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蝸牛教案7篇 慢節奏中班教學:與蝸牛成長的旅程

來源:巧巧簡歷站 1.58W

本篇文章將為大家分享一份中班蝸牛教案,該教案結合幼兒園學生的認知特點,旨在提高他們的思維能力和創造力。教案內容涵蓋音樂、美術、語言、數學等多個方面,適合作為幼兒園的課堂教學參考。

中班蝸牛教案7篇 慢節奏中班教學:與蝸牛成長的旅程

第1篇

1。感受活潑歡快的曲調,瞭解並拍出3/4拍的強弱弱的節奏特點。

2。能用跳躍和連貫的聲音演唱歌曲,創造性地表現出歌曲所表現的情景。

走路從來不回頭,揹着房子去旅遊。伸出兩隻小犄角,一邊看來一邊走。(蝸牛)

二、觀察小蝸牛的外形特徵,激發幼兒對小蝸牛的興趣。

(3)小蝸牛爬起來是怎樣的?它的表情怎樣?哪個小朋友來形容一下?

引導幼兒完整欣賞歌曲,教師跟幼兒邊聽歌曲邊拍節奏。感受歌曲活潑歡快的曲調。

(2)教師引導幼兒用語言或肢體動作表現出三拍子的'節奏特點。

提問:你們聽到歌曲中唱了什麼?説説自己感覺哪句歌詞最有趣?自己喜歡哪句歌詞?

2。教師將幼兒根據喜歡的歌詞進行分組,教師彈唱,幼兒隨音樂嘗試大聲跟唱。

2。鼓勵幼兒在熟悉歌曲的基礎上加上創造性的動作演唱。

七、教師小結:多可愛的小蝸牛呀,跳得真好,美麗的春天來到了,我們一起去旅遊吧。

在《我是快樂的小蝸牛》的音樂伴奏下,帶孩子走出活動室。

中班蝸牛教案7篇 慢節奏中班教學:與蝸牛成長的旅程 第2張

第2篇

金秋時節,隨着天氣逐漸轉涼,秋天獨有的色彩依然躍入孩子們的眼簾,各種各樣的瓜果蔬菜也都熱熱鬧鬧地上市了,孩子們收集到的材料正是美麗的秋天的象徵,最近自然角的種子發芽現象也引起了孩子們好奇探究的興趣,“種子是什麼?”“它們從哪裏來?”孩子們產生了許多的問號。基於孩子的熱點及主題目標,即“感知秋天的季節特徵,觀察各種動植物的變化。”,我預設了本次集體活動。

?蝸牛和蘋果》是一則擬人化的故事,通過蝸牛與蘋果間發生的'有趣故事,將蘋果種子會發芽的自然現象融入孩子們喜歡的故事情節中,易於理解,活動中我將通過圖片閲讀、實驗操作、拓展探索三步驟進一步引發孩子們探究的興趣,並通過情境化的提問讓孩子能在觀察畫面後大膽表述自己的觀點,發展語言。

1、觀察畫面並能用較完整的語言表述對故事內容的理解。

活動準備:圖書若干、課件、實物蘋果一個、其他水果(半個)若干。

一、看封面,猜故事——激發幼兒興趣,引起幼兒疑問。

3、小結:封面上有故事的名字和故事裏主要人物的圖片,我們可以根據圖片猜猜故事可能講了一件什麼事情。

二、讀故事,談感受——引導幼兒仔細觀察畫面並用自己的語言表述對故事的理解

1、觀察圖片一,交流:蝸牛家來了誰?猜測:蘋果怎麼會來到蝸牛的家呢。

6、小結:蘋果放得時間長了就容易爛掉,就由紅色變成了茶色。

三、做實驗,找答案——通過實驗操作尋找蘋果媽媽的寶寶,引導幼兒瞭解蘋果種子會發芽

1、利用實物蘋果,猜猜蘋果媽媽的寶寶會躲在哪裏。

2、切開蘋果,一起觀察交流:蘋果媽媽的寶寶在哪裏,他們長得什麼樣子。

3、小結:蘋果籽就是蘋果媽媽的寶寶,是種子,發芽、長大後會長出蘋果。

四、拓展實驗,引發探究:尋找其他水果的種子(梨、橘子、石榴等)

2、小結:水果種子的顏色、大小、數量、形狀、位置都是不一樣的。

3、給各種水果種子排隊,説出自己的理由(大小、顏色等)。

4、小結:給水果種子排隊的時候我們可以根據它的大小、顏色來排隊。

第3篇

1.理解故事內容,學習故事中的對話,感受故事的情趣。

3.樂意參與表演大膽學説角色對話,學習蝸牛努力堅持的好品質。

1.展示小蝸牛手工品,引導幼兒觀察它的形態與走入的姿勢。

教師:這是什麼?你在哪裏見過?你覺得它什麼地方很有趣?它揹着什麼?教師:你知道蝸牛是怎麼走路的嗎?你覺得它走路快還是慢?你知道它是用什麼走路的`嗎?

