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六年級下冊數學教案範文3篇 《開啟幸福數學探索之旅》——人教版六年級下冊數學教案範文

來源:巧巧簡歷站 1.99W

本文主要介紹了人教版國小六年級下冊數學教案範文,包含了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重點和難點等方面,有助於教師們更好的掌握教學方法和技巧,提高教學效果,促進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成績。

人教版六年級下冊數學教案範文3篇 《開啟幸福數學探索之旅》——人教版六年級下冊數學教案範文

第1篇

師:同學們,你們知道一個人去找工作時,他一般最關注什麼?

師:找工作時工資的多少往往是人們最關心的,李叔叔看到一份超市招聘公告上寫着:本超市工作人員月平均工資1000元,現招收員工若干。李叔叔一看條件不錯,就應聘做了超市的一名工作人員。可第一個月他只拿到工資500元,第二個月也只有600元,問了一些同事大部分都是600元,少數超過600元。他找到了超市副經理説:你們欺騙了我,我已經問過其他工人沒有一個工人的工資超過1000元,平均工資怎麼可能是每月1000元呢?超市副經理拿出了超市工作人員的工資表:

某超市工作人員月工資如下表單位:元經理副經理員工a員工b員工c員工d員工e員工f員工g員工h員工i

問題1請大家仔細觀察表中的數據,討論回答下面的問題:

生:剛才我算了一下,這11個數的平均數是1000,所以月平均工資1000元沒有欺騙。

師:對,我們學過平均數的知識,平均數是1000元是沒有錯。

那為什麼李叔叔只能拿到600元。大家可以闡述一下自己的觀點。

生:因為兩位經理的工資很高,帶動了員工的平均公資。

師:,看來這組數據中,由於出現了兩個特別的數據,所以平均數1000不能真實反映大多數員工的工資水平,你認為應該用什麼數反映這個超市的工資水平比較合理呢?請大家觀察這些數據的特點,然後説説你的想法。

?設計意圖:本環節痛過李叔叔在找工作時遇到的實際問題,使數學貼近生活,激發學生的興趣,讓學生在幫助李叔叔的過程中感受到在這裏平均數和中位數不能真實反映員工的工資水平,初步感受眾數產生的必要性。】

生1:我們小組討論後認為用600元是比較好的,因為這裏600元的人是最多的,有4個人。

生2:我認為700元比較合理,因為它是這組數據的中位數。

師:大家分析的不錯,很有自己的想法。平均數會受一些特別偏大或偏小的數據的影響。那麼李叔叔最有可能掙到多少錢?

師:600在這裏出現次數最多,它代表的是多數人的工資水平,所以600就是這組數據的眾數。

?設計意圖;本環節提出這樣的問題,主要想通過工資表中出現次數最多的600理解眾的含義,進而理解眾數的意義。】

師:請大家試着説一説眾數的意義;然後教師小結出示概念。齊讀概念。

師:現在,我們已經知道了三個統計量,那麼,面對具體的問題,我們應該選擇哪個統計量來描述數據的集中趨勢呢、下面請看這個問題。

五(2)班要選10名同學組隊參加集體舞比賽。下面是15名候選隊員的身高情況。(單位:米)

學生小組合作。根據學生彙報,教師小結。從審美角度以及隊伍整齊觀點來看應以眾數1.51為標準選擇隊員身高會比較均勻。

?設計意圖:本環節通過小組活動給學生提供參與數學活動的機會,使他們在思考,探究,討論。交流中充分發表自己的意見,在實際問題中體會三個統計量的區別和他們各自的適用限度,讓學生意識到生活中數學無處不在,感受和體會數學中美的因素】。

師:同學們,全世界都關注的奧運會就要在北京召開了,我國的體育健兒正在緊張的訓練,準備迎戰奧運會。國家隊的教練想在兩名優秀的射擊運動員中選擇一名去參加比賽:(出示兩名運動員成績)

看到兩名運動員的成績,大家能否猜想一下,教練會選擇誰去呢?

師:大家説的很好,大膽的説出了自己的想法;讓我們用掌聲來鼓勵他們。那我們就先從平均數入手,大家動手做一做,看看他們的平均數是多少?(可以同桌合作)

生2:9.4也出現三次,9.4也是眾數。那兩個都是眾數嗎?

