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心的讀後感優質8篇

來源:巧巧簡歷站 7.4K

通過讀後感的寫作可以將我們的感悟及時記錄,寫讀後感的時候要表達出自己的真情實感,不能誇誇而談,本站小編今天就為您帶來了中國心的讀後感優質8篇,相信一定會對你有所幫助。

中國心的讀後感優質8篇

中國心的讀後感篇1

今天想要分享的也是我剛讀完的去年沒完成的一本《半小時漫畫中國史》,讀這本書主要是自己也是一個喜歡漫畫的人,好奇心趨勢下居然讀完了,裏面圖文搭配十分有趣,加上多瞭解歷史對我們自身人生有很多的指導意義;讓我們知道哪些做法是對的,哪些做法是錯的,因為歷史上已有人做了,可以借鑑參考;俗話説:讀史可以使人明智鑑以往可以知未來就是這個道理!

那麼我從這本書裏面學習了哪些知識呢?主要有以下幾點吧:

一、六國覆滅的順序是:

(韓,趙,魏,楚,燕,齊,秦)諧音就是:“喊趙薇出演齊秦”這樣是不是特別好記了,那麼大家可能會有疑問為什麼是這個順序,請大家看下面這幅圖就明白了:

最靠近秦的3個國家率先滅亡,這也和秦國的"遠交近攻”政策有關(這個戰略到了二戰時期希特勒都在用);這個是范雎提出來的,就是結交遠處的做盟友消滅臨近的國家;還有一個人叫蘇秦為了對付秦國提出了“合縱”,意思是聯合南北方向的5個小國家一同對付秦國,但是秦國很快就看出了“合縱”的弱點,就是幾個國家各自心懷鬼胎,於是秦國的張儀提出了“連橫”的政策,連橫就是聯合東西方向的國家結成盟友,最後通過給點好處比如土地最後各個擊破;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張儀騙楚國的國軍楚懷王,説給他600裏地要他和齊國斷交,最後反悔説當時説的是6裏地,這一騙把楚懷王氣得不輕,最後楚懷王經過“一騙”;“一打”;“一關”最後死在了秦國。具體過程下面會講到。那麼其他國家是怎麼滅的呢,首先是滅了韓國,因為它最弱,其次是趙國,“紙上談兵”就是説的趙國的將領“趙括”再就是魏國,秦國決了魏國的堤,大水直接灌到首都大梁然後就滅了。還有就是楚國,後面是燕國派荊軻去行刺秦王失敗被滅,最後是齊國。

二、端午節的由來

大家都知道端午節是由於屈原投江;那麼為什麼叫“端午”呢,因為投江這天是五月初五,古代人稱為“初始”為端,所以又叫端五;那麼大家都知道屈原是愛國詩人,不忍亡國而投江,楚國是怎麼被滅的。大概經歷了這幾段過程,楚懷王下面有個大臣叫靳尚,被張儀買通了,所以常常騙楚王要親近秦國,而屈原就是他的死對頭,楚懷王被騙給600裏地與齊國斷交也是這個奸臣大部分的原因;其次是被白起攻打;最後是在楚懷王不爭氣的小兒子子蘭慫恿下去秦國赴約被關2年病逝在秦國,新的楚王(楚襄王)即位後,子蘭當了宰相因害得懷王被囚被屈原罵,屈原因此也被流放;最後白起攻破楚國,屈原投江自盡,也才有了現在的端午節和國家的3天長假了。

三、秦國曆史上才存在15年

是的,你沒想到的是這個看起來很厲害的朝代才生存這麼短時間(公元前221年-公元前206年)秦國滅亡原因不在於秦始皇,而是因為他的兒子——胡亥,秦始皇有兩個接班人,一個是扶蘇,另外一個就是胡亥,扶蘇有個大將軍蒙恬,而胡亥有個大奸臣叫趙高;始皇帝在的時候為了鍛鍊扶蘇派他和蒙恬去北方修長城抵制匈奴去了,然而始皇帝去世,胡亥和趙高就偽造了遺囑,逼得扶蘇和蒙恬自殺,胡亥就這麼當上了皇帝,又叫秦二世,還有趙高當了宰相,秦國在這兩人的手裏能長久嗎?歷史給出了答案;奸臣趙高為了除掉反對自己的大臣,沒事就拉一條鹿來,讓大臣辨認這是什麼,回答是鹿的通通殺掉,説明明是馬,“指鹿為馬”的成語也是由此而來。

