禮儀伴我行作文7篇 《禮儀之道——品格的養成與人際交往》

來源:巧巧簡歷站 3.29W

禮儀伴我行,秉承着一種優秀的品質,關乎個人修養和社會文明。作為一個重要的生活態度和行為準則,禮儀被越來越多的人所關注和認同。在我們的日常工作和生活中,遵守禮儀規範,不僅有利於個人形象提升,更可以增強人與人之間的信任和友好關係。

禮儀伴我行作文7篇 《禮儀之道——品格的養成與人際交往》

第1篇

中國自古以來就是禮儀之邦。有禮儀的人,誰都喜歡。在任何一個場合中,有禮儀的人,自然能讓大家投來讚許的目光。儒家思想就很崇尚禮,孔子説:不學禮無以立,事無禮則不成。由此可見,禮儀無論是在哪兒,都是至關重要的。學禮做人,在現在這個社會,是必不可失的。禮儀規範,是任何一個人都應當注重的。

我們要怎樣才能有禮儀呢?那很簡單,儀表、舉止、語言,都能控制得當,律己敬人,在生活中,做好每一件小事,對自己負責、對他人負責,這,不就是最簡單的禮儀嗎?温文爾雅、落落大方、謙恭禮讓,這些都是禮儀的表現。還有許多小事也是禮儀的表現:撿起一份垃圾、不亂説髒話、不隨地吐痰、不亂丟亂拋,使用文明語言。如果能做到這些,也不失為是一個禮儀達人了。

記得看過一個故事:朱師傅為周總理理髮二十多年。有一次刮臉時,周總理咳嗽了一聲,臉上被劃了一道小口子,朱師傅深感不安。周總理安慰他説:“這不能怪您,怪我咳嗽沒有向您打招呼,還幸虧您刀子躲得快哩!”朱師傅聽了總理的話深受感動。可見,禮儀也是反映了一個人的思想情操和文化修養。

還有一個故事,是生活中常常遇到的,我來給大家講講:有一天,一個女青年下公共汽車,她的長裙拖在車廂的踏板上,被一個跟在後面的國小生踩了一下,女青年回過頭來看了看,小朋友連忙抬起腳説:“對不起,把您的裙子踩髒了。”女青年微笑着説:“沒關係。”於是一場可能發生的糾紛就避免了。可見,禮貌待人可以在人與人之間架上一座理解的'橋樑,減少相互間的矛盾。

還有許多故事都是與禮儀有關的,譬如孔融讓梨、三顧茅廬。這些典故的主人公都被流傳至今而成為一段佳話。

當然了,禮儀不僅僅表現在修養和素質,也表現在一個人的精神面貌、衣着容貌。縱使我們不能穿的雍容華貴,我們也要穿的乾淨亮麗;縱使我們不能有很大的氣場,我們也要面帶笑容、自信快樂。

禮儀,可以使人們互通有無;禮儀,是打開人類和諧相處的金鑰匙;禮儀,能讓我們的生活變得更加充實美好。

給大家説一曲歌謠,名字是,校園美:教學樓,真熱鬧,楊柳青青花兒俏。同學們,蹦又跳,講文明,懂禮貌,見老師,問聲好,見同學,問聲早。見廢紙,彎腰撿。護環境,人有責。有我們,有禮貌,海實美、海實笑,歡聲笑語,多熱鬧!

禮儀伴我行作文7篇 《禮儀之道——品格的養成與人際交往》 第2張

第2篇

五千年華夏文明,博大精深,五千年悠久文化,源遠流長。如果將中華五千年的文明比作是一個取之不盡的寶藏,那文明禮儀便是這寶藏中千年不衰的瑰寶。我們中華民族自古就是禮儀之邦,禮儀之風已在這神州大地盛行了千年之久。我們這些炎黃子孫,便成為了繼承和發揚這禮儀文明的接班人。這是時代賦予我們的義務,也是我們義不容辭的責任。

有人説“禮儀是為人處事的行為準則”,對此,我深表贊同。先輩們不也是這麼做的麼?古時候,就有“孔融讓梨”的禮儀故事,家喻户曉。給我們打開了禮儀的大門。當代人,也不忘禮儀文明,逢年過節,便有“送禮”一詞,雖説送的是禮物,而這“送禮”行為中不也是送去問候,送去禮儀的涵義麼?我們日常生活中,便有“禮尚往來”的道理。勸説友人,便有“曉之以禮”。由此可觀,禮儀在我們生活中是不可缺少的,也是息息相關的。禮儀當之無愧地成為我們為人處事的準則。

