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樂的節日》教學反思12篇 《幸福洋溢的節日》——一個教學反思

來源:巧巧簡歷站 1.03W

本篇文章主題為《快樂的節日》教學反思,旨在探討如何利用節日教育引導學生思考和情感歸屬感的培養。通過對現有教學方法的反思和改進,打造更加豐富多彩的節日教育,實現學生全面發展。

《快樂的節日》教學反思12篇 《幸福洋溢的節日》——一個教學反思

第1篇

在這次的活動中,我讓幼兒説説節日中最高興的一件事,讓幼兒自由,寬鬆的交流自己在節假日的所見所聞,孩子們因為是説到自己節日的見聞,所以自然就話語就多了起來,這樣就提高了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也為接下來的活動做好鋪墊。但由於幼兒講述的時間太長了,幼兒在操作時時間來不及,都沒有完成作品,從而影響了整節課的效果。沒有體現美術活動的特性,突出重點。在大家積

極探討下,我就重新設計了活動,突出重點,特別是難點部分的突破都做了細緻地考慮。

美術活動就好像一個樂園,開展一次美術活動好像帶幼兒進入一次樂園,讓幼兒在裏面樂,在裏面玩。怎樣的樂園能一下子吸引幼兒呢?美術活動的導入很關鍵。我們要以幼兒的年齡特點出發進行設計,如可以使幼兒感興趣的話題,可以使幼兒感興趣的木偶,也可以是幼兒感興趣的動畫片,更可以是一些作品的欣賞等等,總而言之,要讓幼兒感興趣。

在美術活動中,儘可能提供給每個幼兒表現與表達的機會,允許他們之間存在不同之處,這對增強幼兒的自信心是非常重要和關鍵的。活動中、活動後評價的方式是多種多樣的,它並不固定來自於教師,而更多的通過各種媒體讓幼兒參與評價,發揮幼兒的主體地位,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無論在指導中或是評價作品時,也不以同樣的標準來衡量幼兒,而是要鼓勵每一個孩子積極參與活動。如在評價中,我對過程中幼兒表現出的認真、耐心、興趣等給予及時的、積極的'肯定,不管美術活動結果怎樣,只要幼兒能認真對待並付出努力,那麼他們的作品就應得到老師和同伴的認可,這樣有助於每個幼兒自信心的形成和發展。

美術是一門特別的學科,它能讓幼兒學到繪畫與製作的本領;能培養幼兒生活的綜合能力,發揮幼兒在各個方面的才華;能使幼兒發現美、感受美、創造美。讓我們積極為幼兒營造一個美術創作的樂園,讓幼兒學得輕鬆,學得快樂。

《快樂的節日》教學反思12篇 《幸福洋溢的節日》——一個教學反思 第2張

第2篇

在本課的教學中,我主要抓住以下幾個方面來進行的:

一、找準表示方位的詞語,抓住建築物。第三自然段主要介紹了天安門廣場的建築物,在教學時,我提出問題“天安門廣場上都有哪些建築呢?圈出建築物的名稱,找出方位詞。”大多數同學都能找出來。我再結合課後第4題,讓學生練習,這樣錯的同學只有4個,應該説大多數學生都記住了。

二、體會重點語句的含義。“為什麼天安門廣場成了全國各族人民無比嚮往的.地方?”“五星紅旗與旭日一同升起”有什麼含義?對於這兩個問題,學生理解起來有一定的難度。為此,我播放了升旗儀式的視頻,讓學生理解升旗儀式是在早晨7點鐘,那時也是太陽開始升起的時間。又點撥,太陽逐漸升空,越來越放出萬丈光芒,象徵着祖國什麼呢?此時,學生恍然大悟,感受到了新中國像初升的太陽一樣,生機勃勃。

三、在學習描寫節日的天安門廣場和夜晚的美麗景象時,我讓學生抓住重點詞句,比如“花團錦簇、奼紫嫣紅、五彩繽紛、華燈初放、彩燈輝映”,讓學生理解這些詞語的意思及所描繪的意境,在想象中感受天安門廣場的美麗和熱鬧。在教學“獻花與彩燈輝映,禮花伴歌聲齊飛”時,可以拓展一下:這句詩是化用了王勃的哪句詩?因為在上一年學過《少年王勃》,大多數學生能説出是“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這個環節在上課時沒講,不過在課後補充了,也算“亡羊補牢,猶未晚矣”。