四、象棋中的楚河漢界指的是河南滎陽鴻溝

大家都知道秦二世暴政引發了當地的陳勝,吳廣起義,而其中就出現了各地的反動力量,其中就是我們熟知的劉邦和項羽,但是起義後需要一個名義上的國君代表人啊,於是項羽找到了楚國國君的孫子,以他為名義牽出一支隊伍,後來劉邦也加入了楚國國君門下,於是新的楚王命令,項羽和劉邦誰先去咸陽滅了秦國誰就當關中王,但是另外一邊新成立的反動力量趙國也是在被秦國攻打,於是楚王派項羽先去救趙王,但是等救完趙國劉邦就把秦國滅了,項羽很生氣慢了一步,於是找劉邦算賬,劉邦知道此時正面打不過項羽,於是讓出了咸陽,但項羽此時説:既然來了就吃個飯再走,於是就出現了歷史上有名的“鴻門宴”;大家知道由於此次宴會項羽放過了劉邦,後面再也沒有機會殺掉他了,後來劉邦在張良的建議下逃離宴會;定居在了漢中,經過一段時間養精蓄鋭破除了項羽的封鎖,一躍衝出關中直搗項羽的老巢彭城,項羽此時還在山東鎮壓一聽老家被劉邦打了,趕緊回來,但是一到家就被劉邦打了出來,最後退到了河南滎(xing三聲)陽,然後互相對峙着,所以才出現了象棋中的界限。

好了這本書通篇也就差不多的大概內容也差不多了,講述了從春秋戰國到西漢的故事,裏面還有好多細節還沒有講完,大家可以去看這本書,我自己也從中吸取了不少知識,好多歷史課本上沒有的內容也都包含了,自己看了之後歷史脈絡重新梳理了一遍;看來還是要多讀書,利用碎片化的時間為自己充電才是當下我們應當做的。

中國心的讀後感篇2

我讀的是《中國古代寓言故事》,裏面有《莊裏丈人》、《門前有狗》、《宋清賣藥》、《五十步笑百步》、等,生動有趣的故事,飽含着深刻的哲學。

?五十步笑百步》講的是有一次,梁惠王向孟子請教國家大事。梁惠王對孟子説:“我很愛自己的`國家,鄰國不愛自己的國家。鄰國人沒減少,我們也沒增多。這是什麼原因呢?”孟子説:“大王喜歡打仗,我就用打仗作比方!兩方對壘,兵刃相見時。一方掉頭就跑,跑了五十步的人,就向跑了一百步的人嘲笑。大王您認為對嗎?當然不對了,孟子説:“大王知道這個道理。就不希望你的人比鄰國多了。

?莊裏丈人》講的是從前有個老人,有兩個兒子。長子叫盜,次子叫歐。一天盜出去辦事,還有一件事忘説了。就喊:“盜!盜!可沒想到被衙吏聽見了。就把盜抓起來了,他又叫歐!歐!衙吏以為要打盜。於是,就把盜打得半死。

讀完《中國古代寓言故事》我懂得了人要了解自己,對自己有一個正確估計。名字雖然是物外之物,但也要小心謹慎。

中國心的讀後感篇3

在即將上八年級的暑假中,我與埃斯加·斯諾一起走過這條雄偉的紅色之路。

1936年是中國國內局勢大轉變的關鍵性的一年。作者埃斯加·斯諾帶了當時無法理解的關於革命與戰爭的無數問題,六月間由北平出發,經過西安,冒着生命危險,進入紅色區域,成為了第一個進行採訪的西方新聞記者。

?紅星照耀中國》是美國著名記者埃斯加·斯諾的不朽名著,被譽為“研究中國革命的經典百科全書”。作品真實地記錄了作者自1936年6月至10日在中國西北革命根據地(以延安為中心的陝甘寧邊)進行實地採訪的所見所聞,向全世界真實報道了紅色中國和中國工農紅軍以及許多紅軍領袖、紅軍將領的情況。

在《紅星照耀中國》中,作者善於表現人物的外貌、心理、個性,大量採用白描、細節描寫、對話、特寫等表現手法,將人物活靈活現地展現在讀者面前。斯諾在書中用細膩的筆觸寫到了多位紅軍將領:氣度恢宏、學識淵博的毛澤東,温文爾雅、談吐不凡的周恩來,健壯如虎、疾惡如仇的賀龍,德高望重、老當益壯的徐特立,信仰堅定、熱情真誠的徐海東……這些傳奇式的人物個性鮮明,頗具特色。

?紅星照耀中國》讓我們彷彿回到了那激情燃燒、烽火連天的崢嶸歲月,深深地感受着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進行革命的偉大光輝歷程,深刻感悟革命先輩的堅定信念和感受到偉大的英雄壯舉,從而擦亮心中的信念之燈,點燃心中的紅色激情,並將自己融入民族振興的偉大事業中,讓紅色精神在不斷地傳承中獲得永生。

如今,在共產黨的帶領下,中國一步步走向富強,共產黨就似一顆紅星,永遠照耀着中華大地!紅軍長征精神永存在

中國心的讀後感篇4

看完《感動中國》頒獎典禮後,我心情久久不能平靜。夜晚我走在小徑上,又想起了那些人,抬頭仰望星空,那夜空中竟有許多璀璨的明星。他們一聲不響的出現在夜空,默 默無聞的照亮夜空,呵這不正是那些人嗎?

