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級數學上冊教案6篇 發掘數學潛力,帶領二年級學生探索數學世界——數學上冊教案

來源:巧巧簡歷站 1.94W

本文為二年級數學上冊教案,涵蓋數字0-99的大小比較、數碼組成與分解等內容,針對學生年齡特點和學習特點,通過場景模擬、情景設計等策略引導學生形成較全面的數學基礎。

二年級數學上冊教案6篇 發掘數學潛力,帶領二年級學生探索數學世界——數學上冊教案

第1篇

1、知識目標:能夠學會使用不同的分類方法對事物進行統計。

2、能力目標:能夠運用統計的方法對日常生活中的事物進行整理。能根據統計表提出問題。

3、情感目標:認識到統計的價值,感受到統計對生活的影響。

教師:“今天是孫老師第一天給同學們上課,孫老師非常高興,你們能告訴老師今天與老師合作的同學有幾個嗎?”

教師:“同學們數的真認真,老師把我們的30位同學分成了八個小組,今天八個小組進行一個比賽,看哪個小組表現得好,就得老師手中的金星,本節課得星最多的將是我們的小擂主。”

教師:“現在我們這兒的天氣已經非常冷了,可是在美麗的海南島卻十分温暖,大家想不想跟老師一起到哪裏的海濱浴場遊覽一下?”

教師:“同學們觀察的真是太仔細了,現在你能不能將海濱浴場的遊人按照性別,也就是男、女進行分類,數一數男的有幾人?女的有幾人?”

教師:“男的有15人,女的有14人,那麼合計,也就是一共有多少人呢?”

教師:“同學們數的真是太仔細了,那你能不能把這些數據填在這樣的表格中?”

教師:“好,拿出表1,開始填,看誰填的好,填的準。”

教師:“這位同學真勇敢,我們給他鼓勵一下,哪位同學再上來展示一下?”(隨時加星)

教師:“同學們表現的真是太棒了,剛才我們用的這種整理數據的方法,就是統計,也就是我們這節課學習的新內容。那麼海濱浴場的人只能按男女進行分類嗎?可不可以採用其他方法進行分類?”

教師:“同學們的方法真多,下面小組選一種你們最喜歡的方法,進行人數的清點,把整理的數據填入表2中。看哪個小組選則的方法好,整理的速度快。”

(第一個展示過程中,向學生介紹,從這個統計表中你得到了哪些信息?以後的讓學生自己説從統計表中得到了哪些信息?)

教師:“同學們表現的真是太好了,你們看,海上還有許多漂亮的彩色船隻,有大有小,現在你能用我們剛才學過的統計方法對海上的船隻進行分類統計嗎?(學生:“能。”動手填表)

教師:“剛剛我們把海上的遊人和船隻進行了統計,那你們能告訴老師,統計有什麼好處嗎?”

教師:“你們真是一羣善於觀察的好孩子,這不,小麗有一個漂亮的衣櫃,可是裏面卻十分亂,褲子、上衣、裙子都堆到了一起,(出示幻燈片)你能幫小麗用我們學過的統計的知識進行分類整理嗎:”

(學生展示,説:“我是將衣服分成了羽絨服、褲子、裙子三類,其中褲子四件,裙子七件,羽絨服三件。合計十一件。”)

教師:“説得真好,還有沒有其他的分法?”(學生回答,即使發星)

教師:“我替小麗謝謝大家了,快樂的40分鐘馬上就要結束了,看看我們的得分情況,我們也進行一個統計。(師生合作完成戰績統計表)

教師:“現在本節課小擂主已經產生,他們是幾組?”

教師:“非常感謝大家的合作,我希望大家回家可以運用我們今天學的知識,整理一下自己的衣櫃、書櫥、書包。做一個會做事的好學生,好不好?”

二年級數學上冊教案6篇 發掘數學潛力,帶領二年級學生探索數學世界——數學上冊教案 第2張

第2篇

中秋節快到了,三江的月餅師傅正在忙着做月餅,瞧!新鮮的月餅出爐了

1、(出示9個月餅)請大家一起來數一數,這堆月餅有幾個(9個)那麼9個月餅最接近幾十呢?(10)我們也可以説9個月餅大約是10個。(學生跟讀)

2(出示43個月餅)這堆月餅有幾個呢?你能一下子數出來嗎?請大家估計一下,這堆月餅大概是幾十個?教師宣佈正確答案43個月餅,43最接近幾十?我們也可以説43個月餅大約是40個

3、那麼64個月餅我們也可以説大約是多少個月餅呢?86個月餅呢?

