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數的認識教學反思8篇 深入淺出,探究大數認識的有效教學方法

來源:巧巧簡歷站 2.67W

在大數據時代,對於學生而言,對大數字的認識已經變得非常重要。因此,教師們需要反思和改進自己的教學方法,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應用大數據知識。本文將就此展開討論。

大數的認識教學反思8篇 深入淺出,探究大數認識的有效教學方法

第1篇

這一單元學生認識的數都是一些較大的數,學生在生活中接觸比較少,為增強學生的感性認識,讓學生在具體的情景中,感受大數的意義,培養學生的數感,體驗數學知識與生活的密切聯繫,提高用數學知識和方法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所以本節課教師要為學生創設具體的教學情境,讓學生獲得有關大數的.豐富感受,對於數位順序,數位,數級,計數單位及每相鄰兩個計數單位間的進率,位數等知識。並讓學生養成讀數,寫數時要分級的好習慣。認識計數單位萬、十萬、百萬、千萬,瞭解相鄰兩個單位間的十進制關係,並在教學中加深對十進制關係的理解,藉助計數器掌握大數的數法,瞭解數的組成,加深對數的概念的理解,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和年齡特點,而且在整節課的過程中利用情境教學,設計讀數比賽活動,使學習氛圍相當濃厚。充分利用直觀教具(計數器),讓學生自己製作數位順序表。注重對學生的多種評價

大數的認識教學反思8篇 深入淺出,探究大數認識的有效教學方法 第2張

第2篇

大數的認識是在學生掌握萬以內數的認識的基礎上學習的。這一單元的教學,是整個國小階段整數讀寫教學的最後一個階段。通過這個單元的教學,使學生能夠正確、迅速地讀寫多位數,為以後更好地學習整數四則運算打下良好的基礎。

生活中大數廣泛存在,對大數的認識既是萬以內數的認識的鞏固和發展,也是學生必須掌握的最基礎的數學知識之一。但是大數的概念相對於較小的數而言,要抽象的多,學生在學習的時候多多少少會對數字究竟有多大產生疑問。我在課前讓學生去收集萬以上的數,目的旨在讓學生在收集的時候體會一下。至於較為確切的感受大數,教材針對這個問題在第4頁安排了閲讀材料“你知道嗎?”,並在後面設置了“一億有多大?”這個課題。通過這2個方面以及學生在生活中對大數感覺的逐漸培養,對大數概念的理解變得相對容易。而這部分教學主要的難題在另一方面。

在讀寫大數的教學中,數中有零和數的末尾有零的大數的讀寫是教學中的一大難點。因為讀寫的時候,有時寫着的`0不讀出來,有時又要全部讀出來,有時有寫0要讀,有些0不讀;寫數時,所有的0又都要寫下來。寫數往往會出現少讀、少寫或多讀、多寫的情況。怎樣才能較好地解決這個難點呢?教學中,我發現,教師可在學生掌握萬以內數的讀寫的基礎上,讓學生採取“先分級、再讀寫”的方法,就能收到較好的教學效果。 “先分級、後讀寫”,就是先將一個多位數從右往左,每4個連續數位分為一級,(最後一個數級不一定能滿足4個數位),每個數級依次叫做個級、萬級和億級,然後從高位數級起,按級讀,按級寫。具體為:讀數的時候,先按從右往左,4個數為一級,劃上分級線,然後從最高位起,逐級依次往下讀,每一級的讀法都按照個級的讀法去讀,讀完一級,就加上這一級的級名“億”或“萬”,每一級中0的讀法都與個級中0的讀法一樣。“先分級,後讀數”的方法,可以幫助學生正確地讀出中間有0或末尾有0的多位數,減輕了記憶的負擔。寫數的時候,從左往右,依次圈出表示級數的“億”“萬”,有時沒有“億”則只圈出“萬”,相當於讀數時的用豎線分級,然後,從高級到低級,讀一級,寫一級,一級一級往下讀,除了最高一級有效數字前面的空位不用0補足四位外,其餘數級裏凡是有空位的地方,一律用0來補足四位。“先分級,後寫數”能夠使學生不多寫或少寫0。

