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數學學習8的加減教案2篇 "打造優秀班級的祕訣:精美8的加減教案分享"

來源:巧巧簡歷站 2.85W

這份“大班數學學習8的加減教案”是專門為國小三年級學生打造的教學指南,涵蓋了有趣的練習題和生動實例,可以幫助孩子們更好地掌握8的加減運算技能,為今後的數學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

大班數學學習8的加減教案2篇

第1篇

1.通過觀察和操作等活動,能正確計算得數是8的加法。

2.在生動活潑的情景和遊戲中萌發學習興趣,增強合作意識、主動探索的精神。

3.提高觀察、語言表達、動手和初步運用數學解決問題的能力。

5.瞭解數字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初步理解數字與人們生活的關係。

孫悟空圖片;實物:1朵白色的花,7朵粉紅色的花;一棵樹(蘋果樹上2個黃色的蘋果,6個紅色的蘋果);火車頭頭飾4個;每個幼兒一張寫有加減法算式的火車票,數字卡,"+"卡、"-"卡、"="卡若干。

一、小遊戲,複習8的組成師:我們已經學習了8的組成,現在我們做個小遊戲好嗎?

師:舉起你的小小手,我出"1"。(打一的手勢),你出幾?

幼兒:你出"1",我出"7"。(打五的手勢)合:1和7合起來就是8。

二、創設情景,探求新知1.孫悟空出現,激發幼兒興趣。

師:《西遊記》小朋友都喜歡看,對嗎?那你們最喜歡誰呀?

幼兒:孫悟空、豬八戒¨¨¨師:瞧,誰來了?(出示孫悟空圖片)幼兒:孫悟空。

師:今天孫悟空要和我們小朋友來比一比,看一看誰的本領大。

2.孫悟空變戲法師:我們知道孫悟空會七十二變,你們看,孫悟空拔出一根毫毛,説變,變出了一束花(一朵白色的花,7朵粉紅色的花)請小朋友看一看,老師的手裏有幾朵白色的花?幾朵粉紅色的花?一共有幾朵花?你是用什麼方法算的?請説出算式。

幼兒回答,教師將算式貼到黑板上。我們知道加法有一個交換律,交換加號前後兩個加數的位置,和不變。(教師用手勢交換1朵花和7朵花的位置)請一個幼兒説出算式,再貼出算式。

師:現在我把8朵花送給xxx小朋友1朵,還有幾朵呢?請一個幼兒説出算式,再貼出算式:8-1=7。

師:這次我送7朵給xxx小朋友,還剩幾朵呢?請一個幼兒説出算式,再貼出算式:8-7=1。

師:孫悟空説小朋友太棒了,能列出這麼多不同的算式,我再拔一根毫毛,考考小朋友,他變出一棵蘋果樹(揭開背景圖蘋果樹上2個黃蘋果,6個紅蘋果),教法同上師:後來掉下來2個,樹上還剩幾個呢?請一個幼兒説出算式,再貼出算式8-2=6。

師:如果掉下來6個,還剩幾個呢?請一個幼兒説出算式,再貼出算式8-6=2。

師:孫悟空説我變了兩次戲法都沒難倒小朋友,看來我們小朋友確實很聰明!

三、遊戲"開火車",鞏固練習師:是誰打電話來了?哦,悟空來電話,邀請我們到水簾洞去玩,你們高不高興?我們坐火車去好嗎?

老師發給每個幼兒一張火車票,幼兒算出自己的車廂號碼,上與得數相同的車廂,有秩序地排在戴頭飾小朋友的後面,(算錯的不能上車),在開火車的音樂聲中做開火車的動作出教室。

根據幼兒的年齡特徵,好動是他們的天性。剛開始,他們的注意力很集中,課堂紀律也很好,與老師配合的很默契,可時間長了,有的幼兒注意力就可能分散,還有的幼兒由於遊戲的刺激可能過於興奮以至於課堂秩序有點亂,這時,老師就要進行適時的引導,並用合適的語言吸引幼兒,調節好以幼兒為主、教師為輔的雙邊活動,課堂氣氛活躍,秩序良好,活而不亂,使幼兒在輕鬆愉悦的環境中學習知識並掌握知識,達到預期的教育目標。

大班數學學習8的加減教案2篇

第2篇

4、瞭解數字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初步理解數字與人們生活的關係。

出示實物圖:引導幼兒觀察畫面説説:圖上有什麼?有多少?有什麼不同?啟發幼兒按標記的提示,列出8的第三組加減。(35=8,53=8,8—3=5,8—5=3)並讓幼兒説説算式的意義。

