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個太陽》教學反思8篇 《曙光漫漸:《四個太陽》教學的反思》

來源:巧巧簡歷站 2.57W

《四個太陽》教學反思是一篇以瑞士心理學家榮格的探索和分析為基礎,深入探討現代人內心世界的散文。本文圍繞榮格的“四個太陽”理論展開,通過對心靈探索的反思,引發讀者對個人成長和內心世界的思考。

《四個太陽》教學反思8篇 《曙光漫漸:《四個太陽》教學的反思》

第1篇

?四個太陽》是一篇富有兒童情趣的閲讀課文,語言簡潔生動而充滿童真,課文簡析明瞭,每個自然段結構相近,讀起來讓人感到親切、愜意,琅琅上口。因此,教學中我將讀的訓練作為重點,讓學生在讀中感悟、讀中積累,讀中創新。從聽,説,讀,寫四方面培養學生的語文能力。經過實際的課堂教學,我發現了幾處閃光點,便伏案提筆將它們做一小結,為本課的教學畫上一個圓滿的句號。

一、合理發揮“導”的作用,給學生以“漁”

教師就如同課堂上的“指揮”,調動的好,處理的好,便可演奏出和諧的樂曲——讓學生在即定的範圍內發揮最大的潛能,學有所獲。對於一年級的孩子來説還不能用精煉而準確的語言概括文章的主要內容,因此在課堂初始我便為學生設計了填空練習:“我”畫了(),是()的、()的、()的、()的,分別送給()、()、()、(),讓它們變得更美好。為孩子們的説引好路,不僅為課堂教學奠定了基礎,同時也在培養孩子們説的能力。

再如,課堂上對學生進行朗讀訓練時,我巧妙的運用範讀引路,首先將學生帶入情境之中,調動起學生讀的興趣,之後,出示標有停頓線及着重點的文字(給學生最為明晰的朗讀方法),幫助學生練習朗讀,從而使學生在不唱讀,不讀破句的基礎上,帶着感情讀課文。經過一次次不同要求,不同層次,形式多樣的朗讀練習,讓學生在讀中感知,讀中體會,發展語感,同時在思想和情感方面接受潛移默化的薰陶。

二、營造開放的學習環境,激發創造潛能

只有開放,才有搞活,只有開放,才有充滿生命力的課堂。語文的課堂不應是一個封閉的系統,因為學生作為活生生的個體,有自己的思考、自己的知識底子、自己的生活積累,課堂上的師生互動、生生互動,會使課堂教學呈現出豐富性、多邊性和複雜性。又因語文課程標準提出,在發展語言的同時發展思維能力,激發想像力和創造潛能。課堂教學最重要的是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創新素質,這是學生髮展的根本後勁。所以在設計本課教學時我試圖在活動化的教學時空裏,讓學生學習教材,又不拘於教材,融化教材,又能超越教材,給師生營造開放的課堂環境,提供激發想象、即興創造、超越預設目標的空間,讓學生生活在彩虹般絢爛的想像王國裏。

如在教學“金黃的太陽”一段時,我先請學生説説:“為什麼喜歡秋天?”孩子們有的説:“我可以躺在果樹下吃者香甜的果子,一個接一個。”有的説:“那金黃的落葉像一隻只美麗的'蝴蝶。”還有的:“我可以用金黃的樹葉做書籤。”此時我隨即播放了“豐收的果園”、“金黃的落葉”兩幅圖片,帶學生走入美麗的想象,在美的情景中採到了“金黃的落葉”,聞到了“水果的香甜”,體會到了“金黃的太陽”給人的喜悦、歡樂。

又如在教學“彩色的太陽”這一段時讓學生説説“春天,太陽是彩色的,它照到哪裏,什麼變成了什麼顏色。”有的説:“春天,太陽是彩色的,它照到柳樹上,柳枝綠了。”有的説:“春天,太陽是彩色的,它照到桃樹上,桃花紅了。”有的説:“春天,太陽是彩色的,它照到大海上,海水更藍了。”這一設計使學生從書本世界迴歸於生活世界,任他們在自由創造的廣闊天地裏振翅翱翔,盡顯風采。當學生感悟到了“春天的色彩”後,鼓勵學生用學過的四字詞組來描繪春天的景色,在這個過程中讓學生體會到春天是一個多彩的季節,感悟到小畫家想象之美。這樣既有新舊知識的聯繫,又有再造想象的昇華。

?四個太陽》點亮了學生們創造的明燈!這,是教師激發了學生們的創造潛能!