第3篇

大數的認識是是在學生認識和掌握萬以內數的基礎上學習的。生活中大數廣泛存在,對大數的認識既是萬以內數的讀寫鞏固和擴展,也是學生必須掌握的最基礎的數學知識一。

國小生往往以感性認識為主,而從萬以內數的認識到億以內數、億以上數的認識,是學生數概念的又一次擴充。同時數位、計數單位特別抽象,如何突破難點,使學生對數的概念清楚、數的感受豐富呢?首先,要重視數感的培養。新課標對數感要求如下,經歷運用數學符號和圖形描述現實世界的過程,建立初步的數感和符號感,發展抽象思維。教師應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素材,創設具體教學情境,使學生獲得有關大數的豐富的感受。課始老師就設計了一連串的問題:我們以前都認識過哪些數?數數:從689一個一個的數到712;從420一十一十的數到540;從910一十一十的數到1000;從200一十一十的數到1000。在生活中你見到過哪些比較大的數?接着就出示:海鹽縣户籍人口約364302人:嘉興市人口約3330000人;浙江省人口約49980000人。請學生試着讀一讀。這樣使學生獲得有關大數的初步感受,並使學生感受大數在生活中的應用。然後探究新知:充分利用直觀教具(計數器),請學生一千一千地數,當數到10個一千時問:一千一千地數,10個一千是多少?強調:千位上的10個珠子怎麼辦?請學生10個10個地數,當數到10個一萬時問:是多少利用計數器問:怎麼表示10個一萬?……讓學生自己去發現、去體會、去獨立思考、去和同學合作交流的過程中理解數位順序,數位,數級,計數單位及每相鄰兩個計數單位間的進率,位數等知識。這時,“數”不再枯燥機械,而是很貼近學生日常生活。

其次是注意知識遷移。學生在前面所學的萬以內數的認識,以及相鄰兩個計數單位間的十進關係等知識和經驗,都可以在這節的學習中發揮積極的.遷移作用。在教學中,完全可以放手讓學生自主探索,使學生在學會的同時,學習能力也得到了進一步提高。就如在本課的難點中間和末尾有0的數的讀法的突破時,我就採用了不直接給出結論,而是讓學生在充足的時間內帶着這些問題:

(1)含兩極的數怎麼讀?(2)萬級數的讀法與個級數的讀法有什麼聯繫和區別。(3)數位上出現0有該怎麼讀?(4)怎麼讀億以內的數?自己去探索、發現、討論、實踐、交流獲得。學生自己進行歸納,總結出讀法,學得紮實,印象也深刻,這一教學效果比教師直接給出要好得多。

數學教學中,教師只有充分利用學生的已有的學習和生活經驗,設計合理的教育教學活動,才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才能讓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升上來,教學才能獲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4篇

數的認識其認知結構是相通的,都要從“數的意義、數的組成、數的讀寫、數的排序”等方面進行認識和研究。現行國小教材把數概念的教學分散編排在一至四年級中,但由於老師在每次的教學中缺乏必要的聯繫和溝通,同時課堂組織中數的讀、寫、組成的又獨立進行。從而造成學生年段知識間的斷裂與跳躍,對單元知識缺乏整體的認識,所以同一層面的學習必然呈現重複、機械、割裂的狀態。

大數的認識是在學生認識了萬以內的數,並能正確讀、寫和比較萬以內數的大小,會進行相應的四則運算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生活中的大數廣泛存在,對大數的認識既是對萬以內數的讀寫的鞏固和拓展,也是學生必須掌握的最基礎的數學知識之一。為了讓學生從數的讀、寫、計數單位、數位、數級等概念能進行全方位的認識,我嘗試讓學生依據已有經驗,從整體進入對大數的自主性研究。同時通過與原有認知結構多角度地溝通,使之不斷提升學生的數概念認識,形成學習結構,為後續學習奠定主動發展的契機。

