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教學反思7篇 "從"信"中學習:一位文輯的教學反思"

來源:巧巧簡歷站 2.21W

本文以“《信》教學反思”為主題,旨在探討以《信》為教學內容的反思與感悟,引導讀者思考課程的價值與意義,提升教學質量和效果。

《信》教學反思7篇

第1篇

?秋姑娘的信》是蘇教版國小語文第一冊的課文,是一篇圖文並茂、充滿童趣和藴含自然常識的課文。講的是秋姑娘給大雁、青蛙、松鼠和山村孩子寫信,展現了一幅大雁南飛、青蛙冬眠、松鼠儲食、小樹穿“冬衣”的秋景圖。同時使人感到秋姑娘對大雁、青蛙、松鼠、小樹的關懷和體貼,由此讓學生了解秋去冬來的季節變化特點,知道自然界動物和植物過冬的情形。激勵學生關愛自然,關愛夥伴,珍惜友誼的情感。

對於一年級學生來説,會有感情的朗讀課文和正確認讀書寫生字是他們在知識能力方面達到的基本要求。因此在教學中,我把讀和寫當作重點,目的是想通過多種形式的讀讓學生真正領悟課文的語言美,但在上課過程中,很多教學過程的生成還是存在了許多不足。

一年級的學生剛剛進入閲讀訓練,因此在指導學生朗讀的過程中,我採用了範讀,幫孩子找到關鍵詞等方法訓練學生。一年級學生的模仿能力很強,但是閲讀理解能力較弱,當孩子一遍遍地讀了之後,還找不到感覺,此時教師的範讀對學生有很大的幫助。一遍遍地問孩子:“這句話應該用什麼樣的語氣讀啊?”讓孩子“請你用這樣的語氣來讀一讀”。這些要求,其實對於孩子來説還是茫然的,朗讀時需要技巧的,因此,教會孩子抓住重點詞,才是真正的給孩子授之以漁。我這節課上,一開始出示一句話:“咦,樹上的楓葉都到哪兒去了?”在孩子讀了兩遍,感覺到沒有讀出味道時,我就直接問學生:“想不想聽老師讀一下?”並且教會學生兩個小祕訣:這個小短豎告訴我們這裏要稍稍停頓。有了這個問號我們讀到最後就要往上揚。這兩個小祕訣一教,再聽老師一範讀,學生立馬就覺得有法可循,再指名讀的時候,孩子就讀得有聲有色了。

一直覺得課堂上自己的評價語言很匱乏,用得最多的詞語是“好”“你真棒”“你想得真周到”“讀得真好”……而這些詞語根本就達不到啟迪孩子情感的效果。幸而,在上課之前,聽前輩們在評課的時候,説了這麼一句話:“教師的評價語言,不僅要激發孩子的積極性,還要能夠啟發孩子的.思考,引導孩子的正確的思路。”這句話給了我很大的啟發,因此在設計教學過程的時候,我特地預設了一些可以用到的評價語言,比如:我問學生秋姑娘在信中會讓大雁他們小心什麼呢?學生説了一些以後,我給於孩子的評價是:小朋友為大雁想得真多呀!你們和秋姑娘一樣都在為大雁擔心!你們也是會關心人的小朋友。這樣,就把文章的主旨也一下子帶給了學生。

但是,教師的評價語言需要教師的積累和教學功底,因此在以後的教學過程中,我還是需要多積累,多思考。

讓孩子進行説話訓練的時候,我聯繫生活實際,告訴孩子可以給自己關心的人寫信,引導學生學習關心自己的朋友和親人,“你想關心關心你的朋友和親人嗎?你想告訴他們什麼?”學生自然而然地想到去關心自己的同學、老師、親人……這樣把對學生思想品德的薰陶悄然融入了説話寫話的訓練之中。

