏡,是靜的,而灕江的水動而不覺具動。通過比較更突出灕江水有奇特的美。)

(2)朗讀第二段,瞭解每句話的意思。(分小組討論)

(第一句講灕江的水與其他地方的水不同,強調灕江的美有獨特的地方;第二句講灕江水的特點是靜、清、綠;第三句講盪舟灕江的感覺。)

(3)指名讀課文,畫出排比句,讀排比句,説説灕江的特點。

(灕江的水真靜啊,靜得讓你感覺不到它在流動;灕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見江底的沙石;灕江的水真綠啊,綠得彷彿那是一塊無瑕的翡翠。灕江的水的特點是"靜"、"清"、"綠"。)

(4)學習這個排比句的寫法。

(先寫出特點,而後通過"得"後邊的文字,把這個特點以補充説明。凡是補充説明的都用"得"字相連。注意用"的"字相連每一分句中已有逗號,因此分句之間用分號。)

(5)引讀排比句,老師讀每一分句的前半句學生讀後半句。

(6)指導朗讀

①"真靜啊"一句,輕輕地拉長聲音,給人以靜的感覺。

②"真清啊"一句,讀輕聲,但比上旬的聲音稍高些,略帶驚奇之感,好像讓人看到了"江底的沙石"。

③"真綠啊"一句,聲音響亮些,飽滿些,給人以充滿生機的感覺。

(7)學生仿讀後齊讀。

(8)啟發想象灕江水"靜、清、綠"是怎樣的一種意境。

①假如我們盪舟灕江,能聽到"嘩嘩"或者"叮咚"的流水聲嗎?能看到灕江水在流動嗎?

②假如我們往江底看,可以看見什麼?

③抬起頭,向遠處看,灕江的水多綠啊!書上打了個什麼比方?這個比方用什麼比什麼?

4.學習第三段。

課文二、三段的敍述方法相似,第三段可以學生自學為主。

(1)分小組討論、自學第三段,結合對課文內容的理解、解決以下問題。

①輕聲自由讀課文,畫出描寫山的特點的詞句。

②再讀課文,想一想這一段與第二段在寫法上有什麼相似之處?

(先用名山作比,然後用一排比句寫出桂林山的特點。)

③觀察圖畫或投影、錄像中桂林的山。問:桂林的山與別處的山有什麼不同?有哪些顯著的特點?

a"奇"。課文從兩個方面描寫。一是"拔地而起,各不相連"。一般的山脈逐漸高上去,且連綿不斷,桂林的山卻是從平地崛起,互不相連。二是"奇峯羅列、形態萬千"羅列,排列。"形態萬千"各有各的樣子。除了像老人、像巨象、像駱駝,教師還可以補充介紹,有的像揹着娃娃的婦女,有像好鬥的公雞,有的像下山的猛虎,有的像含苞欲放的蓮花,有的像捧書而立的書童,有的像敞胸露肚的羅漢…使學生感到桂林的山真是形態萬千,目不暇接

b"秀"。課文打了兩個比方"像翠綠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筍寫出秀"的表現:鬱鬱葱葱,色彩明麗。"屏障"起遮擋作用的東西,本課指桂林一帶的山。

c"險"課文用"危峯兀立,怪石嶙峋概括了這一特點,並用"好像一不小心就會栽下來"的感覺,突出了桂林山的"險"。"危峯兀立",即高峯聳立。"怪石嶙峋"指奇形怪狀的石頭重重疊疊。

朗讀一首描寫桂林山的詩,加深學生對桂林山的特點的認識。

(桂林陽朔一水通,快輪看盡千萬峯,

有山如象鼻,有山似飛龍。

有山如軍艦,有山似芙蓉。

有山如卧佛,有山似書童。

有山如萬馬奔馳,有山似牛女相逢。

有山如五女相逢,有山似耕作的老農。

有山如將軍升帳,有山似左右侍從。)

⑤,動手畫一畫桂林的山都是什麼樣子?可自由發揮想象,比一比看誰畫的最好,找幾名同學到黑板演示。

⑥畫出這一段中的排比句,讀一讀。

⑦引讀排比句,老師讀每一分句的前部分,學生讀後一部分。

⑧指導朗讀

練習朗讀,讀出桂林山的奇、秀、險,讀出對桂林山的喜愛之情。(重點指導讀好"真奇啊""真秀啊""真險啊"。)

(⑨啟發想象桂林山"奇""秀""險"是怎樣的一種意境?

