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刊讀後感7篇

來源:巧巧簡歷站 2.23W

讀後感是在看完一本書之後而需要書寫的,撰寫一篇讀後感可以加深同學們對書上思想的體會,本站小編今天就為您帶來了情感刊讀後感7篇,相信一定會對你有所幫助。

情感刊讀後感7篇

情感刊讀後感篇1

?理智與情感》雖是簡·奧斯丁的第一部小説,但寫作技巧已經相當熟練。故事中的每一個情節,經作者的巧妙構思,表面的因果關係與隱藏在幕後的本質緣故均自然合理。我們根據表面現象產生合情合理的推測和決定,雖然不時產生種種疑惑,但思緒會自然而然隨着好的觀察而發展,等着最後結果出現時,與表面現象截然不一樣,造成了出乎意料的喜劇效果。但是等反過來重新讀一遍,就會發現導致必然結果的因素早見於字裏行間。奧斯汀的小説均為感情故事,但她本人卻終生未婚。她與1820xx年去世,時年不足四十二歲。

故事集中體現了理智與情感的矛盾衝突。以瑪麗安為代表的人物是理智不足而情感有餘;以約翰·達什伍德夫婦為代表人物是理智有餘而情感不足;而以威洛比為代表的人物在感情上又是十分虛偽,表面上似乎很有情感,實際上卻冷漠無情,自私透頂。作者在故事裏對珍重感情的人報以讚揚,儘管對這些人在理智上的欠缺也不時加以諷刺,然而對缺少感情僅有理智或是在感情上虛偽的人,卻表現出鄙夷的態度。這本書主要表現了人不能沒有感情,但務必受理智的制約。

理智與情感的衝突似乎時時刻刻伴隨着我們,每個人的一生都被理智與情感所迷惑,處於這種糾結矛盾的泥沼中,無法自拔。就像everycoinhavetwosides,人也是一樣的,有時會更加的複雜。這本書主要是圍繞兩位女主人公的擇偶活動展開,姐姐埃莉諾、妹妹瑪麗安。透過寫兩姐妹的曲折的感情經歷表現出理智與情感的矛盾衝突。着力揭示出當時英國社會潮流中,以婚配作為女子尋求經濟保障、提高社會地位的惡習,重門第而不顧女子感情和做人權利的醜陋時尚。小説中的女主角均追求與男子思想感情的平等交流與溝通,要求社會地位上的平等權利,堅持獨立觀察、分析和選取男子的自由。在當時的英國,這幾乎無異於反抗的吶喊。而在她們為了追逐她們理想的戀愛的時候,我們同樣能看見這一個個鮮活的生命為了追逐人性上的自由繼而做出的一系列的努力。

姐姐埃莉諾,達什伍德家的大女兒,一位感情豐富又富於理智的姑娘。從她的行為能夠看出,她處事嚴謹、富於智慧、思考周全、待人和善。對於各種狀況都能讓理智與情感並肩作戰,無論是對愛德華·費爾拉斯先生的愛慕還是對露西·卡蒂爾小姐的言行的厭惡都能恰如其分的對待。既不失自我的風度,也適當的反脣相譏了惡意挑釁者。這不愧是理智與情感的完美結合。其實一開始埃莉諾就顯示出比她的媽媽和妹妹更具有智慧,在應對哥哥約翰·達什伍德和達什伍德太太的愚昧和惡意的諷刺時都能以禮相待,不失禮貌。約翰·達什伍德太太一向以金錢、地位作為衡量人價值的標準,因而對埃莉諾一家足以温飽的經濟來源,持續着輕蔑的態度。埃莉諾深知自我的嫂嫂對自我一家持有偏見,仍然對其尊敬,之後對於愛德華和露西一事對達什伍德太太造成的傷害,埃莉諾也盡力的開導、勸慰。足以説明她的心胸寬廣。埃莉諾不僅僅心胸寬廣,而且還十分善於為他人着想。之後由於不得不離開諾蘭莊園,儘管內心十分不捨,但在表面上她還是強忍住了悲傷,努力的安慰妹妹和母親。全然將自我拋之腦後,細心地照顧家人。詹寧斯太太的行為有時顯得十分的愚蠢,埃莉諾卻絕口不提,反而強調了詹寧斯太太的慷慨大義、樂於助人。對於能在詹寧斯

