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槽”慢慢變為一種“生活方式”

來源:巧巧簡歷站 5.92K

20世紀80年代,跳槽還是一個不被人接受的字眼。特別是丟掉“鐵飯碗”去“下海”,更是需要極大的勇氣。然而,隨着“鐵飯碗”的漸行漸遠,跳槽已成為人們所接受的一種生活方式。不管是出於對高薪的期望,還是源於想“換個活法”的衝動,越來越多的人通過選擇跳槽來尋求更加廣闊的個人發展空間。  

  3、4月份歷來是跳槽最頻繁的季節。各種跳槽的故事,在我們身旁頻頻地發生。每到年初人才流動的高峯期,總有不少熟悉的同事悄然間“蒸發”得無影無蹤,辦公室裏又出現了不少新面孔。

  在人才流動現象日益頻繁的今天,通過選擇跳槽來改變自己的未來,已成為人們所接受的生活方式。

  跳槽為實現人生價值

  廣州某大型貿易公司副總經理王先生算得上“屬於中國最早下海、跳槽的那批人”。據介紹,王先生20世紀70年代末從部隊轉業後,被安排到天津一家國有企業擔任科級幹部。由於兩地分居,王先生辭去了“鐵飯碗”,“跳槽”到瀋陽老家一家集體所有制企業。80年代末,他又“下海”開起了公司。在90年代初期的“出國熱”下,他隨全家人移民到加拿大。在經歷過幾次“洋跳槽”後,王先生獨自回到國內發展。10年來,他已又跳過5次槽,擔任過廣州、深圳和東莞等地多家企業的高層管理人員。

  “跳槽幫助了我最大限度地實現人生價值”,王先生告訴記者,過去那種“服從國家分配,一份工作幹到退休”的就業體制,不僅使許多人才無法發揮才幹,還造成了極大的人才浪費。

  跳槽為創業做積累

  “人挪活、樹挪死”,某私營企業老闆劉詳充滿感慨地告訴記者:正是在幾年來的多次跳槽,才使自己從一名下崗職工“跳”到現在某外資化工公司銷售經理的位置,併成功走上了創業道路。

  據介紹,劉先生從湖南嶽陽某大型國有企業下崗後,就前往深圳、廣州“跑業務”。7年來,他先後從事過化粧品、化工產品和建材銷售,經過了近10次跳槽,終於從一家化粧品公司的業務員“跳”到歐洲某著名化工公司廣州辦事處銷售經理的職位。

  劉先生告訴記者,他不斷地選擇跳槽主要是為了吸收、積累客户資源,為將來自己進行創業打好基礎。現在,他已不再跳槽,開始利用這幾年來積累下來的客户資源進行創業,成為一名私營貿易公司的老闆。

  跳槽為了不被淘汰

  在廣州某軟件公司電腦程序員的小趙,則是一名典型的熱衷於通過跳槽來提升自我價值、追求高薪的“新白領”。大學畢業兩年內,小趙跳了3次槽,月薪從剛畢業時的2800升到5000元。據瞭解,在他的40多名大學同學裏,除3名同學外,都有過跳槽的經歷。其中,一些人的跳槽次數竟高達七八次!

  小趙表示,雖然現在“跳槽風”盛行,但自己選擇不斷跳槽決非“為尋求流動跳躍的感覺”。他有些許無奈地告訴記者,他選擇不斷地跳槽主要是為了通過不斷學習、自我提升來加強自己的“核心競爭力”,使自己免於被激烈的競爭所淘汰。

“跳槽”慢慢變為一種“生活方式”
熱門標籤