讓幼兒獨立完成後,説説是怎樣做的?教師板書:44=8,8—4=4。

引導幼兒觀察畫面上實物的數量,啟發幼兒根據不同的特徵列出算式。

2、仔細觀察圖片,選擇正確的答案圖打√,在列出加減算式。

請個別幼兒講一講它的操作活動,集體進行評價,教師對幼兒在操作活動中的表現進行簡單的小結。

學習8的加法是大班下學期的內容,大家都知道數學本身具有較強的邏輯性,在教學中容易讓孩子覺得枯燥、乏味,從而影響到孩子學習的自主性和積極性。而《綱要》中明確指出:數學教育的目標是,“能夠從生活和遊戲中感受事物的數量關係並體驗到數學的重要和有趣。”在這一精神的指導下,我構思了本節數學活動,是抽象的概念與具體的實物產生聯繫,不僅將一般的認識遷移到具體的事物上,加強知識的橫向聯繫,擴大認知面,而且對開拓孩子思維,培養思維的準確性及激發學數學的興趣也極為有益。

今天,動物王國要舉行動物運動會,想邀請小朋友們一起參加。你們願意嗎?幼兒們都很喜歡,哇!原來小動物們還給我們準備了一些水果。瞧!這裏有兩籃水果,一籃蘋果,一籃梨,這兩籃水果的`數量合起來是8。一籃蘋果,一籃梨,蘋果有1梨有幾?這裏我採用集體回答或個別回答的方式,隨機追問:你們是怎麼猜到的?引導幼兒複習8的分合,幼兒已經有了8的組成以及7以內加減法的基礎,所以,基本上全部都能回答出來。

本節課並不難,但一定要操作與圖示結合起來,給幼兒以直觀的認識,充分發揮幼兒的主動性,讓新知在有趣的活動中內化,讓幼兒體驗、感悟知識的來源,培養幼兒解決問題的能力,體驗到數學的樂趣,並掌握領會學習的方法。走着走着,它來到了一片草地,讓我們一起看看它看到了什麼?原來小豬正要去參加動物運動會,走着走着,它來到了一片草地,讓我們一起看看它看到了什麼?(依次出示圖片),原來有幾個,又來了幾個,現在一共有幾個?這裏要求幼兒觀察圖片,説出相應的算式,並且説一説算式中各個數字的含義。

運動會馬上就要開始了,小豬來到了籃球館參加投籃比賽,看看它的籃球上有什麼呀?籃筐裏有什麼?你們知道是什麼意思嗎?(先算出每個籃筐中算式的得數,將得數是8的籃筐和小豬的籃球用線連起來)通過多種遊戲引導幼兒看圖列出算式,學會用8的組成和分解計算8的加法,這裏面需要注意的是好多幼兒把圖連的像蜘蛛網一樣的,再三強調的要求不能線亂在一起,一定要注意好線的走向,不然的話自己的都會搞不清楚。

1、如何關提高老師上課提問的有效性,為什麼問題總是要問過好幾遍之後幼兒才能回答。

1、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善於提出問題,引導幼兒由淺入深地思考問題,並逐步加以解決,激發幼兒學習數學的興趣。提問應體現層次性,發展性的原則,並根據幼兒的已有經驗,分層提問,逐漸加深層次,體現有效教學促進幼兒的發展。如在“樹葉分類”的數學活動中,教師先提問:“黃樹葉和綠樹葉想回家,怎麼辦?請你們幫助它們找到自己的家。”在幼兒按顏色分類的基礎上再提出問題:“黃樹葉家中,它們想按形狀住在一起,你能幫他分一分嗎?“幼兒根據問題按樹葉形狀完成了分類後。教師又提問:“你們能按樹葉的大小再把樹葉分一分嗎?”於是幼兒又進行了第三次分類。通過教師層層設疑提問,使幼兒的每次的活動都有不同層次的目標,引發幼兒不斷地嘗試探索,不僅滿足了不同層次幼兒的需求,又使幼兒在原有的基礎上有所進步,體現了學習的主動性。2、從活動入手,發展孩子的注意力。

2、數學來源於生活,與生活密切聯繫,知識水平的提問讓幼兒回憶所學知識,在已有經驗水平上探索發現,如在數學活動“認識時鐘”中,教師出示沒有針的鐘面,問問幼兒:“請你們仔細觀察一下,鐘面上少了什麼?”讓幼兒回憶生活中見到的鐘的主要特徵,促使幼兒回憶、思維,讓孩子把生活中的已有經驗挖掘出來,調動孩子的已有經驗。在此基礎上,孩子能探索發現,提升經驗,進一步瞭解三根針的意義。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