第3篇

本詩是兒童歌曲《快樂的節日》的歌詞,詩歌內容貼近兒童生活,語言生動形象,旋律歡快、活潑,多年來一直是孩子們愛唱的歌曲之一。詩文運用比喻和擬人的手法,反映了少先隊員們歡慶自己節日時快樂、幸福和自豪的心情,表達了他們長大後決心報效祖國的志向。全詩以“樂”為線,心情之樂、成長之樂、理想之樂、場面之樂,貫穿全詩,生動地描繪了少年兒童歡慶節日時的快樂心境和歡樂熱鬧的情景。內容生動活潑,充滿了喜慶的節日氣氛,語言優美,適合朗讀。通過學習對學生進行珍視今天,熱愛生活,憧憬未來的教育影響。故而,我以兒歌《快樂的節日》導入課文教學,為的是藉助那輕快跳躍的樂曲渲染歡快活躍的.課堂氣氛,催發學生活潑、興奮的心情,以拉近和詩歌流露的情感距離,易於學生入詩、入景、入情,直至人隨文動,情隨歌生,達到人、詩、歌合一的境界。

對於《快樂的節日》這首歌,大部分學生都已經熟悉,甚至能進行演唱。教學中要充分考慮學生的已有認知經驗,引導學生通過自主、合作的學習方式自主學習,學會生字,讀好課文。同時,就發揮文章語文特點,引導學生感悟語言,獲得美的享受,從而感到生活的快樂和幸福激發學生實現未來的理想和願望。

第4篇

新課標人教版國小語文一年級下冊《識字6》中的這篇課文,以歌曲《快樂的節日》的歌詞為內容,描寫了一羣活潑可愛的少先隊員愉快渡過自己節日的動人場面。內容生動活潑,充滿了節日氣氛,語言優美。通過學習對學生進行珍視今天,熱愛生活,憧憬未來的教育影響。上完課後,我對本節課的過程進行了教學反思。

在《快樂的節日》的教學中,我的意圖是以學生為主體,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尊重學生主體的學習需要,讓學生讀題、讀文後提出問題,並以此來組織教學,試圖用學生自己想了解的問題鈎住他們的好奇心、求知慾,使學生的學習成為一個自覺、自願的心理渴望,變“要我學”為“我要學”,從而培養學生自主探究的學習方式和問題意識。

但上完課後,我甚感沮喪和困惑。課堂教學為什麼會不理想呢?

首先,對教材特點把握不透。課文是一首詩,詩不同於一般記敍文,時間、地點、人物之類的──敍述清楚,詩講究意象,想象豐富,跳躍性比較大,理解時較多地依賴學生的想象和對語言的感受力,應該説學習時比一般文章更困難一些。對於生活閲歷淺、語言感受能力還不強的二年級學生來説,尤其如此。針對這種情況,教師更應該利用音樂、圖象、語言等多種教學手段為學生的學習提供台階,讓他們一步一步走入詩中,讀詩、聯想、悟情。

第二,對學生能力估計不足。對於一年級的孩子來説,他們不具備一定的.閲讀能力,還需要老師引導着,在老師的幫助下慢慢走入課文,逐步完成與文本的對話。而我未作引導就把整首詩“扔”給學生,學生未深入感悟課文,又讓學生對課文內容提出問題,問題當然是成堆的。雖説這一偏高的要求(“對課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問”是課標對中年級閲讀教學提出的要求)在二年級開始滲透也未嘗不可,但既是培養質疑問難意識,就應在學生提問的基礎上作指導,然後師生共同對問題作歸併梳理,確定本堂課着重解決的目標,再圍繞目標在教師引導下深入學習。而不是不顧學生實際、課堂教學的時間限制一個勁地鼓勵學生提問,然後又讓學生讀文後討論逐個解決。