啊!那是朱光亞星!他並不耀眼。但他是朱光亞的精神與他的信念為代表的一顆星星。那微弱的亮光彰顯着他默默無聞、不取小利謀大利、不貪小功建大功的愛國精神。

那一顆最亮最火紅!他彷彿是從阿里木烤羊肉串的炭火中蹦出來飛到天上去的。一根只賺三毛錢,但他靠着這種行善好施、樂於助人的精神,積小善而成大德。他不富有,生活簡樸,但他自己明白:稻香、麥香…… 德更香。人無德不立,國無德不強。如果人人都獻出一份愛,那世界將會變得多麼美好、和諧呀!

那一顆應該是最美媽媽的愛心吧!十樓落下無法遲疑。用真愛挽救生命。她折射出人性的光輝。想到最美媽媽的一託,我彷彿變成了那個孩子。高空落下,無助、哭泣、和恐懼。突然有一雙慈愛的收托住了我,讓我沉浸在母愛的海洋中…… 自己卻倒地不起,我茫然的看着周圍的一切不知發生了什麼事。她詮釋着:內心温暖所以富足,真愛無價……

“ 平民英雄”“ 身邊好人”……其善心壯舉,彰顯了中華民族的道德追求,昭示了當今社會的主流價值,激勵着廣大人們見賢思齊,擇善而從。

看着,想着,我陶醉了,耳邊又響起了千百萬種聲音交織成的旋律:感動中國,感動你我,這世界有愛才永恆……。

中國心的讀後感篇5

今天下午,我讀了《感動中國》這一本書,真的是受益匪淺。它主要講述了一些平凡人親身經歷的,許許多多打動人心的故事。這讓我聯想到我們這個社會處處充滿了愛。回過頭來細細看看我自己,突然發現,其實,我也是一位孝敬長輩,懂得感恩的小孩。

我婆婆今年快六十歲了,由於她年輕時受苦太多,頸椎炎、肩周炎長年疼痛,特別是到了陰天和下雨天,就會疼痛難忍。每當我看到婆婆痛苦的樣子,心裏就非常難受。於是,每次我做完作業,就主動幫婆婆捏頸椎,敲肩,捶背。可每次婆婆都怕我太累,總是心疼地説:“差不多了!差不多了!我的好涵涵!”雖然我的手好酸好酸,而我總是強忍着説:“不要緊,婆婆,不要緊,我力氣大着呢!瞧我的肌肉,結實着呢!”説完,我握緊了小拳頭,伸到婆婆面前讓她看我的“肌肉”。婆婆“噗嗤”一聲笑了:“小東西,麻花稈稈!”我們都笑了,誰叫我這麼苗條呢!捏累後我又換了一招,我的招術多着呢,這一次用的是我自創的“小碎拳”,小拳頭像雨點一樣落下來,看婆婆輕鬆舒服的樣子,我的心裏甜蜜蜜的。

“感恩的心,感謝有你,伴我一生……”每次聽到這首歌,我都非常感動,都會情不自禁地跟着唱起來。真希望我們每一個人都能擁有一顆感恩的心,這樣,我們的社會就會變得更加和諧美好。

中國心的讀後感篇6

星期天,我讀了《中國寓言故事》這本書,裏面的寓言故事可多了:《掩耳盜鈴》、《南轅北轍》、《拔苗助長》……其中我印象最深的要算《守株待兔》了。

從前,有一個宋國的農夫,以種田為生。有一天,那個農夫正在田裏幹活的時候,忽然看見一隻兔子飛快的地奔跑過來。那兔子慌不擇路哦,竟然“砰”的一聲撞在樹上,折斷了脖子,當場死了。農夫心裏美極了。他撿起那隻又肥又大的兔子回家了,和家人飽餐了一頓美味的兔肉。農夫心裏想:“要是我每天都能撿到一隻兔子的話,那我就不用那麼辛苦的種地了。”於是他就天天坐在樹旁等着撿撞死的兔子。日子一天天過去了,日子一天天的過去了,他一隻兔子也沒有撿到。因為他很久沒有種田了,地裏已經長滿了雜草。

