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學二年級上冊教案8篇 "啟發數學興趣,探索二年級數學奧祕——上冊教案"

來源:巧巧簡歷站 1.31W

《數學二年級上冊教案》是為國小二年級學生精心編寫的一本教學輔助材料,旨在幫助學生系統掌握課程知識,提升數學學習能力。該教案內容豐富、佈局合理,配有大量實例和習題,是教師備課和學生自學的必備工具。

數學二年級上冊教案8篇

第1篇

“空間與圖形”是國小數學的重要內容,《數學課程標準》對“空間與圖形”的教學作了比較具體的要求,經歷探究物體與圖形的形狀、大小、位置關係和變換的過程,掌握空間與圖形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並能解決簡單的問題。豐富對現實空間及圖形的認識,建立初步的空間觀念,發展形象思維等。而“角”的認識是蘇教版第四冊第七單元的內容。但對於剛進入一年級的小朋友來説,對“角”的知識比較抽象。雖然生活中對角已積累一些經驗。但對角的幾何圖形還是第一次認識。教學起來比較困難,教學時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經歷活動增加學生對角的感性認識,創設認識和理解數學角的情境。使學生對“角”的認識由生活中的具體感知,逐步過渡到數學中的抽象概括,發展了學生的空間觀念。

<一>學情分析(學習需要的分析)。

1、實際是什麼?(認知起點能力)

學生在認知上已經認識了平面圖形,能夠識記平面圖形中的角及實物中的角。

知道角是如何形成的識記角各部分的名稱,會用不同方法做角,知道角有大小,會比較的大小,學會畫角並能實際理解應用。

<二>學生分析:本班學生基礎性知識掌握較好,學習能力較強,在撐握已有的知識經驗的基礎上,引導學生在實踐活動中探究、發現,會很好地達到教學目標。

<三>教學目標的分析

1、知識與技能目標:結合生活情境認識角,能夠識記和理解角各部分的名稱,會用不同的方法做出角,能識別角有大小,學畫、能識記理解和應用。

2、過程與方法:讓學生經歷“感知—表象—抽象概括”的過程,初步體驗空間與圖形的意義。

培養學生自己學習的精神,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體驗數學與生活的聯繫,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發展數學思考。

<一>教學重點:經歷活動,形成角的正確表象,初步建立的概念。

<二>教學難點:經歷直觀感知抽象出角的幾何圖形,並理解角的大小與邊的長短關係。

<三>突破方法:設法為學生創設情境,喚起學生的探究慾望,讓學生置身於情境中體驗數學學習與生活的聯繫,其次藉助直觀動演示,使抽象為具體降低學習難度,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得到不同的發展。

<四>教與學的分析:根據“課程標準”的要求,結合教材的特點和低年級學生的認知規律,採用啟發式教學模式,運用動手操作法、直觀演示法、互動交流法,引導學生通過探究學習、自主學習等方式,自主建構知識體系。並藉助多媒體手段,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參與性。從而“變教為誘、變誘為思、以誘達思”。

三、教具學具的準備:課件、活動角、剪刀、水彩筆、木棒、紙。

1、設計思想:第一次認識幾何圖形的角,對二年級學生來説是很抽象的,教學時必需通過直觀形象來幫助學生從實物中抽象出角的圖形,先認識實物中的角,指一指、摸一摸等初步感知,然後經態課件演示從實物中抽象出角,

1、板書角,師:你認 識嗎?讀一讀,説説你是怎樣理解的?(或者説生活中你在那裏看到角)

師:是呀!這些角生活中處處可見,而今天我們要研究的角是數學意義的角,數學中的角是怎麼樣的呢?老師想聽聽大家的看法,好嗎?

畫角:看來大家對角的認識有些不同,能畫出你心目中的角嗎?

