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聖杜甫作文13篇 《華夏筆墨飄香:杜甫與詩聖傳世》

來源:巧巧簡歷站 3.27W

詩聖杜甫,唐代傑出的詩人之一,被譽為“詩史之宗”。他的詩作以深邃、真誠的風格而聞名,描繪了社會動盪、人民苦難和自然景觀等各個方面。其作品深刻地反映了他對時代變遷的思考和對人性的觸動,具有極高的藝術價值和思想深度。本文將為您介紹杜甫詩聖的生平及其代表作品,帶您領略這位偉大詩人的藝術世界。

詩聖杜甫作文13篇 《華夏筆墨飄香:杜甫與詩聖傳世》

第1篇

白髮蒼蒼的老人站在山崖邊,風煽動着他的鬚髮,也牽引着他的思念。

“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國都淪陷的悲涼讓他觸目驚心,滿目悽然。老人不由的想起自己年輕時意氣風發的豪言壯志。“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的雄心與豪邁,“白鷗浩蕩蕩,萬里誰能訓”的寬廣與剛強,如今卻已蕩然無存。國家的衰落讓他再也無力“殺人亦有限,列國自有疆”地慷慨陳詞,更無力像李白“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那樣憧憬未來,等待日後的展翅高翔。他只能傷感,傷感自己的不得志,更傷感這個“四郊無寧靜,垂老不得安”的動亂年代。 也許上天註定這個時代需要一位杜甫這樣偉大的詩人。晚唐的兵荒馬亂雖讓他無力迴天,但他用詩抒發着自己憂國憂民的心聲。他聽着兵車的隆隆,戰馬的嘶鳴,望着“爺孃妻子走相送,牽衣頓足攔道哭”的情景。他怒不可遏地批判着“黃門飛革空不動塵,御廚絡繹送八珍”的統治者,他鋒芒逼人地諷刺着他們的驕縱荒淫,同樣,他用一顆博愛的心同情着受壓迫受迫害的人民。 杜甫是愛國的,他早已與國家融為了一體,與國共憂喜,國衰則己愁國小作文,國強則己興!“俄傾風定雲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慘淡的天氣昭示着慘淡的心情。憂愁中,又以“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盡開顏”的博大胸襟與崇高理想,打動着每一個人。

這就是杜甫,一位不計身家的文人,一位心懷天下的志士!當之無愧的詩聖!

詩聖杜甫作文13篇 《華夏筆墨飄香:杜甫與詩聖傳世》 第2張

第2篇

風,輕輕地吹,春天的天,十分的藍,跟這藍天下的廢城形成了很不自然的對比。這廢城裏,有一個白髮蒼蒼的人,在哀傷地歎氣。此人正是一代詩聖——杜甫。杜甫為何會垂頭喪氣呢?他在歎什麼的氣呢?莫非是為這昔日繁華而現在的模樣竟這樣而歎氣?正是,當初杜甫的雄心壯志都被現在這副模樣給毀了,這戰亂的年代,摧毀了整個大唐江山,往日人山人海的長安城,只剩下幾個老人小孩,餓得抱在一起,城裏遍地的雜草,使人感到十分生疏。

想到這兒,詩人那止不住的熱淚又在往外湧,淚水打到了腳下鮮花上,花兒昔日的妖豔美麗也一去不復返了,留下的是一朵含淚的花瓣。遠處的幾聲鳥叫,聽起來也不如往日,讓所有聽到的人心驚膽戰。

當初,杜甫欲投奔當代唐皇肅宗,便告別家人,獨自一人上路,哪知半路不幸被可惡的叛軍捉住了,不幸中而值得萬幸的是,他只被人困居在長安。

詩人數了數,都有好幾個月沒和家人見面了,不知家中情況如何,他此刻最大的心願,恐怕是可以收一封家書吧!可誰都知道這烽火連連的三個月裏,要收到一封家書可是比拿到一萬兩黃金還要難啊!

