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心亭看雪教學反思8篇 雪景中的教學反思:湖心亭隨筆

來源:巧巧簡歷站 3.25W

“湖心亭看雪教學反思”是一篇由某位教師撰寫的反思文章。在湖心亭觀雪時,作者想到了自己的教學方法,開始反思自己的教學方式並提出了優化建議。文章中深入剖析了教育教學中的一些難點問題,值得教育者們借鑑。

湖心亭看雪教學反思8篇 雪景中的教學反思:湖心亭隨筆

第1篇

合宜的教學內容需要由文章體式來確定,恰當的教學環節應當從學生的閲讀起點展開,這是王榮生教授界定的課堂教學設計的核心內容。那麼《合歡樹》從體式來看,是一篇散文,披文入情,理解文章藴含的感情就是本文主要的學習內容。從學生的閲讀起點——他們的理解和困惑來展開文章,設置四個環節,主要是引導學生的活動,使他們深入細緻的研讀文本,從文中體驗情,步步深入,經由思抵達詩,使學生的體驗和感受得到提升,並使這種體驗和感受在課堂實踐中讓學生自己抒發出來。同時我對這堂課的設計還遵從了周慧娟老師對閲讀教學課堂的指導思想:在一個方面深挖細嚼,尋求突破,而不能面面俱到,浮光掠影。當然,我還參閲了大量的課例和教學實錄,從中汲取了很多的啟發。特別借鑑的是王開東老師的深度語文教學思想和他《合歡樹》的教學實錄。

本課的基本教學理念可以概括為:基於文本,經由方法,歸於情感,達成思想。

對於一堂課,大家習慣於討論怎麼教,我們往往在評課的時候問,講的怎麼樣?其實從主體性的角度來講,如果我們真正承認學生的主體地位,對於一堂課,我們應該問的是這堂課學的怎麼樣?。根據王榮生教授的觀點,教什麼永遠比怎麼教重要的的多。並且,教什麼往往決定了怎麼教。我們目前的公開課,展示課,不管是執教者還是評教者,反覆琢磨的是教學技巧、教學藝術、教學風采,教學模式。新課改後,又增加了教學理念,但教學理念又被片面理解為教學方法。主張平等對話、體驗探究式學習的理念沒有錯,強調學生學習的主體性地位也沒有錯。關鍵是怎麼樣才算落實了這種理念。一個教師的真正水平,是看他的教學設計,看他的教學內容,而不是課堂上表現出來的外在基本素質,我不是説上述基本素質不重要,我想説的是對於教師,最重要的素質是對文本的解讀能力,對文本解讀的深度和廣度,他能把一種什麼樣的知識和能力教給學生。

語文課應該教什麼,長期以來一直稀裏糊塗,缺乏專業標準。這導致了即使同一篇課文,不同的老師在教授不同的內容,傳遞不同的理解,而缺乏共同的尺度。語文教學的內容問題,才是語文教學的核心問題。一篇具體的課文到底應該教什麼,哪些是最合宜傳授給學生的知識,如何據此確定教學目標?一節課之教學內容與單元教學內容乃至整個語文課程構成何種關係?教學目標與教學策略構成何種關係?這種追問,將會使教師將關注的重點聚焦於本體性知識,並真正理解課程的意義。一旦完成了這種轉變,為觀賞表演而進行的公開課,意義就消失了。

基於對課程問題的這種認識,我對《合歡樹》做了以上的設計,先由學生提出問題,將學生的問題作為課堂教學的起點,這樣做是有很大的難度的,因為學生的問題無法預設,教師必須具備很強的課堂駕馭能力。就這堂課的實際授課效果來看,基本上達到了我預期的目的。學生提出問題,然後引導學生披文入情,深入分析文本中作者所傳達的對母親的那種懷念、熱愛、遺憾、愧疚的複雜情感。課堂基本上做到了把課堂還給學生,尊重了學生的主體地位,體現了新課程的理念。雖然課堂上沒有表面繁榮的熱烈場面,但學生的思維是每時每刻都在快速運轉的,這正是真正意義上的活躍。同樣也是基於這樣的認識,我沒有把這堂課定位於一般的展示彙報課,而是想把它上成一堂常態課,來重點凸顯教學內容的重要性。極力驅除課堂表面的繁華而追求學生思維的波滾浪湧是我想要達到的目標,這樣的理念和設計應該説是基於對語文課程的科學理解,但作為一堂被展示的課,可能缺少了幾許觀賞性。緣此,課堂上反映出來的問題主要有以下幾點:

第一、對學情的預設不夠。放手讓學生質疑無疑是先進的教育理念,但是對學生提出的各種問題缺乏足夠的預設。上課之初,我認為二高的學生能提出質量較高的問題,這樣可能增加上課的深度,最終促成整堂課的質量提升。但對學生提出的一些細碎的問題缺乏足夠的預設,以至於造成一些瑣細問題沒有得到落實。

第二、學生課前預習不夠。講課之前沒有和學生見面,沒有佈置預習任務,學生普遍沒有認真預習課文,以致於課堂上學生對問題的回答缺乏文本基礎。在課堂上沒有呈現出熱烈活躍的課堂氛圍。

第三、我認為自己對新課程的理念貫徹的還不是十分透徹,看到學生回答問題不理想,就急於把自己的設計思路呈獻給學生,課堂的開放性沒有達到應有程度。在一定程度上限定了學生思維。

第四、課堂設計流程稍顯單調,引導學生探討文本環節佔了整堂課的三分之二時間,這一環節的主要做法尚停留於生談師説階段,沒有充分調動學生動筆,做到聽説讀寫樣樣俱全。

反思整堂課,個人認為給我的教訓還是很深刻的,由於沒有系統學習過新課程新理念,只是對新課程有些膚淺皮毛的理解,所以在課堂上不能把新理念得心應手的加以嫻熟的運用。問題是前進的先導,語文課永遠是遺憾的藝術,這堂課對我的最大價值和意義是使我明白了我今後努力的方向。近十餘天來,我一直在努力反思,並對自己的專業成長進行一個認真的規劃。

20xx年我忙碌異常,也收穫頗豐,在《中國教育報》、《教師博覽》《山西教育》、《教育時報》等專業報刊發表20餘篇教育教學論文,我同樣也對自己的這堂課躊躇滿志,滿心希望通過這堂課給我的20xx年做一個滿意的收束,但20xx年歲末的這堂課並不令我滿意,但是,這堂課可能比我一年中所獲得的各種獎項和榮譽對我更加有意義。新的學期裏,我會通過網絡、書籍、請教專家和學科教研員等各種途徑認真學習新課程理論,對語文課程的整體框架有一個清晰的認識,對語文課堂教學設計重新定位,使自己的語文教學實踐更加科學化,並在教學實踐中取得真正的成功。最近兩天我從網上訂購了王榮生教授的全部著作,李海林教授的《言語教學論》,新的學期,我要邁開自己的真正專業成長的步伐。做一個專業的教育者,從做一個專業的語文老師開始。

湖心亭看雪教學反思8篇 雪景中的教學反思:湖心亭隨筆 第2張

第2篇

抓住常規教學,認真地上好每一節課,力求提高課堂效率,這是對教師的最基本要求,也是對教師的最高要求。認真備好每一節課,要翻閲教材、教參、教輔用書,力爭做到把老師知道最多的知識,教材中所藴含的所有要點,知識的重點、難點和關聯點都備出來,有條不紊地傳授給學生。抓住課堂教學主陣地,認真組織課堂教學,積極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一定要抓住課堂上的45分鐘,提高課堂教學效率,這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關鍵所在。

上好課,注重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同時,也要對學生掌握的知識及時反饋,過關檢查,在每一節上課前,老師就要對學生所學的舊知進行複習提問,這樣既檢查了學生以前知識的掌握情況,又起到新舊知識的銜接的承上啟下作用。可謂是一舉兩得。就是平時我們所説的温故而知新。

加強會考、新課程改革等信息的收集和處理,關注會考命題趨勢,在平時的課堂滲透中招意識。九年級的教學工作是直接面對會考考試。做為九年級教師不能只顧眼下,閉門造車,不去學習來了解新信息。因此,我經常瀏覽時下最新的教學參考、雜誌,多留意會考考試方面的信息,便於更好的把握會考命題的趨勢,力爭在平時的教學中滲透中招意識,教給學生一些基本的技能和做題的方法。平時教學中,要不失時機地對學生進行綜合能力的培養,做到功在平時,形成習慣。

教給學生一些學習方法,讓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能在教學工作中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平時的教學中,在傳授知識時,也要教給學生一些學習方法,比如概括、歸納、比較、判斷等諸方面的綜合能力,讓學生養成勤於複習舊知,善於總結歸納,做題條理清晰,規範等良好的學習習慣,都是做為畢業生必備的技能。教師平時訓練的好,不致於在考試中顧此失彼。