3 談話引入:大家心目中的角有所不同,下面我們一起來學習數學意義的角具有仕麼樣的特點呢? 1、説生活中的角

為學生學習數學角創設具體情境打開思路,使學生對角的認識由生活中的具體感知逐步過渡到數學中的抽象根據

1課件演示—角的形成過程(從房子剪刀、扇子中抽象出角)

①判斷,深化表象(下面的圖形哪些是角,哪些不是角)。

師:我們已經認識了數學意義中的角,所具有的特點,那麼生活中的角是否都是數學意義中的角。

課件演示(實物圖:五角星、扇子、山羊等) 1、觀察交流、初步理解角的形成過程

5、學生練習、評價 通過從實物中抽象出不同的角的過程讓學生感知角的特點,然後通過看、畫、找等多種感官活動初步建立角的表象,進一步感受數學源於生活,其次藉助於媒體片段,激發學生的興趣,啟發學生思維。

4、議一議 做、比、議、評,體會解決問題策略性的多樣化,這一過程即鞏固對角的認識,又為學習角的大小架起了橋樑。

(三)感知大小—實踐活動、感悟體驗 1、引導觀察,比較大小。

3、在視頻儀上展示,提問:你認為哪個角大?為什麼?

5、師:根據觀察和活動,上面的角到底誰大,它的大小與什麼有關。

4、學生拉活動角、體驗(角的大小與邊叉開的距離有關) 讓孩子經歷實踐活動溝通了學生經驗與知識的聯繫,獲得感性知識並掌握角的本質特徵,體會角的大小與兩邊交叉開的程度有關,從而感受學習的樂趣。

1、師:這節課,每位小朋友都開動腦筋,經歷指、畫、做、摸、想等活動,獲得了許多新知識,老師真為你們感到自豪,説説這節課你有什麼收穫。

師:同學們,角不僅不數學中被應用,而生活也被廣泛應用,古今中外許多建築都利用了角的特性,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來感受它們的奇妙和美麗。

4、“小小設計師”用角或者有角的圖形拼出你喜歡的圖案。

2、帶着音樂,感受角在生活中的價值 感受角在生活中的應用價值及數學的魅力,體驗數學的美,培養學生對數學的情感,使學生熱愛數學的情感油然而生。

1、以生動活潑的課堂組織形式與引導學生自主探索,貫穿與教學活動中,藉助於形象直觀的教學手段、深入淺出的化複雜為簡單,化抽象為具體,降低學生學習的難度,縮短學生的認知過程。使學生進的大小,獲得對數學的理解,成功的快樂。

2、《課標》指出:“數學活動必需建立在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和已有知識經驗的基礎”。為此,教學中利用學生已有的經驗,讓學生在情境中生疑引探,在實踐活動中體驗感悟。在練習中昇華,從中學到了數學的思想、數學的方法,從而產生了數學學,用數學的需要。

3、數學來源於生活,又服務生活,迴歸生活。在感受數學知識與生活的聯繫時,發現數學知識的價值,教學中藉助多媒體手段,創設了一個悠揚動聽的音樂和一幅幅美的圖片和建築物,這樣一個情境,不僅讓學生看到了角的廣泛應用,並感受到了數學的魁力,從而產生熱愛數學的情感。

數學二年級上冊教案8篇

第2篇

1. 學生通過觀察、操作初步認識軸對稱現象,能辨認對稱圖形,並能畫出軸對稱圖形的對稱軸。

2. 學生通過活動,發展自己的空間觀念,培養觀察能力和動手操作能力,學會欣賞數學美。

3. 學生通過在合作中交流、學習、互動,進一步培養合作意識。

教學重難點:能辨認對稱圖形,並畫出對稱軸。

教具準備:面具一個,樹葉、蜻蜓、蜜蜂、葫蘆等圖片。面具、透明膠、彩色紙、剪刀等。

學具準備:剪刀、彩色紙,尺子、長方形、正方形和圓形各一個。

教師出示左右不對稱的面具:今天,老師帶了一個面具來上課,大家看看,漂亮嗎?為什麼?

教師小結:一般來説,一個正常人的眼睛、耳朵等都是兩邊大小一樣,形狀也一樣的。今天,老師還帶來了一些圖片,請大家跟他們打個招呼,好嗎?