燦爛的禮儀文明的確是我們生活中一道亮麗的風景線。然而在現實生活中,總有一些人要破壞這道風景,以身犯禮。就如在我們美麗的校園中,同學們來往總是以禮相待,而一些不講禮儀的事情也時常發生。每當中午的午餐時間,領餐的窗口總是堵的水泄不通,大夥你推我攘,各不相讓。昔日的禮儀風範早已被擠到九霄雲外,不知去向。一個個爭先恐後,真可謂“長江後浪推前浪”,不時就有些“壯士”負傷退場,其中雜鬧聲連綿不斷,不時還有人盡興地罵起口粗,真是雖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也不能指其一處,忍耐有百口,口有百舌,也不能名其一端啊!由此可觀:一些不講禮儀的`行為在我們生活中還時有發生,我們應該給予禁止,提醒。攜手共創身邊的禮儀文明。

禮儀正如一朵花兒,它愈開愈豔,愈豔愈美。文明禮儀的風而刮遍神州大地,正當這邊開滿了禮儀之話,那兒又下起了禮儀的小雨。還有禮儀的草,禮儀的山……世間萬物都沉浸在了燦爛的文明禮儀之中,到處長滿了禮儀結成的果實。喲,又是一個收穫的季節,你瞧,那田園裏走來一羣朝氣蓬勃的少年,去採擷禮儀的果實,他們便是那炎黃子孫,那禮儀的接班人!

第3篇

一位母親正騎自行車帶着年幼的女兒迎面而來。孩子一不小心,手中的餅乾掉在地上。母親馬上停下車,輕聲對女兒説:“來,咱們把它扔到垃圾桶裏去。”説着便把孩子抱下來,倆人彎腰一起去撿地上的碎餅乾。就是這一普通的一幕,不由讓人想起一句話:素質,是一種習慣。

仔細想想,不是嗎?無論這位母親,還是將來的孩子文明素質如何,在這一細節中已有了答案。而現實中,還有不少與“素質不高”對號入座的行為,都是因為不注意、不在乎而形成習慣後在舉手投足間不經意就暴露出來的。説到文明素質,其實,每個人內心都有向善、向美的`天性,只是日復一日,因自我約束的態度、力度不同,才有了令人一目瞭然的區別。這一漸變,既與思想認識有關,更是一個行為習慣的養成過程。真希望我們在構建文明和諧社會的進程中,人人能拋掉壞毛病、養成好習慣,不容“小惡”,不拒“小善”,讓不文明的畫面、不和諧的音符,少些,再少些。

文明禮儀是我們學習、生活的根基,是我們健康成長的臂膀。沒有了文明,就沒有了基本的道德底線,那我們縱然擁有了高深的科學文化知識,對人對已對社會又有何用?千學萬學學做真人,説的就是學習應先學做人,學做文明人,學做社會人,清潔環境,文明校園,從我做起,從每一件小事做起,讓文明禮儀之花在校園處處盛開。柳州要構建文明和諧社會我們作為學生應如何去做?這是八中在最近組織全校學生討論該話題的一個閲讀材料,學校要求每班每位同學針對自身、他人、班級找出與校園文明禮儀相違背的做法,用你手中的筆描述出來,用你的心聲去倡議大家自覺講文明禮儀並,用你的好點子去完善我們的文明條例。

這是八中充滿人文氣息的德育育人活動的一個縮影,這裏沒有一點説教的意味,沒有對學生橫加批評和指責,沒有命令和強制要求,有的是反思,關注,傾聽不同的意見和建議。活動後從學生交上來令人叫好的整改措施,學校校容校貌的一點點改變,説明德育只有深入人心才會具有實效性。

第4篇

同學們,你們知道嗎?文明是我們生活中的一項禮儀,如果我們失去了文明,就等於失去了一切!

