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予樹》教學反思8篇 "深入反思:如何地正確地進行“給予樹”教學"

來源:巧巧簡歷站 2.28W

《給予樹》是一部充滿温情和教育意義的國際知名動畫片,講述了一個父親用給予的力量改變了孩子和家庭命運的故事。該片評價極高,被廣泛應用於心理輔導、情感教育等領域。本文將結合教學實踐,對《給予樹》的教育價值和反思進行探討。

《給予樹》教學反思8篇

第1篇

?給予樹》這篇課文寫的是在聖誕節到來之前,小女兒金吉婭把應該給家人買禮物的錢買了一個洋娃娃,送給了一個素不相識的需要幫助的女孩。

聖誕節是西方最重要的節日,這是一個愛意流動的日子。在這樣的一個特殊節日裏,一個小女孩渴望擁有一個洋娃娃的願望,另一個素不相識的小女孩金吉婭幫她實現了,這是一個多麼美麗的故事。

課堂教學中,我以情感為主線,以“愛”貫穿始終,以個性品讀為感悟積累的方法,注重引導學生在語言的理解和運用的過程中進入文本,感悟文本內涵,課很樸實,也很紮實。主要有以下三點體會:

?給予樹》是一個媽媽以第一人稱寫的,寫出了自己內心的變化。文章比較長,線索也很多。我就進行長文短教,一堂課緊緊圍繞着媽媽的`心情變化“擔心——生氣——激動”拎出一條主線,分三個層次,層層遞進,很巧妙地畫了一個“圓”。第一層次:找心情變化的句子,初步説説體會,進行質疑;第二層次:細讀課文第2、3、4自然段,抓住重點詞句引導學生品讀、感悟文本語言,透過語言文字走進金吉婭的內心,感受金吉婭的善良,仁愛。第三層次:説寫延伸,品味給予,昇華情感。其間通過情境創設、通過情感的共振,逐漸深入本。

本課的教學重點是體會金吉婭的愛心和善良品質。我引導學生在解疑的過程中,讓學生積極主動地進入文本,結合文本來理解詞語,結合自己的體驗來深入感知,藉助文本“披文以入象”、“披文以入情”,使學生讀出理解。首先,以媽媽為什麼那麼激動?這疑問自讀第四自然段。讓孩子聯繫生活實際説説什麼是援助中心?

創設情境,進行拓展與延伸,走進文本:內容的拓展和延伸,是提高課堂教學質量此文來自優秀的關鍵。課文中沒有介紹那個小女孩在卡片上具體寫了什麼,為了使學生和文本的主人公金吉婭產生心理共鳴,課堂中我注意創設情境,拓展內容,出示心願卡,配上音樂讓學生讀讀上面的內容,通過生動而富有感情的語句的朗讀,激發了學生的同情心。在此基礎上,再去讀讀金吉婭怎麼做的句子,説説新的體會,在説的過程中使學生的心靈受到了震動,與金吉婭產生了情感共鳴,實現了學生與文本的對話,潛移默化地賦予了文中人物鮮活的生命力,提升了學生的人文素養。

説的拓展和延伸,是啟迪學生思維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催化劑。寫的拓展和延伸,是學生掌握和運用知識的階梯。語文教學就要體現“聽,説,讀,寫”的訓練。本節課,在學習課文後,我讓學生進行一個小練筆,媽媽會對金吉婭説什麼,哥哥姐姐會對金吉婭説什麼,小女孩會對金吉婭説什麼,我會對金吉婭説什麼。安排這樣一個小練筆,給學生靜思默想的機會,為學生直抒胸臆留有空間,可以“我手寫我心”,此時學生並不是一個冷靜的閲讀者而轉變為文本的創造者,激發和陶冶學生的情感,對課文的理解起到了深化作用,同時也昇華了情感。

《給予樹》教學反思8篇

第2篇

教學過程中,我以“愛”為線索,抓住“愛”字來進行教學。我先由學生質疑出發,總結兩個主導問題:“給予”是什麼意思?“給予樹”是一棵這樣的樹?引導學生通過多種手段來解決這兩大問題。

