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業文化建設中問題與對策分析3篇 中小企業文化建設問題與對策

來源:巧巧簡歷站 2.07W

本文圍繞中小企業文化建設中的問題,分析並提出對策,旨在幫助中小企業提高管理效率、凝聚員工力量、提升企業形象,推動企業可持續發展。

中小企業文化建設中問題與對策分析3篇 中小企業文化建設問題與對策

第1篇

論文摘 要:越來越多中小企業意識到發展企業文化的必要性,但在建設過程中仍不夠重視、缺乏特色、流於形式、家族化,影響了企業文化的質量。對此,中小企業應認識到企業文化帶來的“鏈條效應”,建設好企業文化,推動企業可持續發展。

對於企業文化的理解我國學者普遍認為,所謂的企業文化,是指在一定的社

會大文化的影響下,經過企業領導者的長期倡導和企業員工的積極認同與實踐,形成的整體價值觀念、精神追求、道德規範、行為準則、管理風格以及傳統和概念的總和。

企業文化從形式上講,是思想範疇的概念;從內容上講,是反映企業的現實

運行過程的價值理念,是企業制度安排和企業戰略選擇在人的價值理念上的反應;從性質上講,它是企業必須執行的付諸於實踐的價值理念;從屬性上看,它是不同於國家的價值理念;從作用上看,它是注重於解決企業存在的問題而不是作為包裝企業的價值理念存在的。也就是説,它不是宣傳企業的價值理念,而是解決企業問題的價值理念。

(二)企業文化的構成【2】企業文化的構成一般分為三成,精神層、制度層和物質層。第一層,企業的物質層。是企業員工創造的器物文化,是一種以物質形態為主要研究對象的表層企業文化。它包括企業生產的產品和提供的勞務等企業生產經營的成果,以及創造的生產環境、企業建築、企業廣告等。第二層,企業制度層。它是企業所制定的企業領導體制、企業組織機構、企業管理制度以及據此表現出來的企業規範活動和員工行為方式的特點的總和。它可以分為一般制度、特殊制度和企業風俗。第三層,企業的精神層。它是指導企業生產經營活動的羣體意識、價值觀念、理想道德的總和。相對於企業的物質文化和制度文化來説企業精神文化是一種更深層次的文化現象。在整個文化體系中處於核心地位。企業的精神層包括企業最高目標、經營哲學、企業精神、企業風氣、企業道德和企業宗旨等內容。

企業文化體系有兩個方面構成:一是宏觀方面,二是微觀方面。

在宏觀方面主要存在兩種觀點,一種觀點認為企業文化由企業物質文化、企

業行為文化、企業精神文化和企業制度文化四部分構成。另一種觀點認為企業文化由企業整體價值觀、企業精神、企業倫理道德和企業形象四部分構成。在微觀

方面企業文化包括企業理念、企業環境、企業儀式和企業英雄等。

企業文化作為一種經營管理方式,除了強化了傳統管理方式的一些功能外,還產生了很多傳統管理模式不能完全代替的功能。其中有:導向功能,文化對企業行為的方向起着顯示、誘導和堅定的作用。激勵功能,即企業文化對強化員工的工作動機、激發員工的工作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等所發生的作用。凝聚功能,即指企業文化對企業組織的團結和組織對員工的吸引所起的促進作用。融合功能,使企業組織內部的各個團體和個人都達到文化的同質化從而使組織更團結。約束功能,即通過制度規範的活動,產生自控意識,自我約束。守望工能,維持自身基本價值觀純潔性,連續性和一貫性防止外部文件干擾滲透的功能。輻

?3】射功能,指企業文化還能不斷的向社會輻射上述幾項功能。

不少企業對企業文化不夠重視,甚至毫無概念。這些企業整天忙於生產經營,更多地考慮企業所處的位置和現狀,只顧眼前利益,無暇顧及長遠戰略。他們往往認為建設企業文化是大企業、大公司的事,中小企業沒有必要,缺乏對企業文化建設重要性的認識。

企業文化如不與生產經營情況相結合,與其所處文化環境相契合,就會水土不服,缺乏個性,甚至出現雷同。有統計顯示,當前我國企業口號中,“團結”的使用率高達41%,“創新”與“開拓”的使用率超過了20%,“進取”的使用率也達到了10%。這些籠統的、抽象的、千篇1律的用詞反映這些企業的文化沒有特色。

