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級生物鳥的教案最新7篇

來源:巧巧簡歷站 2.5W

教案在制訂的過程中,你們一定要注意講授內容要點,相信很多老師認為寫教案,目的是用於課堂教學,以下是本站小編精心為您推薦的八年級生物鳥的教案最新7篇,供大家參考。

八年級生物鳥的教案最新7篇

八年級生物鳥的教案篇1

一、預習提示

1、家居環境給人們造成的危害有哪些?

2、你認為改善家居環境有哪些措施和辦法?

二、教學目標

1、家居環境狀況調查。

2、改善家居環境,維護人體健康。

三、重難點

教學重點:家居環境狀況調查。

教學難點:改善家居環境,維護人體健康。

四、教學過程

1、引出本節課內容。據調查,兒童白血病患者的家庭中,有不少在半年之內進行過裝修。裝修材料中的一些有害物質,是導致近年來兒童某些疾病高發的重要原因之一。你的家庭家居環境如何呢?

2、學生活動

①評價家居環境質量,

②提出改善家居環境的措施或建議。

3、學生討論

①家居環境給人們造成的危害有哪些?

②你認為改善家居環境有哪些措施和辦法?

4、教師播放多媒體資源以及一些家庭裝修的圖畫,引導學生指出可能存在的安全隱患。

5、教師向學生列舉一些家庭裝修污染帶來的害處例子。

6、學生很據自己的生活常識指出家居環境污染的源頭。

7、教師向學生普及一些知識。

①居室衞生標準五大原則

居室日照、居室採光、室內淨高、微小氣候、空氣清潔度。

②室內環境污染的多種表現

起牀綜合症、心動過速綜合症、類煙民綜合症、幼童綜合症、羣發性皮膚病綜合症、不孕綜合症、植物枯萎綜合症、寵物死亡綜合症等。

8、教師根據以上例子,舉出相應的事實作為例證。並提醒學生觀察一下自己家裏的家居環境是否安全。

9、根據教師提出各種安全隱患,學生分組進行討論:如何給自己一個安全潔淨的家?

10、教師引出室內綠化這一概念,讓學生討論室內綠化有哪些可行的辦法。

11、教師根據學生的回答狀況進行適當的補充,並指出並不是所有的植物都適合放於室內進行空氣質量改善的。

12、教師給出一些植物圖片,學生回答適於放置在室內進行空氣淨化的植物種類。

13、教師向學生介紹52種致癌的植物並提醒學生不可隨意向家中購置這些植物。

八年級生物鳥的教案篇2

教學目標

1、通過觀察細菌和真菌的菌落,認識菌落的外觀形態,辨別被細菌、真菌感染的食品和生物;

2、通過學生介紹,分析培養基的基本成分,瞭解細菌、真菌培養的一般操作過程,嘗試進行相關的實驗操作;

3、探究細菌和真菌的分佈,分析實驗結果,歸納適宜細菌真菌生存的環境條件;

4、根據所學知識,對其他小組的實驗結果進行預測,並闡述自己的論據,培養相關的科學素養;

5、引導學生觀察生活中的生物學現象,鼓勵學生主動參與、樂於探究、開拓創新、交流和合作的精神。

教學重點和難點

1、重點:細菌和真菌的培養的實驗操作過程、設計探究細菌和真菌分佈的實驗方案,通過觀察細菌和真菌的分佈狀況總結適宜細菌和真菌生長的條件。

2、難點:利用事實説明細菌和真菌的分佈狀況,總結適宜細菌和真菌生長的條件。

課前準備

1、變質的水果等食物、發黴的食物、感染細菌和真菌的花卉

2、生長有細菌和真菌菌落的平板培養基或斜面培養基實物

3、空白培養基以及配置培養基所需要的藥品;

4、放大鏡

5、有條件的可配備實物投影儀

6、有條件的可組織學生興趣小組,進行配置培養基和培養菌落的實驗

教學設計

本節教學分為兩課時。

課時一:

學習內容學生活動教師活動導入:用肉眼可以觀察到細菌和真菌嗎?觀察細菌和真菌的菌落引導學生產生興趣,提供實物細菌和真菌的培養過程興趣小組同學介紹配置培養基和接種、培養細菌的過程引導學生分析培養基成分,總結歸納實驗操作的要點我們的周圍有細菌和真菌嗎?如果有,它們喜歡呆在哪裏?觀察生活中的細菌和真菌,討論設計探究活動方案,課後實施自己的探究方案提供實物,引導學生產生興趣;組織學生討論和交流自己的探究方案課時二:

學習內容學生活動教師活動導入:我們周圍的環境中,哪裏細菌、真菌比較多?學生展示探究實驗結果引導學生分析實驗結果,適宜細菌和真菌生活的條件分析適宜細菌和真菌生活的條件引導學生進行科學的歸納和總結利用現有知識預測實驗結果利用現有知識,預測實驗結果,並闡述自己的理由提供實驗方案和結果,組織學生辯論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導入:

教師:我們大家都知道,在我們周圍的環境裏,存在很多細菌,可誰也沒有真正看見過。為什麼呢?