孩子在初步感知課文的情況下,找出課文中哪些事情是一種“給予”。同時也引導他們更深一層地感受“給予”的另一層含義――讓人如願以償。當金吉婭所剩的錢只夠買一些便宜棒棒糖的時候,她的心情怎樣?我考慮到三年級學生的領悟力,對於金吉婭心中的想法不可能一氣呵成。所以我將這個環節根據課文中金吉婭的語言,行為分成了幾步。第一步:當看到卡片上小女孩的.心願,金吉婭第一反應是什麼?第二步:思考金吉婭為什麼沉默不語、低着頭、説話時聲音低,為什麼會難過?從而讓學生知道金吉婭站在給予樹下還想到了家人。第三步:金吉婭最終選擇了女孩的原因是什麼?從而讓學生知道金吉婭內心的決定,體驗金吉婭作出選擇時艱難矛盾的心情。從而品味“給予”不僅僅是送、給,讓人如願以償,還意味着放棄、失去。課堂上,每個孩子似乎都被金吉婭愛的行為深深地打動了、震撼了,大家都在理解中感動,在感動中理解。

另外,我緊緊抓住語言文字的感受和運用,凸顯課堂濃濃的語文味。

在本節課的教學中,我引導學生思考、朗讀、討論、交流,把字詞教學滲透於教學的各環節中。如在體會小女孩渴望得到這份禮物的心情時,從理解“盼望”入手,想象“小女孩為什麼盼望一個穿裙子的洋娃娃?什麼叫‘一直盼望’?為幫助孩子理解“一直盼望”這個詞語,我出示句子“早晨,她盼望——;中午,她盼望 ——;晚上,她盼望——;……(什麼時候,她盼望)”讓學生進行想象説話,從而理解一直盼望的含義,進一步體會小女孩渴望得到這份禮物的急切心情。如在理解金吉婭為什麼給陌生的小女孩買洋娃娃時,讓學生體會“什麼都沒有”到底沒有什麼,去感受小女孩的可憐;又如理解課文金吉婭對家人關愛的句子“只有八歲的小女兒金吉婭沉默不語。”時,我緊緊抓住“沉默不語”的意思,並教會學生通過聯繫上下文理解詞語意思,探究“沉默不語”背後的金吉婭的內心。

在學習課文後,我讓學生進行了一個小練筆,讓學生替那個小女孩寫幾句感謝的話,這對課文的理解起到了深化作用,同時也昇華了情感。我還設計了一個句式“當什麼時候,你會怎麼做”讓學生聯繫自己説説自己給予了別人什麼,然後將不同人寫的內容連成一首小詩。感覺還不錯。

第3篇

?給予樹》是一篇充滿“愛”的。一個八歲的小女孩,在聖誕節到來之前,把應該給家人買禮物的錢買了一個洋娃娃,送給了一個素不相識的需要幫助的女孩。課文讚揚了金吉婭的愛心和她的善良品質。

本文有條主線,就是媽媽的情感變化。因此我以“媽媽的感情變化”為主線,通過研讀體會金吉婭的善良、仁愛、同情、體貼,引導學生感受富有愛心能給人帶來真情和快樂。在教學中,我抓住重點詞“沉默不語”來揣摩人物的內心,採用了反覆的朗讀、默讀、指讀、對比讀等多種形式的讀來感受金吉婭因沒能給家人買像樣的禮物那種擔心、愧疚、難過的複雜心理,但是很遺憾的是學生只説出了擔心的心情。

我緊緊把握語文的工具性,讓孩子從語言文字中悟情。如,我讓學生體會“什麼都沒有”到底沒有什麼,去感受小女孩的可憐時,很多孩子説到她沒有新衣服、沒有禮物,甚至有些孩子説到了她沒有温暖、沒有愛。讓學生感同深受,從中體會小女孩的可憐。

課堂中我注重創設情境,讓學生扮演金吉婭,我扮演工作人員,通過人物之間的.交談,感悟到金吉婭的善良。學生也在具體情境中體會人物內心的情感,置身其中受到感染。

當然,我的教學過程還有許多不足之處,比如,和學生互動的經驗不足,對三年級的學生情況不瞭解。傾聽和課堂機智都做得不夠好,有被教案牽着走的感覺。

第4篇

?給予樹》是一篇人文情懷的課文,愛的教育是本篇課文的主題,在本篇課文的第一課時,我預計讓學生掌握生字詞,並初步理解“給予”和“給予樹”的意義。

我以聖誕音樂和聖誕圖片引入,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大家踴躍談論關於聖誕的知識,我總結:聖誕節是西方的傳統節日,在每年的12月25日,12月24日是聖誕前夕,又稱平安夜,在這天晚上傳説聖誕老人會從煙囱爬到房裏給小朋友們送禮物。聖誕節相當於中國的春節。