少數中小企業在企業文化建設方面取得初步成效,凝練出了符合自身特點的企業精神,但問題是它們止步於此,僅僅歸納出文字口號,停留在形式上,沒有將這些文字所藴含的精神融入企業自身發展,沒有在企業員工中宣揚,沒有運用它指導戰略決策,降低了企業文化的效用。

我國中小企業很多是由個人創辦,實施家族式管理。據2008年中國社會科學院、全國工商聯組織的抽樣調查顯示,近80%的企業是家族式企業。中小企業在利潤分配和人事安排上有很強的家族性。家族化的企業文化,沒有遵循企業文化規律,充分調動員工主觀能動性,是不成熟的企業文化。企業決策往往採取

家長制集權,拍腦袋解決問題。他們認為中小企業文化就是“老闆文化”。

在知識經濟社會,企業文化將對企業興衰發揮重要作用。《2011-2015年中國企業文化建設工作實施指導意見》指出“在激烈市場競爭和複雜多變市場格局中,企業要做優、做強、做大,離不開誠信原則,更離不開企業文化支撐,因此大力培養企業文化是提升企業競爭力,發揮企業獨特競爭優勢和可持續發展的現實需要。”

目前,我國很多中小企業處在創始階段,規模小,實力弱,領導人經驗不足、眼光不夠長遠,急功近利,文化建設往往被忽視。有些企業在文化建設中盲目追求形式,忽略內涵,忽視本土化。因此,加強企業文化建設刻不容緩。為了生存和發展,中小企業必須形成獨特企業文化。企業領導層應該用大多數人認同的價值觀和經營理念教育全體員工,形成統一價值體系和行為準則。

企業文化由上世紀發展至今已經比較成熟,不過本土化上還有很長的路要走。過去企業文化只在大企業得到重視;現在人們認識到中小企業進行文化建設十分必要。中小企業應重視企業文化的“鏈條效應”,即企業文化的發展能帶動企業人力資源工作、外部宣傳工作及對未來戰略的制定工作。

企業管理應以人為本。受人本主義影響,過去以機器設備為中心轉變為以人為中心。現代企業文化理論倡導以人為本的企業文化,使企業價值觀深入人心。在管理中要以人為出發點,激發和調動人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塑造員工主人翁意識,使員工和企業結成“命運共同體”。成熟企業文化通過直接作用於人的思想,為人力資源工作提供了便利。比如,讓員工在潛意識上滿足企業對他的重視,工作賣力且開心,心無旁騖埋頭工作,業績突出,獲得更大滿足,形成良性循環。從企業建立第一天起,就把員工擺在重要位置,有助於搞好勞資關係。

良好企業文化是根據企業發展歷史、運作特點、精神風貌凝練出來的。良好企業文化能提升外部形象。企業文化可作為企業對外宣傳的載體,實現品牌傳播,即企業文化經過提煉形成品牌形象,展現企業核心價值觀、願景、精神面貌。把企業文化作為對外宣傳的載體,迎合了部分企業對文化建設的“功利”心態。企業文化建設目的是實現企業利益最大化,但利益的實現不會立竿見影。中小企業無法拋開眼前利益去追求長遠利益,他們需要在存活的基礎上,力所能及地實施文化建設,使之儘快為企業服務。一方面,通過企業文化凝聚人心,提升企業軟實力;另一方面。需要注意,在發揮企業文化宣傳作用的同時,要把長遠利益與眼前利益結合起來。

未來戰略是企業的一條生命線,它決定企業走向。戰略的制定要根據企業文化建設實際。在凝練企業文化時需要結合企業內外環境融入“發展因子”。與時俱進的企業文化能為企業注入嶄新活力,指導企業戰略制定、策略調整。對中小企業來説,即使受到外部環境影響、經營不良,也能從企業文化中獲得堅持、改進的力量,不斷調整策略,使企業擺脱困境,獲得新發展。

企業的競爭短期靠產品和營銷,中期靠品牌和戰略,長期靠文化,越來越多的企業意識到,只有建設和發展具有時代特徵和企業特色的企業文化,用先進的文化促進企業的發展,增強企業的核心競爭力,才能在市場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

企業的管理者,特別是領導者對企業文化的形成與發展有着不可替代的示範效應,提高管理者的素質,對於形成企業文化非常重要。管理者的素質好,形象和威望高,才能帶出好的團隊。對中小企業而言,規模小,員工少,管理社會化水平比較低,在企業文化建設中,每一個管理者要身體力行,向員工言傳身教,作出企業文化理念和企業經營思想上的表率。企業高級管理人員要通過各種方式強調企業自身的重要價值理念,從而影響員工的理念和行為,進而在企業內部形成一種共識、一種文化力、一種凝聚力。將企業家文化與企業的文化建設相融合。創立學習型組織,以創新促進企業發展