最後,我用荷蘭著名的繪畫大師梵高的名言作結:相信我吧,在藝術問題上,下面這句話是真實的:老老實實是最好的辦法,寧肯不厭其煩地嚴肅鑽研,而不要投機取巧、譁眾取寵。

第3篇

比例的意義是在學生對比的意義、性質和比值的意義以及求比值的方法有了較充分認識的基礎上進一步學習的。掌握這部知識將為進一步學習正、反比例的意義,用比例的方法解應用題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由於經過了很長的時間,學生的知識有了一定的遺忘,而本課的學習是建立了上冊比的基礎知識上學習的,所以在教學前,我先給學生複習了比的知識。什麼叫比?什麼是比值?怎樣求比值?怎樣化簡比?而組成比例的兩個比比值相等,所以求比值 就變得非常重要,我就讓學生練習了幾題求比值的習題,既複習了以前的知識,又為本節課的學習提供了很好的幫助。為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促進學生有效學習。

在學習比例的意義時,我先讓學生根據要求親自動手寫人以兩個數的比,並求出比值。然後,分析這些比的比值,看發現了什麼?在學生充分感知的基礎上,揭示比例的意義。在此同時還要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理解比值相等時組成比例的核心,在判斷兩個比能不能組成比例時,關鍵看這兩個比的比值是否相等。為強化理解在這時我安排了兩種形式的練習:1、判斷。2、組比例。最後通過小組討論:比與比例的聯繫與區別,並揭示數學知識不是孤立的,而它們之間都存在着密切的聯繫讓學生通過自己的分析、思考、概括出了較為簡潔的數學概念,學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參與課堂的主動性被充分調動。

第4篇

本堂課主抓關鍵詞痴,以朗讀貫穿課堂,同時引用史料,基本達到了教學目的。

導入部分以一副雪景圖為例,引發學生對雪的感悟,説到對古詩的記憶,大家都很自然的想到了柳宗元的《江雪》,它以其清遠的意境、孤高的情懷讓世人讚歎,從而引出明末清初的文學家張岱關於雪的文章——《湖心亭看雪》。

帶着舟子是如何評價張岱的?這個問題聽完視頻朗讀,學生很容易就找到了關鍵句子莫説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緊接着又用一個問題用一個字概括呢抓住了本課的核心詞語——痴。我們現在所理解的痴是痴呆、傻子的意思,張岱肯定是不會作此解釋的,從而就激發了學生一探究竟。

接着一讀文,找痴行,初悟痴心。很多學生都找到了獨往湖心亭看雪這一句,我順勢一問,下雪天去外面看雪,這樣的舉動是痴的嗎?是傻的嗎?學生都笑了,此時,他們領悟過來,是在大雪三日的情況之下,湖中人鳥聲俱絕,夜晚還獨自一人去湖中賞雪,加上如此條件,才是痴行,同時這個獨字又體現出了作者的孤獨、孤傲。

二讀文,品痴景,再悟痴心。主要抓住本文的寫景句,其一為霧凇沆碭,天與雲與山與水,上下一白,三個與字,能否去掉了?在解決這個問題的時候,儘管很多學生沒有見過茫茫雪景,不過,他們發揮想象,能夠領悟到萬物融為一體的蒼茫意境。其二湖上影子,惟長堤一痕,湖心亭一點,與餘舟一芥,舟中人兩三粒而已也用了一個對比體味對於量詞的運用,分別改為惟長堤一條,湖心亭一座,與餘舟一艘,舟中人兩三個,在笑聲中,學生比較容易理解借縮小的量詞來表現人、物渺小,與蒼茫浩大的天地形成對比的藝術效果。

三讀文,議奇遇,三悟痴心。主要是抓住金陵人這個特殊的具有歷史意義的詞語來理解作者。當然這個金陵人的發現也是破費工夫的。請學生把目光鎖定到酒後話別這句話,問他們能不能發現什麼問題,大家都沉默不語,這時,我換一種方式——如果我問你叫什麼名字,你答你是順德人,行嗎?學生恍然大悟,找到了作者答非所問的地方,也把視線聚集到了金陵人,再讓學生説説金陵的歷史地位,以及見解張岱的身世,也就能理解張岱的故國之思了。再聯繫《紅樓夢》中所説——滿紙荒.唐言,一把心酸淚,至此,學生較容易理解作者所説的痴了。