學生回答:它們太小了,要用顯微鏡看。

教師:在我們的生物小組裏,同學們卻用肉眼觀察到了細菌的生長。他們是怎麼看到的呢?請生物小組的同學介紹一下:

主要教學過程:

學生:首先,我們看到的不是細菌,是細菌大量繁殖後形成的菌落。

我們先製作了培養基。我們把牛肉膏、蛋白腖、鹽、瓊脂和水加熱混合。

教師:對不起,打斷一下。哪位同學能分析一下,培養基裏為什麼需要牛肉膏?

學生:牛肉膏應該是營養物質。

教師:還有什麼成分屬於營養物質嗎?

學生:蛋白腖、鹽。

有的同學提出瓊脂,在同學中引起了爭議。經過閲讀課本和興趣小組同學的説明獲得了答案。

學生:瓊脂是凝固劑。

學生繼續彙報:配置好培養基後必須高温滅菌,否則細菌就長得到處都是了。滅菌後趁熱分裝在培養皿和試管中,試管和培養皿也要滅菌。等培養基凝固後,我們將其暴露在空氣裏,細菌就落到培養基上,這是接種。然後將接種後的培養基放到温暖的培養箱裏培養,細菌就大量繁殖形成一個個菌落。

教師:為大家展示學生們培養的細菌和真菌菌落,請同學們觀察這些菌落有什麼不同。

學生:有的光滑,有的長了很多毛,有的凹凸不平,有的是綠色、黑色、米色、黃色等。

教師:根據課本中的描述,你能從菌落形態、大小和顏色區分出細菌菌落和真菌菌落嗎?

學生:在實物投影儀上指認細菌和真菌的菌落。

教師:我們已經認識了細菌和真菌的菌落,那麼在我們周圍,那些地方細菌真菌比較多呢?各個小組可以根據自己感興趣的課題設計實驗方案,限時5分鐘,小組派代表展示自己的方案,同學們投票選出最感興趣的選題,中選的小組將從老師這裏領取兩個配置好的培養基,繼續進行自己的探究實驗。

學生:討論實驗方案,展示自己的設計思路,投票評選最有科學性的、最吸引人的實驗方案。

教師:雖然這一次我們只有三個小組獲得了老師提供的實驗材料,但其他同學可以利用自己家裏現成的材料來培養細菌和真菌。下節課希望大家都能參與展示自己的實驗結果。

課時2:

教師:上節課後同學們按照自己設計的實驗方

案分別進行了實驗,下面就請同學們將實驗的結果展示給大家看看,並進行簡短彙報。

學生:我們比較了廁所和食堂空氣裏的細菌。實驗方案是:準備兩個同樣的培養基,一個放在廁所中央的地面上,一個放在食堂中央的地面上,打開蓋暴露在空氣中三分鐘,蓋上蓋放在培養箱裏培養。這是我們組的實驗結果,(通過食物投影儀展示)。

我們看到在廁所裏接種的培養基中,菌落數目明顯高於食堂中的,説明廁所裏的細菌比食堂裏多。我們推斷的原因是:廁所中人的糞便含有很多細菌,而且打掃的程度沒有食堂裏好。食堂經常用洗滌劑進行擦洗和消毒,所以細菌就比較少。

教師:分析得很好,人本身就是細菌的攜帶者,清潔劑和消毒劑都可以減少細菌的分佈。但是大家有沒有注意到:雖然在廁所裏接種的培養基中,菌落數目明顯高於食堂中的;但如果只計算黴菌的菌落數,食堂中的黴菌菌落又明顯高於廁所中的。這是為什麼呢?

學生:食堂裏吃的多。營養多。

教師:可見,對真菌的生活而言,需要更多的營養物質。

學生:我們比較了教室和操場的空氣裏的細菌。實驗方案是:準備兩個同樣的培養基,一個放在教室中央的課桌上,一個放在操場看台的地面上,打開蓋暴露在空氣中三分鐘,蓋上蓋放在培養箱裏培養。這是我們組的實驗結果,(通過食物投影儀展示)。

我們看到在教室裏接種的培養基中,菌落數目高於操場上的,説明教室裏的細菌比操場多。我們推斷的原因是:教室通風情況比較差,所以細菌比較多。

(學生繼續比較了洗手前和洗手後手上的細菌和真菌;濕抹布和乾燥抹布上的細菌真菌等,總結出:營養、潮濕、温暖、人類和動物的活動等條件有利於細菌真菌的分佈;通風、洗滌劑、消毒劑、紫外線會減少細菌真菌的分佈。)

教師:這是同學們設計的另一組實驗,他們比較了學校中心花壇和學校門口大馬路邊的空氣裏的細菌。實驗方案和同學們的一樣:他們準備了兩個同樣的培養基,一個放在中心花園的草坪上,一個放在馬路邊上,打開蓋三分鐘後,蓋上蓋放在培養箱裏培養。請同學們預測一下哪個的菌落多?為什麼?