在我們國家許多旅遊的地方,我們經常會看見到處都是一些塑料袋,飲料瓶,方便麪盒以及口香糖等一些垃圾。這説明了我們國家的素質不夠高,如果讓來中國旅遊的外國朋友知道了,一定會笑我們是個沒有禮儀的國家,那還不丟盡了我們中國人的.臉,這是一個不遵守社會文明的不良習慣。

想要養成文明的好習慣,要想做一個文明的好學生,就請你們不要講髒話,不隨地吐痰;不亂扔垃圾,不打架鬥毆;不踩踏草坪。試想一下全國的每一個公民都自我做起,我們民族的文明素質會將大大提高,國家的實力也就會大大加強。那麼祖國的明天、祖國的未來一定會繁榮昌盛、燦爛輝煌!

文明禮儀要注重平時。從小培養,形成良好習慣。俗話説得好:“少成若天性,習慣成自然。”是啊,如果我們能在他人有着不文明的禮儀及時幫他們糾正錯誤,就可以幫社會“撿回一條命”,幫中華民族“撿回一條命”,讓犯錯誤的同學從小養成一個好習慣。

文明禮儀是我們學習、生活的基礎,是我們生活成長的肩膀。如果沒有了文明,也就等於沒有了基本的道德底線。我們雖然擁有了高深的科學文化知識,但我們卻沒有擁有基本的文明素質,這樣我們對人對已對社會又有什麼用呢?“千學萬學學做真人”,告訴我們的道理就是學習應該先學做人,學做社會人,學做文明人。清潔環境,文明社會,從我做起,從身邊的每一件小事做起,讓文明之花在社會處處綻放。

我們應該從哪裏做起?讓我們節約每一滴水,讓我們節省每一度電。或許你的舉手之勞,將會給人們來一點温暖,將會給地球帶來一點美麗。讓不文明遠離我們,讓文明伴我成長,伴我行!

如果你失去了金錢,你不算失敗,因為人生的價值不在於錢財。

第5篇

如果你失去了金錢,你不算失敗,因為人生的價值不在錢袋。

如果你失去了文明,你是徹徹底底的失敗,因為你已經失去了做人的真諦。

我在查閲資料時,看到這樣一則報道,説的是新加坡,新加坡是一個通用英語的國家,這個國家的公共場所的各種標語大多是用英語書寫。但其中的一些文明禮貌的標語,如“不準隨地吐痰”、“禁止吸煙”、“不準進入草坪”等卻用中文書寫。為什麼呢?人家回答:“因為有這些不文明行為的大多數是中國大陸的遊客。”為此,到新加坡考察的一位中學校長語重心長地説:“不文明行為也是國恥。”

在古代,我們中國也不講文明。清朝的時候,大臣李鴻章出使俄國,在一公開場合,惡習發作,隨地吐了一口痰,被外國記者大加渲染、嘲弄,丟盡了中國人的臉。這是一個不遵守社會文明的歷史教訓。

就算是國家總統也很有禮貌。有一次,列寧正要下樓,在狹窄的樓梯上,碰見一個正端水上樓的女工。那女工一看是列寧,就要退回去,給列寧讓路。列寧阻止她説:“你不必這樣,你端着東西已走了半截,而我現在空着手,請你先過吧!”他把“請”字説得很響亮,很親切,然後自己緊靠着牆,讓女工上了樓,他才下樓。也正是列寧的良好修養和高尚道德,成就他成為一代偉人。

其實,文明在日常生活中經常看到,比如説:小孩攙扶老人過馬路,老人在有禮貌地説一聲“謝謝”。看見地上有垃圾,快速地跑上前去,輕輕地彎下腰撿起,然後扔到不遠處的`垃圾桶。一位老師走過來,標準地舉一個隊禮,響亮地説一聲:“老師,您好!”要上學去了,在關門前親切地説一聲:“爸爸媽媽再見!”

一不小心撞到對方,真誠的説一聲“對不起”。這都是文明。

雖然,文明的事隨處可見,但是,不文明的事也堆積如山。清晨,許多同學都在學校門口買早餐,而學校又不讓帶早餐進去,同學們只好吃完早餐再進去。可是,有的同學很懶惰,找不到垃圾桶就隨地一扔,大清早的,就看見這麼不文明的景象,真是太損傷眼睛了!要是全校學生都這麼做,後果將不堪設想。學校變成了垃圾堆,還有誰會來這兒上學?還有,一些成年人在圖書館門口的草叢裏隨地大小便,這不是給我們國小生做了一個不好的開端嗎?在學校裏,國小生們更不文明。隨便給別人起綽號,再排隊時故意擠擠碰碰……

所以我們要做一個講文明的人,讓這世界變得更美好!

