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學湊十教案精選6篇

來源:巧巧簡歷站 3.1W

教案在撰寫的時候,教師務必要強調邏輯思路清晰,優秀的教案對於我們的教學進度和課堂效率是有很大的影響的,本站小編今天就為您帶來了數學湊十教案精選6篇,相信一定會對你有所幫助。

數學湊十教案精選6篇

數學湊十教案篇1

教學目標:

1、體會平均數的作用,能計算平均數,能用自己的語言解釋其實際意義。

2、認識複式條形統計圖,瞭解複式條形統計圖的特點,能根據收集的數據在提供的樣圖中完成相應的複式條形統計圖。

3、會看複式條形統計圖,能根據圖中的信息提出簡單的問題,進行一些分析和判斷。

4、培養學生的數據分析觀念、推理能力和應用意識。

教學重點:

1、理解平均數的意義和求平均數的方法。

2、能根據提供的數據完成相應的複式條形統計圖。

教學難點:

1、理解平均數的意義。

2、能根據縱向複式條形統計圖所提供的信息提出並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教學建議:

1、注重理解平均數在統計學上的意義。

2、利用已有知識經驗引導學生主動建構新知。

3、處理好直觀與抽象的關係。

4、充分考慮到信息技術對數學學習內容和方式的影響。

5、體驗解決問題方法的多樣性。

6、體會統計的意義和作用。

第1課時 平均數

教學內容 p90~91、第93頁練習二十二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理解平均數的含義,初步學會簡單的求平均數的方法,理解平均數在統計學上的意義。

2、初步學會簡單的數據分析,進一步體會統計在現實生活中的作用,理解數學與生活的緊密聯繫。

3、在愉悦輕鬆的課堂裏,掌握富有挑戰性的知識,豐富生活經驗;在活動中增強探索數學規律的興趣,積累積極的數學學習體驗。

教學重點 掌握求平均數的方法,“移多補少”先合併再平分“的實際意義和應用。

教學難點 理解平均數在統計學上的意義,靈活運用平均數的相關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教具學具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

師:今天上課前我想考考大家。

(課件出示)一次數學測驗中,班級平均分是90分,你猜猜這個班的馬莉莉同學可能會得多少分?為什麼?

(小組學生討論,全班交流)

師:班級平均分是馬莉莉的實際分數嗎?如果不是,你知道“班級平均分是90分”是什麼意思嗎? 師:生活中還有很多地方用到平均數,(播放例子)那什麼是平均數呢?怎樣求平均數呢?(板書:平均數)

二、自主探究

1、平均數的意義和求法。

(課件出示教材第90頁例1情境圖)

師:讀情境圖,你能找到哪些已知條件和所求問題?

(學生獨立完成,小組交流,全班彙報)

生1:從情景圖中可以讀出小紅、小蘭、小亮、小明分別收集了14、12、11和15個塑料瓶。 生2:所解答的問題是平均每人收集了多少個。

師:你能解釋“平均每人收集了多少個”的意思嗎?

(小組交流,全班彙報)

生:“平均每人收集了多少個”意思是把收集到的這些塑料瓶按照人數進行平均分配。也就是把收集瓶子數量較多的轉移給數量較少的,最後達成每人收集的個數同樣多。

師:你能理解“同樣多”是什麼意思嗎?在情景圖中會表示出“同樣多”嗎?

師:你是怎樣表示出“同樣多”的?

生:通過“移多補少”的方法,達到每人收集的個數同樣多。

師:每人收集的個數同樣多還可以怎樣説?

生:每人收集的個數同樣多就是平均每人收集到的塑料瓶的個數。

師:像這樣,通過把多的礦泉水瓶移出來,補給少的,使得每個人的礦泉水瓶數量同樣多,這種方法叫“移多補少”,得到的這個相等的數叫做這幾個數的平均數。

師:還有其他方法嗎?

生:觀察上圖發現,還可以先求出塑料瓶的總數量,然後進行平均分配,可以求出平均每人收集的塑料瓶的個數。

師:請用算式表示出來。

生: (14+12+11+15)÷4

=52÷4

=13(個)

答:平均每人收集了13個。

師:誰能總結一下平均數的求法?

生:平均數=總數量÷總份數

師:這種求平均數的方法叫先合後分計算。

2、進一步強調平均數的意義和計算方法。

(出示教材第91頁情境圖和統計表)

師:讀圖表,你能找出已知條件和所求問題嗎?

