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臘八粥》教案7篇 《熱愛臘八,品嚐文化》

來源:巧巧簡歷站 1.89W

本文主題為《臘八粥》教案。臘八粥是中國傳統節日臘八節中的經典食物,具有濃厚的文化內涵和獨特的製作方法。教案將詳細介紹其歷史淵源、營養價值以及製作步驟,並提供豐富的教學資源,助力讀者更好地瞭解和傳承這一中華美食。

《臘八粥》教案7篇 《熱愛臘八,品嚐文化》

第1篇

2、瞭解小説藉助對話推動情節發展的特點,引導學生學習用讀對話梳理情節的方法,整體感知人物形象。

3、初步瞭解小説用語言塑造人物形象的特點,關注人物語言描寫的不同形式,用品讀關鍵詞句,揣摩心理的策略,加深對人物形象的感知。

4、深讀文章,分清內容的主次,體會作者是如何做到詳略得當的。

1,初步瞭解小説用語言塑造人物形象的特點,關注人物語言描寫的不同形式,用品讀關鍵詞句,揣摩心理的策略,加深對人物形象的感知。

2,深讀文章,分清內容的主次,體會作者是如何詳略得當的。

1、出示字詞,讀準字詞,引導學生從詞語內容和形式上發現規律。

1、快速默讀第6—19自然段,思考:八兒想吃臘八粥卻吃不到,他是怎麼辦的?

4、小結:這篇小説就是用對話推動情節的發展。剛才,我們讀了八兒和媽媽的對話,梳理出的情節就是小説的情節。

(5)小結:一個“那”字,又讓我們看到一個(回扣板書)的八兒。剛才,我們抓住了八兒的語言,品讀“那”這個關鍵詞,揣摩了八兒的心理,從而讓八兒的形象在我們頭腦中更加豐滿。

寫一寫:你又讀到一個怎樣的八兒,並想想理由(填在磁卡上,一張磁卡寫一個詞)。一定要填在磁卡上。温馨提示:四人小組,一人主持,其他三人一人彙報一處。

(4)小結:剛才,我們讀了八兒這處長的語言,從分粥的變化中揣摩了八兒的心理,讓他的形象在我們的頭腦中更加豐盈。

4、小結:剛才我們品讀了八兒的語言,關注了關鍵詞句,揣摩了八兒的`心理,讓八兒的形象躍然紙上。沈從文不愧為語言大師,在對人物語言進行描寫時,每個詞語,每句話都經過了反覆的推敲,多一個字不行,少一個字也不行,藉助不同的語言形式展現人物不同的形象。

這節課,我們通過梳理環境中的情節,品讀八兒的語言,揣摩他的心理,看到了一個(回扣板書)的八兒。八兒心裏隱藏的語言和那鍋不斷歎氣的粥,這又藏着什麼奧祕呢?下節課我們再來揭祕

2、回顧課文內容,想一想課文圍繞臘八粥寫了什麼事?

1、課文的主要人物是誰?八兒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

5、小結:全文圍繞“八兒”全家吃媽媽熬煮臘八粥的經過,展現了一幅淳樸、和睦的圖畫。表現了一家的其樂融融。

1、本篇課文人物對話描寫較多,組織學生分角色朗讀。

2、通過揣摩人物心理,聯繫提示語來指導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查找有關中國傳統節日的資料,進一步瞭解中國傳統民俗文化。

《臘八粥》教案7篇 《熱愛臘八,品嚐文化》 第2張

第2篇

?臘八粥》是長春版國中語文教材七年級下冊第六篇課文。本文是作家沈從文的作品,講述了臘八那天八兒等不及要吃粥的嘴饞、對粥的猜想以及看到粥的驚異,寫出了一家人其樂融融的親情,表現出作者對普通百姓生活的熱愛和對家庭親情的眷戀。作者用嫻熟的筆法、細膩的筆調敍述了臘八節濃郁的民俗風情,使課文猶如一張臘八風俗畫,充滿了生活的氣息。整篇課文圍繞八兒等着吃媽媽熬的臘八粥的神態和心情,展現了一幅純樸、和諧、温馨的圖景。對話貫穿全文,從八兒向母親焦急的詢問,到與母親的討價還價,到驚訝,展現八兒的的天真和童趣。同時本文的主要線索是八兒的心理活動,從八兒迫不及待到苦苦等待、獨自猜想到親眼所見,都表現了八兒的可愛活潑的性格特點。選文具有典範性,文質兼美,富有文化內涵。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通過抓重點詞句、分角色朗讀等方法感悟課文。

2.通過人物動作、語言和心理活動的描寫,感受八兒的心理活動變化,刻畫人物的性格特點。

過程與方法:啟發與引導,朗讀與賞析、交流與討論等手段完成課堂教學。情感態度價值觀:體會“八兒”一家的其樂融融。

教學重點:通過人物動作、語言和心理活動的描寫,感受八兒的心理活動變化,刻畫人物的性格特點。體會八兒一家的其樂融融。

本節課採用了多種形式的讀,如聽讀、齊讀、範讀、分角色讀。幫助學生更好的理解文本,體會八兒心理活動變化。文章對話較多,分角色朗讀可以讓學生走進人物內心。

飛花令:請同學們分成男女兩組比賽,在每組每人5秒內説出中國的傳統節日。(活動)

一碗碗熱氣騰騰的臘八粥,訴説着古往今來細細碎碎的無數動人的往事,勾勒出了一幅幅動人的情感畫卷,或讚美,或懷念,或憧憬佳節的團聚以及這自然的饋贈,粘粘的臘八粥包裹着的卻是中國人濃濃的情,深深的誼,一切融化在粥裏,流露於筆尖。今天,我們師生一起欣賞現代作家沈從文的小説《臘八粥》。板書:臘八粥沈從文(解讀“臘”字)

思考課文:圍繞“臘八粥”這一線索作家沈從文為我們講了一個怎樣的故事?能否用小標題概括出故事情節來。文中的“八兒”對臘八粥懷着一種怎樣的心情?從哪些語句中,能夠看出八兒對臘八粥的這種感情的?從文中媽媽與八兒的對話中,你還能感受到八兒是個怎樣的孩子?(播放錄音,標清段落)本文圍繞八兒等着吃母親熬煮的臘八粥的經過,展現了一幅淳樸、和睦、温馨的圖景,表現了一家人的其樂融融。(板書:煮臘八粥-盼-想-猜-看-吃臘八粥)

1.作者寫吃臘八粥為什麼要不惜筆墨介紹這種粥的原料和這些原料煮在鍋裏的狀態?

