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識圓柱體教案6篇

來源:巧巧簡歷站 3.1W

教案是老師為了更有力把握知識點提前起草的教學文書,回顧好過往的教學之後,才能將教案制定得更有價值,下面是本站小編為您分享的認識圓柱體教案6篇,感謝您的參閲。

認識圓柱體教案6篇

認識圓柱體教案篇1

活動目標

1、通過操作、比較認識圓柱體的特徵(像柱子一樣,圓圓的,直直的,上下圓面一樣大)。

2、提供多種操作材料,讓幼兒進行實際操作,並用語言表達操作結果,發展幼兒的觀察、比較和判斷能力,加深幼兒對圓柱體的認識。

3、培養幼兒主動參與活動的興趣。

4、樂意參與活動,體驗成功後的樂趣。

5、引發幼兒學習的興趣。

活動準備

易拉罐 一次性杯子 毛線 綵帶 橡皮泥 鉛筆 白紙等

過程活動

(一)、組織教學

1、教師:(出示罐子和杯子)看看它們長的一樣嗎?我要把它們放在地上滾一滾,用手輕輕一推,它們滾動的軌跡怎樣的?

2、幼兒嘗試,發現軌跡。

在你們的椅子下面也放着兩樣和張老師手上形狀相似的物品。請你們拿出來也和老師一樣,放在地上滾一滾,看看你們滾動的軌跡是怎樣的?

3、小結:一個直着往前滾,一個繞着圓圈滾。(並在黑板上畫出兩種軌跡的方向)

(二)、引出概念“圓柱體”,在操作中感知圓柱體的具體特徵。

1、請幼兒找出兩個物體的不同之處:請你們把直着滾的放在左邊的桌子上,把繞着圓圈滾的放在右邊的桌子上。再請你們仔細觀察一下,為什麼這邊的東西都是直着往前滾的?而另一邊卻都是繞着圓圈滾的?它們有什麼不一樣的地方嗎?

2、幼兒結論:杯子的一個圓面大一個圓面小,而罐子的兩個圓面是一樣大的

3、通過測量,引出圓柱體的具體特徵:你們憑什麼説罐子的上下兩個圓面是一樣大的?今天剛好帶來了繩子,我來測量一下。(教師測量)你們真棒,説的一點兒都沒有錯。杯子的圓面一大一小,而罐子的圓面是一樣大的。要不我再到小朋友直着往前滾的地方隨機抽取一個來檢測,看看結果還是不是一樣的。(教師邊演示邊和幼兒一起説)

4、數學裏面,這種象柱子一樣,圓圓的、直直的,上面圓面和下面圓面一樣大的形狀就叫做圓柱體

5、判斷圓柱體與非圓柱體。

1)出示小鼓:這是圓柱體嗎?為什麼?

2)出示圓面一樣大而中間凹進去的實物:這是圓柱體嗎?為什麼?

6、提供材料讓幼兒在眾多的物體中,尋找圓柱體:

1)老師的桌上有很多的材料,我提供了毛線、綵帶、橡皮泥、紙和筆。請你利用自己的方法進行測量並將是圓柱體的物品找出來放在籮筐中。

2)教師每組抽樣檢驗,小結:這是誰測量出來的?你是用什麼材料測量的?測量的結果是什麼?所以,它是圓柱體。

(三)、自制手拉車,並在遊戲中結束活動

教師:圓柱體還可以變成好玩的手拉車呢,看!我用繩子一穿。手拉車就完成了。繩子一拉它就跟着我們走了。哦,出發嘍!

反思

數學,是一門邏輯學很強的學科,但它又無時無刻的在我們的身邊發生:一片樹葉、五個好朋友、馬路邊的廣告牌是方形的、小朋友的鉛筆很多都是圓柱體的……既然它如此貼近我們,我們為何就不能讓孩子主動去發現、去探索其中能自己解答的奧祕呢?因此,我設計了《認識圓柱體》這活動。