詩人感到的憂傷,憂的不僅是國家的未來,憂的更是老百姓的安危,老百姓的苦難。這憂,竟使詩人的頭髮變白變少,甚至連平時捆頭髮用的簪子都插不上了。

第3篇

心有琴絃,縱然客去茶涼,仍有小曲緩緩響起,仍有滿樹桂花知音化為酒香。

我躺在你懷中,戀戀不捨地看着你。終究死神還是奪走了我最後一口氣息,我放下所有的思想,風輕雲淡地閉上了雙眼。

在塵世中,第一次看見你時,我還只是一隻小小的幼鳥。你站在泰山腳下,我仰望着你那股嬌嬌者之氣,讓人感受到你身上充滿了希望之光。你閉上了雙眼,輕輕地撫摸着陽光,陽光灑在你臉上,照得白白的。長長的睫毛濃黑而茂密,好看的側臉飄着幾縷青絲,你穿着一身青衫,看起來十分贏弱。你久久地佇立於山下,終於,你又向上攀登。我則被這一幅畫面震驚住。看着你的步伐,才恍然大悟。然後,我緊跟你的步伐。汗水順着髮絲從你的臉上滑落下來,你筋疲力盡地坐在石頭上,雖感到失落,但卻十分開心。倏爾,你的汗水乾了,風掠過你的臉龐,你甚感涼爽。你爽朗地笑了笑,眼又望向那羣峯之首,若有所思地説出:“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下。”望着你微笑的表情,我再次沉醉於其中了。從你的話語中,我聽出了你的志向:“致君堯舜上,再使民風淳。”你站起了身,背向泰山而去。我已知自己深陷愛情的旋渦中。恍然間,你的背影化為一粒豆粒。我急忙向你身後飛奔着,大聲地吶喊,希望你能駐足停留。但我終究只是鳥兒,你聽不懂我的語言。

第二次見你,已是十幾年後,我還是那隻鳥兒,只是經過了歲月的輪迴。我望着你那張熟悉又陌生的面孔。深思着:你的面容較為蒼老些了,但還依存着幾分當年的韻華。那漆黑的頭髮夾雜着幾絲白髮。你的身體不復當年那麼健壯,更加瘦弱。深邃的雙眼透露着幾分憂傷,讓人心疼。我這麼多年,一直都是你的追隨者,我一直尋找着你,我仍是愛你如昔。還記得嗎?我就是那隻向你唱歌的小鳥。你坐在客棧裏,穿的還是一身青衫。我悄悄地在鄰邊的屋頂上佇立着,偷偷地看着你,你可知我一直想念你,來到這裏,只為與你相見。“河南,河北已經被唐朝收復了,被唐朝收復了。”店小二歡快地喊着,巴不得這鎮上的人都聽得到。“真的嗎?”

人們不約而同地叫着。“是真的呀!”店小二自豪地喊着。人們情不自禁地跳地起來。你喜極而泣,臉上是你發狂般的笑顏。你終究不改愛國之情,依舊執着於少年那份志向。想着,你又消失不見。我又無處尋覓你的足跡,只能淚流滿面地離開了這個傷心之地。

最後一次見你,仍舊隔着遙遠的年代。你在那樣一座破舊的茅草屋裏坐着。雨水一直漏入你的屋子,屋內的物品都濕透了。你臉上佈滿皺紋,衰老的身子佝僂着,讓人感受到你飽經風霜。我竄入你的房門,一直認不出你。直到你抬起了雙眼,你的眼睛像黑洞一樣深得不可預測,都分明裝滿了哀傷。即便如此,你依然吟唱出了“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土俱歡顏”的美好期望。寒冷的天氣讓我年輕的身子失去了温度,我痴痴地唱起了歌,你看見我微露幾絲驚訝。然後以微笑代替,把我摟在懷裏,你的懷抱讓我感受到了幾分人間的温暖。死神猙獰地向我伸出了雙手,不過,讓我能在你懷裏安祥地死去,這是最值得慶幸的。在生命的最後一刻,我大聲歌唱着當年的我們。