“小米、飯豆、棗、慄、白糖、花生仁兒”這是煮粥的基本原料,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農業展覽會。”(老舍《北京的春節》)襯托臘八粥的香甜誘人、美味可口,為下文做鋪墊。

抓住“甜甜的膩膩的”“合併攏”“歎氣”“大碗大碗,大匙大匙”“塞灌”等詞分析。

2.作者在文章開篇是如何寫出人們對臘八粥的喜愛的?

第一句就採用了排比修辭手法,選取了三個不同年齡段的人對臘八粥的態度,以點帶面,説明臘八粥所有人都喜歡;接着看到熬煮臘八粥的狀態“歎氣”,聞臘八粥的香甜誘人、美味可口。吃的是痛快淋漓;調動人的視覺,嗅覺。第二句則用擬人的修辭,形象地把臘八粥的熬製過程再現出來,那情形,如在眼前,那香氣,如入五腑六贓,真忍不住要嘗上一口呢。

過渡:一碗碗美味可口的臘八粥會讓小孩子、大孩子和老孩子饞涎欲滴,住方家大院的八兒正是這眾多喜愛臘八粥中的一員,那麼面對甜甜、膩膩的一鍋粥,他的表現如何呢?我們首先來學習盼臘八粥和想臘八粥這兩段情節。

3.分角色讀2—13自然段,要求:畫出描寫八兒的句子,想想這些句子分別屬於對人物的哪種描寫,品讀你畫出的句子,思考你從中體會到什麼?

“喜得快要發瘋了”這屬於對人物的哪種描寫?運用怎樣的修辭方法?“進進出出”説明了什麼?“眼睛可急紅了”説明什麼?八兒真的餓了嗎?從對八兒的描寫中可以看出此時此刻八兒一種怎麼樣的心情?你能用成語或四字詞語説出對粥的喜愛與盼望之情嗎?如:饞涎欲滴、垂涎三尺(板書迫不及待)

“‘那我餓了!’八兒要哭的樣子”中“那”應如何理解?

過渡:看來小小的八兒為了吃到香甜的臘八粥不得不撒一些謊,多麼天真可愛又有那麼一點狡黠呀,頗有童趣,讓人不禁捧腹大笑。畢竟他還小呀,從哪裏看出來呢?

“看羊還不夠資格的八兒,難道還能設什麼法來反抗嗎?”“比灶矮了許多的八兒”“這在八兒,只能猜想”“媽,媽,你抱我起來看看吧!”

思考:為了能吃上香甜誘人的臘八粥,八兒開始計劃粥怎麼樣的分?後來想怎麼分?為什麼變卦了?

過渡:八兒小小的年紀,竟然要與母親都吃三碗,而“大哥同爹只准各吃一碗”因為“都吃不得甜的”説明八兒想吃粥的想法極其強烈,那麼從八兒與媽媽關於誰吃幾碗的對話描寫中,刻畫了一個怎樣的孩子?從中你有怎樣的感受?

為了能多吃上幾碗粥,八兒設定吃粥計劃,並與媽媽進行了一番“討價還價”,得到媽媽的同意後,八兒“得寸進尺”,作者用充滿童趣的語言將一個天真、可愛、聰明、體貼、孝順的孩子刻畫的惟妙惟肖,讓人忍俊不禁。感受到了八兒對家人的愛,媽媽對八兒的愛,充滿濃濃的親情和具有生活的氣息,展現了一幅淳樸、和睦、温馨的圖景。八兒對臘八粥雖是望眼欲穿但也只能苦苦等待。(板書:苦苦等待)

4、在漫長的等待中,在聽到無休止的“歎氣”中,在看到“淡淡煙氣”時,八兒變得更加焦急,“鍋中的一切,這在八兒,只能猜想”那麼八兒猜臘八粥是怎樣的呢?粥裏的栗子、赤飯豆、花生仁兒、棗都是什麼樣的?找出文中的關鍵詞畫下來。文章用了一個什麼詞來形容八兒的猜想?(板書:妙)它在文中起到怎樣的作用呢?(男生齊讀第14自然段)

突出臘八粥在頭腦中的初步印象,為實際看到的臘八粥做鋪墊。

5、過渡:“畫餅焉能充飢”,當媽媽把八兒抱起來,八終於看到了讓他垂涎三尺的臘八粥,媽媽煮的粥到底是什麼樣子的呢?課文中用了一個怎樣的詞語來表現八兒的心理?(板書驚異)

總結:從最初的“迫不及待”到“苦苦等待”,再到“美妙的猜想”,一直到最後的“親見時的驚訝”,將八兒的心理淋漓盡致地展現了出來,同時也將一個可愛的、天真的孩童形象呈現在同學們面前,讓人不得不喜,不得不愛!結果是:媽媽撿了一枚特別大得嚇人的赤棗給了八兒。盼望已久的臘八粥終於解饞了!總算暫時堵住了小饞嘴巴。真可謂“凝寒迫清祀,有酒宴嘉平。宿心何所道,藉此慰中情。”(北齊·魏收《臘節》)

沈從文曾説:“這世界上或有想在沙基或水面上建造崇樓傑閣的人,那可不是我。我只想造希臘小廟。選山地作基礎,用堅硬石頭堆砌它。精緻、結實、勻稱,形體雖小而不纖巧,是我的理想的建築,這廟裏供奉的是人性。”顯然,這理想的建築就是沈從文的文學理想,而“人性”則是其文學理想的核心。分析第二部分吃臘八粥的場面:

1.文題為“臘八粥”,課文在前半部分詳細描述了煮臘八粥的過程,作者又是如何描繪吃臘八粥的.過程的呢?