幼兒在日常生活中常常接觸到圓柱體,但對圓柱體是一種常見的立體幾何圖形,幼兒的意識是模糊的,並且很難聯繫到社會中去。通過生活中常見的杯子和罐子之間的比較,讓孩子在自由擴展的玩當中尋找其中的特殊性,從而來認識圓柱體的具體特徵。因此,孩子會比較感興趣。我們班孩子由於多種客觀原因,因此,差異性比較大。能力較強的幼兒語言表達能力好,回答問題完整,並且善於觀察。而能力較弱的孩子卻相差比較大。所以,在設計活動時要考慮到這種情況。在活動中我採用了強弱互相搭配的方法,能力強的孩子帶着相對較差的孩子一起活動,引導他們去相互學習。我的這個活動也是培養幼兒的觀察力,使幼兒通過觀察、比較判斷圓柱體的外形特徵,並學會運用各種感官感知多種多樣的圓柱體。最後,孩子們在愉快地“手拉車”遊戲中結束活動。新《綱要》提出:創設寬鬆的環境,讓每一個幼兒都能參與實際探索活動,感受探索的樂趣,感受發現的喜悦。經過各位專家的指點和不斷的試教修改反思。在這個教學活動中我已經幸福的感受到了。

俗話説:當局者迷,旁觀者清。教師帶班時需要全身心地投入工作,很難有跳出來思考的時間。觀摩卻給了我們更客觀、更冷靜地瞭解我們的工作環境,甚至瞭解自己的機會。今天作為一名學習者的我,覺得自己擁有這樣的機會而感到慶幸。慶幸的是有那麼多的名師和同盟姐妹給我指點彌經,望各位多多提寶貴意見。謝謝!

認識圓柱體教案篇2

【活動目標】

1、通過摸、量、滾、比等活動,認識球體、圓柱體,辨別兩者異同。

2、提高觀察、比較、想象、分析、綜合等能力和動手操作的技能。

3、產生探索的興趣,發展創造能力和思維能力。

4、積極參與數學活動,體驗數學活動中的樂趣。

5、引發幼兒學習的興趣。

【活動準備】

1、準備各種圓球。如小皮球、籃球、足球、乒乓球、玻璃球、鉛球、塑料球等。

2、準備圓柱體玩具若干。如積木、積塑、小棍棒、未用過的鉛筆、萬花筒等。

3、關於球體與圓柱體的錄像。

【活動過程】

一、出謎語,請幼兒猜。

胖墩墩,圓溜溜,立不住,站不穩,哪邊挨地都會滾。(圓球)

教師小結:許許多多的圓球,雖然它們的顏色不同,大小不等,玩法也不一樣,但是它們的形狀相同,不管從哪個方向看都是圓的,放在地上總是站不穩,並向周圍滾動的,這就是球體。

二、請幼兒用線、尺、小手分別量一量未用過的鉛筆、小棍棒、萬花筒等,看看兩頭的圓的大小、兩圓之間的距離,並説説發現了什麼。

三、教師小結:測量時,兩頭有兩個一樣大的圓,兩圓間的垂直距離一樣長;滾動時,只能向兩個相反的方向滾動;豎着排列,看起來像柱子,這就是圓柱體。

四、請幼兒每人拿兩個玩具(球體、圓柱體玩具各一個),用同樣的方法在地上滾動,看看它們有什麼不同,能否停下來站穩。

五、引導幼兒試將兩個球體、兩個圓柱體分別重疊,觀察發生的現象。

六、教師小結:球體能向各個方向滾動,圓柱體只能向兩個相反的方向滾動;球體表面沒有平面,不能重疊,圓柱體兩頭有兩個相等的平面,可以重疊。

七、請幼兒想一想,在幼兒園、家裏或其他公共場所,有哪些東西是球體?有哪些東西是圓柱體?分別説一説它們的名稱和作用。

【活動結束】

觀看球體與圓柱體的錄像。

教學反思

幼兒天生具有強烈的好奇心,對周圍事物的探索和求知慾望也特別強,新綱要強調:科學教育應密切聯繫幼兒的實際生活進行,利用身邊的事物和現象作為科學探索的對象。日常生活中,幼兒其實已接觸很多球體玩具,例如皮球、羊角球、乒乓球等,對它們十分感興趣,但對幼兒來説,他們很難完全用幾何角度來理解立體圖形,往往把平面幾何圖形和立體相混淆,因此,我設計了本次活動,讓幼兒通過親身經歷探究,實驗和操作感知球體的特徵,獲取有關球體的科學經驗。激發幼兒探索興趣,培養其關心周圍事物的習慣。

