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數和小數的互化》教學反思8篇 「數數變變,十分有趣」——小數與分數互化教學反思

來源:巧巧簡歷站 2.04W

《分數和小數的互化》是中國小數學教學中的重要知識點,但學生們往往容易混淆和理解不透徹。本文作者結合教學實踐和反思,提出了實用的教學方法和注意事項,希望對廣大教師和學生有所幫助。

《分數和小數的互化》教學反思8篇 「數數變變,十分有趣」——小數與分數互化教學反思

第1篇

本節課的內容是在學習了分數和小數的意義以及分數與除法關係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為後面學習分數和小數的混合運算做好孕伏。

溝通小數和分數的聯繫,正確掌握互化的`方法。在例1的教學中,根據小數的意義:一位小數表示十分之幾,兩位小數表示百分之幾,三位小數表示千分之幾…,由此引出小數化分數的方法:寫成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數,再化簡。而在例2的教學中,學生對於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數可以寫成一位小數、兩位小數、三位小數,比較容易得出小數的互化方法。但是對於分母不是10、100、1000的分數如何進行轉化,引導學生利用分數與除法的關係,用分子除以分母得出小數,除不盡要根據需要按照四捨五入法保留幾位小數,除此之外,有些題目還可以根據分數的基本性質轉化成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數,再化成小數。在教學中注意關注算理,不僅讓學生經歷依據原有知識解決新問題的過程,還有注意溝通新舊知識的聯繫,促使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掌握算法,這樣利於減少互化時的錯誤,也有利於培養學生的數學學習能力。

學生在進行小數化分數時,主要錯在沒有養成約分的習慣,沒有把分數化成最簡分數;而在進行分數化小數時,除不盡的沒有根據四捨五入法保留小數位數,特別是忘記寫約等號。

學生對於分子和分母是2和5的倍數能發現進行約分,但是對於3的倍數有部分同學看不出來,導致出現錯誤,注意加強對學生説明要注意3的倍數的約分,並進行鍼對性的訓練。

《分數和小數的互化》教學反思8篇 「數數變變,十分有趣」——小數與分數互化教學反思 第2張

第2篇

本課是在學生知道怎樣把分母是整十、整百、整千的分數轉化為小數,理解了分數和除法的關係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應該説學生有這些知識的鋪墊,對本課內容的理解和掌握還是比較容易的。

在教學中我結合兩個例題的教學,引導學生自主探索分數與小數的.互化方法,學生説的都不錯,通過觀察例10的三個分數,學生基本上都能得出一位小數的分母是10、兩位小數的分母是100、三位小數的分母是1000,分子就看小數的小數部分是多少的結論。因為學生説的都很好,所以我進行了適當的拓展,讓學生試着嘗試把帶分數轉化為小數。學生完成的也不錯,大部分的學生都是先把帶分數化成假分數後,再用分子除以分母。我在這裏採用的方法是引導學生觀察化後的小數與帶分數進行比較,結果很多學生髮現它們的整數部分是相同的,然後我在啟發他們思考:帶分數化成小數還可以怎麼化?學生很自然得出整數部分不變的結論。

通過本課的教學我也感覺到,教師要善於引導學生溝通新舊知識的聯繫,讓學生學會利用舊知自主學習新知識,充分發揮知識的正遷移作用,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能力。主要體現了兩個方面,一是聯繫分數的意義來比較,二是把分數化成小數再比大小。從學生的反饋情況看説明學生對分數的意義理解的還是比較到位的,有了之前分數同除法的關係這一知識點,把分數化成小數,學生也已理解並掌握。對照比較,不難發現,把分數化成小數後再比較兩個小數的大小,比較方便,而且簡單,易被學生接受。

這一點可以從之後的試一試中也能體現,只是除不盡的要用四捨五入法求近似值,注意約等號的使用。因為除不盡的往往都是循環小數,也有學生説保留三位小數,不一定要除到第四位。我很欣賞學生們有這樣的想法,不拘一格,不侷限於書本,不盲目地服從,多給他們一點時間和空間,有時也會有意想不到的喜悦。

第3篇

上週開始班級中流感來襲,看着那一個個空空的位子,作為數學老師的我真是不知所措。上新課吧,這麼多學生缺席,上了心裏也不踏實。只好“炒冷飯”了。本週四,學生基本上來全了,總算又開始正常地上課了。週四教學了《百分數和小數的互化》。