杜甫,你的一生中有着一個不曾改變,不曾動搖的志向:為國解憂,為百姓謀利。儘管命運如此捉弄你,你還凜然面對着。這一生中,就是因為這個志向,才讓你在茫茫人海中由平凡變得偉大起來。你追隨着自己的遠大理想,未曾動搖,我追隨你的愛情矢志不渝。我的一生,因為這一插曲而不平凡起來。

壯士不必多,也不會多,他們無意叫人追隨,卻總是讓人震動。而是正如這所述。

今世的我又化作一縷多情的風,繼續尋找你那雙眼,繼續鳥兒與詩人的愛情……

第4篇

我站在黃昏之下,看着太陽夕陽夕下,淡淡的清風撫過我的臉頰。天外的雲朵浮動着,朝映成了粉紅色,温馨而又悲涼,去領略關於你的淒涼一生。

唐元宗開元二十三年,歷經十五年的青春洗禮,去登高望遠,去遊齊趙時,感慨萬千,“寫下了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站的高度不同,所聽、所聞、所見到的風景也不同,看着綿延不絕的山峯,雄偉而又壯闊,不免有了兼濟天下的豪情與壯志,一字一字的潤濕了遍地的紅花。

青春的短暫記憶總是美好的讓人嚮往,但一生很短,經歷過了遍不會再經歷第二次,花開也會有枯萎的時候,梧桐的樹葉也終會落下,遊歷山川百河的記憶一閃而過,如今卻只能在長安城中悲歎萬分。

戰爭的炬火一觸打響,昔日那充滿活力,有着山川河流的時代消失不盡了,只剩的是濃煙滾滾和撕心裂肺的哭喊,國破家亡,不是所有的鮮花都盛開在春天,不是所有的河流都流入大海,看到滿目的蕭條卻無能為力。

離開長安,踏上了前往江南的道路,走在街頭,看着遠處南飛的大雁,期待着光明的盡頭,可人生卻不處處如意,房間裏很冷,小孩子很不懂事,風很大,雨很猛,窗外的一切都變了,這裏不在是那年繁華的長安了,而是南方小城江南,長安城也消失在數不清戰火的日夜之中,可當時的繁榮昌盛卻永遠烙印在我腦海之中,永遠不會老去。

鮮花開在四季,河流流向四方,只要有所期待,山海皆可平,無處不是風景。

第5篇

唐朝,自古便被稱為詩的國度。無數優秀詩人吟誦出情景交融、氣象萬千的佳作,使唐詩成為中國詩史的輝煌巔峯。在羣星薈萃的詩壇上,最耀眼的應數李白、杜甫、王維、白居易。而在這四人中,杜甫沉韻的詩風、精簡的語言、以及他那憂國憂民的思想感情,我十分喜愛。現在,就讓我們掃開歷史的塵埃,一起走進杜甫,走進他那憂國、傷時、憐民的杜詩中去。

杜甫,唐朝詩人。少年時即以詩賦受長者稱許。到後來,還被稱為唐詩集大成者。尤其是他的後期七律,沉鬱頓挫、精切而毫無斧鑿痕、凝鍊卻又揮灑自如,被稱之為唐詩最高成就。因此後人尊稱他為“詩聖”。又因為他的詩揭露了朝廷的黑暗、反映了民間的疾苦,所以他的詩也被稱為“詩史”。

他三十五歲進京,希望考取功名,造福百姓、光耀門楣。可是事與願違,十年應舉,皆名落孫山。這也就使他逐漸接觸社會下層寫下了揭露當時天寶弊端的《兵車行》、《麗人行》。君不見青海頭,古來白骨無人收;繡羅衣裳照暮春,蹙金孔雀銀麒麟。