(學生獨立完成,小組交流,全班彙報)

生1:已知第4小組男生隊和女生隊踢毽比賽成績表。

生2:所求的問題是男、女兩隊,哪個隊成績好?

師:“哪個隊成績好?”是什麼意思?用什麼成績來比較?

(預設答案,既可以用平均數來比,頁可以用總數來比)

生:如果比較兩隊的總成績,有失公平,因為兩隊的人數不同,所以比較兩隊的平均成績比較公平些。 師:你能説出總成績、每隊人數和每隊的平均成績之間的關係嗎?

(學生獨立完成,小組交流,全班彙報)

生:

師:怎樣列式解答呢?

(學生獨立完成,小組交流,全班彙報)

生:男生隊平均每人踢毽個數 女生隊平均每人踢毽個數

(19+15+16+20+15)÷5 (18+20+19+19)÷4

=85÷5 =76÷4

=17(個) =19(個)

17

答:女生隊的成績好些。

三、探究結果彙報

師:通過上面的學習,你有哪些收穫?

生1:把多的塑料瓶移出來,補給少的,使得每個人的塑料瓶數量同樣多,這種方法叫移多補少。 生2:用先合後分計算的方法求平均數時,平均數=總數量÷總份數

生3:當個數不同,用總數量不能比較出結果時,可以用兩組量的平均數來比較。

四、師生總結收穫

師:通過本課學習,你有哪些收穫?

五、板書設計

第2課時 複式條形統計圖

教學內容:p96—98、及p99頁練習二十三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經歷將兩個相關聯的單式條形統計圖合併成一個複式條形統計圖的過程,認識橫向和縱向複式條形統計圖,自主探索複式條形統計圖的繪製方法,感受圖例的作用。

過程與方法:經歷收集數據、整理數據的過程,在描述和分析數據的統計過程中,進行合理的判斷和決策。

情感態度價值觀:通過對生活中有關事例的調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細心觀察的良好品質,以及合作意識和實踐能力。

教學重點:認識複式條形統計圖,理解單式條形統計圖與複式條形統計圖的異同,並能在有縱軸、橫軸的圖上用複式條形表示相應地數據、

教學難點:能看懂複式條形統計圖,並嘗試在複式條形統計圖中儘可能多地獲取信息並作出合理的分析與預測。

教具學具: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

(出示教材第95頁例3情境圖和統計表)

師:讀統計表,説説你能讀出哪些已知條件。

生:1980年、1990年、20__年和20__年某地區城鎮和鄉村人口數分別為21萬、27萬、35萬、46萬和58萬、54萬、49萬、43萬。

師:根據統計表給出的數據,你能分別完成城鎮和鄉村人口條形統計圖嗎?今天我們就學習“複式條形統計圖”(板書)

二、自主探究

1、認識縱向複式條形統計圖。

師:觀察教材第95頁給出的“某地區城鎮(鄉村)人口統計圖”,説説你的發現。

(學生獨立完成,小組交流,全班彙報)

生:橫軸表示年份,縱軸表示人數,一格代表10萬人。

師:你能獨立把“某地區城鎮(鄉村)人口統計圖”補充完整嗎?

(學生獨立完成,教師展示)

師:在補充上面的統計圖時,需要注意什麼?

生:注意橫軸上的年份和縱軸上的人口數要對應,另外,畫出長條後還要在上方標出數據。 師:自己把“某地區城鎮(鄉村)人口統計圖”補充完整。

學生彙報。

師:補充了上面的兩幅條形統計圖,你發現了什麼?

生:條形統計圖是用不同長度的直條表示數量的多少。

師:如何在一個統計圖裏描述上面你們所説的這些信息呢?

生:如果把上面的兩幅單式條形統計圖合併在一起,就能得到下面這幅條形統計圖,在這幅統計圖中,右上角表示的就是這幅統計圖的圖例,其中表示城鎮人口,表示鄉村人口,在數學上,將兩個單式條形統計圖合併以後就得到複式條形統計圖。

師:你能試着把這幅統計圖補充完整嗎?

(學生獨立完成,小組交流,全班彙報)

生:

師:在補充時,需要注意什麼?