大班幼兒探究慾望強,能較好地運用語言與同伴、成人進行溝通與交流,會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表達自己的認識和情感。因此,為了滿足幼兒認知、能力、情感發展的需要。我確定活動上述目標。

從設計這次活動,到實踐這次活動,讓我對教材的設計有了更透徹的瞭解,在科學領域要學習的東西還有很多,今後我會多去翻翻教材,把教材吃透,多走進優秀教師的課堂,多學習新的教學理念與教學方法,在實踐中不斷反思,在反思中不斷改進。

課後通過反思,我發現有以下幾點不足:

1、在利用準備的材料探索圓與球體的區別時,我的目的是讓幼兒能夠自己想辦法來區別二者,但是,在教學時,我卻疏忽了。直接讓幼兒用滾、看、摸的辦法來區別。因而,對幼兒學習方法的培養造成了空白。如果,在活動中,能放手讓幼兒自己想辦法,這樣既發展了幼兒思維能力又能達到活動目的。

2、在指名讓幼兒説説圓與球體的區別時,我過於急噪,沒有給幼兒充分的發言時間,沒有顧及到一些孩子的活動感受,給幼兒語言的組織及發展的空間太小。

3、為給幼兒創設一種輕鬆的學習環境,我準備了很多的活動材料,但各種材料沒有最大可能的發揮出作用來。比如:在讓幼兒通過摸、看、滾來區別圓與球體的區別時,有一部分幼兒只是做到了看和滾,摸的很少,尤其是我準備了小的乒乓球,用拳頭握以握,很快就能掌握球體的特徵,我沒能及時的提醒幼兒。

4、在讓幼兒説説生活中有哪些球體物品時,目的是讓幼兒感受到數學就在身邊,在生活中,調動幼兒的生活經驗,同時培養幼兒動腦、動口、觀察、比較等能力。這一環節給孩子的時間不夠,過於急噪。

5、我發現部分幼兒參與活動不夠積極,只能跟着老師及小朋友完成一些活動,缺乏創造性。另外,還有一些幼兒操作速度過於慢。

在幼兒經歷了探索、發現→感知、體驗→發展的全過程中,作為教師我深深感悟到:在幼兒的學習活動中我們的角色定位應是組織者、點拔者,我們更應關注幼兒的學習過程和評價,才能促使幼兒獲得一次又一次新的發現,充分地體驗成功的快樂。

認識圓柱體教案篇3

教學目標:

1、在操作中觀察比較,認識球體和圓柱體,知道它們的特徵。

2、培養觀察能力和比較、辨別能力。

教學準備:

(認知準備)事先認識了圓形、長方形

(材料準備)手錶、1圓硬幣若干、鑰匙圈、皮球、木珠、畫有圓形的紙、電池、小鼓、杯子、藥瓶、胡蘿蔔、圖畫紙等

教學過程:

一、認識球體:

1、出示手錶、1圓硬幣、鑰匙圈,讓幼兒觀察找出它們的共同特徵。(圓形)

2、轉轉——將1圓硬幣豎起在桌上快速轉動◆思考:這圓圓的硬幣在轉動時象什麼?(象球)

重點:3、摸摸——硬幣:平平的木珠:鼓鼓的

4、滾滾——將硬幣扔在桌上,發現它不會滾動將木珠、皮球扔在桌上,發現它會滾動

5、説説——小結,歸納:平平的圓是圓形;立體的圓,會滾動的圓,從任何方向看都是圓形的是球體。

6、找找——日常生活中見到、用到的東西哪些是球體?哪些是圓形?

7、添添畫畫——出示畫有圓形的紙,引導幼兒思考,添畫幾筆,看看象什麼?其中幾個圓形變成球體了?

二、認識圓柱體:

1、疊疊——出示1圓硬幣,引導幼兒説出其形狀

將硬幣疊起來,讓幼兒觀察硬幣疊起來後像什麼形狀?(圓柱體)

2、看看——圓柱體是怎麼樣的?讓它躺下,會怎麼樣?(滾動)

u小結:兩端是兩個一樣大小的圓形,中間部分一樣粗,是圓柱體。

3、找找——教師出示全部實物,讓幼兒尋找哪些是圓柱體?

重點:討論:藥瓶和胡蘿蔔是圓柱體嗎?(不是,因為它們兩端不一樣大,中間部分不一樣粗。)

4、説説——日常生活中見到、用到的東西中,哪些是圓柱體?