A.桂林的山"奇"在哪裏,當遊客看到那些奇峯羅列、形態萬千的景象,會有怎樣的感受?他們又會發出怎樣的讚歎?

B."翠綠的屏障""新生的竹筍"是什麼樣的?為什麼用它來比喻桂林的山?

C.桂林的山"險"表現在哪裏?"好像一小心就會栽倒下來"這是人感覺到

《桂林山水》優秀教案4

【教學目標】

1.瞭解桂林山水的美麗、整潔,受到熱愛祖國山河的教育。

2.學習作者觀察、描寫景物的方法,提高觀察能力。

3.練習積累語言。

【教學重點】

體會桂林山水景色的特點,學習作者抓住事物特點的觀察方法。

【教學課時】

一課時

【教具準備】

多媒體電腦、課件

【教學過程】

一、激情導入,誘發興趣

師:同學們,我們偉大的祖國山川秀麗,風景優美。我們欣賞過奇麗的五彩池,今天老師又要帶領大家一起走進這具有南國風光的美麗的桂林山水。(出示CAI

課件:桂林山水全景圖)大家想去嗎?(拿出寫有桂林之旅字樣的導遊旗)

生:想!

師:(板書課題)看了課題,你想知道什麼?

生:我想知道桂林山水在哪裏?生:我想知道桂林山水美不美?

生:我想知道桂林山水是什麼樣?

二、自讀課文,整體感知

師:那麼,桂林山水到底什麼樣?下面請同學們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自讀課文,可以默讀、輕聲讀、大聲讀,也可以站起來讀。讀完之後,再説説桂林山水到底是什麼樣。

師:讀了課文誰想告訴大家桂林山水是什麼樣?

生:桂林山水很美麗。

師:作者向我們介紹了桂林山水的哪些方面呢?

生:桂林的山和桂林的水

師:這些內容,哪些是寫山的,哪些內容又是寫水的?

生:第二段是寫水的,第三段是寫山的。

三、導遊介紹,導學山水

師:現在我們就隨作者一起走進這美麗、整潔的桂林山水,去盡情遊覽、用心感受它的美吧。

(一)

師:下面請同學們按自學提示的要求,自學描寫桂林山水美麗景色的內容。(出示自學提示,學生自讀、自學)

師:老師現在來檢查一下同學們自學的情況。這部分描寫了灕江的哪些特點?

生:靜。

生:清。

生:秀。

師:運用了哪些修辭方法?

生:比喻、擬人、排比。

師:(出示CAI課件:灕江圖)看,這就是美麗的灕江。

師:這部分描寫了桂林山的哪些特點?

生:奇。

生:秀。

生:險。

師:運用了哪些修辭方法?

生:比喻、擬人、排比。

師:(出示CAI課件:灕江圖)看,這就是桂林的山。

師:下面請同學們隨着音樂,有感情地輕聲朗讀課文,來體會體會桂林山水的美。

(二)

師:這美麗的桂林山水是那麼令人神往。如果你也生活在這座桂林山水,你怎樣向大家介紹它景色呢?請同學們根據課文內容,結合美麗的畫面,給我們當一回小導遊。好,同桌先互相練習説一説,馬上看誰能當小導遊。(學生互相當導遊練説)

師:(出示CAI課件:桂林山水美景圖)(揮動着導遊旗)誰願意給我們當導遊?(學生紛紛舉手)

師:好,你來。(生解説略)

生:(一學生剛説完,有位女生立即舉手)老師,他導遊得不錯,但沒我導遊得好。因為我能抓住景物的特點用自己的話導遊。

師:那行!你給我們導遊。(生解説略)

師:這位同學還真像一位專業導遊員。你去旅遊見過導遊解説吧?

生:我爸爸就是導遊,我去桂林導過遊。

師:你真棒!這面導遊旗就送給你了,希望你以後能成為一名優秀的導遊小姐。(生笑,鼓掌)

(三)

師:美麗的桂林山水給我們留下了難忘的印象。那麼,作者為什麼能寫得如此生動,使我們難忘呢?

師:請同學們默讀課文,思考這三個問題。(屏顯:1.作者觀察景物是站在什麼地方觀察的?2.是按什麼順序觀察的?3.是抓住景物的什麼特點觀察的?)

師:現在請同學們先自己思考,然後分組討論、交流,互相評議。

師:請各組彙報討論情況。

生:我們組認為作者是在船上來觀察的。

師:請説説理由。

生:因為課文中説才讓你感覺到船在前進,岸在後移。

生:我們組認為作者是按照先水後山順序觀察的。因為作者在船上,先看到水,再看到山的。

生:我們組認為作者是抓住景物外形這個特點來寫的。因為作者在寫桂林的景物時都加上了表示形狀的詞語。

師:同學們説得很好。那麼作者為什麼能抓住景物的特點來寫呢?