生:根據圖例畫直條,不同顏色的直條表示不同數據,另外還要記得標數。

師:上面的這幅統計圖就是複式條形統計圖,觀察統計圖,説説它和單式條形統計圖有何不同? 生1:複式條形統計圖是同一事件有兩種數據,單式條形統計圖是一種事件,一種數據。

生2:複式條形統計圖一定要有圖例,而單式條形統計圖可以沒有圖例。

生3:製作複式條形統計圖時,直條高度要弄清楚,並且要標上數據。

生4:間隔要均勻。

師:根據上面的統計圖,你能回答下面的問題嗎?

(1)哪年城鎮人口數最多?哪年最少?(學生獨立完成,小組交流,全班彙報)

生:要解答哪年城鎮人口數最多,?哪年最少?只需要看顏色是

的長方形直條就行,通過對比,發現20__年城鎮人口最多,是46萬,1980年城鎮人口最少,是21萬。

(2)哪年鄉村人口數最多?哪年最少?(學生獨立完成,小組交流,全班彙報) 生:要解答哪年鄉村人口數最多,?哪年最少?只需要看顏色是的長方形直條就行,通過對比,發現1980年鄉村人口最多,是58萬,20__年鄉村人口最少,是43萬。

(3)哪年城鄉人口總數最多?哪年最少?(學生獨立完成,小組交流,全班彙報)

生:要比較哪年城鄉人口總數最多和最少,需要分別計算出每年的城鄉人口總數,再比較。

1980年:21+58=79(萬) 1990年:27+54=81(萬)

20__年:35+49=4(萬) 20__年:46+43=89(萬)

79

所以,1980年城鄉人口總數最少,20__年城鄉人口總數最多。

(4)你還能得到哪些信息?

(學生獨立完成,小組交流,全班彙報)

生:通過觀察、對比和計算,發現城鄉人口總數在逐年增加。

2、認識橫向複式條形統計圖。

師:如果把縱向複式條形統計圖的橫軸和縱軸的表示年份和數量的位置交換一下,即用橫軸表示人數,縱軸表示年份,就得到橫向複式條形統計圖。

師:和縱向複式條形統計圖對比,你發現了什麼?

生:橫軸表示人數,縱軸表示年份,就製成了橫向複式條形統計圖。

師:你能把上面的統計圖補充完整嗎?(學生獨立完成,小組交流,全班彙報)

師:畫橫向複式條形統計圖與縱向複式條形統計圖有什麼不同?

生:畫橫向複式條形統計圖的方法和步驟與縱向複式條形統計圖類似,不同的是數量在橫軸上,年份在縱軸上。

三、探究結果彙報

師:通過上面的學習,你有哪些收穫?

生1:複式條形統計圖是用兩種直條表示兩種數量,根據數量的多少,畫成長短不同的直條,然後把這些直條按一定的順序排列起來。

生2:單式條形統計圖與複式條形統計圖都能形象地表示數據的變化情況,不同的是複式條形統計圖還可以同時表示兩種數據的變化情況。

生3:繪製複式條形統計圖時,要寫出統計圖的名稱、橫軸、縱軸分別表示的意義;定好單位長度和圖例;根據圖例畫不同的直條表示數據並標數。

四、師生總結收穫

師:通過學習本課,你有哪些收穫?

生1:我知道了統計表與統計圖可以相互轉化,這體現了數學的“轉化”思想。

生2:我知道複式條形統計圖圖例的作用。

生3:複式統計圖有橫向和縱向之分,這也體現了同一數學知識的兩種不同的表現形式。

生4:我能根據複式條形圖中的有關數據作簡單的分析、判斷和預測。

五、板書設計

數學湊十教案篇2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理解兩位數加一位數(進位)的算理,掌握其計算方法,能正確地進行計算.

2、初步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和運用知識遷移的學習能力.

3、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和自主探索的精神,激發他們學習數學的興趣.

教學重點:

理解兩位數加一位數(進位)的算理.

教學難點:

掌握兩位數加一位數(進位)的口算方法.

教學過程:

一、複習導入

1、分別出示口算卡片:8+6= 7+9= 8+4=

20+15= 16+50=

2、説出口算步驟:20+(7+5)= 30+(5+5)=

3、演示課件“兩位數加一位數(進位)”,出示:27+2=

指名口算,並説出口算的過程.(先算個位上的7加2等於9,再算20加9等於29.)