教師在黑板上貼出一半,讓學生猜出是什麼後再貼出另一半。

你怎麼知道他們的左邊和右邊是完全一樣的?(看出來的)

你們真能幹,是看出來的。對呀,觀察是學習的一種好方法。

教師小結並揭題:這幾個圖片,都是從中間開始,左右兩邊的形狀、大小完全相同的,科學家也給它們起了個名字,叫做對稱圖形。

教師出示一棵聖誕樹。問:這棵聖誕樹是一個對稱圖形嗎?你能用剪刀剪出一棵象這樣對稱的聖誕樹嗎?

生動手剪,教師巡視,選出對稱與不對稱的各一些展示在黑板上。

師:你認為哪些圖形是對稱的,哪些不是對稱的?請説説你是怎麼剪的`?

説説你想剪什麼?用剛才的方法3分鐘內剪出一個簡單的對稱圖形,並同桌互相介紹展示。

請觀察一下,在這些對稱的圖形中你發現了什麼?(一條印、一條線或摺痕)

據學生回答,沿一個圖形的摺痕畫出對稱軸。指出:這條摺痕在數學上我們就叫它對稱軸。板書並齊讀:對稱軸。

對稱軸把對稱圖形分成了完全相等的兩部分。剛才誰觀察到老師是怎樣畫對稱軸的?

老師也帶來了一些對稱的物體的圖片,現在我們一起來欣賞欣賞一下吧!(課件演示)

課件出示一個長方形,問:它是對稱圖形嗎?猜一猜,它有幾條對稱軸?

你能動手畫出長方形、正方形和圓的對稱軸嗎?在紙上畫。

小結:通過剛才的折和畫,我們知道有些圖形只有1條對稱軸,有的有很多條,我們一定要細心觀察才可以找出來啊!

1. 米老鼠遇到了難題了,你願意幫助它嗎?課件演示:你能一眼就看出他們中哪些是對稱圖形嗎?

2.同學們,你們知道嗎?我們學過的一些數字、漢字和英文字母也有很多是對稱圖形呢!就讓我們把它們找出來吧!(課件演示)

師:看到這些美麗的圖形,你想不想再動手剪一剪?來吧,發揮你的想象,加上你靈巧的雙手,剪出一個更美麗的對稱圖形來吧,並且畫上對稱軸後在黑板上展示。(播放音樂)

4. 今天我們認識了對稱圖形,你有什麼話想跟它們説嗎?

5. 這些對稱圖形的確很美,老師送給大家一個美字。(板貼一個對稱的美)

第3篇

1.用自己喜歡的方法統計數據,使學生體驗隨機出現的數據收集和整理的過程。

2.初步認識條形統計圖和統計表(1格代表2個單位),會根據統計圖表中的數據,提出回答簡單的問題。

3.通過對學生身邊有興趣的事例調查活動,激發學生學習統計的興趣,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和實踐能力。

教學重點:體驗數據的收集整理、描述、分析的過程,根據統計圖表提出和回答問題。

教學難點:初步認識條形統計圖的'每格代表2個單位。 教學準備:統計表,方格紙,

同學們,在一年級,我們已經學習統計的一些知識,今天農老師來考考你們,看誰記得最好?

2.農老師也喜歡看動畫片,今天給你們帶來幾位你們喜歡的朋友,一起來看看都有誰?(出示)你們喜歡它們嗎?現在農老師非常想了解,在這四個動畫人物裏面,咱們班喜歡哪個動畫人物最多?喜歡哪個動畫人物最少?你們想不想知道?

師:那我們就來統計一下,咱們班喜歡這幾個動畫人物的情況。(板書課題)

在一年級,我們已經學習了統計的一些知識,知道了收集、記錄數據的一些方法。誰能説説都有些什麼方法呢?(可以用畫圓形、正方形、打勾,或是用畫“正”字的方法統計……)

現在我們要統計全班同學喜歡動畫人物的情況,選用哪種方法最快,哪種方法最好?老師給同學們提供一種方法,統計到哪個動畫人物,你喜歡你就站起來,坐着的同學數數一共有多少?一定要細心,不要多數、漏數。(全班討論)

師:剛才記錄喜歡畫人物情況的程就叫“統計”(板書課題)我們把統計的數據填到表格中,這張表格就叫統計表,從這張表中我們可以知道喜歡各種動畫人物的人數,如果想一眼看出喜歡哪個動畫人物的人數多,喜歡哪個動畫人物的人數少,還可以整理成什麼?