學生經過一至三年級數的認識,已經具備了一些關於數的認識的直接經驗,對萬以內數的組成和計數單位等有了一定的經驗,這就為數的知識擴充到萬級做了很好的鋪墊。基於以上認識,我從學生原有的知識結構和認知規律出發,對教材進行了一系列的重組。讓學生依次經歷萬以內的數,再到十萬以內的數,再到整個萬級數的認識這樣一個過程。引導學通過對萬以內數的讀法進行類比遷移,溝通五位數與萬以內數的聯繫,再類比到整個萬級的數。同時在過程中體會數位順序表的生成性,掌握分級讀數的原理與方法,拓展了學生今後的延伸學習的思維與能力。

這是一堂複製課,是根據局小的一節課,自己再進行了一定的理解,稍有所改動。

本節課分為三大塊教學,第一大塊是分類,在教學的時候,因為出現了類似40501的數,我想表揚,放是放開了,但在收的.時候忘了收。當時沒有反應過來,雖然過了一會兒就已知道,但以覆水難收。我指的是第一大塊在結尾的時候,應作如下總結:我們在這裏僅對8個5位數進行了研究,就已會讀所有的五位數了,看來分類研究對數的研究是非常有用的,我們今後要多采取此種研究方式來為我們服務。

第二大塊其它問題是都在預設之內的,有個問題給我來了個措手不及,也就是100000的寫。因為本節課的重心是萬級數的新數位的產生以及它的讀寫以及組成。所以對寫數稍有所放鬆。在然後在這裏我就多問了一個問題,1000000怎麼寫,當然相應的延長了時間。另外,我對原來的結構中的十位、百位、千位的產生過於瑣碎,又讓學生重新説了一遍,而沒有重心下移,也導致浪費了大量的時間,以至於第三大塊的教學時間不夠,從而在最核心的一塊學生的時間感悟不夠,一堂課的整體感也就沒有出來。

到了第三大塊的時候,我看了一下時間,還剩15分鐘,就比較急了,因為學生感悟的時間比較少,對於無0的萬級數學生會讀,但更重要的讀法的補充有問題。我原來是通過兩個問題來推進的:一是無0萬級數與個級數的讀法有什麼相同,又有什麼不同,以此來完善無0萬級數的讀法,二是對於無數位表的12345678怎樣讀比較簡單,從而完善萬級以內數的讀法。到底是先比較相同點還是先比較不同點。從課堂生成來看。這樣的三個步驟我覺得比較好。一、萬級上的2356與個級上的2356有什麼不同,生答:多一個萬字。二、其它還有什麼不同?生:沒有。三、師收:也就是萬級數按個級數來讀,再多一個萬字。我有點過於糾纏了。還有一個問題是在叫學生寫數的時候,相當一部分學生還是寫在數位表中,沒體現出分級讀的優勢,應提醒學生寫在表外。這樣學生就會應用剛才所學知識來讀新的無0的大數。關於有0的數的讀法,是本節課的難點,這裏的問題是:一是在讀萬級數的時候,因為規則沒有完整歸納,所以導致到有0數無法順利遷移,即萬級數按個級數讀,然後再找讀法是否相同,再讓學生讀起來就比較方便了。所以這裏的第一層次是先學生讀,再比較0讀法是否相同。第二層次應讓學生有一個知道0的讀法相同之後,讀一讀,再一次感悟。

第5篇

在研究教材之前我覺得這裏可能會很難,但在我翻了翻教材和教參之後覺得非常簡單,覺得這個單元的學習除了近似數有些學生可能開始認知時有難度外,大數的讀寫只要分級正確了就基本沒有問題了!

