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級生物鳥的教案參考5篇

來源:巧巧簡歷站 2.9W

教案在制訂的時候,我們肯定要強調講授內容要點,提前寫好適合自己教學任務的教案對於提升我們的教學效率是有很大的幫助的,本站小編今天就為您帶來了八年級生物鳥的教案參考5篇,相信一定會對你有所幫助。

八年級生物鳥的教案參考5篇

八年級生物鳥的教案篇1

發生在肺內的氣體交換

教學目標

1.通過測量胸圍差等活動,概述肺與外界氣體的交換過程。

2.通過觀察模型和演示實驗,提高觀察、判斷、推理以及科學實驗能力。

3.通過分析資料等活動,概述肺泡與血液的氣體交換過程。

4.肺泡與血液的氣體交換。(由於學生未學到物理課中的擴散作用,且肺泡與血液的氣體交換是學生看不見、摸不着的,比較抽象)

教學重點

1.外界氣體如何進入肺

2.肺內的二氧化碳如何被排出。

課時安排:2課時

教學過程

1.導人新課

方案一:深吸氣後屏住呼吸,看能維持多久,體驗氣體交換的意義。

組織活動,引導學生説出氣體交換的重要性。

方案二:聯繫自己的身體結構,對照模型或掛圖,觀察肺在人體中的位置,描述肺的功能。

出示模型或掛圖,進行直觀教學引導學生觀察並描述肺的位置和功能

方案三:觀看錄像,小組交流討論。

播放錄像,通過直觀手段引導學生了解肺的功能。

方案四:回憶上節課所學的知識,回答提出的問題。

複習舊知識,提出問題:呼吸系統由哪些器官組成?肺有什麼功能?

2.肺與外界氣體的交換`

2.1測量胸圍差

方案一:閲讀有關的課文後,一組同學上講台給全班同學進行科學的操作,其他同學觀察操作過程。課後每位同學測量自己的胸圍差。

提供軟尺,引導學生閲讀和觀察組織交流,並做出評價。

方案二:上講台演示的同學故意進行錯誤的操作,讓其他同學找出錯誤並糾正。

在學生閲讀的基礎上,強調要仔細觀察,引導學生糾錯。

方案三:學生課前測量自己的胸圍差,上課時小組成員將測量結果展示出來,並果進行交流討論。(課前佈置,上課時引導學生交流討論。)

在教師的指導下,獨立或分組討論分析提綱中的問題,得出正確結論。

2.2在測量結束後,嘗試提出問題,並進行交流討論。

測重出示討論提綱,組織學生交流討論,

討論提綱如下:

你和其他同學的胸圍差有區別嗎?你認為你們的胸圍差的差別和什麼有關?

胸圍差能完全代表胸廓容積的變化嗎? 胸圍差的大小説明了什麼?外界氣體如何進入肺?呼吸肌運動引起胸廓容積的變化活動:將手置於肋骨處,感受呼吸時胸廓的變化,交流討論,歸納出由於肋間肌收縮和舒張,引起胸廓的前後徑、左右徑的增大和縮小的結淪。

2.3組織活動,引導學生通過親身體驗來探究呼吸時胸廓的變化。

2.4觀察錄像或模型演示,在教師的引導廠思考,並得出結論。

2.5放映有關呼吸時胸廓變化的錄像或演示模型,引導學生觀察,明確容積變化引起氣壓變化,氣壓變化引起換氣。

2.6質疑:胸廓的變化與呼吸有什麼關係?到底是胸廓擴大導致吸氣,還是吸氣導致胸廓擴大呢?學生產生強烈的探究慾望。

引導學生觀察,降低學習難度。

通過打氣筒給氣球充氣的演示説明。

2.3模擬膈肌運動

2.3.1觀察教師的演示,分析討論並歸納出膈肌的收縮和舒張引起胸廓上下徑的變化。

2.3.2通過演示引導學生觀察討論。

2.3.3小組討論後,全班進行概括小結:呼吸肌的收縮和舒張引起胸廓容積變化,容積變化引起肺內氣壓變化,從而完成呼吸運動。

2.3.4引導學生小結呼吸運動的過程。

説出日常生活中—一些有關胸廓擴張縮小與呼吸關係的例子(如冬天蓋厚被子感到胸悶等)。

引導學生聯繫日常生活經驗,啟發學生説出胸廓擴張縮小與呼吸的關係,留下懸念:氣體進入肺後發生了什麼樣的變化呢?