天寶十四年,安史之亂爆發。長安、洛陽淪陷,十年追求功名之心終告破滅,之後便過着流浪的生活。“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便是叛軍攻入長安後的一副社會縮影,包含詩人的切身悲痛。杜詩成為一代詩史由此開始。之後陸續寫下:《哀王孫》、《悲陳陶》、《悲青板》《石壕吏》“三吏”、“三別”這些詩描繪的一幅幅慘絕人寰的畫面皆反映了戰爭的殘酷、時代的悲劇。三男鄴城戍,二男新戰死。我裏百餘家,世亂各東西。以《秦州詩》為轉折後,杜詩不以陳事為主,而是自歎身世。但未因此失去其詩史性質,而是淡化為時隱時現的背景。如:《登樓》、《白帝》、《登高》……五更鼓角聲悲壯,三峽星河影動搖。戎馬關山北,憑軒涕泗流。皆是身世自歎、憂國、傷時與憫民。

第6篇

“李杜詩篇萬口傳”,如今依然有很多人在讀杜甫的詩。不過,並不是所有人都喜歡杜詩,亦或喜歡上杜甫這個人。當杜詩受到了歷代詩家“奇才奇氣”、“立言忠厚”的讚歎之後,多數現代人倒覺得他為人太消極,所作之詩風格太沉鬱,太消沉。

是,卻也不全是。離了沉鬱便不是杜甫,可他的一生又怎是區區“沉鬱”就能説盡的呢?張愛玲曾説:如果你認識以前的我,或許你就會原諒現在的我。如果你讀過青年的杜甫,或許便能理解那份沉鬱,那種一個人對一代江山的守望。它註定是滿腔悲涼。

想便知:他打小就老是哀歎,感傷嗎?並不是,年青的他有他的拏雲壯志,直指那個時代一個青年至高至偉的追求。他要“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可現實偏偏不如他的願---昏君當道,奸臣掌權,戰火頻仍,國破家亡。現實可曾給他退路嗎?沒有!他眼中,所見之處,滿目皆瘡痍。哪些“朱門酒肉臭”的人又哪裏會知道,貧窮的人在糧食收穫的季節都會發生變故,致使“貧窶有倉卒”。杜甫何嘗不願做一個暢快的詩人?但殘破的江山,總爭着入他的眼裏,然後又流瀉在他的筆端。

由少壯入殘年,他的足跡踏遍河山,卻也沒能為那個時代做些什麼。面對牽腸掛肚的蒼生,只有無能為力。何不放下呢……這便是當代人們要問的吧。當現實令人絕望時,陶潛、太白、東坡都選擇放下了,其身其心一道遁去。然而,或許是在受儒家氛圍薰陶的家庭中長大,杜甫被深深地印上了“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的印記。他所選擇的,是在塵世間繼續浮沉。無論是“常恐死於道路中”,或是處於“酒債尋常行處有,人生七十古來稀”的尷尬處境。他始終無法釋懷,無法撇開他心心念唸的,處於水深火熱之中的黎明蒼生。

有人説杜甫愚忠,即使心中念着蒼生,試問又有何人能知?何人能曉?可悲的正是,無人知,少人曉。甚至連他本人也感慨“百年歌自苦,未見有知音”。作為區區一個詩人,他的聲音何其微弱。詩中的呼喊只能隨着世事的秋風飄蕩、湮滅。可他,仍用僅存的,微薄的一絲盼望,支撐着從青須烏髮到蒼蒼白髮。

我們既渴望有人代表義理和公心,卻又對“知其不可而為”的堅守不屑一顧。是現代人太過苛刻了吧。

於天地蒼茫間,於高台樓閣上,我遇見了一個,背影寂寥卻頂天立地的杜甫。

第7篇

他一生寫下一千多首詩,他的詩被稱為史詩,他時而狂羈豪放,時而沉鬱頓挫,他對山水也情有獨鍾,他與李白並稱李杜,被人們稱為“詩聖”,魯迅評價他:“他是中國人的脊樑。”他就是——杜甫。

“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杜甫站在泰山之下,仰首望去,山勢峭拔,直插雲霄。一輪紅日頂于山上,幾篇浮雲隨風而飄。此時,杜甫早已心潮澎湃,在他心中。這山也是渺小的,它就好比一座更高的山,他有俯視一切的雄心和氣概。這就是杜甫,一個狂羈豪放的杜甫。