在和學生們學習了一段時間後我發現瞭如下問題:

1、不分級現象。很多學生可能覺得分級較容易,在讀數寫數時不分級,上去就寫,導致練習出錯較多;我要求孩子們分級時用虛線分級,以免有個別孩子書寫不認真把分級槓誤當成數字1。

2、分級錯誤。如:1234567,有的孩子由於粗心或是對數位的級認知的不清楚將其分成了1234!567,這樣的`現象還不止一個同學。

3、寫數時不能正確全部寫對。如:一百二十四萬,寫成了1百二十四萬;二億三千四百五十萬三千零九寫成二億三千四百五十()三千零九,漏寫了萬級的單位,導致出錯。

4、中間有0的數的讀法瞭解不深刻。比如30000008,有的學生就在個級讀了兩個零。

5、求近似數時一般學生對求省略萬位後面的位數和億位後面的位數這兩大類一般都比較容易掌握,但比如千萬位後的位數、百萬位後的位數這種就開始犯迷糊。

1、我認為本單元的教學還是以分級讀寫數為重點突破方法,但首先一定要和學生清楚的認識各個數級的數位分別有哪些;然後一定要讓孩子們在做題時分級,熟能生巧,現在剛學的時候勤分多分,到高年級才能練就用眼分的技巧,為了使卷面書面整潔,我建議孩子們用筆輕輕的分,除了用虛線還可以用逗號、頓號等比較小型的標點符號來區分。

2、求近似數時一定要認真審題,要求學生讀清要省略的是哪個數位後面的尾數,然後重點看要省略的數位後面的數位,再根據四捨五入的原則進行求近似數。

本單元單元測試題較簡單,但還是有8位同學沒有得a,我認真翻看了這些孩子的試卷,發現他們書寫不認真、做題不分級、寫數讀數時比較懶惰,圖快不檢查,已督促他們認真訂正。

第6篇

本節課對大數的認識進行了複習,複習的目的是讓學生進一步掌握數位順序表,計數單位以及多位數的讀寫法,能正確熟練地讀寫多位數。進一步掌握用“四捨五入”法求一個數的近似數,會正確將多位數改寫成用“萬”或“億”作單位的數。

在複習中我根據複習課的本質,採用查漏補缺、系統整理和綜合應用的方法。在新課程理念的`指導下,靈活的整理知識點,設計練習題,學生在教師引領下積極地完成了複習內容。本節課個我的感覺很好,學生的思路清晰、循序漸進。具體這樣安排:

在課前我讓學生自己結合課本整理,歸納本單元的知識點,並用自己的方式寫下來,課堂上先讓學生在小組內展示自己的知識結構圖,然後以組的形式進行整理補充,教師根據學生的整理進行板書,概括。這樣學生對本單元的知識點就一目瞭然。

二、合理的引導學生進行“理”和“練”

在複習中教師靈活組織教學方式,採用邊講邊練、或理練結合的方式進行,在練習的設計上,儘量做到追求多樣,避免枯燥,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為主。

在這樣的安排下,能夠使不同的學生得到不同的發展,效果較好。

第7篇

四年級數學上冊第一單元《大數的認識》教學反思課程分析:《大數的認識》是四年級上冊第一單元第1課時。本單元是國小生整數認識的最後階段,也是系統整理整數概念、讀寫法則等的過程。在本單元之前,學生已經認識了萬以內的數,建立了良好的數概念認知基礎。本單元要認識萬以上的數,這是認數範圍的又一次擴展,對發展學生的數感,培養學生的估計意識具有重要的意義。大數在日常生活和生產中應用是很廣泛的,但在國小生生活中很少接觸,比較抽象。從學生的實際出發,要通過創設情境,使學生感受大數的意義。教學設計分析:通過第一組信息,喚醒學生的已有知識經驗,為學習新知做準備。通過比較兩組信息中的.數,使學生知道生活中有比萬還大的數,而且這樣的數在生活中應用非常廣泛。體會學習大數的必要,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和求知慾望。教師引導學生在計數器上一萬一萬地撥數,引導學生思考“萬位滿十怎麼辦”,使學生自主認識新的計數單位“十萬”,並體會10個一萬是十萬。