(第二課時)

1.複習上節課的內容

回憶上節課所學知識,複習提問:胸廓的變化與呼吸運動有何關係?由學生的回答引入本節課內容:氣體進入肺後發生了什麼樣的變化?

2.肺泡與血液的氣體交換

氣體進入肺內之後發生了什麼變化?

觀看教師的演示實驗

a.按資料分析中的實驗裝置操作;

b.取兩個錐形瓶,分別裝入等量的石灰水,向其中一瓶內的石灰水吹氣,為什麼在實驗置中設置甲瓶?

c.用口吹入的氣體使澄清的石灰水變混濁説明了什麼?

d.人呼出的氣體和環境中的氣體有什麼區別?

為什麼會有這種區別? (耳球向另一瓶內的石灰水吹氣),並分析數據,得出結論。

3.氣體交換原理

嗅到教師噴出的香水,理解氣體總會從濃度高的地方向濃度低的地方擴散。

向教室內噴灑香水,引導學生了解氣體擴散的原理,説明氣體進入人體也遵循3.1擴散原理。

肺泡與血液的氣體交換過程

3.1.1觀看掛圖,認真聽老師講解。理清思路,綜合概括。

3.1.2回憶所學知識,合作交流,歸納問題的答案。

3.1.3引導學生歸納外界氣體進入人體組織內的過程,並對學生的答案及時進行反饋。

將前後知識聯繫起來,自己解決疑惑。

提問:進入血液的氧最終在細胞中的什麼部位被利用?引導學生聯繫前後知識,鼓勵學生積極思考。

3.1.4小結和練習

引導學生從知識和能力兩方面小蛄本節內容,並指導學生做課後練習。

課後實踐

課後測量自己的肺活量,並和其他同學的肺活量進行對比。

引導學生參與課後活動,並給予評價。

八年級生物鳥的教案篇2

一、與課程標準的關係

本教科書緊扣課程標準提出的“全體學生通過努力都應達到的基本要求”,既面向全體學生,着力於基本的公民素質的培養,又從各方面考慮每個學生的個性發展,力圖使所有的學生在原有的基礎上都能得到發展。根據課程標準的精神,本教科書大力強化探究式學習,安排了較多的各類學習活動,無不廣泛聯繫技術與社會。

本教科書還注重知識的現代化,包括傳統知識的現代拓展。例如,“細胞工程和克隆技術”,“基因工程和轉基因技術”,“生物富集及其影響”、“生物多樣性價值”等,使這本教科書的面貌煥然一新,充滿了21世紀的時代氣息。

本教科書還從學生生活實際出發,按照課程標準的要求,降低了難度,這不僅體現了義務教育的教學目標,也展示了生命世界的無窮魅力。

二、教材分析

本冊教材包括“生物的繁衍和發展”、“生物與環境”兩個單元。

在第六單元裏共分第一章生物的繁殖,第二章生物的遺傳和變異,第三章生物的起源與進化和第四章現代生物技術。重點內容是生物的遺傳和變異以及生物的繁殖。

第一章生物的繁殖是八年級下的開篇章節,也是本單元的開篇章節。植物、動物和人通過生殖和遺傳維持種族的延續。在生物生殖與遺傳的基礎上,生物能夠得以發展。生物繁殖的知識是學習遺傳、變異與進化的基礎,本章知識在單元中佔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所以將本章安排在了本單元