第三,對教學理念理解不深。讓學生在讀題、讀文章後提出一些想了解的問題並以此組織教學,確實是一種體現學生的主體性、培養質疑問難意識的好方法。但是,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培養學生質疑的意識並不意味着一定要以學生提出的問題組織教學。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説:有的方法,在甲地是鮮花,在乙地可能是毒草。也就是説,沒有一種教學方法是萬能的,都有其適應性和侷限性,只有在適應的條件下,才能顯示其效果和威力,否則,便會黯淡無光。所以,教學本課時,教師應該根據教材和學生的特點,繼續創設情境,讓學生在情境中反覆讀詩,喚起生活經驗,在教師的語言引導下自讀自悟,領會詩意,然後把詩編成故事講給大家聽,最後也可進行質疑問難。這樣操作也同樣能體現自主性、培養質疑問難意識,還更富有情趣。

如此看來,教學理念從書本從教師的頭腦走到課堂,關鍵在於教學方法的選擇,而這必須基於實際情況:包括學生情況(年齡、知識、能力、興趣等)、教學內容(課文的體裁、語言特點、內容與學生生活的距離等)、教師情況(文化素養、教學技能、教學風格等);理念在課堂上的體現方式不是唯一的,不在形式,更在實質。

第5篇

上完課後,我對本節課的過程進行了反思。教學中,我的意圖是以同學為主體,充沛發揮同學學習的主動性,尊重同學主體的學習需要,讓同學讀題、讀文後提出問題,並以此來組織教學,試圖用同學自身想了解的問題鈎住他們的好奇心、求知慾,使同學的學習成為一個自覺、自願的心理渴望,變“要我學”為“我要學”,從而培養同學自主探究的學習方式和問題意識。面對今天的課堂,我甚感沮喪和困惑。

首先,對同學能力估計缺乏。對於一年級的小朋友來説,他們不具備一定的閲讀能力,還需要老師引導着,在老師的協助下慢慢走入課文,逐步完成與文本的對話。而我未作引導就把整首詩“扔”給同學,同學未深入感悟課文,又讓同學對課文內容提出問題,問題當然是成堆的。雖説這一偏高的要求(“對課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問”是課標對中年級閲讀教學提出的要求)在二年級開始滲透也未嘗不可,但既是培養質疑問難意識,就應在同學提問的基礎上作指導,然後師生一起對問題作歸併梳理,確定本堂課着重解決的目標,再圍繞目標在教師引導下深入學習。而不是不顧同學實際、課堂教學的時間限制一個勁地鼓勵同學提問,然後又讓同學讀文後討論逐個解決。

第二,對教材特點掌握不透。課文是一首詩,詩不同於一般記敍文,時間、地點、人物之類的──敍述清楚,詩講究意象,想象豐富,跳躍性比較大,理解時較多地依賴同學的想象和對語言的感受力,應該説學習時比一般文章更困難一些。對於生活閲歷淺、語言感受能力還不強的二年級同學來説,尤其如此。針對這種情況,教師更應該利用音樂、圖象、語言等多種教學手段為同學的學習提供台階,讓他們一步一步走入詩中,讀詩、聯想、悟情。

第三,對教學理念理解不深。讓同學在讀題、讀文章後提出一些想了解的問題並以此組織教學,確實是一種體現同學的主體性、培養質疑問難意識的好方法。但是,體現同學的主體地位、培養同學質疑的意識並不意味着一定要以同學提出的問題組織教學。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説:有的方法,在甲地是鮮花,在乙地可能是毒草。也就是説,沒有一種教學方法是萬能的,都有其適應性和侷限性,只有在適應的條件下,才幹顯示其效果和威力,否則,便會暗淡無光。所以,教學本課時,教師應該根據教材和同學的`特點,繼續創設情境,讓同學在情境中反覆讀詩,喚起生活經驗,在教師的語言引導下自讀自悟,領會詩意,然後把詩編成故事講給大家聽,最後也可進行質疑問難。這樣操作也同樣能體現自主性、培養質疑問難意識,還更富有情趣。

如此看來,教學理念從書本從教師的頭腦走到課堂,關鍵在於教學方法的選擇,而這必需基於實際情況:包括同學情況(年齡、知識、能力、興趣等)、教學內容(課文的體裁、語言特點、內容與同學生活的距離等)、教師情況(文化素養、教學技能、教學風格等);理念在課堂上的體現方式不是唯一的,不在形式,更在實質。