5、做做——出示長方形的圖畫紙,引導幼兒思考:能把它變成圓柱體嗎?(討論)

幼兒動手操作:引導幼兒注意將它製成兩頭一樣大小,中間一樣粗的圓柱體(望遠鏡)。

三、結束活動。

認識圓柱體教案篇4

【教材分析】

球體和圓柱體是幼兒在生活中能經常接觸到的幾何形體。大班幼兒基本具備區別典型球體和圓柱體的能力,也能夠發現生活中與球體和圓柱體形狀相似的物體,但對球體與圓柱體的異同並沒有清晰的認識。如何使幼兒通過直接體驗與感知發現、瞭解、表達球體與圓柱體的異同是本次活動的重點。教師可引導幼兒從物體滾動方向切人活動,鼓勵幼兒大探索、仔細甄別並有條理地表達。

【活動目標】

1.初步瞭解球體和圓柱體的主要特徵。

2.感知發現球體與圓柱體的不同,能發現生活中與球體和圓柱體形狀相似的物體。

3.樂意與同伴交流,能清楚地講述自己的發現。

【活動準備】

1.玩具每桌 1 筐(乒兵球、皮球、海洋球、玻璃球等球體和瓶子、易拉罐圓柱狀的積木、薯片筒、管子等圓柱體以及不能滾動的物體)。

2.報紙,長方形硬卡紙,不同大小的硬幣,橡皮泥若干

【活動建議】

1.請幼兒觀察桌上的玩具,自由探索、交流,發現可以滾動的物體。

(1)引導幼兒按照能否滾動將玩具進行分類。

要求:把可以滾動的物品放在筐子裏。

(2)鼓勵幼兒相互交流自己的發現並通過演示進行驗證。

(3)引導幼兒將會滾動的物體再按形狀分類。

2.觀察圓柱體和球體,嘗試概括表達球體和圓柱體的主要特徵。

(1)引導幼兒摸一摸,轉一轉,從各個方向觀察圓柱體和球體的異同,嘗試用簡單的語言進行表述。

(2)引導幼兒向不同的方向滾動球體和圓柱體,發現並説出它們的不同之處。

小結:球體不管從哪個方向看都是圓的;摸起來很圓滑;能向任意方向滾動。圓柱體上下兩個面是圓的且一樣大,上下一樣粗:可以液動,但方向單一。

(3)鼓勵幼兒找出周圍環境中的球體和圓柱體,運用其特性進行檢驗。

3.分組操作,嘗試用各種材料製作球體、圓柱體。

(1)幼兒根據興趣自主選擇操作材料,分組進行製作活動。

報紙組:引導幼兒用報紙製作球體或圓柱體,鼓勵幼兒通過測量、比較等方法進行驗證卡紙組:提供大小不同的長方形硬卡紙,引導幼兒製作圓柱體。

硬幣組:提供各種硬幣若干,引導幼兒將其變成圓柱體和球體。例如:把一個硬幣豎起來迅速轉動,看看像什麼把相同大小的硬幣疊放在一起,看看變成了什麼。

橡皮泥組:引導幼兒用橡皮泥做球體和圓柱體,鼓勵幼兒採用觀察、觸摸、液動等多種方法進行驗證。

(2)各組操作後,集體交流、分享請幼兒將製作好的球體和圓柱體滾一滾、試一試,重點引導幼兒交流怎樣利用材料讓球體滾得更流暢,讓圓柱體上下一樣粗。

認識圓柱體教案篇5

一、 活動目的:

1、激發幼兒探索學習興趣,有初步的立體概念。

2、認識圓柱體,感知圓柱體的基本特徵。

二、 活動準備:

1、教具:球一個、圓柱體一個,可拆圓柱一個,圖示一份,判斷圖一份,卡片若干。

2、學具:圓柱體、球體若干,可拆的圓柱體人手一份,圓柱體積塑、旺仔牛奶罐、作業紙、筆、橡皮泥、記錄表等各若干。

三、 活動過程:

1、比一比:較圓柱體與球體,探索圓柱體的特性。

a、直接引入,出示球體、圓柱體引導滾一滾,疊一疊。

“請小朋友將球體和它的朋友放在地上滾一滾,疊一疊,看看它們有什麼不一樣?”