太太舒適的別墅裏度過的快樂時光加以讚賞,並且十分感激詹寧斯太太的細心照料。之後對於愛德華,想必大家都深有體會。當她不經意間明白自我深深愛慕的愛德華先生已經瞞着家裏人和露西私定終生時,她感到了痛苦,可她卻不能告訴任何人,因為她深知這件事只會帶給媽媽和妹妹更多的痛苦,同時帶給自我的只會是更多的嘲笑。不僅僅如此,在每一天的生活中還務必強顏歡笑、交際應酬、安慰身邊受傷的妹妹。而在這之後,由於愛德華與露西私定終生的事被家裏人明白後受到了母親的極力反對,姐姐差點就昏死過去。遂母親將其趕出家門,並且將遺產重新劃分,致使愛德華身無分文。當布蘭登上校將一個空缺的牧師職位和埃莉諾説的時候,能夠看出此時的埃莉諾比誰都更加的高興。她愛他,可又深知自我是不可能和他在一齊的,仍為他未來的生活擔心,甚至全力以赴的期望他能真正的幸福就算和他在一齊的不是自我。還好最後的結局是完美的,露西和愛德華的弟弟結婚了,愛德華重新恢復了自由。費拉爾斯夫人和達什伍?太太也都支持了愛德華和埃莉諾在一齊。儘管他們之間經受了許多的困難,終有了幸福的生活。

理智與情感讀後感。妹妹瑪麗安,達什伍德家的二女兒。和姐姐埃莉諾相比則是是一個理智不足,情感有餘的人物。在搬離了諾蘭莊園,遇見了35歲的布蘭登上校對她表示好感。她表現出來的態度是一臉的傲慢,她認為他太老了,同時不夠優雅。之後,她遇到了風度翩翩的威洛比,遂開始了她的熱戀之旅。只要一有時光他們就呆在一齊,全然不顧他人。在瑪麗安的眼裏,她的威洛比是優雅的、博學的、甚至幾乎所有讚美的詞用在他身上都不顯得過分。能夠看出,瑪麗安是個十分感性的人,對感情如此。對身邊的人也是如此。似乎在她的世界裏她才是最好的,沒有人比得上她,她對自我喜歡的威洛比大加讚賞。對自我厭惡的布蘭登上校惡意諷刺,對以詹寧斯太太為首的一系列愚蠢、無知的行為不留餘地的漠視、語句中不乏輕蔑。當威洛比拋棄自我時,她悲痛欲絕,自我作踐,差點死掉。沉痛的教訓、姐姐的榜樣,最後使她有了應對生活的勇氣,收穫了理智。最後她嫁給了一心一意愛她的布蘭登上校。

説完了這部作品中的兩位可愛、善良的女主人公。那裏還要説一位同樣令我們帶有深刻印象的主人父親的是死亡,他沒有作為一個兒子該有的悲傷。應對自我的父親的遺言好好照顧三個妹妹,卻對是否給她們金錢上的幫忙表現出猶豫不決的神態。之後對是邀請埃莉諾和瑪麗安還是露西來家裏時更是表現出他們的情感不足,理智有餘這一特點。

透過這篇文章的閲讀,我們能夠明白。理智與情感好比一把雙刃劍,堅持理智,可能會傷了情感,照顧情感,可能又失去理智。能很理智地處理情感,能在情感的必須範圍內持續理智,當然最好,這是運用這把雙刃劍的最好方式。但是,現實生活中,往往會面臨着取捨時,你是理智多於情感呢?還是情感多於理智?或是像威洛比先生哪樣,表面上很有情感內心卻很自私自利。所以,願我們每一個人都能駕御自我的理智與情感,而不是被它所奴役。對於我們而言,《理智與情感》這本書,就應會帶給我們更多的啟迪。

