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確定位置》教學反思4篇 "定位教育反思:定準方向,瞄準目標"

來源:巧巧簡歷站 2.42W

本文主題為《確定位置》教學反思,旨在探討課程中的“確定位置”主題對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和對實踐能力的提升。文章將分析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改進措施以及對學生的促進作用,為讀者提供一定的參考價值。

《確定位置》教學反思4篇

第1篇

層層深入、步步推進,使教學結構緊湊而且環環相扣,逐步實現本課的教學目標。

新課標明確提出“使學生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繫,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讓學生親歷數學學習的過程”。數對的表示方法是比較抽象的,但在生活卻有很多“原型”,如學生的座位位置。因此,我從學生可感可知的座位位置入手,由第幾組第幾個引出抽象的數對錶示方法,從而建立數學模型,符合學生由具體到抽象,從特殊到一般的認知規律。

2.設計多種形式的活動,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讓學生運用數對確定位置。在聯繫實際,運用數對環節,設計了四個練習。第一個練習,在方格紙上給出各建築物的位置,讓學生用數對錶示。第二個練習,給出數對,讓學生動手操作找位置。第三個練習,破譯密碼。學生有很強的好奇心,這一練習極大激發了學生的興趣,學生們都能投入其中。第四個練習,五子連珠。在課前,經過了解,下五子棋是學生特別喜愛的遊戲活動。活動中,讓兩名學生用數對下棋,其他同學當參謀,所有學生都能參與其中,興致濃厚,既鞏固了用數對確定位置的方法,也讓學生稍稍輕鬆了一下。

3、注重拓展教材,讓學生體會數學來源於生活,又應用於生活。

在學生學會用數對確定位置後,又讓學生了解利用經線和緯線確定地球上某一點的位置,介紹著名科學家笛卡爾的故事,讓學生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繫,拓寬了學生的視野,讓學生感覺到,課雖上完了,但探索還在繼續,同時教育學生善於觀察、勤于思考,發現生活中的數學問題,用理想和奮鬥確定自己人生的位置。

回顧這節課,學生在有意創設的來源於生活又富有活動性的學習情境中,學得積極主動,趣味盎然,在主動參與數學學習的過程中,體驗到數學知識與生活的密切聯繫,也體會到了數學學習的有用性,重要性,真正做到了學有所用。

1.當學生初步感知座位的行和列,會用第幾組第幾個確定座位位置後,我在抽象、引出“數對”表示上有些突然,不免有灌輸之嫌。其實可以引導學生髮現確定位置時用了兩個數,讓學生自己試着用一種比較簡明的方式表示位置,展示交流之後再引出數對的正確表示方式。

2.在做練習環節的第二題時,主要是學生説,我在電腦操作。應該給學生一個自己展示的機會,讓學生在實物展示台上展示交流。

3.課堂上對學生的評價較單一。除了語言評價,還可以用微笑、眼神等方式。

數對的引出是從教室現場的座位抽象出來,還是從有方格的座位表中抽象出來?哪種方式更加科學?

今天受學校委託,我講了一節《確定位置(一)》的數學課,課後自我感覺良好。

由於松原地震,學校老早就放了寒假,但是勾校長面對學校目前課堂教學存在的問題,想法很多,於是便組織了這次的教研活動,希望能以我們的課拋磚引玉,帶領哈拉海國小的課堂教學。我很榮幸地被領導選中,做了這次數學課的執教者。

這節數學課當初為了迎接期末的督導檢查而準備,可以説當初就是精心準備的,如今領導讓再講一節課,自己就決定講這一節了。教案基本上沒有變動,我花了很多功夫在説課環節上。

昨天看了初校長課後,感覺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不高,可能是由於放寒假的關係,也可能是由於昨天初校長講時座位的安排也束縛了學生,所以今早我重新調控了一下學生的座位,讓本班的學生前後都挨着,這樣學生在小組交流時便於溝通,也會樂於溝通。外加在課前我還進行了一番“調動”,學生還是以很高的熱情進入了課堂。現在回憶本節課,我想主要應該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確定位置(一)主要是讓學生學會用數對來表示物體的位置,這一知識對於四年級的學生來説很簡單,但為了讓學生把簡單的知識學得更牢固,我注重了知識的外延,例如讓學生按老師的指令起立,我設計了四種不同的數對,讓學生知道原來數對還有這麼多特點的;再比如,猜英語老師的位置、幫助同學找座位等,讓學生明白了確定位置的數對缺一不可;讓學生把大門的位置用數對錶示,更是國中直角座標系原點的滲透。