寫完反思,離開書桌,走到窗前,抬眼望向窗外,夜空中那一顆棵閃爍的星星,煥發着異樣的光彩,我想,這不正像孩子們那張張純真稚嫩的笑臉和勇於探求,勇於實踐的心靈嗎?

《四個太陽》教學反思8篇 《曙光漫漸:《四個太陽》教學的反思》 第2張

第2篇

今天在一所國小聽了一堂語文課,課後進行了評課,通過聽、看、評,感觸頗深。教學一線的老師迫切需要有人對他們的課進行指導、幫助,以提高其教育教學水平。

今天執教的是一位年輕老師,執教的課文是《四個太陽》。本篇課文的作者憑着豐富的想象力和獨特的創造力,畫出四個不同顏色的太陽。盛夏,烈日掃盡清晨晶瑩的露珠,照射着大地一直到黃昏,多麼沉重悶人的時光!人們懶洋洋的像失去了生命力。畫個綠綠的太陽吧!讓大地到處一片清涼。金秋,登高望遠,大地猶如茫茫的金海。它給人們獻上一個豐收、歡樂的季節。畫個金色的太陽吧,它會比春天更富有燦爛絢麗的色彩。寒冬,冷風颼颼,天冷得讓人縮手縮腳。畫個紅紅的太陽吧,人們都有這個希望。春天,大地復甦,萬物生長,山清水秀,鳥語花香。畫個彩色的太陽吧,給人驚喜,催人奮進。從課文裏,我們能體會到作者善良的心地和美好的心願。課文語言優美,朗讀起來讓人感到親切、愜意,很適合背誦。

那麼,通過本文的教學要達到三個預期的教學目標:1、認識“掛、街”等13個生字,會寫“園、因”等6個字;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並背誦課文;3、感悟作者通過畫太陽要表達的心願是什麼。

可以説這位老師在今天的這節課裏沒有達到預期的教學目標。每一個環節都如蜻蜓點水:沒有落實識字教學,沒有加強朗讀訓練,那就更不要説感悟作者的寫作意圖了。那麼,我們應該怎樣教學像這樣語言優美、貼近兒童生活的文章呢?下面談一點自己的看法:

?語文課程標準》強調,要加強朗讀的訓練,要把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貫穿於各個學段之中。在課堂中,教師要注意訓練學生的朗讀,要把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作為訓練的重點,課上要捨得花時間,要讓學生一遍一遍地讀,通過自由讀、同桌互讀、指名讀,教師朗讀示範、領着學生讀等形式。最終要讓學生把語文課文讀正確、讀通順、讀流利,最好是能讀出感情。下面我想就這位老師所執教的《四個太陽》為例談一談如何加強朗讀的訓練:

首先要讀正確。低年級的小朋友年齡小,對故事猶其感興趣。所以我覺得教學這類的課文,教師首先要創設一個故事情境:“你們知道太陽是什麼顏色的嗎?有一個小朋友,他畫了四個太陽,它們是綠綠的太陽、紅紅的太陽、金黃色的太陽,還有一個彩色的太陽。(教師邊説可邊在黑板上用簡筆畫示意)他想把這四個太陽分別送給春、夏、秋、冬。這是為什麼呢?大家認真讀了課文,就會明白了。”這一環節的設計目的是用形象的太陽公公出場,親切又簡單的語言,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形象性,使學生產生好奇感,為學習下文做鋪墊。接着可讓學生按照自己喜歡的方式自由朗讀課文,然後就是小組相互讀課文,正音和教師的檢查。主要是檢查字音是否讀準,是否掉字和添字。

然後要讀流利。在讀正確的基礎上要引導學生把課文讀流利。我們應該這樣引導學生:課文裏給小朋友們介紹了哪四種太陽呢?默讀課文,思考:“你最喜歡哪個太陽就找到相關的`段落多讀幾遍。”這一次讀。學生對課文有了一個整體的感知,並互相讀自己喜歡的段落,直至把課文通順、流暢。在此基礎上還要讀出對語言文字的感悟,對文章的理解。雖然是低年級,這一步必不可少,否則就會走入泛泛讀讀的誤區,但這一步不是分析課文,而是根據課文的具體內容,用生動有趣的形式幫助學生去感悟語言。我覺得應該這樣引導學生讀課文:“課文讀通順了,現在能誰能説説你最喜歡哪個太陽嗎?老師這裏有四個太陽,你能説説嗎?”可出示四個不同顏色的太陽。這樣,語言文字化作生動活潑的圖畫,從而幫助學生理解了課文。課文的語言在這樣的交際運用中內化成了學生自己的語言,能幫助學生真正讀懂課文。