“艱難苦恨繁霜鬢,潦倒新停濁酒杯。”此時的杜甫,已是年老多病,而這周圍又是疾風震撼高天,發出怒號的吼聲;猿猴哀鳴,渚清沙白,飛鳥之影映入寒渚,木葉紛紛凋落,江水奔騰湧流,一片深秋的悽清肅煞之色。周圍的一切顯得杜甫是那麼淒涼,沉鬱之情早已湧上心頭,頓挫之意也已融於其中。這就是杜甫,一個沉鬱頓挫的杜甫。

“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杜甫坐於船中,抬頭一看,翠綠的柳樹上,兩隻黃鸝正在悠然而歌,動聽婉轉。又眺望半空,一行白鷺翱於青天之上,如夢如幻。鳥啼翠柳,白鷺青天,千山雪,萬里船,杜甫心如鮮花般奔放,坐於船中,一會豪筆,好一幅生機勃勃的盛春之圖。這就是杜甫,一個對山水情有獨鍾的杜甫。

有一種幽香越過千年古卷,有一種沉鬱越過萬年塵埃。細細品味一番,別有一番滋味在心頭,那是狂羈豪放,沉鬱頓挫和山水之情。

第8篇

從古至今,在華夏五千年的歷史長河中,湧現了一代又一代的曠世賢主、文人雅士,他們就像一顆顆璀璨奪目的明珠,使歷史變得星光閃閃。

作為出生在鞏義的我,每次回老家時,都要經過鞏義汽車站。在那個路口,佇立着一座高大的石像,肅穆古樸,他眺望着遠方,眼神中充滿了憂鬱,彷彿在為國家的前程而萬分擔憂,他就是“詩聖”杜甫。

在歷朝歷代中,唐朝的繁華鼎盛讓人津津樂道。一提到盛唐的詩人,大家第一時間想到的便是李白。作為“詩仙”,他才華橫溢,秀口一出,便是經典絕句,深得皇帝和貴妃的喜愛。他放蕩不羈,整日與美酒、詩詞作伴,自由自在,活的好似神仙。

相比之下,杜甫的確顯得淳樸,他一生經歷了少年優遊、戰亂流離、蜀中漂泊、舟中長逝,命運坎坷,所以他憂國憂民,人格高尚,他的約1400餘首詩被保留了下來,是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

杜甫熱愛生活,熱愛人民,熱愛祖國的大好河山。他仕進無門,困頓窘迫,一生鬱郁不得志。安史之亂後,國家動盪不安,杜甫顛沛流離,從小家境富裕到如今無處安身,這命運的轉變好像一場夢。

但杜甫並沒有被命運壓垮,他用詩的形式把他的見聞真實地記錄下來,成為他不朽的作品,即“三吏”、“三別”。詩風變得莊重,他關心黎民百姓,深入人心。將人民疾苦深深埋在心裏,用筆將這種沉重和憤怒通過詩句撒落出來。

“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風雨不動安如山”、“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

杜甫在詩歌、書法和道德方面都有卓越的成就,更讓我敬佩他的愛國愛民心懷,儘管個人遭遇了不幸,但杜甫無時無刻不憂國憂民,所以他的.詩歌創作,始終貫穿着憂國憂民這條主線,以最普通的老百姓為主角,由此可見杜甫的偉大。

讀懂杜甫,敬佩他愛國愛民的偉大,杜甫當之無愧是歷史長河中一顆閃閃發亮的明珠!

第9篇

放學回到家,心情有些鬱悶,今天的作業有點多,寫到現在一個多小時了,睏意襲來,我想還是先休息一下,再寫。

等我醒來,伸了一個懶腰,準備寫接下來的作業。可是,我的作業呢?我的書桌呢?環顧四周,一個完全陌生的地方,這是哪裏?當下害怕起來,大喊:“老媽,老媽,你在哪裏呀?快出來吧!”可是,哪裏有老媽的影子。我只好站起身,向着遠處一個古樸的亭子走去。此時,藍天白雲,遍地是嫩綠的小草,頓時學過的古詩一首接一首地從我的腦海中蹦出來,我的恐懼感也隨之消失。走近亭子發現,亭子中站着一人,長長的頭髮,用布巾包裹束了一個髮髻,兩鬢斑白,穿着一身寬大的長袍。難道我穿越了?