(同學們各抒己見,激烈辯論)

學生:馬路邊多:那裏塵土飛揚,還有汽車尾氣。

學生:中心花壇多,那裏潮濕、很多落葉作為營養。

學生:馬路邊更通風細菌少。

學生:紫外線強烈,細菌不容易生長。

學生:汽車尾氣是污染,對細菌的生長更不利。

學生:馬路邊人來人往,細菌多。

學生:中心花園還有很多蚯蚓、蟲子等,身上都有很多細菌,都會散播到空氣中。

教師:經過學生討論,大多數同學認為中心花園裏細菌比較多。是不是這樣呢?請小組的同學展示他們的實驗結果。

學生:(通過投影儀展示)我們可以看到:中心花園和馬路邊的細菌和真菌都很多,比剛才其他同學展示的都多。兩者比較起來,中心花園的細菌真菌還是明顯比馬路邊多。理由大家都已經説了。

教師:同學們總結得很好,還有很多同學自己在家裏利用簡單的材料做了很好的實驗,下面請這些同學也來展示一下他們的成果。

學生:展示自己用果凍、柑橘、麪包做的探究實驗。

教師:同學們愛好鑽研的科學精神更值得我們學習,讓我們為他們鼓掌。

教學反思

在進行新課標的教學實踐中,班額過大一直是困擾教學實踐的難題。課堂討論過程中,有的學生混水摸魚;課堂展示過程中,有的學生不聽其他同學的發言,課堂時間有限,無法展示所有學生的設計。針對這樣的情況,在這次討論設計探究實驗方案的時候,我就採取了競爭答辯的方式:首先是要求9個小組進行比賽,最先書寫完成完整的探究計劃的4個小組可以參與競爭答辯;然後要求全班同學從在參與競爭的4個小組中,投票選擇2個設計科學、創意新穎的方案。這三個小組將獲得教師提供的培養基。這樣,小組為了儘快完成設計方案必須積極參與,分工合作;同學們為了參與評選必須專心傾聽。這樣就調動了大家的積極性,還培養了大家的競爭意識。為了獲得最有創意的方案,大家開動腦筋,精益求精,也提升了設計方案的品質。無須擔心沒有獲勝的其他小組喪失了學習的機會,一方面大家可以輪流參與,另一方面他們可以利用家庭中的簡單材料進行自己的探究實驗。對於自己進行實驗的同學,可在記分等方面給以各種形式的表揚。這才是真正的主動學習。

在實驗結果展示過程中,以辯論的形式預測實驗結果,是課堂的一個高潮。這個亮點不是我事先設計的,而是學生在課堂中自然而然發生的。"學校的中心花園和馬路邊"這個課題也是學生提出來的。這個課題選擇得非常好,大家都直覺認為馬路邊很"髒",但通過闡述理由,很多同學認識到花園的條件更適宜細菌和真菌的存活。這種通過自己的知識預測事件發展,也是一種重要的科學素養,而通過辯論的形式,讓更多的學生樂於參與,也是調動學生積極性的好方法。

八年級生物鳥的教案篇3

課前檢測:

1、由受精卵發育成新個體的生殖方式屬於 。不經過兩性生殖細胞的結合,而由母體直接產生新個體的生殖方式屬於 。

2、在生產實踐中,人們經常利用 、 等無性生殖的方式來栽培農作物和園林植物。

3、 昆蟲的特點:身體可以分為 、 、 三部分;頭部有一對 ,一對 和一個 ;胸部有三對 ,一般有2對 。體外還有防止水分散失的 。

教學目標

1.舉例説出昆蟲的生殖和發育過程及特點。

2.通過觀察和飼養家蠶等實踐活動,理解變態發育的概念和過程。

3.舉例説出昆蟲在人類生活、生產中的作用,關注生物科學技術在社會發展中的作用。

重點難點:完全變態發育和不完全變態發育。

教學設計:

一、 家蠶的生殖和發育

1、 生殖:有性生殖

2、 發育:受精卵→幼蟲→蛹→成蟲(p9頁圖)

唐朝李商隱的“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這句話,用蠶的默默吐絲行為讚揚了一大批甘於奉獻的人。不過,應對此詩句稍作改動,因為蠶雖然絲吐盡了,但並未死亡,只是化為蛹了,所以古人説法是錯誤的,應該改為““春蠶化蛹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

3、特點:變態發育

變態發育:由受精卵發育成新個體的過程中,家蠶的幼蟲和成蟲的形態結構和生活習性差異很大,這種發育過程叫做變態發育。

二、 其它昆蟲的發育

1、 昆蟲的發育都是變態發育

2、 變態發育的種類:完全變態和不完全變態

①完全變態:同家蠶一樣,蜜蜂、菜粉蝶、蚊、蠅等昆蟲在發育過程中也經過卵、幼蟲、蛹、 成蟲四個時期, 這樣的發育過程稱為完全變態發育。

②不完全變態:蝗蟲的發育過程要經歷卵、若蟲、成蟲三個時期,像這樣的發育過程稱為不完全變態。不完全變態發運的昆蟲還有蟋蟀、螳螂、蟈蟈等

蝗蟲的發育和家蠶是不同的。由受精卵孵出的幼蟲,形態和生活習性都非常相似,只是身體較小,生殖器官也沒有發育成熟,僅有很小的翅膀。它的一生中也出現蜕皮現象,共蜕皮5次。