第6篇

本課是一首圖文並茂、充滿童趣的詩歌。課文配有兩幅插圖,採用擬人和比喻的手法,生動、形象地描繪出天真活潑的孩子們歡度節日的場面,歌唱了孩子們的幸福和快樂,表達他們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和報效祖國的遠大理想。

朗讀是本課的教學重點,我在教學中將“讀”的練習貫穿在整個過程,通過讀一讀、議一議、想一想等活動環節,學生由讀通課文——讀懂課文——讀好課文。在教學第一節時,我抓住“像春天”、“像朵朵花兒”等詞語,引導學生去想象並體會大家穿着節日的盛裝,戴着鮮豔的紅領巾,迎着撲面而來的和煦的春風,在小鳥的帶領下趕來節日慶祝活動時的歡樂、幸福的情景。第二節在學生自讀的基礎上,引導學生抓住“祝賀”、“歌唱”等詞語,認真朗讀體會,並進行討論、交流,(友情提醒:查找本課更多資料,請在站內搜索古詩題目)

使學生懂得把花兒、白楊樹和小鳥當人來寫的,採用了擬人的手法,用這些動植物來烘托出孩子們愉快的心情,通過朗讀讓學生們盡情表達自己的`喜悦。對於“它們都説有了我們,可愛的祖國就更有希望。”這句的理解上花的時間比較多,學生一開始不理解為什麼祖國有了我們就更有希望?我就聯繫學生長大後,你能為祖國作些什麼呢?祖國的以後的發展靠誰呢?讓學生間接地知道自己是祖國的未來和希望,從而激發學生的自豪感和使命感。學習第三節時,着重讓學生理解為什麼要感謝祖國?怎樣向小鳥一樣等身上的羽毛長豐滿就勇敢地飛向自己的理想?圍繞這兩個問題展開,談談自己的理想是什麼?怎樣做才能實現自己的理想。把自己的感謝之情,努力之心通過朗讀充分表達出來。最後一個小節,又和學生一起回到節日那熱鬧歡快的場面去,讓學生可以加上動作地讀一讀。看到學生這麼快樂,自己也跟着很開心,希望他們永遠這麼愉快。

本課是一首歌的歌詞,我結合歌曲教學,讓邊欣賞邊體會,有興趣的學生可跟着唱一唱,便於背誦。

在教學中也出現這樣的情況:一開始,學生不理解為什麼“它們都説有了我們,可愛的祖國就更有希望。”教學時花了很多的時間,也繞了個大圈子才理解明白。教學生字“勇”時,我已經提醒學生注意第四筆是橫折,而不是橫折鈎了,但學生在自己書寫時還有少數人沒注意寫錯了,可能是我在教學時還不夠詳細。以後還得多多注意,一些細節講授時還要細緻些。

第7篇

?快樂的節日》這篇課文實際上是以歌曲《快樂的節日》的歌詞為內容的詩歌,語言很優美,是極適合一年級學生朗讀的,所以本課的重點便是指導朗讀和背誦。詩文運用了比喻和擬人的手法,反映了少先隊員們歡慶自己節日的快樂、幸福和自豪的心情,表達了他們長大後決心報效祖國的志向。通過學習對學生進行珍惜今天,熱愛生活,憧憬未來的教育影響。

上課伊始,我先提出問題:同學們知道的.節日有哪些?你們最喜歡的節日又是什麼呢?這兩個問題引起了同學們的“熱議”,教室裏一下子熱鬧了起來,課堂氣氛也活躍起來。我適時引出另一問題:你們在幼兒園是怎麼過兒童節的呢?在小朋友們回憶“節日趣事”的時候,我又問:過兒童節,你們快樂麼?生:

“快樂!”接着,我就直接揭題。在國小裏的第一個兒童節馬上就要到來了,今天我們就提前來過一個《快樂的節日》(板書課題)。

這樣的導入比較自然,而且學生把快樂的回憶拿出來了,快樂洋溢在他們的臉上,為學習這篇課文做了很好的鋪墊。

在互動合作中,我設計了教師範讀,自由讀,全班齊讀,小老師領讀,男女對讀等一系列的朗讀方式。當學生在整體感知課文後,就要讓學生進一步感悟和體會。然後,我又讓他們挑選自己認為讓他們覺得最快樂的小節有感情地讀一讀,再次感受節日的快樂。在這樣反覆朗讀過後,很多學生都已經做到了熟讀,接着讓他們背誦也就更輕鬆了。