的開篇章節。本章是依據《生物學課程標準》中“生物的生殖、發育與遺傳”這一主題下的“人的生殖和發育”“動物的生殖和發育”“植物的生殖”的要求編寫的。本章包括“被子植物的生殖”“動物的生殖和發育”“人的生殖和胚胎髮育”三節內容。這三節內容是按照植物-動物-人的順序編排的。植物生殖的內容與學生的生活實際聯繫比較密切,學生有豐富的這方面生活經驗,所以將植物的生殖安排在第一節。植物的類羣比較多,書中沒有面面俱到的介紹各種類羣植物的生殖方式,而是以學生最為熟悉的被子植物來學習植物生殖的知識。動物的生殖和發育內容側重介紹無脊椎動物中的昆蟲、脊椎動物中的兩棲類和鳥類的生殖和發育內容,因為這幾類動物學生們比較熟悉,貼近學生的生活。人的生殖和發育的基本知識對於學生認識自我、健康的生活具有重要作用,人類的生殖是最複雜的,所以教科書將部分內容安排在了最後一節來進行學習。

第二章生物的遺傳和變異是第六單元“生物的繁衍和發展”的第二章。在生命的延續過程中,遺傳和變異是普遍存在的。在第一章學生學習了“生物的生殖和發育”之後,安排生物的遺傳和變異內容,是對生物圈中生命延續和發展的繼續深入,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遺傳和變異是生物的基本特徵之一,有關遺傳和變異的知識對於人們的生產和生活有着重要意義。學生在日程生活中,常會遇到有關遺傳和變異的令其困惑不解的問題。因此,知道一些遺傳和變異的知識對學生是十分必要的。同時,通過本章的學習,學生可以對生物的遺傳和變異現象、遺傳的物質基礎、性別決定、遺傳育種的實踐上的應用以及遺傳病等有一個初步的認識,也為後面的內容,特別是生物的進化知識的學習奠定基礎。因此,本章在整個國中生物教科書中佔有重要位置。

第三章生物的起源與進化依據《生物課標》中“生物的多樣性”這一主題下的“生命的起源和生物的進化”的要求編寫。有關地球上生命起源的問題,常見於各種媒體,一直是令人着迷和富於挑戰的課題,也是科學家關注和爭論的焦點之一,更是處於青春期的學生樂於辯論的話題。本章的編寫從生命的起源開始,以尊重客觀事實、敢於質疑的態度為學生搭建一個思維平台,讓學生有一個生命起源的基本觀點;再呈現生物進化的證據,描述生物進化的歷程,分析生物進化的原因;引導學生形成生物進化的觀點。再用生物進化的觀點來分析和理解人類的起源和發展。全章引導學生形成唯物主義的世界觀,使之認識到在科學發展的歷史中,存在着唯物和唯心觀點的鬥爭。

第四章現代生物技術,涉及的知識面非常廣,素材非常多,有中國的,有外國的,而且已經有許多基因工程產品實現了產業化。通過現代生物技術的相關內容的學習使學生能夠知道,現代生物技術的發展已經對人類產生了重要的影響,並將深刻地影響人類發展的進程。

本章教學應從學生的興趣出發,結合身邊的轉基因技術的應用、克隆技術的應用,組織學生通過查閲資料、討論等活動,舉例説出轉基因技術,克隆技術的應用,理解生物技術是當今國際上重要的高技術領域,生物技術將為解決人類所面臨的環境、資源、人口、能源、糧食等危機和壓力提供最有希望的解決途徑。同時引導學生關注轉基因技術和克隆技術對人類生活的影響,生物技術的發展在給人們帶來巨大利益的同時,也給人們帶來了一些潛在的威脅和社會倫理問題。

第七單元包括一章生物與環境的關係,第二章生態系統和第三章人類與自然界的協調發展。

第一章生物與環境的關係作為本單元的開頭篇,主要介紹生物與環境之間的關係。從教科書的體系來看,本章內容為下一章學習生態系統的知識打下了基礎,是生態系統知識的鋪墊。現在,生物與環境之間的關係已經成為一個涉及人類和所有生物存在

和發展的重大問題,因此學習一些生態學知識是十分必要的。

第二章生態系統與上一章有密切的聯繫。上一章學習的環境因素,其中非生物因素的概念與本章概念是一致的。生物因素在本章中分解為生產者、消費者和分解者。人們對於生物與環境關係的研究,可以按照生物的個體、種羣、羣落以及生態系統這四個層次進行,其中對對生態系統的研究是十分重要的。研究生態系統的目的,就是要保護好人類和其他生物賴以生存的環境。所以“生態系統”這一章是本單元的重點。