3、 蜕皮:昆蟲的發育過程之所以有蜕皮現象,原因是舊的外骨骼限制身體的生長。

完全變態的昆蟲蜕皮發生在幼蟲期。家蠶的幼蟲要蜕5次皮才能化蛹。

不完全變態的昆蟲蜕皮發生在若蟲期。蝗蟲的若蟲跳蝻要經過5次蜕皮。

4、比較家蠶與蝗蟲的生殖和發育的異同點:

比較

相同點

不同點

家蠶

有性生殖,

發育經過卵、幼蟲、蛹和成蟲四個時期,為完全變態發育

變態發育

蝗蟲

有性生殖,

發育經過卵、若蟲、成蟲三個時期, 為不完全變態發育

變態發育

板書設計:

第二節 昆蟲的生殖和發育

一、有性生殖

二、變態發育:完全變態:卵、幼蟲、蛹、成蟲 例:蜜蜂、菜粉蝶、蚊、蠅

不完全變態:卵、若蟲、成蟲 例:蟋蟀、螳螂等

課後鞏固:

1.蝗蟲的不完全變態發育過程是( )

a 卵→若蟲→蛹→成蟲 b 卵→蛹→若蟲→成蟲 c 卵→若蟲→成蟲 d 卵→蛹→成蟲

2.跳蝻是蝗蟲的幼蟲,它與成蟲的本質區別是( )

a 形態結構不同 b 生活習性不同 c 身體較大 d 生殖器官沒有發育成熟

3.對蝴蝶的發育順序排列正確的是( )

a.受精卵、毛毛蟲、蝴蝶、蛹 b.受精卵、毛毛蟲、蛹、蝴蝶

c.蝴蝶、毛毛蟲、受精卵、蛹 d.蛹、毛毛蟲、受精卵、蝴蝶

4. 自然界中有些昆蟲在發育過程中要多次蜕皮,如蝗蟲要經過5次蜕皮才能發育成成蟲。那麼他們蜕皮的原因是( )

a. 進行氣體交換 b. 外骨骼不能隨生體的生長而生長

c. 減輕體重,利於運動 d. 蜕掉原來的外骨骼,使運動靈活

5.蠶繭代表家蠶的( )

a 卵期 b 幼蟲期 c 蛹期 d 成蟲期

6、明辨是非

①.所有昆蟲的幼蟲都要經過五次蜕皮。( )

②.蟬的若蟲所蜕下的皮稱為蟬蜕。( )

③.昆蟲的發育過程之所以有蜕皮現象,原因是舊的外骨骼限制身體的生長。( )

④.蝗蟲的成蟲不再有蜕皮現象。( )

⑤.蠶的幼蟲吐絲作繭是為了人的需要。( )

7、比較家蠶與蝗蟲的生殖和發育的異同點

比較

相同點

不同點

家蠶

生殖方式都是

發育都是 發育

完全變態

蝗蟲

八年級生物鳥的教案篇4

課前檢測:

1.昆蟲的生殖方式屬於 ,發育是

2.有些昆蟲如蠶的發育經過 、 、 、 四個時期, 這種發育過程被稱為 發育。

3.蝗蟲的發育過程經過 、 、 三個時期,屬於 變態發育。

4、兩棲動物是指幼體生活在 中,用 呼吸;成體生活在 ,也可以生活在水中,用 呼吸,兼用 輔助呼吸。兩棲動物常見的有青蛙、蟾蜍、大鯢和蠑螈。

教學目標:

1.描述兩棲動物的生殖和發育過程及特點。

2.通過調查實踐活動和資料分析,關注生物的生殖和發育與環境的相互關係。

重點難點:兩棲動物盛衰的原因

教學設計:

一、青蛙的生殖和發育

1、生殖:有性生殖

雄蛙有鳴囊,有婚墊,雄蛙的鳴叫是為了吸引異性,雌雄蛙抱對使受精更加容易。

2、發育: 變態發育

青蛙為雌雄異體,體外受精,受精卵在水中發育成蝌蚪,蝌蚪外形和內部結構都很想魚,用鰓呼吸,所以青蛙為變態發育。

卵 蝌蚪 幼蛙 成蛙

生活在水中 生活在陸地上

注:蛙卵團狀,蟾蜍卵帶狀。

二、兩棲動物的生殖發育與環境

1、資料分析:

距今大概的年數

兩棲動物發展狀況

環境條件

3.45億~2.25億年

種類繁多,是兩棲動物發展的繁盛時期。

氣候温暖潮濕,水域密佈,食物豐富。

2.25億年至今

兩棲動物走向衰退,種類減少,分佈範圍小。

部分地區出現了乾旱和沙漠,氣候乾燥。

上表説明,兩棲動物由繁盛到衰弱,與環境的變遷有關。兩棲動物的生殖和發育都離不開水,而成體需要在潮濕的陸地上生活,隨着氣候向乾燥方向的變化,使得池塘、河流、湖泊等水域環境縮減,這直接影響了兩棲動物的分佈範圍。

2、畸形蛙:畸形蛙可能是由於水環境污染而造成的,這種水中有影響蛙正常發育的物質

3、如果採集一些蛙卵放到魚缸中培養,應當為蛙卵的發育提供什麼樣的環境條件?

