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六年級下冊數學教案範文2篇 精彩數學教學:人教版六年級下冊數學教案範文

來源:巧巧簡歷站 2.83W

本文分享人教版六年級下冊數學教案範文,為教師備課提供參考。範文詳盡、易懂,包含教學目標、教學步驟、教學重難點等內容,有助於提高教學效果,讓學生更好地掌握數學知識。

人教版六年級下冊數學教案範文2篇 精彩數學教學:人教版六年級下冊數學教案範文

第1篇

1、使學生掌握圓柱體積公式,會用公式計算圓柱體積,能解決一些實際問題。

2、讓學生經歷觀察、操作、討論等數學活動過程,理解圓柱體積公式的推導過程,引導學生探討問題,體驗轉化和極限的思想。

3、在圖形的變換中,培養學生的遷移能力、邏輯思維能力,並進一步發展其空間觀念,領悟學習數學的方法,激發學生興趣,滲透事物是普遍聯繫的唯物辨證思想。

多媒體課件、長方體、圓柱形容器若干個;學生準備推導圓柱體積計算公式用學具。

? 圓柱的體積 》是學生在有了圓柱、圓和長方體的相關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在知識與技能上,通過對圓柱的具體研究,理解圓柱的體積公式的推導過程,會計算圓柱的體積,在方法的選擇上,抓住新舊知識的聯繫,通過想象、課件演示、實踐操作,從經歷和體驗中思考,培養學生科學的思維方法;貼近學生生活實際,創設情境,解決問題,體現數學知識“從生活中來到生活去”的理念,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對科學知識的求知慾,使學生樂於探索,善於探索。

“水是生命之源!”節約用水是我們每個公民應盡的義務。前兩天,老師家的水龍頭出了問題,擰上閥門之後,還是不停的滴水,你們看,一刻鐘就滴了這麼多的水。

(1)啟發思考:容器裏面的水形成了什麼形狀?(圓柱)你能知道這些水的體積?

生3:把它倒入長方體容器中,從裏面量出長、寬和水面的高後再計算。

師:現在老師只有這些工具(圓柱形容器,長方形容器,半圓形容器和其他不規則容器),你怎麼辦?

生2:我們學過了長方體的體積計算,只要量出長、寬、高就行

[設計意圖:通過本環節,給學生創設一個生活中的情境,提出問題,學習身邊的數學,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根據需要滲透圓柱體(新問題)和長方體(已知)的知識聯繫為所學內容作了鋪墊的準備]

師:(課件顯示)如果要求某些建築中圓柱形柱子的體積,或是求壓路機圓柱形大前輪的體積,能用同學們想出來的辦法嗎?

[設計意圖:進一步從實際需要提出問題,激發學生從問題中思考尋求一種更廣泛的方法來解決圓柱體積的問題的慾望]

師:今天,就讓我們來研究解決任意圓柱體積的方法。(板書課題:圓柱的體積)

(1)教師首先提出具體問題:圓柱體和我們以前學過的哪些幾何圖形有聯繫?

[設計意圖:温故而知新,既複習了舊知識又引出了新知識,學生在不知不覺中就學到了新知。]

(2)請大家回憶一下:在學習圓的面積時,我們是怎樣將圓轉化成已學過的圖形,來推導出圓面積公式的。

[設計意圖:通過想象,進一步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由“形”到“體”;同時使學生感悟圓柱的體積與它的底面積和高的聯繫,通過圓面積推導過程的再現,為實現經驗和方法的遷移作鋪墊]

(1)啟發猜想:我們要解決圓柱的體積的問題,可以怎麼辦?(引導學生説出圓柱可能轉化成我們學過的長方體。並通過討論得出:反圓柱的底面積分成許多相等的扇形,然後反圓柱切開,再拼起來,就轉化近似的長方體了。)

把圓柱的底面積分成許多相等的扇形,然後把圓柱切開,再把它拼起來,就轉化成近似的長方體了。使學生進一步明確分的份數越多,形體中的 越接近 ,也就越接近長方體。同時演示一組動畫(將圓柱底面等分成32份、64等份、128等份……)

[設計意圖:教師提出問題,學生帶着問題大膽猜測、動手體驗。這樣學生在自主探索、體驗、領悟的過程中成為了發現者和創造者。]

近似的長方體的體積等於圓柱的體積, 近似的長方體的底面積等於圓柱的底面積,近似的長方體的高就是圓柱的高。根據長方體的體積等於底面積乘高,得出圓柱的體積也等於底面積乘高。

(4)概括板書:根據圓柱與近似長方體的關係,推導公式:

設計意圖:首先通過學生的聯想建立圓柱體和長方體的聯繫,初步建立轉化的雛形,然後再通過實踐

人教版六年級下冊數學教案範文2篇 精彩數學教學:人教版六年級下冊數學教案範文 第2張

第2篇

人教版六年級下冊教材第17頁圓柱的認識、第18頁例1和第19頁例2。

1.認識圓柱的側面、底面和高;認識圓柱的側面展開圖,理解圓柱側面展開圖與圓柱的關係。

2.通過觀察、發現、交流,讓學生自主探究,掌握學習方法。

3.培養學生觀察、比較和判斷的能力,以及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重點:使學生掌握圓柱的基本特徵,理解圓柱側面展開圖與圓柱的關係。