21世紀是知識經濟時代,知識更新加快,科技日新月異,企業的競爭實質上是人才的競爭。要想跟上時代的發展,個人需要終身學習,企業要轉化為學習型組織。在中小企業中創建學習型企業文化,有利於改善員工的心智模式,激發其工作熱情,最大限度地發揮員工的潛能,實現自我超越,充分發揮團隊的優勢。處理好企業和員工的利益關係,實現企業和員工在利益上的雙贏。樹立“誠信”理念,塑造企業形象

“人無信不立,政無信不威,商無信不富”,誠信不僅是企業發展的基礎,更是其長盛不衰的生命線。從長遠看,如果中小企業奉行“金錢至上”的理念,見利忘義,喪失信譽,就會失去原本不大的市場。在市場經濟條件下,沒有市場的企業就沒有生命。另外,目前中小企業融資難、上市難,其背後是信用難,而解決自身信用問題,就必須樹立“誠信”理念,打造誠信文化,以信取人。企業形象是指社會公眾和企業職工對企業的整體印象和評價。它是企業文化對外界公眾的直接表現,體現着企業的聲譽,反映社會對企業的認可程度。中小企業在企業文化建設中,有意識地培育“誠信”文化,有利於提高企業信譽,塑造良好的企業形象。良好的企業形象對外是搶佔市場的利器,對內是調動員工積極性的“強心劑”。健全和完善中小企業的政策法規

為中小企業創造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法律是保證。促進中小企業的健康發展,迫切需要規範和完善的法制為基礎,目前《中小企業促進法》雖然促使中小企業的地位提高,但是還沒有法律效應,可操作性不強,並沒有提供更多的實質性措施,迫切需要有關部門制定出相應的配套法規。只有健全和完善中小企業法律、法規,中小企業才能獲得更廣闊的發展空間,中小企業文化才有生根發芽的土壤。同時,政府在制定產業政策時,要考慮中小企業的利益,尊重中小企業的地位,支持中小企業文化建設,將有助於中小企業對經濟社會的發展發揮更大的作用。

[1]劉光明.企業文化[m].北京:經濟管理出版社,2006:122-123.孫靜,鄭琳娜.淺談新創中小企業如何建設企業文化[j].企業觀察.2010.崔元麗,董瑞興.論我國中小企業如何構建自身的企業文化[j].改革與開放.2010(7).

中小企業文化建設中問題與對策分析3篇 中小企業文化建設問題與對策 第2張

第2篇

摘要:在我國中小民營企業作為市場經濟最活躍的新生力量,以其天然的自身優勢躍上歷史舞台。它的發展不僅對經濟穩定增長具有重大作用,而且對緩解就業壓力、保持社會穩定更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但中小民營企業的發展卻困難重重。因此加強中小民營企業文化的建設,塑造一流的企業文化,營造特色的形象觀念,形成中小民營企業強大的核心競爭力就顯得尤為重要。本文通過對中小民營企業文化的現狀和問題的分析,結合中小民營企業的特點,闡述中小民營企業文化建設的措施,從而為中小民營企業建設提供思路。

引言: 隨着我國改革開放的不斷髮展,企業文化理論已逐漸被引進我國,受到理論界和企業界的高度重視引起企業界和學術界的廣泛關注和研究。一方面一些優秀的企業認識到企業文化在現代企業經營中的作用開始建立自己獨有的企業文化,另一方面一些專業性的企業文化組織在不斷建立,為企業文化觀念在我國的普及和進一步深化打下了堅實的基礎;但是我國的企業文化建設仍然處於探索階段,還存在不少的問題。尤其是中小民營企業,對企業文化的認識和重視程度遠遠不夠,尚停留在表層和中間層,對企業文化的主要層次——企業價值觀、企業精神和企業形象之間還缺乏全面的考慮。

改革開放30以來,我國的中小民營企業文化建設獲得了長足的發展,並取得了較大的成果,湧現出一大批具有優秀企業文化的知名企業。他們在企業文化建設方面形成了具有獨特個性的、成熟的企業文化。但我國更多的中小民營企業由於經濟、社會和認知等方面的原因,企業文化建設發展不平衡,多數中小民營企業文化建設還尚在起步階段,處於被動、自發的狀態。總體上説,我國中小民營企業文化建設方面還存在一些問題,阻礙着我國中小民營企業的進一步發展。