課一開始,我出示了兩幅百格圖(上有陰影部分),要求學生分別用小數、分數和百分數來表示陰影部分。

藉助百格圖寫數,引入百分數和小數、分數的互化,讓學生直觀地知道三者可以表示同一個對象,給學生的探索活動搭了一個腳手架,提供了研究的素材。讓學生感受到了百分數、小數、分數這三者之間有着密切的'聯繫,而且可以互相轉化,本教案的設計也正是圍繞三者之間的聯繫進行教學的。

接着讓學生觀察兩個等式並思考:你從中能發現小數化百分數的方法嗎?學生通過觀察,得出:小數可以先寫成分母是100的分數,再改寫成百分數形式。

讓學生嘗試練習,將0.24,1.4,0.123,3改寫成百分數。再次讓學生觀察這些等式:

你認為怎樣能更快把小數轉化成百分數:只要把小數點向右移動兩位,同時在後面添上百分號。

接着繼續觀察百格圖的兩個等式,你能發現百分數化小數的方法嗎?本來是讓學生髮現把百分數改寫成分母是100的分數,再化成小數這一方法。不過由於前面直接方法的經驗,學生很快遷移了過來,得出方法:只要把百分號去掉,同時把小數點向左移動兩位就行了。只好讓學生進行驗證自己的想法,再出示了方法,讓學生讀一讀,然後進行練習鞏固。

探索活動搭了一個腳手架,再放手讓學生自己去發現,去探究,效果很好。本課練習的設計形式多樣,從不同角度鞏固了百分數和小數的互化,在選擇練習中潛意識滲透了百分數、小數、分數比大小,通過比較,學生能加深它們之間的互化。

第4篇

?百分數和小數、分數的互化》這節課是在學生掌握了分數與小數的互化、百分數的初步認識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我把本節課的教學理念定位為:自主學習、合作交流、探索發現。

下面結合數學課程標準的教育理念: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人人都能獲得必需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談談教學後的感想。 百分數與小數、分數之間又有着密切聯繫,並且可以互相轉化,這就導致了這節課的知識點雜而又雜。而教案的設計也必須圍繞三者之間的聯繫進行教學。

課堂教學原本就是一個動態生成的過程,為了讓這個過程變得生動、精彩,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使學生學得輕鬆、學得愉快,在教案的設計上我們打破了課本上原有的順序,讓知識與知識之間的聯繫更緊密了些。但教材上並沒有合適的情境提供給我們使用,而我們還必須要創一個情境讓學生感受到知識產生的必要性。如何讓我所創的情境吸引學生參與,又能很好的體現數學知識來源於現實生活,調動起學生學習的興趣.感受到百分數、小數與分數三者互化的必要性。

百分數和小數的互化,我並沒有直接給出互化的方法,而是讓學生自己探索,自己試做,在老師的引導下,讓學生在大量的.練習後,觀察比較發現互化的規律,從而找出快捷的互化方法。真正做到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培養了學生思維的靈活性和抽象概括能力。正是有了百分數化小數的學習過程作為鋪墊,學生在學習小數化百分數的時候,才有了本節課精彩的自然生成:百分數化小數,只要把百分號去掉,再把小數點左移兩位就可。雖然有學生表達不是很清,但思路是好的。此外,在課堂教學中沒能兼顧到學習差的學生掌握新知的情況,這也是教學中缺少使用小組合作學習法,沒能做到互動學習、互動思考的結果吧。不論怎樣,這節課有絕大多數學生開放了自己的思維,學得紮實,達成了教學目標,完成了教學任務。

整節課下來,我感覺過程算是比較順暢的,但是存在較大的困惑。就是像這個內容比較簡單、學生通過自學基本弄懂的一節課,我該教給學生什麼知識?該怎麼拓展提高等,有待進一步探究。

第5篇

本節課的內容是分數與小數的互化。教學目標是要求學生理解和掌握分數和小數的互化方法。並能正確熟練的把分數化成小數以及把小數化成分數。我認為分數化小數是本課的重點內容,教學時我把這部分內容分為三種情況:一是分母是10、100、1000這樣的數,二是分母不是10、100、1000的數,但能化成分母是這樣的分數,例如:3/25的分子和分母同時乘4,得到12/100。三是分母不是也不能化成10、100、1000的數。