本堂課在上課前花了長時間備課,上完課,自己覺得比較舒暢,學生也跟着老師的節奏,用一課時,在規定時間內完成了教學任務,像類似比較短小的文章,大可不必字字解釋,句句翻譯,抓住文章的核心,一一拓展,會受到更好的效果。

當然,沒有任何一堂語文課是完滿的,首先,本文巧妙的將記敍、描寫、抒情三種表達方式融為一體,體現了作者高超的寫作藝術,我只是給學生總結了出來,沒有先讓學生感知再讓學生去總結,這樣的理解會更深刻;其次,對於白描手法的處理,定義給學生講的比較抽象,學生較難理解。

第5篇

勾股定理的探索和證明藴含豐富的數學思想和研究方法,是培養學生思維品質的載體。它對數學發展具有重要作用。勾股定理是一罈陳年佳釀,品之芬芳,餘味無窮,以簡潔優美的形式,豐富深刻的內涵刻畫了自然界和諧統一關係,是數形結合的優美典範。

教學中我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以知識為載體,以培養能力為重點。為學生創設“做數學、玩數學”的教學情境,讓學生從“學會”到“會學”,從“會學”到“樂學”。

我讓學生課前查閲有關勾股定理資料,學生對勾股定理歷史背景有初步瞭解,學生充滿自信迎接新知識《勾股定理》學習的挑戰。

學生查得資料:世界許多科學家尋找“外星人”。1820年,德國數學家高斯提出,在西伯利亞森林伐出直角三角形空地,在空地種上麥子,以三角形三邊為邊種上三片正方形松樹林,如果有外星人路過地球附近,看到這個巨大數學圖形,便知道:這個星球上有智慧生命。我國數學家華羅庚提出:要溝通兩個不同星球的信息交往,最好利用太空飛船帶上這個圖形,併發射到太空中去。

畢達哥拉斯是古希臘數學家。相傳2500年前,畢達哥拉斯在朋友家做客,發現朋友家用地磚鋪成地面反映了直角三角形三邊的數量關係。

我講畢達哥拉斯故事,提出問題。學生獨立思考,提出猜想。我配合演示,使問題形象、具體。教學活動從“數小方格”開始,起點低、趣味性濃。學生在偉人故事中進行數學問題的討論和探索。平淡無奇現象中隱藏深刻道理。

“問題是思維的起點”,一段生動有趣的動畫,點燃學生求知慾,以景激情,以情激思,引領學生進入學習情境,學生帶着問題進課堂。

例如:一架長為10m的梯子ab斜靠在牆上,若梯子的頂端距地面的垂直距離為 8m. 如果梯子的頂端下滑 2m ,那麼它的底端是否也滑動 2m ?

儘管學生講的不完全正確,但培養了學生運用數學語言進行抽象、概括的能力,學生經歷了應用勾股定理解決問題的思考過程,學生增長了知識,學生增長了智慧。

例如:《九章算術》記載有趣問題:有一個水池,水面是邊長為10尺的正方形,在水池的中央有一根新生蘆葦,它高出水面1尺,若把這根蘆葦拉向岸邊,它的頂端恰好到達岸邊的水面,問這個水池深度和這根蘆葦長度各是多少?

我通過“著名問題”探究,讓學生了解勾股定理的古老與神奇。問題本身具有極大挑戰性,激發了學生強烈求知慾,激發了學生探究知識的願望。學生討論交流,發現用代數觀點證明幾何問題的思路。我配以演示,分散了難點,培養了學生髮散思維、探究數學問題的能力。

我拋磚引玉介紹趙爽弦圖,趙爽用幾何圖形截、割、拼、補證明代數恆等關係,具有嚴密性,直觀性,是中國古代以形證數、 形數統一的典範。趙爽指出:四個全等直角三角形拼成一箇中空的正方形,大正方形面積等於小正方形面積與4個三角形面積和. “趙爽弦圖”表現了我國古代人對數學的鑽研精神和聰明才智,它是我國數學的驕傲。這個圖案被選為20__年北京召開的國際數學家大會會徽。

隨後展示了美國總統證法。1876年4月1日,美國伽菲爾德在《新英格蘭教育日誌》發表勾股定理的證法。1881年,伽菲爾德就任美國總統,為了紀念他直觀、簡捷、易懂、明瞭的證明,這一證法被稱為“總統”證法。

我感覺學生是小小發明家。學生在建構知識的同時,欣賞作品享受成功的喜悦。

練習設計我立足鞏固,着眼發展,兼顧差異,滿足學生渴望發展要求。練習有基礎訓練,變式訓練,會考試題,引出勾股樹,學生驚歎奇妙的數學美。課內知識向課外知識延伸,打開了學生思路,給學生提供了廣闊空間。數學教學變得生機勃勃,學生喜歡數學,熱愛數學。