答: ①蛙卵發育需要一定的温度和充足的氧氣等條件,所以,培育蛙卵的水環境應是水質清澈,向陽温暖,水中最好放一些水草。

②蛙卵發育成蝌蚪後,應用一些碎飯粒或碎菠菜飼餵蝌蚪。還應飼餵煮熟的蛋黃和水蚤等動物性飼料。還應經常換水,保持水質的清潔。

③當蝌蚪長出四肢時,應在水中放置一塊石塊或木板,以便蛙能登陸到陸上生活。

板書設計:

第三節 兩棲動物的生殖和發育

一、青蛙的生殖和發育

1、生殖:有性生殖 鳴囊、抱對

2、發育: 變態發育

卵 蝌蚪 幼蛙 成蛙

生活在水中 生活在陸地上

二、兩棲動物的生殖發育與環境

環境影響兩棲動物的生殖和發育

課後鞏固:

1.都屬於兩棲動物的一組是( )

a.烏龜、青蛙、鱷魚 b.大鯢、小鯢、烏龜 c.蠑螈、大鯢、蟾蜍 d.蟾蜍、鱷魚、水獺

2.下列對青蛙的生殖和發育特點敍述正確的是( )

a.體內受精,水中發育 b.體內受精,土中發育

c.體外受精,水中發育 d.體外受精,土中發育

3.兩棲動物是指( )

a.幼體在水中生活,成體在陸地上生活的動物 b.有時在水中生活,有時在陸地上生活的動物

c.既能在水中生活,又能在陸地上生活的動物

d.幼體在水中生活,成體在陸地上生活,也能在水中生活的動物

4.明辨是非

①.水質污染可導致畸形蛙的出現。( )

⑵.所有兩棲動物的幼體都必須在水中發育。( )

③.所有兩棲動物的成體既能在水中生活,也能在陸地上生活。( )

④.雄蛙和雌蛙都能鳴叫。( )

⑤.既能在水中生活又能在陸上生活的動物,就叫兩棲動物。

八年級生物鳥的教案篇5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知道吸收的概念

2、知道各種營養物質吸收的部位

3、知道小腸是吸收的主要部位的原因(小腸適於吸收的結構特點)

4、瞭解人體對糖類、蛋白質、脂肪的利用

能力目標

在觀察小腸絨毛的實驗中,培養學生有序的觀察能力。

情感目標

通過觀察實驗,體驗嚴肅、認真、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

教學建議

知識體系圖解

教材分析

本節教學在《消化吸收》一章中佔有比較重要的地位,與《第四章 血液循環》、《第六章 呼吸》及《第八章 新陳代謝》都有一定的聯繫。關於“吸收”建議明確三個問題:第一、什麼是吸收;第二、吸收的部位,特別是吸收的主器官——腸;第三、不同營養成分的吸收途徑。關於營養物質的利用建議讓學生自己閲讀後討論得出營養物質的三個主要作用:一、為生命活動提供能量;二、為構建人體提供原材料;三、作為儲備的能源物質。

教學重點:

1、吸收的概念

2、小腸與吸收相適應的結構特點

3、營養物質的利用

教學難點 :

1、小腸與吸收功能相適應的結構特點

2、營養物質的利用

教法建議

本節內容建議授課1課時,關於吸收的概念可以從“細胞需要營養,而人體的營養是由消化系統攝取的,這些營養如何從消化系統到達肌體各部分的細胞呢?”這一問題的討論引出。要注意強調概念中循環系統的含義,包含了血液循環和淋巴循環兩部分。

關於吸收的主要器官是小腸,可由學生討論得出,並通過觀察小腸實物或利用錄像讓學生對小腸表面大,小腸絨毛壁薄,小腸絨毛內有豐富的毛細血管和毛細淋巴管等適於吸收的特點有較為直觀的認識。

關於吸收的過程是比較抽象的,建議先看錄像《消化吸收》後半段,裏面的動畫可以幫助學生理解這一過程,然後再歸納總結。其中脂肪酸和甘油的吸收途徑是容易弄錯的,因此要特別強調一下,它們是進入淋巴的。

關於營養物質的利用,由於學生不具備化學知識,所以學習起來也比較困難,建議此部分內容降低難度,只讓學生大概瞭解其主要的用途即可。

教學設計示例

重點、難點分析:

1、吸收的概念

2、小腸適於吸收的結構特點

3、營養物質的利用

教學過程 設計:

問題:1、食物經過消化最終形成哪些物質?

2、真正需要這些營養的是什麼?