《信》教學反思7篇

第2篇

?信客》的公開課執教已經過了將近4個月了。對這一課執教存在的不足之處,始終讓我放不下心來。經過一段時間的思考,對執教本文有了新的想法。該文的執教的最大不足終於在我的思考下,浮出水面:開放度不足。在執教過程中,我為什麼提高了“老信客”的量,本來在文本中“老信客”的地位是低於“年輕信客”的,我的執教中為什麼會提高“老信客”的'地位呢?細細想來是對“老信客”這個悲情人物的久久不能割捨。“老信客”雖然失信,但是他耿耿於懷,能全盤否定他的“誠信”嗎?“年輕信客”雖然公功德圓滿,但是他順應時事,急流勇退,對“誠信”是一往無前的執着嗎?這些東西是可以讓學生探討的。那麼作者對這兩個人物的態度是怎樣的呢?“年輕信客”最終選擇永遠陪着“老信客”是否有“懺悔”?對“老信客”是否也從心底裏還是佩服之至的呢?

如果我再次執教該文,我會在引導學生認識這兩個人物後,去探討以上的問題。這樣的課堂更加開放。不管討論的結果怎樣,我的心裏還是有一種“老信客”情懷。就像餘秋雨先生在《文學創作中的未知結構》中講到的“兩難”的境界。我認為“老信客”就處於這樣的兩難的境界:內心極度最求誠信,但客觀事實不容他繼續信客職業。但是“老信客”用找一個新信客來實現自己的心願或完成沒有完成的使命,是一種心靈的救贖。為了實現救贖他盡力自己的最大努力:諄諄告誡(揚起受傷的手),悉心教導(告訴新信客做信客的本領),隱瞞苦難(不告訴新信客做信客的代價)。

這是一個值得探討的人物,他的“悲情”比“年輕信客”的“功德圓滿”對讀者應該更有衝擊力。我實在放不下“老信客”。我要為“老信客”正名。

第3篇

?雞毛信》這篇課文記敍了抗日戰爭時期兒童團團長海娃克服重重困難,把一封雞毛信送給游擊隊,並配合游擊隊消滅敵人的故事,表現了我國兒童在對敵鬥爭中的機智勇敢。課文共講了六個小故事,重點是第二、三、五個,從中表現了海娃的機智、勇敢堅強。

1、開門見山直接導入,我讓學生邊讀邊畫出並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解決生字,然後對於有生字的句子多讀幾遍,每讀完一段便回過頭來了解一下意思,再聯繫上下文了解意思,這樣既能把課文讀通順流利,又能瞭解課文的主要意思。

2、利用孩子們的好奇心,先讓學生給課文列提綱,理清了文章的`脈絡,知道課文在講哪幾個小故事,然後讓學生快速瀏覽這六個故事,比較哪幾個故事寫的最具體、最生動、最感人,這樣既理出了文章的思路,還提高了同學們的學習興趣。

3、自主學習,感受人物品質。我先讓學生找出文中描寫海娃的句子,包括描寫海娃的動作、神態、語言、心理等的句子,然後仔細閲讀學生所畫出的句子,讀一讀哪寫詞語或句子能表現出人物的什麼品質?還有哪些詞語或句子值得你去關注,值得你去思考?

兩節課上,孩子們的表現讓我驚訝,離我們這個年代很遙遠的一個故事,竟然引起了孩子們很濃的興趣,並且對於人物的表現能夠分析得非常透徹,能夠將那個年代海娃為什麼這樣做跟他的愛國精神進行聯繫,的確非常了不起。我從這篇課文的教學中還感受到,孩子們的自學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該放手時就要放手,要相信孩子們的能力。

第4篇

今天上的是《給家鄉孩子的信》。我覺得上得很順,學生思維活躍,課的效果不錯!想一想有好的效果,原因何在?哦,主要原因還在讀書。

課上我讓學生反覆朗讀。一段話,一句話都要朗讀上好幾遍。第一遍的時候,還沒有完全進入。第二遍的時候有點懵懵懂懂。第三遍的.時候越來越清晰了。這時讓學生來交流自己的想法,他們理解得很到位,而且可以説好多話呢!我想這是真正地有感而發!