一開始,我叫學生自由讀課文,讀的時候要注意生字,多讀幾遍,直到讀通順。這個環節學生自己出現了齊讀現象,我未能及時制止,使得後進生沒能真正練習到初讀課文。

生字詞教學,我把生詞結合拼音投影出來,首先叫學生個別讀,然後糾正讀音,然後再開火車讀。把這些詞讀完一遍後把拼音去掉,考察學生當場掌握的能力。也採取開火車讀的方式。掌握詞語後,為了讓學生有運用詞語的能力以及熟悉課文,我把含有生詞的文中句子投影出來,叫學生讀,讀完糾正錯別字,以及大致糾正讀的語氣。其中要學生填“____的祝福”和“_____的微笑”,考察形容詞的運用。結合上下文要學生理解“沉默不語”和“如願以償”兩個詞的意思,為理解課文打下鋪墊。對於寫字的輔導,我特別指導了“裕”的寫法,從結構指導寫,從字形理解字的意思:有衣穿,有谷吃,代表不愁吃穿,生活富裕。然後叫學生用“寬闊”、“寬敞”、“寬裕”三個詞填空,考察學生辨別詞語的能力,並進一步掌握“寬裕”的用法。我還叫學生區別“買、賣”、“即、既”兩組形近字,並以根據課文內容填空的方式考察字掌握的程度,以及增加課文的熟悉度。

初讀課文環節,課文有五段,我叫每個組各讀一段,最後一段跟老師一齊讀。讀的時候叫學生思考,這篇課文講了一個什麼故事。每組讀完的時候,我都會糾正一些明顯的錯字、漏字的情況。學生講課文大概內容的時候,我直到學生要説清楚時間、地點、人物、事情的經過。學生開始不怎麼會説,有些人照着課文讀,我提醒他們抓主要的説,並提示,比如時間,我們可以在課文第二段找到時間:聖誕節前夕。後來學生就陸續把故事大概説完整了:聖誕節前夕,金吉婭用媽媽給的二十美元買了一些棒棒糖送給家人,還買了一個洋娃娃送給一個陌生的小女孩。瞭解了課文大概內容,我問學生,課文中,金吉婭給你留下了什麼印象?很多學生都能説到有愛心、善良等詞。我提醒他們,課文最後一段就描述了金吉婭是個怎樣的人。

本來我還設計了叫學生讀第四段,並説一説金吉婭做了件什麼事情,從這件事中理解什麼是“給予”。還從第四段找到描寫“給予樹”的句子,説一説,什麼是“給予樹”。我設計的提問是這樣的:

師:從這一段中你知道了什麼是“給予樹”嗎?從文中找到描寫“給予樹”的句子。

“一棵援助中心的‘給予樹‘……”我們可以想象,“給予樹”是這樣一棵樹,是聖誕節的時候,援助中心放在商場的.。樹上放了卡片。

師:你們知道這些卡片是什麼人寫的嗎?從課文哪裏可以看出來?

從課文裏金吉婭説的話可以看出來“可是媽媽,我們有這麼多人,已經能得到許多禮物了,而那個小女孩卻什麼都沒有。

師:通過這棵“給予樹”我們可以幫助這些什麼都沒有的人。我們可以怎麼幫他們呢?看看金吉婭是怎麼做的。

“我取下卡片,買了洋娃娃,把它和卡片一起送到了援助中心的禮品區。”師:現在我們知道了什麼是“給予樹”嗎?

