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程的意義》教學反思7篇 昇華方程,感悟人生:一位文輯的《方程的意義》教學反思

來源:巧巧簡歷站 2.93W

《方程的意義》是中學數學中重要的知識點,其實際應用十分廣泛。本文回顧了在教學中常見的問題和誤解,並提供了一些反思和建議,以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和運用方程。

《方程的意義》教學反思7篇 昇華方程,感悟人生:一位文輯的《方程的意義》教學反思

第1篇

本節課,我利用課件進行教學,課前展示了一架天平,從學生認識天平平衡的特性導入新課,在新事物面前,學生學習積極性非常高,課堂上同學們積極參與,認真思考,提出疑問,順利掌握了方程的定義。上完這節課我的主要收穫如下:

1、用天平創設情境直觀形象,有助學生理解式子的意思

等式是一個數學概念。如果離開現實情境出現含有未知數的等式,學生很難體會等式的具體含義。通過天平平衡或者不平衡判斷出兩個物體的質量是否相等,天平圖創設情境,利用鮮明的直觀形象寫出表示相等的式子和表示不相等的式子,可以幫助學生理解式子的.意思,也充分利用了教材的主題圖。

2、通過不斷比較,總結特點,讓學生逐步建立數學模型

在對比總結中認識方程的主要特徵。在教學過程中,學生通過觀察和操作得到了很多不同的式子,在得到相關式子時,直接引導學生進行對比,分別總結出各自的特徵,最後我把方程的式子全部圈了出來,告訴學生,在數學上把這樣的關係式叫做方程,讓後讓學生自己總結方程的概念,學生們很自然就歸納出這一類式子的特徵,總結出了方程的概念,在自己的腦海裏建立起方程的數學模型。

3、數學要以學生的錯誤為資源,讓學生在反思中加深認識

在學生總結出方程的意義之後,自己列方程,並同桌互相檢查,有解決不了的問題全班交流,在交流過程中,學生對方程的理解偏差和用字母表示數含糊的知識都暴露了出來,通過指名學生髮言,學生在爭論中逐步明白了相關知識,以前沒問題的學生也在討論中深化了認識。

在建立方程的意義以後,我設計了根據情境圖寫出相應的方程,並在最後引入生活實例,從中找出不同的方程等題型,體現了層層遞進,由易到難、學生參與的很積極,也覺得很有趣。這一過程學生在生活實際中尋找等量關係列方程,進一步體會方程的意義,加深了對方程概念的理解,同時也為以後運用方程知識解決實際問題打下基礎。

1、對等式與方程的關係突出得不夠。對方程的定義中“含有未知數和等式”這兩個必要的條件強調不到位,導致學生在選擇題時有個別學生把y+24選擇為方程。

2、對學生“説”的訓練不夠,應該給學生更多的表述的機會

3、自己的課堂語言還不夠準確、不夠豐富,有待於提高。經常有人説“課堂教學是一門遺憾的藝術”,只有不斷的總結,不斷的反思,才有不斷的進步,也才能將遺憾降到最低點。

《方程的意義》教學反思7篇 昇華方程,感悟人生:一位文輯的《方程的意義》教學反思 第2張

第2篇

?方程的意義》是一節數學概念課,概念教學是一種理論教學,往往會顯得枯燥無味,但同時它又是一種基礎教學,是以後學習更深一層知識,解決更多實際問題的知識支撐,因此我們應該重視概念教學的開放性,自主性與概念形成的自然性。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數學教學,要緊密聯繫學生的生活環境,從學生的經驗和已有知識出發,創設有助於學生自主學習、合作交流的情境,使學生通過觀察、操作、歸納、類比、猜測、交流、反思等活動,獲得基本的數學知識和技能,進一步發展思維能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學生學好數學的信心。

?方程的意義》這節課與學生的生活有密切聯繫,因此在課始,採用學生生活中常見的蹺蹺板遊戲,讓學生感受到類似於天平的“相等”和“不等”。這樣在結合天平感受這種關係以及最終體會到方程中“相等”的'關係時,學生就會感受水到渠成。

因為五年級學生已經進入了高年級,是有一定的學習能力的。所以,認識方程中,我選擇了放手讓學生進行自學。並給出了一定的自學提綱:(1)是方程,我的例子還有。(2)不是方程(可以舉例)。(3)我還知道。這裏學生自學時是帶着自己例子進行思辨性的自學,所以感覺學生理解的還是比較的透徹的,在交流哪些不是方程時,學生理解了等式、不等式、方程之間的關係:方程一定是等式,等式不一定是方程,不等式一定不是方程等等。