今天的課上,學生髮言很精彩。這也不是偶然,功勞還應該歸結於朗讀。讀着讀着,書中的意思就讀出來了,讀着讀着,頭腦中的已知也激發出來了。已知和新知互相碰撞,火花就產生了,思維就靈動了,發言也就精彩了。

我想:作為語文老師真得應該讓學生多讀書。要讓學生在讀中悟,在讀中思,並在讀中懂。長久以往學生的閲讀能力必將提高。

此時,忽然想起古人的“書讀百遍,其義自現!”——真乃精華

第5篇

一、從生活入手創設情境,引起學生共鳴

“生活即課堂,課堂即生活。”語文新課程標準將人們對語文課程資源的認識提高到了一個新的高度和廣度,即生活與語文緊密結合。針對低年級學生認知的直觀性特點,在課堂教學中,我從生活實際入手,由一封信進行導課,引起學生共鳴。激發他們的閲讀興趣。從而有一個良好的開端。

識字、寫字為低年級的教學重點。對於學生而言,所謂“生字”,是自己不認識的字。它既包括本課要認的字,還包括學生學過遺忘了的或課文中沒有選出的字。所以,讓學生自己找出生字,自己藉助拼音或同學的幫助自主解決,實際上是尊重學生的學情:同桌互查互糾,體現了合作的理念。

在認讀的過程中,通過品味漢字的.文化內涵、歸類識字,體會形聲字的特點、感悟語氣詞的使用、以生字帶熟字、總結交流識字方法等形式活潑的、有目的、有針對性的識字環節,使學生不僅讀準了字音,記憶了字形,而且又回到文中,不着痕跡的通過讀句、讀文,藉助讀傳達出了一種情感。實際上,在此,已經開始了閲讀教學的理解與感悟。

閲讀是作者、文本、讀者之間進行的一場默默的交流。這裏,教師以“讀”為主要手段,通過自讀、分角色讀、體味讀、表演讀等多種朗讀形式,深入淺出地引導着孩子們自信地説出自己個人的感受和想法,領悟着文字背後的情感和內容,並藉助“讀”傳遞了出來。這就是一種閲讀的個性化感悟。相信孩子,就要給他們展示的時間和空間,讓他們在自由的時空中盡情地享受成功的喜悦。

凸顯情感、態度、價值觀三維教學目標的統一。在具體的內容和特定情景下,通過“讀”的品味,在單元文化主題的主線索下,悄然揭示本文的情感內涵——用心交往。這是一種主觀的感覺,但是,在這種感覺下,有一種緣自內心的關切。對於教者而言,這是滲透。

從學生的生活入手,喚起學生已有的生活積累,將語言訓練有機切入文本教學之中。這樣,既為以後的作文教學做好了鋪墊,也是在利用教學的細節激發學生的情感,使得整個教學進入高潮,充分調動學生的情感參與。正如贊科夫所説的那樣:“只有學生情緒高漲,不斷要求向上,想把自己獨有的想法表達出來的氣氛下,才能產生出使學生的作文豐富多彩的那些思想、感情和詞語。”因此,我抓住時機,創設情境,讓學生展開想象的翅膀,“我還會給誰寫信?寫些什麼?”孩子們的思路打開,續編出一句句可愛的詩文。例:“替春天給冬天寫,請你趕快下班吧,我要給人們送去温暖。”“替春風給柳枝寫,趕快發芽吧,春姑娘來了。”……

由於時間的關係,拓展延伸時學生説的不過癮,因此下課後讓他們以文字形式表述出來,以彌補課上的不足。

第6篇

對曾經幫助過自己的人寫一封感謝信是在學習了閲讀短文:《巴金給家鄉孩子的信》、能説會道:“人間處處有真情”之後來完成的作文。這次作文的體裁屬於應用文,作文的要求是:感謝信的格式要真確,把一件事情寫具體,要有真情實感。這是學生們第一次接觸書信,體裁又特殊,所以習作的重點應是掌握正確的書信格式,難點是敍事要有真情實感。