通過回答以上的問題,讓學生加深對課文的理解,明白課文的題眼,以及明白課文的主題是“愛“。

完成以上任務後,再叫學生齊讀。提高學生對課文的熟悉程度。

由於時間沒掌握好,對“給予”和“給予樹”的理解沒能夠完成。

第5篇

張老師教學《給予樹》第二課時是圍繞着愛心的展開語文教學,沒有脱離具體的語言環境。教師對學生讀書的指導,用了各種各樣的辦法,變換詞句進行比較,進入角色進行體驗,創設情境進行表達……教師獨具匠心的引領,讓學生在真正學習語文,同時又感受到語文學習的快樂。

在《給予樹》這篇課文的教學設計中,能緊緊抓住主線。抓重點詞,如“仁愛、體貼、興高采烈、沉默不語、如願以償。”抓重點句,如第4自然段和最後一句話,讓學生直接面對文本,誦讀、感悟、理解文本,去感受金吉婭那顆善良仁愛之心,這同情體貼之意成為學生情感自在滋養之中,成為學生的精神基礎,最終達成教學目標。

在教學過程中,能注重引導學生思考、朗讀、討論、交流滲透於教學的各環節中。如,緊緊抓住“沉默不語”的意思,和學生思考“她明明做了好事,為什麼還要難過?”探究人物背後的內心。故意省去“什麼都沒有”,讓學生體會可能沒有什麼,去感受小女孩的可憐。文章中人物的心理就是通過這樣的語言而反映出來的。最後指導學生髮揮想象説一説,寫一寫感激金吉婭的話。把讀、説、寫訓練結合起來,培養學生運用語言的能力。

?語文課程標準》中指出:讓學生“具有獨立閲讀的能力,注重情感體驗,有較豐富的積累,形成良好的語感。”而朗讀是培養語感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當然,朗讀不是簡單的把文字轉換成聲音,要以情帶聲,以聲傳情,而這種情來自於對文本的理解和感受。如,在教學第三自然段時,抓住三個表達心情的詞語“興高采烈、沉默不語、生氣”,引導孩子們思考他們的心情的.不同。在第四自然段時,抓住金吉婭當時的內心感受,通過咀嚼、想象,在情境的創設下,在教師的引導下,才讓孩子們讀出感情。

學習過程中,學生始終在“聽、説、讀、寫”的活動中學習語文,沒有毫無意義的空談。聽別人朗讀,聽別人的感受,然後讓學生去評價;在具體的情境中進行交流,讓學生在“聽説”實踐中鍛鍊聽説能力。一堂課學生討論熱烈,氣氛濃厚。在默讀,朗讀中走進文本,走進人物的心靈世界,同時教師引導學生讀出具體詞語的“畫外之音、言外之意”,學生無形中學會斟詞酌句,有利於今後的閲讀和寫作。安排了簡單的寫的練習,作業是那個陌生的小女孩會對金吉婭説:“__________”給學生訓練,老師的板書很有特色,在黑板上畫了棵大樹,通過寫上善良、仁愛、同情、體貼等詞語表現了女孩是個怎樣的人,突出了文章的中心。

學生在具體的學習情境中,在聽、説、讀、寫的語文實踐中,在老師、同學的富有情味的語言中,度過了美好的一節課,學生是有很大收穫的,內心是充滿快樂的,我是聽課者也感受到快樂的。

第6篇

?給予樹》是人教版國小語文三年級上冊第八個主題單元“愛的奉獻”中的一篇精讀課文,講述了一個脈脈温情的故事。課文以愛貫穿始終,字裏行間處處洋溢着濃濃的人文情懷。

教學由質疑課題出發,由學生提出問題,總結兩個主導問題:“給予”是什麼意思?“給予樹”是一棵怎樣的樹?引導學生通過多種手段來解決這兩大問題。學生正是隨着問題解決的過程,一層一層地感知文本,理解文本。

本文從媽媽“我”的角度來敍述故事,通過“我”的觀察、心理變化及行為來體現金吉婭的善良品質。特別是通過孩子的做法和“我”開始對金吉婭的誤解,襯托了金吉婭的美好心靈。課文中有多種愛:金吉婭給予母親的愛,給予哥哥姐姐的愛,給予陌生女孩的愛。而課文主要表現的是金吉婭對陌生女孩的愛,即理解和同情,因此我以此愛作為重點深入文本。另外,在課堂教學中,我對教材進行適當處理,“詳則略之,略則詳之”,在文本的留白處進行拓展,引領學生走進文本的最深處。給予是快樂的、幸福的,這是主旨,亦是靈魂。我提出“這棵樹除了可以叫給予樹,還可以叫什麼名字?”,讓學生多元地、多維地、多角度地去誦讀文本、感悟文本,同時又超越文本,去感受文字背後金吉婭那顆善良、仁愛之心、那種同情、體貼之意,引領學生層層剝筍式地感受文中人物的內心世界,讓課堂教學過程成為學生心靈自由馳騁的過程,成為學生情感自在滋養的過程,成為學生精神自然豐厚的過程。

