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以內加法教案數學教案5篇

來源:巧巧簡歷站 2.79W

我們可以通過教案來跟蹤學生的學術發展,我們的教案需要與課程標準保持一致,下面是本站小編為您分享的5以內加法教案數學教案5篇,感謝您的參閲。

5以內加法教案數學教案5篇

5以內加法教案數學教案篇1

設計背景

已經學了10的組成和分解

活動目標

1、認知目標:通過畫圓圈學習10以內的加法。

2、情意目標:訓練學生的加法計算能力。

3、技能目標:培養學生口頭計算能力。

4、發展幼兒邏輯思維能力。

5、引發幼兒學習的興趣。

重點難點

通過畫圓圈計算10以內的加法,培養學生的.口頭計算能力

活動準備

卡片小黑板

活動過程

一.開始環節

複習已經學過的知識

二.基本環節

1.出示3個黑圓片和7個白圓片,教師進行講解.

2.板書3+7=10 7+3=10

3.出示4個黑圓片和6個白圓片,教師進行講解.

4.跟着老師板書4+6=10 6+4=10

5.想一想10還可以分成幾和幾,畫在本子上並寫上算式

6.教師巡視

7.出示小黑板和卡片1+9=10 9+1=10

2+8=10 8+2=10 5+5=10

8.訓練學生的口頭計算能力,教師指導

三.結束環節:加法就是把兩個數和在一起

四.延伸環節:同桌之間互相考一考

教學反思

1.在備課過程中我想到了口算10以內的加法是教學難點

2.在活動過程中,我充分的理解和尊重幼兒,給他們自由發揮的空間.充分利用小黑板和卡片達到教學目標。

3.在這節課中,我已經瞭解到幼兒學了10的分解和組成。在這基礎上學習10以內加法,充分發揮幼兒能力。

4.這節課中,師幼配合的很好,但教學有些國小化了。

5.自己的優勢是:能帶動並引導教學,使教學順利的完成自己的不足是:教學國小化。

6.在以後的教學中,我會把國小的教學方法適當的應用到幼兒教學中,同時應用更多的幼兒教學方法。

7.如果讓我從新上一節課,我會以遊戲為主,讓幼兒在玩中學

8.幼兒教學是一門科學,它與國小教育不同。

5以內加法教案數學教案篇2

活動目標:

1.在觀察、討論中理解5以內加法式題的實際意義,並嘗試看圖列式。

2.培養幼兒比較和判斷的能力。

3.發展觀察、辨別、歸案的能力。

4.培養幼兒相互合作,有序操作的良好操作習慣。

5.積極參與數學活動,體驗數學活動中的樂趣。

活動準備:

各種景區圖片、各種交通工具圖片、各種算式題。

活動過程:

一、看一看,——瞭解晉城的一些著名的景點。

出示5張旅遊景點的.圖片,幼兒欣賞,並説説自己的見解。

二、猜一猜——説一説各種交通工具的特徵及用途。

1.猜一猜是什麼交通工具?

2.為交通工具編號。

3.出示公園的圖片,那咱們這麼多人坐幾號交通工具會最快到達。

三、編一編——在嘗試看圖列式中,進一步理解5以內式題的實際意義。

1.觀察公園的幾個區,説説自己看到的地方名稱。

2.教師出示一道式題:猜猜這些數字代表什麼意思?那你還能想出不同的式題嗎?

3.出示小樹林,找一找數字5。

並用圖中是5的樹、花、草、人編5以內的加法題。

4.幼兒分成兩隊,選擇式題並説説式題所代表的實際意義,對多者為勝。

四、到生活中找5的加法。

活動反思

1.設計課程主要的考慮對象就是幼兒,我們要把握好本年齡段幼兒的年齡特點,以及本班幼兒的發展水平,從以上兩方面着手,課程的大體方向就不會有太大出入。根據以上兩點我設計了本節教育活動。

2.因為設計的場景均為本地著名的旅遊景點,又以遊戲的形式展現,所以幼兒的積極性和參與性都較高,目標完成良好。

過程中有一名幼兒在兩隊比賽的過程中積極性不是太好,課後我與他交流,得知是因為前面的幾個景點中有一個景點自己沒有去過,所以沒有説出來,旁邊的小朋友就笑話他“那你都不知道”。導致他後面的環節積極性受到影響。

針對此種情況,我利用講故事的時間,以故事的形式向孩子們傳達了“不能譏笑他人”。

5以內加法教案數學教案篇3

目標:

1、複習10以內的加減,能準確迅速地進行運算。

2、讓幼兒在遊戲中體驗數學活動帶來的樂趣,培養幼兒良好的遊戲秩序。

準備:

小貓家、小溪、環境佈置;鱷魚頭飾,請配 班老師扮演。

過程:

一、以去捉魚導入,激起幼兒的慾望。

1、孩子們,今天林老師想帶你們一起去捉魚,想去嗎?

2、在去之前,我想考考咱們大(7)班孩子,通過考驗的才有資格去捉魚哦!

3、我們以碰碰球的形式開始。知道什麼是碰碰球嗎?

講解:比如説碰10個球,就是林老師的球和你們的球合起來是10個球,理解嗎?