此時他正一臉喜悦又一臉愁容地正在大聲地念念有詞,走進一些只聽得:“…白日放歌需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沒等他説完,我不禁接了:“即從巴峽穿巫峽,便下襄陽向洛陽。”他一臉驚奇地看着我,説:“你怎麼會知道我剛做出來的詩?”“你的詩?難道…你是杜甫?”,他聽更是一臉疑惑,説:“你怎麼知道我的名字?”心想,原來我到了唐朝的四川,心裏有點興奮,我居然見到了詩聖。我説:“我還知道,你剛從劍門關外來。”和杜甫聊着聊着,我對他更加敬佩。

突然,聽到熟悉的聲音,猛然睜開雙眼,看到了媽媽,這才知道,原來是我在做夢。

第10篇

“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這是詩人從長期現實遭遇中提煉出來的崇高理想,是寧願自己住破屋受凍,甚至凍死在所不惜,只要天下寒士俱歡顏,就感到心滿意足。這種關心人民疾苦甚於關心自己的思想境界,何等偉大!

這是詩人乾元二年,到達成都第二年靠親友幫助,在浣花溪邊蓋起一座茅屋,即草堂。上元二年秋八月。一場大風吹破了茅屋,接着又連夜下雨,詩人在屋漏之遭連夜雨的愁苦之中,不是隻想自己一人一户,而是憂國憂民,為天下萬千寒士着想,寫下千古名句《茅屋為秋風所破歌》。

杜甫,字子美,號少陵,自稱少陵野老,後世尊他為“詩聖”,他的詩被稱為“詩史”。代表作有“三吏”“三別”,風格沉鬱頓挫,融合眾長,兼備諸體。

與李白相比,杜甫的詩更加偏重於表憂國哀民之事,這可能是與他當時生活的環境有關。杜甫生活在唐朝中晚期,當時發生了安史之亂,全家顛沛流離,所以才會有“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的詩句。

詩人在《聞官軍收河南河北》中寫道:“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即從巴峽穿巫峽,便下襄陽向洛陽”,這被稱為是杜甫的“生平第一首快詩也”。

這是在唐太宗寶應元年,唐軍收復了黃河南北的大片土地,安史之亂算是平定。但這時成都發生兵亂,杜甫避亂寄居梓洲,聽到安史之亂被平定的消息,不禁欣喜若狂,在極度的興奮之中寫了這首詩。

這首詩,風格豪放,詩句皆發自肺腑,直抒胸臆,毫不做作,一氣合成,明快自然,情感奔湧,如江河流瀉,韻律急馳,強烈的表現乍聞勝利消息時的心情和極欲回鄉的願望。

詩人也同時懂得批判皇帝的作為,表達自己懷才不遇的心境。

他在《蜀相》中這樣寫:“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出生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這不僅僅是單純讚頌諸葛亮的才智和工業,而是通過此,來抒發他的壯士未酬,抒發自己的抱負。

諸葛亮德才兼備,就“德”而言,忠貞不二,鞠躬盡瘁。就“才”而言,有治國平天下大計,功勛卓著,六出祁山,志再統一。可惜五丈原頭,秋風瑟瑟,大星隕落。百姓失聲,令後代志士仁人不禁淚灑衣襟。

而作者的一生曾有着遠大的抱負,懷着“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着”的志向,許身人民,志在匡國,但身處亂世,到處漂泊,理想成空。這與諸葛亮何其相似,可見諸葛亮一生的才智,功業,德操,也是杜甫自身政治理想的寫照。尾聯所吐露的正是千古志士仁人所知,共同心聲感人至深。