第6篇

期末考試後的一個禮拜,我們開始了古箏集訓,在集訓的最後半天,我們參加了一節生動的課堂——漢服禮儀。

剛吃完午飯,我們就穿上了美美的漢服,大家興奮地等待着老師。這堂課有兩位老師,一位是教我們做眉筆和口紅的女老師,一位是教漢服禮儀的男老師 。為什麼要做眉筆和口紅呢?因為我們都想通過自己的勞動,讓媽媽變得更加漂亮。在等待口紅凝固的時候,漢服禮儀老師給我們講了漢服的特徵,禮儀和一些古時候的故事。

首先,老師講了漢服的形制。漢服是用50釐米左右的布帛剪裁的,兩幅相等長度的布分別對摺縫合,所以一般漢服後背有一條縫。我印象特別深的是漢服的袖口,我一直以為漢服的袖口是很寬的,但是經過老師的講解後,我知道了漢服也有小袖,袖口裏可以放東西的。還有就是衣領,漢服典型的`就是左側衣襟壓住右側的衣襟,叫做“交領”,代表了做人要不偏不倚,要中正。講完了漢服的形制,老師對我們的“漢服”進行了點評,原來我們很多人穿的不是漢服,是影樓裝。至於我穿的,原來是改變後的漢服,是漢朝一位跳舞的人改制的。

後來,老師給我們講了很多禮儀,比如古代女子開心不能大笑,生氣不能高聲,走路不要回頭,衣服要乾淨......我們在電視電影中看到的用扇子遮住面孔,其實也是一種禮儀,叫遮面禮。

老師還給我們講了孝道,老師説:“你們今天做眉筆和口紅送給媽媽,也是一種孝道。”得到了表揚,我們心裏都美滋滋的。老師又給我們講了有關孝道的小事故,比如二十四孝:朱壽昌棄官尋母。故事講從前有個朱壽昌的人,母親是一位小妾,七歲時,母親被父親的正妻嫉妒,被趕出了朱家。從此母子骨肉分離,五十年沒有見面。朱壽昌做官期間,四處打聽母親的下落,得到線索後棄官尋母,終於在陝西找到了母親。我們聽後很感動,我邊上的小朋友説:“我以後一定要像他一樣孝順”。

第7篇

在我們浙江人民翹首以盼下,這次杭州的g20峯會指日可待,進入了倒計時。

g20峯會是一個國際經濟合作論壇,於1999年12月16日在德國柏林成立,有原八國集團以及其餘十二個重要經濟體組成。g20峯會旨在推動已工業化的發達國家和新興市場,國家之間就實質性問題進行開放及有建設性的討論和研究。

聽了那麼多,你一定對g20峯會有所瞭解了,那麼問題來了——既然這次的峯會開展在杭州,那我們作為東道主,又該做些什麼呢?

我認為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既然來自外國的領導人來咱們浙江,我們必定要給人家留下好印象。不亂丟垃圾,不隨地吐痰,或做其他一些有影響於市容市貌的事情。舉止、談吐和生活習慣也要優秀,不在公共場合大吵大叫,不發生打架、鬥毆行為等。我想,只有做到這幾點,才能體現出我們浙江人文明素養。

為迎接g20峯會,浙江人們的舉止有所改變,連社區、街道旁等,也發生了微妙的變化,除了垃圾少了,街道乾淨了以外,還多了一隻只憨態可掬的“大熊貓”。

它有一米八的個兒,揪住“鼻子”,能把它的“下巴”打開,居民就可以把舊衣服放進去,然後它“嘴”一合,舊衣服就“哧溜”一下滑進它碩大的肚子裏。

家裏有一堆舊衣物不知道如何處理,或許是許多家庭主婦的`煩心事。直接扔掉吧,太浪費,而且又不環保。但有了“大熊貓”後,大家就有方法——放進“大熊貓”裏。

衣服放進“大熊貓”後,會有八成捐獻給貧困山區,其餘的“廢物利用”,做成坐墊,手套等新產品,這樣豈不是更好。這樣,我們既做了公益,還沒有對社會環境造成影響,真是一舉兩得呀!

當然,除了“大熊貓回收衣物”,還有“一把傘,一座城”的活動,都為我們帶來了良好的生活環境,也會讓g20峯會的人們對浙江留下好印象呀!

來了,g20!也讓大家在g20的影響下,都做一名文明的美德少年吧!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