第三章人類與自然界的協調發展。人類不能離開自然界,不能違背自然界的客觀規律,人類與自然界是相互依存的,人類必須從實際出發,遵循和利用自然規律,做到科學發展和可持續發展。因此,本章設置了“控制人口的過度增長”“合理利用自然資源”“保護生物多樣性”和“保護生態環境”四節內容。

八年級生物鳥的教案篇3

八年級生物教案:生物進化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1)達爾文自然選擇學説的主要內容。

(2)種羣、種羣基因庫、基因頻率的概念,以及基因頻率的計算方法。

(3)突變和基因重組為生物進化提供原材料的原因。

(4)自然選擇在生物進化中的作用。

(5)隔離的概念和類型,以及隔離與物種形成的關係。

2.能力目標

通過教學過程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歸納總結能力。

教學重難點

(1)達爾文自然選擇學説及其主要內容之間的關係

(2)運用達爾文的自然選擇學説解釋生物界的現象,既是本課題的重點,又是難點

(3)對達爾文學説的評價是教學的難點

(4)達爾文學説的主要內容和各要點之間的關係,以及用達爾文學説解釋生物的適應(5)性、生物的進化,這成為組織教學的難點。

教學過程

[一] 導課

世界上到底是先有雞還是先有蛋?這個問題困擾了人類幾千年!對於這個問題,首先是神學家們作出了“解釋”:先有雞,因為上帝創造了雞,然後讓雞下蛋!隨着科學的發展人們不相信上帝了!沒了上帝,上帝創造了雞的“解釋”也就沒人相信了。於是關於生物起源、進化的種種猜測又被提了出來……我們已經知道地球上現存的有記載的生物種類大約200多萬種,還有許許多多種生物沒有被我們發現。

沒有發現的生物數目可能要比已經發現的多10倍,更何況已經絕滅的生物比現存的還要多得多,據估計,曾在地球上生活過的生物種數可能多達5億~10億。這麼多的生物從無到有,從少到多,從簡單到複雜,從低等到高等,一批又一批地“踏上”地球,又“遠離”地球走向死亡,進行着自然界的“新陳代謝”,這就是生物的進化。

[二] 達爾文的自然選擇學説

1.主要內容

師講述:進化的原因是什麼呢?拉馬克關於進化的用進廢退學説

拉馬克是進化論的奠基者,他在18世紀初提出了用進廢退的進化學説:環境的改變是導致生物進化的原因。環境改變了,生物的生活方式也要跟着變,有的器官由於經常使用而發達起來,有的器官則由於長期不使用而萎縮退化了。

師講述:在19世紀,達爾文提出了以自然選擇學説為核心的生物進化論。自然選擇學説的主要內容是什麼呢?

放映錄像:非洲草原野牛四季生活及生殖過程,重點放映遷徙路徑大河時,許多野牛個體被淹死或被鱷魚吃掉的情景。

師引導:學生根據錄像及國中所學有關知識總結歸納出達爾文自然選擇學説的主要內容是:過度繁殖,生存鬥爭(生存競爭),遺傳變異,適者生存。

師引導:指導學生明確以下內容:

(1)任何一種生物的繁殖能力都很強,在不太長的時間內能產生大量的後代。但因為生物的生存條件有限,生物在爭奪有限的空間和食物的情況下,同種生物個體之間,種與種之間、生物與無機環境之間不斷進行着激烈的生存鬥爭,鬥爭的結果是一部分個體被淘汰。例如:鯉魚在繁殖季節,雌魚會產許多卵,雄魚也會產下大量的精 子,但是能夠形成受精卵是少數;受精卵形成後,在孵化的過程中個體弱小的幼鯉又會被淘汰掉,能夠存活下來的只是很少的一些個體。

(2)在生存鬥爭中,具有有利變異的個體將倖存並會將這些變異遺傳下去;而不利變異個體則很容易地被淘汰掉。達爾文把這種適者生存,不適者被淘汰的過程叫做自然選擇。在長期的自然選擇過程中,微小的有利變異得到積累變為顯著變異,從而產生了適應特定環境的生物新類型,這就是生物進化的原因。