第11篇

你的愛國情懷雖不像辛棄疾那樣豪邁,卻是最真誠的坦露。“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你眼前的春日是那麼淒涼,面對這樣破敗的長安,你卻無能為力,或許你也曾想象過當一個將軍征戰沙場,在“安史之亂”時率領士兵收復失地。

你的感慨雖不像李白那樣豪放不羈,卻也如春日豔陽般灑脱。“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收復河南河北的喜訊令你久久不能平靜。你開懷暢飲,像孩子一樣淚濕衣襟,而在你心中,最牽掛的還是家鄉。你一定想看看家鄉的模樣吧,可身處亂世,怎樣才能無憂無慮呢?這真是一個難以解答的問題。

你筆下的景色雖不像李清照的詞句那樣秀麗,卻打動了無數人的內心。“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初春美好的景色不過是為你的情感所照映,它們照映着戰亂平息後你快樂的心情。你可能也想過隨着偶像李白遊山玩水,可你心懷天下,選擇用詩歌記錄那個時代最直露的現實與悲劇,所以始終無法像“詩仙”那樣逍遙自在。

詩聖啊詩聖,再美的景色,也擋不住你憂國的心;再安定的生活,也擋不住你憂民的情。你確實是聖人,你不談風花與雪月,只哀歎民生之多艱。

第12篇

他出生唐朝,它是唐代偉大的現代主義詩人,他與李白合稱“李杜”,他與李商隱合稱“小李杜”。他就是遠近聞名的——杜甫。

説起杜甫大家一定都不陌生,他被後人稱為“詩聖”,它的詩被稱為:“詩史”。後世稱他為杜拾遺、杜工部,也稱他為杜少淩、杜草堂。他創作了《登高》,《春望》,《北征》,《三吏》,《三別》等名作。

乾元2年,杜甫棄官入川,雖然躲避了戰亂,生活相對安定,但仍然心繫蒼生,胸懷國事,雖然杜甫詩一個現代主義詩人,但它也有狂放不羈的一面,從其《飯中入八仙》不難看出杜甫的豪氣干雲。

十五年的青春遊歷,攜手詩仙,醉飲山林,你説:“決眥入歸鳥。”見證了一段浪漫的青春年代,你説:“一覽眾山小。”瀟瀟風雨中,你在風中游蕩,拾起一片花朵,聽雨露的滴答聲,你説:“潤物細無聲。”見證了多少無私的行為,你説:“花重錦官城城。”

慢慢的,我陷入了想象之中:在唐朝,我進入了一座山林之中,我看到了一座茅屋,從裏面走出了一個人,他就是——杜甫,我看向他眼睛望向的地方,只見:“兩隻黃鸝在翠綠的柳枝上歡快的歌唱,一行鷺鷥飛上了高遠的藍天,小小的窗內容不了那些千年不化的積雪,家門外的河水裏停泊着來自東吳一帶的萬里航船。一旁的杜甫不禁吟誦道:“兩隻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窗含西林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

杜甫,你寫過的詩讓後人牢記,不會被遺忘,杜甫,我敬佩你!

第13篇

杜甫一個愁苦的詩聖,經歷了唐朝的盛衰之變,你卻在亂世中堅持不懈,充滿希望。

少年的你,也曾您唱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的豪情壯志,你在考試落第而歸,望着泰山那高大巍峨的氣勢,你有着卓然獨立兼濟天下的豪情壯志,登上泰山頂後,表達了你不怕困難,俯視一切的心。

唐玄宗天寶年安史之亂爆發,你的命運飽受波折,看見唐朝由盛轉衰,就要去獻一份力,卻在途中被叛軍俘虜,困居在長安之中,這才讓你不禁感歎,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

唐肅宗乾元三年的春天,你終於有了棲身之所定居在了長安,卻因狂風吹破茅屋,大雨接踵而至,你為了茅草而歎氣,突出了自己與周圍人的苦,更是戰亂帶來的苦,即使在暮年,你也希望能夠解決所有人的困難。

無論是充滿壯志凌雲的詠誦,還是國破家亡的傷痛都瀰漫着你沉重的氣息,這樣的你真不愧被稱為詩聖。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