揭示課題:象剛才這樣把一個準確數看成大約是幾十,這就是估計,今天這節課我們就要用這個知識來學習加減法的估算。

1、這幾天到三江買月餅的人可多了,你瞧!這3種月餅是最受大家歡迎的,(出示豆沙月餅28元,蛋黃月餅43元,水果月餅24元)

2、你能向小朋友介紹一下這些月餅大約是幾元嗎?(根據學生回答,教師板書:大約是30元,大約是40元,大約是20元)

小朋友們真能幹,那你能根據剛才估計的數據,幫老師算算買豆沙月餅和水果月餅大約是多少元嗎?你能用算式表示嗎?

現在方老師帶了100元錢去買這3盒月餅,你幫老師想想,我帶的錢夠嗎?為什麼夠呢?把你的想法在組內交流一下

方法一:豆沙月餅大約是30元,蛋黃月餅大約是40元,再加上水果月餅大約是20元,三樣加起來大約是90元,所以100元夠了。(板書:30+40+20=90)

方法三:100元錢,買豆沙月餅後,大約還剩下70元,買水果月餅後大約還剩50元,最後買蛋黃月餅,大約還剩10元 (板書:100302040=10)

方法四:100元錢,買水果月餅後,大約剩80元,買豆沙月餅後,大約剩50元,所以買蛋黃月餅夠了。

剛才小朋友想出了很多方法,現在請你選擇你最喜歡的一種方法跟你的同桌交流一下

小結:剛才我們小朋友想出了這麼多方法,大家都是先把準確數估計成幾十然後再進行估算,這樣計算起來比較方便,象這樣的例子在我們生活中還有很多

1、四一班和四2班同學準備在中秋節晚上舉辦一箇中秋晚會,要同學們報名參加,四1班有39人報名,四2班有42人報名,請問(1)大約有多少人蔘加這個中秋晚會?你會估算嗎?(2)四(1)班比四(2)班大約少幾人?

2、四一班和四2班同學為了佈置晚會場地可忙壞了,晚會計劃要做70朵紙花,現在四(1)班已經做好了27朵紙花,四(2)班已經做了44朵紙花,請問大約還要做幾朵紙花呢?

3、剛才我們用估算的知識解決了中秋晚會的問題,在數字王國裏也要用到估算,請你估算一下,下列哪些算式的得數比80大

請小朋友拿出課桌裏的紅卡片和黃卡片,如果是大於80就舉紅卡片,小於80就舉黃卡片

5、國慶節也快到了,小朋友打算怎樣安排國慶節呢?是啊,青年旅行社決定在國慶期間組織50人去杭州西湖旅遊,為了讓遊客玩得高興,旅行社還特別設計了划船活動,這裏有3種船:

現在有50人,旅行社打算租兩條船,可以怎樣去租呢?小組討論交流

小朋友想出了3種方法,租一條大船需要租金43元,租一條中船需要租金28元,租一條小船需要租金19元,這3種方法哪一種最省錢呢?(同桌交流)

今天這節課我們用估算的知識解決了很多問題,其實在我們生活中還有很多時候要用到估算,你能舉出這樣的例子嗎?

?加減法的估算》是人教版二年級上冊的教學內容,教材在100以內的加、減法筆算教學中安排了加減法的估算一小節,這是估算正式教學的開始。教材為學生提供了媽媽要買三種生活用品,帶100元錢夠不夠這一生活情境,意圖讓學生通過小組討論交流,展示不同的估算方法。使學生了解估算也是解決問題的一種策略,估算也可以有不同的方法,我們可以用它簡潔、迅速地解決某些問題、從而逐步培養學生的估算思想。基於以上分析,我認為本課的教學重點是讓學生能結合具體情境進行估算,體現估算方法多樣化,並能解釋估算的過程。

因為估算是非常貼近實際生活的,在實際生活中經常會應用,所以在本課的教學中,我採用情境教學法,以即將到來的中秋節為主線貫穿整節課。將本課的教學內容有機地融入到估月餅,買月餅,中秋晚會等生活情境中。