(3)自然選擇學説科學地解釋了生物進化的原因及生物的多樣性和適應性。但由於受到當時科學發展水平的限制,自然選擇學説對於遺傳和變異的本質,自然選擇如何對可遺傳的變異起作用的問題不能作出科學的解釋。

2.以自然選擇學説為基礎的現代生物進化理論的提出

近些年來,生物學家在達爾文的進化理論的基礎上,將遺傳學、生態學等研究成果引入到進化論的研究中,形成了以自然選擇學説為基礎的現代生物進化理論。

[三]、現代生物進化理論簡介

現代生物進化理論的主要內容包括:

(1)種羣是生物進化的單位;

(2)突變和基因重組產生進化的原材料;

(3)自然選擇決定生物進化的方向;

(4)隔離導致物種的形成。

1.種羣的定義

師:舉例:

(1)一個池塘中的全部鯉魚;

(2)一個池塘中的全部魚;

(3)一片草地上的全部植物;

(4)一片草地上的全部蒲公英。

引導:學生分析歸納出(1)與(4)屬於種羣。

師生歸納:種羣指生活在同一地點的同種生物個體的總和。

2.種羣的特點

(1)種羣的個體之間具有年齡和性別的差別,並不是機械地結合在一起。

(2)種羣也是生物繁殖的基本單位。個體之間彼此可以交配,並通過繁殖將各自的基因傳遞給後代。

師:種羣為什麼是進化的單位呢?

出示資料:大熊貓的生存

從進化上看,大熊貓己經歷了小大小的興衰歷程,從分佈範圍看,它已由廠佈於亞洲東部而退縮到中國。特別是近半個世紀以來,人類生產活動無節制地擴展,大熊貓分佈區已由約5萬平方公里縮小到1萬多平方公里,數量不足1000只,且被分割成大小不等的20多塊島嶼狀孤立地帶。

由於大熊貓的分佈是呈島嶼狀的小種羣,每個種羣的個體數不足50只。難免導致它們近親繁殖而使其喪失遺傳多樣性,最終導致種質較差的小種羣逐一滅絕。加之大熊貓食性單一,若遇大熊貓主食竹週期性地開花枯死(約60年一週期),必然導致大熊貓因食物匱乏而餓、病死亡。

3.基因庫、基因頻率

生:閲讀教材p65,找出基因庫和基因頻率的概念。

師生歸納:種羣的基因庫是指一個種羣所含有的全部基因。不同的.基因在種羣的基因庫中所佔的比例是不同的。

師舉例:我們知道多指為顯性基因控制的遺傳病,而絕大多數人表現為正常。白化病是隱性基因控制的遺傳病,絕大多數人表現正常。

師生歸納:基因頻率是指某種基因在某個種羣中出現的比例。

生質疑:怎樣才能知道某種基因的基因頻率呢?

我們可以通過抽樣調查的方法獲得。

師引導:學生計算這樣一個例子:從某種生物的種羣中隨機抽出100個個體,測知其基因型分別為aa、aa、aa的個體分別為30、60和10個,問其中a基因頻率為多少?a基因頻率為多少?

解法一:通過基因型計算基因頻率,就aa、aa、aa來説,每個個體可認為含有2個基因,則100個個體共有200個基因:

a基因頻率=(2×30+60)÷200=60%

a基因頻率=(2×10+60)÷200=40%

解法二:通過基因型頻率計算基因頻率,即一個等位基因的頻率等於它的純合體頻率與1/2雜合體頻率之和,則:

a基因頻率=30%+(1/2)×60%=60%

b基因頻率=10%+(1/2)×60%=40%

從上述可知,種羣中一對等位基因的頻率之和等於l(其基因型頻率之和也等於1)。

生質疑:種羣中某基因的頻率是否一直不變呢?讓我們觀看一個課件。

生觀看:用cai課件模擬英國曼徹斯特地區樺尺蠖從19世紀中期到20世紀中期,淺色型樺尺蠖和黑色型樺尺蠖所佔比例發生劇烈變化的過程。

1850年以前該地區的樺尺蠖以淺色為主,黑色個體很少。隨着英國工業的發展,工廠排出的煤煙使環境發生了改變,黑色樺尺蠖與淺色樺尺蠖的數量發生了巨大的變化。黑色型達到了95%左右,淺色型由余下了5%左右。