一些企業移植和克隆其他企業的企業文化,今天學“海爾企業文化”,明天學“聯想企業文化”,一概採取“拿來主義”,其結果企業文化只是花架子,企業的現狀和文化建設還是原來的老樣子。正是由於許多中小民營企業只注重形式,而忽視了形式下面的內涵和基礎,從而給人一種誤導,認為企業文化建設就是開展企業文化活動或企業形象的設計。如果企業的文化建設只有表層的形式而沒有體現出更深層次的內在價值和理念,這下發展下去,就會出現企業文化的倡導者對企業文化熱衷,而員工對其冷漠不關心,難以產生心理契合,與經營管理形成“兩張皮”,難以得到企業多數員工的認同,更難以使企業文化發揮其應有的效能。

企業的企業文化建設必須以企業的實際情況為根據,形成自己的個性化的文化,只有這樣企業才能具有生命力。但是縱觀我國許多中小民營企業的企業文化,我們不難發現他們大都實行“拿來主義”,這使得企業文化存在嚴重的雷同性和相似性,核心價值觀和企業精神缺乏鮮明的個性特色和獨特的風格。

隨着我國市場經濟的快速發展,中小民營企業取得了長足的發展。然而,中小民營企業,一切行為的中心目標都是為自己及家族聚斂財富,缺乏社會責任感、民族責任感,企業家急功近利,經營行為短期化,誠信缺失行為盛行,進而導致了當前中小民營企業的信譽危機。但是,隨着企業的進一步壯大,企業經營者必須意識到過去單純追求盈利的目標已經阻礙企業的發展,應該轉移到滿足社會需求、促進社會發展的社會責任目標上來,只有這樣企業才能調動廣大的社會資源,得到社會各個方面的支持。

我國的中小民營企業大多是由改革開放初的個體經濟發展而來的,經過後天的資本積累和結構整合才形成了現在初具規模的企業。由於大多數中小民營企業發展初期都是採用家族制的管理方式,這種管理方式實行所有權和經營權的統一,人員的任用實行近親繁殖,家族色彩濃厚。這樣的管理模式在企業創業初期基本能適應企業發展的要求,但是隨着企業規模的擴大,管理工作日益複雜,專業化技術分工日明顯,所有權和經營權統一的產權制度的弊端就日益凸顯出來。

5、許多中小民營企業文化建設處在自發階段且創新動能不足

雖然少數的中小民營企業已經開始自覺進行企業文化管理,但大多數企業對認真推行企業文化管理還是不太在意或力不從心。現在企業中的經營價值理念,許多是在企業長期經營過程中自發和無意識形成的,缺乏創新性且帶有濃厚的經驗主義色彩,不完整而不穩定,大大地降低了企業經營管理的水平。因此,企業文化應與時俱進,隨着企業的進一步發展而相應有所創新。

1、中小民營企業文化建設應系統化,並推進自身文化的變革

由於我國中小民營企業獨特的歷史背景和發展歷程,決定了現有的民營企業大多還屬於中小規模。在有一定規模的企業中,很容易察覺到其企業文化的相對較為系統性、全面性,而在規模較小的企業中,企業文化的系統全面性幾乎就不存在。但是一旦企業得到發展,並取得一定的規模,其發展障礙多是來自於因缺乏企業文化所產生的問題。因而,中小民營企業要想取得進一步發展,企業文化的建設就應全面化、系統化。同時中小民營企業要想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謀求發展,就要不斷的進行自我變革。

2、政府應加強對中小民營企業的“文化扶持”,優化政治法律環境

企業文化的產生和發展是以政治法律環境為基礎和前提的,離開了政治法律環境,企業文化將成為無源之水、無本之木,甚至偏離企業正常的發展道路。這些年來,各級政府對中小民營企業的發展給予了立法、政策、融資和人才等各方面的大力支持。可以説,中小民營企業的蓬勃發展,離不開政府的大力扶持。為了促進我國的中小民營企業的進一步健康發展,國家應積極引導企業建立健康積極的企業文化,並要大力促進我國企業文化的研究和普及工作。

企業的領導者必須意識到,有了人才不一定就有人才意識,只有把人才看作是企業發展最重要的因素,才能説企業基本上具備了人才意識,才能是員工有歸屬感和自我實現感。因而,在企業文化建設要“以人為本”,就必須重視員工的需要,研究員工的需要,並不斷滿足員工的需要。應從以下幾方面努力:第一是滿足員工們的情感需要;第二是設計科學合理的薪酬制度;第三是使員工們有歸