新的課程理念指出一切為了學生的發展。所以在這堂課中,我以學生為主體,突顯學生的主體地位,例如課的伊始,讓學生獨立探索用更簡潔的方法表示出小青的位置,再讓學生進行小組交流,尊重學生,以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為基礎,注重開發學生的潛力,培養學生的獨立探究與小組合作的能力。

這一點在整堂課上有着最明顯的體現,利用班級座位説説好朋友的座位?按老師的指令起立,抽取今天的幸運之星、重新找座位等等。學生在愉快的情境中進行着學習,樂此不疲,最後孩子總結時説:這節數學課很有趣!這就是這節課的最大收穫,讓孩子們在快樂中學習,在學習中快樂着!

我還是贊成這句話:沒有壓力就沒有動力,有了動力才會有進步!無論是過去還是現在,自己在一次次的課堂教學中逐漸地成熟起來,思想上有了新的認識,這就是壓力給我帶來的收穫!感謝朋友們對我課的評價與讚賞,你們將會是鼓勵我進一步成長的動力。

《確定位置》教學反思4篇

第2篇

?確定位置二》一課,主要教學用方向和距離來描述一個點的位置。本課的教學目標是:通過具體的活動,認識方向與距離對確定位置的作用,能根據任意方向和距離確定物體的位置。引導學生聯繫生活實際,用所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確定位置的有關問題。難點是能根據方向(任意方向)和距離確定物體的位置,能描述簡單的路線圖。

在前面學段,學生已經學會用東、西、南、北、東北、東南、西北、西南這八個方位來描述物體的位置。在進入新課時,我先跟孩子們一起複習如何用這八個方位來描述具體位置,不僅複習了舊知,從而慢慢引導孩子發現,想要知道具體位置,除了方位,還需要知道具體角度以及具體距離,接着開始進入新課教授。

在探索新知階段,我先出示了課本上的情境圖,以猴山為觀測點,讓學生用已有的知識來描述大象館、熊貓館、鹿苑分別在猴山的什麼方向。接着讓學生髮現方向座標被平均分成了四個直角,而每個直角又平均分成了三份,每一份是30°。用課件演示“北偏東”和“東偏北”,讓學生通過形象生動、顏色鮮豔的課件來區分“——偏——°”,逐步引導下,孩子能夠很快的説出相對的“——偏——°”,例如“北偏東30°”,孩子能夠很快發現也可以用“東偏北60°”來描述具體位置。

情境圖上的角度是直接給予學生的,並沒有讓學生用量角器來實踐。在下面的練習中,有一題需要學生親自用量角器來量出角度,我藉此再次與學生一同複習瞭如何正確使用量角器,也算是一舉兩得。在練習中,我要求學生把要量的角標出來,並且把度數標出來,以免混亂。但在後來的習題中,發現學生還是會把55°看成45°,這説明量角問題需要加強。

教材是按“方位——角度——距離”這樣的順序,一個一個來出示,我遵循了這樣的處理。在最後一個環節中才出示了“距離”,學生接受起來相對容易,也比較循序漸進。“距離”這個知識點對於學生來説比較容易,所以麼有多大問題。我把重點放在如何更好地説清楚“——偏——°”上。

從練習中,發現學生對於本課的知識點掌握得相對牢固,就是在描述具體位置上,語言不太完整,這將是今後該加強訓練的地方之一。

第3篇

一、挖掘教材、理解教材、明確目標《用數對確定位置》這節課開始給我的感覺是比較簡單的一個內容。可當靜下心來細細琢磨教材時,才感覺到本不像我所料。這節課的重點不是滿足讓學生會用“數對”表示一個位置就可以了,而是讓學生回顧科學家探究的歷程,“數對”的產生過程才是本節課的關鍵所在。“數對”這個概念對五年級的小孩子來説是極為抽象而又陌生的,如何讓他們既對其生成過程有所經歷,又對其實質順理成章輕鬆地接受。用心思考之後,我把本節課的設計理念定位為:既尊重教材,又超越教材;既自主探究,又適當講授;既重視結果,又關注過程;既夯實基礎,又培養能力;既關注課內,又適當延伸。