師生歸納:由此可見,種羣中的基因頻率是在不斷改變的。種羣中的個體一代一代死亡,但基因庫卻在代代相傳的過程中保持和發展。

結論:生物進化過程實質上就是種羣基因頻率發生變化的過程。所以説種羣是生物進化的單位。

[四]教學目標鞏固

1.自然選擇題學説的主要內容之間的關係

(1)過度繁殖為自然選擇提供更多的選擇材料,加劇了生存鬥爭。

(2)變異是不定向的,具有有利變異的個體通過遺傳在後代中得到積累和加強,產生適應環境的新類型,這是生物多樣性和適應性形成的原因,因此遺傳變異是生物進化的內在因素。

(3)自然選擇是定向的,決定着生物進化的方向。

(4)自然選擇是通過生存鬥爭來實現的,生存鬥爭是生物進化的動力。

(5)適應是自然選擇的結果。

2.達爾文在北大西洋東部以馬德拉羣島上發現有550種昆蟲,其中有200種昆蟲的翅已退化,不會飛翔,產生這種現象的原因是( )

a.生存鬥爭的結果 b.食物中缺乏翅生長的物質

c.定向變異的逐代積累 d.自然選擇的結果

答案:d

3.從某生物種羣中隨機抽出1000個個體,測知基因型為bb、bb、bb的個體分別為300個、600個和100個。

(1)在這1000個個體中,b基因有 ;其基因頻率為。

(2)在這1000個個體中,b基因有 ;其基因頻率為。

答案:(1)1200 60% (2)800 40%

4.下列生物屬於種羣的是( )

a.一塊水田裏的全部水稻、水草、魚、蝦及其他生物 b.一塊朽木上的全部真菌

c.一塊棉田中的全部幼蚜,有翅和無翅的成蚜 d.一個池塘中的全部魚

答案:c

5.根據達爾文的進化學説,長頸鹿的頸和腿之所以特別長,是由於( )、

a.為了攝食樹葉,頸和腿不斷伸長,代代相傳,愈伸愈長

b.長頸、長腿者比短頸、短腿者有較佳的生存機會

c.長頸、長腿者影響了遺傳基因

d.基因控制的性狀在表達時受到環境的影響

答案:b

6.自然選擇是指( )

a.生物繁殖能力超越生存環境的承受力 b.生物過度繁殖引起的生存鬥爭

c.在生存鬥爭中,適者生存 d.遺傳使微小的有利變異得到積累和加強

答案:c

[五]總結

本節課主要是瞭解了“達爾文的自然選擇學説的主要內容、意義和侷限性”;由於其具有侷限性,所以人們對其進行了補充和發展,提出了“現代生物進化理論”。現代生物進化理論認為種羣是生物進化的基本單位,生物進化的實質是種羣基因頻率的改變

八年級生物鳥的教案篇4

教學目的1.知識目標

描述各種動物行為;説出動物行為的類型;能正確區別各種動物行為,認識研究動物行為的意義。

2.能力目標

通過觀察和實驗等探究活動,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以及對問題的探究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瞭解動物的行為,樹立正確利用和保護動物的態度和價值觀。

重點難點重點:動物行為對於動物的生物學意義,動物的先天性行為和後天性行為的概念和實例。

難點:後天性行為的概念,動物行為的特點。

教學方法講授法討論法

教具準備課件

課時1

教學過程

(一)認識動物的行為

自然界中的動物,如果你留意觀察的話,會發現許多有趣的現象。比如:孔雀在繁殖季節“開屏”;麻雀、家燕等鳥類在繁殖季節會築巢;大雁南飛時排成整齊的“人”字形或“一”字形;下雨前螞蟻會搬家等。像這些動物所進行的,我們從外部可以觀察到的活動,稱為動物的行為。你還能説出其他的動物行為方式嗎?(可以從書本上找)