這些在消化道中的營養成分怎樣才能到達需要它們的每個細胞呢?細胞又如何利用它們呢?這就是我們要在第三節學習的內容--。

營養物質只有進入循環系統,才能被運送到機體各部分需要它們的細胞處,這一過程就是"吸收"。注意我們前一章學過的循環系統,包括了血液循環和淋巴循環兩部分。

哪些物質能進入循環系統被吸收呢?食物中的蛋白質、脂肪和糖類在消化管內消化成小分子後被吸收,而食物中的水、無機鹽和維生素,不經過消化,在消化道內直接被吸收。

在消化道的哪些部分營養成分可以進入循環系統呢?那些部位得具備什麼特點呢?先由學會討論,再總結。(學生應該能想到:面積大,結構薄,有豐富的毛細血管和毛細淋巴管)

人體的各段消化道的吸收能力是不同的。口腔和食道幾乎無吸收養分的能力,胃粘膜僅可吸收酒精和少量的水。這也就是喝酒傷胃的原因。大腸則可吸收少量的水、無機鹽和部分維生素,因此營養物質主要是依靠小腸來吸收的。

小腸為什麼能完成這一主要功能呢?與其結構有着密切的關係。我們通過前面的學習已經知道小腸是消化道中最長的部分,其內表面有皺襞,因此具有相對大的表面積,其實小腸的表面積決不只是我們看到的那麼大。環行皺壁的存在使小腸面積增大了三倍,而皺壁裏還有些更微小的結構呢!

實驗:觀察小腸絨毛或用錄像取代。

觀察到小腸絨毛後,討論小腸絨毛的存在對小腸的吸收功能有何意義?

由於小腸絨毛的存在,使吸收面積增大了三十借。在小腸絨毛的柱狀上皮細胞的向腸腔一側,還有一些指狀突起,叫微絨毛。由於微絨毛的存在,使面積比5~6米長的圓柱體面積增大了六百倍。小腸的表面積為200平方米,相當於一個排球場這一特點決定着小腸吸收的快,吸收量也多。

此外,(利用掛圖或書上的圖)小腸絨毛中有豐富的毛細血管和毛細淋巴管。絨毛壁和毛細血管壁都很薄,都只有一層上皮細胞構成。營養物質可滲入內部的毛細血管和毛細淋巴管,並經循環輸送至全身各處的細胞,用於全身的生命活動。

營養物質的吸收途徑是不同的,脂肪酸和甘油要進入毛細淋巴管。而其餘營養成分進入毛細血管。

這些營養成分被運輸到身體各部分的細胞後,主要有哪些用途呢?請同學們先看書,在來討論歸納。第一、為生命活動提供能量;第二、為構建人體提供原材料;第三、作為儲備的能源物質。

思考:營養物質是不是攝入的越多越好呢?為什麼有些人過分肥胖?有些人過分瘦小?怎樣衡量自己的營養是不是合理呢?

板書:

第三節

一、營養物質的吸收

(一)吸收的概念:

營養物質經過消化道管壁進入循環系統(血液和淋巴)的過程

(二)可吸收的物質:

葡萄糖、氨基酸、脂肪酸、甘油、水、無機鹽、維生素

(三)吸收的部位:

1、吸收的主要部位--小腸

小腸與吸收相適應的結構特點:

(1)表面積大;

(2)小腸絨毛內有豐富的毛細血管和毛細淋巴管;

(3)小腸絨毛壁、毛細血管壁和毛細淋巴管壁都很薄,只由一層上皮細胞構成

(四)吸收的途徑:

葡萄糖、氨基酸、水、無機鹽、維生素→血液

脂肪酸、甘油→淋巴

二、營養物質的利用:

1、為生命活動提供能量;

2、為構建人體提供原材料;

3、作為儲備的能源物質。

探究活動

製作小腸結構模型

嘗試製作小腸結構模型,分組評比。

目的:調動學生學習興趣,發揮其主體性,培養創新精神和協作意識。

要求:

材料、製作方法不限,只要能表現出小腸適於吸收的結構特點即可。(能突出表面積大就行)

八年級生物鳥的教案篇6

教學目標

1、説出動物生活環境的種類和特點。

2、説出水生動物常見種類和主要結構特點。

3、探究魚類的運動和呼吸的方式,並概述魚類的主要特徵。

4、歸納出水生動物適於水中生活的共同特點。

5、關注水生動物的生存環境變化情況。

重點和難點

重點:1、探究魚類的運動和呼吸的方式,並概述魚類的主要特徵。

2、説明水生動物適於水中生活的特點。

難點:探索魚鰭在游泳中的作用。

課前準備

1、教師:製作cai(展示不同生活環境中的動物、水中生活的各種動物類羣、水中自由生活的魚和魚鰭在游泳中的作用、水域污染對水生動物的影響,增強直觀性);魚缸、金魚、氣球、吸管、塑料板、剪刀、橡皮筋、針線、鋼尺等、魚鰓結構掛圖。

2、學生:預習探究魚鰭在游泳中作用的模擬實驗;查找出水體環境的惡化情況資料。

課時安排:兩課時

教學設計

學習內容

6、四人一組,根據實驗和錄像總結出魚類的共同特點。

7、四人一組,根據問題,進行分析討論,通過歸納整理,表述交流,得出結論。

觀察各種動物標本,並根據教材進行自主學習,在教師的引導下,總結得出結論。

學生根據錄像內容和問題,表述各自的觀點,達成共識,保護水域環境非常重要。

創設情景(cai媒體播放),帶領學生進入那豐富多彩的動物世界,讓學生每人説出一種熟悉的動物(不能重複)。然後,組織學生根據有無脊椎或生活環境和運動方式的不同,給他們找個家。