根據數量之間的關係列出方程也是本節課的重點之一。同時,這點也是後續列方程解決實際問題的一個基礎。所以在出示實際問題列出方程時,我總是追問:你是怎麼想的?讓學生感受到搞清數量之間的關係是正確列出方程的前提條件。

另外,在練習的設計上,增加一些思維的難度和挑戰也是鍛鍊學生數學思維的一個常態化的工作。

當然這節課還存在一些問題,比如對等式的突出得不夠,學生“説”的訓練不夠,應該給學生更多的表述的機會。

第3篇

?方程的意義》這一課的教學。難點是區分“等式”和“方程”,為突破這一難點我這樣設計了這節課的教學過程。

本節課的設計充分關注了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結合具體的問題情境,引導學生通過操作、實驗、分析、比較,歸納出了方程的意義。教學中教師沒有將等式、方程的概念強加給學生,而是充分尊重學生原有知識水平,結合具體情境,引導學生分析數量間的相等關係,再用含有未知數x的等式表示出等量關係,並用天平平衡原理來解釋各數量之間的相等關係,使學生理解等式及方程的意義,尊重了學生年齡特點和認知水平。教學中為學生創設了多次問題情境,引導學生獨立思考和小組合作研究。如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出數量關係式,用含有x的等式表示數量變化情況等。

總之,本節課從學生認知規律和知識結構的實際出發,讓他們通過有目的的交流、討論,主動構建自己的'認知結構,一方面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熱情,另一方面使學生藉助集體思維,加深對方程意義的認識,激發了學生的探究慾望,培養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在今後的教學中:我們還要注意將“等式”和“方程”進行直接對比。以使學生理解和區分“等式”和“方程”。口算題引入鋪墊後,要再回過頭來充分利用。在講完“等式”和“方程”後再回到口算題上,將口算題通過變化由等式到既是等式又是方程,這樣進行對比使學生弄明白“等式”和“方程”的關係。

第4篇

?方程的意義》是一節數學概念課,概念教學是一種理論教學,理論性、學術性較強,往往會顯得枯燥無味,但同時它又是一種基礎教學,是以後學習更深一層知識,解決更多實際問題的知識支撐,因此這節課我重視了概念教學的開放性,自主性與概念形成的自然性。這節課是在學生熟悉了常見的數量關係,能夠用字母表示數的基礎上教學,但理解起來有一定的難度。數學教學過程,首先應該是一個讓學生獲得豐富情感體驗的過程,要讓學生樂學、好學,讓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下面就結合這節課,談談我在教學中的做法和看法:

課開始前,先來做一個抽撲克牌猜數字的遊戲,老師通過了解學生利用撲克牌上的數字“先乘2,再加上3,用所得的和乘5,最後減去25”得出的結果是50,很快猜出學生抽到的撲克牌是6。此時學生表現的很驚奇,此時,老師問“想知道老師為什麼能猜得這麼準這麼快嗎?是數學王國的“方程”幫了老師的忙。你想知道什麼是方程嗎?咱們就先從它(出示天平)學起。”遊戲的方式激起學生對方程的好奇心,激發學習本課的興趣。本課最後一環節的“遊戲揭密”不僅溝通了數學活動之間的聯繫,更使學生初步體會到方程作為一種數學模型在解決實際問題中的價值。

通過天平的演示:認識天平,同學們説天平的作用、用法。在這個環節要充分發揮低視的動手能力,注意了對學困生的引導,在這個方面給學困生了更多的機會去接觸天平,起碼讓他們對天平建立起一個初步的認識。通過對天平的觀察得出許多式子。讓學生合作交流觀察式子進行分類,得出等式的概念,通過比較等式與方程,以及不等式與方程的不同,得出方程的概念,體現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從實際情景中列出等式和不等式,讓學生用數學的符號把要説的話(兩件事情等價)表達出來,使學生經歷用數學的簡潔方式表達生活現象的過程,不僅使學生初步感知了方程的表現形式,更滲透了建模思想。在此教學過程中,教師啟發誘導學生髮現知識,充分發揮學生的學習潛能,將有一定難度的問題放到小組中,採用合作交流的方式加以解決,逐步的引導學生對問題的思考和解決向縱深發展,有利於培養學生的傾聽習慣和合作意識。