--教師:小蝸牛最後看到了什麼?為什麼沒有蘋果花了你覺得它心情會怎麼樣?

--教師:小蝸牛在去看蘋果花的路上發生了什麼事情?天氣怎麼樣?小蝸牛遇見的小動物是怎麼對蝸牛説的?小蝸牛又是怎麼做的?(引導幼兒學習故事中的對話。)--教師:你喜歡小蝸牛嗎?為什麼?

--教師:小蝸牛看到了蘋果花,他該回家了。我們來想一想,它們是怎麼樣回家的?路上經歷了一些什麼故事呢?回到家的時候蘋果樹會有什麼變化呢?

幼兒熟悉角色之後,教師可以分配角色,自己在中間扮演小蝸牛,熟悉以後再讓幼兒上來表演整個故事。

果園裏的蘋果花開花了。小蝸牛説:"我要爬到樹上去看看蘋果花。"小蝸牛爬得太慢了,小貓跑過來説:"小蝸牛,我送你上去吧。"小蝸牛笑着説:"謝謝你,我想自個兒爬上去。"呼呼呼,颳起了大風。小猴跑過來説:"小蝸牛,我送你上去吧。"小蝸牛説:"謝謝你,我想自個兒爬上去。"轟隆隆,打起了大雷。小松鼠跑過來説:"小蝸牛,我送你上去吧。"小蝸牛笑着説:"謝謝你,我想自個兒爬上去。

"嘩啦啦,下起了大雨。小喜鵲飛過來説:"小蝸牛,我送你上去吧。"小蝸牛笑着説:"謝謝你,我想自個兒爬上去。"爬啊爬,爬啊爬。終於,有一天,小蝸牛爬上了一個圓圓的、紅紅的、香噴噴的大球。原來,蘋果花已經變成了大蘋果啦!

本節課目標順利達成,幼兒們都能夠知道蝸牛是靠爬的行動方式,並且爬的慢。

這堂課,我引用了蝸牛爬行的視頻,引起幼兒的興趣。

在第一遍講解故事中,幼兒都能夠集中精力,認真的聽老師講完故事。

聽完故事後,幼兒都能夠積極的發言答題。初步的瞭解小蝸牛想看蘋果花,但是要爬到蘋果樹上才能看到。

在第二遍故事的講述中,我插入了掛圖和一些自制小動物頭飾,在出示掛圖和頭飾的環節,加深了幼兒對故事的瞭解,幼兒知道出現了哪些小動物。講完故事,幼兒們都能夠記住蝸牛在路上遇見的小動物和一些對話。

第三遍複述故事的時候,因為時間有點,部分幼兒有些坐不住了,所以我建議下次要先出示掛圖,讓幼兒自己觀察,引導幼兒大概的瞭解故事,再提出問題,縮短講故事的時間,多一些師生互動。

最後一個環節是情景表演,我製作了頭飾,每位幼兒都能夠參與到遊戲中,學習故事中的對話,體驗小蝸牛看蘋果花的感受和過程。讓幼兒能夠在玩中學,學中玩。

第4篇

1、我在設計這一活動中,打破以往上語言課的常規模式,如先講故事,再請幼兒回答的方式。我將這個小故事設計成一個遊戲,讓幼兒作為遊戲的主角,在背景音樂的幫助下,以"我"的身份積極,主動地思考,想象,獲得身臨其境的感覺,更好的理解故事的內容,與此同時也培養了幼兒的創造性思維能力。

2、在讓幼兒討論過河的方法時,我給他們提供了自由的空間,讓他們勇敢地將自己的想法表達出來,發揮了他們的想象力。

3、最後一個環節中,我嘗試讓幼兒初步學習創作連環畫,把自己創編的故事畫下來,以簡單的情境組合,然後通過自己的畫冊把故事講給同伴聽,以這種方式鞏固幼兒對故事的理解。

1、幼兒在扮演遊戲裏的角色中,學會想象,思考,理解遊戲的內容,發展幼兒創造性思維能力。

3、圖片:四季景色各一幅、春草發芽、草莓、蘑菇、冬雪等情景

2)請幼兒暢想和小蝸牛有關的故事情景2、出示題目《小蝸牛走過四季》

1)請幼兒暢談四季的不同特徵2)講述故事《小蝸牛走過四季》

3、幼兒討論:小蝸牛走過了哪些季節?都看到了什麼?它為什麼什麼都沒采到?

