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級數學上冊教學反思7篇 從實踐中探索六年級數學上冊教學的有效方法:一位文輯的思考與反思

來源:巧巧簡歷站 2.54W

本文為一位六年級數學老師教學反思,從教學方法、教材使用、學生情況等多個角度,深入分析了教學中出現的問題和解決方法,旨在提高教師的教學能力和學生的學習效果。

六年級數學上冊教學反思7篇 從實踐中探索六年級數學上冊教學的有效方法:一位文輯的思考與反思

第1篇

教材中《倒數的認識》這一節課的內容不多,首先是用兩個數的乘積是1這樣的幾個算式來引出倒數的概念,然後觀察互為倒數的兩個數,它們分子、分母的位置發生了什麼變化?來總結出:求一個分數的倒數時,只要把這個分數的分子、分母調換位置就可以了。進而對一些特殊的數求倒數,比如整數的倒數(1的倒數,0有倒數嗎?)。最後進行課堂練習,在練習中鞏固求一個數的倒數,並且總結出:

以上的教學過程上課之前我認為還是比較合理的,認為《倒數的認識》這一節課主要是為以後分數的除法做準備的,然而學生對這節課的掌握效果超出了我預期的準備。一節40分鐘的課,在20多分鐘時學生已將上面的內容全部進行完成,而且掌握的效果還是很不錯的,由於課前沒有做好充分的準備,自己也是第一次教六年級,在題型的.積累上很欠缺,使得在後面10多分鐘的時間裏只進行相同類型的練習就結束了這節課。

在課後我進行了很長時間的反思,如果僅僅這樣教這節課,那麼浪費的時間太多了,雖然教材中這節課的內容就這麼多,但是在考試中倒數知識方面的題卻是很多形式,單憑上面老師教的東西學生來完成還是比較吃力的,有些題必須是老師引導才能完成的。所以説,如果在當初的新授課中我將這些題型進行滲透,那麼,在以後的練習中、考試中學生就能很輕鬆的自己來完成,我也不用將它作為一個新知識點來講而又花費時間。在課後的我進行了蒐集和整理,將與倒數的知識有關的題型全部整理出來,然後有進行了篩選,選擇一些難易適中的題添補到這節課中來,題不能太難,因為畢竟這是一節新課,要考慮到學生的消化能力,但題必須有拓展性,對於以後的稍難的題一部分學生還是可以根據前面的知識有能力完成的,而對於差一點的學生也不至於遇到這樣的題而無從下手。所以在選題上我比較慎重,題太難學生學習沒有積極性,會認為數學學習高不可攀,享受不到學習時收穫的快樂。

六年級數學上冊教學反思7篇 從實踐中探索六年級數學上冊教學的有效方法:一位文輯的思考與反思 第2張

第2篇

1、如何使用好教材,使之發揮其特長和優勢,是我們應該認真反思的問題,比的化簡教學反思。

教材中雖沒有提及分數比的形式,但是在一個化簡比的例題中出現了分數比,這就要求我們老師在教學時要滲透分數比的知識,並注意強調分數比在讀法上的不同。

2、在教學中發現不少學生對化簡比與求比值區分不清。針對這一情況,老師在備課時要預設問題,課堂上有針對性的指導與講解,讓學生去發現求比值和化簡比的區別,這樣學生對化簡比和求比值就有了一個更清晰的認識。

3、什麼是最簡整數比?化簡比有什麼標準?這些問題困擾着不少同學,教材中也沒有明確化簡比的要求,我以為在教學時,我們應該把這個知識點明確出來,讓學生明白:當比的前項和後項為互質數時,這個比植是最簡整數比,

4、在教學中發現當比的前項和後項的'小數位不一樣時,學生使用商不變性質就比較容易出錯。如:0.6∶0.05在這方面老師要多給予學生及時的幫助,並多舉這方面的例子讓學生加以鞏固。

5、比的化簡這一內容,教材裏是跟比的基本性質一起教學的,但學生知道了比的基本性質,卻不知道如何運用它來化簡,還和求比值混淆在一起,所以我覺得有必要把比的化簡單作一塊內容來進行教學。因為比的化簡是在學生已經學習分數的意義以及分數與除法關係,比的基本性質的基礎上進行學習的,所以我先通過複習這部分知識有利於新課的認知。在學生初步理解了比的化簡的方法基礎上讓學生練習三種不同情況的化簡比,加深學生對比的化簡方法的理解和運用。根據思考題中的個問題展開,讓學生逐一説一説,任務明確、思路清晰,學生忙而有序,能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積極性。

