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4篇 《啟蒙科學探索之旅: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

來源:巧巧簡歷站 3.05W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是為了幫助幼兒園中班的孩子更好地學習科學知識而設計的教學方案,通過生動有趣的教學內容和方法,讓孩子們在遊戲中學習,激發他們的求知慾望。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4篇 《啟蒙科學探索之旅: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

第1篇

1、感知物體的彎曲性,瞭解常見物體彎曲的必要性。

2、兩部電話線不一樣的電話機。第一部的電話線是彎彎繞繞的;第二部的電話線是直的。

1、教師出示兩副眼鏡,請兩個幼兒分別戴上然後與教師一起做遊戲。

(1)咦,這個小朋友的眼鏡為什麼一直掉下來?你們知道這是為什麼嗎?

(2)這個小朋友的眼鏡為什麼不掉下來?為什麼?(引導幼兒發現彎腿跟直腿的區別)

教師:哦,原來直直的鏡腿不能勾住耳朵,容易掉下來;真正的眼鏡有彎彎的鏡腿,能勾住耳朵,不容易掉下來。

1、教師出示兩部電話機,拿起第一部電話機聽筒,邊做接電話狀,邊走動幾步,使彎繞的電話線伸長。

2、教師拿起第二部電話機聽筒,邊做接電話狀,邊走動幾步,由於直的電話線不能伸長,把電話機拖過來掉到地下。

提問:你們發現什麼了?為什麼呢?(引導幼兒發現彎彎繞繞的電話線和直直的電話線的區別)

教師:哦,原來彎彎繞繞的電話線可以伸長,所以我們可以走來走去接電話,用起來很方便;直直的.電話線不能伸長,只能在原地接電話,很不方便。

1、出示有山、汽車的圖片,引導幼兒觀察畫面,討論:這輛汽車能上山嗎?為什麼?

2、出示圖片(衣架、躺椅……)提問:它是什麼形狀的?

活動中發現孩子們對科學探索活動很感興趣。但是在假設環節中,如“假如蚊香是直的”,我覺得如果有可操作的模型蚊香,幼兒就體會更深了,現在光憑想象效果不佳。但儘管如此,孩子們還是很積極,都能參與到討論中。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4篇 《啟蒙科學探索之旅: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 第2張

第2篇

喜愛動物是孩子們的天性,尤其是中班幼兒。此活動充滿童趣,容易引起幼兒學習的興趣,且將音樂、遊戲融入教學活動過程中,發展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符合幼兒的年齡特點和學習特點。正如《綱要》中所述:"既符合幼兒的興趣和現有經驗,又有助於形成符合教育目標的新經驗;既貼近幼兒的.生活,又有助於拓展幼兒的經驗。

1、小動物的叫聲可真好聽,讓我們大家一起來學學它們的叫聲吧!

2、你喜歡什麼動物呢?請你學學它的叫聲?幼兒學小動物的叫聲,教師出示圖片。

今天,小朋友學會了動物的叫聲,回家與家人一起分享快樂!

教師沒有泛泛地講解聲音有多少種變化,而是鼓勵幼兒自由地交流一句話來體現他們探究的聲音變化的過程,展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符合幼兒的年齡特點和學習特點,紛紛體驗到了成功的快樂。

第3篇

1.初步學會用語言表達對不同物體的觸覺感受:軟、硬,光滑、粗糙,冷、熱等。

1.教具:大積木塊、海綿、鋸沫板、鏡子、布娃娃等,螞蟻頭飾每名幼兒一個。

2.學具:幼兒人手一個操作小筐(內放木積木、海綿塊、小鋸木板),每位幼兒兩杯水(一杯染紅色裝熱水,一杯無色裝涼水)。

請幼兒自帶一件物品,佈置活動室——不同質地的物品(如玩具汽車、毛絨玩具、鵝卵石等)。

教師、幼兒戴頭飾扮螞蟻,在木地板、海綿墊上爬,讓幼兒用手觸摸、按壓,感知並説出這兩種物體的硬、軟。 (師)原來,我們的手能摸出硬的和軟的東西,我們的手真能幹!當看見一個東西,我們不知道它是硬的還是軟的時,可以用手摸一摸,這是一個好辦法!