2.引導學生通過生成的數據,讓學生動手畫統計圖。

①請同學們先觀察手上的表格,想一想,每格代表幾?先標上數據。

3.小結:當統計的數據較大時,我們可以用1格表示2個單位。

③假如下次我們班要放動畫片,我們應該選擇放什麼動畫片?

第4篇

1.結合實際問題,體會測量時選擇合適的長度單位的重要性,進而體會引入較大單位的必要性。

2.認識長度單位米,認識表示長度單位的符號m。初步建立1米的實際長度表象。

4.通過實際測量活動,培養學生動手實踐的能力以及激發學習興趣。

1.測量鉛筆的長度需要什麼工具?測量數據用什麼作單位?

(學生邊演示,教師邊強調測量時需要注意:把尺的刻度0對準鉛筆的左端。)

?設計意圖:通過測量鉛筆的長度,既複習了尺子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項,又為接下來的測量黑板的長度打下基礎。】

(1)找一生和教師同時測量黑板的長度。看誰先測量出黑板的長度?(學生測量黑板下沿長度,老師測量上沿長度。)

(2)課件出示主題圖,你們認為這樣的測量比賽公平嗎?為什麼?(老師的尺子長,方便測量。)

?設計意圖:通過測量活動讓學生直觀感受到用釐米量較長物體的不便利,從而產生困惑,積極主動認識米。】

2.量較短物體的長度,用釐米尺就行了,但量較長的物體長度,用老師手中的尺子測量方便了,像這樣的尺子叫米尺,它的長度正好是1米。點明課題:認識米。(板書:認識米)

2.教師為每四人小組準備一根1米長的繩子,讓學生拉直感受1米有多長。

(4)雙手側平舉是否大約是1米?(注意學生身高的差異)

通常情況下,我們不可能隨身攜帶尺子,當我們要測量一些物體長度時,可以用身體的尺子去估一估。

4.説一説生活中哪些東西的長度大約是1米?(生舉例説明)

?設計意圖:通過觀察、比劃、測量、估計深化對米的認識,逐步形成1米的實際表象。】

6.量比較長的'物體,通常用米作單位。米可以用m表示。(板書:米 m)

(1)活動要求:兩名同學拉直小組內1米長的繩子,其他人合作,用釐米尺測量繩長。

(2)經過測量發現:1米有5個20釐米,即:20+20+20+20+20=100(釐米)

5.課件演示測量過程。還可以直接出示米尺放大圖,10釐米10釐米的數,得出結論。

6.引導學生歸納米和釐米的進率:1米=100釐米。(板書:1米= 100釐米)

?設計意圖:通過對1米等於多少釐米的猜想,調動學生探求新知的積極性,讓他們經歷猜想、驗證、得出結論這一研究問題的過程,學會有條理的思考,從而進一步深化1米的實際表象。】

(二)量一量,填一填。(教材第8頁練習一的第3題)

本題需要先量出實物的實際長度,再推算大約多少個這樣的實物長1米。推算較難,只要能大概估算出結果即可。

這節課我們又認識了新的長度單位米,張開雙臂比劃一下,1米有多長。還知道了米和釐米之間的進率,其實我們的生活中有很多長度大約是1米的物品,課後同學們可以找一找,量一量。

第5篇

1. 通過回答與“可愛的小青蛙”有關的三個問題,掌握已學過的口訣,進一步熟悉3的乘法口訣。

池塘裏有一羣可愛的小蝌蚪,大腦袋,黑灰色的身子,甩着長長的尾巴快活地游來游去。

小蝌蚪想快快長大,它們每天都學習文化知識,希望早點找到媽媽,回到媽媽的'身邊……

一羣小蝌蚪離開媽媽太久了,心裏非常想念自己的媽媽,它們在池塘裏四處尋找,可是忘記了媽媽的模樣,怎麼也找不到。請小朋友幫忙把小蝌蚪送回媽媽的身邊,好嗎?