經過這節課的專項訓練,從學生作業來看,學生對比的基本性質的運用和化成最簡整數比,掌握得比較好。

第3篇

讓學生經歷提出問題、自探問題、應用知識的過程,理解倒數的意義自主總結出求倒數的方法。

本節課中,在探究新知之前,我打破數學教學常規,進行學科整合,藉助語文學科與數學學科之間的聯繫為切入點,由文字構成規律引發學生數學思維火花,把文字構成規律變成數字,進行鋪墊。引發學生探究數學的慾望,極大調動學生學習的興趣。接着設疑引發學生提出問題:關於倒數你想知道些什麼?學生提出的問題是:什麼是倒數?倒數的意義是什麼?倒數有什麼特點?學生在探究新知識的同時,能夠自己舉一些倒數的例子,提出自己的問題,讓學生自己發現倒數的一些特點:每組中的兩個數相乘的積是1;每組中的兩個數的分子和分母的位置互相顛倒;每組中的`兩個數是相互依存的關係,不能孤立。依據倒數的特點讓學生自己舉例驗證以上發現是否正確。

在爭論數字0和1的倒數問題時,我創設情景境,通過兩個卡通人物(明明、紅紅)發生爭論 ――0和1都有倒數,0和1都沒有倒數,課堂上學生引起了較大的爭議,學生沒有從分數的角度去發現0不能作為分數的分母,所以產生了0有倒數的念頭,再次的小組辯論。得出0不能作除數、0不能作分母。0沒有倒數的結論。而1這個數字學生還是會發現1的倒數就是一分之一,也就是1。在教學求倒數的方法時,學生也能根據已學的知識自主解決,老師只是作為輔助,學生自行總結求倒數的法。但是整數到底有沒有倒數?整數怎麼樣來求倒數?要怎麼樣把一個整數看成是分母是1的分數,再調換它們的位置。這樣開放性題目,學生要經過小組合作才可以填出來,沒有辦法獨立思考。所以,我覺得以後的內容就應該多出一些具有挑戰性的題目,以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新知識的應用。

第4篇

縱觀本堂課,學生學習熱情高漲,課堂氣氛熱烈,知識獲得與情感體驗同步進行,教學效果較好。試想如果教師走進教室先來一頓嚴厲地批 評,再苦口婆心地把自己認為最好的方法教給學生,學生還能享受到學習的樂趣嗎?他們還能不怕數學嗎?反思教學過程,我認為成功的最大原因在於教師進行換位 思考,以學為本,因學論教,注重學生的感受,想學生所想,把設計教案改成符合學生實際情況的學案,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

一、切合學生實際,挖掘合適的學習素材

再好的教材,也不可能做到將每地、每班、每生的實際情況編為書本的例題。儘管書上的分數應用題大都是學生實際生活中可能會出現的各種情況,但畢竟是 假設性、想象性的,和學生還是有一定的距離。作為一線教師,要做一個有心人,在領會教材編寫意圖的基礎上,切合學生實際,挖掘最有利於學習的學生自己身邊 的素材。本課以學生自己所在班的學生數作為編題素材,由書本數學向生活數學轉變,消除了學生對分數應用題的神祕感和恐懼感,讓他們真切的感受到數學就在我 們身邊,便於學習活動生動活潑地開展。

二、根據學生需要,創設良好的學習氛圍

課要上得有趣。這樣才能使課堂上的學生也像生活中一樣神采飛揚、充滿活力。本課的教學活動根據所學所練知識的特點以及學生的年齡特點,努力營造 寬鬆、和諧、民主的學習知識和思考問題的氛圍。為學生創造良性競爭機會、發揮小組合作學習的優勢,使學生學習由原來的個人競爭變成團體合作,給每位學生創 設發表意見的機會,從而提高學習效率。

三、促進學生髮展,奉獻自主的'空間時間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真正把課堂還給學生,奉獻給學生自主的空間和時間。課堂中學生曾兩次通過小組合作,學生間互相學習、互相幫助、共同成長、共同提 高,解題方法的小結及應用題的結構特徵也由學生自主分析比較得出,使發揮學生的主體性不再是一句空話。從而使課堂煥發生命力,更有效地促進學生的發 展。