讀了這則寓言故事,我覺得我們小朋友可不能像這農夫一樣。天上掉餡餅的事是不可能的,我們不管做什麼事都要踏踏實實,認認真真,不能抱着僥倖心理。

中國心的讀後感篇7

當下中國,經濟飛速發展,城鎮化進程日益加快。借這篇報告的寫作之機,我想就寒假返鄉的所見所聞和《鄉土中國》的閲讀理解,對這個問題談談自己的看法。

“差序格局”是費孝通先生針對中國鄉土社會結構與西方社會提出的新概念。中國的鄉土社會的鄉土性、不流動性和地方性,造就了由私人社會關係遠近決定社會範圍的獨特社會結構,進而衍生出了因時因地富於伸縮的社會範圍。

然而,在城鎮化刻不容緩,鄉村邊界一退再退的今天,“差序格局”的產生原因——取資於土地的傳統農業社會已近不復存在,更多的是沒有土地、轉向現代社會謀生的“新農民”。

同時,現代法治社會對傳統鄉土的侵蝕也體現在生活的方方面面,最典型的例子即為“長老政治”的趨於敗落。那麼,我們是否可以這麼説:綿延數千年的“差序格局”是否也隨之消失淨盡了呢?

答案是否定的。他們仍然聚村而居,墾地種菜,生活並未因遠離土地發生較大改變。我返鄉後的經歷或許可以為此做出一定解釋。

本次春節撞上新冠肺炎疫情,作為外地返鄉人員的我自然在回家路上遭遇了一定的困難,而其中又以在門禁上發生的一系列瑣事最具典型性。

我所居住的商品房小區主要為回遷的原李家壕村村民,我祖父母所居住的另一個小區則主要由我所隸屬的原紅廟坡村民構成。問題就出在我出於必要往返於兩個小區之間的時候。

我首次返回小區時被保安攔下,簽了一份居家隔離承諾書並測了體温,確認無明顯症狀後居家隔離十四天,順利拿到出門條。但在我持有出門條和身份證的前提下,保安仍然拒絕放行並與我發生爭執,説什麼都不肯放我——這個對他而言完完全全的陌生人——出村。此時,我在這個小區居住已久的姑姑為我解了圍:她認出了我,並向保安確認了我的身份。保安順利放行。

而在另一小區,保安認得我,因而簡單查看出門條之後就爽快地揮手放行。同樣的劇情發生在兩天之後我出門買菜時,不過這次的關鍵人物換成了同樣認識我的另一位村民。

這很有趣:一個試圖進入社羣的陌生人,會因為不熟識而被排斥,但在另一成員確認他處在以自己為中心的社會關係網裏後,又能被迅速接受——這實際上是社會關係的綿延。如同兩個石塊投入水中泛起的漣漪,本就不甚清晰的界限被迅速模糊、抹平,兩個以個人為中心,社會關係為主線的社羣自然而然地在同一點相交。

關於我和保安之間產生的糾紛,其實可以用差序格局下的伸縮性來作出解釋:規矩既然可寬可嚴,那麼自然應有作出伸縮的標準:這標準就是社會關係的遠近,往往以血緣、業緣、地緣三大關係為限。遠到“一表三千里”,近到父系一方的祖父母,都可以劃歸血緣;業緣和地緣的邊界則更加模糊。

這實際上可以作為“差序格局”仍然存在的又一證據——這就是紮根實際研究的理論魅力。即使時移世易,但經典不會蒙塵:它永遠歷久而彌新。

中國心的讀後感篇8

這個星期因為自己偷懶的緣故,只讀了本書的第一二章,即《婚姻》《族制》二章。關於古代婚姻和族制,之前讀的其他讀物已有涉及,呂先生的論述則更為完整。當然,即使呂先生自述「敍述力求扼要,行文亦力求淺顯」,但是讀起來還是頗有些費力。呂先生寫作此書,文白夾雜,用字精準,使我讀起來還得時不時停下來查查詞典。此書原為編寫大學教材所作,這也顯示出當年的大學生與今日大學生素質之差異。

婚姻、族制二章,我每章都讀了不下兩遍。印象最深刻的,卻不是這兩章的主旨本身,而是呂先生的性別觀與婚姻觀。呂先生是民國時期人,論歲數當比今日青壯年男子早出生近一百年。其關於兩性關係與婚姻家庭之見解,卻比今日之男性(主流男性,當然也有部分女性)要先進得多。