二、遵循學生的原認知,注重數學與生活的聯繫課堂上,我利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和知識,從學生熟悉的座位順序出發,通過讓學生指出趙亮同學的位置,學生開始表達位置的方法不一樣,從而產生了統一標準的必要性,然後潛移默化地建立起“第幾列第幾行”的概念。接着通過座位圖來學習“數對”,讓學生用“數對”來描述座位圖中人物的位置。再借助班級的實際座位,讓學生用“數對”表示自己的位置,並通過一些小遊戲進一步明確實際座位中的行和列。在明確了“數對”的概念後,抽象出方格圖,讓學生在方格圖中確定位置,將數學知識應用到生活中去。

第4篇

數學家華羅庚曾説: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變,生物之謎,日用之繁,無處不用數學。這是對數學應用性的精彩敍述。

21世紀教材第二冊中的《確定位置》一課,具有很強的生活性,那怎樣找到數學知識與生活的切入點呢?對於今天的孩子,大部分有去影劇院看電影的親身經歷,而拿着電影票對號入座的過程不就是在確定位置嗎?於是我這樣引入:事先發給每位同學一張座位號,聽到上課的鈴響後,根據手中的票去找自己的座位;有的很快找到了座位,有的找錯了座位,有的找不到座位很着急。這時我説:“沒找到座位的同學暫時先找個位子坐下來,看來,我們根據票找位子還有一定的困難,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確定位置好嗎?”同學樣齊聲説:“好”,目光中充滿了期待,我説:“剛才,我發現有的同學很快找到自己的座位,誰願意告訴同學們,你是怎樣找到的?”玉佳説:“我的座位號是3排6號,我先找到了第三排,再找第6號。”我説:“其實生活中的排也叫‘行’,接着我讓同學説説自己所在的行,並用‘行’來確定自己的位置。”

師:“剛才你們説的很好,誰來説説,你的好朋友是誰,他在什麼位置。”

生:“我的好朋友是劉穎,她在第三行左數第四個。”

生:“我的好朋友是孫麗君,她在第四行右數第二個。”

同學們爭先恐後地介紹着自己朋友的位置,我們用同樣的方法學習了“列”,之後我讓全體同學站成隊列,説説自己在隊列中的位置。

在這節課的最後,我提出了一個問題:在咱們的生活中,還有其它確定位置的方法嗎?同學們討論後紛紛發言,有的説:“我家住在二單元6號,單元號也是確定位置的方法。”有的説:“我家住在北大街17號,街號也是確定位置的方法。”我問:“還有嗎?”課堂上一片沉默,突然王英傑説:“老師,我在華山國小一年級一班,國小年級班也是確定位置。”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同學們思維活躍,學習積極性高。

一、生活中處處有數學,到處存在着數學思想,教師要善於結合教學內容去捕捉“生活現象”,利用捕捉到的“生活現象”引入新知,使學生對數學有一種親切感,覺得數學與“生活”同在,並不神祕,同時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愛因斯坦曾説:教育應當使所提供的東西讓學生作為一種寶貴的禮物來領受,而不是作為一項艱苦的任務要他去負擔,“生活化”的數學是孩子們樂於接受的寶貴禮物。

二、生活中的數學,必須依賴實踐活動,使數學成為看得見,摸得着,聽得見的現實,是有源之水,有本之木。教師應把數學知識融於生活,如在上面的案例中讓學生説説自己和朋友在教室的位置,在隊列中的位置,讓學切實地感受到數學在教室裏,在隊列中,在自己身邊,從而感悟出生活中處處有數學,生活中人人用數學,體會數學的一種社會價值,形成“人人學有用的數學,有用的數學應當為人人所學,不同的人學不同的數學”的學習風尚。

三、數學源於生活,寓於生活,又服務於生活。課堂教學不能受書本限制,教師找到它在生活中的原型後,應讓它在生活中得到豐富與延伸。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