1、讓學生學會估數。在估算中,估數是最重要的一步。所以在新課引入環節,我先讓學生數數數量比較少的月餅,然後出示一堆數量比較大的月餅,讓學生意識到當數量很大,很難準確數出來的時候就可以估計一下,從而引出大約,學會將準確數估計成大約是幾十。

2、討論交流,探究加減法的估算。由於這是學生第一次正式接觸估算。以往的精確計算已經在學生腦海裏深深紮了根,因此不免給本課教學帶來一定的負遷移,所以在設計這一環節時我先讓學生説説買蛋黃月餅和豆沙月餅大約需要多少元,然後讓學生提一提類似的問題,通過這些簡單的估算使學生先對估算有一定的認識和體驗,然後再讓學生思考老師帶100元去買這3盒月餅,帶的錢夠不夠這一問題。在討論交流中激發求易思維,體現估算方法的多樣化。這樣由淺入深的設計,使學生易於接受,同時也使學生認識到,在日常生活中,有時需要進行精確計算,有時根據實際的需要只要估算大致的結果就可以了,估算能使計算比較方便。

3、聯繫實際,解決問題。充分讓學生用估算知識解決問題,從而提高學生應用數學的意識和能力。進一步體驗學習數學的樂趣。

本節課我始終圍繞中秋節這一主線展開,由估月餅,到買月餅,再到中秋晚會,這些情景都是十分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的,富於濃厚的生活氣息,能使學生輕鬆自然地探究生活中的數學問題,去積極發現生活中的數學問題,爭着解決生活中的數學問題。感受到數學就在身邊,數學知識來源於生活,對數學產生親切感,提高學習興趣。

在探究100元錢買三盒月餅夠不夠這一環節,學生提出了很多方法,有的是用連加的方法估算的,也有的是用連減的方法,也有的用加減混合的方法進行估算,我都一一加以肯定和鼓勵。當出現了5種方法後,再讓選擇自己比較喜歡的一種方法,同桌交流一下,充分體現了人人學有用的數學,不同的人用不同的學法來理解數學、運用數學。

本課還有許多值得商榷之處,比如:在練習環節,讓學生估算一下哪些算式的得數比80大,請學生通過舉牌來表達自己的意見,有個別小朋友舉錯了牌,還有包括後來的租船問題,讓學生探討哪種方法最省錢的時候,有3個小朋友舉了紅牌,我想這時我應該及時問問他們為什麼要舉紅牌,使他們自己發現錯誤,找到解題的正確方法。現在我這樣一帶而過,明白的小朋友是明白了,可不明白的還是不明白,沒有很好地關注學生的發展。

第3篇

1、讓學生經歷從現實生活中發現角、抽象角的過程,初步建立角的概念,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稱。

2、在操作活動中感知角的大小與兩邊張開的大小有關,會直觀比較角的大小。

4、形成角的正確表象,促進學生空間觀念及抽象思維的發展,感悟抽象的數學方法。

理解角的大小與邊的長短無關,而與兩邊叉開的大小有關。

請學生仔細看大屏幕,根據照片來猜猜這是什麼?( 出示冰箱照片)學生猜測。 根據學生的回答,出示學生相應的照片。

剛才同學們看得都特別仔細、特別認真。用眼睛仔細、認真的看這就叫“觀察”。

今天老師給大家請來了一個好朋友,瞧!就是這隻玩具小熊。小朋友們,喜歡這隻小熊嗎?它可愛嗎? (出示試一試1) 小朋友想一想:男孩站在玩具小熊的哪一邊?

請大家頭不要偏,手不要動,仔細觀察玩具小熊,思考一個問題:仔細觀察,站在女孩的位置上,又能看見玩具小熊的什麼?

結合學生髮言,讓學生進行描述,同時教師進行板書:前面、側面。

為什麼觀察的是同樣的玩具小熊,大家剛才説的卻不一樣呢?

結合回答,教師歸納:由於位置不同,所以觀察角度就不同,看到的玩具小熊的形狀也就不一樣了。

老師出示圖片(試一試2)學生想一想:這張照片上,小貓、小猴分別看到的是大像的什麼?

活動二: 老師再出示試一試3(1)圖片,請學生根據圖片想想淘氣、蘭蘭、小紅分別看到茶壺的哪個面?