生:因為作者進行了細緻的觀察。

師:對,正是由於作者在船上,按照由近到遠的順序進行了細緻的觀察,並抓住了景物的外形進行描寫,所以桂林山水的美麗才給我們留下鮮明而深刻的印象。我們要注意學習作者這種觀察、描寫的方法。

師:請同學們看屏幕,齊讀一遍學法指導。(屏幕:學法指導:觀察、描寫一處景物要注意三要:1.要確定觀察點。2.要按一定順序。3.要抓景物特點。)

四、遊客拍照,導學山水相映

師:剛才我們遊覽了美麗的桂林山水,現在我們再到山水中去看一看,去欣賞這山水相映的風光。

師:下面請同學們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自讀課文後最後一個自然段寫山水相映的這部分內容。看誰能準確找出概括桂林山水景物特點的一句話。(生讀書、勾畫、交流)

師:同學們都是遊客。現在我們到山水中去逛逛,請用你隨身攜帶的照相機,拍下你最喜歡的一處景物,並説説你為什麼喜歡它。下面開始互相交流、評議。(生交流、評議)

師:誰願意把你拍的最美的一處景物介紹給大家?我們共同來欣賞欣賞。

生:我拍的是桂林的山。有象鼻山、有老人峯······真美啊。(出示CAI課件:山圖)

生:我拍的是桂林的水。清澈見底,秀美絕倫。(出示CAI課件:水圖)

生:我拍的是山水相映。(出示CAI課件:山水相映圖〕

師:同學們拍攝的桂林的這幾處景物,分別抓住了山、水、山水相映的特點,充分體現了桂林所特有的美麗。[點評]引導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景物拍照,也就是引導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內容學習,選擇自己欣賞的語言文字品味,可進一步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激發學生與文本對話的慾望,誘發學生積累語言的興趣。

師:現在,請同學們用讚美的語氣齊讀課文最後一自然段。(生齊讀)

師:伴隨着優美的音樂,請大家自由朗讀這後四個自然段,體會體會桂林山水的美。(生自讀課文)

五、質疑釋疑,深化理解

師:課文我們學完了,同學們還有沒有不懂的問題?若有可以提出來討論。

生:老師,課文中説桂林山水甲天下,甲是什麼意思?

師:這個問題提得好。哪位同學理解,請幫幫忙。

生:甲的意思是第一。

生:課文中説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是什麼意思?

生:小舟和人行走在畫中。

師:誰還有不同的見解?舟在哪裏行走?

生:小舟行駛在碧綠的水波上,人好象是在畫中游覽。

六、總結全文,欣賞體會

師:同學們,今天我們共同遊覽了桂林山水,領略了這裏的美麗風光,體會到了作者對祖國山河的熱愛之情,還懂得了觀察景物的一般方法。

師:下面請同學們再次欣賞這迷人的桂林山水(出示CAI課件:根據課文所描寫的景物製作的數幅美景圖,動感顯示,音樂伴奏。)

師:最後,請同學們隨着音樂有感情地朗讀全文,再體會體會桂林山水的美麗。

七、自選練習,積累運用

師:請同學們看今天的自選作業。(屏顯: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2.找出描寫桂林山水景物特點的詞句,讀一讀,把你認為描寫得好的詞句抄寫下來。3.學習本課觀察景物的方法,課後選擇一處你喜愛的景物進行觀察。)

好,下課。

《桂林山水》優秀教案5

一、教學目標

1.思想教育:激發學生熱愛祖國錦繡河山的思想感情,陶冶愛美的情趣。

2.基礎知識:學習作者細緻觀察和具體形象地描寫景物的寫法。

3.能力培養:培養學生觀察能力和理解、表達能力。

二、教學重點

1.理解第二、三自然段,瞭解灕江水和桂林山的特點。

2.學習在默讀中邊讀邊想像。

三、教學難點:

理解排比句。

四、教學方法

1.教法:情境教學法、語言描述法、“教——扶——放”相結合等方法。

2.學法:“總——分——總”的寫作結構方式和抓住特點先概括後具體描述的方法。

五、教學輔助手段 電腦課件

學習第二自然段 邊讀邊想象,培養學生的想象能力。作者的感受和我們一樣不一樣呢?他是怎樣描寫桂林山水呢?請同學們默讀第二自然段,思考:灕江水有什麼特點?課文用了什麼句式具體寫灕江水的特點的?邊讀邊想象,在你腦海裏展現了一幅怎樣的畫面?學生默讀課文十二分鐘