特別是分母不是也不能化成10、100、1000的數,需要作分子去除以分母,這時又出現兩種情況,一是能除盡的',即能化成有限小數的,一種是不能除盡的即不能化成有限小數的,引導學生討論,分析分母,探索能化成有限小數分母的特點。即:分母只含有質因數2和5。再通過判斷題3/12能否化成有限小數,因為12裏面有質因數3,可是通過試驗,3/12也能化成有限小數,因此告訴學生需要補充一個前提條件:必須是一個最簡分數。這樣不僅使學生掌握了針對具體分數的情況去用合適的方法轉化,也掌握了一個最簡分數化成有限小數的規律。把教材100頁的“你知道嗎?”提到這裏來講解。

本節教學中,分數與小數的相互轉化,溝通了分數與小數的聯繫,既使學生對已學的舊知識加深了理解,也讓學生認識到事物是相互聯繫,相互轉化的。更重要的是讓學生清楚在解決具體的問題時,是選擇“分數化成小數”還是“小數化成分數”要根據具體情境和數的特徵來確定。

第6篇

百分數和小數、分數的互化的教學在教材上把它們安排為兩課時,第一課時學習百分數和小數的互化,第二課時學習百分數和分數的互化,教學上安排的內容不太複雜、教學環節清楚,根據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我覺得學生完全可以再一節課中掌握這些知識,所以我將教材上安排兩個課時的內容整合為一節課。

本節課的設計也正是圍繞三者之間的聯繫進行教學的。通過比較大小來引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教學層次上,我將本節課要學習的新知分為兩大板塊來進行教學。第一大板塊為百分數小數的互化,第二大板塊為百分數分數的互化。教學目的清晰明瞭。

1、放手讓學生根據已有的舊知來聯繫新知,構建新知。

如學生在學習小數轉化百分數的過程中,彙報時有的學生利用小數的意義,聯想到百分數的分母固定為100,進而利用分數的基本性質,從而達到解決小數轉化百分數的目的。也有的學生根據百分數和分母是100的分數的聯繫,想到小數化百分數,直接將小數點往右邊移兩位並添上百分號。學生彙報後教師引導學生觀察小數和化成的百分數,比較小數化百分數的兩種方法。通過比較學生髮現,把原數的小數點先向右移動兩位,再添上百分號,將小數化成百分數的這種方法直接好用。在這個知識的學習中,學生經歷了思考,反饋,討論,並進行比較、分析,最終得出小數化百分數的最簡方法,從而完成小數轉化百分數的新知構建。

2、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讓學生主動積極學習。

課堂上,營造輕鬆、愉快的教學氛圍,能更好地讓學生展示自己的才華,盡情地發揮學生的思維。使課堂氣氛變得輕鬆活躍,當每一位發言的學生在説出小數與百分數的.互化方法時,我又適時給予表揚,學生的表現欲將被充分地調動起來,爭相發言,使課堂不致冷場,激發學生想説、敢説、願説,敢於發表自己的不同看法,再通過各種方法的進行比較,從而達到統一百分數與小數的互化規律,最終達到本課時的教學目標。

但是,由於教材安排2課時的教學內容,我利用1課時教完,還是有一定的困難,由於課前的考慮不夠細緻,使得教學上有些不足和需要改進的地方。

老師在教授分數化成百分數時,對中下學生的學情考慮不清楚,在練習過程中過快的省略了中間部分的過程,一部分學生接受較快,但那是還是有極少部分的學生在解決時,省略過程遇到了少許的空難。老師在教學中還要更深入的瞭解學情。

在以後的教學中,我將吸取本節課的優點,努力克服自身存在的缺點,注意把握好教學中的一些環節,正確處理好預設與生成的關係,使學生的學習得到昇華。

第7篇

?百分數和小數、分數互化》是學生在理解百分數的基礎之上進行教學的,學生在上學期已經較為熟練地掌握了小數和分數的互化,上節課又學習了百分數的意義,學生對百分數與分數的聯繫有了初步的認識,所以學習百分數與小數,百分數與分數之間的互化並不是難點。但是這部分知識很重要,後面的學習通常是把百分數轉化成小數或分數進行計算。為了給學生打下結實的基礎,我把百分數與小數的互化進行單獨教學,知識相對簡單,知識點較少,這樣設計可使學生不至於使互化方法混亂。而更好的區別於之後要學的分數與百分數的互化。雖然知識點較少,但是由於本班學生基礎並不紮實,我還是進行了精心的設計。

這節課的內容難度不大,在考慮教學策略的時候,我把重點放在學生自主發現方法,完成知識的遷移,同時利用一系列的梯度練習鍛鍊和提高學生的百分數和小數互化的熟練程度。練習方法的多樣化激發了學生的興趣,讓學生學起來倍感輕鬆。