我讓學生講解蒐集資料,豐富了學生背景知識,體現了自主學習方式。我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激發了學生民族自豪感和奮發向上學習精神。我讓學生欣賞豐富多彩的數學文化,展示五彩斑斕的文化背景,激發了學生的愛國熱情。

課堂小結是對教學內容的回顧,是對數學思想、方法的總結。我強調重點內容,注重知識體系的形成,培養了學生反思習慣。

還隱藏着無窮的“萬有引力定律”和“勾股定理”……

第6篇

學會用教材教.教材只是教學的一個憑藉.學生通過對教材的學習,達到其中所藴含的知識和能力,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教學目標,因此教師就應該認真鑽研教材,創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積極開發課程資源,靈活運用多種教學策略,引導學生在實踐中學會學習.

?"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這篇課文是人教版小語教材第十一冊第五單元中的一篇課文,主要寫作者在七八歲的時候,寫了人生中的第一首詩,媽媽對此的評價是"精彩極了",父親的評價卻是"糟糕透了";作者在"精彩極了"的鼓勵和"糟糕透了"的警告中,把握人生的方向,成長為一名著名作家,並且明白,父母兩個極端的斷言,其實是兩種不同形式的愛.文章語言平實,目的是讓學生通過學習感受愛,理解愛,明白鼓勵與批評在成長中的作用,懂得一些做人的道理.

課文的第二部分,有不少含義較深,具有哲理性和啟發性的句子,學生讀時,肯定會有所感,有所悟,同時也會有疑問.因此,教學時讓學生在讀,悟,寫,問,議的過程中,找出自己感觸較深的或難理解的句子,聯繫上下文或結合自己的生活實際,説出自己的感受,如學生在理解"多年來,我童年時聽到的兩種聲音一直交織在我的耳際,'精彩極了''糟糕透了'……"中的"交織"這個詞有困難時,我就設計了一個想象來引導學生理解:當作者的作品連連發表,而且好評如潮時,他會怎樣對自己説;當他的文章遭到讀者的批評,拒絕時,他又會如何對自己説呢 這樣憑藉教材中的教育契機,教師好好地發掘,利用,不但體現學生突破難點的過程,還培養了他們的想象能力,又對他們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起了正確的導向作用.

第7篇

?小鎮的早晨》這篇課文主要描寫了我國江南水鄉特有的美景,主要描寫桃源小鎮早晨的安靜,熱鬧與忙碌的特點,更抒發作者對改革開放給小鎮帶來巨大變化的由衷讚美。

這節課我設的重點是有感情朗讀課文,體會小鎮的特點,激發學生的對現實生活的熱愛;用學過的方法學習課文一些詞語。難點是體會先總後分的描寫順序,練習找中心句。縱觀主這節課的重難點的基本在課堂教學時都教好地落實:

首先,整體感悟,理清脈絡。我讓學生自由朗讀課文,邊讀邊想課文給你留下什麼特點?這是讓學生感悟小鎮早晨的特點,這是目標中的重點。

再次,我重點與學生一起學習第二自然段。讓學生找出描寫小鎮早晨安靜的句子,然後抓住重點詞感悟小鎮的安靜,從而讓學生抓住重點詞語朗讀小鎮早晨的安靜,從學生的朗讀知道學生已體會到小鎮早晨的安靜,有的學生更讀[內容來於斐-斐_課-件_園 ]得入情入境。在第二自然段,我引導學生理解什麼是中心句,然後引導學生作者又是從幾個方面來圍繞中心句寫呢?讓他們體會先總後分的寫作方法。

接着,我讓學生帶着兩個問題自己學生課文的三四自然段,讓學生練習找中心句和體會先總後分的寫方法。這一步都落實了讓學生找中心句和體會先總後分的寫作方法這一教學難點,也體現了學生是學習的主體這一理念。

最後,在理解詞語方面我運用多種方法讓學生靈活地理解詞語,而不是生搬硬套地強加給學生。如理解“遙遙相對”這個詞,先讓學生明白“遙遙”説明兩物體之間距離遠,“相對”呢,就請兩個學生出來做示範相對的概念。如“目不暇接”這個詞,我創設情景,讓學生融入小鎮熱鬧的場面,讓學生充當賣東西的人,問他們有什麼賣,然後體會東西太多,看也看不過來是目不暇接”這個詞的意思。還做了相應練習體會這個詞的意思:幸福超市的商品琳琅滿目,有——,有——,還有——……真叫人——!