通過小正方體的累加過程,幫助學生感受十萬的大小,培養數感。利用類比遷移規律,在認識了計數單位“十萬”後,由學生自主探究,得出新的計數單位“百萬”“千萬”和“億”,並把它們納入到原有的認知結構中,歸納出每相鄰兩個計數單位間的十進關係。在整理數位順序表的過程中,認識數位、數級,並結合現實情境,體會相同的數所在的數位不同,表示的大小就不同,即“位值”的含義。做一做第1題,通過數數,幫助學生理解並掌握計數規律,第2題通過讓學生自己嘗試製作,加深學生對數位排列順序和數級劃分的認識。教材第8頁的兩道練習,鞏固學生對數位、計數單位和數級的認識。與十萬相比,一億是個很大的數,學生不容易感受到。因此,以赤道為例,告訴學生1億個國小生手拉手可以繞赤道3圈半,引導學生感受一億的大小。教學反思:上完這堂課後,總體感覺學生對大數的認識,掌握較好,由於大數的認識是在學生認識萬以內數的基礎上對大數的認識和學習。在備課時,應做到備學生,在課前的教學設計中,我更多得關注老師採用何種手段去教,忽視了學生應該採用什麼方式在學的問題,導致學生學的不夠紮實。個別學生不能準確記住每一個數位的位置,數位與計數單位分不清楚。最後一點:“以赤道為例,告訴學生1億個國小生手拉手可以繞赤道3圈半”後來有學生問我,什麼是赤道。這裏如果能改成“1000個國小生能站滿我們的操場,那1億個國小生能站滿多少個操場?”這樣在學生就能清楚的認識到1億的大小,對大數也能有個清晰的估計。告戒自己在今後的教學工作中一定要多學習、多探討、多請教。真正做到用新的課改理念指導自己的課堂教學。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和能力。做到自如駕馭教材,做好學生求知的引導者、點撥者。放寬學生的思維空間,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與創新能力。

第8篇

本節課對大數的認識進行了複習,複習的目的是讓學生進一步掌握數位順序表,計數單位以及多位數的讀寫法,能正確熟練地讀寫多位數,會正確將多位數改寫成用“萬”或“億”作單位的數。這節課的教學重點是進一步複習鞏固億以內數的讀法和寫法,採用練習的方式來鞏固億以內數的讀法和寫法及改寫。

在複習中我根據複習課的本質,引導學生系統整理本單元的學習內容。在新課程理念的指導下,靈活的整理知識點,設計練習題,學生在教師引領下積極地完成了複習內容。本節課的思路清晰,我的感覺還不錯。具體是這樣的:

在上課之前,我先讓學生自己結合課本整理,歸納本單元的知識點,並用自己的方式寫下來,目的是培養學生的總結、概括能力。課堂上直接引導學生説説本單元都學了哪些內容,學生邊説教師一邊板書,然後進行梳理,形成知識結構圖,這樣學生對本單元的'知識點就一目瞭然。

在理清數位順序表這個知識點之後,進行了課堂練習,目的是加深學生對這一知識點鞏固,檢驗學生的掌握情況,然後對大數的讀法,寫法及大數的改寫,每一個知識點進行回顧,歸納總結。當指名學生出題讓大家練習時,學生的興致很高,都願意展示自己,課堂氣氛由原來的沉悶,變得活躍起來。

總的來説,在複習中我能較靈活的組織教學,採用邊講邊練、或講練結合的方式進行,在練習題的設計上,儘量做到形式多樣,避免枯燥,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為主。

本節課也有很多不足的地方。比如,每一個教學環節聯繫得不夠緊密,感覺很不緊湊,課堂上自己的調控能力比較差,針對學生的回答不會隨機應變,這節課的板書多、亂、雜,排列很不整齊。在以後的教學中要多學習,多看一些有關數學教學方面的書籍,多聽有經驗老師的課,特別是隨堂課,以此來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