你們真了不起,做了一件非常有意義的事。青蛙媽媽帶着小蝌蚪在岸邊向我們招手,表示謝意呢!

(1) 談話:請觀察教材中的圖,兩隻青蛙要過河,他們要比一比誰先到達對岸。同桌之間各代表一隻青蛙比一比。

(同桌之間互相比賽,優勝者得到一個學習小五星,彙報結果,説出用的是哪一句口訣。)

(2)請學生獨立列式計算,允許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算法。

進行環保教育:青蛙是捕捉害蟲的能手,是人類的好朋友,我們要保護它。

這節課我們進行了關於2、3、5的乘法口訣的練習,你有哪些收穫?

本節課是2、3、5乘法口訣的鞏固課,教材通過與小青蛙有關的三個問題進行已學過的乘法口訣的鞏固練習,大部分學生都能熟背下來口訣,並運用到式子中,課堂氣氛活躍,順利完成教學任務。

第6篇

1.複習20以內數與式的大小比較,探索題包的內在規律。

2.複習20以內數的加減法,培養學生對知識的綜合應用。

我們呀仔細看一下,他身上是不是有斷斷續續的數字呀,我們一起幫他補充完整,並且把數射線也補充完整。

你們真棒!填的很快。哪大家一起吧相鄰數填好,這些我們都是學過的對吧,看小朋友誰最厲害,填的又快又準確。

師:觀察好下面的兩組圖片的順序,請你們動腦來整理一下順序。書本61頁

師:我們用前面學過的知識,一起來連加、連減、加減混合計算吧。

小師:朋友們,你們能用3、7、8、11、15中中的'三個合適的數組成4個算式嗎?

小朋友複習了計算,我們一起來比較數的大小小,利用計算的基礎去比較。

練習了這麼多,我們來調節一下,一起來數一數,填圖形的數目。

第7篇

1、認識加、減混合運算式題,掌握加、減混合運算式題的運算順序,能正確計算加、減混合式題。

3、培養學生觀察、比較和抽象概括能力,以及應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4、培養學生認真做題,計算正確、書寫整潔的良好習慣。

5、在學習活動中,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體會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

播放醜小鴨動畫片斷,你看過這個故事嗎?醜小鴨講的是它在小時候因為長的醜處處被人欺負,後來經過自己頑強的努力終於變成了美麗的白天鵝,那你知道美麗的白天鵝生活在哪裏嗎?今天我們請來了白天鵝為大家做嚮導帶大家去做客吧。

1、教學天鵝例題1。看:湖裏有幾隻天鵝?演示:又飛來3只。現在呢?誰能説出完整圖意。

[演示:又飛走2只。説出正確圖意,然後老師演示完整圖意。湖裏有4只,飛來3只,又飛來2只,現在有幾隻天鵝?誰能把圖意完整的説一遍?你知道怎樣列式嗎?求先飛來3只,怎麼辦?]

一共有幾隻天鵝?怎樣列式?(4+3)又飛走2只又該怎麼辦?

師:這個算式們以前學的連加、連減有哪些不同呢?這個算式裏有加法也有減法,是加和減混合在一起,我們把它叫做加減混合式題(板書:加減混合)

這樣的算式讀做:4加3再減2。(學生齊讀算式一遍。)

你怎麼知道先算4+3接着什麼?用哪個數減去2?誰能説説4+3—2的意義?演示課件,鼓勵學生把這道題計算過程説一説。

[這道題是加在前面,減在後面,就先算4加3得7,然後再算7減2得5。]

演示:先有4只飛走2只,又飛來3只。學生在小組裏互相説出圖意,獨立列式後集體訂正。

[師:這道算式也是有加法,有減法,也是加減混合式題,要先算什麼?後算什麼?學生在書的方框裏填數,指定學生説計算過程。]

3、小結:同學們真聰明,看看我們學習的和前面學過的連加連減相比有什麼不同的嗎?