但本首詩篇幅較長,章節聯繫不大,學生背誦有一定的難度。因此,我在展示交流中首先為學生設置背誦比賽的情境,接着引導學生從章節再至整篇詩文的背誦,並交給學生背誦法,逐步讓學生體驗背誦成功的喜悦,培養背誦的興趣,堅定背誦全文的信心。經過這樣的訓練,很多學生在課堂上就能背誦一二章節了。

課後,我對本節課的過程進行了反思。教學中,我意圖以學生為主體,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尊重學生主體的學習需要,讓學生自由選讀課文小節,並以此來組織教學,試圖用學生自己想了解的問題勾住他們的好奇心、求知慾,使學生的學習成為一個自覺、自願的心理渴望,變“要我學”為“我要學”,從而培養學生自主探究的學習方式和問題意識。

因為課文是一首詩,不同於一般記敍文,時間、地點、人物之類的敍述清楚,詩講究意象,想象豐富,跳躍性比較大,理解時較多地依賴學生的想象和對語言的感受力,應該説學習時比一般文章更困難一些。對於生活閲歷淺、語言感受能力還不強的一年級學生來説,尤其如此。針對這種情況,教師更應該利用音樂、圖象、語言等多種教學手段為學生的學習提供台階,讓他們一步一步走入詩中,讀詩、聯想、悟情。

對於這點,我在課堂中有所忽略,而是着重於詩文的背誦,這是本次教學的不足之處。

如此看來,教學理念從書本、從教師的頭腦走到課堂,關鍵在於教學方法的選擇,而這必須基於實際情況:包括學生情況(年齡、知識、能力、興趣等)、教學內容(課文的體裁、語言特點、內容與學生生活的距離等)、教師情況(文化素養、教學技能、教學風格等);理念在課堂上的體現方式不是唯一的,不在形式,更在實質。我會在今後的教學中,更加努力的彌補不足之處。

第8篇

上完課後,我對本節課的過程進行了反思。教學中,我的意圖是以學生為主體,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尊重學生主體的學習需要,讓學生讀題、讀文後提出問題,並以此來組織教學,試圖用學生自己想了解的問題鈎住他們的好奇心、求知慾,使學生的學習成為一個自覺、自願的心理渴望,變“要我學”為“我要學”,從而培養學生自主探究的學習方式和問題意識。面對今天的課堂,我甚感沮喪和困惑。

首先,對學生能力估計不足。對於二年級的孩子來説,他們不具備一定的閲讀能力,還需要老師引導着,在老師的幫助下慢慢走入課文,逐步完成與文本的對話。而我未作引導就把整首詩“扔”給學生,學生未深入感悟課文,又讓學生對課文內容提出問題,問題當然是成堆的.。雖説這一偏高的要求(“對課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問”是課標對中年級閲讀教學提出的要求)在二年級開始滲透也未嘗不可,但既是培養質疑問難意識,就應在學生提問的基礎上作指導,然後師生共同對問題作歸併梳理,確定本堂課着重解決的目標,再圍繞目標在教師引導下深入學習。而不是不顧學生實際、課堂教學的時間限制一個勁地鼓勵學生提問,然後又讓學生讀文後討論逐個解決。

如此看來,教學理念從書本從教師的頭腦走到課堂,關鍵在於教學方法的選擇,而這必須基於實際情況:包括學生情況(年齡、知識、能力、興趣等)、教學內容(課文的體裁、語言特點、內容與學生生活的距離等)、教師情況(文化素養、教學技能、教學風格等);理念在課堂上的體現方式不是唯一的,不在形式,更在實質.