情感刊讀後感篇2

?理智與情感》這本書是英國文學史上傑出的現實主義小説家簡奧斯丁的成名作之一,也是她的處女作。

?理智與情感》圍繞兩位女主人曲折的感情經歷展開描寫,以及她們複雜的婚事風波為主線,突出了理智與情感的幽默對比。姐姐埃莉諾善於用理智來控制情感,妹妹瑪麗安的感情卻毫無節制,因此面對愛情時,她們作出了不同的反映——奧斯丁以其女性特有的細緻入微的觀察力,展現了英國鄉紳的日常生活和英國鄉村的田園風光。品讀她的作品,會使人有一種在放鬆狀態下的閒適,恬靜的感覺。對於我來説,這實在是很難得的。因為種種因素,我很少能夠將外國長篇小説一氣呵成的讀下去,但是這一部作品卻辦到了,我實在很感謝作者及她的不朽着作,讓我受到了薰陶,陶冶了情操,提升了欣賞水準——因為對這部小説的特殊感情,我特意查找了它的相關信息。《理智與情感》這部小説曾被改編成電影並且是由華人導演李安執導的第一部英語影片。該片獲得了極高的評價。榮獲了包括奧斯卡最佳影片提名,柏林電影節金熊獎,金球獎最佳影片,最佳編劇等多個獎項。

這部小説不只是我們休閒時消遣的上選,而且能夠給予我們在理智與情感兩個亙古不變的話題上找到平衡點的啟發。

情感刊讀後感篇3

這本書是簡?奧斯丁的。我非常喜歡她的另一本書《傲慢與偏見》。我覺得她的書的情節跌宕起伏,讓我似乎讀了一點就再也放不下了。所以,一看到她的這本就不得不放下了正在讀的.還好,我的選擇是對的!這本似乎帶給我太多的意外了。我從沒想過,小説的劇情還可以是這個樣子的。當然,我更喜歡作者本人。知道嗎?從這本書裏我所感悟到,或是學到的格言就是:這個世界憑理智來領會是個喜劇,憑感情來領會是個悲劇。不是嗎?這本書講述的是一個理智的姐姐和一個感性的妹妹。最終妹妹還是因為在愛情上受到了無限量打擊,隨後,終於明白了,理智是很重要的。最後,他們都找到了愛他們,也是他們所愛的人。過上了美滿的生活。這個與許多當時英國的小説不同,他們都在用悲慘的結局去抨擊當時社會的險惡的時候,簡?奧斯丁去卻塑造了這樣一個圓滿而讓人嚮往的結局。當然,就因為這,在看完其他人的小説的時候,你會覺得,當時社會的骯髒與腐朽,甚至,你會懷疑,世界上是否真的有最聖潔無私的愛情的存在。可是,當你看完簡?奧斯丁的作品之後,你的那種消極心態,就會被作者的魔法趕跑了。

我相信,作者同我們一樣。不願去承認,也不願用黑色幽默去諷刺愛情。她試着用良知和美好的結局來喚醒人們的渴望,來教導我們,要善良。要相信,愛情真的存在。

情感刊讀後感篇4

記得第一次看《理智與情感》的時候,大概還是國中,好喜歡那個活潑潑的妹妹,或許是那時候的凱特滲透了一股子古典純真的美麗,實在是太過動人。很清晰地記得,瑪麗安説,我讀的書越多,越不可能遇到真正的感情。然後就想起布蘭登上校跟着歌聲走進來,看到鋼琴前的瑪麗安,陽光撒在臉上,光暈一地,那真是如畫一般,入情入景。

所以那個時候選擇了朝氣的瑪麗安去喜歡。彷彿你低眉就有人猜想你是淺笑或是低泣,彷彿你歡笑就能給整個屋子帶來陽光,彷彿你端坐在那裏任旋律從指尖汩汩流出而所有人都安靜地淌在你的音符裏沉醉,彷彿你能夠想笑就笑想哭就哭不必因為任何外界而磨滅自我的稜角,彷彿因了青春有了朝氣洋溢了才華飛揚了俏皮就能夠任性地讓全世界都能夠繞着你轉。

然而那個瑪麗安只在不懂事的年紀裏煥發着她的光芒。所以時隔多年,看到bbc重新翻拍的三集版《理智與情感》時,我分明地將更多的喜愛給了瑪麗安的姐姐,那個以往在我的世界裏沉默着的埃莉諾。沒有那樣環繞的光芒,沒有那麼俊俏的臉龐,只是安靜地為你分憂,然後忍着自我的悲傷,依然撐起你的期望。