利用錄像展現豐富多彩的動物世界,引導學生進行歸納總結。

播放錄像奇妙的海底世界。質疑:魚為什麼能適於在水中生活? 魚的各種鰭在游泳中起什麼作用?出示觀察提綱,引導學生仔細觀察錄像,分析問題,表述交流,得出結論。

指導學生進行模擬實驗(魚鰭在游泳中的作用),通過探究,得出結論。

質疑:人為什麼不能像魚一樣在水中自如呼吸?出示觀察提綱,組織學生進行實驗,針對問題進行探究。同時,給於學生適當的幫助、指導,最終得出結論。

出示掛圖或投影片,組織學生分析魚類的共同特徵。通過相互交流,得出結論。

質疑:除了魚外,你還知道哪些水生動物?組織學生自主看書,觀察標本並相互交流。對存在的問題,在教師的點拔、指導下,完成答疑、解惑。

質疑:利用錄像展示水域污染情況,並提出水環境的好壞影響水生生物的生活嗎?組織學生表述交流,得出結論,進行情感教育。

教學過程

師:錄像展示不同環境中生活的各種動物,帶領學生進入那絢麗多彩的動物王國,去領略大自然的神奇。然後,組織學生填表總結。

生:填表總結後,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討論並總結。

師:請根據生活環境和運動方式的不同,給它們找個家,然後相互交流。

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彙報交流。

師:通過交流,我們不難發現動物種類繁多,而且生活環境和運動方式也各不同。

質疑:這些動物都是怎樣適應各自的生活環境的?

生:引導學生進行討論。

師:播放錄像,水中自由生活的魚。質疑:魚為什麼能在水中自由的生活呢?我們人類為什麼不能像魚那樣自由自在地生活在水中呢?

生:開動腦筋,闡述自己的觀點。(相互補充、完善)

師:大家的觀點正確嗎?就讓我們先看一看魚是怎樣生活的。組織學生觀察魚缸裏的活魚,然後提出觀察問題。(cai展示)

問題l:魚的外形有什麼特點?是否有利於克服水中運動的阻力?

問題2:魚的運動器官是什麼?胸鰭、腹鰭、尾鰭在運動中各起什麼作用?

生:以小組為單位,認真觀察,根據提示問題積極動腦思考。然後,表述交流、補充完善,最後得出正確結論。

a。體型呈梭形、鱗片;

b。外有黏液,可減少水中運動的阻力;

c。鰭:鰭是運動器官,胸鰭、腹鰭起平衡作用,尾鰭保持前進的方向。

師:在科學探究過程中,有些問題僅憑觀察是難以得出結論的。這就需要通過實驗或模擬實驗來探究。接下來,就請你們以小組為單位,設計《魚鰭在游泳中的作用》的探究方案。

生:以小組為單位,相互討論研究,提出本組想要探究的問題,作出假設。

師:組織學生彙報交流,相互質疑,補充完善本組設計方案。

生:修改自己的實驗方案。

師:教師引導學生參照書中的方法步驟和老師提供的實驗材料(略),以小組為單位進行模擬探究。

生: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實驗。

師:巡視指導。

生:體色的觀察:鯽魚背面呈__色,腹面呈__色。

師:這種體色對鯽魚在水中生活有什麼意義?

生:體形的觀察:鯽魚的身體(圓形、側扁),體呈___。

師:這種體形有什麼好處?

生:體表的觀察:體表覆蓋__,呈__狀排列,體表(乾燥、有粘液)。

師:體表的這種特點與鯽魚的水中生活是如何適應的?

生:認真記錄,討論並得出結論,表述交流。

師:人為什麼不能像魚一樣在水中呼吸呢?

生:各抒己見,發表自己的觀點。

師:要想明白這個道理,讓我們先看一看魚的呼吸器官——鰓的結構。組織學生觀察魚缸裏魚的口和鰓蓋後緣交替張合的動作。質疑:口和鰓蓋後緣為什麼不是同時張或合的呢?

生:用吸有墨汁的吸管慢慢滴在魚口的前方,觀察墨汁流動的情況,並認真記錄。

生:實驗操作,輕輕掀起魚的鰓蓋,看一看鰓的形態和顏色。對照魚鰓的結構放大圖。

師:質疑:鰓為什麼是鮮紅色?鰓絲為什麼既多又細?

生:討論並填表:魚鰓位於____兩側,外有___保護,共有____對鰓,顏色____。當水流經鰓絲時,溶解於水裏的____進入鰓絲中的毛細血管裏,而血液中的____擴散出毛細血管,排到水中。

師:總結鰓的結構與氣體交換。

生:討論人類為什麼不能像魚那樣生活在水中。

師:質疑:你們能判斷一下什麼樣的動物是魚類嗎?

生:它們體表被有鱗片,用鰓(gill)呼吸,通過尾部的擺動和鰭(fin)的協調作用游泳,以此來適應水中生活。

師:除去魚類以外,還有哪些動物生活在水中呢?