?繼續演示課件“兩位數加一位數(進位)”】聰明的小猴子也來參加我們的學習了,它見我們都會算27加2,就把第2個加數“2”拿走了,換上了“5”,這道題就變成了27+5.你們還會算嗎?下面就請同學們來算一算這道題.

二、探索新知

1、自學嘗試

學生自己擺小棒,探索27加5的計算方法.

2、小組交流操作情況

3、集體交流計算方法

老師配合學生的發言進行板書.

(1)先算7加5等於12.再算20加12等於32.

(2)把5分成2和3,3加27等於30,30在加2等於32.

(3)把27分成22和5,5加5等於10,22加10等於32.

(4)從27起,1個1個地往上加,加到5是32.

4、比較

哪種方法更簡便一些?

學生髮表自己的見解.

老師繼續演示課件“兩位數加一位數(進位)”,學生隨着敍述口算的步驟.(27加5,先把7和5相加得12,再把20和12相加得32.)

5、小結

師:今天我們計算的題目和以前計算的兩位數加一位數的題目有什麼不同?(個位相加滿十了)這樣的加法叫什麼?(進位加法)對,今天我們學習的就是兩位數加一位數的進位加法. 【板書課題:兩位數加一位數(進位)】

師:進位加法的得數有什麼特點?(原來十位上的數增加了1)為什麼?(個位相加滿十了,送給十位1個十,所以十位上的數就多了1個)

三、鞏固練習

1、完成第66頁做一做的第1題.

出示:5+35=

這道題與例題有什麼不同?先算什麼?再算什麼?同桌互相説一説,然後指名回答.

強調:無論是兩位數加一位數還是一位數加兩位數,都要注意先把個位上的數相加.

2、做一做的第2題.

48+6= 8+63= 74+9=

學生獨立完成後訂正:説一説口算的過程.

3、口算:7+6= 9+5= 6+4=

27+6= 39+5= 6+54=

同桌對比口算,互相説一説每組題有什麼特點.

4、開放題

下面的□填幾?

57+□=5□ 57+□=6□

小組討論後集體交流.

問:你是怎麼想的?

四、課堂小結

今天你學會了什麼?你是用什麼方法學會的?

學生自由發言.

五、作業

教材第67頁練習十六的第2題和第3題.

2.15+5= 9+62= 75+7= 23+8= 3+47= 4+89=

3.一個加數是67,另一個加數是9,和是多少?

板書設計:

數學教案-兩位數加一位數(進位)

數學湊十教案篇3

教學目標:

1.使學生進一步掌握小數加、減法的計算法則,提高學生小數加、減法的計算能力。

2.使學生能應用小數加、減法解決一些常見問題,體會小數加、減法在日常生活裏的應用。

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

我們已經學習了小數加、減法的計算法則,這節課我們進行小數加法和減法的練習。(板書課題)通過練習,要進一步掌握小數加、減法的計算法則,提高小數加、減法的計算能力,並能應用小數加、減計算解決一些實際問題。

二、計算練習

1.口算練習二第10題。

小黑板出示,讓學生一組組口算,老師板書出每道題的得數。

提問:每組裏兩題中加數或被減數和減數有什麼相同和不同的地方為什麼算式裏數字相同而得數不一樣

指出:雖然算式裏數字相同,但由於一個加數或減數的小數點位置不同,所以得數也不一樣。從這裏可以看出,小數加、減法的計算一定要把小數點對齊,這是小數加、減法計算的關鍵。

2.做練習二第11題。

小黑板出示,讓學生觀察每題的計算對不對(或讓學生通過驗算判斷)。

讓學生在課本上改正錯題。

依次提問錯題錯在哪裏,怎樣改正的,老師在小黑板上改正。

結合錯題的改正,強調計算時要注意的問題。

3.做練習二第12題第一行。

指名三人板演,其餘學生做在練習本上。

集體訂正,讓學生説一説每道題是怎樣做的。

指出:計算小數加、減法,一定要把小數點對齊,按整數加、減法的方法進行計算。小數減法裏當被減數小數部分位數少時,可以把末尾的數位上看做。去減。如果得數小數部分末尾有0,一般要按小數的基本性質化簡。

三、應用題練習

1、做練習二第13題。

讓學生做在練習本上。

指名學生口答算式和結果,老師板書。

提問:這道題是怎樣想的

2.做練習二第14題。

指名四人板演,其餘學生做在練習本上。

數學湊十教案篇4

教材分析:

本節的重點及難點是能通過具體實例認識圖形的旋轉變換,掌握旋轉的性質。主要的知識點包括圖形的旋轉和旋轉的特徵:

圖形的旋轉:

(1)旋轉中心:在旋轉過程中保持不動的點是旋轉中心;

(2)圖形的旋轉由旋轉中心和旋轉的角度決定。

旋轉的特徵:

圖形中的每一點都繞着旋轉中心轉動了相同的角度,對應點到旋轉中心的距離相等,對應角相等,圖形的形狀與大小都沒有變化。

教法建議:

本節內容是從生活中的實例出發,從物體的旋轉抽象到平面上圖形的旋轉,使學生在觀察、思考、分析、歸納、概括的過程中,體會和感受知識的形成過程。在本節課的教學過程中,應以學生的活動為主,通過觀察、操作、探索和交流等方式來研究和認識圖形的旋轉及其性質。

本節主要是利用旋轉的性質畫出簡單平面圖形旋轉後的圖形。在教學中,應通過學生操作,對例題的分析和講解,使學生掌握旋轉作圖的一般方法。另一方面,通過旋轉作圖,加深學生對圖形旋轉的性質的認識和理解。

1.旋轉也是圖形的一種基本變換.本節仍然通過學生經常看到的一些現象,如時鐘上的秒針、分針、時針的轉動,風車的轉動等等給出圖形旋轉的大致形象。如圖20-11中的圖案都可以看作是由其中的某一部分繞着某一點按一定的角度旋轉若干次而成的。

2.要引導學生,探索發現原圖形經過旋轉後的對應點、對應線段、對應角之間的位置關係與數量關係。

3.要讓學生自己動手操作,確認“圖形在旋轉過程中每一點與它的對應點到旋轉中心的距離都相等”這一基本性質。

數學湊十教案篇5

(一)學前準備

1、鬧鬧尋寶。

(1)課件演示

(2)學生交流多種尋寶路徑。

(3)提問:鬧鬧向北、向南、向西、向東走分別能尋找到書包、鉛筆盒、水和畫筆四件寶,那麼在方格中還有字典、電腦、跳繩、鋼琴四件寶,鬧鬧怎樣才能拿到呢?

2、導入新課。

(二)探究新知

1、學習例3。

(1)出示指南針。

(2)全體到操場。

(3)提問:誰能説出校園的東、南、西、北四個方向。

(4)教師指着校園廁所,問:廁所在什麼方向?

(5)用指南針驗證。

(6)師生返回教室,回顧剛才學習過程。

師根據回顧的內容板書:

(7)觀察東北、西南這兩個方向在什麼位置。

(8)由此推出西北角、東南角的位置。

師板書:西北北東北

西東

西南南東南

(9)説一説校園西北和東南方向分別有什麼建築物。

2、鞏固新知。

(1)集體拿出小動物卡片。

(2)遊戲:給小動物找家。

(3)按要求把熊貓館、爬行館、水族館、飛禽館分別安置在東北、東南、西北、西南四個方向。

(4)同桌互查。

(三)課堂作業新設計

1、請學生指出教室的東北、東南、西北、西南四個方向。

2、看一看自己座位的東北、東南、西北、西南四個方向的同學分別是誰。

3、教材第7頁的“做一做”。

(1)説明題目要求。

(2)集體參與,分組學習。

把自己家的位置在黑板上標出來。

4、教材第9頁練習二的第1題。

觀察情境圖,説一説,十字路口四周的店鋪分別在什麼位置上。

(四)思維訓練

教材第9頁練習二的第3題。

(1)教師讀題,學生理解題意。

(2)按要求獨立完成。

(3)訂正。

數學湊十教案篇6

教學目標

(一)使學生在初步掌握用四捨五入法進行試商的基礎上,進一步掌握一些靈活試商的方法,對除數是14,15,16,24,25,26的除法題,能較快地求出一位商

(二)培養學生的分析、比較和靈活運用知識的能力

教學重點

除數是14,15,16,24,25,26的除法題的靈活試商方法

教學難點

靈活運用知識,能較快地求出一位商、

教學過程

一、複習準備

1、口算、(口算卡片)