同樣的出身背景、成長經歷,然而她們於我就像是成長的兩個階段,儘管她們的差異其實只是靜態的性格問題。埃莉諾那樣的人在一個人的初期應當很少見吧,隱忍而剋制,善解人意。更多的我們都只是瑪麗安。我原先以為最光鮮完美不可企及的事物其實只是我們生命某個階段的常態,而終將被扼殺。那個單純到任性的瑪麗安最終還是心甘情願地安靜在她以往不屑一顧的人身邊。而我不再迷戀自我為她披上的光暈,理智大於情感,成長真的是一種妥協。而這種妥協,我卻不想否定,就如這篇博文並不是為了紀念每個人都以往是的瑪麗安。我不再那樣依戀張狂的任性。

最近只是途經別人的故事,打破以往引為宿命的大概不只是衝動。宿命都沒有了,無處安身,那不是最好的避難所麼?突如其來的截然而止讓人並不好受。在我這樣羅嗦完了理智與情感的pk之後,我還是笑自我,或許我才是最幼稚的那一個。

情感刊讀後感篇5

我是強忍着也沒有最終把這本書看完。也許有空還是看原文吧。

可能是因為時代久遠,風俗有異,也可能是翻譯得不夠準確流暢,有些地方簡直費解。重要的地方比如當時人們對訂婚的意義是如何界定的,如果約束力強的話,愛德華對艾莉諾產生感情明顯不道德,然而如果訂婚的約束力很弱,愛德華卻並沒有表現出要取消婚約,甚至連坦誠相對也沒有做到。艾莉諾對外沒有像妹妹那樣張揚自己的情感可以稱作為理智,但是她和愛德華之間連這種必要的溝通也沒有,和妹妹的盲目又有什麼區別?

另外,雖然任何虛構的、非虛構作品都會包含作者的品味和觀點,純粹的客觀是不可能的,但是説教意味太濃的小説難免無味。人物的設定、情節的發展完全都是服務於作者早就預設好的立場,小説中的男男女女變成步法固定的棋子,沒有活力。也可以説是,把複雜的生活改造的過於簡單,這種簡單主觀性又太強。

讀書不是為了挑刺,因為是經典,所以期望太高,困惑比較多。其實感動的地方也很多,能讓我用新的眼光看待自己。

首先是書裏面兩姐妹的審美比很多人要豐盈。她們看待初次見面的人也好,喜歡的人也好,除了外貌、裝束,還會仔細觀察他們的性格、態度、人品、教養,甚至是學識、趣味。她們的審美其實就是簡奧斯汀的審美吧。在其他小説裏,在日常生活中,很少見到有人會關注那麼內在的東西,在簡奧斯汀那裏卻是必不可少的呢,這點有趣。

還有就是艾莉諾待人接物不卑不亢,既不會像露西姐妹那樣刻意逢迎,又不會像妹妹瑪麗安過於愛憎分明。從善意的角度來看待別人,對不那麼喜歡的人仍然能盡力應對,照顧顏面。還有艾莉諾對媽媽和妹妹的體貼、周到,對家人的愛和責任感,是最讓人感動的。

情感刊讀後感篇6

這天最後把《理智與情感》看完了,怎樣説呢,有一種空蕩蕩的感覺,有點失落。就像一個人一向在追趕某樣東西,而突然之間那件東西又不見了,此時的我就是這樣的感覺。

再來説説這部小説,它將感情,親情,友情,人心丟棄在那個社會的大背景下。雖然是喜劇的結局,卻也給了人不少的壓力。小説圍繞埃莉諾與瑪麗安兩姐妹各自的“三角”感情展開,埃莉諾愛慕愛德華,卻受到嫂子的阻撓,認為他的弟弟要娶一個有財產的貴族小姐,在聽到愛德華與地位甚至不及埃莉諾的露西訂婚時,氣的暈倒。這就是那個社會,人的價值就是用金錢衡量,感情什麼也不是。約翰夫人,明顯就是一個理智有餘,感情不足的典型代表。而約翰先生,更是親情寡淡,答應亡父照顧寡母和兩個妹妹,最後卻為了省下金錢,將他們趕出去。張口閉口就是“錢”。愛德華明明已經與露西訂婚,卻又與埃莉諾曖昧,在之後給埃莉諾帶來極大痛苦。而露西卻又是一個狡詐的女人,在聽到埃莉諾愛慕愛德華的消息時,故意與她交好,又裝作對她的信任,告訴其與愛德華訂婚的事實,這無疑是在埃莉諾的傷口上撒鹽。露西打着友情的幌子,在埃莉諾的面前極度炫耀。而同時她也將自我的無知,勢力,巧言令色展露無遺。埃莉諾固然是一個理智凌駕於感情之上的的人,她將自我的情緒控制的很好,沒讓家裏擔心,但是自我無疑是痛苦的。所以説太過理智的女孩子是很難讓人心愛的,因為她令人心疼。