b、結合圖示,引導幼兒説出圓柱體與球的差異。

“你發現它們有什麼不一樣?”(結合幼兒的回答,依次出示圖示)

c、教師小結圓柱體的特性。

“剛才小朋友在玩的過程中,都發現球體和球體不能疊在一起,但它的朋友可疊在一起,可球體能到處滾動,而它的朋友只能側面地來回滾動”。

2、動一動:感知圓柱體的特徵。

a、幼兒動手拆圓柱體,感知圓柱體的特點。

“老師給小朋友準備一個穿衣服的球體朋友,等會兒請小朋友將它的衣服拆開,看看它的上面、下面和側面是什麼形狀,大小一樣嗎?

b、教師小結,引導幼兒認識圓柱體,瞭解圓柱體的基本特徵。

“小朋友都發現了球體的朋友的上面和下面都是圓形,兩個圓一樣大,側面展開是長方形,中間一樣粗,我們就把這種形體叫做圓柱體。

c、結合圖示正確判斷圓柱體。

“我們一起來找找圖上哪些是圓柱體”。

3、玩一玩,通過遊戲鞏固對圓柱體特徵的認識。

a、遊戲《對與錯》,正確判斷圓柱體。(生活中圓柱體圖片)

“老師和小朋友玩個好玩的遊戲——《對與錯》,如果老師取出的圖片是圓柱體,小朋友為它拍拍手,並大聲説出對、對、對,如果老師取出的圖片上物體不是圓柱體,那麼小朋友就可以做手交叉的動作,並大聲説出錯、錯、錯”。

b、遊戲《找一找》,找找活動室裏圓柱體的相似物。

“剛才小朋友都很棒,一下子能判斷出哪些是圓柱體,哪些不是圓柱體,現在請小朋友用眼睛瞄一瞄,看看我們活動室哪些東西也是圓柱體”。(幼兒尋找並表述)“除了這些東西,我們周圍還有哪些東西是圓柱體呢?”

4、做一做,通過製作感受圓柱體的特點。

a、《穿一穿》,選擇合適的卡紙包裝圓柱體。

b、《塗一塗》,為作業紙中的圓柱體塗色。

c、《搭一搭》,壘高不同大小圓柱體積塑,並做記錄。

d、《變一變》,把橡皮泥變成圓柱體,並進行排列。

認識圓柱體教案篇6

活動目標:

1、認識球體和圓柱體,感受它們的基本特徵及不同點。

2、尋找生活中與球體和圓柱體相似的物體,感受數學就在身邊。

活動準備:

?小朋友的書·數學》。教師用皮球一個,大圓形紙片一張,大圓柱體積木一塊。幼兒用圓形紙片、皮球、乒乓球、圓柱體積木、紙棒等人手一份。

活動過程:

1、認識球體。

教師出示皮球和圓形紙片,提問:它們一樣嗎?哪兒不一樣?

教師有意轉動皮球與紙片,引導幼兒觀察發現:紙片從有的方向看是扁的,皮球無論從什麼方向看都是圓的。為每位幼兒提供圓形紙片和乒乓球,讓幼兒自由操作玩弄,感受乒乓球可以向各個方向滾動,圓紙片不可以。

師幼共同小結:乒乓球、皮球、排球等都是球體。不管是從哪邊看都是圓的,不管往什麼方向推都能滾動的物體叫球體。

2、認識圓柱體。

教師出示圓柱體積木,提問:它是球體嗎?為什麼?

引導幼兒觀察發現它不是從任何方向看都是圓的。再請每位幼兒都取一個圓柱體積木進行滾動,發現它只能向一個方向滾動,不是往什麼方向都能滾動,因此得出結論:它不是球體。引導幼兒觀察,並感知了解圓柱體上下兩個面都是圓形,並且是一樣大小的。

師幼共同小結:上下一樣粗、上下兩個面是一樣大的圓形的物體叫圓柱體。教師演示圓柱體橫、豎不同的擺放形式,引導幼兒感受不同擺放狀態下的圓柱體。

3、找一找。

請幼兒找找教室內以及幼兒園的建築,哪兒有球體、哪兒有圓柱體。

幼兒使用《小朋友的書·數學》第17頁"球體和圓柱體",按要求練習,進一步熟悉與鞏固球體和圓柱體的特徵。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