文章第20、21自然段正面描繪吃粥的場面。運用動作描寫“靠”“斜立”等詞和比喻修辭方法“肚子已成了一面小鼓了”突出八兒粥吃的多、飽、吃的盡興,心滿意足。第二幅正面吃粥的畫面着墨並不多,作者只用廖廖數語就粗筆勾勒出了臘八粥的好味道,八兒吃得肚子鼓鼓的,桌上半碗陳臘肉連八兒的爹媽也奈何不了他了,看來,大家都吃得十二分飽了!

3.作者對吃粥場面僅用幾句話做側面描寫後,卻筆墨酣濃的寫出了八兒全家人圍繞哈叭的談話,乍一看,似乎偏離了主題,但細細琢磨便可明白,這正是作者匠心獨運之處,全文精妙傳神之所。作者寫八兒一家人吃臘八粥的過程中為什麼要重點寫哈叭兒狗的活動?

夜飯桌邊,甜膩的臘八粥已端上餐桌,但沈從文先生並沒有描繪眾人大快朵頤的畫面,反而從晚飯後開始寫,哈叭到八兒腳下鑽,八兒叫媽媽喊哈叭出去,媽媽一扔骨頭哈叭奔出門外,這時八兒的爹出聲了“再不知趣,就賞它幾腳!”,然而八兒和媽媽知道八兒爹對哈叭的寵愛,不禁聯合起來揶揄他爹,他爹為了轉移話題,便提起了媽媽討厭的小黃與哈叭比較,不出所料,媽媽的注意力果然被轉移了。

文中那隻哈叭,不由得令人聯想到法國現實主義畫家米勒的風俗畫《小鳥的捕食》,畫中那匆匆敢來啄食飯粒的母雞,讓整幅畫靈動起來,且充滿生活氣息。可見,沈從文筆下的哈叭在文中的作用類同於米勒畫中的母雞。兩者有異曲同工之妙。《小鳥的捕食》這是米勒表現農村兒童的題材的作品。米勒非常喜歡兒童,他自己就有九個孩子。在這一作品中,他通過一個農婦正給孩子餵食的情結,創造了動人的母與子的形象,抒發了農民的親子之愛和天倫之樂,充滿了生活情趣和温暖的柔情。米勒談到這一作品時曾説過:“人們想象這是一窩小鳥,母女在餵食,為了讓他們有東西吃,人在勞動。”

你瞧,哈叭在八兒腳下鑽來鑽去地吃着臘肉皮骨。惹得八兒不耐煩了,要媽媽讓它出去。八兒的話,就知道翻倒的多米諾骨牌一樣,八兒媽熱烈地響應起來,開始揶揄八兒爹了。八兒又隨之趁機告哈叭的狀用語言及時“援助”其母,積極地表明他同媽媽是同一戰線上的“親密戰友”。八兒爹也不甘示弱,説要把哈叭帶到場上去,八兒聽了卻並“不氣餒”,因為他知道爹愛哈叭,更愛八兒,爹是不會讓八兒失去玩伴的,大家都不過是在説着玩呢!八兒真是個“知己知彼”的聰明孩子!

4.後半部分用大量筆墨來寫兩條狗,這與“臘八粥”有關係嗎?作者為什麼這樣行文?

接下來,作者又寫了八兒爹媽爭議小黃與哈叭孰好孰厭的一番談話。寫這些話,在文中有兩個作用:一是藉助話中的“春粉”一事,八兒爹媽爭議小黃與哈叭孰好孰厭的一番談話,來進一步豐富文章的內容,增添生活的氣息;這幅吃粥場面畫,構圖飽滿,氣韻流動,喜氣洋溢。二是表明八兒媽其實並不是真正討厭哈叭的,以小黃來襯托哈叭,表現了和諧的家庭氛圍。結構:上述談狗話題是由八兒引起的,故最後又收結於八兒吆喝狗兒止,行文前後呼應,結構十分嚴密。

沈從文(1902-1988)原名沈嶽煥,筆名休芸芸,京派小説代表人物。生於荒僻神祕的湖西鳳凰,有苗漢土家族的血統。20世紀30年代他開始用小説構造他心中的“湘西世界”,完成一系列小説《邊城》《長河》等。沈從文一生都自命為“鄉下人”。有中國“鄉土文學之父”的美譽。

沈從文先生言辭間平易近人,他筆下的臘八粥軟糯而又香甜,臘八節簡單而又質樸,家常話裏間將八兒一家的温馨生活躍然於紙上,也許從未將“愛”掛在嘴邊,但卻可以看出八兒,媽媽,爸爸,甚至是哈叭,他們彼此之間對對方的愛,真正地讓人感受到了何為“家”何為“親情”,親情是什麼呢?或許是狂風暴雨下的避風港?或許是日曬雨淋下的小草棚?也或許只是一碗臘八粥,吃時覺得有些過於甜膩,回憶起來卻已甜入心扉。(板書:咀嚼家庭温馨甜蜜)

開頭採取了講故事的方式。樸素、平易親切的語言,運用了頂真修辭,一下子帶起了全文牧歌一樣的意境。“很迅速地向下遊長潭射去”句中的“射”字,生動形象地表現了船行之快,與前面的比喻相搭配。

過渡:臘八節是我國民間重要的傳統節日,歷史上,許多文人墨客爭相詠頌臘八節,留下了不少膾炙人口的名篇佳作。

(明代)張方賢《煮粥》一詩中:煮飯何如煮粥強,好同女兒細商量。一升可作二升用,兩日堪為六日糧;有客只須添水火,無錢不必問羹湯。莫言淡泊少滋味,淡泊之中滋味長。作者用同兒女敍家常的語言,從勤儉持家的角度,把粥的好處表現得淋淋盡致。梅潔《臘月的味道》藴含對母親最深的懷念。沈從文的臘八粥是甜的,折射出時光的五彩斑斕。冰心的臘八粥是鹹的,因為有眼淚,有思念。為了不被忘卻的紀念。