生:舉例説明。

師:組織學生看書,認識書中的各種水生動物。

質疑:1.腔腸動物有什麼結構特點?常見腔腸動物有哪些?

2.軟體動物有什麼結構特點?常見軟體動物有哪些?

3.甲殼動物有什麼結構特點?常見甲殼動物有哪些?

生:表述交流(略)。

師:水中生活的動物有許多,它們都是水與生態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們之間通過食物鏈和食物網,形成緊密而複雜的聯繫。

質疑:發生赤潮或水華後,水生動物會出現什麼現象?

生:各抒己見、慷慨陳詞。

師:錄像展示:煙波浩渺的海洋,奔流不息的江河,涓涓流淌的小溪,原本都是水生動物的樂園。然而,人類的不文明、不道德行為正在使水域環境遭到破壞,從而使大量水生動物死亡,甚至滅絕。難道不值得我們去深思嗎?

生:進行情感、態度和價值觀教育。

課堂小結

1.你瞭解了嗎?常見的水生無脊椎動物。

2.你明白了嗎?魚類適應水中生活的形態特點和結構特點。

3.你認同了嗎?水域環境的污染影響水生動物的生活。

結束語

在動物王國裏,還有許多生活在陸地上的動物,它們是怎樣適應陸地環境生活的?請大家課前預習、查閲資料,我們下節課再來一起學習。

教學反思

在本節教學中,教學從創設問題情境人手,使學生通過觀看各種水生動物的圖片或錄像片,對眾多的水生動物有一個直觀感性認識,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思考:“如果陸生動物(包括人類)到水中生活會遇到哪些問題?”“魚類等水生動物是如何解決這些問題的?”這樣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興趣,還可以引導學生進行有目的探究活動,同時培養學生髮現問題、提出問題的意識。使學生在活動中感知,體現了在動中學的特點,體現了學生主動學習的方法學習理念,這一點正是新課程所強調的學習方式的改變。

八年級生物鳥的教案篇7

學習目標:

1、參與調查動物在人類生活中的作用。

2、舉例説明現代生物科學技術:生物反應器、仿生在人類生活和社會發展中的作用。

3、關注科學、技術和社會的關係,形成熱愛科學、關注生命的美好情感。

一、情景導入

列舉説己的日常生活中與動物相關的活動。動物與人類的生活息息相關。那麼,你想進一步瞭解身邊的生物嗎?你知道生物仿生的奇蹟嗎?你瞭解高科技生物工程的創舉嗎?(創設問題情景,激發學生的求知慾)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學習任務一:知道動物與人類的生活息息相關。

小組內交流自己的調查報告,結束後,推舉部分學生就“動物在人們生活中的作用”進行班內展示:

提示:

①食用動物具有很高的營養價值,如牛肉、羊肉、魚類等;

②動物在娛樂和旅遊中的作用;

③動物在醫藥保健中的作用;

④列舉一日生活中與人有直接或間接關係的動物;

⑤農村養殖業的意義和前景。

學習任務二:探討動物在現代生物科學技術發展中的應用

1、教師引導學生閲讀課文第p50-51頁,並完成以下問題:

(1)什麼是生物反應器?

(2)利用生物反應器來生產人類所需的物質有哪些好處?

(3)利用生物反應器只能生產藥品嗎?還可以生產哪些物質?

(4)課文中有關動物與仿生的實例,你能解釋嗎?

(5)你還知道哪些動物與仿生的實例?

(6)你認為進行仿生研究需要哪些方面的科學知識和技能?

2、各小組選出代表發言,全班進行交流,並得出結論,動物在現代生物科學技術發展中有着重要的作用。

3、你認為進行仿生研究需要哪些方面的科學知識和技能?請列舉仿生學方面的成功事例。小組成員先進行思考,然後進行討論。

三、系統

動物在與人類生活中的關係,你有哪些收穫?得到了哪些啟示?

五:診斷:

1、選擇題:

①下列關於生物反應器的敍述,不正確的是:

a只能生產一些藥品 b產品的作用效果顯著(或者活性高)

c生產成本低,效率高 d設備簡單,能減少工業污染和環境污染

②下列屬於動物在旅遊和娛樂中的作用的是;

a乳房生物反應器b賽馬、打象球、鬥牛、演馬戲

c仿生研究d蠶吐絲、絲織綢、綢製衣服

③科學家通過對動物的認真觀察和研究,模仿動物的某些結構和功能來發明和創造各種儀器設備,這就是:

a生物反應器b仿生

c儀器製造d學習行為

④北京8奧運會主會場的建築被稱為“鳥巢建築”,下列關於“鳥巢建築”的説法中,正確的是:

a“鳥巢建築”是一種生物反應器

b“鳥巢建築”利用了仿生學的原理

c“鳥巢建築”美觀但是不夠耐用

d“鳥巢建築”為危險建築

二、非選擇題:

1、通過調查我們知道,動物可以為人類,,。

2、利用生物反應器來恆產人類所需要的某種物資,好處有:

?、。請你想象一下,如果以動物乳房為主要“生產車間”的新興產業得以發展,其意義可概括為:。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