但是,這節課有的目標還未落實,體現得不夠好的地方有如下幾點:

第一,教學某些環節事過於拖沓,特別是第二自然段分析得過於細緻,有些課堂生成的環節,未能充分考慮學生的年齡特點和現有認知水平,以至於學生啟而不發,擔擱了較長的時間,以至於後面某些環節未能充分展開。

第二、通過這節課,我還認識到自身的教學觀念還有待轉變,課堂應變還有待加強。課堂教學不能僅停留在實施教案的基礎上,要根據課堂中學生的具體學習情況及時調整教學方案,把學生學會當成自己教學的首要任務。

第三、這節課雖然學生能把小鎮早晨安靜的特點感悟後讀出來,但是朗讀的方式比較單一,還可以師生合作讀,師讀中心句,生讀分句,這更好讓學生體會先總後分的寫作特點了。

第8篇

本堂課主抓關鍵詞“痴”,以朗讀貫穿課堂,同時引用史料,基本達到了教學目的。

導入部分以一副“雪景圖”為例,引發學生對雪的感悟,説到對古詩的記憶,大家都很自然的想到了柳宗元的《江雪》,它以其清遠的意境、孤高的情懷讓世人讚歎,從而引出明末清初的文學家張岱關於雪的文章——《湖心亭看雪》。

帶着“舟子是如何評價張岱的”?這個問題聽完視頻朗讀,學生很容易就找到了關鍵句子“莫説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緊接着又用一個問題“用一個字概括呢”抓住了本課的核心詞語——“痴”。我們現在所理解的“痴”是痴呆、傻子的意思,張岱肯定是不會作此解釋的,從而就激發了學生一探究竟。

接着一讀文,找“痴”行,初悟痴心。很多學生都找到了“獨往湖心亭看雪”這一句,我順勢一問,下雪天去外面看雪,這樣的舉動是痴的嗎?是傻的嗎?學生都笑了,此時,他們領悟過來,是在“大雪三日”的情況之下,“湖中人鳥聲俱絕”,夜晚還獨自一人去湖中賞雪,加上如此條件,才是“痴行”,同時這個“獨”字又體現出了作者的“孤獨、孤傲”。

二讀文,品“痴”景,再悟痴心。主要抓住本文的寫景句,其一為“霧凇沆碭,天與雲與山與水,上下一白”,三個“與”字,能否去掉了?在解決這個問題的時候,儘管很多學生沒有見過茫茫雪景,不過,他們發揮想象,能夠領悟到萬物融為一體的蒼茫意境。其二“湖上影子,惟長堤一痕,湖心亭一點,與餘舟一芥,舟中人兩三粒而已”也用了一個對比體味對於量詞的運用,分別改為“惟長堤一條,湖心亭一座,與餘舟一艘,舟中人兩三個”,在笑聲中,學生比較容易理解借縮小的量詞來表現人、物渺小,與蒼茫浩大的天地形成對比的藝術效果。

三讀文,議“奇遇”,三悟痴心。主要是抓住“金陵人”這個特殊的具有歷史意義的詞語來理解作者。當然這個“金陵人”的發現也是破費工夫的。請學生把目光鎖定到酒後話別這句話,問他們能不能發現什麼問題,大家都沉默不語,這時,我換一種方式——如果我問你叫什麼名字,你答你是順德人,行嗎?學生恍然大悟,找到了作者答非所問的地方,也把視線聚集到了“金陵人”,再讓學生説説金陵的歷史地位,以及見解張岱的身世,也就能理解張岱的故國之思了。再聯繫《紅樓夢》中所説——滿紙荒.唐言,一把心酸淚,至此,學生較容易理解作者所説的“痴”了。

本堂課在上課前花了長時間備課,上完課,自己覺得比較舒暢,學生也跟着老師的節奏,用一課時,在規定時間內完成了教學任務,像類似比較短小的文章,大可不必字字解釋,句句翻譯,抓住文章的核心,一一拓展,會受到更好的效果。

當然,沒有任何一堂語文課是完滿的,首先,本文巧妙的將記敍、描寫、抒情三種表達方式融為一體,體現了作者高超的寫作藝術,我只是給學生總結了出來,沒有先讓學生感知再讓學生去總結,這樣的理解會更深刻;其次,對於白描手法的處理,定義給學生講的比較抽象,學生較難理解。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