最後要讀出感情。在讀流利的基礎上,指導學生讀好課文,讀出感情,學生在前面大量的語言實踐的活動中獲得了情感的體驗,對課文有了自己的感悟,便能逐漸讀出感情並熟讀成誦。

語文教學還有一個重要的任務就是認字學詞,積累語言。識字教學是閲讀和寫作的基礎,是語文教學的一項重要的任務。識字教學相對於國小低年級的學生來説是非常枯燥的,如果不採用一定的方法,那麼新課程標準規定的第一學段的識定量1600——1800個就只會成為一句空話。《四個太陽》這篇課文裏有13個生字需要認識,有6個生字需要書寫。識字量很大,如果不採取一些方法的話,那麼就很難達到預期的教學目標。俗話説,“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這節課中,這位老師也是想試圖通過遊戲來調動學生的學習漢字的積極性。但是她用的不夠,只是採用了一個“摘蘋果”的遊戲來讓學生鞏固識字,學生在課堂根本就沒有其它識字和寫字的時間,如果按照這種教學方法,學生的識字是一定有問題的。那麼,我們到底該如何落實識字教學呢?這位老師佈置預習漢字並檢查,這個環節是好的。這樣,學生就會養成自主識字並發現識記的方法。不過,在此基礎上,教師要通過各種各樣的活動或者説是遊戲讓學生進行識記鞏固。如:編兒歌、“開火車”、猜謎語等遊戲是我們在課堂裏常用到的。這樣來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學生邊玩邊學,邊學邊記。識記效果會大一樣的。

小組同學合作交流,説一説你最喜歡的太陽,説一説你最喜歡的季節。選一個最喜歡的季節畫下來。通過畫一畫,學生展開想象的翅膀,這樣他們既動腦又動手,增強了趣味性,鼓勵學生拓展思路,使學生對文章理解得更深刻,培養了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接着還可以抽時間展示小組作品,師生共同評議。這樣就運用了創造性思維,擴大學生的知識面,使學生動腦思考,思維得到發展,並培養了學生的創新精神,從而體現了語文探究的學習方式。

第3篇

今天我執教了《四個太陽》這篇課文的第二課時。通過四次與不同班級的孩子合作上課,讓自己對平時的教學思想和具體的教學行為進行了審視。在一節課中,我們究竟該去怎樣選擇教學內容、怎樣幫助孩子去弄懂他們心中的疑惑、如何讓自己的教學行為更加有效呢?這次活動給了自己一個好好琢磨、細細推敲的機會。通過一次次的嘗試與取捨,才讓自己明白了什麼才是一節課最重要的東西,才明白有時自己看似完美的想法其實根本不合學生的口味。雖然這一過程有些折磨人,但對於教師的成長大有裨益。它讓我的腦子裏又浮現出曾經經歷的點點滴滴,記憶深處印跡最深的仍是曾經的那些磨課經歷,那是一種理性的'審視,那是一種對教學的無邪追求,我想只要能經歷這樣的過程,自己的教學一定會變得逐步走向成熟。感謝那些默默幫助過我的同仁,感謝那些與我針鋒相對碰撞的同行者。

通過這次執教,我覺得還有很多想法需要與大家一起分享,一起探討。

一、閲讀內容的取捨要得當。對於這篇課文來説,我想把教學重點放在”感受四個太陽的不同形象與作用、明白小朋友美好的願望“這兩個問題之上。通過課堂的實際效果來看,説明自己的判斷走向基本正確。我覺得這就是自己的理解,站在學生的角度他們也應該明白作者畫這四個太陽的動機是什麼。作為一年級的孩子來説,應該學會用自己的繪畫、語言、肢體等來表達自己內心的想法,學會表達不正是語文學習的最高目標嗎?因此合理選擇教學內容是上好一節課的開始。