在我國各地的民間建築中,一座廟就代表着一段美麗的故事,一座祠堂就講述着一個家族的歷史,一塊碑石記錄着一個人的功過,一段牆記載着一個城市的興衰…同樣,在我們傳統的飲食文化中,一碗濃香的臘八粥,一幅温馨的年景圖,把我們帶入了那濃郁的民俗文化之中,我們不由得想起春節辭舊、清明祭祖、端午念屈原、中秋話團圓、重陽登高…這是多麼深厚的文化底藴!同學們,愛我們的傳統節日吧!珍惜與家人共處的時光吧!因為這是我們民族文化的根,精神的源!(板書:繼承弘揚民族文化)

如今時過境遷,臘八粥已不再是孩子們垂涎的美食了。等到了可以隨時吃到臘八粥時,味道卻沒有它停留在想象中時那樣誘人了。過了臘八就是年,比起喝粥,我們更願意重温名家們的美文,讓那些記錄舊日時光的祕密,泛着絲絲甜香的文字,氤氲着寒冷麻木的心靈。那樣,一股久違了的香甜也會縈繞在脣齒之間。

1.小米紅豆紅薯紅棗栗子熬成的臘八粥,佔全了色味香,等你來品,將這濃濃的臘八情義融進短信裏,送給你的親人朋友老師和同學。祝福他們臘八快樂!

2.上網查一查臘八粥的來歷或者查一查關於臘八有哪些有趣的傳説和故事,查到之後和同學們分享一下。

第3篇

1、知道農曆十二月初八是我國的傳統節日——臘八節,瞭解臘八節的來歷和習俗。

2、知道製作臘八粥的主要材料,初步嘗試用語言表達自己的認識與感受。

3、通過學看日曆,知道臘八節是哪一天?星期幾?在自己探索、與同伴交流中主動求知,集體體驗過臘八的快樂。

4、幼兒能積極的回答問題,增強幼兒的口頭表達能力。

知道臘八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瞭解臘八節的`來歷和習俗。

能夠用語言表達自己的感受,體驗集體過臘八節的快樂。

師:每年農曆的十二月初八就是我國的傳節日叫做臘八節。

師:臘月最重大的節日,是十二月初八,古代稱為“臘日”,俗稱“臘八節”。從古時候起,臘八節都是用來祭祀祖先和神靈,祈求豐收和吉祥。臘八節,民間大都流行喝臘八粥。關於喝臘八粥的由來,民間還流傳着許多故事(口述兩三個傳説)。

師:你吃過的臘八粥裏都有哪些食材呢?請你簡單介紹臘八粥的食料。

3、展示實物材料,讓幼兒從視覺、觸覺上來認識這些材料。

師:請你用一個詞語形容你們所見到的食材,瞭解臘八粥食料的名稱

自己選擇自己所喜歡的食材,向同伴介紹臘八粥所需的材料!

今天我們學習了臘八節的相關知識,知道臘八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並且懂得關心愛護需要幫助的人,給他們送去温暖。

小朋友們,其他班的小朋友還不知道臘八節的來歷和習俗,我們趕緊去告訴他們吧,出發吧!

臘八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藴含豐富的教育意義,如果直接給孩子自講解會顯得枯燥乏味,孩子們也沒有多大興趣,因此,我通過多媒體ppt課件方式展示臘八節特有的習俗,孩子們看的認真,聽的仔細,互相討論,活動結束後依然沉浸在臘八節的温暖中。在這一活動中,通過觀察、比較的方式,孩子們瞭解到了臘八節的由來和傳説,將臘八節的食材和如何看日曆的數學活動結合在一起,符合大班幼兒學習的年齡特點,提升了有效的經驗,體現了活動和生活相結合的教育原則。

第4篇

結合文章對人物細緻描寫,體現人物特點,感受深深情感。

在字裏行間中體會八兒對臘八粥的渴望與喜愛,體會濃濃親情。

以“臘八粥”為切入點,結合文章中對臘八粥的描寫,深入體會文中八兒對臘八粥的喜愛與渴望之情,從而感悟一家人的情感。

(1)有句俗語“臘七臘八,凍掉下巴”説明在臘月初七、初八這幾天,天氣很冷。於是,產生了一種民俗,在臘八這一天要吃臘八粥,把下巴粘牢。這就是臘八粥的由來。

(2)你們對臘八粥還有什麼瞭解?談談你對臘八粥的印象。

(3)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篇有關“臘八粥”的文章。

自由讀課文,思考課文圍繞“臘八粥”講了一件什麼事?

(從哪些語句中,能夠看出,八兒對臘八粥的喜愛與渴望?)

四、從文章中對媽媽與八兒的對話中,除了能看出八兒嘴饞,十分想吃臘八粥以外,你還能感受到什麼?

五、課外拓展,找到《臘八粥》原文,繼續讀一讀,從中深入感受一下這一家人的.濃濃親情。

教學時重在通過對主人公八兒的語言、動作、神態及心理描寫,體會八兒迫不及待地想喝臘八粥的饞樣。運用邊讀邊想象的方法,讓學生充分讀書,談讀書感悟,充分喚起學生的認知體驗,有助於學生更好地理解課文。

第5篇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通過抓重點詞句、分角色朗讀等方法感悟課文。

2、通過人物動作、語言和心理活動的描寫,感受八兒的心理活動變化,刻畫人物的性格特點。

二、教學重點:通過人物動作、語言和心理活動的描寫,感受八兒的心理活動變化,刻畫人物的性格特點。體會八兒一家的其樂融融。

1、請同學們分成男女兩組比賽,在每組每人5秒內説出中國的傳統節日。(活動)