5、 請幼兒根據自己創編故事的情節,把它畫下來,回家講給爸爸媽媽聽。

幼兒非常喜歡聽故事,一聽老師説要講故事,都靜靜地坐在椅子上,眼神極渴慕地望着老師,都希望快一點聽老師講故事。在完整的欣賞了故事後,孩子們不由的發起了感慨,為此,教師讓孩子們互相説説自己對故事的看法,給幼兒創設了自由表達的空間,幼兒都積極發言,用語言表達着自己內心的感受及自己的看法,隨後結合掛圖,分段欣賞故事,加深了幼兒對故事的理解。

第5篇

1、藉助圖片感知理解歌曲中的角色,知道蝸牛的特徵,體會歌曲所表現的詼諧幽默的情感。

2、通過傾聽範唱,感知地方童謠的特色,把我“阿”字重疊的表現手法,學習演唱歌曲。

3、對地方童謠有興趣,初步感受小蝸牛堅定的信念。

5、藉助已有經驗、圖片和老師的提問,理解並記憶歌詞。

小蝸牛,小鳥圖片各一個、長長得葡萄藤、紫色的筆。

1、今天老師帶來一個謎語:沒有腳,沒有手,背上房子到處走,有誰把它碰一碰,趕緊躲進房裏頭。請小朋友猜一猜是什麼?

2、下面我給大家講一個《蝸牛和黃鸝鳥》的故事:小蝸牛家門前有一棵葡萄樹,葡萄樹和小蝸牛是好朋友,它邀請小蝸牛去他家吃葡萄,當葡萄藤剛長出綠色的嫩芽的時候,小蝸牛就揹着重重的殼出發了,他一步一步的沿着葡萄藤向上爬,猜一猜,後來會發生什麼事情呢?

1、有一首歌會告訴我們答案的,現在我們來聽一聽(幼兒傾聽歌曲)

2、老師出示圖,你聽到歌裏説了什麼?小蝸牛遇見了誰?它對蝸牛説了什麼?小蝸牛聽了黃鸝鳥的話,是怎麼回答的?你覺得黃鸝鳥怎樣?

1、下面我們再來聽聽歌曲,找找這首歌什麼地方比較好玩,找找什麼地方跟我們以前唱的歌不一樣?我們應該怎樣唱?

2、告訴幼兒這是一首台灣童謠,幼兒説一説這首歌什麼地方比較好玩,找找什麼地方跟我們以前唱的歌不一樣?

7、想一想,小蝸牛爬到葡萄藤上時,葡萄會變成什麼樣子呢?為什麼?

1、小蝸牛爬上葡萄藤終於吃到了甜甜的葡萄,葡萄藤上的葡萄又大又多,小朋友,我們一起去摘葡萄吧。

2、幼兒隨音樂邊唱邊摘葡萄:藤上許多紫葡萄,一串一串摘下來,我們喜歡吃葡萄,身體健康多快樂。

本課的不足就在於準備不夠充分,這一課時去完成對於學生來説有難度,在教授新歌學唱的時候時間不夠用,使得內容有所壓縮,沒有多餘的時間去矯正一些唱的不準的音節。在表演這一環節上,雖然這節課學生在表演的形式上有了明顯的改善,但是老師沒有參與其中,只是起到了一個指導的作用,還是不夠的。

小百科:黃鸝屬(學名:oriolus):是雀形目、黃鸝科的1屬。共有31種。中型鳴禽。喙長而粗壯,約等於頭長,先端稍下曲,上喙端有缺刻;鼻孔裸露,蓋以薄膜;翅尖長;尾短圓,跗跖短而弱。

第6篇

2、通過學唱歌曲幼兒懂得不能象黃鸝鳥那樣自以為是、以自己的長處取笑別人的短處,和在生活中要學習蝸牛不畏艱難,對奮鬥目標執着追求的頑強精神。

3、通過創編、表演,培養幼兒創新性、發散性思維和探究團結的精神。初步學會評價。

多媒體、蝸牛和黃鸝鳥的頭飾、打擊樂器、電子琴等。

師:老師這有一個小謎語讓你們猜猜這是什麼:小小動物行得慢,揹着房子它在裏面住。是什麼動物?(生:蝸牛。可見出示蝸牛)它有什麼特點?讓我們一起學學蝸牛爬行的樣子。

2、師:可真熱鬧呀,今天我要給你們講一個關於蝸牛和黃鸝鳥的故事,可是老師要用唱的方式告訴你們這個故事。

師:誰能把剛才老師唱的故事説給大家聽聽,看看誰説得最棒。(幼兒自由説,教師小結。)