二、讀時別”霧裏看花“。第一次教學時,我總是怕示範,怕戴上”牽引痕跡明顯“的帽子。結果可想而知,一節課下來孩子們的朗讀根本沒有進步,雖然讀了一遍又一遍,但孩子們越讀越糊塗,都不知道老師究竟在讓他們幹什麼。最終孩子們沒能到達我希望他們到達的目的地,原本想象中的模糊處理真的把孩子們弄糊塗了。下來之後,同組的老師都説我太高估孩子的能力了,一年級的孩子需要的是具體的、細小之處的點撥。後面的教學中我用心確定了朗讀指導的重點,在這些地方耐心地進行老師示範、同學互相學習,並把具體的朗讀方法和技巧清清楚楚地傳授給學生,孩子們明白了那些重難點句子該怎麼讀,從哪些詞語入手去理解和感悟句子。讀需要”明明白白“而不是”霧裏看花“。

三、與文本的對話要徹底。這篇的課文文字很淺顯,比較容易弄懂意思。但我覺得光明白文字的表面是不夠的,穿透文字,看到文字背後的畫面和作者的內心世界更重要。因此在教學中我把部分時間放在了把語言形象化上,通過各種對應的畫面把文字動起來,讓文字活起來,通過情境的創設讓語言生活化、形象化,在理解的基礎上再讀才能表現出這些文字該表現出的意境。例如通過絢麗的畫面把孩子帶進秋天的田野和果園,帶進寒冷的冬天,帶進多彩的春天,讓語言變得更加豐滿,更貼近孩子的生活。沒有與文本的徹底對話,孩子們只能停留在文字的表面。

輪課雖然已經結束,但關於這篇課文的思考卻未停止,怎樣讓課堂生動起來,怎樣讓朗讀指導更簡便易行,怎樣讓語言在孩子們的頭腦中留下深刻的印象,還有很多值得探討的問題正等着我們去解決,關於課堂教學的更多思考還僅僅是個開始。

第4篇

四個太陽教學反思:《四個太陽》是新課標人教版一年級語文下冊《識字5》的第一篇課文,講述了一個小孩子畫了四個不同的太陽,給人們帶去歡樂的故事,從課文裏我們能體會到小主人善良的心地和美好的心願。下面是我對《四個太陽》的教學反思:

在教學《四個太陽》時,我首先利用四幅分別畫有不同顏色的四個太陽的圖畫巧妙地創設出情景去喚醒學生的生活經驗,讓學生去猜一猜什麼顏色的太陽配給什麼季節,那學生到底猜對了沒有呢──讓我們趕快去課文中找找答案吧!”學生立刻有滋有味地讀起了課文,這是我引導學生第一次讀課文,並要他們從課文中找有關的詞句來驗證自己的猜測,目的是讓學生去觸摸,去感受語言文字。

然後,請每個學生自己練習朗讀全文,朗讀時可以選擇自己喜歡的.一個自然段多練習練習,並讓同桌聽聽你有沒有把喜歡之情讀出來。這是引領學生第二次與文本親密接觸。這裏訓練的主要目的在於提高學生的朗讀興趣,並讓學生學會傾聽。

在《四個太陽》的內容學習過程中我設計不同要求、不同層次、多種形式的讀,以讀為主,以讀代講,讓學生在讀中感知,讀中體會,讀中思考。

如在教學“金黃的太陽”一段時,我先請喜歡這一段課文的學生讀完此段後,讓學生説説“到了秋天,小畫家為什麼把太陽畫成了金黃色?然後用課件演示了“秋日果園碩果累累,落葉飄飄”的景象,請學生在邀請説話的情景説話中指導朗讀,促進學生更好地體會到了“金黃的太陽”給人的喜悦、歡樂。又如在教學夏天“綠綠的太陽”時,我在充分讓學生感受夏天炎熱的情景後,並藉助課件的演示對學生進行朗讀的指導。

語文課程標準提出,在發展語言的同時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激發想像力和創造潛能。所以在設計本課教學時我試圖在活動化的教學時空裏,讓學生學習教材,又不拘於教材,融化教材,又能超越教材,給師生營造開放的課堂環境,提供激發想象、即興創造的空間,讓學生生活在自己的想像王國裏馳騁。