屬感和自我實現感。第四是由“伯樂相馬制”變為“賽馬競崗制”,打破學歷、資歷等界限,營造公平競爭的氛圍,讓企業員工感到競爭的壓力,從而推動其進取意識和創新精神。

著名經濟學家熊波特將市場經濟看作是企業家經濟,並認為企業家是現代經濟發展的主體。因為中小民營企業制度及效率能否得到充分發揮的一個重要條件是能否在企業中形成積極進取的企業文化。而他們在中小民營企業文化中起着創造者、倡導者、組織者、指導者和激勵者的角色。由於歷史的和現實的等多方面原因,我國的中小民營企業家隊伍還相對較小,整體文化水平不高,綜合素質參差不齊,成分構成上不均衡,這種現狀很難適應中小企業改革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進一步發展的需要。因此,中小民營企業在構建企業文化,實施文化戰略過程中,企業家要努力學習企業管理相關知識,提高自身綜合素質,把自己塑造成為真正的具有淵博知識、辨證思維、敏鋭洞察力的企業家。

5、中小民營企業應由自然發展向主動建設轉變,加強制度文化建設

當前,我國經濟飛速發展,國內環境複雜多變,作為指導經濟、服務經濟的企業文化要與時俱進,時刻與企業內外的環境變化保持緊密聯繫,同時積極主動去設計、去實踐、去完善,每個中小民營企業都應該積極主動地建設符合內外環境的、良好的企業文化,變自然發展為主動建設。企業的制度文化是一定精神文化的產物,更是企業行為文化得以貫徹的保證。因此,中小民營企業要想在市場中確保自己競爭優勢,建立一種適合企業內外環境、符合企業精神並體現其價值理念的制度文化就成了必然的發展趨勢。

中小民營企業文化建設不僅需要構塑成形,其建設成果更需要鞏固和發揚,即讓其進一步轉化為企業的物質力量,轉化為凝聚力和現實生產力。因此,建設一種積極、先進、優秀的企業文化,必須從物質、制度、教育等方面採取相應的保證措施,來鞏固和強化企業文化,使優秀的企業文化滲透到企業全體員工的心裏,融入到企業生產經營活動中,從而保證中小民營企業文化建設的良性循環。

建設企業的生產工程,就是要逐步改善企業生產經營的物質條件和生產出最優質的產品。建設企業生產工程的重點:一是大力推進企業技術的更新和改造。二是提高產品質量,創造優質品牌。

建設重點:一是進一步完善企業的工資制度和獎勵機制。二是完善員工們的生活設施,創造出“家庭式”的文化氛圍。三是加強員工們勞動的保護措施,改善他們的工作環境。四是加強企業的教育、科技、文藝、體育、圖書資料等企業文化設施方面的建設。

建設重點:一是健全企業領導管理體制。領導管理體制的合理與否,對企業的決策質量和領導效能,以及組織目標的實現程度都有重要的影響。二是設置有效的組織機構。企業組織機構作為企業文化建設的實際倡導者和操作者,它的功能發揮得如何,將會直接影響到企業文化建設的成效。三是

重視非正式組織的作用。中小民營企業要重視利用和引導非正式組織,抓好非正式組織建設,尊重人的價值,調動人的積極性。

崗位責任制包括生產工人崗位責任制、職能機構專業人員崗位責任制度以及領導幹部崗位責任制。企業通過崗位責任制度的建設,可以工作任務和方法、職責和權力以及工作和學習等有機的結合起來,從而調動廣大員工的積極性,保證企業各項工作的順利完成。

只有讓他們真正感受到自己就是企業文化的建設者,這樣才能使他們積極投身到企業文化的建設中。優秀的企業文化一定是“以人為本”的文化,如果不重視企業中員工們的民主權利,勢必會影響企業文化的建設。

企業文化教育建設重點:一是對領導人員和管理團隊的培訓。企業中的領導人員和管理團隊的業務素質高低,不僅是企業經營成敗的關鍵,也是優秀企業文化能否培育出來並得到鞏固和發揚的關鍵。二是對員工們的培訓。企業通過對員工們的培訓,不僅提高了他們的思想覺悟、科技文化水平以及操作實踐技能,也為員工們實現自身價值、奉獻企業提供了條件,為企業文化的紮根、傳播和健康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01】閆世平.制度視野中的企業文化[m].北京:中國時代經濟出版社.200