學生經過閲讀書本和思考後,列舉大量的動物行為類型。如:蜜蜂、螞蟻的社羣組織和通訊行為;鳥類的孵卵、育雛、定時遷徙、索食行為,某些動物的攻擊行為和防禦行為等。

問:動物的.這些行為是天生就有的呢,還是後天通過學習得到的?對這個問題學生一般都難以回答,教師可通過適當的例子(如哺乳動物一生下來便會吮奶等)加以分析,並説明:動物的這些行為是天生就有的,是動物的本能。有些動物的行為如馬戲團裏的“小熊騎車”等複雜行為是通過後天學習得到的,其訓練的基礎是條件反射。我們將在以後學習。

再問:動物的這些行為有何意義?

教師可以鳥類的季節性遷徙為例要求學生討論,討論結束由學生回答,再由教師進行補充。使學生明白動物的行為是對環境變化的一種適應,是在長期的進化過程中形成的、有利於自身生存的行為方式。並要求學生思考其他動物的行為是如何適應於環境的(可在學生討論的基礎上由學生髮言)

在瞭解了動物行為的類型和意義後,下面我們將以蜜蜂為例來詳細學習蜜蜂的社羣組織和通訊行為。

(二)蜜蜂的社羣組織

同學們都知道,蜜蜂是對人類有益的昆蟲,它們過着社會性生活,分工合作。為人類提供瞭如蜂蜜、蜂蠟、蜂王漿等原料。在一個蜂羣中,一般有一個蜂王,少數雄蜂和成千上萬個工蜂,它們構成了蜜蜂的社羣。下面請同學們閲讀課本68頁“蜜蜂的社羣組織”,完成下表。(見板書)

完成表格後,教師進行小結。並使學生明白社羣生活行為的意義:只有三種蜂分工合作,才能共同維持羣體生活,繁殖後代。

(三)蜜蜂的通訊行為

在蜜蜂的社羣組織中,大量的工蜂有一項重要的工作,就是採集花粉和花蜜。在大批工蜂出去採集花粉和花蜜之前,總有少數的偵察蜂先去尋找蜜源,然後回來“告訴”其他工蜂一起去採蜜。哪麼偵察蜂是如何把蜜源的方位和距離告訴其他工蜂的呢?請大家閲讀課本69頁“蜜蜂的通訊行為”後,回答下列問題:

1.如果蜜源離蜂巢較近,偵察蜂表現為何種行為?

2.如果蜜源離蜂巢較遠,偵察蜂如何告訴遠近及方向?

在學生閲讀課文後回答。一般兩種舞蹈學生都能回答得出,但對於如何用舞蹈來告知方位,學生一般不大搞得清楚。教師再結合掛圖或投影講解給學生聽即可。

最後利用板書小結。

板書設計

動物的行為

一、動物的行為:動物所進行的,我們從外部可以觀察到的活動。

二、蜜蜂的社羣組織

成員[數量性別工作

蜂王1個雌蜂產卵

雄蜂少數幾個雄蜂交尾

蜂剛出蜂房幾天成千上萬個發育不完全的

雌蜂略

稍大些的工蜂略

再大些的工蜂略

成年工蜂略

三、蜜蜂的通訊行為

1.圓形舞:表示蜜源離蜂巢近。

2.“8”字擺尾舞:表示蜜源離蜂巢較遠。

作業佈置複習本章,完成實驗冊上的相關內容。

教學後記雖然學生對動物的行為是有一定的瞭解的,但學生本身並不清楚動物行為的具體表現形式。因此,教師在上課伊始,應先向學生列舉一些常見的動物行為,使學生了解動物行為的具體形式,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在此基礎上,讓學生列舉一些動物行為,教師再總結出動物行為的概念。