剛才計算兩題都是加減混合式題,第l題是加法在前還是減法在前?先算什麼?第2題是加法在前還是減法在前面?先算什麼?

[概括:計算加減混合式題,加法在前面就先算加法,如果是減法在前面就先算減法。像這樣的'算式叫加減混合。]

[引導學生仔細看圖,説題意,邊講邊填,集體訂正。學生説計算過程。]

我首先用醜小鴨的故事,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導入新課,然後演示天鵝飛來又飛走或飛走又飛來的過程,讓學生形象的感知加減混合算式的具體含義,從而掌握了加減混合的計算順序和方法。符合學生的年齡特點和認知特點。

第8篇

教學內容:認識長度單位米和釐米、會用米、釐米量,認識線段 量、畫線段。

知識點:1、使學生初步經歷長度單位形成的過程,體會統一長度單位的必要性,知道長度單位的作用。

2、在活動中,使學生認識長度單位釐米和米,初步建立1釐米、1米的長度觀念,知道1米=100釐米。

3、使學生初步學會用刻度尺量物體的長度(限整釐米)

4、使學生初步認識線段,學習用刻度尺量和畫線段的長度(限整釐米)。

能力點:1、在建立長度觀念的基礎上,培養學生估量物體長度的意識,培養學生的估測能力。

5、培養學生的觀察比較能力、操作能力和合作意識。

德育點:1、使學生在學習活動中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合作意識,樹立自信心。

教學重點:1、在活動中,使學生認識長度單位釐米和米,初步建立1釐米、1米的長度觀念,知道1米=100釐米。

教學難點:1、用刻度尺量物體的長度,學習用刻度尺量和畫線段的長度(限整釐米)。

1、使學生經歷長度單位形成的過程,認識統一長度單位的必要性。

2、通過活動,使學生認識長度單位釐米,初步建立1釐米的長度觀念,初步學會用刻度尺量整釐米物體的長度。

教學重點:通過活動,使學生認識長度單位釐米,初步學會用刻度尺量整釐米物體的長度。

教學難點:初步建立1釐米的長度觀念,培養學生的估測意識和能力。

教具準備:各種尺子、硬幣、回形針、稜長1釐米的正方體等。

師:媽媽需要買一截鬆緊帶,需要多長呢?老師量過了,和你們桌上的小棒一樣長,請每個小組選擇一種實物量一量。

問:奇怪了,同樣長的鬆緊帶,可你們量出的結果怎麼不一樣呢?

師:如果我們要得到一個統一的結果,最好用什麼工具量呢?

a、數,按順序讀一讀。問:最左端是幾?尺子上的零表示什麼?叫零刻度。

c、字母“cm”,表示釐米,釐米是一種常用的長度單位。

一釐米有多長?(尺子上0刻度到1刻度之間的長度是1釐米)

找出自己尺子上的1釐米。還有哪段是1釐米?你發現了什麼?(每一大格都是1釐米)

找一找,比一比在我們身邊還有哪些物體的長度大約是1釐米。

用手比劃一下1釐米是多長。閉上眼睛想一想1釐米有多長。

師:我們知道1釐米有多長,那2釐米、3釐米……又是多長?

問:2個1釐米是幾釐米?4釐米裏有幾個1釐米?你能在尺子上指出6釐米的一段嗎?

4、老師想量手腕一圈的長度,用直尺量不方便,你有好的方法嗎?(介紹各種尺子)

課外蒐集資料:你還知道哪些長度單位?在古代,沒有尺子時,人們用什麼進行測量?(手腳)回家量一拃、一步的長度。

1、使學生在活動中,認識長度單位米,初步建立1米的長度觀念。

2、會用米尺量較長物體的長度,能根據實際情況選擇不同單位的工具進行測量。

3、根據1釐米和1米的實際長度,讓學生了解釐米和米之間的進率,知道1米=100釐米。

能力點:培養學生觀察比較、動手操作的能力。

教學重點:使學生在活動中,認識長度單位米,初步建立1米的長度觀念。

教學難點:根據1釐米和1米的實際長度,讓學生了解釐米和米之間的進率,知道1米=100釐米。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