?快樂的節日》是北師大版教材國小二年級第四冊中的一篇課文《快樂的節日》。

?快樂的節日》這首歌傳唱了近五十年,從建立新中國的喜悦,唱到社會主義新生活,唱到改革開放的新時代。因為它傳達了時代的脈搏和氣息,又切合兒童樂觀向上的精神面貌,所以,常唱常新。

在第二課時的教學中,我認為以下幾點是做得比較好的:

一、設各種情境,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的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這句話一點不假。有了學習的興趣,課堂教學就成功了一半。在這節課上,我利用多種方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如“快樂鳥”考同學生字詞;表演讀,背誦;讓學生隨着《快樂的節日》歌曲唱歌、做動作;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表達快樂的心情等情景的創設,都收到了很好的效果教學。

二、注重指導學習方法,提高學生自主參與能力。

學習已經不再是單一的學會知識了,而是要學會學習的方法,這就需要老師給予學生學習方法的指導,使學生真正會學,真正成為課堂學習的主人。

在自學自己喜歡的小節時,我出示了“學習小建議”,第一讓學生有明確的學習目標,能夠順利地進行學習活動,第二是讓學生學會自學的方法,是一個學法的指導。在學文時,穿插了説話的訓練和詞語的積累,學生説了很多的好句子:我聽見河水嘩啦啦地流着。小樹向我們招手。小草向我們點頭。星星在眨眼睛。太陽向我們微笑

第9篇

?快樂的節日》選自同名歌曲,整篇詩歌生動活潑,韻律歡快優美,讀起來朗朗上口,充滿了節日歡慶的氣氛。

在這堂課中,我主要是抓住了“快樂”這二個字進行展開,讓學生們想一想,找一找,讀一讀的方式去學習課文。

揭題之後,我請同學回憶了一下自己知道的節日,並説説你最喜歡的節日是哪一個,為什麼最喜歡這個節日呢?學生們知道的節日還是不少的,有兒童節、建軍節、教師節、母親節、元旦、春節、國慶節、聖誕節等,大部分學生都比較喜歡“兒童節”和“春節”,他們説因為在這一天裏能夠盡情地玩,還能收到各種各樣的禮物。在課文一開始我就讓學生説説自已喜歡的節日,目的是想在他們説的過程中,同時回顧自己過節時那種咱快樂的情緒,從而更容易進入課文。

接下來的學習課文我與往常有所不同,平常我都是在自己範讀或是學生自讀的`過程中請他們解決一些問題。但是在今天,我播放了《快樂的節日》這首歌曲,然後請同學們伴着歌曲,一邊看課文,一邊找一找課文裏哪些地方讓你感到快樂了。由於這種方式是一種新的嘗試,學生們表現得比較有興趣,聽得很認真,找得也很多。

”我請他們説一説,為什麼這句話讓你感受到了快樂。有學生説:

“因為我們穿着漂亮的衣服,在草地上,就像是一朵朵盛開的花兒,把草變得很美麗,所以我感到很快樂。

“我覺得我們長得越大,就像花兒就開得越旺盛,到處都會被我們裝扮得更美麗,所以我覺得很快樂。

“我們是祖國的希望,我們現在學好了本領,就是把我們的祖國變得更加美麗,所以我感到很快樂。

”這些回答都溶入了學生們特別的理解,我覺得他們的快樂感受已經不僅僅停留在表面。在講到“我們像小鳥一樣,等身上的羽毛長得豐滿,就勇敢地向着天空飛翔,飛向我們的理想。

”我覺得這句話比較有深意,學生雖然能夠隱隱約約感受到它所包含的意義,但要通過自己的語言表達似乎有點困難。但學生自己通過逐句的理解,從中也感受到了一些內在的東西。比如説,有同學講:

“等身上的羽毛長得豐滿就是説等我們慢慢長大了,就能實現我們的理想了。

“我們現在要好好學習,等我們長大了,就能夠成為科學家了。

“我們現在要努力,不怕困難,長大才成為好人(在這裏我覺得學生説的好人應該是有用的人的意思吧)。

”在對這些句子進行想、找、説了之後,我又請他們讀一讀這些話,有了前面的理解做基礎,學生們的朗讀更有聲有色。

在課堂的最後,我又播放了歌曲《快樂的節日》,學生能夠跟着哼上幾句,伴着歡快的節奏,感受着節日中那份快樂的心情。

第10篇

閲讀是個性化的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代替學生的閲讀實踐。本課教學在設計上我遵循閲讀為本、讀中感悟的教學理念。這首詩語言通俗,情感愉悦,教學中引導學生多讀多感悟,使朗讀訓練與情感薰陶融為一體。