師:這麼有趣的歌你們想學嗎?今天我們就來學唱這首歌。

1、聽一聽:播放電腦課件完整聆聽《蝸牛與黃鸝鳥》,感受歌曲。

3、念一念:按節奏念歌詞,教師要提示念歌詞時第一拍要念得強一些。

4、拍一拍:結合念歌詞,一拍雙手分開,二拍拍手掌。

分析歌曲的情感。小蝸牛憑着毅力努力的爬着,他相信自己一定能吃到那甜滋滋的.葡萄,你們説它當時的心情會是怎樣的?讓我們帶着這樣的心情唱一唱《蝸牛與黃鸝鳥》

想一想,後來會怎樣,小蝸牛爬到葡萄樹上的時候,葡萄會變成什麼樣子呢?你喜歡這首歌嗎?你喜歡小蝸牛嗎?為什麼?

第7篇

重點:理解故事內容,學説故事中蝸牛與朋友的對話。

提問“小朋友你們可以告訴我你們的家住哪裏嗎?(請3、4名幼兒説一説)嗯,小朋友的家都住在美麗的小區裏,那你們想不想知道蝸牛的家住在哪裏呢?

1.蝸牛住在哪裏?他住得舒服嗎?(住在池塘邊的石縫裏,周圍光禿禿的除了石頭也沒有,每天飽受風吹日曬,只有陰天下雨,他才從殼裏探出身子喘口氣)

3.他聽到蜻蜓和螞蟻説小山坡是個好地方,他打定主意想幹什麼呢?

1. 蜜蜂來幫蝸牛搬家,天氣怎麼樣?蝸牛怎麼説?教師與幼兒分別扮演蜜蜂和蝸牛,練習對話(蜜蜂:“我來幫你搬家”。蝸牛説:“今天我不能搬家,太陽會曬着我的.。”)

2. 蝴蝶來幫蝸牛搬家,天氣怎麼樣?蝸牛怎麼説?(幼兒交換角色扮演蝴蝶和蝸牛,練習對話)

3. 青蛙來幫蝸牛搬家。天氣怎麼樣?蝸牛怎麼説?(讓幼兒分別扮演青蛙和蝸牛,練習對話)

1.你們覺得蝸牛的家會搬成了嗎?(讓幼兒猜想)好,那蝸牛的家到底搬沒搬成,我接下去聽故事。

那我們再一起來完整的聽一遍故事,看看蝸牛到底為什麼沒有搬成家?我們在聽的時候還可以一起跟着故事學説蝸牛的話。

4.如果你是小蝸牛,你會因為太陽曬、颳風、下雨就放棄搬家嗎?你會怎麼做?

5.小朋友在上幼兒園時,有沒有遇到太陽曬、颳風、下雨?你們是怎麼做的?你們都是不怕困難的好孩子。

本人在拿到這個教學活動,看了故事以後發現,故事中的很多語言都太過書面化,不夠通俗也不利於中班的孩子理解,所以我在故事的語言上做了一些改動,還根據故事內容自己動手做了課件。(課件、原來的故事和改動的故事附在教案後面請大家指點)在環節的設計上我也是經過深思熟慮的。第一環節我通過提問讓幼兒來説説自己的家在哪裏來吸引幼兒的注意力,引出故事題目《蝸牛搬家》,因為幼兒以無意注意為主,因此,在活動中幼兒的注意力很快的吸引過來了。然後分段理解故事內容。我把第二環節作為重點,學説故事中的對話,不僅豐富了“細皮嫩肉”這個比較有難度的新詞,還把原來故事中的“天潮地滑“改為”雨天路滑“這個比較易於幼兒理解的詞來幫助幼兒理解故事內容。我是以提問後,幼兒個別回答,

再到分組角色集體學説對話,一遍又一遍的進行練習,主要運用了講述法和練習法,在集體教學中注重個別差異。第三環節進行完整地傾聽故事,學説故事中的對話。起到了複習鞏固的作用,尊重幼兒的個別差異,讓每個幼兒都有機會練習,所以這裏我採用的是集體學説對話的形式。第四環節,是一個經驗遷移的環節,通過討論,讓幼兒明白蝸牛沒搬成家是因為害怕困難,從而教育幼兒要做勇敢的、不怕困難的好孩子,堅持天天上幼兒園,從而突破本次活動的難點。我覺得本次活動的不足之處是教學材料的設計上,課件設計還有不足之處,以至於在操作上有些不方便。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