在學習閲讀短文:《巴金給家鄉孩子的信》時我就重點讓孩子們掌握書信的格式,明確應該怎樣寫一封信。緊接着在學習能説會道:“人間處處有真情”時,我又結合本單元課文的內容讓學生重温那些讓人感動的親情、師生情、海峽兩岸同胞之情,走進情感的世界,敞開心扉講述自己曾經深受感動的一件事。其實在教學本單元課文時我就曾經讓學生在課後小練筆時寫過《讓自己最感動的一件事》,在日記中記錄《自己得到關愛的一件事》。所以學生説起來自然是言之有物,言之有情。在學生講述時我認真傾聽,收集信息,為作文課做好選材的準備。就這樣雖然還沒上作文課,但我和學生都已做好了習作的準備工作,就不怕“巧婦難為無米之炊” 了,孩子們實際上已經完成了作文任務的三分之一了。

在上指導課之前,我結合前面學生學習的情況精心設計了教案:從導言、教學環節、板書到過渡語,字斟句酌,在腦海中設想上課的情形。課堂上我用富有激情的語調,觸動孩子心靈的的話語,創設情境,引領學生暢遊情感的天空,採擷一朵讓自己心存感激的人和事的雲朵,激發寫作的願望。由於有了前面學習的鋪墊,孩子們對本次作文的'要求及選材及其明確,在小組交流時孩子們説得熱火朝天,真情在他們的眉宇間流淌。然後我根據巡視指導時瞭解的信息,選了取材有代表性的幾名同學發言。他們有的是要感謝敬愛的老師,有的是要感謝自己的親人,有的是要感謝朝夕相處的同學,還有的要感謝素不相識的曾經幫助過自己的好心人……就這樣孩子們有事可感,有情可抒,有言可寫,自然是下筆如有文。在孩子們動筆寫作的過程中,我發現平時寫作有困難的幾個孩子也不再是眉頭緊鎖,不知從何而寫了。

讀着孩子們飽含感激之情的習作,特別是有的孩子是寫給我的感謝信,有些事情在我看來是那麼的微不足道,但在孩子們天真而純潔的心靈裏卻是那麼的在意,真讓我既感動又温暖。也更加體會到只有教師做好充分的教學準備,注重積累,加強指導,學生才能在習作中樂於書面表達,增強習作的自信心,體會到習作的快樂。

第7篇

按照組內教學進度安排,在所任教班級進行了“英文投訴信”寫作教學,現反思如下:

1.學情分析。現階段寫作是學生英語學習中存在的薄弱環節,也是師生的共同挑戰。因此,針對學生實際情況蒐集和整理專題寫作素材。注重基礎,反覆操練,確保寫作教學的實效性,達到提高學生話題作文寫作能力的目的。

2.資料分析。教學內容以ppt課件形式呈現,按照由易到難、由淺入深、由控制-半控制-不控制、由講解-操練、由教師主導-學生主體的原則進行合理編排和整合;另外為學生準備學案材料。

1.教師方面。多媒體運用自如;板書詳略得當,但書寫不算美觀;課堂教學用語組織及運用情況一般,需要師生間進一步磨合;提問顧全整體並照顧個體差異,分層次有針對性;對課堂中出現的非預設性問題的應急處理能力較強。

2.教學內容。由於內容偏於基礎,無論文理班,大多數學生能跟上老師的教學,積極參與、互動,把握寫作要領,最後積極投入到寫作實戰演練中。但不可忽視的.是,仍有部分英語基礎差的學生上課缺乏興趣。因此,隨機將教學內容與學生實際生活相結合,提起其學習興致。如,一封投訴信範文以“抱怨觀影”為主題。在理解本篇文章時,變常規的句子翻譯為東北方言版翻譯,學生爭先恐後舉手回答,學生在歡笑中完成了任務,課堂秩序良好。

給予學生正面引導、疏導教育。如,範文對“某大學食堂”問題投訴,講解聯繫學生在校就餐實際,使文章中個別生詞、難句不再生、不再難。但更重要的是,把握好教育教學的度和方向,不要讓學生論題跑題甚至是無理抱怨本校食堂,給予合理解釋使其理解,並及時將其引回課堂學習的中心。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