如在教學“彩色的太陽”這一段時讓學生説説“春天,太陽是彩色的,它照到哪裏,什麼變成了什麼顏色。”有的説:“春天,太陽是彩色的,它照到柳樹上,柳枝綠了。”有的説:“春天,太陽是彩色的,它照到桃樹上,桃花紅了。”有的説:“春天,太陽是彩色的,它照到油菜花上,油菜花黃了。”有的説:“春天,太陽是彩色的,它照到大海上,海水更藍了。”這一設計使學生從書本世界迴歸於生活世界,當學生感悟到了“春天的色彩”後,課件演示“春景”圖片,鼓勵學生用學過的四字詞組來描繪春天的景色,在這個過程中讓學生體會到春天是一個多彩的季節,感悟到小畫家想象之美。這樣既有新舊知識的聯繫,又有再造想象的昇華。

第5篇

語文課程標準提出,在發展語言的同時發展思維能力,激發想像力和創造潛能。在教學金黃的太陽一段時,我先請喜歡這一段課文的學生讀完此段後,讓學生説説到了秋天,小畫家為什麼把太陽畫成了金黃色?有的説:樹葉黃了。有的説:梨子成熟了,變黃了。還有的説:田野裏稻子黃了。這一問如一石激起千層浪,激活了學生潛在的想象力。接着指導朗讀果園裏,果子熟了。指名學生讀,對於讀得好的學生我隨機作了這樣的朗讀評價,通過評價語來激發學生的朗讀興趣,併為後面的互動表演做好了鋪墊。然後用課件演示了秋日果園碩果累累,落葉飄飄的景象,請學生上台和老師一起即興想象表演落葉邀請小夥伴品嚐水果的情景,當我説道:落葉妹妹,你好!我是小魚姐姐,聽説果園裏有許多果子成熟了,你能向我介紹一下嗎?

學生馬上如數家珍:有紅紅的蘋果,黃黃的.梨,還有一串串的紫葡萄。從學生的回答中讓我感到課堂上教師的評價語運用恰當,有着一舉兩得的作用。同時也讓我感到這師生互動表演既起到了示範引導的效果,又誘發了學生表演的興趣,使學生在愉快的氣氛中、在美的情境中體會到了金黃的太陽給人的喜悦、歡樂。

第6篇

學生通過朗讀,能夠感悟作者通過畫太陽要表達的心願,這個教學目標不難實現。學會課堂上所教的知識,這不是學生學習的終結,也不是課堂教學的終結。課堂教學是為了學生更好地發展,尤其是讓學生的思維得以發展,要把文本拓展延伸。於是,我又問:“如果你是小畫家,你會怎樣畫太陽,把它送給誰呢?”

學生小組討論後進行彙報。有的説:“我想畫個彩色的太陽送給老師,希望老師做個五彩的夢。”有的.説:“我想畫個明亮的太陽送給盲人,希望他們都能看見東西。”有的説:“我想畫個綠綠的太陽送給小鳥,希望小鳥都有綠色的家園。”……學生個個開動小腦筋,説出了自己的想法,在積極主動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了對課文的理解,提高了想象力,還培養了學生的自信心和主動探索、團結合作、勇於創新的精神,實現了語文教學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有機結合。

而讓我驚喜的是:下課後,我正在批改作業,李雨桐、陳俊潔走到我跟前,送給我兩張畫,我一看,是兩個彩色的太陽!稚嫩的畫筆,純真的童心,讓我的心情久久難以平靜……

第7篇

師:好好讀讀這篇課文,老師相信小朋友們自己一定能讀懂的。

師:剛才讀這篇課文時,你們的腦海中是否出現了一幅幅美麗的畫面?

師:請小朋友們再圖文對照着讀一讀、想一想,然後説説什麼時候的太陽給你留下了最深的印象,你的眼前彷彿什麼?

生:我彷彿聽見高山上的樹木、田野裏的莊稼、街道上的人們、校園裏的小朋友們都在説綠色的太陽真涼快呀,曬在身上,舒服極了!

生:老師,我把自己想成一個果園的工人,金黃色的太陽讓我的果園邊的金燦燦的。我想請大家都到我的家裏來嚐嚐我種的水果。

生:我覺得我喜歡冬天的太陽,因為我很怕冷。天冷的時候,我站在操場上做廣播操的時候,懂得手和脖子都不敢伸出來。如果有了火紅火紅的太陽,它就會照得我暖烘烘的,這樣我們小朋友就不會再怕冷了。

師:那你眼中春天的太陽是怎樣的呢?你能用收集到的古詩、兒歌或者歌曲來説説春天、唱唱春天嗎?