3【02】羅長海、林堅.企業文化要義[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

3【03】華鋭.新世紀中國企業文化[m].北京:企業管理出版社.2000

?04】王成榮、周建波.企業文化學[m].北京:經濟管理出版社.2001

?05】王成榮.企業文化[m].北京:中央廣播電視大學出版社.2000

?06】朱成全.企業文化概論[m].大連:東北財經大學出版社.2005

?07】李亞.民營企業與企業文化[m].北京:中國方正出版社.2004

?08】陳春花.企業文化管理[m].廣州:華南理工大學出版社.2002

?09】張守寶.中國企業文化變革方向的探討[m].北京:對外經貿大學出版.2004

?10】王吉鵬.企業文化建設[m].北京:中國發展出版社.2005

?11】王超逸.軟實力與文化力管理[m].北京:中國經濟出版社.2009期刊類

?12】李曉武.西部民營企業文化建設研究[j].湘潭師範學院學報.2006

第3篇

摘要: 存貨管理是企業內部控制的重要環節, 是企業實現經營目標, 貫

徹經營方針和決策, 維護流動資產安全與完整, 保證財務收支合法、會計信 息真實性的一種內部自我協調、制約和監督的控制系統。存貨的管理不僅有 助於防止存貨業務的錯誤記錄和舞弊行為的發生, 還能使企業加強成本控 制, 實施低成本戰略, 本文通過深入分析中小企業在存貨管理方面存在的問 題, 從整體上提出改善該企業存貨管理中存在的具體問題的對策。關鍵詞: 存貨 存貨管理 存在問題 存貨管理目標

存貨是指企業在正常生產經營過程中持有的、以銷售的產成品

或商品, 或為了出售仍然處於生產過程中的產品, 或在生產過程、勞 務過程中消耗的材料、物料等。它是反映企業流動資金運作情況的 晴雨表, 往往成為少數人用來調節利潤、偷逃國家税費基金的調節 器。存貨是企業流動資產中的一個重要項目, 一般佔流動資產總額 的 40%—60%。當前有許多企業, 特別是一些中小企業, 對存貨管 理的重要性認識不足, 管理粗放, 僅限於日常管理, 忽視存貨的限額 管理和數量管理。中小企業一方面為了保證生產或銷售的經營??

要, 另一方面為了降低成本零購物資的價格往往較高, 而整批購買 在價格上有優惠, 所以存貨。但是,過多的存貨要佔用較多資金, 並 且會增加倉儲費、保險費、維護費、管理人員工資等在內的各項開 支, 使企業付出較多的成本。因此, 進行存貨管理目標就是盡力在各 種成本與存貨效益之間做出權衡, 達到兩者的最佳結合, 這就是存 貨管理的目標。

採購計劃是存貨採購環節中的薄弱環節, 據調查, 許多企業把

存貨管理的重點放在原材料的採購和成品的銷售上, 忽視了存貨的 成本和資金佔用, 沒有采用存貨的限額責任管理。採購中出現採購 頻繁, 在申購環節上, 一般由使用者提出, 報經批准後, 採購員採購。操作程序上, 卻不是根據實際需要來申報採購計劃, 而是覺得原材 料不夠就去買一批迴來放着, 至於這一批採購多少, 是憑感覺辦的, 有的存貨在需要時如發現沒有, 才馬上通知採購去買, 在買回之後 再補填申購單報批, 在這種存貨申購條件下, 經常會出現不能按照 物資需求量來提出採購申請, 因而也就沒有恰當的採購計劃。

(二)存貨的驗收﹑保管﹑儲存及銷售的管理機制不健全

在中小企業中存貨的驗收是存貨入庫前的重要環節, 一些企業

對存貨的驗收警惕性不高, 對一些特殊存貨的質量問題疏忽, 給企 業造成損失。而且驗收人往往和採購人員是同一個人, 容易增加營 私舞弊的可能性。其次, 生產現場的存貨, 當天使用後, 一般都有剩 餘的存貨。在日常的生產經營中, 當天剩餘的存貨由於存放在各生 產點, 往往忽視管理, 給企業經濟帶來損失。另一些有保質期的存 貨, 無專人管理, 如不注意, 時間過長就會變質, 造成損失。一些原材 料, 由庫房辦理收料、發料手續, 在各經營點直接消耗, 到月末結算 時, 經營點一般都會有剩餘物資, 如果忽視了這部分物資管理而形

成一部分賬外物資, 就會造成物資流失, 給企業帶來損失。最後, 材 料的領用沒人管, 材料被盜或被工人私自用會沒人知道, 造成企業 的損失。非常存貨儲備量擠佔了正常的存貨儲備量。工業產品的銷 售一般是從接受客户的訂單開始的, 但是企業內部的銷貨訂單比較 單一, 而且接到訂單後存貨的發出與否時間不等, 不便於企業內部 管理。