2、一碗碗熱氣騰騰的臘八粥,訴説着古往今來細細碎碎的無數動人的往事,勾勒出了一幅幅動人的情感畫卷,或讚美,或懷念,或憧憬佳節的團聚以及這自然的饋贈,粘粘的臘八粥包裹着的卻是中國人濃濃的情,深深的誼,一切融化在粥裏,流露於筆尖。今天,我們師生一起欣賞現代作家沈從文的小説《臘八粥》。

2、思考課文:圍繞“臘八粥”這一線索作家沈從文為我們講了一個怎樣的故事?能否用小標題概括出故事情節來。文中的“八兒”對臘八粥懷着一種怎樣的心情?從哪些語句中,能夠看出八兒對臘八粥的這種感情的?從文中媽媽與八兒的對話中,你還能感受到八兒是個怎樣的孩子?(播放錄音,標清段落)本文圍繞八兒等着吃母親熬煮的臘八粥的經過,展現了一幅淳樸、和睦、温馨的圖景,表現了一家人的其樂融融。(板書:煮臘八粥—盼—想—猜—看—吃臘八粥)

1、作者寫吃臘八粥為什麼要不惜筆墨介紹這種粥的原料和這些原料煮在鍋裏的狀態?

“小米、飯豆、棗、慄、白糖、花生仁兒”這是煮粥的基本原料,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農業展覽會。”(老舍《北京的春節》)襯托臘八粥的香甜誘人、美味可口,為下文做鋪墊。

抓住“甜甜的膩膩的”“合併攏”“歎氣”“大碗大碗,大匙大匙”“塞灌”等詞分析。

2、作者在文章開篇是如何寫出人們對臘八粥的喜愛的?

過渡:一碗碗美味可口的臘八粥會讓小孩子、大孩子和老孩子饞涎欲滴,住方家大院的八兒正是這眾多喜愛臘八粥中的一員,那麼面對甜甜、膩膩的一鍋粥,他的表現如何呢?我們首先來學習盼臘八粥和想臘八粥這兩段情節。

(第一句就採用了排比修辭手法,選取了三個不同年齡段的人對臘八粥的`態度,以點帶面,説明臘八粥所有人都喜歡;接着看到熬煮臘八粥的狀態“歎氣”,聞臘八粥的香甜誘人、美味可口。吃的是痛快淋漓;調動人的視覺,嗅覺。第二句則用擬人的修辭,形象地把臘八粥的熬製過程再現出來,那情形,如在眼前,那香氣,如入五腑六贓,真忍不住要嘗上一口呢。

1、過渡:今天,我們繼續學習《臘八粥》這篇課文,請一位同學説出本課的主要內容。

2、分角色讀2—13自然段,要求:畫出描寫八兒的句子,想想這些句子分別屬於對人物的哪種描寫,品讀你畫出的句子,思考你從中體會到什麼?

“喜得快要發瘋了”這屬於對人物的哪種描寫?運用怎樣的修辭方法?“進進出出”説明了什麼?“眼睛可急紅了”説明什麼?八兒真的餓了嗎?從對八兒的描寫中可以看出此時此刻八兒一種怎麼樣的心情?你能用成語或四字詞語説出對粥的喜愛與盼望之情嗎?如:饞涎欲滴、垂涎三尺(板書迫不及待)

“‘那我餓了!’八兒要哭的樣子”中“那”應如何理解?

過渡:看來小小的八兒為了吃到香甜的臘八粥不得不撒一些謊,多麼天真可愛又有那麼一點狡黠呀,頗有童趣,讓人不禁捧腹大笑。畢竟他還小呀,從哪裏看出來呢?

“看羊還不夠資格的八兒,難道還能設什麼法來反抗嗎?”“比灶矮了許多的八兒”“這在八兒,只能猜想”“媽,媽,你抱我起來看看吧!”

思考:為了能吃上香甜誘人的臘八粥,八兒開始計劃粥怎麼樣的分?後來想怎麼分?為什麼變卦了?

過渡:八兒小小的年紀,竟然要與母親都吃三碗,而“大哥同爹只准各吃一碗”因為“都吃不得甜的”説明八兒想吃粥的想法極其強烈,那麼從八兒與媽媽關於誰吃幾碗的對話描寫中,刻畫了一個怎樣的孩子?從中你有怎樣的感受?

為了能多吃上幾碗粥,八兒設定吃粥計劃,並與媽媽進行了一番“討價還價”,得到媽媽的同意後,八兒“得寸進尺”,作者用充滿童趣的語言將一個天真、可愛、聰明、體貼、孝順的孩子刻畫的惟妙惟肖,讓人忍俊不禁。感受到了八兒對家人的愛,媽媽對八兒的愛,充滿濃濃的親情和具有生活的氣息,展現了一幅淳樸、和睦、温馨的圖景。八兒對臘八粥雖是望眼欲穿但也只能苦苦等待。(板書:苦苦等待)

3、在漫長的等待中,在聽到無休止的“歎氣”中,在看到“淡淡煙氣”時,八兒變得更加焦急,“鍋中的一切,這在八兒,只能猜想”那麼八兒猜臘八粥是怎樣的呢?粥裏的栗子、赤飯豆、花生仁兒、棗都是什麼樣的?找出文中的關鍵詞畫下來。文章用了一個什麼詞來形容八兒的猜想?(板書:妙)它在文中起到怎樣的作用呢?(男生齊讀第14自然段)

突出臘八粥在頭腦中的初步印象,為實際看到的臘八粥做鋪墊。

4、過渡:“畫餅焉能充飢”,當媽媽把八兒抱起來,八終於看到了讓他垂涎三尺的臘八粥,媽媽煮的粥到底是什麼樣子的呢?課文中用了一個怎樣的詞語來表現八兒的心理?(板書驚異)