師:假如現在你也是一個小畫家,你們心中的太陽是怎樣的.呢?

生:我心中的太陽應該是粉紅色的,因為它可以把桃花姐姐變得更加漂亮!

生:我想畫一個白色的太陽,這樣它就不會把我隊的學娃娃曬死了。

生:我想畫一個香香的太陽,讓太陽公公把我家門口的那條河變得香噴噴的。

師:小朋友們真聰明,老師什麼也沒説,你們就自己讀進文中去了。在我們每個人的心中都有一個最美的太陽!想把這段話讀好背下來嗎?

閲讀教學中,誰是真正的主人?我們該扮演什麼角色?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教師是學生學習的促進者。所謂促進者,指教師從僅作為知識傳授者這一核心角色中解放出來,促進以學習能力為重心的學生整個個性的和諧、健康發展。《語文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閲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的對話過程。“因此,教師要充分相信學生,要給學生自主閲讀探究的空間,要讓學生先與文本充分交流之後,再與老師、同學合作交流。

在教學中,我從激發學生閲讀動機,到點撥學生想像畫面,再到組織學生進行交流,體驗、感悟,一直到最後鼓勵學生朗讀、背誦。學生自始至終處在一種要讀、願想、搶説、樂背的良好氛圍之中。引導學生獨自走進文中,充分地與文本進行對話後,學生各自構建起了自己獨特的閲讀表象,產生了富有個性的閲讀體驗。我深諳這樣一個道理,那就是學生是閲讀真正的主人,閲讀是學生自主的實踐活動,是讓學生在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的體驗與理解。《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老師是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和引導者。“所以我嘗試着放開手腳,拋棄顧慮,多給學生創設展示自我、超越創新的機會。只有這樣,學生才能進行自主探究與合作交流,才會有更多的自主閲讀的空間,在與教師、文本之間不斷的對話過程之中,掌握閲讀方法、養成閲讀習慣、形成閲讀能力。

第8篇

?四個太陽》富有想象力,充滿了兒童情趣,畫出四個不同顏色的太陽分別送給“夏、秋、冬、春”,表現了作者希望一年四季時的美麗、處處舒適的善良的心地和美好的心願。

學生對於太陽並不陌生,可是不同顏色的四個太陽,卻是學生見所未見的。在教學中,我充分利用學生對美好事物的喜愛之情,結合他們對課文內容的掌握,適時引導學生藉助畫面,用自己的語言表達課文內容,提高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抓住文章內容充滿童趣、語言簡潔、優美的特點,圍繞着“動腦筋,有創新”設計教學,積極創設學習情境,引導學生從讀入手,感知理解課文內容,進而培養學生善於思考、善於表達的能力。

閲讀教學第一是讀,第二是讀,第三還是讀。於是,在內容學習的過程中我就設計不同要求、不同層次、多種形式的讀,以讀為主,以讀代講,讓學生在讀中感知,讀中體會,讀中思考。如在教學“金黃的太陽”一段時,我先請喜歡這一段課文的學生讀完此段後,讓學生説説“到了秋天,小畫家為什麼把太陽畫成了金黃色?然後用課件演示了“秋日果園碩果累累,落葉飄飄”的景象。在邀請説話的情境中指導朗讀,促進學生更好地體會到了“金黃的太陽”給人的喜悦、歡樂。又如在教學冬天“紅紅的太陽”時,我在充分讓學生感受冬天冰天雪地、寒風刺骨的情景後,藉助課件的演示對學生進行朗讀的指導。

七八歲的孩子,是一株株的`幼苗,讓他們在想象中創造,在想象中積累是十分必要的。因此在學完課文後,我讓學生利用準備的材料,畫一個自己喜歡的太陽,並想一想你要把它送給誰?為什麼要這麼畫?接着播放音樂“種太陽”。學生邊聽邊畫太陽,最後展示作品,發表想法和意見。此時,配樂畫面,表達交流,把美術、音樂和語文學科有機地結合起來,學生的想象力無疑插上了翅膀,學生們的眼亮了,語言也閃光了。有的説:

“我畫了個藍色的太陽送給大海,讓大海藍得像寶石。

“我畫了個心形太陽送給災區兒童,讓災區兒童感受温暖的愛心。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