內部審計是企業內部控制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是由專職的內

審人員對企業的經營管理活動進行的獨立檢查和評價活動, 其目的 是促進企業加強內部監督, 遵守國家法律法規, 維護企業合法權益, 改善經營管理, 提高經濟效益。然而, 據調查, 大多數中小企業沒有 設置內部審計機構, 即使設有內部機構的企業, 其職能也嚴重弱化, 內審人員的主要職能仍然是記賬、算賬、報賬, 不能正確評價企業財 務信息和管理部門的績效, 導致各級管理部門更加有恃無恐, 趁機 鑽了內部控制的空子。存貨實物控制存在嚴重缺陷, 大多數中小企 業既無規範的存貨管理規則, 也沒有相應的存貨盤點制度, 崗位職 責分工不明, 只注重存貨的購買環節控制, 而忽視存貨的倉儲與保 管, 領用與報廢環節控制, 造成大量的浪費。很多企業在採購材料環 節, 往往由一個人完成。物資採購很大部分業主是自由經商的個體 業主, 售價變化頻繁。採購入庫價格, 一般只能以採購員口説為憑, 使採購工作無章可依, 會提供暗箱操作的温牀, 增加了營私舞弊的 可能性。

鑑於上述存貨管理存在的問題, 我認為應從存貨管理人員的培

訓、嚴格執行財務制度規定, 使賬、物、卡三相符、採用 abc 控制法, 降低存貨庫存量, 加速資金週轉等策略來加強存貨管理。

(一)加強存貨管理人員的培訓並嚴格執行財務制度規定, 使

存貨管理是由存貨管理人員執行的, 其管理效果主要取決於管

理人員的素質。所以, 加強存貨管理必須從加強存貨管理人員的培 訓入手。具體包括對採購人員、保管員、銷售人員、核算人員及部門 負責人的培訓。通過培訓, 使存貨管理人員樹立起存貨的“實物與價 值管理並重”、“形式與效果相統一”、“保證重點兼顧一般”的觀念。採購人員能運用經濟批量法, 降低採購成本和訂貨成本;倉儲保管 員能運用定貨點法, 確定訂貨的時間和數量, 在保證供應的前提下, 降低儲備成本等。而且存貨管理要嚴格執行財務制度規定, 對貨到

發票未到的存貨, 月末應及時辦理暫估入庫手續,使賬、物、卡三相符。(二)採用 abc 控制法, 降低存貨庫存量, 加速資金週轉

對存貨的日常管理, 倉庫中一般儲存的物資品種繁多,在管理過

程中必須根據具體情況進行重點管理.根據存貨的重要程度, 將其分 為 abc 三種類型。a 存貨品種佔全部存貨的 10%-15% , 資金佔存 貨總額的 80% 左右, 實行重點管理, 在不發生缺貨的條件下儘可能 減少庫存,實行小批量定貨,如大型備品備件等。b 類存貨為一般存 貨, 品種佔全部存貨的 20%-30% , 資金佔全部存貨總額的 15% 左

右, 適當控制, 實行日常管理, 半年盤點一次, 如生產消耗用材料等。

c 類存貨品種佔全部存貨的 60%-65% , 資金佔存貨總額的 5% 左 右, 進行一般管理, 大批量定貨,年終盤點;如辦公用品、勞保用品等 隨時都可以採購。通過 abc 分類後, 抓住重點存貨, 控制一般存貨, 制定出較為合理的存貨採購計劃, 從而確定各類物品的合理儲存數 量乃至實施零庫存, 有效地減少儲備資金佔用, 加速資金週轉。(三)加強存貨採購管理, 合理運作採購資金, 控制採購成本