在教學設計中,我設計了這樣一個環節:當金吉婭站在這樣一棵神奇的“給予樹”下,看到女孩的卡片,她想到了什麼呢?設計這個環節主要出於這樣的目的:對主人公的心理活動領悟有助於幫助學生更好的理解主人公的行為,感受文字中所體會的情感。在設計時我充分考慮到三年級學生的領悟力,對於金吉婭心中的想法不可能一氣呵成。所以我將這個環節根據課文中金吉婭的語言,行為分成了幾步。第一步:當看到卡片上小女孩的心願,金吉婭第一反應是什麼?第二步:思考金吉婭為什麼説話時聲音低,為什麼會難過?從而讓學生知道金吉婭站在給予樹下還想到了家人。第三步:金吉婭最終選擇了女孩的原因是什麼?從而讓學生知道金吉婭內心的決定。這個心理活動的描述是充分聯繫了課文的文本,最後我出示“聯繫課文想象”,告知學生進行想象的方法。從教學情況來看,學生以課文為載體進行合理、完整的想象,效果不錯。

説的拓展和延伸,是啟迪學生思維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催化劑。寫的拓展和延伸,是學生掌握和運用知識的.階梯。語文教學就要體現“聽,説,讀,寫”的訓練。因此在教學設計中,我設計了一些説與寫的環節。當理解“一直盼望”這個詞語後,我出示句子“早晨,她盼望——;中午,她盼望——;晚上,她盼望——;……(什麼時候,她盼望)”讓學生進行想象説話,從而理解一直盼望的含義,進一步體會小女孩渴望有娃娃的心情。在學習課文後,我讓學生進行一個小練筆,讓學生替那個小女孩寫幾句感謝的話,這對課文的理解起到了深化作用,同時也昇華了情感。我還設計了一個句式“當什麼時候,你會怎麼做”讓學生聯繫自己説説自己給予了別人什麼,然後將不同人寫的內容連成一首小詩。學生很喜歡做。

在一篇文章裏看到了這樣的一句話,深深地觸動了我:“一個課堂就是一個心靈共舞的家園。”我還想説,一個課堂就是一棵給予樹,這樹上種滿了師生相互探究、相互探討的無窮樂趣;這樹上也將結滿師生共同進步和成長的累累碩果!

第7篇

?給予樹》是人教版三年級第八單元事物第三篇課文,本單元的課文均圍繞“愛的奉獻”這一主題,字裏行間處處洋溢着人間真情。《給予樹》主要寫了聖誕節前夕,金吉婭把應該給家人買禮物的錢買了一個洋娃娃,送給了一個素不相識的小女孩,讚揚了金吉婭善良和富有同情心的美好品質。

課文從媽媽“我”的角度來敍述故事,通過“我”的觀察、心理變化及行為來體現金吉婭的善良品質。特別是通過孩子的做法和“我”開始對金吉婭的誤解,襯托了金吉婭的美好心靈。課文的感情基調是深情而舒緩的,通過學習能激發學生的情感,薰染學生的審美。

學習課文,我們被善良、富有同情心的金吉婭深深感動着。我選擇了“金吉婭”這一人物為教學的切入點,引導學生從她的言和行、從媽媽的情感變化體會她的美好品質,在閲讀教學中滲透寫作知識,實現讀與寫最基本的結合。