體會對比描寫的特點。

問:第一句話寫了哪幾個地方的水?重點寫哪個地方的水?為什麼要寫大海和西湖水呢?(讀第一句話) 學生回答問題(通過與大海和西湖水的比較,強調灕江水的獨特美)

培養學生的概括能力問:灕江水的獨特美體現在哪兒?作者是怎樣描寫的?(學生齊讀第二句話)總結:作者抓住灕江水的特點,具體描寫靜清綠。學生回答(靜、清、綠)灕江的水真靜啊,靜得讓你感覺不到它在流動;灕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見江底的沙石;灕江的水真綠啊,綠得彷彿那是一塊無瑕的翡翠。

通過比較讓學生學習抓住特點,先概括後具體描述的方法,以及學習排比句。問:作者這樣寫有什麼好處?如果把這句話換個寫法,同學們比一比哪句話寫得好?為什麼?

用原句比較:

1.灕江的水真靜啊,灕江的水真清啊,灕江的水真綠啊。

2.灕江的水靜得讓你感覺不到它在流動;清得可以看見江底的沙石;綠得彷彿那是一塊無瑕的翡翠。

3.灕江的水真靜啊,靜得讓你感覺不到它在流動;灕江的水很清,可以看見江底的沙石;灕江的水綠得很,彷彿是一塊無瑕的翡翠。

學生回答:

1.不具體,使人對灕江水只有一個大概的印象而感覺不到灕江水的具體美。

2.感情不強烈,原句運用感歎句,語氣強烈,抒發了作者對灕江水的讚美之情,也讓我們強烈地感受灕江水的美。

3.讀起來感覺亂,不如原句的排比句讀起來語言優美,節奏明快,讓我們能深切地體會到灕江水的美。

這一段的最後一句,再次突出了灕江水的什麼特點?學生回答(靜)

六、教學步驟與教學活動設計(見下表)

教學步驟設計意圖教師活動學生活動時間

導入新課用談話方式引入新課,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談話:同學們,放假的時候爸爸、媽媽帶你們去旅遊過嗎?都去過什麼地方?你們去過桂林嗎?今天我們學的這篇課文就是介紹桂林山水的。 學生回答問題。二分鐘

學習第一自然段培養學生的思維與概括能力。齊讀這一段,思考:這一段主要寫什麼?(誰、在哪裏、做什麼)作者為什麼要盪舟灕江觀賞桂林山水?“桂林山水甲天下什麼意思?學生回答問題。二分鐘

體會文章內容,理解“桂林山水甲天下”所起到的總領全文的作用。本段一共兩個句子,寫作者盪舟灕江去觀賞桂林山水,既是受桂林山水的吸引,又是想驗證“甲天下”,因此,“桂林山水甲天下”一句在全文起着總領的作用。那桂林的山水到底有沒有“甲天下”這樣美?就讓我們和作者一起“盪舟灕江”來觀賞桂林的山水吧。(放錄像)看完錄像請學生談桂林山水給自己的最深的感受。 學生看錄像,然後説自己的感受。(美麗、秀美)四分鐘

學習第三自然段 培養學生的的自學能力 自由讀第三自然段,比較和第二段寫法有什麼相同,歸納出桂林的山的特點。

學生回答問題。十二分鐘

通過讀,引導學生學語言,體會感情。我們再來回味灕江的水和桂林的山。(放幻燈片)邊看錄像邊讀課文中描寫桂林山水的句子,體會文中的感情。學生看幻燈讀句子。

學習第四自然段 培養學生的總結能力以及理解能力。問:“這樣的山”“這樣的水”分別指什麼樣的山和水?為什麼是“連綿不斷的畫卷”?請在這一段中找出最能表達作者感受的一句話。 學生回答問題。四分鐘

理解重點句含義。出示“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齊讀。

1.這句話你是怎樣理解的?

2.這保存話與開頭有什麼關係?

學生回答問題。

總結進一步深化感情,總結學法。這篇文章不僅描寫了桂林山水的奇麗景象,抒發了作者熱愛祖國錦繡河山的感情,同時又使我們從中學會了抓住特點,先概括後具體描述的寫作方法,大家可以以此為例,把自己平時觀察到的景物寫成作文。學生做課堂練習。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