在教育改革深入開展的今天,我們應構建大課堂的觀念,課堂教學要向課前、課後開放。不妨讓我們的教學活動是一部精彩紛呈的連續劇。對於將要學習 的內容,教師先找生活中的原型,要求學生在課前聯繫實際做好準備:或瞭解、或採訪、或感受、或實驗為學生的課堂學習活動積累第一手資料,不但提高學生 各方面的能力,更能使學習過程時時處在主動探索中,讓學生學得真切而充實。(如本課在前一天就讓學生將自己的生活中的事例編好分數應用題,也許能找到更合 適的學習素材。)同時,教師千萬不能以完成本課的知識技能目標為至高境界,把所有的問題都放在課內解決。系統的有序原理提倡:讓學生把問題帶出課外,帶向 生活,把學生的學習多渠道引到課外,進一步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學習能力。這個問題可能是某種意識、可能是某種精神、也可能是某一個實際行動,使學生 得到最大限度地發展。

如今的課堂教學力求以學生為主,讓學生作為探索者,親身經歷做數學的全過程。為了更利於學生的學習能力、創新能力的提高,教學中的問題設計也不 宜過分瑣碎。但這往往會成為課堂上學生思維的卡殼處或造成教學時間上的不確定性,因此上課教師一定要作好思想準備,充分估計學生可能出現的各種情況。(如 本課編題過程中發現學生編題之多,交流時的爭搶情況簡直欲罷不能。)當然,我認為也不應把下課鈴聲作為評價一堂課是否完成教學任務的絕對權威。在 實踐課中,我就主張把下課的權利讓給學生,如果下課鈴響時,學生還是精神飽滿、全神貫注、熱情高漲地投入於學習活動,這時拖堂少許幾分鐘又何嘗不可 呢?但放後收的工作怎樣做還需我們全體一線教師在教學實踐中進一步的摸索與積累。

第5篇

面對今年的班級,作業批改是個問題,一直來,我喜歡面批,特別是對學困生,我覺得面批他們的作業對他們會有更大的幫助,因為學困生形成的原因總體來説有以下幾個。

首先是接受能力差,他們往往反應慢,比同齡同學慢半拍甚至更多;其次,學習不用心,注意力集中不了,總是分神,如果課堂上趣味性的東西多,他又會“跑出”課堂更加收不攏心;再則,確實由於他對學習提不起精神,就是對讀書“感冒”,再怎麼弄都是心神疲憊;最後,還有可能是教師本身的素質,不能讓學生對學習感興趣,從而導致學習每況愈下。當然,最後一種的原因對國小生來説,發生的比例不大,畢竟兒童還是單純的。針對學困生多的現狀,我覺得我有必要對每一個學生的作業進行面批,我想,近幾年自己的數學教學效果還説得過去的原因可能要歸結在這上面。

進入六年級了,開學至今已近一個月,分數乘法應用題的教學也已經結束。但這塊內容讓我上得頭疼,心煩。在課堂上,我很明確得按照分數應用題的解答方法:找準標準量——找出關鍵句——寫出對應分率——用對應量=標準量×對應分率來解答。可是學生就是找不準分率,特別是當“求一個數的幾分之幾是多少”和“求比一個數多或少幾分之幾的數是多少”同時出現時,他們就弄不明白分率究竟是多少。我也知道分數應用題是個難點,一方面整數過度到分數,受整數的影響,學生適應度不夠;其次,分數乘法、分數除法的計算剛開始,學生對把分數計算的結果化成最簡的把握還是難點,不易掌握。

一種似懂非懂的狀態從他們的表情上馬上可以讀出。在高質量的教學任務的要求下,我覺得對知識的強化訓練還是必須的,而且一定要到位,所以這塊知識點我是在有限的`時間裏,題量不多,要求以質量為主,我邊巡視邊指導,然後學生做完我及時面批,這樣的反覆訓練學生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再則大綱也要求,分數應用題是國小數學教學中的一大難點,在國小數學教學中佔有相當重要的地位。除了引導學生正確分析、解答分數應用題,對於鞏固和提高學生的數學基礎知識,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提高學生觀察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技巧和能力都有積極的意義上,我也有跨度地做分數乘、除法應用題的對比性練習,因為分數乘法應用題是分數除法應用題的基礎,分數除法應用題是由分數乘法應用題演變而來的,兩者緊密聯繫易於混淆。而在教學時適當地進行對比訓練,使學生在對比中求新、求異、求同、求實;這樣學生在多變中思辨、糾錯、探討、溝通,以達到既長知識,又長智慧,收到事半功倍的良效。另外,在對學困生的輔導中,用直觀的線段圖進行分析,通過多變溝通聯繫,如補條件,補問題等的形式進行補充,這樣也能提高學生解題的熟練程度。分數乘法應用題及分數除法應用題是這學期的難點,“温過而知新”,相信反覆地進行有針對性的進行“磨練”,學生還是能進步的。