新授前恰當的鋪墊,好比是修路前準備好材料一樣,一切準備就緒,開工時想用什麼順手拈來。首先是一系列基礎知識的鋪墊:把小數化成分數,把分數化成小數,關鍵是要説説你是怎樣進行轉化的,目的是讓學生回憶起以前學過的轉化方法,並且再次明確小數的意義,因為它和百分數的轉化有密切關係。在這兩道題之後,又進行了把小數和整數擴大、縮小100倍,的練習。這些舊知識的`鋪墊,為學生掃清了學習新知的障礙。在複習時如果能加上一道把分母是100的分數寫成百分數的準備題,那麼學生就能更好地過渡到新知識當中。但整個複習時間稍長,如果能再壓縮一點效果會更好!

百分數和小數的互化,我並沒有直接給出互化的方法,而是讓學生自己探索,教師再加以引導,通過觀察例題,再結合“做一做”,讓學生在觀察比較中發現互化的規律,從而找出快捷的互化方法。在教學例1時採用了合作學習法,讓學生與同桌互相説説是怎樣把小數轉化成百分數的,讓學生相互取長補短,拓寬思路,發揮互動學習的作用。

重視學習方法的多樣性的新教材的特點,本內容教材最後並沒有總結出百分數和小數互化的方法,也就是説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學習情況選擇最適合的方法做。所以,在學生通過例題探索方法時,我有意從最基本的方法去引導,先把小數化成分母是一百的分數再改寫成百分數,或把百分數改寫成分母是一百的分數再化成小數,在學生掌握基本方法的基礎上再發現其他方法。於是,有學生髮現,把百分數化成小數,同樣可以用分子除以100得出小數,或把小數擴大100倍,就是百分數的分子。把百分數的分子縮小100倍就是小數等互化方法。從本節課的課堂反饋看,不同學習層次的學生都能根據自己的學習基礎選擇適合的方法,效果不錯。

在探究完百分數和小數的互化方法,通過觀察做一做的題目歸納互化方法時,有學生提到把小數化成百分數只需要把小數擴大100倍就可以了。這時我順水推舟地問把小數擴大100倍後和原來的數還相等嗎?要使這兩個數相等,必須要怎樣做?小數擴大100倍小數點怎樣移動呢??把學生帶入探究的過程中,引導學生掌握算理,得出方法,從而掌握本節課的重點,突破難點。

首先通過兩道口答題進行基本性的練習,鞏固百分數與小數互化的方法,獲取反饋信息。再利用書上練習的1、2題與改錯題、判斷題進行綜合性練習,強化掌握所學方法,把所學知識應用到實際中去,培養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最後通過一道比較小數、百分數與π的大小稍有難度的思考題來訓練學生的創造性與敏捷性。

反觀整節課,雖然教學任務已基本完成,教學目標也基本達到,但有很多地方仍然有待改進:

1、複習的創設過程中時間稍長,如果能再壓縮一點效果會更好!

2、在複習時加上把分母改寫成百分數的練習或29/100=29/( )=( )%的練習,學生會對算理有更清晰的理解。

3、雖然注重了方法的多樣性,但最後並沒有引導學生對各種方法進行對比,選擇最簡便快捷的方法,導致做練習或作業反饋時還有不少學生使用例題的方法,導致計算速度比較慢。

4、在歸納方法時教師着重於引導學生進行算理分析,導致學生對方法的歸納總結説得較少,掌握得不牢固。

5、新課教學後做一個小結,最好讓學生看書進行回顧,並把相關例題補充完整,讓學生對知識進行梳理回顧後再做練習。

6、課堂各環節可更緊湊,壓縮更多的時間完成設計的練習。

第8篇

?內容摘要】:分數和小數的互化教學反思從根本上反思了本課的成功之處和不足之處,最後用葉瀾教授的一句話來呼籲教師寫教學反思,不要再讓教學反思再流於形式。

本節課的內容是分數與小數的互化。要求學生理解和掌握分數和小數的互化方法。並能正確熟練的把分數化成小數以及把小數化成分數。本課是在學生知道怎樣把分母是整十、整百、整千的分數轉化為小數,理解了分數和除法的關係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