讓抽象的方程定義融入一種生動的思辨情境中,使學生在對“被墨跡掩蓋了的式子是不是方程”的合理解釋中,形成對方程外部特徵的深刻印象。不僅為檢驗學生對方程概念的理解,更為學生提供了一個開放的思考空間。學生不僅展示了學習的結果,感知了方程的多樣性。同時在對自己所列方程的一一判斷中,加深了對方程意義本質的理解。在建立方程的意義以後,設計了根據情境圖寫出相應的方程,並在最後引入生活實例,從中找出不同的方程。這一過程學生在生活實際中尋找等量關係列方程,進一步體會方程的意義,加深了對方程概念的理解,同時也為以後運用方程知識解決實際問題打下基礎。

四、在“看”“説”和“寫”中體會方程

當方程的意義建立後,我讓學生觀察一組式子判斷它們是不是方程,通過判斷説明這些式子為什麼是“方程”,為什麼“不是方程”,體會方程與等式的關係,加深對方程意義的理解。再讓學生自己寫出一些方程,展示自己寫的方法。

設計了闖關比賽摘智慧星的練習形式,展開練習。在練習設計中由易到難,由淺入深,使學生的思維不斷髮展,使學生對於方程意義的理解更為深刻,特別使讓學生自由創作方程這一練習題,既讓學生應用了知識又培養了學生的創新思維。

本課時教學設計,改變了傳統學習方式,利用課本的靜態資源通過現代化教學手段,把數學情景動態化,大大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充分體現了以學生為主,讓學生獨立思考,不斷歸納,把學生從被動地接受知識轉為自己探究,為學生提供了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空間。在學習中體會到了學習數學的樂趣,在獲取知識的同時,情感態度,能力等方面都得到發展。

1、對等式與方程的關係突出得不夠。對方程的定義中“含有未知數和等式”這兩個必要的條件強調不到位,導致學生在選擇題時有個別學生把y+24選擇為方程。

2、對學生“説”的訓練不夠,應該給學生更多的表述的機會。

3、自己的課堂語言還不夠準確、不夠豐富,有待於提高。

經常有人説“課堂教學是一門遺憾的藝術”,只有不斷的總結,不斷的反思,才有不斷的進步,也才能將遺憾降到最低點。

第5篇

?方程的意義》是一節數學概念課,為準備這節課,我反覆研讀了這節課的內容,思考着新教材為什麼這樣設計?

教材利用天平認識等式,然後認識方程。在設計這節課時,我把方程的意義作為教學重點,不僅讓學生了解方程的概念,還要會判斷哪些是方程。更多思考的是學生對方程的後繼學習與思考,注重知識的滲透。課堂上主要從學生感興趣的生活實際出發,以小組合作探究為主要方式展開。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要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的知識背景出發,重視情境在教學中的重要作用。本節課中,將枯燥的方程概念融於淺顯易懂的天平中。藉助課件直觀演示的優勢,使學生具備了最初的平衡和不平衡的感受。整個教學過程中,學生始終對天平稱重的所有情況保持高度的興趣。通過天平稱重的不斷演示,讓學生嘗試用數學知識來描述實驗現象,使學生獲得了關於等式和不等式的'知識。

自主探究的學習方式是《數學課程標準》提倡的主要方式之一,它有利於發展學生的創造性思維,有利於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本節課中,方程的意義這個概念的理解是通過組織學生觀察、猜測、討論、比較、整理、分類、合作交流等活動進行的,以小組合作的形式自主探究,獲得基本的數學知識和技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學生學好數學的信心。如在每步實驗現象出示後,讓學生思考:“仔細觀察,你發現了什麼?”並用數學式來描述現象,直到最後讓學生通過判斷等式與不等式的活動過程中,自主分類得出方程的意義。這樣教學給學生提供了充分的歸納、類比、猜測、交流、反思的時間與空間,使學生的思維能力得到了進一步的提高。

(1)在分類比較中認識方程的主要特徵。在教學過程中,學生通過觀察和操作得到了很多不同的式子,然後讓學生把寫出的式子進行分類。先讓學生獨立思考,再在組內交流,討論思考發現式子的不同,分類概括。有人可能先分成等式和不等式兩類,再把等式分成不含未知數和含有未知數兩種情況;有人可能先分成不含未知數和含有未知數兩類,再把含有未知數的式子分成等式和不等式兩種情況。儘管分的過程不完全一致,但最後都分出了含有未知數的等式,經過探索和交流,認識方程的特徵,歸納出方程的意義。

(2)要體會方程是一種數學模型。“含有未知數的等式”描述了方程的外部特徵,並不是本質特徵。方程用等式表示數量關係,它由已知數和未知數共同組成,表達的相等關係是現象、事件中最主要的數量關係。要讓學生體會方程的本質特徵。在教學過程中,通過觀察天平的相等關係(如左盤中是100克的杯子和x克水右盤中是250克砝碼,天平平衡,解釋方程的具體含義),感受方程與日常生活的聯繫,體會方程用數學符號抽象地表達了等量關係,對方程的認識從表面趨向本質。