相反,妹妹瑪麗安,一個對感情充滿着浪漫的幻想,認為人生如果沒有一場浪漫的感情是不圓滿的。在她與威洛比的感情中,她把自我所有的感情都給了他,在得知自我被拋棄後,她陷入了難以自拔的境地中,整日避開人羣,躲在角落裏。對於一個浪漫的女孩來説,現實無疑能使她快速成長,只有經歷過痛苦,才能意識到這個世界不是她心中的象牙塔。威洛比這個人一向遊手好閒,大手揮霍,最後迫於破產的壓力,娶了一個有財產的姑娘。他也只但是是有一副漂亮的外表,內心卻是空乏的。

故事裏的所有人的人生,都是自我選取的,而他們的價值觀卻是在這個社會大環境的薰陶中漸漸構成的,我們是該譴責他們的無情與虛偽還是該同情他們呢?理智與情感,到底該如何選取的?

英國學者沃爾波爾有句名言,“這個世界,憑理智來領會是個喜劇,憑感情來領會是個杯具。”單就這部小説而言,它無疑是切合主題的,但是現實生活中我卻是無法苟同的。如果生活只能靠理智的約束,缺乏一時衝動的激情,那麼生活會失去很多樂趣。人的生命不在於長短,在於是否痛快活過。三毛也説過,“等我長大了,我要做個拾破爛的……拾荒人眼底下的垃圾場是世界上最撫媚的花園。因為這種職業,不但能夠呼吸新鮮的空氣,同時又能夠大街小巷的遊走玩耍,一面工作一面遊戲,自由快樂得如同天上的飛鳥。更重要的是,人們常常不知不覺的將許多還能夠利用的好東西當作垃圾丟掉,拾破爛的人最愉快的時刻就是將這些蒙塵的好東西再度發掘出來,這……”這樣灑脱的人生與心態,是一個理智在先的人永遠無法體會的。

情感刊讀後感篇7

偶爾翻開《情感讀本》,一個醒目的標題映入我的眼簾—“絕症女兒拯救絕症父親,震撼重慶。”這個標題,吸引着我,讓我不知不覺的讀起了這個故事。

故事講的是一個身患絕症只能靠化療維持生命的女孩,隱瞞了自己的病情沒有告訴家人,而是編了一個善意的謊言。這個謊言背後的目的只有一個,為了讓也同樣得了絕症的父親得到更好的治療!自己要用錢治病,父親也要用錢,女孩只能靠自己辛苦打工來幫助自己和自己的父親!

當謊言被揭穿後,一家人的哭聲震撼了整個重慶,那聲音無法不讓人為女孩的孝心所感動,也無法不為他們父女的境遇而感到撕心裂肺的疼痛!故事公佈後,有很多熱心人儘自己的所能為他們捐了一些錢。整個重慶都感動了。就是因為這些好心人,他們的家裏又出現了以往的歡聲笑語。

讀完這個故事,我陷入了沉思,好久才回過神來,腦子裏不知怎麼的冒出了一些令我無法解答的問題:這個女孩是怎麼熬過來的?她為什麼會有如此堅強的毅力?她究竟靠的是什麼力量,來促使她背起了如此沉重的家庭重擔?一連串的問題像音符一樣跳了出來!

一番沉思後,我得到了結論。那就是責任心!她清楚地知道,她的父母只有她一個女兒,如果她自己垮了,這個家也就垮了。就因為這種信念使她堅持到了最後。世界並沒有拋棄她!許多好心人聽完她的故事,都被她深深地打動了!許許多多的人都為她奉獻出了自己的愛心,來拯救這個家庭!

這個故事讓我懂得了很多,我們應該向那個女孩學習。學習她那種用樂觀的態度對待生活中的困難,學習她勇敢地背起家庭重擔、時時刻刻為他人着想的精神;要像她那樣永遠擁有一顆責任心和孝心,毫不畏懼的面對挫折。她的精神讓我感動並深深地震撼着我的內心。

讀完之後,我又陷入了深深的沉思……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