總結:從最初的“迫不及待”到“苦苦等待”,再到“美妙的猜想”,一直到最後的“親見時的驚訝”,將八兒的心理淋漓盡致地展現了出來,同時也將一個可愛的、天真的孩童形象呈現在同學們面前,讓人不得不喜,不得不愛!結果是:媽媽撿了一枚特別大得嚇人的赤棗給了八兒。盼望已久的臘八粥終於解饞了!總算暫時堵住了小饞嘴巴。真可謂“凝寒迫清祀,有酒宴嘉平。宿心何所道,藉此慰中情。”(北齊·魏收《臘節》)

沈從文曾説:“這世界上或有想在沙基或水面上建造崇樓傑閣的人,那可不是我。我只想造希臘小廟。選山地作基礎,用堅硬石頭堆砌它。精緻、結實、勻稱,形體雖小而不纖巧,是我的理想的建築,這廟裏供奉的是人性。”顯然,這理想的建築就是沈從文的文學理想,而“人性”則是其文學理想的核心。

沈從文(1902-1988)原名沈嶽煥,筆名休芸芸,京派小説代表人物。生於荒僻神祕的湖西鳳凰,有苗漢土家族的血統。20世紀30年代他開始用小説構造他心中的“湘西世界”,完成一系列小説《邊城》《長河》等。沈從文一生都自命為“鄉下人”。有中國“鄉土文學之父”的美譽。

沈從文先生言辭間平易近人,他筆下的臘八粥軟糯而又香甜,臘八節簡單而又質樸,家常話裏間將八兒一家的温馨生活躍然於紙上,也許從未將“愛”掛在嘴邊,但卻可以看出八兒,媽媽,爸爸,甚至是哈叭,他們彼此之間對對方的愛,真正地讓人感受到了何為“家”何為“親情”,親情是什麼呢?或許是狂風暴雨下的避風港?或許是日曬雨淋下的小草棚?也或許只是一碗臘八粥,吃時覺得有些過於甜膩,回憶起來卻已甜入心扉。(板書:咀嚼家庭温馨甜蜜)

如今時過境遷,臘八粥已不再是孩子們垂涎的美食了。等到了可以隨時吃到臘八粥時,味道卻沒有它停留在想象中時那樣誘人了。過了臘八就是年,比起喝粥,我們更願意重温名家們的美文,讓那些記錄舊日時光的祕密,泛着絲絲甜香的文字,氤氲着寒冷麻木的心靈。那樣,一股久違了的香甜也會縈繞在脣齒之間。

1、小米紅豆紅薯紅棗栗子熬成的臘八粥,佔全了色味香,等你來品,將這濃濃的臘八情義融進短信裏,送給你的親人朋友老師和同學。祝福他們臘八快樂!

2、上網查一查臘八粥的來歷或者查一查關於臘八有哪些有趣的傳説和故事,查到之後和同學們分享一下。

整篇課文圍繞着“八兒”等着吃媽媽熬的臘八粥的情態、心情,展現了一副淳樸的、和睦、温馨的圖景。

為了把八兒的嘴饞表現得淋漓盡致,從八兒的心理活動變化構成了本課的線索入手,從八兒:今天喜得快要發瘋了,一個人出出進進灶房看到一大鍋粥正在歎氣,”和“八兒聽了這種鬆勁的話,眼睛可急紅了,體現了八兒的那種迫不及待的的心情。用同樣的方法感受八兒的“苦苦等待”到“美妙的猜想”再到“親見時的驚訝”。孩子們輕鬆的感受出一個孩子那天真’嘴饞的情形。進而能感受到八兒一家的其樂融融。

對於開頭講臘八粥的做法及人們對其的喜愛的處理,總覺得有着不小的欠缺,因為對這一段文字的表達妙處,處理得太簡略了。沒有透過文字表達人們對其的喜愛,從小孩子——大孩子———老孩子,這是對不同年齡段人都喜歡臘八粥的具體描繪處理不當。又從“看”、“聞"、“吃”來一點點的體現人們對臘八粥的喜愛體會不深刻。如果此時讓孩子們用不同的形式去品讀一下,那會在品讀的過程中學會這樣的寫作方法,這樣才在遺漏中補回一點缺失。可見自己的備課不夠深入,文本剖析不夠精當所致,今後的教學應予以警示。

第6篇

1.能夠會認、會寫15個生字詞,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通過課文的學習,學會詳略得當的寫作手法,並能熟練運用到相應的習作之中。

3.明確臘八粥是中國傳統節日臘八節的經典食物,通過學習課文,激發對中國傳統節日的認同感。

教學重點:通過課文的學習,學會詳略得當的寫作手法,並能熟練運用到相應的習作之中。

教學難點:明確臘八粥是中國傳統節日臘八節的經典事物,通過學習課文,激發對中國傳統節日的認同感。

多媒體教學法(音視頻資料展示);朗讀法(名家範讀、對比朗讀、集體朗讀);討論法。

問題導入,教師通過多媒體展示不同傳統節日的圖片並設置如下問題:同學們,對於我國的傳統節日,你都瞭解些什麼呢?正如大家説的這樣,我國的傳統節日有些是為了紀念某些歷史人物,比如我國的端午節是為了紀念屈原,寒食節是為了紀念介子推;有些形成約定俗成的活動,比如春節貼春聯、放爆竹,中秋節賞月、賞桂花;有些節日還會有特定的食物,比如端午節的粽子、春節的餃子、元宵節的元宵……今天我們學習的課文是關於我國另一重要的傳統節日——臘八節,在臘八節的這一天家家户户都會吃上臘八粥,沈從文爺爺也用他熟練的筆法為我們記敍了八兒一家喝臘八粥的有趣故事,現在就讓我們一起翻開書本,跟着八兒一起來嘗一嘗臘八粥。

1.根據課前預習,齊讀課文,解決本課生字詞,做到讀通、讀順課文。

2.播放錄音範讀,把握文章閲讀的節奏,語調和情感基調。

3.學生再次朗讀課文。提問:文章圍繞臘八粥都講了哪幾件事?