剛才他們坐在自己的位置上,都看到了茶壺的一個面。如果能讓小朋友全面地看到茶壺的上下兩個面,那才好呢!你們有什麼好辦法能看到它的上下兩個面嗎?請大家開動你們聰明的腦袋想想吧!請看幻燈片試一試3中的(2)。

大家發現了:要全面的觀察物體可以圍着它轉,從四處看;也可以讓它給我們轉一圈來進行觀察。 如果是一些較大的物體,同學們想一想,那應該怎麼辦呢?對於一些較大的、不能動的物體,我們就要站在不同位置,從不同角度觀察,才能看得更清楚、更全面!也就是説我們應該根據具體情況靈活選擇觀察方法!

今天我們知道了在不同的位置觀察到的物體的形狀是不同的。希望大家課後能夠處處留心觀察,從不同的角度進行觀察和感受,做一個勤于思考的好孩子!

第4篇

1.藉助情境圖引導學生提出問題,引入求幾個相同加數和的計算。

讓學生經歷幾個相同的數相加的學習過程,初步理解乘法的意義。

教學難點:根據圖意列出相應的加法算式,體會乘法的意義,體現算法多樣化。教學方法:談話法,講授法。

師:多神奇的魔術表演啊,你都看到了什麼?同學們這裏會也藏着很多奇妙的數學知識,不信大家仔細的觀察一下。

師:小朋友觀察得很仔細請你們接着看圖,你能提出哪些數學問題,和你的小夥伴交流一下。學生可能回答:

一共有多少朵花?一共有多少條魚?一共有多少個燈籠?

師:小朋友們很了不起,提出了這麼多有價值的數學問題,誰來解決第一個問題?

師:同學們説得不錯,請同學們觀察一下這幾個算式,你發現有什麼特點?生:都是連加

同學們,這節課你知道了什麼?你覺得自己的表現怎麼樣?

教學反思:本節課我把教學重點放在了讓學生自主提出問題、尋找解決問題的策略上,引出多種不用的解決方法,然後着重認識幾個幾連加。引導學生充分經歷問題解決的過程,體驗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這樣對學生思維的發展和解決問題能力的提高都是非常有益的。

第5篇

蘇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二年級(上冊)第52~53頁。

1. 使學生在實踐活動中,初步建立1米的長度表象。能根據初步形成的1米的表象,進行一些直觀的判斷與思考。

3. 在小組活動中,學會與他人合作解決問題,逐步養成認真、細緻的學習態度和習慣。

教師準備:米尺、捲尺、剪刀、綢帶、膠帶、標籤紙等。

學生按小組準備:米尺、捲尺、剪刀、綢帶、標籤紙等。

談話:昨天老師讓大家回去測量自己的身高,都量了嗎?誰來説一説,你的身高是多少?(學生交流自己的身高)大家都不約而同地用了同一個字米。今天我們就來認識米(板書課題)。量比較長的物體,常用米作單位。

談話:老師的身高是1米72釐米,你能估計一下,從地面到老師身上的哪兒大約是1米高呢?(學生根據已有的經驗進行估計)

談話:大家都想估計,那我們來做個遊戲好嗎?請兩個同學把這卷綢帶慢慢地拉開,其他同學認真觀察拉開的綢帶,如果你覺得拉開的綢帶的長夠1米了,就立即喊停。(學生活動)

啟發:(指拉開的綢帶)這段綢帶的長正好是1米嗎?怎樣才能知道它到底有多長?(可以用尺量一量)

[説明:對於米,學生在生活中已經有了一定的感性認識。從身高談起,再讓學生大膽地進行估計,喚醒了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找準了知識的生長點,為下面的學習做好準備。]

談話:這是一把米尺,它的長度是1米。請同學們拿出自己的米尺,看一看1米有多長。

提問:看一看、數一數米尺上的刻度,你能發現什麼?

談話:怎樣用米尺量出剛才綢帶的長度是不是1米呢?誰來試一試?

指名量出一根1米的綢帶,再讓每個小組照樣子量出1米長的綢帶。

提問:張老師想知道到底身上的哪兒離地面是1米高,誰來幫老師量一量?(學生測量後,在1米的位置貼上標籤)

談話:同學們想不想知道自己身上的哪兒離地面是1米呢?同桌合作,互相量一量。

討論:標籤離地面都是1米,為什麼貼的位置各不一樣呢?