難點:圓柱側面展開圖與圓柱的關係,建立圓柱的空間觀念。

1.在教法上,應加強直觀演示和操作,利用多媒體課件從實物中抽象出圓柱的圖形,幫助學生建立圓柱的表象,再讓學生通過觀察和操作,發現並總結出圓柱的特徵。

2.在學法上,學生把觀察和動手操作相結合,通過摸一摸、量一量、畫一畫等實踐操作活動認識圓柱的特徵。本節課也應以學生自主學習為主,加強小組合作與交流。

教師拿出一個做好的圓柱模型展示給學生,讓學生摸一摸、看一看,初步感知圓柱;緊接着讓學生觀察這個圓柱的特徵,觀察圓柱的組成。(學生觀察並獨立思考)

教師表揚並鼓勵學生的回答。【品析:用觀察實物的方式導入,讓學生看到了真實的物體,使學生對圓柱的印象更加深刻,同時用動作摸一摸更能吸引學生的學習興趣。】

1.課件出示“旋轉門”的畫面,引導聯想:你看到了什麼?想到了什麼?(圓柱的形成)

2.課件出示:比薩斜塔、客家圍屋、立柱、蠟燭、水杯等。課件抽出圓柱的幾何模型。

今天我們一起來研究圓柱。(板書課題)【品析:課件展示的效果是使圖形更加形象具體,學生一目瞭然,對於圖形的認識和理解更加準確和深刻,有助於學生對於圓柱的學習和研究。】

讓學生拿出所帶的硬紙板、直尺、剪刀、圓規等學具,小組合作,教師引導動手製作圓柱的模型。

小組展示製作成果,教師給予評價。【品析:親自動手操作製作圓柱模型不僅使學生更好地認識圓柱,而且讓學生有一種喜悦的成就感。同時,對下面觀察總結圓柱的組成和特徵打下堅實的基礎。】

①談談圓柱,大家知道什麼是圓柱嗎?請同學説説你理解的圓柱。

引導學生閲讀觀察教材第17頁幾個圓柱物體的圖形,認識圓柱。

出示教材第18頁例1:觀察一個圓柱形的物體,看一看它是由哪幾個部分組成的,有什麼特徵。

師:請同學摸摸自己手中圓柱的表面,説説你發現了什麼。

師:指導看書,再次觀察例1中的圖形,引導歸納。(上、下兩個面叫作底面,它們是完全相同的兩個圓;圓柱的曲面叫側面。)

引導學生觀察例1中的圓柱,根據圖形上的提示認識圓柱的高,再根據例1中的高找到自己手中圓柱的高。結合教材回答什麼叫圓柱的高。(板書:圓柱兩個底面之間的距離叫作高)

歸納小結並板書:圓柱的高有無數條,高的長度都相等。

總結:圓柱是由3個面圍成的。圓柱的上、下兩個面叫作底面。圓柱周圍的面(上、下底面除外)叫作側面。圓柱的兩個底面之間的距離叫作高。

?品析:此教學環節先運用提問交流的方式引出認識圓柱,再聯繫生活實物模型,通過讓學生動手操作觀察自己所製作的圓柱模型來認識圓柱的組成和特徵,使學生記憶更加深刻。】

(1)動手操作:請同學分小組拿出有商標紙的圓柱形實物,把商標紙剪開,再打開,觀察商標紙的形狀。

反饋後討論:展開後得到長方形和正方形的是怎樣剪的?展開後得到平行四邊形的是怎樣剪的?

師生一起把展開的長方形還原成圓柱的側面,再展開,在重複操作中觀察。

歸納:這個長方形的長就是圓柱底面的周長,寬就是圓柱的高。

(3)延伸發現:展開的平行四邊形的底和高及正方形的邊長與圓柱的關係。

總結:長方形的長就是圓柱底面的周長,寬就是圓柱的高。

?品析:此環節在探索學習的過程中,教師為學生創設動手實踐的機會,給學生足夠的時間進行操作與思考,讓學生獲得豐富的活動體驗,讓學生動手操作推導出圓柱側面展開後是一個長方形,長方形的長等於底面周長,寬等於圓柱的高。通過這樣的活動體驗,讓學生經歷學習數學的過程。】

在認識了圓柱,學習完例1、例2的基礎上,讓學生及時消化吸收,教師提出質疑,師生共同系統整理。

師生共同總結:圓柱是由3個面圍成的。圓柱的上、下兩個面叫作底面。圓柱周圍的面(上、下底面除外)叫作側面。圓柱的兩個底面之間的距離叫作高。

質疑二:圓柱的側面展開後是什麼形狀?長方形的長、寬與圓柱有什麼關係?

師生共同總結:圓柱側面展開後得到一個長方形。長方形的長就是圓柱底面的周長,寬就是圓柱的高。

同學們,今天我們認識了圓柱,學習了圓柱的基本特徵和圓柱的側面展開圖,你能説説你的收穫嗎?找兩個學生暢談本課時的收穫,教師對其進行補充完成課堂的小結。

1.圓柱的組成及特點:圓柱是由3個面組成的`。圓柱的上、下兩個面叫作底面;圓柱周圍的面(上、下面除外)叫作側面;圓柱的兩個底面之間的距離叫作高。圓柱的底面都是圓,並且大小一樣。圓柱的側面是一個曲面。

2. 圓柱的側面展開圖:圓柱的側面沿高展開是一個長方形,長方形的長等於圓柱底面的周長,寬等於圓柱的高。銜接下一節課的學習內容,給大家留一個思考的話題:

回味課堂,發現亮點之處:兩次質疑的討論使學生的學習進入了二次消化吸收的過程,這次內化把圓柱的基本特徵和圓柱的側面展開圖的有關知識真正掌握了。

反思過程,有待改進之處:在教學中,應多給予學生動手實踐的機會,給學生足夠的時間進行操作和思考的同時,教師應進行相應的提問,這樣學生學習的印象才能更深刻,學習的知識才會更紮實。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