師:當然,眾數可以不止一個。也可以沒有,比如説我們班前五名同學的成績就沒有重複的,那自然就沒有眾數了。

?設計意圖:通過一組練習,使學生能靈活選擇適當的統計量表示一些數據的特點,並從數據的波動大小中,體現概率的可能性。讓學生能根據統計量進行簡單的預測或作出決策。使學生充分感受到數學與生活的聯繫,並從解決問題中體會到成功的喜悦,從而更加熱愛數學。】

同學們,通過本節課的學習,我們認識了眾數這一統計量,並且通過練習理解了平均數,中位數和眾數這三個統計量的聯繫與區別,根據我們分析數據的不同需要,可以正確選擇合適的統計量。

1、創設問題情境,教學開始,我提出的是一個生活中的真實問題。讓學生在參與中引發他們的理性認識,通過學生的獨立思考和交流,引起了學生對月工資水平的認知衝突,發現單靠平均數來描述數據特徵有時是不合適的。讓學生從具體問題中體會數學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2、在分析討論中促進學生對概念的理解,眾數的概念,我沒有直接給出,而是通過學生觀察、分析、討論、在共享集體思維成果的基礎上逐步建構的,這樣做使學生逐步體會到這三個統計量都反映一組數據的集中趨勢,但描述的角度並不相同,三者之間既有聯繫又有區別,同時也滲透出了他們的優越性與侷限性。可以比較全面、正確地理解所學知識。教學中,讓學生通過思考總結,如射擊隊員的選擇,數據越多,頻率越穩定。如能經過更多數據的收集和整理,根據方差的特點由數據的穩定性及波動大小再考慮一下其他因素,可能結果會不一樣。對不完善的地方再加以補充,充分發揮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同時,教師作為參與者,主動加入到學生的討論中,對學生的認識起到幫助和促進的作用。

人教版六年級下冊數學教案範文3篇 《開啟幸福數學探索之旅》——人教版六年級下冊數學教案範文 第2張

第2篇

1.使學生進一步理解比例的意義,懂得比例各部分名稱。

2.經歷探索比例基本性質的過程,理解並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質。

3.能運用比例的基本性質判斷兩個比能否組成比例。

組成比例的四個數,叫做比例的項。兩端的兩項叫做比例的外項,中間的兩項叫做比例的內項。

(2)學生認一認,説一説比例中的外項和內項。讓學生再寫出幾個比例。

(3) 彙報你的發現,全班交流。(師作適當的補充)

等號兩邊的分子和分母分別交叉相乘,所得的積相等。

在比例裏,兩外外項的積等於兩個內項的積,這叫做比例的基本性質。

(2) 你可以用什麼方法來判斷兩個比能否組成比例(引導學生總結説出兩種方法,重點讓學生理解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質,到此,學生要學會用兩種方法判斷兩個比能否組成比例;1.比值是否相等;2.內項之積是否等於內項之積。)

比例的各部分名稱通過學生自學,老師提問,完成的較好。讓學生通過計算內項之積和外項之積發現比例的基本性質。然後大量的練習鞏固新知。

第3篇

【教學內容】《義教課標實驗教科書 數學》(人教版)六年級下冊第56-58頁例4及做一做。

1、結合具體情境,使學生理解圖形按一定的比進行放大或縮小的原理。

2、能按一定的比,將一些簡單圖形進行放大或縮小。

一幅圖的圖上距離和實際距離的比,叫做這幅圖的比例尺。

3、一棟樓房東西方向長40,在圖紙上的長度是50c。這幅圖紙的比例尺是多少?

先寫出圖上距離與實際距離的比,再化成最簡整數比。

數值比例尺和線段比例尺。(1:500000)或(線段比例尺)

(1)在一副比例尺是1:500000的地圖上,量得兩地間的距離大約是10c,這兩地之間的實際距離大約是多少?

(1)學校要建一個長80米,寬60米的長方形操場,你會畫操場的平面圖嗎?

你是怎麼畫的?【根據圖紙大小確定比例尺,可以是數值比例尺也可以是線段比例尺,根據所確定的比例尺求出圖上距離,再畫圖,畫圖後還要標上比例尺。】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