首先, 計劃員要有較高的業務素質, 對生產工藝流程及設備運

行情況要有充分的瞭解, 掌握設備維修、備件消耗情況及生產耗用 材料情況, 進而做出科學合理的存貨採購計劃。其次, 要規範採購行 為, 增加採購的透明度。本着節約的原則, 採購員要對供貨單位的品 質、價格、財務信譽動態監控;收集各種信息, 同類產品貨比多家, 以 求價格最低、質量最優;同時對大宗原燃材料、大型備品備件實行招 標採購, 杜絕暗箱操作, 杜絕採購黑洞。這樣, 既確保了生產的正常 進行, 又有效地控制了採購成本, 加速了資金週轉、提高了資金的使 用效率。其次, 建立健全存貨內部控制制度。中小企業應當根據財政 部頒發的《內部會計控制規範———存貨》等法律法規, 結合本企業的 業務特點, 建立適應經營管理要求的存貨內部控制制度。根據存貨 的業務流程, 中小企業存貨內部控制制度的建立, 必須找準關鍵控 制點, 重點抓好存貨的採購和領用的內部控制, 其主要方法如下;(1)不相容職務相互分離控制。合理設置會計及相關工作崗位, 明確職 責權限, 形成相互制衡機制, 確保辦理存貨業務的不相容崗位相互 分離, 相互制約和相互監督。(2)存貨採購控制: 一是授權批准控制。採購材料、商品及其他物資, 均應由採購部門根據企業生產經營計 劃和使用部門填制請購單, 編制具體的採購計劃, 經主管領導批准 後方可實施。二是採購合同控制。企業採購大宗材料、商品及其他物 資, 應與供貨單位簽訂合同, 以加強雙方責任控制, 保證按期、按質、按量發貨。合同應經內審或其他部門審核, 以防受騙上當。三是檢查 驗收控制。企業所購存貨運達後, 要由材料供應部門, 有關業務部門 和質檢部門, 根據運單、發票、合同以及產品説明書於採購、運輸驗 收部門或人員進行數量和質量查驗, 若驗收合格, 即填制驗收合格 單。驗收後, 保管人員應及時辦理入庫手續, 填制入庫單, 建立保管 責任制, 保證存貨安全。四是存貨採購資金支付結算控制。會計部門 接到通知承付貸款, 應審核合同的簽訂是否符合規定;驗收單、入庫 單是否真實可靠, 是否與合同一致;進貨發票是否合法, 與合同、驗 收單、入庫單、付款通知上內容是否相符。審核無誤後, 辦理貨款支 付手續, 進行支付結算。(3)存貨領用與發出控制: 一是授權批准控 制。領用材料等存貨, 應由生產部門或管理部門, 根據核定消耗或核 定費用定額填制領料單, 經部門負責人批准後實施。銷售發出存貨 應由銷售部門根據商品銷售計劃填制提貨單, 經部門負責人批准後 實施, 二是手續控制。發出存貨時應有手續齊備的提貨單, 領用材料 時應有手續齊備的領料單, 以明確責任、防止差錯, 保證存貨安全。三是合同控制, 企業銷售各類商品或其他存貨, 一般應與購貨單位 簽訂合同, 以加強雙方責任, 保證按期供貨, 及時收回貨款。(4)存貨

售出貨款的結算控制。會計部門根據業務部門開據的銷售發票和存 貨出庫單, 按購銷雙方約定方式及時收回貨款。

(四)充分利用 erp 等先進的管理模式,實現存貨資金信息化管理 要想使存貨管理達到現代化企業管理的要求, 就要使企業儘快 採用先進的管理模式, 如 erp 系統。企業資源計劃(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 簡稱 erp)系統是一種主要面向製造行業進 行物質資源、資金資源和信息資源集成一體化管理的企業信息管理 系統。通過運用 erp, 企業能夠利用計算機對企業的資金、貨物、人 員和信息等資源進行自動化管理, 具有製造, 辦公操作, 供應鏈管 理, 人力資源管理, 項目管理, 財務與管理, 客户服務, 銷售與市場營 銷等商業功能。企業資源計劃對於在企業高度普及計算機輔助管 理, 實現企業管理信息化和自動化, 提高工作效率和增強快速反應

能力, 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利用 erp 使人、財、物、產、供、銷全 方位科學高效集中管理, 最大限度地堵塞漏洞, 降低庫存, 使存貨管 理更上一個新台階。

良好的存貨管理是企業管理績效優良的特質之一。因此, 企業

管理當局必須對物品的訂購、儲存等做有計畫的安排與管理, 以免 因存貨管理不當, 使企業蒙受無謂之損失。以上對中小企業存貨管 理中存在的一些問題進行了分析, 進而提出解決問題的策略。企業 在努力做好以上各點的同時還應根據自身特點來設計與之適應的 存貨管理制度, 推動企業存貨結構的優化, 提高存貨的投資效率, 並 設計有效的監督機制來促進企業有效的運行。

?現代物流基礎》 甘衞華 尹春建主編 電子工業出版社出版

?企業存貨核算與庫存管理技巧》 陳斯雯 主編 經濟科學出版社出版 《庫存控制與管理(原書第 2 版)》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