最讓我感歎的是關於離婚一節。古代(以清律為例)雖然「夫妻不相和諧而兩相願離」可離婚,但婚姻內男性對女性的支配地位導致男性不會輕易放手,而背夫私逃還要加罪。因此,呂先生提到:「即使結婚之時,純出兩情愛慕,絕無別種作用摻雜其間,尚難保其永久,何況現在的婚姻,有別種作用摻雜的,且居多數呢?」要想解救痛苦的家庭,「與其審慎於結婚之時,不如寬大於離婚之際」。

通常男子談論離婚問題,一般都難以跳出男權視角。呂先生站在如此深明大義的高度為女子之自由辯護,讀着讀着,我都忍不住要懷疑呂先生是否真的是直男了。

瞬間聯想到最近網上大火的「最美婚登員」,對前來辦理離婚的夫婦謊稱「打印機壞了」,迫使其無功而返。如此舉措,看似「挽救」了瀕臨破裂的家庭,然而除了滿足婚登員個人的道德優越感之外,並不能解決任何實際問題。人家夫婦本就不合,回去以後該吵的還得吵,豈是因為不能辦理手續便可破鏡重圓的?此類愚蠢的善人,其危害恐怕勝過理性的惡人。

至於結婚,呂先生則以「巴西的波洛洛人(bororo)」為例,介紹其觀點。這種人青年時過着浪漫而縱慾的生活,待到「年事較長,性慾較淡,彼此皆欲安居時」再結婚。呂先生認為這種制度較為合理,因為「人類的性質,本是多婚的」,婚姻與同居,只是為了分工合作,屬於純粹社會性的關係了。因此,讓愛情的歸愛情,利益的歸利益,豈不兩全?

在這段,呂先生進一步分析道:性慾是天生的,宜宣泄不宜壓抑,然而十餘歲的男女經濟上實在難以自立,教育子女也無法勝任,因此只好晚婚。有人晚婚,還有人因生計艱難而獨身,此皆實為社會制度壓抑人性,既不利於個人,也不利於社會安定。對此,他給出的方案是:「將經濟及兒童教養的問題,和兩性問題分開,就不至有此患了。所以目前的辦法,在節育及兒童公育,救濟遲婚及獨身問題」。

男女可自由結合、生育,卻不用擔心經濟自立與兒童教養問題(交給社會分工),這簡直就是要革掉婚姻制度的命啊!呂先生進一步指出:婚姻制度是時代的糟粕。男權社會下的家庭使女子「漸淪為被保護的地位,失其獨立,而附屬於男子」,男子卻並不因「女子在產育上多負了責任」便公道地承擔起別的責任,反而「乘此機會,壓迫女子,多佔權利」。這一現象,即使已延續數千年,到了「今日,個人主義抬頭,人格要受尊重的時代」,豈能長存?

呂先生又援用當時的「新式女子」,從反面論證他的觀點。他説:女子對家政生疏,顧及工作便無暇顧及家庭,恰是社會進步之表現,因為「對於家政生疏,對於參與社會的工作,卻熟練了。這正是小的、自私的、自利的組織,將逐漸破壞;大的、公平的、博愛的制度,將逐漸形成的徵兆。」

在婚姻一章之末尾,呂先生提出:「賢母良妻,只是賢奴良隸。」「我們該教一切男女以天下為公的志願,廣大無邊的組織。」家庭是對婦女進行奴役的工具,在婦女覺醒後,必將被打碎——這想法簡直不要太先進。到了21世紀,婚姻和家庭果然在發達國家顯現出瓦解的前兆。尤其是隨着避孕技術的發達,性慾的釋放也不再需要婚姻這一庇護所,這為婚姻的徹底消滅搬走了最後一塊絆腳石。呂先生真高人也!

最後再談談一個小細節:傳統人士總認為人有成立家庭、愛護家庭、延續家庭之本能,並常以「不孝有三、無後為大」論之。然而呂先生尖鋭地指出:人愛家庭,是因為後天文化塑造,而非先天本能。「人之愛家,乃因社會先有家庭的組織,使人之愛,以此形式而出現,正猶水之因方而為圭,遇圓則成璧」。所謂擔心無後,也是因為「人總有盡力經營的一件事,不忍坐視其滅亡」,也就是前期投入太多,不忍看到之前的投入變成沉沒成本而已。工業社會的獨身、晚婚等新興觀念,雖是舶來品,卻能迅速在中國傳播起來,正説明人滿足自己生活之本能,要高於建立家庭之本能。

這一論述,雖然我總覺的有哪裏不對(也許他的觀點缺乏進化與遺傳研究的支持),但不得不説,真是讓人耳目一新啊。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