本節課的成功之處在於:我感覺新課前的“小數的意義”的複習設計的較好,即:小數可以表示成十分之幾、百分之幾、千分之幾??的數。在複習中,通過教師與學生的互動喚起學生對小數的意義的回憶,為學習新課打好基礎,同時也為後面的教學環節設計了梯度。學生會自然而然地把所要學習的內容與小數的意義聯繫起來,從而認識到小數與分數內在的聯繫,為知識遷移做了充分的準備。在教學方法上,我主要採用了講授法和演示法,通過教學課件讓學生學習到分數和小數互化的全過程,直觀在展示出了教學步驟,達到了較好的教學效果,學生做練習時興趣較高,提高了練習的效果和練習題的正確率。再一個成功之處是:利用小組合作的形式來完成本節課的教學設計。課上,我讓學生通過小組討論、小組代表發言活躍課堂氣氛,讓學生通過一個個

活動來總結小數化成分數、分數化成小數的方法,既完成了教學任務,又達到了較好的學習效果,還加深了學生的記憶。在教學過程中,我讓更多的學生有機會暢所欲言,尤其是學困生,對學生的發言及時地進行評價,對個別學生還用了鼓勵性的語言,促進了學生主動的`發展。

本課的不足之處有兩點:一、在小組互動學習中放的太開了,課堂秩序有點亂,對已經討論出來的結論並不能用準確地表述出來。最後由我來總結出了分數與小數互化的方法,在這裏我有兩個疑問,教師能不能替學生總結方法?能不能通過適當的誘導讓學生用準確的語言總結方法?二、我對學生能力估計太高,練習題的梯度太大,優等生勉強能做出來,而中等生和學困生感到力不從心。

總之,備好課是上好課的前提,而課後的教學反思有時比備好課更重要。葉瀾教授曾説過:“一個教師寫一輩子教案不一定能成為名師,如果一個教師寫三年教學反思就有可能成為名師。”觀察身邊的一些同事,真正寫教學反思的很少,有的只是潦草地寫幾句應付學校的檢查,並沒有寫出自己在課堂中的成功之處和失誤之處。不要再讓教學反思流於形式,但願本文能給你一些啟示。相信堅持就是勝利。

本文在20xx年康樂縣教育教學論文及案例評選活動中榮獲一等獎,又於20xx年3月22日登於《臨夏教育之窗》第五期第三版。(姬守鋒)

現代教學理論與教學實踐都告訴我們,教學效果的優劣是由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參與程度來決定的。而在我們的課堂教學活動中應更多重視有效參與。所謂有效參與是指學生有明確的學習動機,參與的活動具有交際性,通過活動收到明顯的學習效果。按照參與活動的方式分類,有效參與可分為行為參與和思維參與兩類。通過回答問題,分組討論和表演等動作行為參與的課堂教學活動形式,稱為行為參與。學生的思考、討論、爭論和寫作等活動都屬於思維參與。學生積極主動的參與是知識內化的必要條件,參與的程度是衡量課堂教學效率高低的重要標準。

放棄外在性權威,努力形成知識素養與人格魅力為內容,以與人為善,和藹可親為外部特徵的內在性權威,和學生建立平等的關係。因為人在自由、寬鬆、和諧的環境中能最大限度地發揮潛能。如果學生處在自由、寬鬆、和諧的課堂環境中,就能使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保持最活躍狀態。因此,教師要善於營造良好的學習環境,誘發學生的學習主動性。構建團結和諧的人際關係,創設拼搏競爭的氛圍。給學生一個舒展靈性的空間,有了團結和諧的人際關係,同學之間互相學習、互相幫助,成績好的同學樂於助人,在助人的過程中主動獲取新知識、形成新能力;成績差的同學虛心求教,在求教的過程中主動增長知識、增長能力。而有了拼搏競爭的氛圍,就會互相激勵、人人爭先,主動學習、主動發展的風氣就會形成。 我想和諧的課堂應該使學生具有以下四感:

二、帶着激情走進課堂,奠定和諧課堂基礎

在教學活動中,教師的感染力起着重要的主導作用,因此教師應控制自己的情緒,以自身良好的情緒狀態去影響學生。如果一位教師愁眉苦臉地進入課堂,可能使學生原先高漲的情緒像潮水一樣退去;相反,如果一位教師以高昂飽滿的情緒進入課堂,將會使學生感到輕鬆和愉快,從而給和諧數學課堂奠定良好的基礎。在教學中還力求語言的生動幽默,運用恰當的比喻,擬人等修辭方法,化抽象為形象,化陌生為熟悉,使語言本身具有形象美和藝術感染力。只有在平時課堂教學中不懈追求着教學的藝術性,努力提升自身的感染力,才能使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永不枯竭。

本文在20xx年康樂縣教育教學論文評選活動中榮獲三等獎。(姬守鋒)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