新課伊始,我先通過幻燈片展示聖誕節的美景和孩子們收到禮物的欣喜場景,激發起學生的情感共鳴。然後通過師生賽讀,把孩子們的注意力牢牢地吸引過來,同時我也通過朗讀把一些情感的處理埋下了伏筆。接着通過問題①寫誰?②她是一個怎樣的人?然後緊緊地抓住金吉婭善良、富有同情心的特點展開教學,引導學生體會作者是怎樣描寫人物的。學生在老師的引導下先試畫出能體現金吉婭善良、富有同情心的.句子,老師根據學生的彙報,相機引導學生從金吉婭的語言、動作神態能表現出人物的特點。從媽媽的思想變化體會金吉婭的特點是課文的難點,我是這樣處理的:第一步我先讓學生從課文中找出描寫給錢讓孩子買禮物前、金吉婭只買了便宜的棒棒糖、聽了解釋,緊緊地擁抱金吉婭時媽媽心情的詞語,然後抓住這些詞語,讓學生在課文裏找出媽媽擔心、生氣、高興的原因,最後順理成章地引出課文的最後一個自然段,讓學生明白媽媽高興的是:金吉婭送給了哥哥姐姐(棒棒糖),媽媽更高興的是,金吉婭還送給我們(仁愛和善良),媽媽最高興的是金吉婭送給小女孩(如願以償的笑臉),最後通過有感情的朗讀昇華情感,此時再要求學生幫小女孩寫幾句感謝的話就有“瓜熟蒂落”之感啦!

?語文課程標準》(20xx版)明確指出:語文是學習語言文字運用的學科。本課書的教學,我力求把語言文字的運用落到實處,營造濃濃的語文味,把語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有機統合,美中不足的是還是顯得粗糙,“教”的味道猶存,這是以後要努力探索的一個方向。

第8篇

?給予樹》是一篇富有濃濃的人文情懷的課文,愛的教育是本篇課文的教學主題。我們可以感受到緊緊圍繞“愛”字展開教學,是本堂課的主要特點。在教學過程中我抓住三個重點字詞的理解、深入挖掘文本,在培養學生自主閲讀能力做了點滴的探索。

為了更深刻的理解金吉亞所“給予”的東西,教師先讓學生體會小女孩對得到這份禮物的渴望心情。因此她從理解“如願以償”一詞入手,什麼叫‘如願以償’?文中沒有介紹那個小女孩在卡片上具體寫了什麼,教師為了使學生和文本的.主人公金吉婭產生心理共鳴,課堂中創設情境,拓展內容,出示心願卡,配上音樂讓學生讀讀上面的內容,通過生動而富有感情的語句的朗讀中,激發了學生的同情心。

在這個環節,我設計了幾個問題引導學生讀文體會:“金吉婭是誰?她的好朋友嗎?(不是)你是從課文哪個詞語知道的?”為了更深刻的加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並進一步理解金吉婭對小女孩的仁愛與體貼。想象“小女孩為什麼盼望一個穿裙子的洋娃娃?她盼望得到洋娃娃做什麼?”引導學生跳出文本,聯繫同齡孩子的生活需求,體會小女孩盼望得到這份禮物的急切心情。其實這個洋娃娃不僅只是一個玩具,更是一個可以陪伴她、可以傾聽她的話語,可以帶給她温暖的朋友。所以學生就可以深刻的體會到,金吉亞所“給予”給小女孩的是一種快樂,是一種温暖,是一種愛,再次昇華了對課文內容的理解。

文中沒有介紹那個小女孩在卡片上具體寫了什麼,教師為了使學生和文本的主人公金吉婭產生心理共鳴,課堂中創設情境,拓展內容,出示心願卡,配上音樂讓學生讀讀上面的內容,通過生動而富有感情的語句的朗讀,激發了學生的同情心。在此基礎上,再去讀讀金吉婭怎麼做的句子,説説新的體會,在説的過程中使學生的心靈受到了震動,與金吉婭產生了情感共鳴,實現了學生與文本的對話,潛移默化地賦予了文中人物鮮活的生命力,提升了學生的人文素養。

當聖誕的鐘聲敲響,小女孩收到了金吉婭送給她的洋娃娃。她激動極了,她很想寫一封信感謝金吉婭,在此環節讓學代表小女孩寫一寫對金吉婭的感謝。最後,教師通過讓學生在回答“‘給予樹’是一棵什麼樣的樹?”時,其實是讓學生提升文章的情感一種方法,即“給予樹是一棵實現夢想、滿足願望的樹。”“給予樹是一棵充滿善良和仁愛的樹。”

雖然在這堂課上我做了精心的設計,但是還有很多不足之處,比如:在朗讀上形式不夠多樣,比較單一,只是採用齊讀、男女讀。其次是對時間的把握不夠準確。

總之,在今後的教學中,教學方法還需不但改進,讓自主閲讀不僅僅流於形式,而是讓學生的閲讀理解能力得到真切提高。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