4、好!現在請接球。請5、6個小朋友。

二、捉魚。

1、捉魚講解:

真不錯!那現在我們可以準備捉魚了,但是這個池塘裏不僅僅只有魚,還有一隻餓急了的鱷魚,我們小朋友去捉魚時,要小心些。看見鱷魚來了,就要馬上跳到得數是10的一塊大石頭上。那樣就可以避開鱷魚了。若是得數不是10或者沒跳到石頭上,那樣你就會成為鱷魚的早餐了。每人一次捉一條魚。記住了嗎?

2、分三批進行捉魚。

第一次:總結被捉的:逃到其他地方的。

第二次:鼓勵被捉的,總結經驗。

第三次:表揚成功的孩子。

三、賣魚。

1、捉到魚的孩子根據魚的顏色分批坐。

2、講解魚身上的數字的意義。

3、買魚的規則:一次購買兩條魚,一條紅一條藍,合起是10元的。

四、延伸活動:

將魚與錢投到區角,讓孩子在日後的活動中進行繼續操作。

5以內加法教案數學教案篇4

一、教學內容

本單元是在100以內數的認識的基礎上教學的,主要教學100以內的基本口算:整十數加、減整十數;兩位數加(減)一位數和整十數。這些口算是進一步學習多位數的基礎,一定要加以重視。結合口算,教材還安排了用數學的(求一個數比另一個數多或少幾的問題)內容。

二、教學目標

1、會口算100以內整十數加、減整十數,以及兩位數加、減一位數和整十數。《標準》p13

2、能夠運用所學的知識解答生活中的簡單問題。

三、教材説明

與義務教材相比,本單元在教學內容上做了一定的調整,調整了兩位數加、減一位數和整十數的編排。

●義務教材(加、減法穿插編排):不進位加――不退位減――進位加-退位減

●實驗教材(加、減法分開編排):不進位加――進位加――不退位減-退位減

本單元分三小節編排。

四、編排特點

本單元在編排上繼續了前面數與計算中的一些特點,同時還繼承了義務教材的一些好的做法。有下面一些特點:

1、創設情境,提出計算問題。p57、p61、p67

同“20以內的退位減法”一樣,計算問題都從學生熟悉的實際問題引入,使學生感受計算與實際生活的密切聯繫,培養學生從生活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意識和能力。

2、有聯繫的計算對照編排。

●整十數加、減整十數:使學生進一步體會加減法的關係,同時突出算法上的相同點。

●兩位數加、減一位數和整十數:相同單位的數相加減,幫助學生建立數位概念,減少計算錯誤。

3、結合操作,幫助學生理解算理。

兩位數加、減一位數和整十數都通過讓學生擺小棒、交流算法明確所學計算的聯繫和區別,以此理解算理,掌握算法。

4、結合計算培養學生初步的解決問題的能力。

這一單元的解決問題主要是解決兩數相差多少的問題:一個數比另一個數多(少)幾的問題。(p72)

這類問題在生活中比較普遍,數量關係比較特殊,教材專門安排例題進行教學。教材從同一題材引出例3、例4,分別解決一個數比另一個數多(少)幾的問題。

●對於這類問題義務教材在分析時,給出了條理比較清楚的分析思路(舉黑兔、白兔的例子)。這樣做不是不正確,但一寫在教材裏,容易讓人誤會,一些老師以為這樣的思路,一定要讓學生條理清晰、完整地敍述出來,結果搞得老師、學生苦不堪言。

●現在我們教材不出那樣的分析思路,只給出一一對應的直觀圖,讓學生觀察,探索解答方法。教材呈現了兩種方法:一種是直觀觀察得出;一種是直接列算式計算。

●目前以這個問題還存在不同意見,我們暫時編成這樣,希望老師們能共同探討這個問題,提出更好的建議。

五、教學建議

這一單元的口算只要求學生會進行計算,不作速度上的要求。

5以內加法教案數學教案篇5

目標

複習100以內數的形成活動重難點 能進行20以內的加法。

活動準備

加法板、紅藍定規尺、題卡 。

前經驗能進行10以內的加法。

活動過程

一、走線活動:播放舒緩的走線音樂,幼兒自然進行走線活動。

二、在線上活動:問答遊戲---10的合成

三、蒙氏數學工作內容—20以內的加法1、介紹活動名稱與使用教具,並將教具端放於桌上。

2、將紅藍定規尺依次取出,按9—1的順序依次排列在加法板的左側;以同樣方法將紅色定規尺排列在右側。

3、出示題卡:4+7=(背面寫有答案11),把題卡放在加法板上方。

4、將藍色定規尺4排在第一行,左側與方格對齊(佔用1~4的方格);再取紅色定規尺7,排在藍色定規尺的後面(佔用5~11的方格)。此時紅色定規尺的`右端對着數字11。

5、教師把着數字11説:“4加上7等於11。”並數一下加法板上的刻度,看是否正確,再將題目卡翻過來,確認自己的計算結果。

6、對照後,請幼兒將結果“11”寫在題卡上,再將定規尺放回原來的位置。

7、教師出示另一張題卡,請幼兒自己獨立計算。

8、幼兒自己繼續進行練習,直至不願繼續為止,收好教具與工作毯。

四、幼兒自由工作、教師指導。

活動備註:

活動延伸請幼兒相互配合進行出題做題。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