八年級生物鳥的教案篇5

第三節 關注合理營養與食品安全

一、教學目標

1.舉例説出什麼是合理營養。

2.關注食品安全。

3.嘗試運用有關合理營養的知識,設計一份營養合理的食譜,並關心長輩的飲食。

4.認同環境保護與食品安全之間的統一性。

二、教學重點

1.關注合理營養與食品安全在健康生活中的意義。

2.通過分析,認同環境保護與食品安全之間的統一性。

三、教學難點

設計一份營養合理的食譜,將所學知識上升為意識,再將意識轉化為行為。

四、教學準備

教師:課前收集若干食品包裝袋和包裝盒,以備教學需要;電視報刊中關於食品安全的信息;課前培訓學生,指導小組長如何展開調查和收集、整理資料;設計評比欄和課前課後學生設計午餐食譜營養差異性的對比圖。讓學生明確科學知識在指導健康生活中的價值。

學生:四人小組合作,展開調查或收集有關合理營養、食品安全方面的信息;課前嘗試為家長或自己設計一份午餐食譜;自帶各種食品包裝袋;課前詢問家長購買肉類、魚類及其他食品時是怎樣挑選的。

五、課時分配 2課時

教學過程

一、合理營養

1.1不注意合理營養的危害

課前為家長設計一份午餐食譜;自主討論不良飲食習慣、不合理營養的危害。

1.2什麼是合理營養?

觀察、討論、歸納:怎樣做才是合理營養。

1.3“我”該怎麼做?

師生合作,為本班制定一個合理營養的文明公約。運用知識指導生活,設計午餐食譜再次為家長設計一份午餐食譜,並對比哪一份更合理。先在全班評一評,比一比,然後參加全年級的設計賽,並把好的作品辦成生物專刊。

合理營養

4人小組合作進行自主性學習,閲讀書上提供的信息並觀察書上的插圖或自制投影片,結合身邊實例討論交流,在教師引導下進一步明確什麼是合理營養及其在健康生活中的重要意義;設計一份合理的午餐食譜並利用節假日親自烹調,為長輩獻上一份愛心。

閲讀課後“營養師”資料,拓寬視野

創設問題情境,列舉在生活中瞭解到的典型實例,指導學生閲讀書上提供的報刊信息,引入課題;

引導學生討論,組織並參與全班交流、點評,保證交流的正確性、有效性。歸納並用投影片展示該如何做到合理營養。

關注健康生活,進行情感教育

(注:書上第三節內容可作為學生調查過程中查閲的資料之一)

課前提出課題。指導學生開展調查(訪問或查閲資料),組織交流,做出評價。

二、食品安全

2.1整體感知食品安全的重要性

根據課前佈置,發佈收集到的有關食.品安全的信息聽取學生的資料發佈,引導學生分析,組織學生討論。

2.2怎樣購買安全食品

a.安全的包裝食品。(會讀包裝袋上的內容)

b.非安全的包裝食品(練就一雙“火眼金睛”)

學生閲讀食品包裝盒上的內容,分組討論,並推舉小組代表進行發言。

組織學生分組討論交流。對學生髮言予以肯定並糾正或補充某些內容。

就課前瞭解的知識進行組間交流。

聽取學生髮言,鼓勵學生多觀察、多比較,建議學生課後到菜市場進行“實戰演習”。

三、預防食物中毒

3.1小專家進行現場小講座,聽取有關知識,並提問和補充。

和學生一起聽取小講座,對進行講授的同學予以充分肯定。

防止食品污染通過討論,認同環境保護與食品安全的統一性

思考問題,展開討論,解決問題。

3.2討論:能用發黴變質的殘羹剩飯或飼料餵養家禽家畜嗎?為什麼?

有人説有“蟲眼”的蔬菜水果農藥含量少,可放心購買,對嗎?

在教師啟發下思考:實際生活中,哪些行為最終會導致食品的污染?

通過討論,認同環境保護與食品安全的統一性。

認真聽取學生討論並及時點拔。

引導學生深層次地從防治環境污染的角度認識食品安全問題。

肯定學生的分析,再次強調保護環境的重要性。

四、瞭解綠色食品

閲讀有關資料,思考並瞭解綠色食品的積極意義和重要作用。

指導學生課本中有關綠色食品的資料,鼓勵學生上網查詢,進一步瞭解這方面的信息。

通過多種途徑,瞭解相關知識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