二、在觸摸——發現——再觸摸中感知物體特性,並表述出來:

1.請幼兒聽口令從小筐中拿出硬的東西(木積木),使勁捏捏、按按,(師)你捏得動積木嗎?(生答:捏不動)按捏不動的東西是硬的;同樣拿出軟的東西(海綿),摸一摸,捏一捏,還可以擰幾圈,海綿是柔軟的。

2.幼兒摸摸鋸沫板,感受正反兩面(粗糙和平滑)的不同,能説出一面扎手,摸起來不舒服,是粗糙的`而另一面不扎手,很舒服,是光滑的。

3.伸出雙手分別握住熱、冷水杯,並説出哪杯水熱、哪杯水冷。

4、小結:我們的手不僅能摸出硬的、軟的東西,還能摸出冷的、熱的、粗造的、光滑的東西。

(二)選一選: 請幾名幼兒到台前來,任選一件喜歡的物品,告訴大家所拿物品是硬的、軟的、光滑的、粗糙的,還是熱的、冷的……

(三)找一找: 帶領幼兒在活動室裏邊摸邊問,哪些物品是硬的、軟的、冷的、光滑的等,讓幼兒逐一説出感覺。

(四)説一説: 平常還摸過什麼東西,是粗糙的、柔軟的、熱的?

(五)小結: 手能摸出硬的、軟的,冷的、熱的、粗糙的、光滑的東西。但是有些東西不能摸:如電源插座、開水、旋轉的電風扇葉等,要學會保護好自己。

?小螞蟻搬東西》 聽口令把小筐中軟的東西送過來,或把硬的東西送過來。

讓孩子在日常生活中找找、摸摸其他東西,説出自己的感覺或和父母一起玩摸東西的遊戲,讓家長協助以豐富幼兒的詞彙,如濕漉漉、毛絨絨等。

第4篇

1、通過對園區內各種樹木的觀察、探索、發現和了解,使幼兒產生保護樹的慾望,説出為何喜歡它。

1、課前對園區樹木進行觀察,不同樹上都掛有樹牌(樹的名稱、樹齡及生活習性)及編號(以便幼兒記錄)。

1、在觀察瞭解園區不同樹種的情況下,開展自由討論:你看到哪些樹?它是什麼樣子的?叫什麼名字?提問:用幼兒已有的經驗描述不同樹的外形特徵,你喜歡什麼樹,它是什麼樣子?

2、通過老師的提問和討論再次帶幼兒去室外觀察,引導幼兒仔細觀察,從下到上,從樹根到樹冠、樹葉及不同部位的粗細高矮、大小、長短、形狀、顏色等。討論提問:你喜歡哪些樹?為什麼喜歡?你如何對待它?

3、領養小樹或大樹活動,讓細兒把自己的卡片掛到自己喜歡的樹上,與大樹擁抱感知粗細,與小樹牽手,給小樹澆水。

4、觀察記錄:用不同方式記錄所觀察到的樹種(根據樹葉的不同形狀、高矮、粗細、是否開花);記錄小樹家的路線圖。

5、讓幼兒説出樹的種類,老師用圖表示出數量,讓幼兒學習點數。

6、把自己喜歡的樹畫下來,並畫上它的鄰居,組成一幅完整的.圖畫,放在展區展覽。

通過對本土資源的優勢利用,讓幼兒對樹的瞭解更深更廣,不僅培養了幼兒的觀察力、語言表達能力,更培養了幼兒用多種方式表現物體的能力,讓幼兒學會關心、照顧喜歡的樹,還能增強幼兒的責任意識。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