第6篇

?比的意義》這部分內容是在學生學過分數與除法的關係,分數乘除法的意義和計算方法,以及分數乘除法應用題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比的概念實質是對兩個數量進行比較表示兩個數量間的倍分關係。任何相關的兩個數量的比都可以抽象為兩個數的比,既有同類量的比,又有不同類量的比。教材還介紹了每個比中兩項的名稱和比值的概念,舉例説明比值的求法,以及比和除法、分數的關係,着重説明兩點:

(1)比值的表示法,通常用分數表示,也可以用小數表示,有的是用整數表示。

(2)比的後項不能是0。本課的教學重點是理解和運用比的意義及比與除法、分數的聯繫;教學難點是理解比的意義。

在學習比的意義的時候,我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在學生的已知經驗裏對比已經有了初步的感官認識,體育比賽中的幾比幾學生經常看到,在配製安利的.洗滌劑的瓶子上按照幾比幾來配製,學生也能夠接觸到,這樣的例子還有很多。所以一開課,我直接出示,讓學生按照2:1來摸紅色和黃色的球,學生很輕鬆的説出紅球2個黃球1個,然後引導學生説出其他的情況。進而,讓學生總結出只要滿足紅球是黃球的2倍就滿足紅球和黃球的比是2:1,再引導學生列出算式。這一環節,就是比的意義第一個層次:表示兩個數量間的倍數關係。然後教師反過來問道,那黃球和紅球的比是幾比幾呢?黃球是紅球的幾分之幾呢?引導學生列出算式,這一環節就鞏固了比的意義第二個層次:表示兩個數量間的分數關係。通過這兩個層次的教學學生對於比的意義理解的非常深刻,也達到了預想的教學效果。

在學習比和除法以及和分數關係的時候我採用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意在突破傳統的教學模式,不講授,讓學生藉助多媒體、板書、形體語言的有機結合,總結出三者之間的聯繫,實現了自主學習。

一堂課下來,感覺不足之處還有很多,有些細節地方處理得不是很到位。像在教學比的意義時,對誰是誰的幾倍或幾分之幾也可以説成誰和誰的比,強調的還不夠,使學生的對兩個數相除也可以説成兩個數的比的感悟不深刻;在教學比與分數、除法之間的聯繫和區別時,這一部分感覺有點囫圇吞棗,學生沒有真正理解之間的聯繫和不同,這部分知識比較抽象一些。還有因為時間原因,練習內容包括課堂總結和延伸處理得比較粗糙,應該讓學生説出自己能得到哪些信息。

第7篇

這部分內容是在學生學過分數與除法的關係,分數乘除法的意義和計算方法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比的概念實質是對兩個數量進行比較表示兩個數量間的倍比關係。任何相關的兩個數量的比都可以抽象為兩個數的比。教材還介紹了每個比的各部分名稱和比值的.概念,説明比值的求法以及讓學生議一議比和除法、分數的關係。本課的教學重點是理解和運用比的意義並學會求比值。教學難點是理解比的意義。

學生是在學過分數與除法的關係,分數乘除法的意義和計算方法的基礎上進行學習的。高年級學生具有一定的閲讀、理解能力和自學能力,所以在教學時,組織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研究、探索、討論、總結,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自主學習能力。

本課的導入從學生的實際出發,由攪拌水泥沙引出課題,問題情境的創設主要立足於學生的現實生活,貼近學生的認知背景,設計形象而又藴含一定的與數學問題有關的情境,在開放性問題情境中,學生思維活躍,並積極主動地從多角度去思考問題,變“讓我學”為“我要學”。在學習比的意義的時候,考慮到學生對“比”缺乏感性上認知,所以以上的例子採用“導、撥”的方法,引導學生明確:對兩個數量進行比較,可以用除法,也可以用比的方法,即誰是誰的幾分之倍或幾分之幾,又可以説成誰和誰的比。意在節省教學時間,也使學生初步理解了比的意義,充分發揮了教師的引導作用。在學習比的各部分名稱及比值的求法時,採用了讓學生自學課本的方式,因為自學課本也是學生探索問題,解決問題的重要途徑。根據高年級學生的閲讀、理解能力,結合教材的具體內容,充分相信學生,組織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研究、探索、討論、總結,有利於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有利於學生思維發展,有利於培養學生間的合作精神。在學習比和除法以及和分數關係的時候採用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意在突破傳統的教學模式,不講授,讓學生藉助教材、板書、計算機課件的有機結合,總結出三者之間的聯繫,實現了自主學習。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