明確:八兒等粥和八兒一家喝粥兩件事。(板書:八兒等粥、全家喝粥)

1.學生齊讀課文,回答問題:文章中對於八兒等粥和全家喝粥的兩件事,哪件事寫得最精彩?作者是如何描寫的?

明確:八兒等粥的過程寫得最精彩、最詳寫,分別寫出了八兒等粥時迫不及待、苦苦等待、美妙猜想、親見驚異的全過程。

“‘要到夜裏!’其實他媽媽所説的夜裏,並不是上燈以後。但八兒聽了這種鬆勁的話,眼睛可急紅了。”“急紅了”一詞,運用了神態描寫,可以形象生動地寫出八兒等粥時焦急的神態,因為媽媽説到夜裏才能吃到粥,聽到此八兒有些着急;“‘那我餓了!’八兒要哭的樣子。”要哭的樣子很顯然是八兒聽到夜裏才能吃到臘八粥故意做給媽媽看的。(板書:迫不及待)

“要不然我吃三碗半,你就吃兩碗半……”運用語言描寫,通過八兒與媽媽分配臘八粥的對話中,可以看出八兒對臘八粥的極度渴望。正是因為熬粥等待的時間過長,八兒才通過分粥的方式來打發苦苦等待的漫長時間。(板書:苦苦等待)

“栗子已稀爛到認不清楚了吧,飯豆會煮得渾身腫脹了吧,花生仁吃來總該是面面的了!棗子必大了三四倍——要是真的乾紅棗也有那麼大,那就妙極了!糖若放多了,它會起鍋巴……”此處運用了心理描寫,通過八兒對臘八粥美妙的猜想,反映出八兒對臘八粥的美好向往,進一步寫出了他想喝到臘八粥的急切心理。(板書:美妙猜想)

“‘怎麼,黑的!’八兒同時想起了染缸裏的髒水。”心理描寫,因為對臘八粥的美好想象,卻看到了粥的顏色是黑的,不由得心裏產生了落差,心中有些失望。(板書:親見驚異)

2.指定學生代表,大聲朗讀描寫八兒等粥的語段,讓學生再次感受八兒等粥時的迫不及待。並思考問題,通過對八兒等粥的學習,我們可以看出八兒是個什麼樣的孩子?

明確:從八兒等粥的一些描寫中,可以歸納概括出來,八兒是一個天真、可愛、聰明的孩子。

3.全班齊讀文章的最後兩個段落,以學習小組的方式進行討論,後兩個段落是對八兒一家喝粥場面的描寫,這一段描寫中是如何體現臘八粥的香甜可口的?

明確:八兒一家喝粥的場面是略寫,對於臘八粥香甜可口的描述則是通過側面描寫展開的:

“雖説……,但……”轉折關聯詞的使用説明粥的顏色雖然不好看,但是粥的味道確實甜美的;“肚子已經成了一面小鼓了”説明粥的味道可口,一家人才會吃得香;半碗陳臘肉都吃不下去了,説明了粥的美味勝過臘肉,也寫出了八兒一家吃得非常飽,更是對粥味道香甜的描述。(板書:滿足愜意)

4.全班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邊讀邊思考八兒的饞樣體現在哪?

明確:臘八節高興裏藏着對臘八粥的饞,聽媽媽説夜裏才能吃而急紅了眼,裝出要哭的樣子,其實寫的是八兒的饞樣,對粥分配時與母親的討價還價則是將八兒的饞樣淋漓盡致地表現出來;雖然粥的顏色超乎八兒的想象,但還是吃了媽媽給的特大的棗,肚子也吃成了一面小鼓,這些都能寫出八兒的饞樣。

5.學生再次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結合本篇課文、生活實際與ppt播放其他傳統節日的.視頻,談談大家對於中國傳統節日營造出來的氛圍有何感想?

明確:傳統節日是傳統習俗,更是閤家團聚的一種表現。中國的傳統節日體現的往往是孩子們的快樂、成人們的關懷。一家人團聚,共同營造節日愉快、和諧的氛圍,共享天倫之樂。

拓展延伸:帶着分析出來的傳統節日的濃濃氛圍,再次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作業:利用今天學到的詳略得當的寫作手法對你最喜歡的一箇中國傳統節日進行描寫,下節課上課前一起來分享。

本文通過詳略得當的寫作手法對八兒等粥與八兒喝粥分別進行了描寫,文章重點着墨在八兒等粥時迫不及待的心理,也通過運用神態描寫、語言描寫、心理描寫等一系列正面描寫的方式,生動地向我們展示出八兒的可愛、天真、聰明。又通過略寫的方法對一家人喝粥的場面進行簡單處理,在整個喝粥的語段中,僅通過側面描寫的方式和簡單的語言描述,將臘八粥的香甜可口描寫出來。進而讓學生明確文章中的寫作手法,並能做到熟練運用到相應的習作中。文章對於傳統節日營造出來的氛圍的把握是比較困難的,因而可結合學生的日常實際同時與多媒體進行結合,讓學生真正能夠感受到傳統節日濃厚的節日氛圍,與閤家團聚時的喜悦心情。這樣才能將重點落實到位,也能更好地突破難點。

第7篇

選文具有典範性,文質兼美,富有文化內涵。本文講述了臘八那天八兒等不及要吃粥的嘴饞、對粥的猜想、看到粥的驚異以及吃到粥的滿足,寫出了一家人其樂融融的親情,表現了作者對普通百姓生活的熱愛和對家庭親情的眷戀。整篇課文圍繞八兒等着吃媽媽熬的臘八粥的神態和心情,展現了一幅純樸、和諧、温馨的圖景。對話貫穿全文,從八兒向母親焦急的詢問,到與母親的討價還價,到驚訝,展現八兒的的天真和童趣。同時本文的主要線索是八兒的心理活動,從八兒迫不及待到苦苦等待、獨自猜想到親眼所見,都表現了八兒的可愛活潑的性格特點。