教學設計中後置識字、主動探究的環節,把識字過程放在學習課文後,以自學探究的形式為主,使學生對字詞的學習掌握建立在理解的基礎上,意義識記的含量大大增加,自學探究的難度相應降低,使學生在探究過程中表現得更主動,並更有實際的效果。在指導背誦的教學環節中,設置梯度,引導背誦。

因為本首詩篇幅較長,章節間聯繫不大,學生背誦有較大難度。設置背誦比賽的情境,引導學生從節到章再至篇的背誦,並教給學生背誦的方法,逐步讓學生體驗背誦成功的愉悦,培養背誦的興趣,堅定背誦全問的信心。

教學中設計了表演背誦的環節,目的是引導學生加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和感悟。“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生活是語文教學的源泉,也是語文學習的'課堂,將多姿多彩的生活體驗引入課堂,必將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激活學生的生活積累,喚醒學生的生活體驗,促進學生對語言文字的感悟。

第11篇

師:(出示課題)小朋友們,我們在一年級時已經學過了這一課。細心的小朋友已經發現,跟以前學的課文只是有一些不一樣。今天我們再來認真讀讀它,請注意把生字讀準。(因為要求學的生字不大一樣)

接着,老師檢查了部分易錯字的讀音。放朗讀的錄音,請學生用心聽。

師:讀書貴在有疑。小朋友在讀書的過程中,有沒有什麼疑問?

為什麼説“有了我們,可愛的祖國就更有希望?”“我們身上怎麼會長羽毛?”“花兒怎麼會向我點頭?”“説字後面不是要加冒號和引號嗎?為什麼在第二節中沒有用上?”……

師:(將孩子的問題擇要寫在黑板上)小朋友們都有一個會思考的大腦和一雙善於發現的眼睛。這些疑問提得很有價值。老師告訴你們,這裏有的問題你們通過讀書,自己就能解決,信不信?

生:好!(再一次投入地讀)過了一會兒,紛紛舉手。

生:我能解決標點的問題。這裏只是一個人在説,並沒有與別人對話,所以不用加冒號和引號。

師:是嗎?我説一句:媽媽説:“東東,下雨了,出門別忘了帶傘。”東東沒有回答,這個句子也不要加冒號和引號了嗎?

生:我不同意他的意見。老師以前説過,在直接對話中,要加上冒號和引號,在這裏,只是轉述小鳥它們的話,並沒有對話,所以不用加上引號。

師:思聰思聰,思了就聰!(蔡思聰的臉上滿是喜悦)

生:我知道花兒為什麼會點頭?那是因為有風吹來,花兒在動。

生:我知道“我們身上怎麼會長羽毛?”因為它的前面説到“我們像小鳥一樣”,把我們比作小鳥,小鳥身上有羽毛,那我們的身上也會長羽毛。

師:真了不起!能聯繫課文中的內容尋找問題的答案。這是一種非常好的'讀書方法。同學們,大家再想想,這羽毛是真的嗎?

師:那它又是指什麼呢?也像剛才這位小朋友一樣,聯繫上下文想想?

師啟發:小鳥一生下來,就會飛翔嗎?當它羽翼未豐時,能在高空中翱翔嗎?小朋友怎樣才能實現自己的理想?

生:我知道,這羽毛指的是知識!小朋友學了知識,有本領了,才能實現 自己的理想。

師:是啊,所以我們從小要勤奮學習,練好本領,長大了才能實現自己的理想。對嗎?同學們,你們願意認真學習嗎?那就通過你們的朗讀告訴我吧!

師(將解決的問題擦去)此時,黑板上剩下為什麼説“我們像春天一樣?”

師:小朋友的書聲告訴我,你們是愛學習的孩子,你們也想讓自己的羽毛快快豐滿。剩下這兩個問題,老師還是想讓你們通過自己讀書來解決。能行嗎?