[説明:學生的年齡小,合作學習的經驗不足,適時進行合作的指導和示範,可以使合作更有秩序,更富實效。同時,又兼顧並重視了合作過程中必不可少的個體體驗與思考。]

談話:現在同學們知道1米有多長了嗎?請大家張開雙臂,估計一下,自己的一庹比1米長一些,還是短一些?

談話:請每個小組在教室裏任意選一樣東西,量一量,看從哪兒到哪兒的長正好是1米。

[説明:讓學生先用自己的一庹和1米比一比,再伸出兩手比畫1米有多長,學生的比畫有了參照,就會比畫得更準確。這些活動使學生充分感悟了1米的實際長度,初步建立了1米的長度表象。]

(1)提問:你能估計出1米長的隊伍大約能有幾人嗎?(學生可能想到:豎着排,大約有5人;橫着排,大約有3人)

提問:想一想,同樣是1米長的隊伍,為什麼有的大約有5人,有的大約有3人呢?

(2)要求:估計一下,用我們平時的步子走1米長的路,大約要走幾步?(請幾個同學上來走一走)

談話:同學們想知道自己走1米大約要幾步嗎?小組合作,在地面上量出1米的距離,每個同學都來走一走。

(3)談話:請同學們閉上眼睛想一想,1米有多長。睜開眼睛,伸出雙手,比畫一下1米的長度。

(4)提問:知道1米有多長了吧?如果不用米尺量,你能剪出一根1米長的綢帶嗎?

[説明:通過排1米長的隊伍需要幾人,走1米長的路需要幾步這些學生感興趣的活動,引導學生逐步加深對1米的認識。在充分活動的基礎上,讓學生靜靜的思考,通過閉眼想和再次比畫,力求在頭腦中建立清晰的1米的表象。進而,再次讓學生根據表象剪出1米長的綢帶,並藉助測量加以調整,學生頭腦中1米的表象將逐步精確。]

(5)談話:請小朋友在教室裏找一找,哪些物體的長度大約是1米。

先分別估計黑板的長和寬、教室門的寬和高,再小組合作,量一量,填一填。

(7)談話:老師站在這裏,誰能上來找到一個位置,使你和老師之間的距離正好是1米?能再找到一個離老師1米的位置嗎?還能再找到這樣的位置嗎?

學生紛紛站在老師身邊,最後圍成一個半徑是1米的圓形。

第6篇

我們已經學會了比較百以內數的大小,那麼萬以內數的大小怎樣比較呢?接着教師板書課題:比較數的大小。

(1)1230和965各由幾個千,幾個百,幾個十和幾個一組成的,各是幾位數,位是什麼位?哪個數比哪個數大?為什麼?

(2)5640和8790都是幾位數?位各是幾千?哪個數比哪個數大?你是怎麼想的?

(3)3864和3529都是幾位數?位都是幾千?哪個數比哪個數大?你是怎麼想的?

(4)比較萬以內兩個數的大小的方法是怎樣的?(讓學生討論)

(2)指導學生觀察思考:1230是四位數,位是千位,這個數超過一千;而965是三位數,位是百位,這個數不夠一千,所以1230>965

提問:比較萬以內數的大小,先比什麼?怎樣確定大小?

根據學生回答板書:先比位數,位數多的數大,位數少的數小。

(2)讓學生觀察後提問:這兩個數都是幾位數?位分別是 幾千?

(3)引導學生明確,雖然位都是千位,但5個千比8個千小,所以5640

(3)引導學生明確:3864和3529都是四位數,位上的數也相同應該往下比較百位上的數。

①位數相同的數,先比位,位上的數大的數大反之則小。

②如果兩個數的位數相同,位上的數也相同,就從高位起依次往下比,直到比出數的大小為止。

第1題:讓學生獨立完成後,指名説説你是怎樣比較它們的大小?

第2題:指名讀題後問第 (1)小題這4個數中,的數是多少?最小的數是多少? 剩下的兩個數941和914,哪個大?你能按照從大到小的順序排列嗎?

第(3)題,讓學生讀出各數後問:這些數的位數相同嗎?哪個數的數位最少,怎樣找出的數?讓學生在書上註明的數和最小的數。

第4題:邊提問邊讓學生在算盤上撥出數來。最後按要求寫出各數。

師述:這節課我們學習了比較數的大小,有兩種情況,一是位數不同,位數多的數大;二是位數相同,要從高位比起,一位一位往下比,直到比出數的大小為止。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