1.正確掌握“臘、粥、膩、慄”等15個生字,理解字義。正確讀寫“糊塗、攪和、濃稠、可靠、猜想”等詞語。

3.課文主要寫了等粥和喝粥兩件事情,説説哪部分寫得詳細,哪部分寫得簡略。體會這樣寫的好處。

4.找出文中細膩描寫臘八粥的句子,找出來讀讀,和同學交流自己的感受。

5.仿照課文第一自然段,照樣子寫一種你最喜愛的食物。

2.説説課文哪部分寫得詳細,哪部分寫得簡略。體會這樣寫的好處。

1.正確掌握“臘、粥、膩、慄”等15個生字,理解字義,識記字形。正確讀寫“糊塗、攪和、濃稠、可靠、猜想”等詞語。

2.課文主要寫了等粥和喝粥兩件事情,説説哪部分寫得詳細,哪部分寫得簡略。體會這樣寫的好處。

1.有句俗語“臘七臘八,凍掉下巴”説明在臘月初七、初八這幾天,天

氣很冷。於是,產生了-一種民俗,在臘八這一-天要吃臘八粥,把下巴粘牢。這就是臘八粥的由來.

着重分析指導“膩、灌、褐、筷”字的書寫並範寫“膩”強調一定不能多寫一撇。

1. 默讀課文,思考問題:圍繞“臘八粥”這一線索,通讀課文,你認為整個小故事可以分為哪幾個部分?能否用小標題概括故事情節?

2.交流討論:文章哪部分寫得詳細,哪部分寫得簡略?想想這樣寫有什麼好處。

小組交流,教師點撥。(詳寫等粥,略寫喝粥是為了突出八兒苦苦等待吃媽媽煮的臘八粥的情景,可以充分表現出八兒對臘八粥的渴望與喜愛,突出文章中心。)

1.作者寫吃臘八粥為什麼要不惜筆墨介紹這種粥的原料和這些原料煮在鍋裏的狀態?

提示:襯托臘八粥的香甜誘人、美味可口,為下文做鋪墊。

抓住“甜甜的膩膩的”“合併攏”“歎氣”“大碗大碗,大匙大匙”“塞灌”等詞分析。

2.作者在文章開篇是如何寫出人們對臘八粥的喜愛的?

3.小練筆:作者筆下的臘八粥讓人垂涎欲滴。再讀讀課文第1自然段,照樣子寫一種你最喜愛的食物。

2.沒有完成小練筆的同學,課下繼續補充,完成的讀一讀,改一改。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通過人物動作、語言和心理活動的描寫,感受八兒“饞”的形象特點。

2.找出文中細膩描寫臘八粥的句子,讀一讀,和同學交流自己的感受。

1.一碗碗美味可口的臘八粥會讓小孩子、大孩子和老孩子饞涎欲滴,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臘八粥》。

(1)默讀第2—8自然段,要求:畫出描寫八兒的句子,想想這些句子分別屬於對人物的哪種描寫,品讀畫出的句子,思考你從中體會到什麼?

預設①“喜得快要發瘋了”這是什麼描寫?你能換一種説法來表達八兒喜悦之情嗎?

預設②“眼睛可急紅了”説明了什麼?八兒真的餓了嗎?從對八兒的描寫中可以看出此時八兒怎樣的心情?可以用一個什麼詞來形容?

交流彙報,相機指導朗讀,請你讀出這種迫不及待的心情。全班一起讀。(板書:迫不及待)

③“媽,媽,要到什麼時候才……”指名讀,省略號有什麼作用?説説你的想法。

④指名讀第八自然段,你怎樣理解第八自然段的反問句?

出示:看羊還不夠資格的'八兒,難道還能設什麼法來反抗嗎?

提示:八兒對臘八粥雖是望眼欲穿但只能苦苦等待。(板書:苦苦等待)

過渡:八兒多麼想讓媽媽早點給他端上一碗噴香的臘八粥啊,那麼一旦粥煮好了,他想怎麼吃呢?

(1)同桌分角色朗讀9—11自然段,思考問題:八兒開始計劃粥怎麼分?後來想怎麼分?為什麼又改變了?

(3)分角色朗讀。讀出八兒的天真可愛和媽媽對他的寵愛。

過渡:小小的八兒想吃三碗半的粥,他的猜想中又是什麼樣的呢?下面我們來學習猜粥這一部分。

(1)八兒猜想的粥是什麼樣的?請在找出相關的語句。

出示:“栗子會稀爛到認不清楚了把,飯豆會煮得渾身腫脹了吧,花生仁兒吃起來總已是面面的了!……”

(3)文中用了一個什麼詞來形容八兒的猜想的?(板書:奇妙)

(1)當媽媽把八兒抱起來,八兒終於看到了讓他垂涎三尺的臘八粥,課文中用了一個怎樣的詞語來表現八兒的心理?(板書:驚異)

(2)媽媽煮的粥到底是什麼樣子的呢?請畫出相關詞語。

(3)找出關鍵詞和第14自然段比較,看看有什麼發現?

(4)看了臘八粥之後的八兒,他的心裏又會想些什麼呢?

(5)男女生分角色讀人物對話,注意要讀出八兒的心理變化。

文題為“臘八粥”,課文在前半部分詳細描述了等臘八粥的過程,作者又是如何描繪吃臘八粥的過程的呢?

提示:作者用寥寥數語就粗筆勾勒出了臘八粥的好味道。運用動作描寫“靠”“斜立”等詞和比喻修辭方法“肚子已成了一面小鼓了”突出了八兒粥吃得多、吃得飽、吃得盡興。(板書:心滿意足)

1、吃了一枚大棗的八兒,總算暫時堵住了八兒小饞嘴巴,請同學們再通讀課文,一邊讀一邊想象八兒的饞樣兒。

2、“花生仁兒脱了他的紅外套,這是不消説的事。鍋巴,正是圍了鍋邊成圈兒。”像這樣細膩描寫臘八粥的句子,課文中還有一些,找出來讀讀,和同學交流自已的感受。

2.查找有關中國傳統節日的資料,進一步瞭解中國傳統民俗文化。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