師:這兩個問題藏在課文的哪個小節裏?請大家認真讀讀這兩個小節。(而後指名讀,男女聲賽讀。)

生:我説,因為小朋友戴着鮮豔的紅領巾,穿着美麗的衣裳,像花兒開放。所以把我們比作春天。

生:因為小朋友在花園裏玩,充滿生機,春天也是充滿生機的,所以説我們像春天一樣。

師:説得真好。小朋友們就是春天,請把這美麗的春天帶到老師的身邊來吧!誰能讀出春天的感覺?(指導朗讀)

師:(指名讀第二節)如果你是美麗的花兒,你是可愛的白楊樹,你是飛翔的小鳥,你會怎麼向小朋友們表示祝賀:

生:我會説:“小朋友們,祝你們六一兒童節快樂!”

生:我會説:“小朋友們,祝你們的學習更上一層樓!”

師:它們在祝賀我們天天進步,祝賀我們快快樂樂!它們在歌唱,歌唱美麗的春天,歌唱可愛的小朋友,歌唱偉大的祖國。小朋友們,你們愛自己的祖國嗎?你們能為自己的祖國做些什麼?

生:我要學到很多本領,保衞自己的祖國。讓祖國不再受別國的欺負。

師:光把這些話掛在嘴邊説,就能為祖國效力了?我們更應該怎麼做?

師:祖國有了你們,就有了希望。我好象看到了二十年後,我們班許多的同學已經長大了,成才了,已經在祖國的各個崗位上做出自己的貢獻了。你們就是祖國的希望。這一句,大家懂了嗎?

孩子們這一節課的表現給了我強烈的震撼!他們用他們的語言、他們的行動告訴我,他們的長大不光是外表上的,他們的思維水平已經讓人不可小看了。他們不再只需要扶他們走路的老師了,他們已經能夠拄着“枴杖”(老師的啟發)獨行,獨行帶給他們的是極大的快樂!

許多老師常説,當低年級老師容易,教材內容淺顯,根本無須備課,只要在課前花上幾分鐘看看教參就能搞定。我想,如果持這種思想上課,教出來的可謂是真正的“低年級學生”。教師,尤其是一名語文教師,須站在學生髮展的角度,從大語文的角度,認真地研讀教材,做到“深入”繼而“淺出”,引領學生在文本的世界徜徉,在語文所創設的人文的世界走一個來回,何愁你的學生不會給你意外的回報!

第12篇

按教材編排,《快樂的節日》是第二單元的最後一課,開始設計的時候,我就想讓孩子們先學會這首歌,然後進行課文的學習。這樣做一是考慮孩子們也習慣了按部就班,適當調整順序孩子們也許會感到好奇的,再就是,既然課文是一首詩歌,它不等同於一般的朗讀,背誦之後再進行誦讀的指導才更到位,更有效。基於這樣的考慮,做了這樣的調整。

上課的時候,我播放了《快樂的節日》的教學光盤,課件中只有第一段的歌聲錄音。但是孩子們一下子被吸引住了,有的孩子聽過這首歌,不由自主地哼唱起來,但多數同學不會,從眼神中能看出他們的渴望。想學這首歌嗎?我問了一句。想孩子們迴應的真是出奇地響亮。老師想滿足大家的願望,我們都來學習這首歌,不過,學習歌曲首先要做什麼?記住歌詞又是異口同聲。我又放了一遍錄音,故意調了調胃口,然後對孩子們説:第三節課就是音樂課,我已經和樑老師説好了,他準備就教我們這首歌。耶、耶孩子們都要跳起來了。

我再沒提任何要求,也沒有變換形式檢查,但是,能看得出孩子們讀得何等投入,有的亮開了嗓子,有的搖頭晃腦,有的`閉上了眼睛我知道,這是歌聲在呼喚他們。

天真活潑的孩子們,每天來到學校,學得最多的是語文課,有了一定識字量的他們耐不住新書墨香的誘惑,多數孩子早早就進行了預習。從表面上看,這應該對教學是個促進,可事實上,課堂上再讓他們反覆地讀、拼命地記,難免孩子們感到枯燥乏味,如何讓孩子們樂於讀書,真是我們應該思考的問題。布魯納説過:學習的最好刺激乃是對所學材料的興趣,要想使學生上好課,就得千方百計點燃學生心靈上的興趣火花。做一個語文老師真的不容易,不但要備教材,還要備刺激。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