當方程的意義建立後,我讓學生觀察一組式子判斷它們哪些是“等式”、哪些是“方程”,體會方程與等式的關係,加深對方程意義的理解。再讓學生自己寫出一些方程,展示自己寫的方程。

第6篇

?方程的意義》這是一塊嶄新的知識點,對於五年級的學生來説,理解起來也有一定的難度。這是一節數學概念課,概念教學是一種理論教學,理論性、學術性較強,往往會顯得枯燥無味,但同時它又是一種基礎教學,是以後學習更深一層知識,解決更多實際問題的知識支撐。因此,在教學中我通過創設貼近學生生活的'情境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使他們願學、樂學,為以後進一步學習方程打下基礎。

在教學設計時,我把“方程的意義”作為教學的重點,方程意義的教學目標定位是,不僅僅是讓學生了解方程的概念,能指出哪些是方程;更多思考的是學生對方程後繼的學習和發展,注重知識的滲透.課堂上讓學生藉助於天平平衡與不平衡的現象列出表示等與不等關係的式子,為進一步認識等式、不等式提供了觀察的感性材料,然後引導學生對式子分類,建立等式概念,並舉出新的生活實例進行強化.最後引導學生分析、判斷,明確方程與等式的聯繫與區別,深化方程的概念.

本節課從課堂整體來看還可以,有大部分學生的思維還較清晰、會説;可還有部分學生不敢説,或者是不知如何表述,或者是表述的不準確,我想問題的關鍵是學生的課堂思維過程的訓練有待加強,數學課堂也應該重視學生“説”的訓練,在説的過程中激活學生的思維,讓學生在新課程的指引下學會自主探索,學得主動,學得投入。

第7篇

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體,這一理念眾人皆知,但是要真正把這一理念落實到每一節數學課上,還需要一定的毅力和恆心。

知識點不多,如果由我帶領學生回顧知識,構建網絡,在此基礎上再逐題完成練習,肯定能非常順利地完成,但是這樣就不能激發學生的興趣,也不能提高學生各方面的能力了。

為了培養他們自我梳理知識,建構知識的能力,我採用了小組合作,輪流講解的方法,把課堂真正地還給他們,讓他們充分地展示自己。

首先,出示了課本上的三道討論題,小組討論。接着確定每道題由哪個小組彙報,需要板書的可以先在黑板上寫好,再確定一個人主講,其餘的人可以補充。

第一題,由張子豪一組回答。他們在黑板上畫了方程和等式關係的集合圖,寫了兩句話:含有未知數的等式是方程,等式是不含有未知數的式子。

不等他們講完,浩馬上站起來發問:x+y=200是方程嗎?

超:等式中也有含未知數的呀?比如x+4=20裏含有未知數,也是等式呀!

第二題,由陳璐一組彙報的。他們一組講的非常得詳細,下面的孩子們不知道從哪裏開始補充了?

這時,我就作了一個示範:剛才陳璐給我們講了等式的兩條性質,非常詳細,但是我可以把這兩個性質合併為一段話,等式的兩邊可以同時加、減、乘或除以同一個數,除數不能為0,所得結果仍然是等式。

我們在補充別人的發言時,還可以再一次地強調一些關鍵點,如解方程時要先寫一個解字,等號要上下對齊,解完方程後一定要檢驗等等。

第三題,由王悦辰一組彙報。這一組能夠把列方程解決實際問題的步驟詳細地説清楚。

最後,我做了一個簡單的小結。在這一單元裏,我們認識了等式,認識了方程,知道了這兩者之間的聯繫和區別,也學會了用等式的性質去解方程,用列方程的`方法去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下面我們就用掌握的這些知識去完成一些練習。

接着,學生獨立完成課本上的練習1-4題,做完之後,小組合作交流批改,並選一道題彙報。在彙報第3題看圖列方程並解答時,學生能先分析數量關係再列方程,解方程,就連最後的檢驗也説的非常清楚,絲毫不要我做一點補充。

一節課下來,該做的練習做完了,也不需要留到課後去完成了;學生的自學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也得到鍛鍊了;而我,也比較輕鬆,可以把更多的精力關注到上課易走神的那些孩子了。

看來,真的要相信孩子,不是他們做不好,而是我們老師沒有給他們機會,讓他們鍛鍊!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