15×4 16×5 16×6 4×25

60÷4 80÷16 96÷16 100÷25

60÷15 80÷5 96÷6 100÷4

14×8 24×7 26×5 24×5

2、先説出思維過程,再説結果、

15×6+15 25×8—25 24×5+24

14×7—14 26×4+26 16×8—16

3、下面括號裏最大能填幾、

15×( )<76 16×( )<120

25×( )<204 24×( )<124

26×( )<158 14×( )<121

二、學習新課

(一)啟發談話:我們已經掌握了用四捨五入法把除數看作和它接近的整十數的試商方法、請你根據自己掌握的知識,獨立完成下面例題,並通過思考還可以採用什麼不同的方法試商、

(二)教學例1

1、出示例1:70÷14=

(1)學生獨立解題、老師巡視、個別指導,有目的地瞭解各層次學生的不同思路,做到心中有數、

(2)學生討論、與同學交流自己的想法,老師深入各個小組,掌握學生實際情況、

2、師生共同小結

(1)當學生充分討論後,老師組織學生集中,先請一名用一般的試商方法的同學講述試商過程、(把除數14看成10試商)(老師板書)

同學回答後,老師可以請同學評議一下,同學們可以説出,用這樣的試商方法,需要調商好幾次,比較麻煩,影響計算速度、

(2)老師請用不同方法試商的同學説一説自己的解法、

生:把14看作10來試商,商7後和14相乘,積是98,98比70多28,28是2個14,所以改商5、

老師可以出示投影片,(與這個同學講的思路一樣)老師給予鼓勵,並補充説:很好,調商一次、

生:我是用口算,14和5相乘,積是70,所以我直接商5、

老師出示投影片,(與這個同學講的思路一樣)給予肯定,非常好,一次確定商、

生:把14看成10來試商,商7一定大,先試商6, 6和14相乘,積是84,還大,改商5、

老師出示投影片,(與這個同學講的思路一樣)老師表揚:也很好,肯動腦筋,調商一次、

生:14接近15,我把14看成15,5個15就是75,所以商5、

老師肯定這個學生,平時注意口算練習,這樣,試商的速度能提高、

(學生回答不同的解法,不一定按老師準備好的順序,教師要有應變能力)

在老師的引導下,從中選擇出適合自己的最佳試商方法、今後自己在做題時可以靈活選用、

3、做一做:

訂正時,請説明自己試商的過程、

(三)教學例2

1、出示例2: 240÷26=

看題後,思考片刻,理順思路

2、小組討論、説出自己的試商方法、通過啟發,比較後,你認為哪種方法好,自己嘗試一下,寫在自己的作業本上、

3、集體彙報、按照例1的做法,學生回答哪種試商方法,老師出示哪種事先準備好的投影片、

生:把26看作30來試商,商8,8和26相乘,積是208,240減208,餘數是32,比除數大,説明商小了,改商9、

師:看哪些同學的思路與這種方法相同、(老師要重視這種反饋信息)

生:我是這樣想的,因為10個26是260,比被除數240多20,所以商9合適、

師:給予肯定,看看哪些小組有這種思路是誰説出的,應該表揚、

生:把26看作25來試商,4個25是100,8個25是200,餘下的40裏面還有1個25,所以可以商9、

師:真不錯,肯動腦筋、再瞭解一下,哪些小組討論到這種方法,是哪個同學提出的、啟發是否還有其它的不同想法,充分給時間讓學生髮表、

4、做一做:

獨立完成後,同桌同學可以交換一下,自己用什麼試商方法、

(四)小結

今天我們講的例題和“做一做”的題目,除數有什麼特點?(除數的個位數是4,5,6)通過學習和練習題,你能説一説,這樣的題目怎樣試商簡便嗎?(同桌位同學可以互相説一説)在老師的引導下,學生歸納:

當除數是14,15,16,24,25,26時,可以用靈活的試商方法,採用口算直接乘的方法,還可以選擇其它能減少調商次數的方法、

三、鞏固反饋

1、説出下面各題各應商幾?(逐題出示)

2、判斷,下面各題的商是否準確,不準確的調整過來、

3、説出下面各題應該商幾、(逐題出示,誰先看出來立即搶答)

4、計算下面各題、(一、三、五組做上面4道題,二、四、六組做下面4道題、做完本組題,可做另一組題)

88÷16 128÷14 165÷24 128÷16

91÷15 150÷25 113÷15 194÷26

四、作業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